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價值:非遺傳承永遠都繞不開、躲不過的現實課題

民俗 傢俱 文化 聽文化發聲音 2017-06-15

生活價值:非遺傳承永遠都繞不開、躲不過的現實課題

連日來,各地密集舉辦與非遺傳承主題相關的節慶活動,旨在進一步擴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影響力,推動非遺走進百姓、融入生活。其中,尤以第六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最為矚目。該藝術節2日間吸引10萬人次參與,真正把節慶活動辦成了“大眾節日”,贏得各方好評。此外,北京市舉辦了以“非遺保護——傳承發展的生動實踐”為主題的非遺宣傳展示活動,寧波市梅山街道的首屆梅山“非遺特色小鎮”民俗文化藝術節也拉開了帷幕。

可以說,各地宣傳力度都很大,覆蓋面也很廣,但始終感覺“欠一把火”。是的,這些看似紅火,實際上是主辦方單方面一廂情願的熱情投入,公眾對於高大上、與自己生活有一段距離的非遺並不是那麼感興趣,只是起於愛看熱鬧的緣故去捧場罷了!

生活價值:非遺傳承永遠都繞不開、躲不過的現實課題

是的,就是看熱鬧!場面大、形式新、聲勢高,肯定要走進去瞧一瞧發生了什麼、現場有什麼。吸引公眾關注非遺,確切地講各地還是動了腦筋、下了功夫、出了實招,但對於如何把看熱鬧的變成傳承文化的主體這方面想得、做得還不多。至少,從眼前來看,仍停留在一頭熱的現象。這“一頭”主要是指非遺機構,當然也包括一些非遺項目傳承人及其運營的企業等。

熟知歷史的人都知道一個鐵律:但凡能夠傳神傳世的東西,除了其工藝非凡、造型奇特、底蘊深厚等文化特性外,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不可缺少或趨之若鶩地去追捧是分不開的!試想,一個物品、一項技藝、一種文化,只能被高高掛起、置於離我們很遠的地方,她何來傳播受眾和傳承之力呢?

生活價值:非遺傳承永遠都繞不開、躲不過的現實課題

對於非遺來講,如果只有文化價值,沒有生活價值,那麼請問:人們要你幹什麼?小編認為,與其聲勢浩大地做宣傳,不如好好琢磨怎麼把非遺變成百姓生活中的必需品,讓非遺走進家庭、走進家中,讓大家每天看得見、摸得著、都需要。

一方面,可以採取“非遺元素+家居用品”的方式,把一些非遺項目中的部分可轉移的非遺元素運用到傢俱、餐具、廚具、衛具等與百姓生活緊密相連的物品上,使之更加美觀、更具文化氣息,也使得非遺項目的傳承載體得到進一步拓展和豐富。

生活價值:非遺傳承永遠都繞不開、躲不過的現實課題

另一方面,可以採取“非遺+非遺”的模式,把多個非遺項目的技藝疊加在一起,使之成為非遺的綜合體,同時把這種綜合體的承載體選定為百姓日常生活、學習、工作必需的一種物品或空間,這樣一個物品、一個空間就有了多個非遺項目的展示。當人們習慣了帶有非遺元素的物品,認同了非遺元素、非遺項目對生活帶來的美感、便利,那麼人人都會主動為非遺傳承買單,或許還會有更多的人加入到研究非遺、創新非遺、經營非遺的行列中來,從而壯大非遺傳承創新隊伍,徹底改變當前非遺傳承力量薄弱的現狀。

當然,酒香也怕巷子深,加強對非遺的宣傳是必不可少的,但必須要分清主次,不能造次,否則就會出現“雷聲大,雨點小”的局面,使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