說說福鼎龍舟競渡的這些事!

民俗 光緒 中國歷史 媽祖 幸福福鼎 2017-07-16
說說福鼎龍舟競渡的這些事!

說起福鼎,你口中跳出的詞彙是“桐山溪”“福鼎美食”“太姥山”……

但如果問你福鼎的文化遺產有哪些?都是哪些內容?(怕是說不上來了吧。)

不知道,沒關係。接下來,小編將陸續為大家帶來“福鼎文化遺產的海絲印記”系列文章,展示福鼎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一些亮點。敬請關注!

福鼎文化遺產的海絲印記之一 龍舟競渡

說說福鼎龍舟競渡的這些事!

今年端午,福鼎多處濱海港道———桐山水流美、巽城海尾、沙埕港口、太姥山小篔簹、點頭龍田和江美,上演了一年一度的龍舟競渡。

龍舟淵源久遠,宋《三山志》中就有記載“端午競渡,楚人以吊屈原,後人方以為故事,是日競渡為戲。”清嘉慶朝《福鼎縣誌》“風俗·節序·端午節”則記敘:“數日內,尤尚龍舟競渡。”在閩中濱海,端午划龍舟有多重的紀念意義,相傳閩王於五月初五薨,凡是閩國,都感恩閩王之德,是日不能飲酒作樂,都要包角粽送給親友,家門懸掛蒲艾以避邪。

時間快速地往仲夏時節逼近,海風吹到臉上有了熱量。岸邊港道漁船往返如梭,端陽民俗活動如火如荼,傳遞著人們一份美好的祈願。

龍舟在桐江划起來,鑼鼓喧天,人山人海。港道的潮水慢慢上漲,人們都沉浸著那道久遠的古風習俗中,龍舟競渡是壯麗的風景,海岸上的人群也是風景。“士有陷堅之銳,俗有節概之風”,這句出自左思《吳都賦》的話,流傳了兩千多年,道出了濱海士民的性格和作派。龍舟的勇夫們使勁地、有節奏揮動著手上的划槳,拌著“呵嗨、呵嗨”聲,似乎要將水面劃破———幾隊龍舟快速前進,龍首上昂,衝開層層水花。

桐江之畔的華光府舊址是一處古蹟,供奉神明的宮宇建築門頭很是氣派,硃紅牆、琉璃瓦,門朝桐山溪,門首重山簷翹角,內開天井、大殿、兩廡,香火旺盛,瀰漫著焚香味。在右側通廊上,立一方清光緒九年(1883)的青石碑刻《重修神宮碑記》,記敘了華光大帝府宇的建設始末。宮宇創自康熙五十三年(1714),而後幾經修繕,成於光緒九年。

碑刻對桐城划龍舟記載:“隨造龍舟二,每逢端陽競渡,頗具水頭之勝。”這裡“水頭”即指神宮所在地水流美。碑文還有兩處講到龍舟競渡情況,光緒二年(1876),龍舟被船廠崩塌壓壞而兩度被停賽;至光緒五年(1879)有了捐金,立馬興修,“龍舟告俊,愈見生新矣”。從這方銘文中,我們看到福鼎三百年前龍舟競渡的盛況,它煥發生機,雄赳赳劈波斬浪,在歷史深處向我們划槳而來。

福鼎海岸線長,龍舟競渡活動最具沿海特色,組織一次活動包括造龍舟、勇夫報名、龍舟競渡、洗海等,它是福鼎所有民間節俗活動中規模最為宏大、延續時間最長的一項活動。五月初五中午,勇夫們集中在各自海岸的宮廟參加“祭龍”儀式,為之“正水”。每條龍舟配有20名勇夫(龍舟長的配有30-40名),按左右手習慣分列於龍身兩旁,艄長一名,鑼鼓手二名,之後,開始進行為期三天(初五至初七)的競渡活動。在“咚開、咚開”的鑼鼓聲指揮下,划槳勇夫和著號子,奮力划槳。

說說福鼎龍舟競渡的這些事!

福鼎龍舟競渡具有海絲文化內涵———展示龍舟競渡的壯觀景象。福鼎水流美原稱水頭尾,即桐山渡舊址,是內海與河道交匯處。清康熙年間盛行龍舟,至今不衰。小篔簹處在距太姥山鎮東南海岸上,每年舉辦有龍舟賽。沙埕龍舟地點在港口,是著名的天然良港。海尾龍舟、江邊龍舟地點也基本上是屬於“內海”。這些區域曾作為港口、渡口或埠頭,為海上運輸發揮積極作用。

龍舟具有節俗文化神韻。水流美、小篔簹供奉華光神明,香火興旺,龍舟競渡與民間信俗相濡以沫。海尾巽城渡口處有一小島,奉祀媽祖,是海上保護神,相傳龍舟競渡即是媽祖祭祀的主要儀式。海尾是生態海洋紅樹林保護區,海尾人以龍舟在港道“洗海”,宣傳保護海上生態林,為龍舟競渡賦予新的文化內涵。

龍舟競渡傳遞海洋精神。通過龍舟這種體育競技,陶冶了人們的精神情操,強健了人們的體格。龍舟是端午節俗中規模最大活動,在本源上具有紀念先人的性質。龍舟競渡是一場盛大視覺盛宴,帶動了民俗產業發展。

龍舟精神在勇夫們奮力的划水中,代代相承,延續從古到今。

文圖:馮文喜

幸福福鼎編輯部現已向社會徵稿,歡迎廣大讀者投稿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資訊歡迎關注【幸福福鼎】微信公眾號、APP、微博及福鼎廣播電視臺、福鼎週刊、福鼎新聞網!

覺得不錯,請點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