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最忘不了的,是媽媽做的一碗芝麻葉面條'

"

微風輕輕地吹,鄉村的小路上、沙河邊、玉米地邊 ,香氣撲鼻的芝麻葉,讓我們每個人深深地懷念兒時的鄉村,那裡有濃濃的親情和揮不去的記憶,永遠留在每個遊子的心中。


"

微風輕輕地吹,鄉村的小路上、沙河邊、玉米地邊 ,香氣撲鼻的芝麻葉,讓我們每個人深深地懷念兒時的鄉村,那裡有濃濃的親情和揮不去的記憶,永遠留在每個遊子的心中。


河南人最忘不了的,是媽媽做的一碗芝麻葉面條



李河新|文


"

微風輕輕地吹,鄉村的小路上、沙河邊、玉米地邊 ,香氣撲鼻的芝麻葉,讓我們每個人深深地懷念兒時的鄉村,那裡有濃濃的親情和揮不去的記憶,永遠留在每個遊子的心中。


河南人最忘不了的,是媽媽做的一碗芝麻葉面條



李河新|文


河南人最忘不了的,是媽媽做的一碗芝麻葉面條

芝麻渾身是寶

“芝麻葉面條,茶葉蛋……”天矇矇亮,石廟王的老王又吆喝著,走村串戶賣著芝麻葉面條。

昨晚突來的一場大雨,讓鄉村頓時生動起來。白村房前院後,沙河的坡上成片成片的芝麻地,溼潤而青翠。

長到膝蓋高芝麻已經開始放花,滿村的花香,沁人心脾。

剛從程村喝胡辣湯回村的長壽老人劉建中說:芝麻渾身是寶,籽的功用自不必說,花可釀蜜,稈可燒火,葉可當菜。

也許遠離泥土的城裡人覺得不可思議,對土生土長的鄉下人來說芝麻葉不但能吃,還能治脹又能降血脂呢。

日子流水般的逝去,進入炎熱夏季,芝麻稈的漸漸長高,白色的芝麻花依次悄悄地從芝麻稈中冒出,和著嫩葉與芝麻稈一起生長,等到芝麻稈長到一人多高時就停止了生長。

"

微風輕輕地吹,鄉村的小路上、沙河邊、玉米地邊 ,香氣撲鼻的芝麻葉,讓我們每個人深深地懷念兒時的鄉村,那裡有濃濃的親情和揮不去的記憶,永遠留在每個遊子的心中。


河南人最忘不了的,是媽媽做的一碗芝麻葉面條



李河新|文


河南人最忘不了的,是媽媽做的一碗芝麻葉面條

芝麻渾身是寶

“芝麻葉面條,茶葉蛋……”天矇矇亮,石廟王的老王又吆喝著,走村串戶賣著芝麻葉面條。

昨晚突來的一場大雨,讓鄉村頓時生動起來。白村房前院後,沙河的坡上成片成片的芝麻地,溼潤而青翠。

長到膝蓋高芝麻已經開始放花,滿村的花香,沁人心脾。

剛從程村喝胡辣湯回村的長壽老人劉建中說:芝麻渾身是寶,籽的功用自不必說,花可釀蜜,稈可燒火,葉可當菜。

也許遠離泥土的城裡人覺得不可思議,對土生土長的鄉下人來說芝麻葉不但能吃,還能治脹又能降血脂呢。

日子流水般的逝去,進入炎熱夏季,芝麻稈的漸漸長高,白色的芝麻花依次悄悄地從芝麻稈中冒出,和著嫩葉與芝麻稈一起生長,等到芝麻稈長到一人多高時就停止了生長。

河南人最忘不了的,是媽媽做的一碗芝麻葉面條

等到芝麻稈最頂端的一朵花敗落,芝麻就結頂了。豆角、葫蘆、絲瓜這些吃了整整一個夏,早吃膩味,孩子們都一個勁兒的嘟囔著想吃新鮮芝麻葉呢?

一顆顆芝麻亭亭玉立,村裡的大姑娘、小媳婦、顫顫巍巍的老太太們,打著芝麻葉的笑聲田埂上回蕩。

村扶貧管理員秋麗說:掐芝麻葉不能早也不能晚,太早芝麻栓正上漿,掐掉葉子會影響芝麻的產量。

太晚的芝麻葉已經變老,吃起來味不對。

今年白村的芝麻種的早,這個時候剛過“煞頂”季節。這不剛立秋,芝麻梢頭的小花已經殘萎,芝麻葉濃綠中透出嫩黃,正是掐的時候。很多城裡人也會慕名而來。

村裡的大姑娘、小媳婦、顫顫巍巍的老太太們,不約而同地會成群結隊地跨著大荊籃子,揹著編織袋,彌散在芝麻地裡,爭著、搶著展開打芝麻葉大戰,她們手裡麻利地打著芝麻葉。

剛過八十大壽的白嬸說:“採摘葉子可有講究呢,葉子要翠嫩,不能有蟲眼,色澤墨綠油亮的那種最好不夠了。”


"

微風輕輕地吹,鄉村的小路上、沙河邊、玉米地邊 ,香氣撲鼻的芝麻葉,讓我們每個人深深地懷念兒時的鄉村,那裡有濃濃的親情和揮不去的記憶,永遠留在每個遊子的心中。


河南人最忘不了的,是媽媽做的一碗芝麻葉面條



李河新|文


河南人最忘不了的,是媽媽做的一碗芝麻葉面條

芝麻渾身是寶

“芝麻葉面條,茶葉蛋……”天矇矇亮,石廟王的老王又吆喝著,走村串戶賣著芝麻葉面條。

昨晚突來的一場大雨,讓鄉村頓時生動起來。白村房前院後,沙河的坡上成片成片的芝麻地,溼潤而青翠。

長到膝蓋高芝麻已經開始放花,滿村的花香,沁人心脾。

剛從程村喝胡辣湯回村的長壽老人劉建中說:芝麻渾身是寶,籽的功用自不必說,花可釀蜜,稈可燒火,葉可當菜。

也許遠離泥土的城裡人覺得不可思議,對土生土長的鄉下人來說芝麻葉不但能吃,還能治脹又能降血脂呢。

日子流水般的逝去,進入炎熱夏季,芝麻稈的漸漸長高,白色的芝麻花依次悄悄地從芝麻稈中冒出,和著嫩葉與芝麻稈一起生長,等到芝麻稈長到一人多高時就停止了生長。

河南人最忘不了的,是媽媽做的一碗芝麻葉面條

等到芝麻稈最頂端的一朵花敗落,芝麻就結頂了。豆角、葫蘆、絲瓜這些吃了整整一個夏,早吃膩味,孩子們都一個勁兒的嘟囔著想吃新鮮芝麻葉呢?

