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鄉約”傳承人:我的非遺保護專項資金去哪兒了?'

""“呂氏鄉約”傳承人:我的非遺保護專項資金去哪兒了?

“四呂”,指北宋時陝西藍田人呂大忠、呂大防、呂大鈞、呂大臨兄弟,因制定“呂氏鄉約”受到後世尊崇。“呂氏鄉約”也稱“藍田鄉約”,於宋神宗熙寧七年(公元1074年)制定,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成文鄉約,宗旨是“德業相勸、過失相規、禮俗相交、患難相恤”,其核心就是運用道德的力量對鄉村進行有效治理。

呂曉亮,藍田呂氏第四十六代傳人,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習所“呂氏鄉約”傳習負責人,也是陝西省級非遺傳承項目“藍田呂氏鄉約鄉儀”代表性傳承人。

"“呂氏鄉約”傳承人:我的非遺保護專項資金去哪兒了?

“四呂”,指北宋時陝西藍田人呂大忠、呂大防、呂大鈞、呂大臨兄弟,因制定“呂氏鄉約”受到後世尊崇。“呂氏鄉約”也稱“藍田鄉約”,於宋神宗熙寧七年(公元1074年)制定,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成文鄉約,宗旨是“德業相勸、過失相規、禮俗相交、患難相恤”,其核心就是運用道德的力量對鄉村進行有效治理。

呂曉亮,藍田呂氏第四十六代傳人,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習所“呂氏鄉約”傳習負責人,也是陝西省級非遺傳承項目“藍田呂氏鄉約鄉儀”代表性傳承人。

“呂氏鄉約”傳承人:我的非遺保護專項資金去哪兒了?

呂曉亮近日向記者大倒苦水,說自己的非遺保護工作實在是沒法幹了,家族墓地也被毀,至今“沒個說法”。

非遺保護工作舉步維艱 專項資金去向成謎

記者瞭解到,呂曉亮作為“四呂文化”的非遺傳承人,此前在村裡做過大量非遺宣傳工作。2009年,呂曉亮參與呂氏第四十五代傳人呂惠民發起成立的、由呂氏後世宗親組成的“藍田呂氏文化推廣會”,並擔任史料員,2011-2014年被選為呂氏文化推廣會副會長,2015年被推選為“四呂文化中心”主任。作為呂氏後裔和推廣呂氏鄉約的踐行者,他以傳承、弘揚呂氏鄉約及民俗文化為己任。

然而,據呂曉亮說,目前傳習所的非遺傳承工作舉步維艱。在村裡,由於懾於某些壓力,傳習所裡原先的19名會員,現在只剩下包括自己在內的2名會員。再加上囿於資金壓力,自2017年下半年以來,除過一些常規性的例行活動之外,村裡一些規模較大的非遺傳承活動很難再組織起來。

"“呂氏鄉約”傳承人:我的非遺保護專項資金去哪兒了?

“四呂”,指北宋時陝西藍田人呂大忠、呂大防、呂大鈞、呂大臨兄弟,因制定“呂氏鄉約”受到後世尊崇。“呂氏鄉約”也稱“藍田鄉約”,於宋神宗熙寧七年(公元1074年)制定,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成文鄉約,宗旨是“德業相勸、過失相規、禮俗相交、患難相恤”,其核心就是運用道德的力量對鄉村進行有效治理。

呂曉亮,藍田呂氏第四十六代傳人,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習所“呂氏鄉約”傳習負責人,也是陝西省級非遺傳承項目“藍田呂氏鄉約鄉儀”代表性傳承人。

“呂氏鄉約”傳承人:我的非遺保護專項資金去哪兒了?

呂曉亮近日向記者大倒苦水,說自己的非遺保護工作實在是沒法幹了,家族墓地也被毀,至今“沒個說法”。

非遺保護工作舉步維艱 專項資金去向成謎

記者瞭解到,呂曉亮作為“四呂文化”的非遺傳承人,此前在村裡做過大量非遺宣傳工作。2009年,呂曉亮參與呂氏第四十五代傳人呂惠民發起成立的、由呂氏後世宗親組成的“藍田呂氏文化推廣會”,並擔任史料員,2011-2014年被選為呂氏文化推廣會副會長,2015年被推選為“四呂文化中心”主任。作為呂氏後裔和推廣呂氏鄉約的踐行者,他以傳承、弘揚呂氏鄉約及民俗文化為己任。

然而,據呂曉亮說,目前傳習所的非遺傳承工作舉步維艱。在村裡,由於懾於某些壓力,傳習所裡原先的19名會員,現在只剩下包括自己在內的2名會員。再加上囿於資金壓力,自2017年下半年以來,除過一些常規性的例行活動之外,村裡一些規模較大的非遺傳承活動很難再組織起來。

“呂氏鄉約”傳承人:我的非遺保護專項資金去哪兒了?

在呂曉亮的指引下,記者來到掛著“藍田四呂文化中心”牌匾的彩鋼房前。這是由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2017年3月頒發的,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習所“呂氏鄉約”銘牌。這處簡陋的“傳習所”,地下一層是臥室兼活動中心,空間顯得異常逼仄,地上一層除過簡易的舞臺之外,只有牆上掛著的一些活動照片,略顯空蕩。

"“呂氏鄉約”傳承人:我的非遺保護專項資金去哪兒了?

“四呂”,指北宋時陝西藍田人呂大忠、呂大防、呂大鈞、呂大臨兄弟,因制定“呂氏鄉約”受到後世尊崇。“呂氏鄉約”也稱“藍田鄉約”,於宋神宗熙寧七年(公元1074年)制定,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成文鄉約,宗旨是“德業相勸、過失相規、禮俗相交、患難相恤”,其核心就是運用道德的力量對鄉村進行有效治理。

呂曉亮,藍田呂氏第四十六代傳人,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習所“呂氏鄉約”傳習負責人,也是陝西省級非遺傳承項目“藍田呂氏鄉約鄉儀”代表性傳承人。

“呂氏鄉約”傳承人:我的非遺保護專項資金去哪兒了?

呂曉亮近日向記者大倒苦水,說自己的非遺保護工作實在是沒法幹了,家族墓地也被毀,至今“沒個說法”。

非遺保護工作舉步維艱 專項資金去向成謎

記者瞭解到,呂曉亮作為“四呂文化”的非遺傳承人,此前在村裡做過大量非遺宣傳工作。2009年,呂曉亮參與呂氏第四十五代傳人呂惠民發起成立的、由呂氏後世宗親組成的“藍田呂氏文化推廣會”,並擔任史料員,2011-2014年被選為呂氏文化推廣會副會長,2015年被推選為“四呂文化中心”主任。作為呂氏後裔和推廣呂氏鄉約的踐行者,他以傳承、弘揚呂氏鄉約及民俗文化為己任。

然而,據呂曉亮說,目前傳習所的非遺傳承工作舉步維艱。在村裡,由於懾於某些壓力,傳習所裡原先的19名會員,現在只剩下包括自己在內的2名會員。再加上囿於資金壓力,自2017年下半年以來,除過一些常規性的例行活動之外,村裡一些規模較大的非遺傳承活動很難再組織起來。

“呂氏鄉約”傳承人:我的非遺保護專項資金去哪兒了?

