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
"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導語:我國的漆藝源遠流長,古人制作的漆器優美絕倫,像陶瓷、絲綢一樣,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

據考證,我國的大漆工藝距今已有7 000多年的歷史。不同於添加了化學成分的合成漆,大漆取自自然森林中的漆樹,是純天然產品,有耐潮、防腐蝕的特點,因此可以代代傳承,千年不朽,而大漆固有的神祕、深厚、含蓄、溫潤和兼容幷蓄的品格也正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性格。

如今,由大漆所創造的漆器和漆藝文化已經廣泛地融入到了我們的生活中。今天我們通過民間漆藝手工藝人的講述,來感知天然大漆中蘊含的文化思考以及大漆這一門珍貴的手工技藝如何發展與傳承。

"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導語:我國的漆藝源遠流長,古人制作的漆器優美絕倫,像陶瓷、絲綢一樣,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

據考證,我國的大漆工藝距今已有7 000多年的歷史。不同於添加了化學成分的合成漆,大漆取自自然森林中的漆樹,是純天然產品,有耐潮、防腐蝕的特點,因此可以代代傳承,千年不朽,而大漆固有的神祕、深厚、含蓄、溫潤和兼容幷蓄的品格也正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性格。

如今,由大漆所創造的漆器和漆藝文化已經廣泛地融入到了我們的生活中。今天我們通過民間漆藝手工藝人的講述,來感知天然大漆中蘊含的文化思考以及大漆這一門珍貴的手工技藝如何發展與傳承。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採訪對象: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漆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郭喜梅

撰文:秋慈

結緣大漆 願用一生來守護

在製作漆藝的工作室,我聞到一股濃重的漆味,手藝人說這是天然漆的味道,和人工化學漆不同,沒有毒性,對人的身體沒有影響。

手藝人郭喜梅自幼聰明好學,六歲開始學習畫畫。其祖父從事過漆器藝術,祖母是村裡有名的剪紙巧手,父親是做木匠的能手,家裡人都是掌握一定技藝的民間藝人,在這樣的藝術氛圍中成長的郭喜梅對漆器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在家人的指導下學習掌握了漆器的技藝,從小練就了紮實的基本功。

"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導語:我國的漆藝源遠流長,古人制作的漆器優美絕倫,像陶瓷、絲綢一樣,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

據考證,我國的大漆工藝距今已有7 000多年的歷史。不同於添加了化學成分的合成漆,大漆取自自然森林中的漆樹,是純天然產品,有耐潮、防腐蝕的特點,因此可以代代傳承,千年不朽,而大漆固有的神祕、深厚、含蓄、溫潤和兼容幷蓄的品格也正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性格。

如今,由大漆所創造的漆器和漆藝文化已經廣泛地融入到了我們的生活中。今天我們通過民間漆藝手工藝人的講述,來感知天然大漆中蘊含的文化思考以及大漆這一門珍貴的手工技藝如何發展與傳承。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採訪對象: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漆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郭喜梅

撰文:秋慈

結緣大漆 願用一生來守護

在製作漆藝的工作室,我聞到一股濃重的漆味,手藝人說這是天然漆的味道,和人工化學漆不同,沒有毒性,對人的身體沒有影響。

手藝人郭喜梅自幼聰明好學,六歲開始學習畫畫。其祖父從事過漆器藝術,祖母是村裡有名的剪紙巧手,父親是做木匠的能手,家裡人都是掌握一定技藝的民間藝人,在這樣的藝術氛圍中成長的郭喜梅對漆器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在家人的指導下學習掌握了漆器的技藝,從小練就了紮實的基本功。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工作室

1998年,郭喜梅與家中世代皆做大漆的張利志結婚,婚後郭喜梅師從張利志的祖父張誼傳全面學習漆器技藝,後隨山西省工筆畫史秉有教授學習畫藝。由於她有繪畫的功底和基礎,因此在漆器的製作中善於把描金彩繪工藝運用其中。

婚後郭喜梅與丈夫志同道合,對大漆有著共同的藝術愛好和理想追求,便義無反顧地傾盡家中所有,投入到振興發展漆器藝術事業中來。結婚以後夫妻二人有了孩子,面對很大的現實問題,依舊毫不猶豫地放棄其他經營項目,只做大漆工藝品。

"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導語:我國的漆藝源遠流長,古人制作的漆器優美絕倫,像陶瓷、絲綢一樣,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

據考證,我國的大漆工藝距今已有7 000多年的歷史。不同於添加了化學成分的合成漆,大漆取自自然森林中的漆樹,是純天然產品,有耐潮、防腐蝕的特點,因此可以代代傳承,千年不朽,而大漆固有的神祕、深厚、含蓄、溫潤和兼容幷蓄的品格也正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性格。

如今,由大漆所創造的漆器和漆藝文化已經廣泛地融入到了我們的生活中。今天我們通過民間漆藝手工藝人的講述,來感知天然大漆中蘊含的文化思考以及大漆這一門珍貴的手工技藝如何發展與傳承。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採訪對象: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漆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郭喜梅

撰文:秋慈

結緣大漆 願用一生來守護

在製作漆藝的工作室,我聞到一股濃重的漆味,手藝人說這是天然漆的味道,和人工化學漆不同,沒有毒性,對人的身體沒有影響。

手藝人郭喜梅自幼聰明好學,六歲開始學習畫畫。其祖父從事過漆器藝術,祖母是村裡有名的剪紙巧手,父親是做木匠的能手,家裡人都是掌握一定技藝的民間藝人,在這樣的藝術氛圍中成長的郭喜梅對漆器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在家人的指導下學習掌握了漆器的技藝,從小練就了紮實的基本功。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工作室

1998年,郭喜梅與家中世代皆做大漆的張利志結婚,婚後郭喜梅師從張利志的祖父張誼傳全面學習漆器技藝,後隨山西省工筆畫史秉有教授學習畫藝。由於她有繪畫的功底和基礎,因此在漆器的製作中善於把描金彩繪工藝運用其中。

婚後郭喜梅與丈夫志同道合,對大漆有著共同的藝術愛好和理想追求,便義無反顧地傾盡家中所有,投入到振興發展漆器藝術事業中來。結婚以後夫妻二人有了孩子,面對很大的現實問題,依舊毫不猶豫地放棄其他經營項目,只做大漆工藝品。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馬王堆漢墓出土的針刻紋化妝奩盒

2006年,郭喜梅和丈夫成立了太原上林苑金漆鑲嵌廠,專做推光漆器。在做大漆的前5年,一直在投入資金,但幾乎沒有回報,資金短缺是夫妻倆遇到的最大難題。

由於漆器製作的週期長,資金回籠慢,常常是錢還沒回來,又接到了新的訂單。夫妻倆的個性都是苦自己不能欠別人,即使賬上沒錢,每個月到了工資發放日,還是要想辦法按時給工人們發工資。

雖然這些年來郭喜梅和丈夫守著大漆的生存境況很是艱難,熬了十幾年清苦的日子,但他們從未想過轉行。問及原因,郭喜梅說,“首先是緣於熱愛這門技藝,從骨子裡喜歡它,雖然當時掙錢的門路有很多,但還是選擇了回報低的大漆。人有時候很矛盾,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當時對生活的要求也不高,能養家餬口就滿足了。”

"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導語:我國的漆藝源遠流長,古人制作的漆器優美絕倫,像陶瓷、絲綢一樣,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

據考證,我國的大漆工藝距今已有7 000多年的歷史。不同於添加了化學成分的合成漆,大漆取自自然森林中的漆樹,是純天然產品,有耐潮、防腐蝕的特點,因此可以代代傳承,千年不朽,而大漆固有的神祕、深厚、含蓄、溫潤和兼容幷蓄的品格也正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性格。

如今,由大漆所創造的漆器和漆藝文化已經廣泛地融入到了我們的生活中。今天我們通過民間漆藝手工藝人的講述,來感知天然大漆中蘊含的文化思考以及大漆這一門珍貴的手工技藝如何發展與傳承。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採訪對象: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漆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郭喜梅

撰文:秋慈

結緣大漆 願用一生來守護

在製作漆藝的工作室,我聞到一股濃重的漆味,手藝人說這是天然漆的味道,和人工化學漆不同,沒有毒性,對人的身體沒有影響。

手藝人郭喜梅自幼聰明好學,六歲開始學習畫畫。其祖父從事過漆器藝術,祖母是村裡有名的剪紙巧手,父親是做木匠的能手,家裡人都是掌握一定技藝的民間藝人,在這樣的藝術氛圍中成長的郭喜梅對漆器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在家人的指導下學習掌握了漆器的技藝,從小練就了紮實的基本功。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工作室

1998年,郭喜梅與家中世代皆做大漆的張利志結婚,婚後郭喜梅師從張利志的祖父張誼傳全面學習漆器技藝,後隨山西省工筆畫史秉有教授學習畫藝。由於她有繪畫的功底和基礎,因此在漆器的製作中善於把描金彩繪工藝運用其中。

婚後郭喜梅與丈夫志同道合,對大漆有著共同的藝術愛好和理想追求,便義無反顧地傾盡家中所有,投入到振興發展漆器藝術事業中來。結婚以後夫妻二人有了孩子,面對很大的現實問題,依舊毫不猶豫地放棄其他經營項目,只做大漆工藝品。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馬王堆漢墓出土的針刻紋化妝奩盒

2006年,郭喜梅和丈夫成立了太原上林苑金漆鑲嵌廠,專做推光漆器。在做大漆的前5年,一直在投入資金,但幾乎沒有回報,資金短缺是夫妻倆遇到的最大難題。

由於漆器製作的週期長,資金回籠慢,常常是錢還沒回來,又接到了新的訂單。夫妻倆的個性都是苦自己不能欠別人,即使賬上沒錢,每個月到了工資發放日,還是要想辦法按時給工人們發工資。

雖然這些年來郭喜梅和丈夫守著大漆的生存境況很是艱難,熬了十幾年清苦的日子,但他們從未想過轉行。問及原因,郭喜梅說,“首先是緣於熱愛這門技藝,從骨子裡喜歡它,雖然當時掙錢的門路有很多,但還是選擇了回報低的大漆。人有時候很矛盾,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當時對生活的要求也不高,能養家餬口就滿足了。”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漆畫作品《永祚》

這幾年常有找郭喜梅談投資的商人,願意提供工作場地和資金,想把大漆製作實現產業化,但都被她果斷拒絕,她說,“商品很容易量化,但藝術品不能量化。”她想在自己的理念下堅守和傳承大漆。

每年年末,郭喜梅都會做工作總結,梳理一年來完成的作品,作品不貪多,但確保每一件都精雕細磨。回顧這些年,郭喜梅慶幸自己一直在進步,起碼精神是滿足的。如今隨著國家對非遺的政策扶持力度越來越大,傳統文化的氛圍越來越好,郭喜梅欣喜地看到屬於大漆的春天來了。

"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導語:我國的漆藝源遠流長,古人制作的漆器優美絕倫,像陶瓷、絲綢一樣,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

據考證,我國的大漆工藝距今已有7 000多年的歷史。不同於添加了化學成分的合成漆,大漆取自自然森林中的漆樹,是純天然產品,有耐潮、防腐蝕的特點,因此可以代代傳承,千年不朽,而大漆固有的神祕、深厚、含蓄、溫潤和兼容幷蓄的品格也正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性格。