一顆顆芝麻亭亭玉立,村裡的大姑娘、小媳婦、顫顫巍巍的老太太們,打著芝麻葉的笑聲田埂上回蕩。

村扶貧管理員秋麗說:掐芝麻葉不能早也不能晚,太早芝麻栓正上漿,掐掉葉子會影響芝麻的產量。

太晚的芝麻葉已經變老,吃起來味不對。

今年白村的芝麻種的早,這個時候剛過“煞頂”季節。這不剛立秋,芝麻梢頭的小花已經殘萎,芝麻葉濃綠中透出嫩黃,正是掐的時候。很多城裡人也會慕名而來。

村裡的大姑娘、小媳婦、顫顫巍巍的老太太們,不約而同地會成群結隊地跨著大荊籃子,揹著編織袋,彌散在芝麻地裡,爭著、搶著展開打芝麻葉大戰,她們手裡麻利地打著芝麻葉。

剛過八十大壽的白嬸說:“採摘葉子可有講究呢,葉子要翠嫩,不能有蟲眼,色澤墨綠油亮的那種最好不夠了。”


河南人最忘不了的,是媽媽做的一碗芝麻葉面條

手工做芝麻葉可繁瑣

新打回的芝麻葉、經過洗、淘、晒細細加工,味道別樣清香。

女人們把芝麻葉打回家,接下來就是要製作芝麻葉了,這一步靠的是經驗。

村裡的唐大媽可是行家裡手,把新採摘的芝麻葉放到大鐵桶裡,放入一定比例的食鹽,洗乾淨後撈出瀝乾。

"

微風輕輕地吹,鄉村的小路上、沙河邊、玉米地邊 ,香氣撲鼻的芝麻葉,讓我們每個人深深地懷念兒時的鄉村,那裡有濃濃的親情和揮不去的記憶,永遠留在每個遊子的心中。


河南人最忘不了的,是媽媽做的一碗芝麻葉面條



李河新|文


河南人最忘不了的,是媽媽做的一碗芝麻葉面條

芝麻渾身是寶

“芝麻葉面條,茶葉蛋……”天矇矇亮,石廟王的老王又吆喝著,走村串戶賣著芝麻葉面條。

昨晚突來的一場大雨,讓鄉村頓時生動起來。白村房前院後,沙河的坡上成片成片的芝麻地,溼潤而青翠。

長到膝蓋高芝麻已經開始放花,滿村的花香,沁人心脾。

剛從程村喝胡辣湯回村的長壽老人劉建中說:芝麻渾身是寶,籽的功用自不必說,花可釀蜜,稈可燒火,葉可當菜。

也許遠離泥土的城裡人覺得不可思議,對土生土長的鄉下人來說芝麻葉不但能吃,還能治脹又能降血脂呢。

日子流水般的逝去,進入炎熱夏季,芝麻稈的漸漸長高,白色的芝麻花依次悄悄地從芝麻稈中冒出,和著嫩葉與芝麻稈一起生長,等到芝麻稈長到一人多高時就停止了生長。

河南人最忘不了的,是媽媽做的一碗芝麻葉面條

等到芝麻稈最頂端的一朵花敗落,芝麻就結頂了。豆角、葫蘆、絲瓜這些吃了整整一個夏,早吃膩味,孩子們都一個勁兒的嘟囔著想吃新鮮芝麻葉呢?

一顆顆芝麻亭亭玉立,村裡的大姑娘、小媳婦、顫顫巍巍的老太太們,打著芝麻葉的笑聲田埂上回蕩。

村扶貧管理員秋麗說:掐芝麻葉不能早也不能晚,太早芝麻栓正上漿,掐掉葉子會影響芝麻的產量。

太晚的芝麻葉已經變老,吃起來味不對。

今年白村的芝麻種的早,這個時候剛過“煞頂”季節。這不剛立秋,芝麻梢頭的小花已經殘萎,芝麻葉濃綠中透出嫩黃,正是掐的時候。很多城裡人也會慕名而來。

村裡的大姑娘、小媳婦、顫顫巍巍的老太太們,不約而同地會成群結隊地跨著大荊籃子,揹著編織袋,彌散在芝麻地裡,爭著、搶著展開打芝麻葉大戰,她們手裡麻利地打著芝麻葉。

剛過八十大壽的白嬸說:“採摘葉子可有講究呢,葉子要翠嫩,不能有蟲眼,色澤墨綠油亮的那種最好不夠了。”


河南人最忘不了的,是媽媽做的一碗芝麻葉面條

手工做芝麻葉可繁瑣

新打回的芝麻葉、經過洗、淘、晒細細加工,味道別樣清香。

女人們把芝麻葉打回家,接下來就是要製作芝麻葉了,這一步靠的是經驗。

村裡的唐大媽可是行家裡手,把新採摘的芝麻葉放到大鐵桶裡,放入一定比例的食鹽,洗乾淨後撈出瀝乾。

河南人最忘不了的,是媽媽做的一碗芝麻葉面條

然後讓兒子二孩用做飯的大鐵鍋,添上清冽的井水,把採來的芝麻葉來回清洗。

等水燒開了,唐大媽把芝麻葉按進鍋裡煮,別看小小的芝麻葉不厚,但很耐煮,煮大概50分鐘左右,大媽用手掐一下爛了,說明已經煮好了,把它撈出來。

如果晾晒的話,不用淘洗,可以直接攤晒在平房上,或者晾晒在一塊乾淨的土地上,這樣既能保持芝麻葉原有的營養,又能去掉清苦味。

最後把它們交給那似火的驕陽和溜溜的夏風,一天時間,芝麻葉子個個都縮成了烏黑勻稱的細條,酷似茶葉。

晒乾的芝麻葉,用魚皮袋或竹簍裝起來,掛在老屋裡的土牆上,即食即取。

"

