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說什麼是對聯?

"

淺說什麼是對聯?

淺說什麼是對聯

對聯又稱楹聯、對偶、門對、春貼、春聯、對子、桃符等,一種對偶文學,起源於桃符。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字數相同,結構相同,是中文語言的獨特的藝術形式。

對聯的特徵是什麼呢?

對聯的平仄規律,我們以七言為例。

上聯平起仄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上聯)

下聯仄起平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下聯)

上聯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平仄仄(上聯)

下聯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仄平平(下聯)

與詩基本相同,一般套用律詩的

一三五不論(這個是有條件的,即:上聯儘量避免三仄尾,下聯避免孤平,不可出現三平尾),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則。這是一般格式,以後我們還會學習其他相關知識。

替:就是一句聯中,按馬蹄韻平平仄仄,兩兩交替。也就是二四六等雙數字位置,平仄交替。如

二四六

平仄平

二四六

平仄平

這樣交替

。【意節律,節奏點之間,平仄交替】

如果二四六位置,或者節奏點之間,沒有“平仄平或者仄平仄”交替,就是失替。

對:就是上下聯相對應的,雙數位置或者節奏點上,尾字,平仄要相對,也就是平仄相反,上聯平,下聯就仄,上聯仄,下聯就平。

如:上聯

二四六七

平仄平仄

下聯

二四六七

仄平仄平

如果二四六尾子或者節奏點,上下聯對應位置平仄沒有相反,沒有相對,就是失對。

上聯仄收,下聯平收。

所謂“平起,仄起”“仄收,平收”要看哪裡?

看“基準字”,

什麼是基準字?由於我們的平仄是按“馬蹄韻”平平仄仄,就是看每句的第二個字,跟最後一個,這兩個字就是基準字。【提示意節律時,看第一個節奏點,最後一個字。】

如:

上聯平起仄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上聯)

下聯仄起平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下聯)

上聯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平仄仄(上聯)

下聯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仄平平(下聯)

黃色標註的就是基準字。

對聯

顧名思義,對聯是要,相對,相聯。上下聯字數必須相等,內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聯能“聯”起來(平仄相對),兩句不相關聯的句子隨便組合在一起不能成為對聯。

對聯一般都是豎寫,上聯末字(仄聲)貼在右邊(上手),下聯末字(平聲)貼在左邊(下手)。

此外,張掛的對聯,傳統作法還必須直寫豎貼,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顛倒。過年是好多人不知道,怎麼掛,我觀點是看橫聯,橫聯從哪邊開始讀,就那邊掛上聯。

如圖

"

淺說什麼是對聯?

淺說什麼是對聯

對聯又稱楹聯、對偶、門對、春貼、春聯、對子、桃符等,一種對偶文學,起源於桃符。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字數相同,結構相同,是中文語言的獨特的藝術形式。

對聯的特徵是什麼呢?

對聯的平仄規律,我們以七言為例。

上聯平起仄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上聯)

下聯仄起平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下聯)

上聯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平仄仄(上聯)

下聯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仄平平(下聯)

與詩基本相同,一般套用律詩的

一三五不論(這個是有條件的,即:上聯儘量避免三仄尾,下聯避免孤平,不可出現三平尾),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則。這是一般格式,以後我們還會學習其他相關知識。

替:就是一句聯中,按馬蹄韻平平仄仄,兩兩交替。也就是二四六等雙數字位置,平仄交替。如

二四六

平仄平

二四六

平仄平

這樣交替

。【意節律,節奏點之間,平仄交替】

如果二四六位置,或者節奏點之間,沒有“平仄平或者仄平仄”交替,就是失替。

對:就是上下聯相對應的,雙數位置或者節奏點上,尾字,平仄要相對,也就是平仄相反,上聯平,下聯就仄,上聯仄,下聯就平。

如:上聯

二四六七

平仄平仄

下聯

二四六七

仄平仄平

如果二四六尾子或者節奏點,上下聯對應位置平仄沒有相反,沒有相對,就是失對。

上聯仄收,下聯平收。

所謂“平起,仄起”“仄收,平收”要看哪裡?

看“基準字”,

什麼是基準字?由於我們的平仄是按“馬蹄韻”平平仄仄,就是看每句的第二個字,跟最後一個,這兩個字就是基準字。【提示意節律時,看第一個節奏點,最後一個字。】

如:

上聯平起仄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上聯)

下聯仄起平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下聯)

上聯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平仄仄(上聯)

下聯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仄平平(下聯)

黃色標註的就是基準字。

對聯

顧名思義,對聯是要,相對,相聯。上下聯字數必須相等,內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聯能“聯”起來(平仄相對),兩句不相關聯的句子隨便組合在一起不能成為對聯。

對聯一般都是豎寫,上聯末字(仄聲)貼在右邊(上手),下聯末字(平聲)貼在左邊(下手)。

此外,張掛的對聯,傳統作法還必須直寫豎貼,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顛倒。過年是好多人不知道,怎麼掛,我觀點是看橫聯,橫聯從哪邊開始讀,就那邊掛上聯。

如圖

淺說什麼是對聯

那麼,第一副對聯是什麼呢?