如今,由大漆所創造的漆器和漆藝文化已經廣泛地融入到了我們的生活中。今天我們通過民間漆藝手工藝人的講述,來感知天然大漆中蘊含的文化思考以及大漆這一門珍貴的手工技藝如何發展與傳承。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採訪對象: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漆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郭喜梅

撰文:秋慈

結緣大漆 願用一生來守護

在製作漆藝的工作室,我聞到一股濃重的漆味,手藝人說這是天然漆的味道,和人工化學漆不同,沒有毒性,對人的身體沒有影響。

手藝人郭喜梅自幼聰明好學,六歲開始學習畫畫。其祖父從事過漆器藝術,祖母是村裡有名的剪紙巧手,父親是做木匠的能手,家裡人都是掌握一定技藝的民間藝人,在這樣的藝術氛圍中成長的郭喜梅對漆器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在家人的指導下學習掌握了漆器的技藝,從小練就了紮實的基本功。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工作室

1998年,郭喜梅與家中世代皆做大漆的張利志結婚,婚後郭喜梅師從張利志的祖父張誼傳全面學習漆器技藝,後隨山西省工筆畫史秉有教授學習畫藝。由於她有繪畫的功底和基礎,因此在漆器的製作中善於把描金彩繪工藝運用其中。

婚後郭喜梅與丈夫志同道合,對大漆有著共同的藝術愛好和理想追求,便義無反顧地傾盡家中所有,投入到振興發展漆器藝術事業中來。結婚以後夫妻二人有了孩子,面對很大的現實問題,依舊毫不猶豫地放棄其他經營項目,只做大漆工藝品。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馬王堆漢墓出土的針刻紋化妝奩盒

2006年,郭喜梅和丈夫成立了太原上林苑金漆鑲嵌廠,專做推光漆器。在做大漆的前5年,一直在投入資金,但幾乎沒有回報,資金短缺是夫妻倆遇到的最大難題。

由於漆器製作的週期長,資金回籠慢,常常是錢還沒回來,又接到了新的訂單。夫妻倆的個性都是苦自己不能欠別人,即使賬上沒錢,每個月到了工資發放日,還是要想辦法按時給工人們發工資。

雖然這些年來郭喜梅和丈夫守著大漆的生存境況很是艱難,熬了十幾年清苦的日子,但他們從未想過轉行。問及原因,郭喜梅說,“首先是緣於熱愛這門技藝,從骨子裡喜歡它,雖然當時掙錢的門路有很多,但還是選擇了回報低的大漆。人有時候很矛盾,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當時對生活的要求也不高,能養家餬口就滿足了。”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漆畫作品《永祚》

這幾年常有找郭喜梅談投資的商人,願意提供工作場地和資金,想把大漆製作實現產業化,但都被她果斷拒絕,她說,“商品很容易量化,但藝術品不能量化。”她想在自己的理念下堅守和傳承大漆。

每年年末,郭喜梅都會做工作總結,梳理一年來完成的作品,作品不貪多,但確保每一件都精雕細磨。回顧這些年,郭喜梅慶幸自己一直在進步,起碼精神是滿足的。如今隨著國家對非遺的政策扶持力度越來越大,傳統文化的氛圍越來越好,郭喜梅欣喜地看到屬於大漆的春天來了。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無畏寂寞 多年來潛心專研

在大漆之路上,郭喜梅永遠把自己當成一個小學生,處處留心,時時學習。

多次去福州、四川等地拜訪民間器藝大師,多年來刻苦鑽研技藝,潛心研究漆器的歷史文化內涵以及發展源流派系和作品工藝特點,熟練掌握精湛的漆器製作工藝。

"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導語:我國的漆藝源遠流長,古人制作的漆器優美絕倫,像陶瓷、絲綢一樣,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

據考證,我國的大漆工藝距今已有7 000多年的歷史。不同於添加了化學成分的合成漆,大漆取自自然森林中的漆樹,是純天然產品,有耐潮、防腐蝕的特點,因此可以代代傳承,千年不朽,而大漆固有的神祕、深厚、含蓄、溫潤和兼容幷蓄的品格也正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性格。

如今,由大漆所創造的漆器和漆藝文化已經廣泛地融入到了我們的生活中。今天我們通過民間漆藝手工藝人的講述,來感知天然大漆中蘊含的文化思考以及大漆這一門珍貴的手工技藝如何發展與傳承。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採訪對象: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漆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郭喜梅

撰文:秋慈

結緣大漆 願用一生來守護

在製作漆藝的工作室,我聞到一股濃重的漆味,手藝人說這是天然漆的味道,和人工化學漆不同,沒有毒性,對人的身體沒有影響。

手藝人郭喜梅自幼聰明好學,六歲開始學習畫畫。其祖父從事過漆器藝術,祖母是村裡有名的剪紙巧手,父親是做木匠的能手,家裡人都是掌握一定技藝的民間藝人,在這樣的藝術氛圍中成長的郭喜梅對漆器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在家人的指導下學習掌握了漆器的技藝,從小練就了紮實的基本功。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工作室

1998年,郭喜梅與家中世代皆做大漆的張利志結婚,婚後郭喜梅師從張利志的祖父張誼傳全面學習漆器技藝,後隨山西省工筆畫史秉有教授學習畫藝。由於她有繪畫的功底和基礎,因此在漆器的製作中善於把描金彩繪工藝運用其中。

婚後郭喜梅與丈夫志同道合,對大漆有著共同的藝術愛好和理想追求,便義無反顧地傾盡家中所有,投入到振興發展漆器藝術事業中來。結婚以後夫妻二人有了孩子,面對很大的現實問題,依舊毫不猶豫地放棄其他經營項目,只做大漆工藝品。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馬王堆漢墓出土的針刻紋化妝奩盒

2006年,郭喜梅和丈夫成立了太原上林苑金漆鑲嵌廠,專做推光漆器。在做大漆的前5年,一直在投入資金,但幾乎沒有回報,資金短缺是夫妻倆遇到的最大難題。

由於漆器製作的週期長,資金回籠慢,常常是錢還沒回來,又接到了新的訂單。夫妻倆的個性都是苦自己不能欠別人,即使賬上沒錢,每個月到了工資發放日,還是要想辦法按時給工人們發工資。

雖然這些年來郭喜梅和丈夫守著大漆的生存境況很是艱難,熬了十幾年清苦的日子,但他們從未想過轉行。問及原因,郭喜梅說,“首先是緣於熱愛這門技藝,從骨子裡喜歡它,雖然當時掙錢的門路有很多,但還是選擇了回報低的大漆。人有時候很矛盾,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當時對生活的要求也不高,能養家餬口就滿足了。”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漆畫作品《永祚》

這幾年常有找郭喜梅談投資的商人,願意提供工作場地和資金,想把大漆製作實現產業化,但都被她果斷拒絕,她說,“商品很容易量化,但藝術品不能量化。”她想在自己的理念下堅守和傳承大漆。

每年年末,郭喜梅都會做工作總結,梳理一年來完成的作品,作品不貪多,但確保每一件都精雕細磨。回顧這些年,郭喜梅慶幸自己一直在進步,起碼精神是滿足的。如今隨著國家對非遺的政策扶持力度越來越大,傳統文化的氛圍越來越好,郭喜梅欣喜地看到屬於大漆的春天來了。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無畏寂寞 多年來潛心專研

在大漆之路上,郭喜梅永遠把自己當成一個小學生,處處留心,時時學習。

多次去福州、四川等地拜訪民間器藝大師,多年來刻苦鑽研技藝,潛心研究漆器的歷史文化內涵以及發展源流派系和作品工藝特點,熟練掌握精湛的漆器製作工藝。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圖片來源:網絡

首先是熟悉大漆的漆性。所謂漆性,從科學的角度來解釋,就是來自不同產地的大漆中所含的成分不同。

在我國,大漆的主要產地為山西、陝西、河南、甘肅、湖北、雲南、四川、貴州等,山西的大漆產地在大同,但因氣候寒冷,漆樹不易生長,數量不多。郭喜梅習慣使用四川出產的大漆,固定在同一家購買,因為她習慣了其大漆的漆性,使用起來更得心應手。

"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導語:我國的漆藝源遠流長,古人制作的漆器優美絕倫,像陶瓷、絲綢一樣,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

據考證,我國的大漆工藝距今已有7 000多年的歷史。不同於添加了化學成分的合成漆,大漆取自自然森林中的漆樹,是純天然產品,有耐潮、防腐蝕的特點,因此可以代代傳承,千年不朽,而大漆固有的神祕、深厚、含蓄、溫潤和兼容幷蓄的品格也正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性格。

如今,由大漆所創造的漆器和漆藝文化已經廣泛地融入到了我們的生活中。今天我們通過民間漆藝手工藝人的講述,來感知天然大漆中蘊含的文化思考以及大漆這一門珍貴的手工技藝如何發展與傳承。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採訪對象: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漆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郭喜梅

撰文:秋慈

結緣大漆 願用一生來守護

在製作漆藝的工作室,我聞到一股濃重的漆味,手藝人說這是天然漆的味道,和人工化學漆不同,沒有毒性,對人的身體沒有影響。

手藝人郭喜梅自幼聰明好學,六歲開始學習畫畫。其祖父從事過漆器藝術,祖母是村裡有名的剪紙巧手,父親是做木匠的能手,家裡人都是掌握一定技藝的民間藝人,在這樣的藝術氛圍中成長的郭喜梅對漆器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在家人的指導下學習掌握了漆器的技藝,從小練就了紮實的基本功。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工作室

1998年,郭喜梅與家中世代皆做大漆的張利志結婚,婚後郭喜梅師從張利志的祖父張誼傳全面學習漆器技藝,後隨山西省工筆畫史秉有教授學習畫藝。由於她有繪畫的功底和基礎,因此在漆器的製作中善於把描金彩繪工藝運用其中。

婚後郭喜梅與丈夫志同道合,對大漆有著共同的藝術愛好和理想追求,便義無反顧地傾盡家中所有,投入到振興發展漆器藝術事業中來。結婚以後夫妻二人有了孩子,面對很大的現實問題,依舊毫不猶豫地放棄其他經營項目,只做大漆工藝品。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馬王堆漢墓出土的針刻紋化妝奩盒

2006年,郭喜梅和丈夫成立了太原上林苑金漆鑲嵌廠,專做推光漆器。在做大漆的前5年,一直在投入資金,但幾乎沒有回報,資金短缺是夫妻倆遇到的最大難題。

由於漆器製作的週期長,資金回籠慢,常常是錢還沒回來,又接到了新的訂單。夫妻倆的個性都是苦自己不能欠別人,即使賬上沒錢,每個月到了工資發放日,還是要想辦法按時給工人們發工資。

雖然這些年來郭喜梅和丈夫守著大漆的生存境況很是艱難,熬了十幾年清苦的日子,但他們從未想過轉行。問及原因,郭喜梅說,“首先是緣於熱愛這門技藝,從骨子裡喜歡它,雖然當時掙錢的門路有很多,但還是選擇了回報低的大漆。人有時候很矛盾,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當時對生活的要求也不高,能養家餬口就滿足了。”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漆畫作品《永祚》

這幾年常有找郭喜梅談投資的商人,願意提供工作場地和資金,想把大漆製作實現產業化,但都被她果斷拒絕,她說,“商品很容易量化,但藝術品不能量化。”她想在自己的理念下堅守和傳承大漆。