微風輕輕地吹,鄉村的小路上、沙河邊、玉米地邊 ,香氣撲鼻的芝麻葉,讓我們每個人深深地懷念兒時的鄉村,那裡有濃濃的親情和揮不去的記憶,永遠留在每個遊子的心中。


河南人最忘不了的,是媽媽做的一碗芝麻葉面條



李河新|文


河南人最忘不了的,是媽媽做的一碗芝麻葉面條

芝麻渾身是寶

“芝麻葉面條,茶葉蛋……”天矇矇亮,石廟王的老王又吆喝著,走村串戶賣著芝麻葉面條。

昨晚突來的一場大雨,讓鄉村頓時生動起來。白村房前院後,沙河的坡上成片成片的芝麻地,溼潤而青翠。

長到膝蓋高芝麻已經開始放花,滿村的花香,沁人心脾。

剛從程村喝胡辣湯回村的長壽老人劉建中說:芝麻渾身是寶,籽的功用自不必說,花可釀蜜,稈可燒火,葉可當菜。

也許遠離泥土的城裡人覺得不可思議,對土生土長的鄉下人來說芝麻葉不但能吃,還能治脹又能降血脂呢。

日子流水般的逝去,進入炎熱夏季,芝麻稈的漸漸長高,白色的芝麻花依次悄悄地從芝麻稈中冒出,和著嫩葉與芝麻稈一起生長,等到芝麻稈長到一人多高時就停止了生長。

河南人最忘不了的,是媽媽做的一碗芝麻葉面條

等到芝麻稈最頂端的一朵花敗落,芝麻就結頂了。豆角、葫蘆、絲瓜這些吃了整整一個夏,早吃膩味,孩子們都一個勁兒的嘟囔著想吃新鮮芝麻葉呢?

一顆顆芝麻亭亭玉立,村裡的大姑娘、小媳婦、顫顫巍巍的老太太們,打著芝麻葉的笑聲田埂上回蕩。

村扶貧管理員秋麗說:掐芝麻葉不能早也不能晚,太早芝麻栓正上漿,掐掉葉子會影響芝麻的產量。

太晚的芝麻葉已經變老,吃起來味不對。

今年白村的芝麻種的早,這個時候剛過“煞頂”季節。這不剛立秋,芝麻梢頭的小花已經殘萎,芝麻葉濃綠中透出嫩黃,正是掐的時候。很多城裡人也會慕名而來。

村裡的大姑娘、小媳婦、顫顫巍巍的老太太們,不約而同地會成群結隊地跨著大荊籃子,揹著編織袋,彌散在芝麻地裡,爭著、搶著展開打芝麻葉大戰,她們手裡麻利地打著芝麻葉。

剛過八十大壽的白嬸說:“採摘葉子可有講究呢,葉子要翠嫩,不能有蟲眼,色澤墨綠油亮的那種最好不夠了。”


河南人最忘不了的,是媽媽做的一碗芝麻葉面條

手工做芝麻葉可繁瑣

新打回的芝麻葉、經過洗、淘、晒細細加工,味道別樣清香。

女人們把芝麻葉打回家,接下來就是要製作芝麻葉了,這一步靠的是經驗。

村裡的唐大媽可是行家裡手,把新採摘的芝麻葉放到大鐵桶裡,放入一定比例的食鹽,洗乾淨後撈出瀝乾。

河南人最忘不了的,是媽媽做的一碗芝麻葉面條

然後讓兒子二孩用做飯的大鐵鍋,添上清冽的井水,把採來的芝麻葉來回清洗。

等水燒開了,唐大媽把芝麻葉按進鍋裡煮,別看小小的芝麻葉不厚,但很耐煮,煮大概50分鐘左右,大媽用手掐一下爛了,說明已經煮好了,把它撈出來。

如果晾晒的話,不用淘洗,可以直接攤晒在平房上,或者晾晒在一塊乾淨的土地上,這樣既能保持芝麻葉原有的營養,又能去掉清苦味。

最後把它們交給那似火的驕陽和溜溜的夏風,一天時間,芝麻葉子個個都縮成了烏黑勻稱的細條,酷似茶葉。

晒乾的芝麻葉,用魚皮袋或竹簍裝起來,掛在老屋裡的土牆上,即食即取。

河南人最忘不了的,是媽媽做的一碗芝麻葉面條

“吃芝麻葉也有講究呢,”唐大媽說:如果是鮮芝麻葉,可以用開水燙下,涼水多次沖洗,把水搦幹切碎。

這時鍋燒放油,蔥薑蒜放入鍋中,“哧哧”聲響,就立即把切好的芝麻葉放入鍋中,翻炒幾下,加入清水燒開,然後放入麵條,調味即可。

如果是晒乾的芝麻葉,先泡在開水裡,把準備好的蔥姜和蒜苗全部洗淨切碎,再把泡好後的芝麻葉取出以後搦幹,在炒鍋中放油加熱,把蔥、姜、辣椒等調味料入鍋炒香,芝麻葉入鍋後快速翻炒,炒勻以後放適量的鹽,清水燒開,把麵條入鍋,味道清香。

另外煮熟的芝麻葉還可以用辣椒爆炒著吃,也可以和豆腐粉條摻在一起蒸包子吃,如今芝麻葉糊湯麵,可是村裡人招待遠方客人的一道美食。

"

微風輕輕地吹,鄉村的小路上、沙河邊、玉米地邊 ,香氣撲鼻的芝麻葉,讓我們每個人深深地懷念兒時的鄉村,那裡有濃濃的親情和揮不去的記憶,永遠留在每個遊子的心中。


河南人最忘不了的,是媽媽做的一碗芝麻葉面條



李河新|文


河南人最忘不了的,是媽媽做的一碗芝麻葉面條

芝麻渾身是寶

“芝麻葉面條,茶葉蛋……”天矇矇亮,石廟王的老王又吆喝著,走村串戶賣著芝麻葉面條。

昨晚突來的一場大雨,讓鄉村頓時生動起來。白村房前院後,沙河的坡上成片成片的芝麻地,溼潤而青翠。

長到膝蓋高芝麻已經開始放花,滿村的花香,沁人心脾。

剛從程村喝胡辣湯回村的長壽老人劉建中說:芝麻渾身是寶,籽的功用自不必說,花可釀蜜,稈可燒火,葉可當菜。

也許遠離泥土的城裡人覺得不可思議,對土生土長的鄉下人來說芝麻葉不但能吃,還能治脹又能降血脂呢。

日子流水般的逝去,進入炎熱夏季,芝麻稈的漸漸長高,白色的芝麻花依次悄悄地從芝麻稈中冒出,和著嫩葉與芝麻稈一起生長,等到芝麻稈長到一人多高時就停止了生長。

河南人最忘不了的,是媽媽做的一碗芝麻葉面條

等到芝麻稈最頂端的一朵花敗落,芝麻就結頂了。豆角、葫蘆、絲瓜這些吃了整整一個夏,早吃膩味,孩子們都一個勁兒的嘟囔著想吃新鮮芝麻葉呢?