在呂曉亮的指引下,記者來到掛著“藍田四呂文化中心”牌匾的彩鋼房前。這是由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2017年3月頒發的,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習所“呂氏鄉約”銘牌。這處簡陋的“傳習所”,地下一層是臥室兼活動中心,空間顯得異常逼仄,地上一層除過簡易的舞臺之外,只有牆上掛著的一些活動照片,略顯空蕩。

“呂氏鄉約”傳承人:我的非遺保護專項資金去哪兒了?

呂曉亮說:“2018年下半年,藍田縣文化館要求我去填寫一份非遺專項資金使用情況說明,因為我壓根沒有收到這筆錢,因此拒絕簽字。隨後,在藍田縣文化局因為此事和時任局長王養軍發生言語衝突,王養軍稱藍田縣的四呂非遺傳承專項資金都發給了藍田縣認定的四呂文化傳承人牛銳,我們不歡而散。”

在藍田縣文化和旅遊體育局,記者反映了呂曉亮家族墓地被毀以及非遺傳承保護資金去向不明的問題。該局公共文化科魏姓科長稱,對於你們反映的問題,我們一概都不知道。“四呂文化屬於省級的非遺項目,由藍田縣文化和旅遊體育局管理,對於四呂文化這方面的事情我們一直很重視。不久前剛剛斥資320萬編排了大型秦腔歷史劇《天下第一約》。”

魏科長隨即電話聯繫三裡鎮政府詢問呂氏家族墓地被毀一事,對方稱不知情。而對於非遺資金去向一事,魏科長稱並不清楚有此項經費,也未見有人前來申請此項經費。魏科長給“藍田縣認定的四呂文化傳承人”牛銳打電話,詢問是否收到非遺保護專項資金,牛銳稱自己並未收到。隨後,魏科長承諾將督促調查此事並回復記者。

記者來到藍田縣文化館準備採訪,一直到15:10,大門緊閉,空無一人,見不到有人前來上班。記者電話聯繫之後,該文化館館長騫志偉才姍姍來遲,稱大部分幹部下鄉扶貧,導致上班時間人員稀少。

記者問藍田縣非遺保護工作,文化館是否盡到應有責任。騫館長告訴記者,該館非遺展廳免費開放,並印發了《陝西省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條例》的小冊子。然而,記者發現,該展廳內非遺物品奇缺,偌大的玻璃展示櫃臺裡除了大量剪紙外幾乎沒有其他實物,展廳裡有一些根雕雕塑。騫館長解釋,此前非遺展廳內存有大量展示實物,後來被當地村民要回去了,導致展品較為空缺。記者詢問是否有參觀人數的登記冊時,工作人員稱登記冊在檔案室內,檔案室人員不在,看不了。此外,騫館長說藍田縣文化館印發了《陝西省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條例》小冊子,可記者翻閱發現,扉頁上明確寫著印製單位是“陝西省群眾文化學會理論研究委員會和西安市高陵區文化館”。

“呂氏鄉約”非遺保護專項資金,起初在記者採訪中,藍田縣文化館與藍田縣文化和旅遊體育局均稱不清楚有該項資金。但隨後,藍田縣文化和旅遊體育局公共文化科魏科長稱,他讓藍田縣文化館會計查賬,會計稱目前館裡賬上有6萬元錢的呂氏鄉約項目建設補助金,具體用途包括建設傳習所、傳習所配置設備等活動,通過申報計劃、批准資金的方式予以使用,目前該項資金一分錢未動。

藍田縣文化館騫館長表示,6萬元是市上給文化館的活動費用,包括所有的非遺項目。文化館根據各項非遺工作情況,相關傳承人在辦活動時可以寫申請,在需要的時候文化館會給予貼補。文化館會根據申請情況把相關的活動經費撥付給地方村委會的文化站。6萬元活動經費大概是2018年12月份打到了文化館的賬戶,截止今年8月,一分錢沒有動。同時,他稱,對於呂曉亮所反映的在縣文化館填寫的“非遺保護金使用去處表”的情況,自己並不知情。

讓人納悶的是,藍田縣文化和旅遊體育局公共文化科魏科長和藍田縣文化館會計口中的6萬元的呂氏鄉約項目建設補助金,為何在藍田縣文化館館長騫志偉口中成了“包括所有非遺項目”的資金?非遺保護專項資金專款專用,在藍田縣為何就成了擺設,過了8個月還在賬戶上?

採訪後記:

非遺保護不能只重面子不重裡子

一邊是“四呂文化”基層非遺傳習所寒酸簡陋,一邊是藍田縣斥資320萬排演《天下第一約》;一邊是非遺傳習所“四呂文化”活動開展困難,一邊卻是縣上要建立“四呂紀念館”……

記者查閱藍田縣政府官網發現,位於五里頭小學內的四呂紀念館建設項目系該縣文體重點項目。坊間傳聞欲花費三千萬建設,項目公佈後,因為招商引資並無進展,目前該項目處於擱置狀態。

此前媒體報道中稱,藍田縣將把全縣分為大文化旅遊區規劃建設,啟動建設藍田博物館、王維紀念館、四呂紀念館和數字庫等。預計通過對四呂文化的挖掘和開發,使呂氏鄉約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文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起來,以鄉約文化為載體,用大思路、大設計、高標準打造全國唯一的四呂紀念中心和鄉約小鎮。

設想很好,可實際工作如何?基層非遺傳習所的建設無人重視,非遺保護專項資金“睡大覺”,上班時間找不到文化館工作人員……

藍田縣某些部門某些工作人員的工作作風,對得起藍田縣剛剛入選“2019(首屆)中國文化百強縣”的稱號嗎?

截至發稿前,記者依然未得到藍田縣某些部門的回覆。本報將繼續關注此事。

“藍田四呂”後裔墓地遭毀 涉事方不聞不問

呂曉亮還向記者反映,自己的家族墓地未經任何協商程序遭到毀壞。事發後村委會及涉事企業依然不聞不問,導致遺骨暴露荒野。8月14日,在村民的指引下,記者來到位於藍田縣三裡鎮橋村的呂氏墓園,幾乎看不到任何墳墓的痕跡,一大片裸露的空地上建起了鋼架結構建築。一處由塑料紙覆蓋的方形坑地,便是呂曉亮父親的墓地。

"“呂氏鄉約”傳承人:我的非遺保護專項資金去哪兒了?

“四呂”,指北宋時陝西藍田人呂大忠、呂大防、呂大鈞、呂大臨兄弟,因制定“呂氏鄉約”受到後世尊崇。“呂氏鄉約”也稱“藍田鄉約”,於宋神宗熙寧七年(公元1074年)制定,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成文鄉約,宗旨是“德業相勸、過失相規、禮俗相交、患難相恤”,其核心就是運用道德的力量對鄉村進行有效治理。

呂曉亮,藍田呂氏第四十六代傳人,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習所“呂氏鄉約”傳習負責人,也是陝西省級非遺傳承項目“藍田呂氏鄉約鄉儀”代表性傳承人。

“呂氏鄉約”傳承人:我的非遺保護專項資金去哪兒了?

