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梁惠王(上)》學習之六

《孟子·梁惠王(上)》學習之六

第七章(七):

曰:“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闢土地,朝14秦楚,蒞15中國而撫四夷16也。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王曰:“若是其甚與?”

曰:“殆17有甚焉。緣木求魚,雖不得魚,無後災。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盡心力而為之,後必有災。”

曰:“可得聞與?”

曰:“鄒17人與楚18人戰,則王以為孰勝?”

曰:“楚人勝。”

曰:“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寡固不可以敵眾,弱固不可以敵強。

譯:孟子說:“那麼王的大願望便可知了,想擴張國土,使秦、楚之大國都來朝貢,使自己君臨中國安撫四方。以王所做與所欲,就如爬樹去捉魚也。”

齊宣王說:“有如此嚴重?”

孟子說:“還要嚴重。爬樹去捉魚,雖然捉不到魚,但也無後患。以王現在之作為,來實現王的願望,費勁心機去幹,後必有災禍。”

齊宣王說:“願聞道理?”

孟子說:“假如鄒國、楚國之戰,王認為誰勝?”

齊宣王說:“楚國勝。”

孟子說:“顯然小國不可敵大國,少民不可敵眾民,弱國不可敵強國。

《孟子•梁惠王(上)》學習之六

《孟母戒子》照片有頭條提供,敬謝!

注:14.朝:來朝。15.蒞:(lì音力)臨。16.四夷:即東夷、南蠻、北狄和西戎的合稱。17.殆:(dài時代)危也。

18.鄒:鄒國,小國。邾(zhū音朱)子國,又作邾婁、鄒國,國君為曹姓,子爵,魯國的附庸國。在今山東省濟寧市鄒城市境內。周武王滅商之後,封曹晏安後人曹挾(xié音協)於邾,史稱“邾挾”或“曹挾”,為邾國之開國始祖。

18.楚:楚國,大國。又稱作荊(jīng音京)、荊楚,羋(mǐ音米)姓,熊氏。

楚人先祖鬻(yù音玉)熊輔佐周文王滅商有功,周成王念其功勞,封鬻熊曾孫熊繹(yì音億)為子爵,建國於今江蘇省鎮江市丹陽市,領地50裡。

第七章(八):

海內之地,方千里者九,齊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異於鄒敵楚哉?蓋亦反其本矣。

今王發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於王之朝,

耕者皆欲耕於王之野,

商賈19皆欲藏於王之市,

行旅皆欲出於王之塗20,

天下之慾疾其君者皆欲赴愬21於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王曰:“吾惛22,不能進於是矣。願夫子輔吾志,明以教我。我雖不敏,請嘗試之。”

曰:“無恆產而有恆心者,惟士為能。若民則無恆產,因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23,無不為已。及陷於罪,然後從而刑之,是罔24民也。

譯:天下的土地,方圓千里劃有九塊,齊國佔其一。想用其一征服其八,這同與鄒國、楚國之戰?王反思本源。

現在王施行仁政,使天下為官者以立於齊王的朝廷為榮,

天下耕者以耕齊田為榮,

天下商賈以與齊國有商為榮,

天下旅者以齊國之景為最,

天下對本國之君不滿意的都投奔到齊國向您傾訴。果真如此,還有什麼力量能抵擋?”

齊宣王說:“我昏昧,不能做到這些。請先生輔佐,教導我。我雖不敏慧,願嘗試著做。”

孟子說:“沒有產業而有恆心者,唯有有志者能之。百姓是無恆產,因而無恆心。因為無恆心,放縱邪行,無所不為。等到犯了罪,隨後刑法處罰,這是矇蔽百姓。

《孟子•梁惠王(上)》學習之六

《山東鄒城——孟子文集》照片有頭條提供,敬謝!

注:19.商賈:行貨曰商,居貨曰賈。20.塗:同“途”。21.愬:(sù)同“訴”,訴說也。22.惛:(hūn)同“昏”, 迷亂,糊塗。23.闢:僻也。邪侈(chǐ音恥):邪行。24.罔:(wǎng音往)羅網也,欺其不見焉。

議:這是王天下最好的試金石,如果自認為國力強盛,那仕者、耕者、商賈、行旅都願來而居住,對自己本國君王有意見者,皆願投奔而傾訴。還有何力可阻擋?

反之,若耕者不願稼穡,人才流失,只在那爭奪商賈與仕者,後果也就一目瞭然。

第七章(九):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

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樂歲終身飽,凶年免於死亡。然後驅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

今也制民之產,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

樂歲終身苦,凶年不免於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贍25,奚暇治禮義哉26?

王欲行之,則盍27反其本矣。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飢矣。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譯:怎能仁君掌權,如此矇蔽百姓?

所以明君給百姓之產業,必定上能贍養父母,下能養活妻兒;

年成好豐衣足食,年成不好不致於餓死。然後讓百姓追隨善行,所以百姓會跟從。

今規定百姓之產業,上不能贍養父母,下不能養活妻兒;

好年成也生活在困苦中,壞年成免不了餓死。這樣救死未恐不及,怎有空閒顧及講禮義之治?

王真想施仁政,則何不回到根本。

五畝大的住宅地,宅旁種上桑樹,五十歲的人可以穿衣帛;

雞豬狗不失時節地繁殖飼養,七十歲的人可以經常吃到肉食;

百畝田地不誤農時得到耕種,八口之家就不會鬧災荒;

慎重學校的教育,強調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的道理,鬚髮花白之人就不會肩挑頭頂在路上。

老人穿上衣帛、吃上肉,百姓不缺衣少食,做到了這些而不稱王者,是不會有的。

《孟子•梁惠王(上)》學習之六

《山東濟南——大明湖》照片有頭條提供,敬謝!

注:25.贍:(shàn音善)供給人財物。26.奚:(xī西)何,怎。暇:空閒。27.盍:(hé音禾)何不。

議:王見牛觳觫不忍殺,即惻隱之心,仁之端也。擴充此心,可保四海。以羊易牛,其跡如吝,實如百姓所譏,然我心聞其言,觀其行,抓住善之始也,賢!

今王,恩惠及禽獸而功德不至於百姓,是其愛物之心重且長,而仁民之心輕且短,失其當然之序而並不自知。

征服不可取,即使偶然取之,必有後患。

兆民豐衣足食,可以講孝、悌之道,仁政才得以保障,仁治是人心所向之處。

這裡孟子是第二次談自己的治國理念,第一次與梁惠王談,這次與齊宣王談。希望保證百姓養活家人,葬送死者無遺憾之生活。

《孟子•梁惠王(上)》學習之六

《山東臨沂——沂河風光》照片有頭條提供,敬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