一顆顆芝麻亭亭玉立,村裡的大姑娘、小媳婦、顫顫巍巍的老太太們,打著芝麻葉的笑聲田埂上回蕩。

村扶貧管理員秋麗說:掐芝麻葉不能早也不能晚,太早芝麻栓正上漿,掐掉葉子會影響芝麻的產量。

太晚的芝麻葉已經變老,吃起來味不對。

今年白村的芝麻種的早,這個時候剛過“煞頂”季節。這不剛立秋,芝麻梢頭的小花已經殘萎,芝麻葉濃綠中透出嫩黃,正是掐的時候。很多城裡人也會慕名而來。

村裡的大姑娘、小媳婦、顫顫巍巍的老太太們,不約而同地會成群結隊地跨著大荊籃子,揹著編織袋,彌散在芝麻地裡,爭著、搶著展開打芝麻葉大戰,她們手裡麻利地打著芝麻葉。

剛過八十大壽的白嬸說:“採摘葉子可有講究呢,葉子要翠嫩,不能有蟲眼,色澤墨綠油亮的那種最好不夠了。”


河南人最忘不了的,是媽媽做的一碗芝麻葉面條

手工做芝麻葉可繁瑣

新打回的芝麻葉、經過洗、淘、晒細細加工,味道別樣清香。

女人們把芝麻葉打回家,接下來就是要製作芝麻葉了,這一步靠的是經驗。

村裡的唐大媽可是行家裡手,把新採摘的芝麻葉放到大鐵桶裡,放入一定比例的食鹽,洗乾淨後撈出瀝乾。

河南人最忘不了的,是媽媽做的一碗芝麻葉面條

然後讓兒子二孩用做飯的大鐵鍋,添上清冽的井水,把採來的芝麻葉來回清洗。

等水燒開了,唐大媽把芝麻葉按進鍋裡煮,別看小小的芝麻葉不厚,但很耐煮,煮大概50分鐘左右,大媽用手掐一下爛了,說明已經煮好了,把它撈出來。

如果晾晒的話,不用淘洗,可以直接攤晒在平房上,或者晾晒在一塊乾淨的土地上,這樣既能保持芝麻葉原有的營養,又能去掉清苦味。

最後把它們交給那似火的驕陽和溜溜的夏風,一天時間,芝麻葉子個個都縮成了烏黑勻稱的細條,酷似茶葉。

晒乾的芝麻葉,用魚皮袋或竹簍裝起來,掛在老屋裡的土牆上,即食即取。

河南人最忘不了的,是媽媽做的一碗芝麻葉面條

“吃芝麻葉也有講究呢,”唐大媽說:如果是鮮芝麻葉,可以用開水燙下,涼水多次沖洗,把水搦幹切碎。

這時鍋燒放油,蔥薑蒜放入鍋中,“哧哧”聲響,就立即把切好的芝麻葉放入鍋中,翻炒幾下,加入清水燒開,然後放入麵條,調味即可。

如果是晒乾的芝麻葉,先泡在開水裡,把準備好的蔥姜和蒜苗全部洗淨切碎,再把泡好後的芝麻葉取出以後搦幹,在炒鍋中放油加熱,把蔥、姜、辣椒等調味料入鍋炒香,芝麻葉入鍋後快速翻炒,炒勻以後放適量的鹽,清水燒開,把麵條入鍋,味道清香。

另外煮熟的芝麻葉還可以用辣椒爆炒著吃,也可以和豆腐粉條摻在一起蒸包子吃,如今芝麻葉糊湯麵,可是村裡人招待遠方客人的一道美食。

河南人最忘不了的,是媽媽做的一碗芝麻葉面條


最難忘的就是媽媽做的芝麻葉面條


民謠裡說得很形象:“芝麻葉子多多藏,藏得少了受饑荒。芝麻葉,黑又長,兩根麵條半碗湯……”聽著這首歌謠,又想起慈祥的媽媽。

在那支邊艱苦的年月裡,每年進入冬季,能做麵條下鍋的時令蔬菜很少,幾乎吃不到,所以,一袋子芝麻葉可以溫暖和馨香全家人一個冬天。

記得兒時每當逢年過節,放寒假的我自覺地去添柴燒鍋。

一會兒,鍋裡的水響了,四周冒蒸汽,媽媽冒著煙熏火燎,滿頭大汗地氤氳在熱氣中,先在滾鍋裡下少量玉米糝,等玉米糝煮得亂鍋了,把擀好的麵條下進去,滾兩滾。

再把醃好的蔥和芝麻葉倒進鍋裡,和麵條一起攪勻,再煮一會兒,玉米糝和芝麻葉的香味從鍋裡飄出,一鍋稠糊糊的芝麻葉面條就做好了。

"

微風輕輕地吹,鄉村的小路上、沙河邊、玉米地邊 ,香氣撲鼻的芝麻葉,讓我們每個人深深地懷念兒時的鄉村,那裡有濃濃的親情和揮不去的記憶,永遠留在每個遊子的心中。


河南人最忘不了的,是媽媽做的一碗芝麻葉面條



李河新|文


河南人最忘不了的,是媽媽做的一碗芝麻葉面條

芝麻渾身是寶

“芝麻葉面條,茶葉蛋……”天矇矇亮,石廟王的老王又吆喝著,走村串戶賣著芝麻葉面條。

昨晚突來的一場大雨,讓鄉村頓時生動起來。白村房前院後,沙河的坡上成片成片的芝麻地,溼潤而青翠。

長到膝蓋高芝麻已經開始放花,滿村的花香,沁人心脾。

剛從程村喝胡辣湯回村的長壽老人劉建中說:芝麻渾身是寶,籽的功用自不必說,花可釀蜜,稈可燒火,葉可當菜。

也許遠離泥土的城裡人覺得不可思議,對土生土長的鄉下人來說芝麻葉不但能吃,還能治脹又能降血脂呢。

日子流水般的逝去,進入炎熱夏季,芝麻稈的漸漸長高,白色的芝麻花依次悄悄地從芝麻稈中冒出,和著嫩葉與芝麻稈一起生長,等到芝麻稈長到一人多高時就停止了生長。

河南人最忘不了的,是媽媽做的一碗芝麻葉面條

等到芝麻稈最頂端的一朵花敗落,芝麻就結頂了。豆角、葫蘆、絲瓜這些吃了整整一個夏,早吃膩味,孩子們都一個勁兒的嘟囔著想吃新鮮芝麻葉呢?