呂曉亮近日向記者大倒苦水,說自己的非遺保護工作實在是沒法幹了,家族墓地也被毀,至今“沒個說法”。

非遺保護工作舉步維艱 專項資金去向成謎

記者瞭解到,呂曉亮作為“四呂文化”的非遺傳承人,此前在村裡做過大量非遺宣傳工作。2009年,呂曉亮參與呂氏第四十五代傳人呂惠民發起成立的、由呂氏後世宗親組成的“藍田呂氏文化推廣會”,並擔任史料員,2011-2014年被選為呂氏文化推廣會副會長,2015年被推選為“四呂文化中心”主任。作為呂氏後裔和推廣呂氏鄉約的踐行者,他以傳承、弘揚呂氏鄉約及民俗文化為己任。

然而,據呂曉亮說,目前傳習所的非遺傳承工作舉步維艱。在村裡,由於懾於某些壓力,傳習所裡原先的19名會員,現在只剩下包括自己在內的2名會員。再加上囿於資金壓力,自2017年下半年以來,除過一些常規性的例行活動之外,村裡一些規模較大的非遺傳承活動很難再組織起來。

“呂氏鄉約”傳承人:我的非遺保護專項資金去哪兒了?

在呂曉亮的指引下,記者來到掛著“藍田四呂文化中心”牌匾的彩鋼房前。這是由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2017年3月頒發的,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習所“呂氏鄉約”銘牌。這處簡陋的“傳習所”,地下一層是臥室兼活動中心,空間顯得異常逼仄,地上一層除過簡易的舞臺之外,只有牆上掛著的一些活動照片,略顯空蕩。

“呂氏鄉約”傳承人:我的非遺保護專項資金去哪兒了?

呂曉亮說:“2018年下半年,藍田縣文化館要求我去填寫一份非遺專項資金使用情況說明,因為我壓根沒有收到這筆錢,因此拒絕簽字。隨後,在藍田縣文化局因為此事和時任局長王養軍發生言語衝突,王養軍稱藍田縣的四呂非遺傳承專項資金都發給了藍田縣認定的四呂文化傳承人牛銳,我們不歡而散。”

在藍田縣文化和旅遊體育局,記者反映了呂曉亮家族墓地被毀以及非遺傳承保護資金去向不明的問題。該局公共文化科魏姓科長稱,對於你們反映的問題,我們一概都不知道。“四呂文化屬於省級的非遺項目,由藍田縣文化和旅遊體育局管理,對於四呂文化這方面的事情我們一直很重視。不久前剛剛斥資320萬編排了大型秦腔歷史劇《天下第一約》。”

魏科長隨即電話聯繫三裡鎮政府詢問呂氏家族墓地被毀一事,對方稱不知情。而對於非遺資金去向一事,魏科長稱並不清楚有此項經費,也未見有人前來申請此項經費。魏科長給“藍田縣認定的四呂文化傳承人”牛銳打電話,詢問是否收到非遺保護專項資金,牛銳稱自己並未收到。隨後,魏科長承諾將督促調查此事並回復記者。

記者來到藍田縣文化館準備採訪,一直到15:10,大門緊閉,空無一人,見不到有人前來上班。記者電話聯繫之後,該文化館館長騫志偉才姍姍來遲,稱大部分幹部下鄉扶貧,導致上班時間人員稀少。

記者問藍田縣非遺保護工作,文化館是否盡到應有責任。騫館長告訴記者,該館非遺展廳免費開放,並印發了《陝西省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條例》的小冊子。然而,記者發現,該展廳內非遺物品奇缺,偌大的玻璃展示櫃臺裡除了大量剪紙外幾乎沒有其他實物,展廳裡有一些根雕雕塑。騫館長解釋,此前非遺展廳內存有大量展示實物,後來被當地村民要回去了,導致展品較為空缺。記者詢問是否有參觀人數的登記冊時,工作人員稱登記冊在檔案室內,檔案室人員不在,看不了。此外,騫館長說藍田縣文化館印發了《陝西省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條例》小冊子,可記者翻閱發現,扉頁上明確寫著印製單位是“陝西省群眾文化學會理論研究委員會和西安市高陵區文化館”。

“呂氏鄉約”非遺保護專項資金,起初在記者採訪中,藍田縣文化館與藍田縣文化和旅遊體育局均稱不清楚有該項資金。但隨後,藍田縣文化和旅遊體育局公共文化科魏科長稱,他讓藍田縣文化館會計查賬,會計稱目前館裡賬上有6萬元錢的呂氏鄉約項目建設補助金,具體用途包括建設傳習所、傳習所配置設備等活動,通過申報計劃、批准資金的方式予以使用,目前該項資金一分錢未動。

藍田縣文化館騫館長表示,6萬元是市上給文化館的活動費用,包括所有的非遺項目。文化館根據各項非遺工作情況,相關傳承人在辦活動時可以寫申請,在需要的時候文化館會給予貼補。文化館會根據申請情況把相關的活動經費撥付給地方村委會的文化站。6萬元活動經費大概是2018年12月份打到了文化館的賬戶,截止今年8月,一分錢沒有動。同時,他稱,對於呂曉亮所反映的在縣文化館填寫的“非遺保護金使用去處表”的情況,自己並不知情。

讓人納悶的是,藍田縣文化和旅遊體育局公共文化科魏科長和藍田縣文化館會計口中的6萬元的呂氏鄉約項目建設補助金,為何在藍田縣文化館館長騫志偉口中成了“包括所有非遺項目”的資金?非遺保護專項資金專款專用,在藍田縣為何就成了擺設,過了8個月還在賬戶上?

採訪後記:

非遺保護不能只重面子不重裡子

一邊是“四呂文化”基層非遺傳習所寒酸簡陋,一邊是藍田縣斥資320萬排演《天下第一約》;一邊是非遺傳習所“四呂文化”活動開展困難,一邊卻是縣上要建立“四呂紀念館”……

記者查閱藍田縣政府官網發現,位於五里頭小學內的四呂紀念館建設項目系該縣文體重點項目。坊間傳聞欲花費三千萬建設,項目公佈後,因為招商引資並無進展,目前該項目處於擱置狀態。

此前媒體報道中稱,藍田縣將把全縣分為大文化旅遊區規劃建設,啟動建設藍田博物館、王維紀念館、四呂紀念館和數字庫等。預計通過對四呂文化的挖掘和開發,使呂氏鄉約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文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起來,以鄉約文化為載體,用大思路、大設計、高標準打造全國唯一的四呂紀念中心和鄉約小鎮。

設想很好,可實際工作如何?基層非遺傳習所的建設無人重視,非遺保護專項資金“睡大覺”,上班時間找不到文化館工作人員……

藍田縣某些部門某些工作人員的工作作風,對得起藍田縣剛剛入選“2019(首屆)中國文化百強縣”的稱號嗎?

截至發稿前,記者依然未得到藍田縣某些部門的回覆。本報將繼續關注此事。

“藍田四呂”後裔墓地遭毀 涉事方不聞不問

呂曉亮還向記者反映,自己的家族墓地未經任何協商程序遭到毀壞。事發後村委會及涉事企業依然不聞不問,導致遺骨暴露荒野。8月14日,在村民的指引下,記者來到位於藍田縣三裡鎮橋村的呂氏墓園,幾乎看不到任何墳墓的痕跡,一大片裸露的空地上建起了鋼架結構建築。一處由塑料紙覆蓋的方形坑地,便是呂曉亮父親的墓地。

“呂氏鄉約”傳承人:我的非遺保護專項資金去哪兒了?