每年年末,郭喜梅都會做工作總結,梳理一年來完成的作品,作品不貪多,但確保每一件都精雕細磨。回顧這些年,郭喜梅慶幸自己一直在進步,起碼精神是滿足的。如今隨著國家對非遺的政策扶持力度越來越大,傳統文化的氛圍越來越好,郭喜梅欣喜地看到屬於大漆的春天來了。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無畏寂寞 多年來潛心專研

在大漆之路上,郭喜梅永遠把自己當成一個小學生,處處留心,時時學習。

多次去福州、四川等地拜訪民間器藝大師,多年來刻苦鑽研技藝,潛心研究漆器的歷史文化內涵以及發展源流派系和作品工藝特點,熟練掌握精湛的漆器製作工藝。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圖片來源:網絡

首先是熟悉大漆的漆性。所謂漆性,從科學的角度來解釋,就是來自不同產地的大漆中所含的成分不同。

在我國,大漆的主要產地為山西、陝西、河南、甘肅、湖北、雲南、四川、貴州等,山西的大漆產地在大同,但因氣候寒冷,漆樹不易生長,數量不多。郭喜梅習慣使用四川出產的大漆,固定在同一家購買,因為她習慣了其大漆的漆性,使用起來更得心應手。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司馬金龍慕出土的木板漆畫

漆樹的樹齡一般都較長,每棵樹割一次漆得休息兩年,它的傷口才能復原。一般8年以上的漆樹可以產漆,漆農用蚌殼割開樹皮,將蚌殼或竹片插在刀口下方採集漆液,漆液匯入木桶後,用油紙密封保存。

從漆樹上割取的天然漆液,叫生漆,經過日照、攪拌、氧化後變成熟漆。古人割漆都是去原始森林裡找漆樹,現在有很多人自己種植漆樹,但人工漆樹和野生漆樹的漆性確實不同。從瞭解各種漆的漆性,到開始製作漆器、漆畫,手藝人要經過多年研究。

"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導語:我國的漆藝源遠流長,古人制作的漆器優美絕倫,像陶瓷、絲綢一樣,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

據考證,我國的大漆工藝距今已有7 000多年的歷史。不同於添加了化學成分的合成漆,大漆取自自然森林中的漆樹,是純天然產品,有耐潮、防腐蝕的特點,因此可以代代傳承,千年不朽,而大漆固有的神祕、深厚、含蓄、溫潤和兼容幷蓄的品格也正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性格。

如今,由大漆所創造的漆器和漆藝文化已經廣泛地融入到了我們的生活中。今天我們通過民間漆藝手工藝人的講述,來感知天然大漆中蘊含的文化思考以及大漆這一門珍貴的手工技藝如何發展與傳承。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採訪對象: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漆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郭喜梅

撰文:秋慈

結緣大漆 願用一生來守護

在製作漆藝的工作室,我聞到一股濃重的漆味,手藝人說這是天然漆的味道,和人工化學漆不同,沒有毒性,對人的身體沒有影響。

手藝人郭喜梅自幼聰明好學,六歲開始學習畫畫。其祖父從事過漆器藝術,祖母是村裡有名的剪紙巧手,父親是做木匠的能手,家裡人都是掌握一定技藝的民間藝人,在這樣的藝術氛圍中成長的郭喜梅對漆器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在家人的指導下學習掌握了漆器的技藝,從小練就了紮實的基本功。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工作室

1998年,郭喜梅與家中世代皆做大漆的張利志結婚,婚後郭喜梅師從張利志的祖父張誼傳全面學習漆器技藝,後隨山西省工筆畫史秉有教授學習畫藝。由於她有繪畫的功底和基礎,因此在漆器的製作中善於把描金彩繪工藝運用其中。

婚後郭喜梅與丈夫志同道合,對大漆有著共同的藝術愛好和理想追求,便義無反顧地傾盡家中所有,投入到振興發展漆器藝術事業中來。結婚以後夫妻二人有了孩子,面對很大的現實問題,依舊毫不猶豫地放棄其他經營項目,只做大漆工藝品。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馬王堆漢墓出土的針刻紋化妝奩盒

2006年,郭喜梅和丈夫成立了太原上林苑金漆鑲嵌廠,專做推光漆器。在做大漆的前5年,一直在投入資金,但幾乎沒有回報,資金短缺是夫妻倆遇到的最大難題。

由於漆器製作的週期長,資金回籠慢,常常是錢還沒回來,又接到了新的訂單。夫妻倆的個性都是苦自己不能欠別人,即使賬上沒錢,每個月到了工資發放日,還是要想辦法按時給工人們發工資。

雖然這些年來郭喜梅和丈夫守著大漆的生存境況很是艱難,熬了十幾年清苦的日子,但他們從未想過轉行。問及原因,郭喜梅說,“首先是緣於熱愛這門技藝,從骨子裡喜歡它,雖然當時掙錢的門路有很多,但還是選擇了回報低的大漆。人有時候很矛盾,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當時對生活的要求也不高,能養家餬口就滿足了。”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漆畫作品《永祚》

這幾年常有找郭喜梅談投資的商人,願意提供工作場地和資金,想把大漆製作實現產業化,但都被她果斷拒絕,她說,“商品很容易量化,但藝術品不能量化。”她想在自己的理念下堅守和傳承大漆。

每年年末,郭喜梅都會做工作總結,梳理一年來完成的作品,作品不貪多,但確保每一件都精雕細磨。回顧這些年,郭喜梅慶幸自己一直在進步,起碼精神是滿足的。如今隨著國家對非遺的政策扶持力度越來越大,傳統文化的氛圍越來越好,郭喜梅欣喜地看到屬於大漆的春天來了。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無畏寂寞 多年來潛心專研

在大漆之路上,郭喜梅永遠把自己當成一個小學生,處處留心,時時學習。

多次去福州、四川等地拜訪民間器藝大師,多年來刻苦鑽研技藝,潛心研究漆器的歷史文化內涵以及發展源流派系和作品工藝特點,熟練掌握精湛的漆器製作工藝。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圖片來源:網絡

首先是熟悉大漆的漆性。所謂漆性,從科學的角度來解釋,就是來自不同產地的大漆中所含的成分不同。

在我國,大漆的主要產地為山西、陝西、河南、甘肅、湖北、雲南、四川、貴州等,山西的大漆產地在大同,但因氣候寒冷,漆樹不易生長,數量不多。郭喜梅習慣使用四川出產的大漆,固定在同一家購買,因為她習慣了其大漆的漆性,使用起來更得心應手。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司馬金龍慕出土的木板漆畫

漆樹的樹齡一般都較長,每棵樹割一次漆得休息兩年,它的傷口才能復原。一般8年以上的漆樹可以產漆,漆農用蚌殼割開樹皮,將蚌殼或竹片插在刀口下方採集漆液,漆液匯入木桶後,用油紙密封保存。

從漆樹上割取的天然漆液,叫生漆,經過日照、攪拌、氧化後變成熟漆。古人割漆都是去原始森林裡找漆樹,現在有很多人自己種植漆樹,但人工漆樹和野生漆樹的漆性確實不同。從瞭解各種漆的漆性,到開始製作漆器、漆畫,手藝人要經過多年研究。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漆樹

對於自己與大漆之間的緣分,郭喜梅很是自豪,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與大漆結緣。很多人對生漆過敏,嚴重的會全身腫脹,奇癢無比,但從事大漆工藝處理生漆又是必要的前提,郭喜梅慶幸自己是大漆的有緣人,與生漆打了這麼多年交道也沒有過敏現象。

郭喜梅之所以選擇大漆除了對它的喜愛之外,還因大漆本身具有的品質以及對她精神的磨練。

"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導語:我國的漆藝源遠流長,古人制作的漆器優美絕倫,像陶瓷、絲綢一樣,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

據考證,我國的大漆工藝距今已有7 000多年的歷史。不同於添加了化學成分的合成漆,大漆取自自然森林中的漆樹,是純天然產品,有耐潮、防腐蝕的特點,因此可以代代傳承,千年不朽,而大漆固有的神祕、深厚、含蓄、溫潤和兼容幷蓄的品格也正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性格。

如今,由大漆所創造的漆器和漆藝文化已經廣泛地融入到了我們的生活中。今天我們通過民間漆藝手工藝人的講述,來感知天然大漆中蘊含的文化思考以及大漆這一門珍貴的手工技藝如何發展與傳承。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採訪對象: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漆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郭喜梅

撰文:秋慈

結緣大漆 願用一生來守護

在製作漆藝的工作室,我聞到一股濃重的漆味,手藝人說這是天然漆的味道,和人工化學漆不同,沒有毒性,對人的身體沒有影響。

手藝人郭喜梅自幼聰明好學,六歲開始學習畫畫。其祖父從事過漆器藝術,祖母是村裡有名的剪紙巧手,父親是做木匠的能手,家裡人都是掌握一定技藝的民間藝人,在這樣的藝術氛圍中成長的郭喜梅對漆器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在家人的指導下學習掌握了漆器的技藝,從小練就了紮實的基本功。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工作室

1998年,郭喜梅與家中世代皆做大漆的張利志結婚,婚後郭喜梅師從張利志的祖父張誼傳全面學習漆器技藝,後隨山西省工筆畫史秉有教授學習畫藝。由於她有繪畫的功底和基礎,因此在漆器的製作中善於把描金彩繪工藝運用其中。

婚後郭喜梅與丈夫志同道合,對大漆有著共同的藝術愛好和理想追求,便義無反顧地傾盡家中所有,投入到振興發展漆器藝術事業中來。結婚以後夫妻二人有了孩子,面對很大的現實問題,依舊毫不猶豫地放棄其他經營項目,只做大漆工藝品。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馬王堆漢墓出土的針刻紋化妝奩盒

2006年,郭喜梅和丈夫成立了太原上林苑金漆鑲嵌廠,專做推光漆器。在做大漆的前5年,一直在投入資金,但幾乎沒有回報,資金短缺是夫妻倆遇到的最大難題。

由於漆器製作的週期長,資金回籠慢,常常是錢還沒回來,又接到了新的訂單。夫妻倆的個性都是苦自己不能欠別人,即使賬上沒錢,每個月到了工資發放日,還是要想辦法按時給工人們發工資。

雖然這些年來郭喜梅和丈夫守著大漆的生存境況很是艱難,熬了十幾年清苦的日子,但他們從未想過轉行。問及原因,郭喜梅說,“首先是緣於熱愛這門技藝,從骨子裡喜歡它,雖然當時掙錢的門路有很多,但還是選擇了回報低的大漆。人有時候很矛盾,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當時對生活的要求也不高,能養家餬口就滿足了。”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漆畫作品《永祚》

這幾年常有找郭喜梅談投資的商人,願意提供工作場地和資金,想把大漆製作實現產業化,但都被她果斷拒絕,她說,“商品很容易量化,但藝術品不能量化。”她想在自己的理念下堅守和傳承大漆。

每年年末,郭喜梅都會做工作總結,梳理一年來完成的作品,作品不貪多,但確保每一件都精雕細磨。回顧這些年,郭喜梅慶幸自己一直在進步,起碼精神是滿足的。如今隨著國家對非遺的政策扶持力度越來越大,傳統文化的氛圍越來越好,郭喜梅欣喜地看到屬於大漆的春天來了。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無畏寂寞 多年來潛心專研