一顆顆芝麻亭亭玉立,村裡的大姑娘、小媳婦、顫顫巍巍的老太太們,打著芝麻葉的笑聲田埂上回蕩。

村扶貧管理員秋麗說:掐芝麻葉不能早也不能晚,太早芝麻栓正上漿,掐掉葉子會影響芝麻的產量。

太晚的芝麻葉已經變老,吃起來味不對。

今年白村的芝麻種的早,這個時候剛過“煞頂”季節。這不剛立秋,芝麻梢頭的小花已經殘萎,芝麻葉濃綠中透出嫩黃,正是掐的時候。很多城裡人也會慕名而來。

村裡的大姑娘、小媳婦、顫顫巍巍的老太太們,不約而同地會成群結隊地跨著大荊籃子,揹著編織袋,彌散在芝麻地裡,爭著、搶著展開打芝麻葉大戰,她們手裡麻利地打著芝麻葉。

剛過八十大壽的白嬸說:“採摘葉子可有講究呢,葉子要翠嫩,不能有蟲眼,色澤墨綠油亮的那種最好不夠了。”


河南人最忘不了的,是媽媽做的一碗芝麻葉面條

手工做芝麻葉可繁瑣

新打回的芝麻葉、經過洗、淘、晒細細加工,味道別樣清香。

女人們把芝麻葉打回家,接下來就是要製作芝麻葉了,這一步靠的是經驗。

村裡的唐大媽可是行家裡手,把新採摘的芝麻葉放到大鐵桶裡,放入一定比例的食鹽,洗乾淨後撈出瀝乾。

河南人最忘不了的,是媽媽做的一碗芝麻葉面條

然後讓兒子二孩用做飯的大鐵鍋,添上清冽的井水,把採來的芝麻葉來回清洗。

等水燒開了,唐大媽把芝麻葉按進鍋裡煮,別看小小的芝麻葉不厚,但很耐煮,煮大概50分鐘左右,大媽用手掐一下爛了,說明已經煮好了,把它撈出來。

如果晾晒的話,不用淘洗,可以直接攤晒在平房上,或者晾晒在一塊乾淨的土地上,這樣既能保持芝麻葉原有的營養,又能去掉清苦味。

最後把它們交給那似火的驕陽和溜溜的夏風,一天時間,芝麻葉子個個都縮成了烏黑勻稱的細條,酷似茶葉。

晒乾的芝麻葉,用魚皮袋或竹簍裝起來,掛在老屋裡的土牆上,即食即取。

河南人最忘不了的,是媽媽做的一碗芝麻葉面條

“吃芝麻葉也有講究呢,”唐大媽說:如果是鮮芝麻葉,可以用開水燙下,涼水多次沖洗,把水搦幹切碎。

這時鍋燒放油,蔥薑蒜放入鍋中,“哧哧”聲響,就立即把切好的芝麻葉放入鍋中,翻炒幾下,加入清水燒開,然後放入麵條,調味即可。

如果是晒乾的芝麻葉,先泡在開水裡,把準備好的蔥姜和蒜苗全部洗淨切碎,再把泡好後的芝麻葉取出以後搦幹,在炒鍋中放油加熱,把蔥、姜、辣椒等調味料入鍋炒香,芝麻葉入鍋後快速翻炒,炒勻以後放適量的鹽,清水燒開,把麵條入鍋,味道清香。

另外煮熟的芝麻葉還可以用辣椒爆炒著吃,也可以和豆腐粉條摻在一起蒸包子吃,如今芝麻葉糊湯麵,可是村裡人招待遠方客人的一道美食。

河南人最忘不了的,是媽媽做的一碗芝麻葉面條


最難忘的就是媽媽做的芝麻葉面條


民謠裡說得很形象:“芝麻葉子多多藏,藏得少了受饑荒。芝麻葉,黑又長,兩根麵條半碗湯……”聽著這首歌謠,又想起慈祥的媽媽。

在那支邊艱苦的年月裡,每年進入冬季,能做麵條下鍋的時令蔬菜很少,幾乎吃不到,所以,一袋子芝麻葉可以溫暖和馨香全家人一個冬天。

記得兒時每當逢年過節,放寒假的我自覺地去添柴燒鍋。

一會兒,鍋裡的水響了,四周冒蒸汽,媽媽冒著煙熏火燎,滿頭大汗地氤氳在熱氣中,先在滾鍋裡下少量玉米糝,等玉米糝煮得亂鍋了,把擀好的麵條下進去,滾兩滾。

再把醃好的蔥和芝麻葉倒進鍋裡,和麵條一起攪勻,再煮一會兒,玉米糝和芝麻葉的香味從鍋裡飄出,一鍋稠糊糊的芝麻葉面條就做好了。

河南人最忘不了的,是媽媽做的一碗芝麻葉面條

吃的時候,再配上用蒜臼搗碎的紅辣椒,芝麻葉香味伴隨著火紅辣椒的味道,刺激著我們的味蕾,讓一家人吃得過癮,脣齒生香,渾身冒汗,久久不忘。

芝麻葉的味道早已隨著歲月嵌入了我們的骨子裡,品著它那醇厚的味道,彷彿吃出了久違的親人飯香的味道,吃出了兒時的記憶,吃出了濃濃的鄉愁,成為了我們心中飲食文化的一種記憶。

日曆在歲月裡一頁頁變薄,故園在我們的牽掛中一天天衰老,可芝麻葉永遠紮根在心上。

前兩天,白大媽給我送來了一點新打的芝麻葉,我心中忍不住一陣驚喜,迫不及待地做了一頓芝麻葉糊湯麵。

揭開鍋蓋,誘人香氣和乳白色煙霧,從鍋內嫋嫋升起,在空中飄散而去。

青褐色的芝麻葉與麵條裹在一起,絲絲縷縷,點點綠綠的蔥花點綴在糊湯裡。

面、芝麻葉與稀糊狀的土黃色湯液形成了和諧統一的整體,盛出一碗,顧不得燙嘴,饞得挑起一縷就往嘴裡塞。

"