一位熟知內情的村民告訴記者,呂氏是當地望族,相傳佔地面積有“四條樑”,橋村四組和五組都姓呂。至於呂氏墓園,還有一段歷史。該村附近的五里頭小學所在地是原先的呂氏祠堂,一直使用到民國時期。公元1074年北宋年間,四呂家族開始啟用五里頭墓園——這裡也是最早的呂氏墓園,該處墓園到公元1117年,隨後廢棄。此後隨著北宋政治中心南遷,呂氏家族大部分隨之南遷,而沒有遷走的後人便搬到了橋村,就近開闢了橋村的呂氏墓園——呂氏家族的第二墓園,自西向東依次分別排列著黑墳墓園、柳樹墳墓園、長針墳墓園。呂氏家族成員世世代代來這裡上墳,黑墳墓園一直使用到20世紀70年代,柳樹墳墓園沿用至今,長針墳墓園基本上不再使用。

"“呂氏鄉約”傳承人:我的非遺保護專項資金去哪兒了?

“四呂”,指北宋時陝西藍田人呂大忠、呂大防、呂大鈞、呂大臨兄弟,因制定“呂氏鄉約”受到後世尊崇。“呂氏鄉約”也稱“藍田鄉約”,於宋神宗熙寧七年(公元1074年)制定,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成文鄉約,宗旨是“德業相勸、過失相規、禮俗相交、患難相恤”,其核心就是運用道德的力量對鄉村進行有效治理。

呂曉亮,藍田呂氏第四十六代傳人,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習所“呂氏鄉約”傳習負責人,也是陝西省級非遺傳承項目“藍田呂氏鄉約鄉儀”代表性傳承人。

“呂氏鄉約”傳承人:我的非遺保護專項資金去哪兒了?

呂曉亮近日向記者大倒苦水,說自己的非遺保護工作實在是沒法幹了,家族墓地也被毀,至今“沒個說法”。

非遺保護工作舉步維艱 專項資金去向成謎

記者瞭解到,呂曉亮作為“四呂文化”的非遺傳承人,此前在村裡做過大量非遺宣傳工作。2009年,呂曉亮參與呂氏第四十五代傳人呂惠民發起成立的、由呂氏後世宗親組成的“藍田呂氏文化推廣會”,並擔任史料員,2011-2014年被選為呂氏文化推廣會副會長,2015年被推選為“四呂文化中心”主任。作為呂氏後裔和推廣呂氏鄉約的踐行者,他以傳承、弘揚呂氏鄉約及民俗文化為己任。

然而,據呂曉亮說,目前傳習所的非遺傳承工作舉步維艱。在村裡,由於懾於某些壓力,傳習所裡原先的19名會員,現在只剩下包括自己在內的2名會員。再加上囿於資金壓力,自2017年下半年以來,除過一些常規性的例行活動之外,村裡一些規模較大的非遺傳承活動很難再組織起來。

“呂氏鄉約”傳承人:我的非遺保護專項資金去哪兒了?

在呂曉亮的指引下,記者來到掛著“藍田四呂文化中心”牌匾的彩鋼房前。這是由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2017年3月頒發的,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習所“呂氏鄉約”銘牌。這處簡陋的“傳習所”,地下一層是臥室兼活動中心,空間顯得異常逼仄,地上一層除過簡易的舞臺之外,只有牆上掛著的一些活動照片,略顯空蕩。

“呂氏鄉約”傳承人:我的非遺保護專項資金去哪兒了?

呂曉亮說:“2018年下半年,藍田縣文化館要求我去填寫一份非遺專項資金使用情況說明,因為我壓根沒有收到這筆錢,因此拒絕簽字。隨後,在藍田縣文化局因為此事和時任局長王養軍發生言語衝突,王養軍稱藍田縣的四呂非遺傳承專項資金都發給了藍田縣認定的四呂文化傳承人牛銳,我們不歡而散。”

在藍田縣文化和旅遊體育局,記者反映了呂曉亮家族墓地被毀以及非遺傳承保護資金去向不明的問題。該局公共文化科魏姓科長稱,對於你們反映的問題,我們一概都不知道。“四呂文化屬於省級的非遺項目,由藍田縣文化和旅遊體育局管理,對於四呂文化這方面的事情我們一直很重視。不久前剛剛斥資320萬編排了大型秦腔歷史劇《天下第一約》。”

魏科長隨即電話聯繫三裡鎮政府詢問呂氏家族墓地被毀一事,對方稱不知情。而對於非遺資金去向一事,魏科長稱並不清楚有此項經費,也未見有人前來申請此項經費。魏科長給“藍田縣認定的四呂文化傳承人”牛銳打電話,詢問是否收到非遺保護專項資金,牛銳稱自己並未收到。隨後,魏科長承諾將督促調查此事並回復記者。

記者來到藍田縣文化館準備採訪,一直到15:10,大門緊閉,空無一人,見不到有人前來上班。記者電話聯繫之後,該文化館館長騫志偉才姍姍來遲,稱大部分幹部下鄉扶貧,導致上班時間人員稀少。

記者問藍田縣非遺保護工作,文化館是否盡到應有責任。騫館長告訴記者,該館非遺展廳免費開放,並印發了《陝西省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條例》的小冊子。然而,記者發現,該展廳內非遺物品奇缺,偌大的玻璃展示櫃臺裡除了大量剪紙外幾乎沒有其他實物,展廳裡有一些根雕雕塑。騫館長解釋,此前非遺展廳內存有大量展示實物,後來被當地村民要回去了,導致展品較為空缺。記者詢問是否有參觀人數的登記冊時,工作人員稱登記冊在檔案室內,檔案室人員不在,看不了。此外,騫館長說藍田縣文化館印發了《陝西省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條例》小冊子,可記者翻閱發現,扉頁上明確寫著印製單位是“陝西省群眾文化學會理論研究委員會和西安市高陵區文化館”。

“呂氏鄉約”非遺保護專項資金,起初在記者採訪中,藍田縣文化館與藍田縣文化和旅遊體育局均稱不清楚有該項資金。但隨後,藍田縣文化和旅遊體育局公共文化科魏科長稱,他讓藍田縣文化館會計查賬,會計稱目前館裡賬上有6萬元錢的呂氏鄉約項目建設補助金,具體用途包括建設傳習所、傳習所配置設備等活動,通過申報計劃、批准資金的方式予以使用,目前該項資金一分錢未動。

藍田縣文化館騫館長表示,6萬元是市上給文化館的活動費用,包括所有的非遺項目。文化館根據各項非遺工作情況,相關傳承人在辦活動時可以寫申請,在需要的時候文化館會給予貼補。文化館會根據申請情況把相關的活動經費撥付給地方村委會的文化站。6萬元活動經費大概是2018年12月份打到了文化館的賬戶,截止今年8月,一分錢沒有動。同時,他稱,對於呂曉亮所反映的在縣文化館填寫的“非遺保護金使用去處表”的情況,自己並不知情。

讓人納悶的是,藍田縣文化和旅遊體育局公共文化科魏科長和藍田縣文化館會計口中的6萬元的呂氏鄉約項目建設補助金,為何在藍田縣文化館館長騫志偉口中成了“包括所有非遺項目”的資金?非遺保護專項資金專款專用,在藍田縣為何就成了擺設,過了8個月還在賬戶上?