在大漆之路上,郭喜梅永遠把自己當成一個小學生,處處留心,時時學習。

多次去福州、四川等地拜訪民間器藝大師,多年來刻苦鑽研技藝,潛心研究漆器的歷史文化內涵以及發展源流派系和作品工藝特點,熟練掌握精湛的漆器製作工藝。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圖片來源:網絡

首先是熟悉大漆的漆性。所謂漆性,從科學的角度來解釋,就是來自不同產地的大漆中所含的成分不同。

在我國,大漆的主要產地為山西、陝西、河南、甘肅、湖北、雲南、四川、貴州等,山西的大漆產地在大同,但因氣候寒冷,漆樹不易生長,數量不多。郭喜梅習慣使用四川出產的大漆,固定在同一家購買,因為她習慣了其大漆的漆性,使用起來更得心應手。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司馬金龍慕出土的木板漆畫

漆樹的樹齡一般都較長,每棵樹割一次漆得休息兩年,它的傷口才能復原。一般8年以上的漆樹可以產漆,漆農用蚌殼割開樹皮,將蚌殼或竹片插在刀口下方採集漆液,漆液匯入木桶後,用油紙密封保存。

從漆樹上割取的天然漆液,叫生漆,經過日照、攪拌、氧化後變成熟漆。古人割漆都是去原始森林裡找漆樹,現在有很多人自己種植漆樹,但人工漆樹和野生漆樹的漆性確實不同。從瞭解各種漆的漆性,到開始製作漆器、漆畫,手藝人要經過多年研究。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漆樹

對於自己與大漆之間的緣分,郭喜梅很是自豪,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與大漆結緣。很多人對生漆過敏,嚴重的會全身腫脹,奇癢無比,但從事大漆工藝處理生漆又是必要的前提,郭喜梅慶幸自己是大漆的有緣人,與生漆打了這麼多年交道也沒有過敏現象。

郭喜梅之所以選擇大漆除了對它的喜愛之外,還因大漆本身具有的品質以及對她精神的磨練。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大漆最大的魅力在於它的顏色會隨著溫度、溼度等自然因素的變化而改變,即便是成品的大漆作品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呈現出不同的圖案和顏色。而且大漆本身的包容性很強,除去貴重的金粉珠玉,蛋殼、木屑、磚粉、貝殼、骨頭等都可以作為其藝術表現材料。

因為大漆的製作週期很長,從兩三個月到三四年不等,從生漆的研磨,原材料的選取到上色、打磨等,都需要人靜下心來耐得住枯燥,重複同樣的工序數週甚至數月。

平日裡郭喜梅沒有什麼娛樂時間,但從中學到了持之以恆和精益求精,增強了自我約束力,懂得了知足常樂,不過分地追求經濟效益,而是把精力放到自己專業技藝的提升和對大漆藝術的傳承與創新中。

"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導語:我國的漆藝源遠流長,古人制作的漆器優美絕倫,像陶瓷、絲綢一樣,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

據考證,我國的大漆工藝距今已有7 000多年的歷史。不同於添加了化學成分的合成漆,大漆取自自然森林中的漆樹,是純天然產品,有耐潮、防腐蝕的特點,因此可以代代傳承,千年不朽,而大漆固有的神祕、深厚、含蓄、溫潤和兼容幷蓄的品格也正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性格。

如今,由大漆所創造的漆器和漆藝文化已經廣泛地融入到了我們的生活中。今天我們通過民間漆藝手工藝人的講述,來感知天然大漆中蘊含的文化思考以及大漆這一門珍貴的手工技藝如何發展與傳承。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採訪對象: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漆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郭喜梅

撰文:秋慈

結緣大漆 願用一生來守護

在製作漆藝的工作室,我聞到一股濃重的漆味,手藝人說這是天然漆的味道,和人工化學漆不同,沒有毒性,對人的身體沒有影響。

手藝人郭喜梅自幼聰明好學,六歲開始學習畫畫。其祖父從事過漆器藝術,祖母是村裡有名的剪紙巧手,父親是做木匠的能手,家裡人都是掌握一定技藝的民間藝人,在這樣的藝術氛圍中成長的郭喜梅對漆器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在家人的指導下學習掌握了漆器的技藝,從小練就了紮實的基本功。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工作室

1998年,郭喜梅與家中世代皆做大漆的張利志結婚,婚後郭喜梅師從張利志的祖父張誼傳全面學習漆器技藝,後隨山西省工筆畫史秉有教授學習畫藝。由於她有繪畫的功底和基礎,因此在漆器的製作中善於把描金彩繪工藝運用其中。

婚後郭喜梅與丈夫志同道合,對大漆有著共同的藝術愛好和理想追求,便義無反顧地傾盡家中所有,投入到振興發展漆器藝術事業中來。結婚以後夫妻二人有了孩子,面對很大的現實問題,依舊毫不猶豫地放棄其他經營項目,只做大漆工藝品。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馬王堆漢墓出土的針刻紋化妝奩盒

2006年,郭喜梅和丈夫成立了太原上林苑金漆鑲嵌廠,專做推光漆器。在做大漆的前5年,一直在投入資金,但幾乎沒有回報,資金短缺是夫妻倆遇到的最大難題。

由於漆器製作的週期長,資金回籠慢,常常是錢還沒回來,又接到了新的訂單。夫妻倆的個性都是苦自己不能欠別人,即使賬上沒錢,每個月到了工資發放日,還是要想辦法按時給工人們發工資。

雖然這些年來郭喜梅和丈夫守著大漆的生存境況很是艱難,熬了十幾年清苦的日子,但他們從未想過轉行。問及原因,郭喜梅說,“首先是緣於熱愛這門技藝,從骨子裡喜歡它,雖然當時掙錢的門路有很多,但還是選擇了回報低的大漆。人有時候很矛盾,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當時對生活的要求也不高,能養家餬口就滿足了。”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漆畫作品《永祚》

這幾年常有找郭喜梅談投資的商人,願意提供工作場地和資金,想把大漆製作實現產業化,但都被她果斷拒絕,她說,“商品很容易量化,但藝術品不能量化。”她想在自己的理念下堅守和傳承大漆。

每年年末,郭喜梅都會做工作總結,梳理一年來完成的作品,作品不貪多,但確保每一件都精雕細磨。回顧這些年,郭喜梅慶幸自己一直在進步,起碼精神是滿足的。如今隨著國家對非遺的政策扶持力度越來越大,傳統文化的氛圍越來越好,郭喜梅欣喜地看到屬於大漆的春天來了。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無畏寂寞 多年來潛心專研

在大漆之路上,郭喜梅永遠把自己當成一個小學生,處處留心,時時學習。

多次去福州、四川等地拜訪民間器藝大師,多年來刻苦鑽研技藝,潛心研究漆器的歷史文化內涵以及發展源流派系和作品工藝特點,熟練掌握精湛的漆器製作工藝。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圖片來源:網絡

首先是熟悉大漆的漆性。所謂漆性,從科學的角度來解釋,就是來自不同產地的大漆中所含的成分不同。

在我國,大漆的主要產地為山西、陝西、河南、甘肅、湖北、雲南、四川、貴州等,山西的大漆產地在大同,但因氣候寒冷,漆樹不易生長,數量不多。郭喜梅習慣使用四川出產的大漆,固定在同一家購買,因為她習慣了其大漆的漆性,使用起來更得心應手。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司馬金龍慕出土的木板漆畫

漆樹的樹齡一般都較長,每棵樹割一次漆得休息兩年,它的傷口才能復原。一般8年以上的漆樹可以產漆,漆農用蚌殼割開樹皮,將蚌殼或竹片插在刀口下方採集漆液,漆液匯入木桶後,用油紙密封保存。

從漆樹上割取的天然漆液,叫生漆,經過日照、攪拌、氧化後變成熟漆。古人割漆都是去原始森林裡找漆樹,現在有很多人自己種植漆樹,但人工漆樹和野生漆樹的漆性確實不同。從瞭解各種漆的漆性,到開始製作漆器、漆畫,手藝人要經過多年研究。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漆樹

對於自己與大漆之間的緣分,郭喜梅很是自豪,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與大漆結緣。很多人對生漆過敏,嚴重的會全身腫脹,奇癢無比,但從事大漆工藝處理生漆又是必要的前提,郭喜梅慶幸自己是大漆的有緣人,與生漆打了這麼多年交道也沒有過敏現象。

郭喜梅之所以選擇大漆除了對它的喜愛之外,還因大漆本身具有的品質以及對她精神的磨練。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大漆最大的魅力在於它的顏色會隨著溫度、溼度等自然因素的變化而改變,即便是成品的大漆作品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呈現出不同的圖案和顏色。而且大漆本身的包容性很強,除去貴重的金粉珠玉,蛋殼、木屑、磚粉、貝殼、骨頭等都可以作為其藝術表現材料。

因為大漆的製作週期很長,從兩三個月到三四年不等,從生漆的研磨,原材料的選取到上色、打磨等,都需要人靜下心來耐得住枯燥,重複同樣的工序數週甚至數月。

平日裡郭喜梅沒有什麼娛樂時間,但從中學到了持之以恆和精益求精,增強了自我約束力,懂得了知足常樂,不過分地追求經濟效益,而是把精力放到自己專業技藝的提升和對大漆藝術的傳承與創新中。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彩繪貓紋盛食漆盤

想要達到很高的藝術修養,需要長期的積累和學習,郭喜梅每年都會抽出時間參加一些專業研修班,同時,還堅持畫國畫。

郭喜梅時而感慨,中國手藝人的地位並不高,但自己要堅守匠心,為改變手藝人的地位做一點努力。

“和許多傳統手工藝人一樣遇到了生存困境,現代科技對傳統手工藝的衝擊是不言而喻的。而手藝人最需要具備的品性是耐得住寂寞。很多大漆作品都跟隨我度過了好幾個春夏秋冬,如果不是日復一日地在孤獨、枯燥中創作,這些作品不可能創作出來。”

"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導語:我國的漆藝源遠流長,古人制作的漆器優美絕倫,像陶瓷、絲綢一樣,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

據考證,我國的大漆工藝距今已有7 000多年的歷史。不同於添加了化學成分的合成漆,大漆取自自然森林中的漆樹,是純天然產品,有耐潮、防腐蝕的特點,因此可以代代傳承,千年不朽,而大漆固有的神祕、深厚、含蓄、溫潤和兼容幷蓄的品格也正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性格。

如今,由大漆所創造的漆器和漆藝文化已經廣泛地融入到了我們的生活中。今天我們通過民間漆藝手工藝人的講述,來感知天然大漆中蘊含的文化思考以及大漆這一門珍貴的手工技藝如何發展與傳承。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採訪對象: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漆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郭喜梅

撰文:秋慈

結緣大漆 願用一生來守護

在製作漆藝的工作室,我聞到一股濃重的漆味,手藝人說這是天然漆的味道,和人工化學漆不同,沒有毒性,對人的身體沒有影響。

手藝人郭喜梅自幼聰明好學,六歲開始學習畫畫。其祖父從事過漆器藝術,祖母是村裡有名的剪紙巧手,父親是做木匠的能手,家裡人都是掌握一定技藝的民間藝人,在這樣的藝術氛圍中成長的郭喜梅對漆器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在家人的指導下學習掌握了漆器的技藝,從小練就了紮實的基本功。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工作室

1998年,郭喜梅與家中世代皆做大漆的張利志結婚,婚後郭喜梅師從張利志的祖父張誼傳全面學習漆器技藝,後隨山西省工筆畫史秉有教授學習畫藝。由於她有繪畫的功底和基礎,因此在漆器的製作中善於把描金彩繪工藝運用其中。