微風輕輕地吹,鄉村的小路上、沙河邊、玉米地邊 ,香氣撲鼻的芝麻葉,讓我們每個人深深地懷念兒時的鄉村,那裡有濃濃的親情和揮不去的記憶,永遠留在每個遊子的心中。


河南人最忘不了的,是媽媽做的一碗芝麻葉面條



李河新|文


河南人最忘不了的,是媽媽做的一碗芝麻葉面條

芝麻渾身是寶

“芝麻葉面條,茶葉蛋……”天矇矇亮,石廟王的老王又吆喝著,走村串戶賣著芝麻葉面條。

昨晚突來的一場大雨,讓鄉村頓時生動起來。白村房前院後,沙河的坡上成片成片的芝麻地,溼潤而青翠。

長到膝蓋高芝麻已經開始放花,滿村的花香,沁人心脾。

剛從程村喝胡辣湯回村的長壽老人劉建中說:芝麻渾身是寶,籽的功用自不必說,花可釀蜜,稈可燒火,葉可當菜。

也許遠離泥土的城裡人覺得不可思議,對土生土長的鄉下人來說芝麻葉不但能吃,還能治脹又能降血脂呢。

日子流水般的逝去,進入炎熱夏季,芝麻稈的漸漸長高,白色的芝麻花依次悄悄地從芝麻稈中冒出,和著嫩葉與芝麻稈一起生長,等到芝麻稈長到一人多高時就停止了生長。

河南人最忘不了的,是媽媽做的一碗芝麻葉面條

等到芝麻稈最頂端的一朵花敗落,芝麻就結頂了。豆角、葫蘆、絲瓜這些吃了整整一個夏,早吃膩味,孩子們都一個勁兒的嘟囔著想吃新鮮芝麻葉呢?

一顆顆芝麻亭亭玉立,村裡的大姑娘、小媳婦、顫顫巍巍的老太太們,打著芝麻葉的笑聲田埂上回蕩。

村扶貧管理員秋麗說:掐芝麻葉不能早也不能晚,太早芝麻栓正上漿,掐掉葉子會影響芝麻的產量。

太晚的芝麻葉已經變老,吃起來味不對。

今年白村的芝麻種的早,這個時候剛過“煞頂”季節。這不剛立秋,芝麻梢頭的小花已經殘萎,芝麻葉濃綠中透出嫩黃,正是掐的時候。很多城裡人也會慕名而來。

村裡的大姑娘、小媳婦、顫顫巍巍的老太太們,不約而同地會成群結隊地跨著大荊籃子,揹著編織袋,彌散在芝麻地裡,爭著、搶著展開打芝麻葉大戰,她們手裡麻利地打著芝麻葉。

剛過八十大壽的白嬸說:“採摘葉子可有講究呢,葉子要翠嫩,不能有蟲眼,色澤墨綠油亮的那種最好不夠了。”


河南人最忘不了的,是媽媽做的一碗芝麻葉面條

手工做芝麻葉可繁瑣

新打回的芝麻葉、經過洗、淘、晒細細加工,味道別樣清香。

女人們把芝麻葉打回家,接下來就是要製作芝麻葉了,這一步靠的是經驗。

村裡的唐大媽可是行家裡手,把新採摘的芝麻葉放到大鐵桶裡,放入一定比例的食鹽,洗乾淨後撈出瀝乾。

河南人最忘不了的,是媽媽做的一碗芝麻葉面條

然後讓兒子二孩用做飯的大鐵鍋,添上清冽的井水,把採來的芝麻葉來回清洗。

等水燒開了,唐大媽把芝麻葉按進鍋裡煮,別看小小的芝麻葉不厚,但很耐煮,煮大概50分鐘左右,大媽用手掐一下爛了,說明已經煮好了,把它撈出來。

如果晾晒的話,不用淘洗,可以直接攤晒在平房上,或者晾晒在一塊乾淨的土地上,這樣既能保持芝麻葉原有的營養,又能去掉清苦味。

最後把它們交給那似火的驕陽和溜溜的夏風,一天時間,芝麻葉子個個都縮成了烏黑勻稱的細條,酷似茶葉。

晒乾的芝麻葉,用魚皮袋或竹簍裝起來,掛在老屋裡的土牆上,即食即取。

河南人最忘不了的,是媽媽做的一碗芝麻葉面條

“吃芝麻葉也有講究呢,”唐大媽說:如果是鮮芝麻葉,可以用開水燙下,涼水多次沖洗,把水搦幹切碎。

這時鍋燒放油,蔥薑蒜放入鍋中,“哧哧”聲響,就立即把切好的芝麻葉放入鍋中,翻炒幾下,加入清水燒開,然後放入麵條,調味即可。

如果是晒乾的芝麻葉,先泡在開水裡,把準備好的蔥姜和蒜苗全部洗淨切碎,再把泡好後的芝麻葉取出以後搦幹,在炒鍋中放油加熱,把蔥、姜、辣椒等調味料入鍋炒香,芝麻葉入鍋後快速翻炒,炒勻以後放適量的鹽,清水燒開,把麵條入鍋,味道清香。

另外煮熟的芝麻葉還可以用辣椒爆炒著吃,也可以和豆腐粉條摻在一起蒸包子吃,如今芝麻葉糊湯麵,可是村裡人招待遠方客人的一道美食。

河南人最忘不了的,是媽媽做的一碗芝麻葉面條


最難忘的就是媽媽做的芝麻葉面條


民謠裡說得很形象:“芝麻葉子多多藏,藏得少了受饑荒。芝麻葉,黑又長,兩根麵條半碗湯……”聽著這首歌謠,又想起慈祥的媽媽。

在那支邊艱苦的年月裡,每年進入冬季,能做麵條下鍋的時令蔬菜很少,幾乎吃不到,所以,一袋子芝麻葉可以溫暖和馨香全家人一個冬天。

記得兒時每當逢年過節,放寒假的我自覺地去添柴燒鍋。

一會兒,鍋裡的水響了,四周冒蒸汽,媽媽冒著煙熏火燎,滿頭大汗地氤氳在熱氣中,先在滾鍋裡下少量玉米糝,等玉米糝煮得亂鍋了,把擀好的麵條下進去,滾兩滾。

再把醃好的蔥和芝麻葉倒進鍋裡,和麵條一起攪勻,再煮一會兒,玉米糝和芝麻葉的香味從鍋裡飄出,一鍋稠糊糊的芝麻葉面條就做好了。

河南人最忘不了的,是媽媽做的一碗芝麻葉面條

吃的時候,再配上用蒜臼搗碎的紅辣椒,芝麻葉香味伴隨著火紅辣椒的味道,刺激著我們的味蕾,讓一家人吃得過癮,脣齒生香,渾身冒汗,久久不忘。

芝麻葉的味道早已隨著歲月嵌入了我們的骨子裡,品著它那醇厚的味道,彷彿吃出了久違的親人飯香的味道,吃出了兒時的記憶,吃出了濃濃的鄉愁,成為了我們心中飲食文化的一種記憶。