採訪後記:

非遺保護不能只重面子不重裡子

一邊是“四呂文化”基層非遺傳習所寒酸簡陋,一邊是藍田縣斥資320萬排演《天下第一約》;一邊是非遺傳習所“四呂文化”活動開展困難,一邊卻是縣上要建立“四呂紀念館”……

記者查閱藍田縣政府官網發現,位於五里頭小學內的四呂紀念館建設項目系該縣文體重點項目。坊間傳聞欲花費三千萬建設,項目公佈後,因為招商引資並無進展,目前該項目處於擱置狀態。

此前媒體報道中稱,藍田縣將把全縣分為大文化旅遊區規劃建設,啟動建設藍田博物館、王維紀念館、四呂紀念館和數字庫等。預計通過對四呂文化的挖掘和開發,使呂氏鄉約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文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起來,以鄉約文化為載體,用大思路、大設計、高標準打造全國唯一的四呂紀念中心和鄉約小鎮。

設想很好,可實際工作如何?基層非遺傳習所的建設無人重視,非遺保護專項資金“睡大覺”,上班時間找不到文化館工作人員……

藍田縣某些部門某些工作人員的工作作風,對得起藍田縣剛剛入選“2019(首屆)中國文化百強縣”的稱號嗎?

截至發稿前,記者依然未得到藍田縣某些部門的回覆。本報將繼續關注此事。

“藍田四呂”後裔墓地遭毀 涉事方不聞不問

呂曉亮還向記者反映,自己的家族墓地未經任何協商程序遭到毀壞。事發後村委會及涉事企業依然不聞不問,導致遺骨暴露荒野。8月14日,在村民的指引下,記者來到位於藍田縣三裡鎮橋村的呂氏墓園,幾乎看不到任何墳墓的痕跡,一大片裸露的空地上建起了鋼架結構建築。一處由塑料紙覆蓋的方形坑地,便是呂曉亮父親的墓地。

“呂氏鄉約”傳承人:我的非遺保護專項資金去哪兒了?

一位熟知內情的村民告訴記者,呂氏是當地望族,相傳佔地面積有“四條樑”,橋村四組和五組都姓呂。至於呂氏墓園,還有一段歷史。該村附近的五里頭小學所在地是原先的呂氏祠堂,一直使用到民國時期。公元1074年北宋年間,四呂家族開始啟用五里頭墓園——這裡也是最早的呂氏墓園,該處墓園到公元1117年,隨後廢棄。此後隨著北宋政治中心南遷,呂氏家族大部分隨之南遷,而沒有遷走的後人便搬到了橋村,就近開闢了橋村的呂氏墓園——呂氏家族的第二墓園,自西向東依次分別排列著黑墳墓園、柳樹墳墓園、長針墳墓園。呂氏家族成員世世代代來這裡上墳,黑墳墓園一直使用到20世紀70年代,柳樹墳墓園沿用至今,長針墳墓園基本上不再使用。

“呂氏鄉約”傳承人:我的非遺保護專項資金去哪兒了?

記者所看到的施工處所在地一直是呂氏的老墳。據村裡老人講,以前村裡的老墳都在這裡。最早時候,呂氏墓園的範圍有百餘畝,祖祖輩輩都在這裡上墳,每年清明時節上墳時,能記得清墓地的具體位置。

遠處的挖掘機仍在忙碌地挖土施工。呂曉亮說,“我於2019年7月5日回老家,鄰居告知同輝公司開始挖地建廠,我隨即去四呂家族墓地確認,發現眾先祖及自己父親的墳被挖了。同輝公司建廠開挖農戶耕地前,未通知村民遷墳等事。突然開挖,等村民們發覺時,墳地已成丈餘深的坑,棺材板及亡靈遺骨被譭棄他方。”

附近村民告訴記者,該處鋼架結構廠房的法人是同輝公司,此前由村委會出面以土地流轉的方式將該處土地租賃給同輝公司。這位村民向記者出示了一份租賃合同,在這份2016年簽訂的《土地租賃協議(合同書)》中,記者看到其中有“為加快我縣現代化種養殖業的發展”等內容,也意味著該處廠房是用作種養殖業。記者瞭解到,這塊墓地為橋村五組基本農田。那麼,同輝公司該處廠房建設是否合規並有相關手續呢?為弄清事情真相,記者電話聯繫了村支書兼主任景春強,當記者問及呂氏後裔墓地被毀及同輝公司該處廠房是否具備相關合法手續時,景春強以正在開車為由掛斷了電話。

在採訪中,一位村民告訴記者,該墓園被毀事件的起因或許另有隱情。此前呂曉亮曾因國家農補一事舉報過村支書兼主任景春強。此次村委會不履行職責,未發佈遷墳公告,或是有意為之,予以報復。

"“呂氏鄉約”傳承人:我的非遺保護專項資金去哪兒了?

“四呂”,指北宋時陝西藍田人呂大忠、呂大防、呂大鈞、呂大臨兄弟,因制定“呂氏鄉約”受到後世尊崇。“呂氏鄉約”也稱“藍田鄉約”,於宋神宗熙寧七年(公元1074年)制定,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成文鄉約,宗旨是“德業相勸、過失相規、禮俗相交、患難相恤”,其核心就是運用道德的力量對鄉村進行有效治理。

呂曉亮,藍田呂氏第四十六代傳人,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習所“呂氏鄉約”傳習負責人,也是陝西省級非遺傳承項目“藍田呂氏鄉約鄉儀”代表性傳承人。

“呂氏鄉約”傳承人:我的非遺保護專項資金去哪兒了?

呂曉亮近日向記者大倒苦水,說自己的非遺保護工作實在是沒法幹了,家族墓地也被毀,至今“沒個說法”。

非遺保護工作舉步維艱 專項資金去向成謎

記者瞭解到,呂曉亮作為“四呂文化”的非遺傳承人,此前在村裡做過大量非遺宣傳工作。2009年,呂曉亮參與呂氏第四十五代傳人呂惠民發起成立的、由呂氏後世宗親組成的“藍田呂氏文化推廣會”,並擔任史料員,2011-2014年被選為呂氏文化推廣會副會長,2015年被推選為“四呂文化中心”主任。作為呂氏後裔和推廣呂氏鄉約的踐行者,他以傳承、弘揚呂氏鄉約及民俗文化為己任。

然而,據呂曉亮說,目前傳習所的非遺傳承工作舉步維艱。在村裡,由於懾於某些壓力,傳習所裡原先的19名會員,現在只剩下包括自己在內的2名會員。再加上囿於資金壓力,自2017年下半年以來,除過一些常規性的例行活動之外,村裡一些規模較大的非遺傳承活動很難再組織起來。

“呂氏鄉約”傳承人:我的非遺保護專項資金去哪兒了?

在呂曉亮的指引下,記者來到掛著“藍田四呂文化中心”牌匾的彩鋼房前。這是由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2017年3月頒發的,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習所“呂氏鄉約”銘牌。這處簡陋的“傳習所”,地下一層是臥室兼活動中心,空間顯得異常逼仄,地上一層除過簡易的舞臺之外,只有牆上掛著的一些活動照片,略顯空蕩。

“呂氏鄉約”傳承人:我的非遺保護專項資金去哪兒了?