婚後郭喜梅與丈夫志同道合,對大漆有著共同的藝術愛好和理想追求,便義無反顧地傾盡家中所有,投入到振興發展漆器藝術事業中來。結婚以後夫妻二人有了孩子,面對很大的現實問題,依舊毫不猶豫地放棄其他經營項目,只做大漆工藝品。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馬王堆漢墓出土的針刻紋化妝奩盒

2006年,郭喜梅和丈夫成立了太原上林苑金漆鑲嵌廠,專做推光漆器。在做大漆的前5年,一直在投入資金,但幾乎沒有回報,資金短缺是夫妻倆遇到的最大難題。

由於漆器製作的週期長,資金回籠慢,常常是錢還沒回來,又接到了新的訂單。夫妻倆的個性都是苦自己不能欠別人,即使賬上沒錢,每個月到了工資發放日,還是要想辦法按時給工人們發工資。

雖然這些年來郭喜梅和丈夫守著大漆的生存境況很是艱難,熬了十幾年清苦的日子,但他們從未想過轉行。問及原因,郭喜梅說,“首先是緣於熱愛這門技藝,從骨子裡喜歡它,雖然當時掙錢的門路有很多,但還是選擇了回報低的大漆。人有時候很矛盾,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當時對生活的要求也不高,能養家餬口就滿足了。”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漆畫作品《永祚》

這幾年常有找郭喜梅談投資的商人,願意提供工作場地和資金,想把大漆製作實現產業化,但都被她果斷拒絕,她說,“商品很容易量化,但藝術品不能量化。”她想在自己的理念下堅守和傳承大漆。

每年年末,郭喜梅都會做工作總結,梳理一年來完成的作品,作品不貪多,但確保每一件都精雕細磨。回顧這些年,郭喜梅慶幸自己一直在進步,起碼精神是滿足的。如今隨著國家對非遺的政策扶持力度越來越大,傳統文化的氛圍越來越好,郭喜梅欣喜地看到屬於大漆的春天來了。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無畏寂寞 多年來潛心專研

在大漆之路上,郭喜梅永遠把自己當成一個小學生,處處留心,時時學習。

多次去福州、四川等地拜訪民間器藝大師,多年來刻苦鑽研技藝,潛心研究漆器的歷史文化內涵以及發展源流派系和作品工藝特點,熟練掌握精湛的漆器製作工藝。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圖片來源:網絡

首先是熟悉大漆的漆性。所謂漆性,從科學的角度來解釋,就是來自不同產地的大漆中所含的成分不同。

在我國,大漆的主要產地為山西、陝西、河南、甘肅、湖北、雲南、四川、貴州等,山西的大漆產地在大同,但因氣候寒冷,漆樹不易生長,數量不多。郭喜梅習慣使用四川出產的大漆,固定在同一家購買,因為她習慣了其大漆的漆性,使用起來更得心應手。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司馬金龍慕出土的木板漆畫

漆樹的樹齡一般都較長,每棵樹割一次漆得休息兩年,它的傷口才能復原。一般8年以上的漆樹可以產漆,漆農用蚌殼割開樹皮,將蚌殼或竹片插在刀口下方採集漆液,漆液匯入木桶後,用油紙密封保存。

從漆樹上割取的天然漆液,叫生漆,經過日照、攪拌、氧化後變成熟漆。古人割漆都是去原始森林裡找漆樹,現在有很多人自己種植漆樹,但人工漆樹和野生漆樹的漆性確實不同。從瞭解各種漆的漆性,到開始製作漆器、漆畫,手藝人要經過多年研究。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漆樹

對於自己與大漆之間的緣分,郭喜梅很是自豪,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與大漆結緣。很多人對生漆過敏,嚴重的會全身腫脹,奇癢無比,但從事大漆工藝處理生漆又是必要的前提,郭喜梅慶幸自己是大漆的有緣人,與生漆打了這麼多年交道也沒有過敏現象。

郭喜梅之所以選擇大漆除了對它的喜愛之外,還因大漆本身具有的品質以及對她精神的磨練。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大漆最大的魅力在於它的顏色會隨著溫度、溼度等自然因素的變化而改變,即便是成品的大漆作品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呈現出不同的圖案和顏色。而且大漆本身的包容性很強,除去貴重的金粉珠玉,蛋殼、木屑、磚粉、貝殼、骨頭等都可以作為其藝術表現材料。

因為大漆的製作週期很長,從兩三個月到三四年不等,從生漆的研磨,原材料的選取到上色、打磨等,都需要人靜下心來耐得住枯燥,重複同樣的工序數週甚至數月。

平日裡郭喜梅沒有什麼娛樂時間,但從中學到了持之以恆和精益求精,增強了自我約束力,懂得了知足常樂,不過分地追求經濟效益,而是把精力放到自己專業技藝的提升和對大漆藝術的傳承與創新中。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彩繪貓紋盛食漆盤

想要達到很高的藝術修養,需要長期的積累和學習,郭喜梅每年都會抽出時間參加一些專業研修班,同時,還堅持畫國畫。

郭喜梅時而感慨,中國手藝人的地位並不高,但自己要堅守匠心,為改變手藝人的地位做一點努力。

“和許多傳統手工藝人一樣遇到了生存困境,現代科技對傳統手工藝的衝擊是不言而喻的。而手藝人最需要具備的品性是耐得住寂寞。很多大漆作品都跟隨我度過了好幾個春夏秋冬,如果不是日復一日地在孤獨、枯燥中創作,這些作品不可能創作出來。”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成立漆坊 把珍貴的大漆工藝傳承下來

大漆的傳統制作方法有兩百多種,足夠大漆匠人琢磨一輩子。然而,如何讓大漆走下神壇,在現代生活中為更多人喜愛,是大漆藝人需要研究的課題。

由於“太原漆器”的創作過程工序複雜,人工勞動量大,工藝操作技術性強,特別是“太原漆器”經歷了近半個多世紀的斷代發展境地,瀕臨失傳,急需對其進行搶救性保護。

從2011年起,郭喜梅和丈夫蒐集、整理了大量有關“太原漆器描金彩繪”製作技藝和歷史淵源的文獻資料。

通過蒐集整理文獻資料,部分已存檔保護。郭喜梅希望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把太原漆器藝術形成系統性的理論,使之成為一個該非遺項目的傳承研究保護機構,形成一定規模的傳承人隊伍。

"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導語:我國的漆藝源遠流長,古人制作的漆器優美絕倫,像陶瓷、絲綢一樣,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

據考證,我國的大漆工藝距今已有7 000多年的歷史。不同於添加了化學成分的合成漆,大漆取自自然森林中的漆樹,是純天然產品,有耐潮、防腐蝕的特點,因此可以代代傳承,千年不朽,而大漆固有的神祕、深厚、含蓄、溫潤和兼容幷蓄的品格也正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性格。

如今,由大漆所創造的漆器和漆藝文化已經廣泛地融入到了我們的生活中。今天我們通過民間漆藝手工藝人的講述,來感知天然大漆中蘊含的文化思考以及大漆這一門珍貴的手工技藝如何發展與傳承。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採訪對象: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漆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郭喜梅

撰文:秋慈

結緣大漆 願用一生來守護

在製作漆藝的工作室,我聞到一股濃重的漆味,手藝人說這是天然漆的味道,和人工化學漆不同,沒有毒性,對人的身體沒有影響。

手藝人郭喜梅自幼聰明好學,六歲開始學習畫畫。其祖父從事過漆器藝術,祖母是村裡有名的剪紙巧手,父親是做木匠的能手,家裡人都是掌握一定技藝的民間藝人,在這樣的藝術氛圍中成長的郭喜梅對漆器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在家人的指導下學習掌握了漆器的技藝,從小練就了紮實的基本功。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工作室

1998年,郭喜梅與家中世代皆做大漆的張利志結婚,婚後郭喜梅師從張利志的祖父張誼傳全面學習漆器技藝,後隨山西省工筆畫史秉有教授學習畫藝。由於她有繪畫的功底和基礎,因此在漆器的製作中善於把描金彩繪工藝運用其中。

婚後郭喜梅與丈夫志同道合,對大漆有著共同的藝術愛好和理想追求,便義無反顧地傾盡家中所有,投入到振興發展漆器藝術事業中來。結婚以後夫妻二人有了孩子,面對很大的現實問題,依舊毫不猶豫地放棄其他經營項目,只做大漆工藝品。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馬王堆漢墓出土的針刻紋化妝奩盒

2006年,郭喜梅和丈夫成立了太原上林苑金漆鑲嵌廠,專做推光漆器。在做大漆的前5年,一直在投入資金,但幾乎沒有回報,資金短缺是夫妻倆遇到的最大難題。

由於漆器製作的週期長,資金回籠慢,常常是錢還沒回來,又接到了新的訂單。夫妻倆的個性都是苦自己不能欠別人,即使賬上沒錢,每個月到了工資發放日,還是要想辦法按時給工人們發工資。

雖然這些年來郭喜梅和丈夫守著大漆的生存境況很是艱難,熬了十幾年清苦的日子,但他們從未想過轉行。問及原因,郭喜梅說,“首先是緣於熱愛這門技藝,從骨子裡喜歡它,雖然當時掙錢的門路有很多,但還是選擇了回報低的大漆。人有時候很矛盾,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當時對生活的要求也不高,能養家餬口就滿足了。”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漆畫作品《永祚》

這幾年常有找郭喜梅談投資的商人,願意提供工作場地和資金,想把大漆製作實現產業化,但都被她果斷拒絕,她說,“商品很容易量化,但藝術品不能量化。”她想在自己的理念下堅守和傳承大漆。

每年年末,郭喜梅都會做工作總結,梳理一年來完成的作品,作品不貪多,但確保每一件都精雕細磨。回顧這些年,郭喜梅慶幸自己一直在進步,起碼精神是滿足的。如今隨著國家對非遺的政策扶持力度越來越大,傳統文化的氛圍越來越好,郭喜梅欣喜地看到屬於大漆的春天來了。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無畏寂寞 多年來潛心專研

在大漆之路上,郭喜梅永遠把自己當成一個小學生,處處留心,時時學習。

多次去福州、四川等地拜訪民間器藝大師,多年來刻苦鑽研技藝,潛心研究漆器的歷史文化內涵以及發展源流派系和作品工藝特點,熟練掌握精湛的漆器製作工藝。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圖片來源:網絡

首先是熟悉大漆的漆性。所謂漆性,從科學的角度來解釋,就是來自不同產地的大漆中所含的成分不同。

在我國,大漆的主要產地為山西、陝西、河南、甘肅、湖北、雲南、四川、貴州等,山西的大漆產地在大同,但因氣候寒冷,漆樹不易生長,數量不多。郭喜梅習慣使用四川出產的大漆,固定在同一家購買,因為她習慣了其大漆的漆性,使用起來更得心應手。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司馬金龍慕出土的木板漆畫

漆樹的樹齡一般都較長,每棵樹割一次漆得休息兩年,它的傷口才能復原。一般8年以上的漆樹可以產漆,漆農用蚌殼割開樹皮,將蚌殼或竹片插在刀口下方採集漆液,漆液匯入木桶後,用油紙密封保存。