日曆在歲月裡一頁頁變薄,故園在我們的牽掛中一天天衰老,可芝麻葉永遠紮根在心上。

前兩天,白大媽給我送來了一點新打的芝麻葉,我心中忍不住一陣驚喜,迫不及待地做了一頓芝麻葉糊湯麵。

揭開鍋蓋,誘人香氣和乳白色煙霧,從鍋內嫋嫋升起,在空中飄散而去。

青褐色的芝麻葉與麵條裹在一起,絲絲縷縷,點點綠綠的蔥花點綴在糊湯裡。

面、芝麻葉與稀糊狀的土黃色湯液形成了和諧統一的整體,盛出一碗,顧不得燙嘴,饞得挑起一縷就往嘴裡塞。

河南人最忘不了的,是媽媽做的一碗芝麻葉面條

隨著飲食文化的迅速發展,在我生活城市裡,芝麻葉面條成為了一些小商小販掙錢的一道特色美食,街道旁,集市上,巷道里都會看到賣芝麻葉面條的。

為了賣相好,有些人賣的芝麻葉面大多都是用掛麵做出來的,稠乎乎的,裡面放了一些比如黃豆調芹菜,油熟辣椒,熟花生瓣等調味料,吃起來也蠻有味的,但就是吃不出家的味道,吃不出家中芝麻葉面的醇厚來。

現在有些人想找回兒時芝麻葉面的回憶,到大飯店點芝麻葉糊湯麵,可端上來的面往往讓他們大失所望。

要不就是芝麻葉寥寥數根兒,像布稜子一樣硬,而且嚼不爛,要不就是稀湯寡水,根本就不是那回事,更別說吃出那種純厚正宗的芝麻葉面的味道了。

所以,要想吃上正宗的芝麻葉面,還是在家自己學著做最好。

如今,每每看到芝麻葉,就會想媽媽做的芝麻葉面,雖然這種帶著親人味道的飯食很少吃到,可這種飲食文化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記憶裡,舌尖上。

無論何時何地,只要吃到它,就會讓我們感受到那份暖暖的、濃濃的鄉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作者簡介

李河新(筆名:月亮之上),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平頂山曲藝家協會副主席。現在平頂山市衛生系統工作,出版散文集《沙漠中的那條河》榮獲東坡文學獎。


推薦閱讀

一碗芝麻葉面條,讓我嚐到久違的家鄉味道

一碗純正的芝麻葉漿麵條,是河南人心心念唸的美味

豫記·甄選河南好物

"

微風輕輕地吹,鄉村的小路上、沙河邊、玉米地邊 ,香氣撲鼻的芝麻葉,讓我們每個人深深地懷念兒時的鄉村,那裡有濃濃的親情和揮不去的記憶,永遠留在每個遊子的心中。


河南人最忘不了的,是媽媽做的一碗芝麻葉面條



李河新|文


河南人最忘不了的,是媽媽做的一碗芝麻葉面條

芝麻渾身是寶

“芝麻葉面條,茶葉蛋……”天矇矇亮,石廟王的老王又吆喝著,走村串戶賣著芝麻葉面條。

昨晚突來的一場大雨,讓鄉村頓時生動起來。白村房前院後,沙河的坡上成片成片的芝麻地,溼潤而青翠。

長到膝蓋高芝麻已經開始放花,滿村的花香,沁人心脾。

剛從程村喝胡辣湯回村的長壽老人劉建中說:芝麻渾身是寶,籽的功用自不必說,花可釀蜜,稈可燒火,葉可當菜。

也許遠離泥土的城裡人覺得不可思議,對土生土長的鄉下人來說芝麻葉不但能吃,還能治脹又能降血脂呢。

日子流水般的逝去,進入炎熱夏季,芝麻稈的漸漸長高,白色的芝麻花依次悄悄地從芝麻稈中冒出,和著嫩葉與芝麻稈一起生長,等到芝麻稈長到一人多高時就停止了生長。

河南人最忘不了的,是媽媽做的一碗芝麻葉面條

等到芝麻稈最頂端的一朵花敗落,芝麻就結頂了。豆角、葫蘆、絲瓜這些吃了整整一個夏,早吃膩味,孩子們都一個勁兒的嘟囔著想吃新鮮芝麻葉呢?

一顆顆芝麻亭亭玉立,村裡的大姑娘、小媳婦、顫顫巍巍的老太太們,打著芝麻葉的笑聲田埂上回蕩。

村扶貧管理員秋麗說:掐芝麻葉不能早也不能晚,太早芝麻栓正上漿,掐掉葉子會影響芝麻的產量。

太晚的芝麻葉已經變老,吃起來味不對。

今年白村的芝麻種的早,這個時候剛過“煞頂”季節。這不剛立秋,芝麻梢頭的小花已經殘萎,芝麻葉濃綠中透出嫩黃,正是掐的時候。很多城裡人也會慕名而來。

村裡的大姑娘、小媳婦、顫顫巍巍的老太太們,不約而同地會成群結隊地跨著大荊籃子,揹著編織袋,彌散在芝麻地裡,爭著、搶著展開打芝麻葉大戰,她們手裡麻利地打著芝麻葉。

剛過八十大壽的白嬸說:“採摘葉子可有講究呢,葉子要翠嫩,不能有蟲眼,色澤墨綠油亮的那種最好不夠了。”