呂曉亮說:“2018年下半年,藍田縣文化館要求我去填寫一份非遺專項資金使用情況說明,因為我壓根沒有收到這筆錢,因此拒絕簽字。隨後,在藍田縣文化局因為此事和時任局長王養軍發生言語衝突,王養軍稱藍田縣的四呂非遺傳承專項資金都發給了藍田縣認定的四呂文化傳承人牛銳,我們不歡而散。”

在藍田縣文化和旅遊體育局,記者反映了呂曉亮家族墓地被毀以及非遺傳承保護資金去向不明的問題。該局公共文化科魏姓科長稱,對於你們反映的問題,我們一概都不知道。“四呂文化屬於省級的非遺項目,由藍田縣文化和旅遊體育局管理,對於四呂文化這方面的事情我們一直很重視。不久前剛剛斥資320萬編排了大型秦腔歷史劇《天下第一約》。”

魏科長隨即電話聯繫三裡鎮政府詢問呂氏家族墓地被毀一事,對方稱不知情。而對於非遺資金去向一事,魏科長稱並不清楚有此項經費,也未見有人前來申請此項經費。魏科長給“藍田縣認定的四呂文化傳承人”牛銳打電話,詢問是否收到非遺保護專項資金,牛銳稱自己並未收到。隨後,魏科長承諾將督促調查此事並回復記者。

記者來到藍田縣文化館準備採訪,一直到15:10,大門緊閉,空無一人,見不到有人前來上班。記者電話聯繫之後,該文化館館長騫志偉才姍姍來遲,稱大部分幹部下鄉扶貧,導致上班時間人員稀少。

記者問藍田縣非遺保護工作,文化館是否盡到應有責任。騫館長告訴記者,該館非遺展廳免費開放,並印發了《陝西省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條例》的小冊子。然而,記者發現,該展廳內非遺物品奇缺,偌大的玻璃展示櫃臺裡除了大量剪紙外幾乎沒有其他實物,展廳裡有一些根雕雕塑。騫館長解釋,此前非遺展廳內存有大量展示實物,後來被當地村民要回去了,導致展品較為空缺。記者詢問是否有參觀人數的登記冊時,工作人員稱登記冊在檔案室內,檔案室人員不在,看不了。此外,騫館長說藍田縣文化館印發了《陝西省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條例》小冊子,可記者翻閱發現,扉頁上明確寫著印製單位是“陝西省群眾文化學會理論研究委員會和西安市高陵區文化館”。

“呂氏鄉約”非遺保護專項資金,起初在記者採訪中,藍田縣文化館與藍田縣文化和旅遊體育局均稱不清楚有該項資金。但隨後,藍田縣文化和旅遊體育局公共文化科魏科長稱,他讓藍田縣文化館會計查賬,會計稱目前館裡賬上有6萬元錢的呂氏鄉約項目建設補助金,具體用途包括建設傳習所、傳習所配置設備等活動,通過申報計劃、批准資金的方式予以使用,目前該項資金一分錢未動。

藍田縣文化館騫館長表示,6萬元是市上給文化館的活動費用,包括所有的非遺項目。文化館根據各項非遺工作情況,相關傳承人在辦活動時可以寫申請,在需要的時候文化館會給予貼補。文化館會根據申請情況把相關的活動經費撥付給地方村委會的文化站。6萬元活動經費大概是2018年12月份打到了文化館的賬戶,截止今年8月,一分錢沒有動。同時,他稱,對於呂曉亮所反映的在縣文化館填寫的“非遺保護金使用去處表”的情況,自己並不知情。

讓人納悶的是,藍田縣文化和旅遊體育局公共文化科魏科長和藍田縣文化館會計口中的6萬元的呂氏鄉約項目建設補助金,為何在藍田縣文化館館長騫志偉口中成了“包括所有非遺項目”的資金?非遺保護專項資金專款專用,在藍田縣為何就成了擺設,過了8個月還在賬戶上?

採訪後記:

非遺保護不能只重面子不重裡子

一邊是“四呂文化”基層非遺傳習所寒酸簡陋,一邊是藍田縣斥資320萬排演《天下第一約》;一邊是非遺傳習所“四呂文化”活動開展困難,一邊卻是縣上要建立“四呂紀念館”……

記者查閱藍田縣政府官網發現,位於五里頭小學內的四呂紀念館建設項目系該縣文體重點項目。坊間傳聞欲花費三千萬建設,項目公佈後,因為招商引資並無進展,目前該項目處於擱置狀態。

此前媒體報道中稱,藍田縣將把全縣分為大文化旅遊區規劃建設,啟動建設藍田博物館、王維紀念館、四呂紀念館和數字庫等。預計通過對四呂文化的挖掘和開發,使呂氏鄉約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文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起來,以鄉約文化為載體,用大思路、大設計、高標準打造全國唯一的四呂紀念中心和鄉約小鎮。

設想很好,可實際工作如何?基層非遺傳習所的建設無人重視,非遺保護專項資金“睡大覺”,上班時間找不到文化館工作人員……

藍田縣某些部門某些工作人員的工作作風,對得起藍田縣剛剛入選“2019(首屆)中國文化百強縣”的稱號嗎?

截至發稿前,記者依然未得到藍田縣某些部門的回覆。本報將繼續關注此事。

“藍田四呂”後裔墓地遭毀 涉事方不聞不問

呂曉亮還向記者反映,自己的家族墓地未經任何協商程序遭到毀壞。事發後村委會及涉事企業依然不聞不問,導致遺骨暴露荒野。8月14日,在村民的指引下,記者來到位於藍田縣三裡鎮橋村的呂氏墓園,幾乎看不到任何墳墓的痕跡,一大片裸露的空地上建起了鋼架結構建築。一處由塑料紙覆蓋的方形坑地,便是呂曉亮父親的墓地。

“呂氏鄉約”傳承人:我的非遺保護專項資金去哪兒了?

一位熟知內情的村民告訴記者,呂氏是當地望族,相傳佔地面積有“四條樑”,橋村四組和五組都姓呂。至於呂氏墓園,還有一段歷史。該村附近的五里頭小學所在地是原先的呂氏祠堂,一直使用到民國時期。公元1074年北宋年間,四呂家族開始啟用五里頭墓園——這裡也是最早的呂氏墓園,該處墓園到公元1117年,隨後廢棄。此後隨著北宋政治中心南遷,呂氏家族大部分隨之南遷,而沒有遷走的後人便搬到了橋村,就近開闢了橋村的呂氏墓園——呂氏家族的第二墓園,自西向東依次分別排列著黑墳墓園、柳樹墳墓園、長針墳墓園。呂氏家族成員世世代代來這裡上墳,黑墳墓園一直使用到20世紀70年代,柳樹墳墓園沿用至今,長針墳墓園基本上不再使用。

“呂氏鄉約”傳承人:我的非遺保護專項資金去哪兒了?