從漆樹上割取的天然漆液,叫生漆,經過日照、攪拌、氧化後變成熟漆。古人割漆都是去原始森林裡找漆樹,現在有很多人自己種植漆樹,但人工漆樹和野生漆樹的漆性確實不同。從瞭解各種漆的漆性,到開始製作漆器、漆畫,手藝人要經過多年研究。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漆樹

對於自己與大漆之間的緣分,郭喜梅很是自豪,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與大漆結緣。很多人對生漆過敏,嚴重的會全身腫脹,奇癢無比,但從事大漆工藝處理生漆又是必要的前提,郭喜梅慶幸自己是大漆的有緣人,與生漆打了這麼多年交道也沒有過敏現象。

郭喜梅之所以選擇大漆除了對它的喜愛之外,還因大漆本身具有的品質以及對她精神的磨練。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大漆最大的魅力在於它的顏色會隨著溫度、溼度等自然因素的變化而改變,即便是成品的大漆作品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呈現出不同的圖案和顏色。而且大漆本身的包容性很強,除去貴重的金粉珠玉,蛋殼、木屑、磚粉、貝殼、骨頭等都可以作為其藝術表現材料。

因為大漆的製作週期很長,從兩三個月到三四年不等,從生漆的研磨,原材料的選取到上色、打磨等,都需要人靜下心來耐得住枯燥,重複同樣的工序數週甚至數月。

平日裡郭喜梅沒有什麼娛樂時間,但從中學到了持之以恆和精益求精,增強了自我約束力,懂得了知足常樂,不過分地追求經濟效益,而是把精力放到自己專業技藝的提升和對大漆藝術的傳承與創新中。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彩繪貓紋盛食漆盤

想要達到很高的藝術修養,需要長期的積累和學習,郭喜梅每年都會抽出時間參加一些專業研修班,同時,還堅持畫國畫。

郭喜梅時而感慨,中國手藝人的地位並不高,但自己要堅守匠心,為改變手藝人的地位做一點努力。

“和許多傳統手工藝人一樣遇到了生存困境,現代科技對傳統手工藝的衝擊是不言而喻的。而手藝人最需要具備的品性是耐得住寂寞。很多大漆作品都跟隨我度過了好幾個春夏秋冬,如果不是日復一日地在孤獨、枯燥中創作,這些作品不可能創作出來。”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成立漆坊 把珍貴的大漆工藝傳承下來

大漆的傳統制作方法有兩百多種,足夠大漆匠人琢磨一輩子。然而,如何讓大漆走下神壇,在現代生活中為更多人喜愛,是大漆藝人需要研究的課題。

由於“太原漆器”的創作過程工序複雜,人工勞動量大,工藝操作技術性強,特別是“太原漆器”經歷了近半個多世紀的斷代發展境地,瀕臨失傳,急需對其進行搶救性保護。

從2011年起,郭喜梅和丈夫蒐集、整理了大量有關“太原漆器描金彩繪”製作技藝和歷史淵源的文獻資料。

通過蒐集整理文獻資料,部分已存檔保護。郭喜梅希望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把太原漆器藝術形成系統性的理論,使之成為一個該非遺項目的傳承研究保護機構,形成一定規模的傳承人隊伍。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大漆作為傳統非遺手工藝中成本較高、耗時較久的一種,在斷層問題上尤為嚴重。雖然現在有很多學校都有這方面的專業課程,也有很多人在郭喜梅的工作室學習,但真正能堅持下來的幾乎沒有。

而且,傳承大漆的手藝人中,也有很大一部分只是把大漆當做業餘愛好,利用空閒時間在做,專業做大漆的很少。因為它短期內見不到收益,入行的前五年基本是在鍛造手藝和打市場,可以說是賠錢的,年輕人面對生存壓力長時間得不到收益肯定是要轉行的。

近年來漆藝處於重新恢復發展階段,中國傳統文化備受重視,傳統的民間手工技藝被年輕人看好,有很多人願意學習這項技藝。

"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導語:我國的漆藝源遠流長,古人制作的漆器優美絕倫,像陶瓷、絲綢一樣,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

據考證,我國的大漆工藝距今已有7 000多年的歷史。不同於添加了化學成分的合成漆,大漆取自自然森林中的漆樹,是純天然產品,有耐潮、防腐蝕的特點,因此可以代代傳承,千年不朽,而大漆固有的神祕、深厚、含蓄、溫潤和兼容幷蓄的品格也正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性格。

如今,由大漆所創造的漆器和漆藝文化已經廣泛地融入到了我們的生活中。今天我們通過民間漆藝手工藝人的講述,來感知天然大漆中蘊含的文化思考以及大漆這一門珍貴的手工技藝如何發展與傳承。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採訪對象: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漆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郭喜梅

撰文:秋慈

結緣大漆 願用一生來守護

在製作漆藝的工作室,我聞到一股濃重的漆味,手藝人說這是天然漆的味道,和人工化學漆不同,沒有毒性,對人的身體沒有影響。

手藝人郭喜梅自幼聰明好學,六歲開始學習畫畫。其祖父從事過漆器藝術,祖母是村裡有名的剪紙巧手,父親是做木匠的能手,家裡人都是掌握一定技藝的民間藝人,在這樣的藝術氛圍中成長的郭喜梅對漆器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在家人的指導下學習掌握了漆器的技藝,從小練就了紮實的基本功。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工作室

1998年,郭喜梅與家中世代皆做大漆的張利志結婚,婚後郭喜梅師從張利志的祖父張誼傳全面學習漆器技藝,後隨山西省工筆畫史秉有教授學習畫藝。由於她有繪畫的功底和基礎,因此在漆器的製作中善於把描金彩繪工藝運用其中。

婚後郭喜梅與丈夫志同道合,對大漆有著共同的藝術愛好和理想追求,便義無反顧地傾盡家中所有,投入到振興發展漆器藝術事業中來。結婚以後夫妻二人有了孩子,面對很大的現實問題,依舊毫不猶豫地放棄其他經營項目,只做大漆工藝品。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馬王堆漢墓出土的針刻紋化妝奩盒

2006年,郭喜梅和丈夫成立了太原上林苑金漆鑲嵌廠,專做推光漆器。在做大漆的前5年,一直在投入資金,但幾乎沒有回報,資金短缺是夫妻倆遇到的最大難題。

由於漆器製作的週期長,資金回籠慢,常常是錢還沒回來,又接到了新的訂單。夫妻倆的個性都是苦自己不能欠別人,即使賬上沒錢,每個月到了工資發放日,還是要想辦法按時給工人們發工資。

雖然這些年來郭喜梅和丈夫守著大漆的生存境況很是艱難,熬了十幾年清苦的日子,但他們從未想過轉行。問及原因,郭喜梅說,“首先是緣於熱愛這門技藝,從骨子裡喜歡它,雖然當時掙錢的門路有很多,但還是選擇了回報低的大漆。人有時候很矛盾,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當時對生活的要求也不高,能養家餬口就滿足了。”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漆畫作品《永祚》

這幾年常有找郭喜梅談投資的商人,願意提供工作場地和資金,想把大漆製作實現產業化,但都被她果斷拒絕,她說,“商品很容易量化,但藝術品不能量化。”她想在自己的理念下堅守和傳承大漆。

每年年末,郭喜梅都會做工作總結,梳理一年來完成的作品,作品不貪多,但確保每一件都精雕細磨。回顧這些年,郭喜梅慶幸自己一直在進步,起碼精神是滿足的。如今隨著國家對非遺的政策扶持力度越來越大,傳統文化的氛圍越來越好,郭喜梅欣喜地看到屬於大漆的春天來了。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無畏寂寞 多年來潛心專研

在大漆之路上,郭喜梅永遠把自己當成一個小學生,處處留心,時時學習。

多次去福州、四川等地拜訪民間器藝大師,多年來刻苦鑽研技藝,潛心研究漆器的歷史文化內涵以及發展源流派系和作品工藝特點,熟練掌握精湛的漆器製作工藝。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圖片來源:網絡

首先是熟悉大漆的漆性。所謂漆性,從科學的角度來解釋,就是來自不同產地的大漆中所含的成分不同。

在我國,大漆的主要產地為山西、陝西、河南、甘肅、湖北、雲南、四川、貴州等,山西的大漆產地在大同,但因氣候寒冷,漆樹不易生長,數量不多。郭喜梅習慣使用四川出產的大漆,固定在同一家購買,因為她習慣了其大漆的漆性,使用起來更得心應手。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司馬金龍慕出土的木板漆畫

漆樹的樹齡一般都較長,每棵樹割一次漆得休息兩年,它的傷口才能復原。一般8年以上的漆樹可以產漆,漆農用蚌殼割開樹皮,將蚌殼或竹片插在刀口下方採集漆液,漆液匯入木桶後,用油紙密封保存。

從漆樹上割取的天然漆液,叫生漆,經過日照、攪拌、氧化後變成熟漆。古人割漆都是去原始森林裡找漆樹,現在有很多人自己種植漆樹,但人工漆樹和野生漆樹的漆性確實不同。從瞭解各種漆的漆性,到開始製作漆器、漆畫,手藝人要經過多年研究。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漆樹

對於自己與大漆之間的緣分,郭喜梅很是自豪,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與大漆結緣。很多人對生漆過敏,嚴重的會全身腫脹,奇癢無比,但從事大漆工藝處理生漆又是必要的前提,郭喜梅慶幸自己是大漆的有緣人,與生漆打了這麼多年交道也沒有過敏現象。

郭喜梅之所以選擇大漆除了對它的喜愛之外,還因大漆本身具有的品質以及對她精神的磨練。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大漆最大的魅力在於它的顏色會隨著溫度、溼度等自然因素的變化而改變,即便是成品的大漆作品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呈現出不同的圖案和顏色。而且大漆本身的包容性很強,除去貴重的金粉珠玉,蛋殼、木屑、磚粉、貝殼、骨頭等都可以作為其藝術表現材料。

因為大漆的製作週期很長,從兩三個月到三四年不等,從生漆的研磨,原材料的選取到上色、打磨等,都需要人靜下心來耐得住枯燥,重複同樣的工序數週甚至數月。

平日裡郭喜梅沒有什麼娛樂時間,但從中學到了持之以恆和精益求精,增強了自我約束力,懂得了知足常樂,不過分地追求經濟效益,而是把精力放到自己專業技藝的提升和對大漆藝術的傳承與創新中。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彩繪貓紋盛食漆盤

想要達到很高的藝術修養,需要長期的積累和學習,郭喜梅每年都會抽出時間參加一些專業研修班,同時,還堅持畫國畫。

郭喜梅時而感慨,中國手藝人的地位並不高,但自己要堅守匠心,為改變手藝人的地位做一點努力。

“和許多傳統手工藝人一樣遇到了生存困境,現代科技對傳統手工藝的衝擊是不言而喻的。而手藝人最需要具備的品性是耐得住寂寞。很多大漆作品都跟隨我度過了好幾個春夏秋冬,如果不是日復一日地在孤獨、枯燥中創作,這些作品不可能創作出來。”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成立漆坊 把珍貴的大漆工藝傳承下來