河南人最忘不了的,是媽媽做的一碗芝麻葉面條

手工做芝麻葉可繁瑣

新打回的芝麻葉、經過洗、淘、晒細細加工,味道別樣清香。

女人們把芝麻葉打回家,接下來就是要製作芝麻葉了,這一步靠的是經驗。

村裡的唐大媽可是行家裡手,把新採摘的芝麻葉放到大鐵桶裡,放入一定比例的食鹽,洗乾淨後撈出瀝乾。

河南人最忘不了的,是媽媽做的一碗芝麻葉面條

然後讓兒子二孩用做飯的大鐵鍋,添上清冽的井水,把採來的芝麻葉來回清洗。

等水燒開了,唐大媽把芝麻葉按進鍋裡煮,別看小小的芝麻葉不厚,但很耐煮,煮大概50分鐘左右,大媽用手掐一下爛了,說明已經煮好了,把它撈出來。

如果晾晒的話,不用淘洗,可以直接攤晒在平房上,或者晾晒在一塊乾淨的土地上,這樣既能保持芝麻葉原有的營養,又能去掉清苦味。

最後把它們交給那似火的驕陽和溜溜的夏風,一天時間,芝麻葉子個個都縮成了烏黑勻稱的細條,酷似茶葉。

晒乾的芝麻葉,用魚皮袋或竹簍裝起來,掛在老屋裡的土牆上,即食即取。

河南人最忘不了的,是媽媽做的一碗芝麻葉面條

“吃芝麻葉也有講究呢,”唐大媽說:如果是鮮芝麻葉,可以用開水燙下,涼水多次沖洗,把水搦幹切碎。

這時鍋燒放油,蔥薑蒜放入鍋中,“哧哧”聲響,就立即把切好的芝麻葉放入鍋中,翻炒幾下,加入清水燒開,然後放入麵條,調味即可。

如果是晒乾的芝麻葉,先泡在開水裡,把準備好的蔥姜和蒜苗全部洗淨切碎,再把泡好後的芝麻葉取出以後搦幹,在炒鍋中放油加熱,把蔥、姜、辣椒等調味料入鍋炒香,芝麻葉入鍋後快速翻炒,炒勻以後放適量的鹽,清水燒開,把麵條入鍋,味道清香。

另外煮熟的芝麻葉還可以用辣椒爆炒著吃,也可以和豆腐粉條摻在一起蒸包子吃,如今芝麻葉糊湯麵,可是村裡人招待遠方客人的一道美食。

河南人最忘不了的,是媽媽做的一碗芝麻葉面條


最難忘的就是媽媽做的芝麻葉面條


民謠裡說得很形象:“芝麻葉子多多藏,藏得少了受饑荒。芝麻葉,黑又長,兩根麵條半碗湯……”聽著這首歌謠,又想起慈祥的媽媽。

在那支邊艱苦的年月裡,每年進入冬季,能做麵條下鍋的時令蔬菜很少,幾乎吃不到,所以,一袋子芝麻葉可以溫暖和馨香全家人一個冬天。

記得兒時每當逢年過節,放寒假的我自覺地去添柴燒鍋。

一會兒,鍋裡的水響了,四周冒蒸汽,媽媽冒著煙熏火燎,滿頭大汗地氤氳在熱氣中,先在滾鍋裡下少量玉米糝,等玉米糝煮得亂鍋了,把擀好的麵條下進去,滾兩滾。

再把醃好的蔥和芝麻葉倒進鍋裡,和麵條一起攪勻,再煮一會兒,玉米糝和芝麻葉的香味從鍋裡飄出,一鍋稠糊糊的芝麻葉面條就做好了。

河南人最忘不了的,是媽媽做的一碗芝麻葉面條

吃的時候,再配上用蒜臼搗碎的紅辣椒,芝麻葉香味伴隨著火紅辣椒的味道,刺激著我們的味蕾,讓一家人吃得過癮,脣齒生香,渾身冒汗,久久不忘。

芝麻葉的味道早已隨著歲月嵌入了我們的骨子裡,品著它那醇厚的味道,彷彿吃出了久違的親人飯香的味道,吃出了兒時的記憶,吃出了濃濃的鄉愁,成為了我們心中飲食文化的一種記憶。

日曆在歲月裡一頁頁變薄,故園在我們的牽掛中一天天衰老,可芝麻葉永遠紮根在心上。

前兩天,白大媽給我送來了一點新打的芝麻葉,我心中忍不住一陣驚喜,迫不及待地做了一頓芝麻葉糊湯麵。

揭開鍋蓋,誘人香氣和乳白色煙霧,從鍋內嫋嫋升起,在空中飄散而去。

青褐色的芝麻葉與麵條裹在一起,絲絲縷縷,點點綠綠的蔥花點綴在糊湯裡。

面、芝麻葉與稀糊狀的土黃色湯液形成了和諧統一的整體,盛出一碗,顧不得燙嘴,饞得挑起一縷就往嘴裡塞。

河南人最忘不了的,是媽媽做的一碗芝麻葉面條

隨著飲食文化的迅速發展,在我生活城市裡,芝麻葉面條成為了一些小商小販掙錢的一道特色美食,街道旁,集市上,巷道里都會看到賣芝麻葉面條的。

為了賣相好,有些人賣的芝麻葉面大多都是用掛麵做出來的,稠乎乎的,裡面放了一些比如黃豆調芹菜,油熟辣椒,熟花生瓣等調味料,吃起來也蠻有味的,但就是吃不出家的味道,吃不出家中芝麻葉面的醇厚來。

現在有些人想找回兒時芝麻葉面的回憶,到大飯店點芝麻葉糊湯麵,可端上來的面往往讓他們大失所望。

要不就是芝麻葉寥寥數根兒,像布稜子一樣硬,而且嚼不爛,要不就是稀湯寡水,根本就不是那回事,更別說吃出那種純厚正宗的芝麻葉面的味道了。

所以,要想吃上正宗的芝麻葉面,還是在家自己學著做最好。

如今,每每看到芝麻葉,就會想媽媽做的芝麻葉面,雖然這種帶著親人味道的飯食很少吃到,可這種飲食文化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記憶裡,舌尖上。

無論何時何地,只要吃到它,就會讓我們感受到那份暖暖的、濃濃的鄉愁。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作者簡介

李河新(筆名:月亮之上),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平頂山曲藝家協會副主席。現在平頂山市衛生系統工作,出版散文集《沙漠中的那條河》榮獲東坡文學獎。


推薦閱讀

一碗芝麻葉面條,讓我嚐到久違的家鄉味道

一碗純正的芝麻葉漿麵條,是河南人心心念唸的美味

豫記·甄選河南好物

河南人最忘不了的,是媽媽做的一碗芝麻葉面條

在微信中搜索salome1203,添加小祕書微信

進入“豫記·河南好物群”,獲取更多豫地風物。

(添加時請備註“豫地風物”)



歡 迎 投 稿

郵箱 [email protected]

豫記系頭條號簽約作者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salome1203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