記者所看到的施工處所在地一直是呂氏的老墳。據村裡老人講,以前村裡的老墳都在這裡。最早時候,呂氏墓園的範圍有百餘畝,祖祖輩輩都在這裡上墳,每年清明時節上墳時,能記得清墓地的具體位置。

遠處的挖掘機仍在忙碌地挖土施工。呂曉亮說,“我於2019年7月5日回老家,鄰居告知同輝公司開始挖地建廠,我隨即去四呂家族墓地確認,發現眾先祖及自己父親的墳被挖了。同輝公司建廠開挖農戶耕地前,未通知村民遷墳等事。突然開挖,等村民們發覺時,墳地已成丈餘深的坑,棺材板及亡靈遺骨被譭棄他方。”

附近村民告訴記者,該處鋼架結構廠房的法人是同輝公司,此前由村委會出面以土地流轉的方式將該處土地租賃給同輝公司。這位村民向記者出示了一份租賃合同,在這份2016年簽訂的《土地租賃協議(合同書)》中,記者看到其中有“為加快我縣現代化種養殖業的發展”等內容,也意味著該處廠房是用作種養殖業。記者瞭解到,這塊墓地為橋村五組基本農田。那麼,同輝公司該處廠房建設是否合規並有相關手續呢?為弄清事情真相,記者電話聯繫了村支書兼主任景春強,當記者問及呂氏後裔墓地被毀及同輝公司該處廠房是否具備相關合法手續時,景春強以正在開車為由掛斷了電話。

在採訪中,一位村民告訴記者,該墓園被毀事件的起因或許另有隱情。此前呂曉亮曾因國家農補一事舉報過村支書兼主任景春強。此次村委會不履行職責,未發佈遷墳公告,或是有意為之,予以報復。

“呂氏鄉約”傳承人:我的非遺保護專項資金去哪兒了?

呂曉亮稱,此前自己曾找到三裡鎮政府黨委辦公室,希望由鎮政府出面調解處理,但未果。挖祖墳在農村來說是對一個家族最大的羞辱,他希望對方對他們家族有個精神撫慰,能舉行一個體面的遷墳儀式。

四呂后裔墓地被毀已近一月,“四呂文化”傳承人呂曉亮至今未獲得任何撫慰與賠償。

文化藝術報記者 魏韜 李濟樸

本文選自《文化藝術報》2019年8月21日A04版,詳情請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

責 編丨龐阿倩

審核丨趙梓希 吳漢興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朋友圈,

想要獲得更多信息,請關注我們。

< End >

"“呂氏鄉約”傳承人:我的非遺保護專項資金去哪兒了?

“四呂”,指北宋時陝西藍田人呂大忠、呂大防、呂大鈞、呂大臨兄弟,因制定“呂氏鄉約”受到後世尊崇。“呂氏鄉約”也稱“藍田鄉約”,於宋神宗熙寧七年(公元1074年)制定,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成文鄉約,宗旨是“德業相勸、過失相規、禮俗相交、患難相恤”,其核心就是運用道德的力量對鄉村進行有效治理。

呂曉亮,藍田呂氏第四十六代傳人,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習所“呂氏鄉約”傳習負責人,也是陝西省級非遺傳承項目“藍田呂氏鄉約鄉儀”代表性傳承人。

“呂氏鄉約”傳承人:我的非遺保護專項資金去哪兒了?

呂曉亮近日向記者大倒苦水,說自己的非遺保護工作實在是沒法幹了,家族墓地也被毀,至今“沒個說法”。

非遺保護工作舉步維艱 專項資金去向成謎

記者瞭解到,呂曉亮作為“四呂文化”的非遺傳承人,此前在村裡做過大量非遺宣傳工作。2009年,呂曉亮參與呂氏第四十五代傳人呂惠民發起成立的、由呂氏後世宗親組成的“藍田呂氏文化推廣會”,並擔任史料員,2011-2014年被選為呂氏文化推廣會副會長,2015年被推選為“四呂文化中心”主任。作為呂氏後裔和推廣呂氏鄉約的踐行者,他以傳承、弘揚呂氏鄉約及民俗文化為己任。

然而,據呂曉亮說,目前傳習所的非遺傳承工作舉步維艱。在村裡,由於懾於某些壓力,傳習所裡原先的19名會員,現在只剩下包括自己在內的2名會員。再加上囿於資金壓力,自2017年下半年以來,除過一些常規性的例行活動之外,村裡一些規模較大的非遺傳承活動很難再組織起來。

“呂氏鄉約”傳承人:我的非遺保護專項資金去哪兒了?

在呂曉亮的指引下,記者來到掛著“藍田四呂文化中心”牌匾的彩鋼房前。這是由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2017年3月頒發的,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習所“呂氏鄉約”銘牌。這處簡陋的“傳習所”,地下一層是臥室兼活動中心,空間顯得異常逼仄,地上一層除過簡易的舞臺之外,只有牆上掛著的一些活動照片,略顯空蕩。

“呂氏鄉約”傳承人:我的非遺保護專項資金去哪兒了?

呂曉亮說:“2018年下半年,藍田縣文化館要求我去填寫一份非遺專項資金使用情況說明,因為我壓根沒有收到這筆錢,因此拒絕簽字。隨後,在藍田縣文化局因為此事和時任局長王養軍發生言語衝突,王養軍稱藍田縣的四呂非遺傳承專項資金都發給了藍田縣認定的四呂文化傳承人牛銳,我們不歡而散。”

在藍田縣文化和旅遊體育局,記者反映了呂曉亮家族墓地被毀以及非遺傳承保護資金去向不明的問題。該局公共文化科魏姓科長稱,對於你們反映的問題,我們一概都不知道。“四呂文化屬於省級的非遺項目,由藍田縣文化和旅遊體育局管理,對於四呂文化這方面的事情我們一直很重視。不久前剛剛斥資320萬編排了大型秦腔歷史劇《天下第一約》。”

魏科長隨即電話聯繫三裡鎮政府詢問呂氏家族墓地被毀一事,對方稱不知情。而對於非遺資金去向一事,魏科長稱並不清楚有此項經費,也未見有人前來申請此項經費。魏科長給“藍田縣認定的四呂文化傳承人”牛銳打電話,詢問是否收到非遺保護專項資金,牛銳稱自己並未收到。隨後,魏科長承諾將督促調查此事並回復記者。

記者來到藍田縣文化館準備採訪,一直到15:10,大門緊閉,空無一人,見不到有人前來上班。記者電話聯繫之後,該文化館館長騫志偉才姍姍來遲,稱大部分幹部下鄉扶貧,導致上班時間人員稀少。

記者問藍田縣非遺保護工作,文化館是否盡到應有責任。騫館長告訴記者,該館非遺展廳免費開放,並印發了《陝西省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條例》的小冊子。然而,記者發現,該展廳內非遺物品奇缺,偌大的玻璃展示櫃臺裡除了大量剪紙外幾乎沒有其他實物,展廳裡有一些根雕雕塑。騫館長解釋,此前非遺展廳內存有大量展示實物,後來被當地村民要回去了,導致展品較為空缺。記者詢問是否有參觀人數的登記冊時,工作人員稱登記冊在檔案室內,檔案室人員不在,看不了。此外,騫館長說藍田縣文化館印發了《陝西省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條例》小冊子,可記者翻閱發現,扉頁上明確寫著印製單位是“陝西省群眾文化學會理論研究委員會和西安市高陵區文化館”。