大漆的傳統制作方法有兩百多種,足夠大漆匠人琢磨一輩子。然而,如何讓大漆走下神壇,在現代生活中為更多人喜愛,是大漆藝人需要研究的課題。

由於“太原漆器”的創作過程工序複雜,人工勞動量大,工藝操作技術性強,特別是“太原漆器”經歷了近半個多世紀的斷代發展境地,瀕臨失傳,急需對其進行搶救性保護。

從2011年起,郭喜梅和丈夫蒐集、整理了大量有關“太原漆器描金彩繪”製作技藝和歷史淵源的文獻資料。

通過蒐集整理文獻資料,部分已存檔保護。郭喜梅希望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把太原漆器藝術形成系統性的理論,使之成為一個該非遺項目的傳承研究保護機構,形成一定規模的傳承人隊伍。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大漆作為傳統非遺手工藝中成本較高、耗時較久的一種,在斷層問題上尤為嚴重。雖然現在有很多學校都有這方面的專業課程,也有很多人在郭喜梅的工作室學習,但真正能堅持下來的幾乎沒有。

而且,傳承大漆的手藝人中,也有很大一部分只是把大漆當做業餘愛好,利用空閒時間在做,專業做大漆的很少。因為它短期內見不到收益,入行的前五年基本是在鍛造手藝和打市場,可以說是賠錢的,年輕人面對生存壓力長時間得不到收益肯定是要轉行的。

近年來漆藝處於重新恢復發展階段,中國傳統文化備受重視,傳統的民間手工技藝被年輕人看好,有很多人願意學習這項技藝。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這項珍貴的技藝不僅僅需要老一代技藝傳承人的保護更需要年輕力量的傳承與創新,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了枯燥,才能在大漆的路上一直走下去。

創新有道 讓大漆藝術品迴歸生活

多年來,郭喜梅和丈夫為了拯救“太原漆器”這項寶貴的本土傳統民間藝術,特別專注以太原文化為作品主題,創作出《錦繡太原》屏風、《虢國夫人遊春圖》漆畫、《永祚》漆畫、《茶韻》茶臺等一件件好作品。

"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導語:我國的漆藝源遠流長,古人制作的漆器優美絕倫,像陶瓷、絲綢一樣,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

據考證,我國的大漆工藝距今已有7 000多年的歷史。不同於添加了化學成分的合成漆,大漆取自自然森林中的漆樹,是純天然產品,有耐潮、防腐蝕的特點,因此可以代代傳承,千年不朽,而大漆固有的神祕、深厚、含蓄、溫潤和兼容幷蓄的品格也正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性格。

如今,由大漆所創造的漆器和漆藝文化已經廣泛地融入到了我們的生活中。今天我們通過民間漆藝手工藝人的講述,來感知天然大漆中蘊含的文化思考以及大漆這一門珍貴的手工技藝如何發展與傳承。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採訪對象: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漆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郭喜梅

撰文:秋慈

結緣大漆 願用一生來守護

在製作漆藝的工作室,我聞到一股濃重的漆味,手藝人說這是天然漆的味道,和人工化學漆不同,沒有毒性,對人的身體沒有影響。

手藝人郭喜梅自幼聰明好學,六歲開始學習畫畫。其祖父從事過漆器藝術,祖母是村裡有名的剪紙巧手,父親是做木匠的能手,家裡人都是掌握一定技藝的民間藝人,在這樣的藝術氛圍中成長的郭喜梅對漆器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在家人的指導下學習掌握了漆器的技藝,從小練就了紮實的基本功。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工作室

1998年,郭喜梅與家中世代皆做大漆的張利志結婚,婚後郭喜梅師從張利志的祖父張誼傳全面學習漆器技藝,後隨山西省工筆畫史秉有教授學習畫藝。由於她有繪畫的功底和基礎,因此在漆器的製作中善於把描金彩繪工藝運用其中。

婚後郭喜梅與丈夫志同道合,對大漆有著共同的藝術愛好和理想追求,便義無反顧地傾盡家中所有,投入到振興發展漆器藝術事業中來。結婚以後夫妻二人有了孩子,面對很大的現實問題,依舊毫不猶豫地放棄其他經營項目,只做大漆工藝品。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馬王堆漢墓出土的針刻紋化妝奩盒

2006年,郭喜梅和丈夫成立了太原上林苑金漆鑲嵌廠,專做推光漆器。在做大漆的前5年,一直在投入資金,但幾乎沒有回報,資金短缺是夫妻倆遇到的最大難題。

由於漆器製作的週期長,資金回籠慢,常常是錢還沒回來,又接到了新的訂單。夫妻倆的個性都是苦自己不能欠別人,即使賬上沒錢,每個月到了工資發放日,還是要想辦法按時給工人們發工資。

雖然這些年來郭喜梅和丈夫守著大漆的生存境況很是艱難,熬了十幾年清苦的日子,但他們從未想過轉行。問及原因,郭喜梅說,“首先是緣於熱愛這門技藝,從骨子裡喜歡它,雖然當時掙錢的門路有很多,但還是選擇了回報低的大漆。人有時候很矛盾,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當時對生活的要求也不高,能養家餬口就滿足了。”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漆畫作品《永祚》

這幾年常有找郭喜梅談投資的商人,願意提供工作場地和資金,想把大漆製作實現產業化,但都被她果斷拒絕,她說,“商品很容易量化,但藝術品不能量化。”她想在自己的理念下堅守和傳承大漆。

每年年末,郭喜梅都會做工作總結,梳理一年來完成的作品,作品不貪多,但確保每一件都精雕細磨。回顧這些年,郭喜梅慶幸自己一直在進步,起碼精神是滿足的。如今隨著國家對非遺的政策扶持力度越來越大,傳統文化的氛圍越來越好,郭喜梅欣喜地看到屬於大漆的春天來了。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無畏寂寞 多年來潛心專研

在大漆之路上,郭喜梅永遠把自己當成一個小學生,處處留心,時時學習。

多次去福州、四川等地拜訪民間器藝大師,多年來刻苦鑽研技藝,潛心研究漆器的歷史文化內涵以及發展源流派系和作品工藝特點,熟練掌握精湛的漆器製作工藝。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圖片來源:網絡

首先是熟悉大漆的漆性。所謂漆性,從科學的角度來解釋,就是來自不同產地的大漆中所含的成分不同。

在我國,大漆的主要產地為山西、陝西、河南、甘肅、湖北、雲南、四川、貴州等,山西的大漆產地在大同,但因氣候寒冷,漆樹不易生長,數量不多。郭喜梅習慣使用四川出產的大漆,固定在同一家購買,因為她習慣了其大漆的漆性,使用起來更得心應手。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司馬金龍慕出土的木板漆畫

漆樹的樹齡一般都較長,每棵樹割一次漆得休息兩年,它的傷口才能復原。一般8年以上的漆樹可以產漆,漆農用蚌殼割開樹皮,將蚌殼或竹片插在刀口下方採集漆液,漆液匯入木桶後,用油紙密封保存。

從漆樹上割取的天然漆液,叫生漆,經過日照、攪拌、氧化後變成熟漆。古人割漆都是去原始森林裡找漆樹,現在有很多人自己種植漆樹,但人工漆樹和野生漆樹的漆性確實不同。從瞭解各種漆的漆性,到開始製作漆器、漆畫,手藝人要經過多年研究。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漆樹

對於自己與大漆之間的緣分,郭喜梅很是自豪,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與大漆結緣。很多人對生漆過敏,嚴重的會全身腫脹,奇癢無比,但從事大漆工藝處理生漆又是必要的前提,郭喜梅慶幸自己是大漆的有緣人,與生漆打了這麼多年交道也沒有過敏現象。

郭喜梅之所以選擇大漆除了對它的喜愛之外,還因大漆本身具有的品質以及對她精神的磨練。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大漆最大的魅力在於它的顏色會隨著溫度、溼度等自然因素的變化而改變,即便是成品的大漆作品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呈現出不同的圖案和顏色。而且大漆本身的包容性很強,除去貴重的金粉珠玉,蛋殼、木屑、磚粉、貝殼、骨頭等都可以作為其藝術表現材料。

因為大漆的製作週期很長,從兩三個月到三四年不等,從生漆的研磨,原材料的選取到上色、打磨等,都需要人靜下心來耐得住枯燥,重複同樣的工序數週甚至數月。

平日裡郭喜梅沒有什麼娛樂時間,但從中學到了持之以恆和精益求精,增強了自我約束力,懂得了知足常樂,不過分地追求經濟效益,而是把精力放到自己專業技藝的提升和對大漆藝術的傳承與創新中。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彩繪貓紋盛食漆盤

想要達到很高的藝術修養,需要長期的積累和學習,郭喜梅每年都會抽出時間參加一些專業研修班,同時,還堅持畫國畫。

郭喜梅時而感慨,中國手藝人的地位並不高,但自己要堅守匠心,為改變手藝人的地位做一點努力。

“和許多傳統手工藝人一樣遇到了生存困境,現代科技對傳統手工藝的衝擊是不言而喻的。而手藝人最需要具備的品性是耐得住寂寞。很多大漆作品都跟隨我度過了好幾個春夏秋冬,如果不是日復一日地在孤獨、枯燥中創作,這些作品不可能創作出來。”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成立漆坊 把珍貴的大漆工藝傳承下來

大漆的傳統制作方法有兩百多種,足夠大漆匠人琢磨一輩子。然而,如何讓大漆走下神壇,在現代生活中為更多人喜愛,是大漆藝人需要研究的課題。

由於“太原漆器”的創作過程工序複雜,人工勞動量大,工藝操作技術性強,特別是“太原漆器”經歷了近半個多世紀的斷代發展境地,瀕臨失傳,急需對其進行搶救性保護。

從2011年起,郭喜梅和丈夫蒐集、整理了大量有關“太原漆器描金彩繪”製作技藝和歷史淵源的文獻資料。

通過蒐集整理文獻資料,部分已存檔保護。郭喜梅希望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把太原漆器藝術形成系統性的理論,使之成為一個該非遺項目的傳承研究保護機構,形成一定規模的傳承人隊伍。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大漆作為傳統非遺手工藝中成本較高、耗時較久的一種,在斷層問題上尤為嚴重。雖然現在有很多學校都有這方面的專業課程,也有很多人在郭喜梅的工作室學習,但真正能堅持下來的幾乎沒有。

而且,傳承大漆的手藝人中,也有很大一部分只是把大漆當做業餘愛好,利用空閒時間在做,專業做大漆的很少。因為它短期內見不到收益,入行的前五年基本是在鍛造手藝和打市場,可以說是賠錢的,年輕人面對生存壓力長時間得不到收益肯定是要轉行的。

近年來漆藝處於重新恢復發展階段,中國傳統文化備受重視,傳統的民間手工技藝被年輕人看好,有很多人願意學習這項技藝。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這項珍貴的技藝不僅僅需要老一代技藝傳承人的保護更需要年輕力量的傳承與創新,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了枯燥,才能在大漆的路上一直走下去。

創新有道 讓大漆藝術品迴歸生活

多年來,郭喜梅和丈夫為了拯救“太原漆器”這項寶貴的本土傳統民間藝術,特別專注以太原文化為作品主題,創作出《錦繡太原》屏風、《虢國夫人遊春圖》漆畫、《永祚》漆畫、《茶韻》茶臺等一件件好作品。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茶韻茶臺

他們一方面對自己的手藝和作品精益求精,克服困難靜下心來磨練技藝;另一方面在原有的漆器作品上大膽創新,讓大漆藝術迴歸生活,追求其實用性,開發了首飾品、生活用具、桌椅、手機殼等系列產品,積極尋求銷路慢慢打造屬於自己的銷售渠道和品牌。

夫妻二人還設計了以“孝”為題材,延伸到祭祖祠堂家訓的系列作品,以實用器皿為主要胎型,把高端奢侈的收藏品做到既精緻又實用,作品也會分成高、中、低檔消費,在生活中讓老百姓處處看到我們中國傳統的孝道文化。

現代漆器技藝傳承需要以傳統工藝加上現代創新設計,與國際時尚理念相結合讓更多年輕人喜愛,吸納年輕有為的人才讓傳統工藝更加精益求精,更讓中國傳統文化在世界上更具影響力,永久傳承下去。

"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導語:我國的漆藝源遠流長,古人制作的漆器優美絕倫,像陶瓷、絲綢一樣,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

據考證,我國的大漆工藝距今已有7 000多年的歷史。不同於添加了化學成分的合成漆,大漆取自自然森林中的漆樹,是純天然產品,有耐潮、防腐蝕的特點,因此可以代代傳承,千年不朽,而大漆固有的神祕、深厚、含蓄、溫潤和兼容幷蓄的品格也正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性格。

如今,由大漆所創造的漆器和漆藝文化已經廣泛地融入到了我們的生活中。今天我們通過民間漆藝手工藝人的講述,來感知天然大漆中蘊含的文化思考以及大漆這一門珍貴的手工技藝如何發展與傳承。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採訪對象: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漆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郭喜梅

撰文:秋慈

結緣大漆 願用一生來守護

在製作漆藝的工作室,我聞到一股濃重的漆味,手藝人說這是天然漆的味道,和人工化學漆不同,沒有毒性,對人的身體沒有影響。

手藝人郭喜梅自幼聰明好學,六歲開始學習畫畫。其祖父從事過漆器藝術,祖母是村裡有名的剪紙巧手,父親是做木匠的能手,家裡人都是掌握一定技藝的民間藝人,在這樣的藝術氛圍中成長的郭喜梅對漆器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在家人的指導下學習掌握了漆器的技藝,從小練就了紮實的基本功。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工作室

1998年,郭喜梅與家中世代皆做大漆的張利志結婚,婚後郭喜梅師從張利志的祖父張誼傳全面學習漆器技藝,後隨山西省工筆畫史秉有教授學習畫藝。由於她有繪畫的功底和基礎,因此在漆器的製作中善於把描金彩繪工藝運用其中。

婚後郭喜梅與丈夫志同道合,對大漆有著共同的藝術愛好和理想追求,便義無反顧地傾盡家中所有,投入到振興發展漆器藝術事業中來。結婚以後夫妻二人有了孩子,面對很大的現實問題,依舊毫不猶豫地放棄其他經營項目,只做大漆工藝品。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馬王堆漢墓出土的針刻紋化妝奩盒

2006年,郭喜梅和丈夫成立了太原上林苑金漆鑲嵌廠,專做推光漆器。在做大漆的前5年,一直在投入資金,但幾乎沒有回報,資金短缺是夫妻倆遇到的最大難題。

由於漆器製作的週期長,資金回籠慢,常常是錢還沒回來,又接到了新的訂單。夫妻倆的個性都是苦自己不能欠別人,即使賬上沒錢,每個月到了工資發放日,還是要想辦法按時給工人們發工資。

雖然這些年來郭喜梅和丈夫守著大漆的生存境況很是艱難,熬了十幾年清苦的日子,但他們從未想過轉行。問及原因,郭喜梅說,“首先是緣於熱愛這門技藝,從骨子裡喜歡它,雖然當時掙錢的門路有很多,但還是選擇了回報低的大漆。人有時候很矛盾,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當時對生活的要求也不高,能養家餬口就滿足了。”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漆畫作品《永祚》

這幾年常有找郭喜梅談投資的商人,願意提供工作場地和資金,想把大漆製作實現產業化,但都被她果斷拒絕,她說,“商品很容易量化,但藝術品不能量化。”她想在自己的理念下堅守和傳承大漆。

每年年末,郭喜梅都會做工作總結,梳理一年來完成的作品,作品不貪多,但確保每一件都精雕細磨。回顧這些年,郭喜梅慶幸自己一直在進步,起碼精神是滿足的。如今隨著國家對非遺的政策扶持力度越來越大,傳統文化的氛圍越來越好,郭喜梅欣喜地看到屬於大漆的春天來了。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無畏寂寞 多年來潛心專研

在大漆之路上,郭喜梅永遠把自己當成一個小學生,處處留心,時時學習。

多次去福州、四川等地拜訪民間器藝大師,多年來刻苦鑽研技藝,潛心研究漆器的歷史文化內涵以及發展源流派系和作品工藝特點,熟練掌握精湛的漆器製作工藝。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圖片來源:網絡

首先是熟悉大漆的漆性。所謂漆性,從科學的角度來解釋,就是來自不同產地的大漆中所含的成分不同。

在我國,大漆的主要產地為山西、陝西、河南、甘肅、湖北、雲南、四川、貴州等,山西的大漆產地在大同,但因氣候寒冷,漆樹不易生長,數量不多。郭喜梅習慣使用四川出產的大漆,固定在同一家購買,因為她習慣了其大漆的漆性,使用起來更得心應手。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司馬金龍慕出土的木板漆畫

漆樹的樹齡一般都較長,每棵樹割一次漆得休息兩年,它的傷口才能復原。一般8年以上的漆樹可以產漆,漆農用蚌殼割開樹皮,將蚌殼或竹片插在刀口下方採集漆液,漆液匯入木桶後,用油紙密封保存。

從漆樹上割取的天然漆液,叫生漆,經過日照、攪拌、氧化後變成熟漆。古人割漆都是去原始森林裡找漆樹,現在有很多人自己種植漆樹,但人工漆樹和野生漆樹的漆性確實不同。從瞭解各種漆的漆性,到開始製作漆器、漆畫,手藝人要經過多年研究。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漆樹

對於自己與大漆之間的緣分,郭喜梅很是自豪,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與大漆結緣。很多人對生漆過敏,嚴重的會全身腫脹,奇癢無比,但從事大漆工藝處理生漆又是必要的前提,郭喜梅慶幸自己是大漆的有緣人,與生漆打了這麼多年交道也沒有過敏現象。

郭喜梅之所以選擇大漆除了對它的喜愛之外,還因大漆本身具有的品質以及對她精神的磨練。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大漆最大的魅力在於它的顏色會隨著溫度、溼度等自然因素的變化而改變,即便是成品的大漆作品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呈現出不同的圖案和顏色。而且大漆本身的包容性很強,除去貴重的金粉珠玉,蛋殼、木屑、磚粉、貝殼、骨頭等都可以作為其藝術表現材料。

因為大漆的製作週期很長,從兩三個月到三四年不等,從生漆的研磨,原材料的選取到上色、打磨等,都需要人靜下心來耐得住枯燥,重複同樣的工序數週甚至數月。

平日裡郭喜梅沒有什麼娛樂時間,但從中學到了持之以恆和精益求精,增強了自我約束力,懂得了知足常樂,不過分地追求經濟效益,而是把精力放到自己專業技藝的提升和對大漆藝術的傳承與創新中。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彩繪貓紋盛食漆盤

想要達到很高的藝術修養,需要長期的積累和學習,郭喜梅每年都會抽出時間參加一些專業研修班,同時,還堅持畫國畫。

郭喜梅時而感慨,中國手藝人的地位並不高,但自己要堅守匠心,為改變手藝人的地位做一點努力。

“和許多傳統手工藝人一樣遇到了生存困境,現代科技對傳統手工藝的衝擊是不言而喻的。而手藝人最需要具備的品性是耐得住寂寞。很多大漆作品都跟隨我度過了好幾個春夏秋冬,如果不是日復一日地在孤獨、枯燥中創作,這些作品不可能創作出來。”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成立漆坊 把珍貴的大漆工藝傳承下來

大漆的傳統制作方法有兩百多種,足夠大漆匠人琢磨一輩子。然而,如何讓大漆走下神壇,在現代生活中為更多人喜愛,是大漆藝人需要研究的課題。

由於“太原漆器”的創作過程工序複雜,人工勞動量大,工藝操作技術性強,特別是“太原漆器”經歷了近半個多世紀的斷代發展境地,瀕臨失傳,急需對其進行搶救性保護。

從2011年起,郭喜梅和丈夫蒐集、整理了大量有關“太原漆器描金彩繪”製作技藝和歷史淵源的文獻資料。

通過蒐集整理文獻資料,部分已存檔保護。郭喜梅希望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把太原漆器藝術形成系統性的理論,使之成為一個該非遺項目的傳承研究保護機構,形成一定規模的傳承人隊伍。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大漆作為傳統非遺手工藝中成本較高、耗時較久的一種,在斷層問題上尤為嚴重。雖然現在有很多學校都有這方面的專業課程,也有很多人在郭喜梅的工作室學習,但真正能堅持下來的幾乎沒有。

而且,傳承大漆的手藝人中,也有很大一部分只是把大漆當做業餘愛好,利用空閒時間在做,專業做大漆的很少。因為它短期內見不到收益,入行的前五年基本是在鍛造手藝和打市場,可以說是賠錢的,年輕人面對生存壓力長時間得不到收益肯定是要轉行的。

近年來漆藝處於重新恢復發展階段,中國傳統文化備受重視,傳統的民間手工技藝被年輕人看好,有很多人願意學習這項技藝。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這項珍貴的技藝不僅僅需要老一代技藝傳承人的保護更需要年輕力量的傳承與創新,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了枯燥,才能在大漆的路上一直走下去。

創新有道 讓大漆藝術品迴歸生活

多年來,郭喜梅和丈夫為了拯救“太原漆器”這項寶貴的本土傳統民間藝術,特別專注以太原文化為作品主題,創作出《錦繡太原》屏風、《虢國夫人遊春圖》漆畫、《永祚》漆畫、《茶韻》茶臺等一件件好作品。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茶韻茶臺

他們一方面對自己的手藝和作品精益求精,克服困難靜下心來磨練技藝;另一方面在原有的漆器作品上大膽創新,讓大漆藝術迴歸生活,追求其實用性,開發了首飾品、生活用具、桌椅、手機殼等系列產品,積極尋求銷路慢慢打造屬於自己的銷售渠道和品牌。

夫妻二人還設計了以“孝”為題材,延伸到祭祖祠堂家訓的系列作品,以實用器皿為主要胎型,把高端奢侈的收藏品做到既精緻又實用,作品也會分成高、中、低檔消費,在生活中讓老百姓處處看到我們中國傳統的孝道文化。

現代漆器技藝傳承需要以傳統工藝加上現代創新設計,與國際時尚理念相結合讓更多年輕人喜愛,吸納年輕有為的人才讓傳統工藝更加精益求精,更讓中國傳統文化在世界上更具影響力,永久傳承下去。

非遺之美|大漆工藝流傳7000年,手藝人如何在寂寞的堅守中傳承?

漆藝作品《晉祠侍女》

延伸閱讀

非遺檔案:郭喜梅2017年被評為太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傳承譜系:

第一代:張貴元,男,傳承時間為清朝末年。(張利志高祖)

第二代:張潤喜,男,傳承時間為民國年間。(張利志曾祖)

第三代:張誼傳,男,傳承時間為20世紀30~60年代。(張利志祖父)

第三代:龐玉葉,女,傳承時間為20世紀40~70年代。(張利志祖母)

第四代:張利志,男,1994年傳承至今;郭喜梅,女,1995年傳承至今。

第五代:郭藝璇,女,2014年傳承至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