“呂氏鄉約”非遺保護專項資金,起初在記者採訪中,藍田縣文化館與藍田縣文化和旅遊體育局均稱不清楚有該項資金。但隨後,藍田縣文化和旅遊體育局公共文化科魏科長稱,他讓藍田縣文化館會計查賬,會計稱目前館裡賬上有6萬元錢的呂氏鄉約項目建設補助金,具體用途包括建設傳習所、傳習所配置設備等活動,通過申報計劃、批准資金的方式予以使用,目前該項資金一分錢未動。

藍田縣文化館騫館長表示,6萬元是市上給文化館的活動費用,包括所有的非遺項目。文化館根據各項非遺工作情況,相關傳承人在辦活動時可以寫申請,在需要的時候文化館會給予貼補。文化館會根據申請情況把相關的活動經費撥付給地方村委會的文化站。6萬元活動經費大概是2018年12月份打到了文化館的賬戶,截止今年8月,一分錢沒有動。同時,他稱,對於呂曉亮所反映的在縣文化館填寫的“非遺保護金使用去處表”的情況,自己並不知情。

讓人納悶的是,藍田縣文化和旅遊體育局公共文化科魏科長和藍田縣文化館會計口中的6萬元的呂氏鄉約項目建設補助金,為何在藍田縣文化館館長騫志偉口中成了“包括所有非遺項目”的資金?非遺保護專項資金專款專用,在藍田縣為何就成了擺設,過了8個月還在賬戶上?

採訪後記:

非遺保護不能只重面子不重裡子

一邊是“四呂文化”基層非遺傳習所寒酸簡陋,一邊是藍田縣斥資320萬排演《天下第一約》;一邊是非遺傳習所“四呂文化”活動開展困難,一邊卻是縣上要建立“四呂紀念館”……

記者查閱藍田縣政府官網發現,位於五里頭小學內的四呂紀念館建設項目系該縣文體重點項目。坊間傳聞欲花費三千萬建設,項目公佈後,因為招商引資並無進展,目前該項目處於擱置狀態。

此前媒體報道中稱,藍田縣將把全縣分為大文化旅遊區規劃建設,啟動建設藍田博物館、王維紀念館、四呂紀念館和數字庫等。預計通過對四呂文化的挖掘和開發,使呂氏鄉約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文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起來,以鄉約文化為載體,用大思路、大設計、高標準打造全國唯一的四呂紀念中心和鄉約小鎮。

設想很好,可實際工作如何?基層非遺傳習所的建設無人重視,非遺保護專項資金“睡大覺”,上班時間找不到文化館工作人員……

藍田縣某些部門某些工作人員的工作作風,對得起藍田縣剛剛入選“2019(首屆)中國文化百強縣”的稱號嗎?

截至發稿前,記者依然未得到藍田縣某些部門的回覆。本報將繼續關注此事。

“藍田四呂”後裔墓地遭毀 涉事方不聞不問

呂曉亮還向記者反映,自己的家族墓地未經任何協商程序遭到毀壞。事發後村委會及涉事企業依然不聞不問,導致遺骨暴露荒野。8月14日,在村民的指引下,記者來到位於藍田縣三裡鎮橋村的呂氏墓園,幾乎看不到任何墳墓的痕跡,一大片裸露的空地上建起了鋼架結構建築。一處由塑料紙覆蓋的方形坑地,便是呂曉亮父親的墓地。

“呂氏鄉約”傳承人:我的非遺保護專項資金去哪兒了?

一位熟知內情的村民告訴記者,呂氏是當地望族,相傳佔地面積有“四條樑”,橋村四組和五組都姓呂。至於呂氏墓園,還有一段歷史。該村附近的五里頭小學所在地是原先的呂氏祠堂,一直使用到民國時期。公元1074年北宋年間,四呂家族開始啟用五里頭墓園——這裡也是最早的呂氏墓園,該處墓園到公元1117年,隨後廢棄。此後隨著北宋政治中心南遷,呂氏家族大部分隨之南遷,而沒有遷走的後人便搬到了橋村,就近開闢了橋村的呂氏墓園——呂氏家族的第二墓園,自西向東依次分別排列著黑墳墓園、柳樹墳墓園、長針墳墓園。呂氏家族成員世世代代來這裡上墳,黑墳墓園一直使用到20世紀70年代,柳樹墳墓園沿用至今,長針墳墓園基本上不再使用。

“呂氏鄉約”傳承人:我的非遺保護專項資金去哪兒了?

記者所看到的施工處所在地一直是呂氏的老墳。據村裡老人講,以前村裡的老墳都在這裡。最早時候,呂氏墓園的範圍有百餘畝,祖祖輩輩都在這裡上墳,每年清明時節上墳時,能記得清墓地的具體位置。

遠處的挖掘機仍在忙碌地挖土施工。呂曉亮說,“我於2019年7月5日回老家,鄰居告知同輝公司開始挖地建廠,我隨即去四呂家族墓地確認,發現眾先祖及自己父親的墳被挖了。同輝公司建廠開挖農戶耕地前,未通知村民遷墳等事。突然開挖,等村民們發覺時,墳地已成丈餘深的坑,棺材板及亡靈遺骨被譭棄他方。”

附近村民告訴記者,該處鋼架結構廠房的法人是同輝公司,此前由村委會出面以土地流轉的方式將該處土地租賃給同輝公司。這位村民向記者出示了一份租賃合同,在這份2016年簽訂的《土地租賃協議(合同書)》中,記者看到其中有“為加快我縣現代化種養殖業的發展”等內容,也意味著該處廠房是用作種養殖業。記者瞭解到,這塊墓地為橋村五組基本農田。那麼,同輝公司該處廠房建設是否合規並有相關手續呢?為弄清事情真相,記者電話聯繫了村支書兼主任景春強,當記者問及呂氏後裔墓地被毀及同輝公司該處廠房是否具備相關合法手續時,景春強以正在開車為由掛斷了電話。

在採訪中,一位村民告訴記者,該墓園被毀事件的起因或許另有隱情。此前呂曉亮曾因國家農補一事舉報過村支書兼主任景春強。此次村委會不履行職責,未發佈遷墳公告,或是有意為之,予以報復。

“呂氏鄉約”傳承人:我的非遺保護專項資金去哪兒了?

呂曉亮稱,此前自己曾找到三裡鎮政府黨委辦公室,希望由鎮政府出面調解處理,但未果。挖祖墳在農村來說是對一個家族最大的羞辱,他希望對方對他們家族有個精神撫慰,能舉行一個體面的遷墳儀式。

四呂后裔墓地被毀已近一月,“四呂文化”傳承人呂曉亮至今未獲得任何撫慰與賠償。

文化藝術報記者 魏韜 李濟樸

本文選自《文化藝術報》2019年8月21日A04版,詳情請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

責 編丨龐阿倩

審核丨趙梓希 吳漢興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朋友圈,

想要獲得更多信息,請關注我們。

< End >

“呂氏鄉約”傳承人:我的非遺保護專項資金去哪兒了?

文化藝術報社

——新媒體矩陣——

文化藝術網 數字報 微博 微信公眾號

今日頭條 一點資訊 搜狐號 企鵝號

網易號 大風號 趣頭條 澎湃號

刊號:CN61—32 郵發代號:51—20

合作、轉載等事宜聯絡

微信:Christine121baby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89370002

專注|深度|權威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