對聯出現得並不早,目前來看,有據可考的第一副對聯出自後蜀皇帝孟昶之手。樑章鉅在《楹聯叢話》中記載:

嘗聞紀文達師言:楹聯始於桃符。蜀孟昶餘慶、長春一聯最古。

這副對聯是這樣的:

新年納餘慶;

嘉節號長春。

也有另一個版本:

新年納餘慶;

嘉節賀長春。

紀文達就是紀昀紀曉嵐,編修四庫全書時都沒有見過更早的對聯,所以在沒有確鑿證據的前提下,我們目前只能認為最早的對聯就是孟昶這一副了。

紀曉嵐還說,“楹聯始於桃符”,這是什麼意思呢?《山海經》記載:

滄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間東北曰鬼門,萬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二曰鬱壘。主閱領萬鬼。惡害之鬼,執以葦索,而以食虎。於是黃帝乃作禮,以時驅之,立大桃人,門戶畫神荼、鬱壘與虎,懸葦索以御凶魅。

人們為了免受妖魔鬼怪的打擾,將“神荼”和“鬱壘”兄弟倆畫在門上當門神,就像後來畫秦瓊、尉遲恭一個道理,這就是桃符。再後來,人們估計是嫌畫這二位太麻煩,就把他們的名字寫在大門上,從圖畫變成文字,所以紀曉嵐說“楹聯始於桃符”。

桃符有可能是對聯的雛形,但桃符肯定不是對聯。合理推斷,從桃符到孟昶,中間可能也有對聯,就是孟昶自己,年年寫春聯,最早的估計也不是流傳下來的這一副。那麼,為什麼只有這一副流傳下來呢?這中間也有一個故事。

孟昶寫完這副春聯之後,當年後蜀就被宋太祖趙匡胤滅了。趙匡胤派來治蜀的大將叫“呂餘慶”,這正好應了上聯——新年收納了呂餘慶。更巧的是下聯,宋滅蜀後,趙匡胤把自己的生日定為“長春節”,就像孟昶春聯裡說的——嘉節號長春。因為巧合得像讖語一樣,這副對聯就被記載下來,成為有據可考的第一副對聯,不知是幸運還是不幸?

對聯的發展期

在之後的日子裡,對聯並沒有像想象中的那樣蓬勃發展,反而一直很安靜。宋朝對聯並不繁榮,可以從《清明上河圖》中沒有對聯得到旁證。宋朝可能和對聯發生關係的有兩個人,一個是蘇東坡,一個是朱熹。

蘇東坡的對聯主要有兩類:一類是摘自他詩文中的對偶句,一類是民間段子手附加在他身上的。前者不是對聯,後者不是蘇軾,所以所謂的“蘇軾對聯”絕大多數已經證偽,漏網的三兩副張冠李戴的可能性也很大。

朱熹的對聯,樑章鉅說在《朱子全集》中有幾十副,並且在《楹聯叢話》中摘選出了十幾副。遺憾的是,無論哪個版本的《朱子全集》,都沒找到朱熹的對聯作品,這也就成了一樁無頭懸案。

元朝沒有什麼對聯,對聯真正有所發展的朝代是明朝。可能是因為元朝被異族統治,朱元璋急於恢復漢文化,於是大力推動對聯。明代陳雲瞻《簪雲樓雜話》中載:

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傳旨:公卿士庶家門口須加春聯一副,帝微行時出現,以為笑樂。

關於朱元璋與對聯,有兩個民間小故事,姑妄聽之:

朱元璋要求家家戶戶貼對聯,春節這天微服私訪,忽然見到一家大門上空空如也。原來這家是閹割為業,無人識字,朱元璋於是御筆一揮,寫道:“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

走了一段路,朱元璋又發現一家門口貼了這麼一副對聯:“數一數二門戶;驚天驚地人家。”還有一個橫批寫著“先斬後奏”。朱元璋龍顏大怒,主人解釋道:自己家有三個兒子,老大是賣燒餅的,要一個一個數著賣,所以是“數一數二”;老二是賣炮仗的,點起炮仗,自然“驚天驚地”;老三是殺豬的,所以橫批寫了“先斬後奏”。

這些對聯故事自然當不得真,與我們常見的“對聯故事F4”——王羲之、蘇東坡、唐伯虎鄭板橋一樣,但是也反映了明朝對聯興旺發展的社會現狀。

明朝的對聯大多數是和民俗相關的,也有不少是技巧聯、酒令等。但是也出現了一些文人對聯,比如楊慎題昆明華亭寺的這一副:

一水抱城西,煙靄有無,拄杖僧歸蒼茫外;

群峰朝閣下,雨晴濃淡,倚欄人在畫圖中。

文辭、技法等方面都很成熟,放在清人對聯裡也挑不出來。此外,像李開先輯有《中麓山人拙對》,是相當早的對聯集。明末清初的李漁也有大量對聯傳世,且在《笠翁文集》中專門收錄了自己的對聯作品。不過,明朝一直到清朝前期的對聯,佔絕大多數的還是五、七言短聯。

清聯十大家

清代是對聯的高峰,就如唐詩、宋詞、元曲一樣,湧現了大量的名作和名家。這裡難以具體評說,就以“清聯十大家”的形式概述清代對聯吧。

讓每個人選“清聯十大家”,可能每個人選得都不同,但我覺得有三個人可能是得到公認的——曾國藩、薛時雨、俞樾。《古今楹聯名作選萃》的序言寫道:

曾尤自負雄而能渾,文正有焉。同時薛、俞獨能別闢町畦,灑脫自喜,以風致取勝。唯俞晚年之作,純任自然。

曾國藩的對聯既有“雄而能渾”者,比如:

挽曾國華

歸去來兮,夜月樓臺花萼影;

行不得也,楚天風雨鷓鴣聲。

也有以口語入聯,平實真切者:

挽乳母:

一飯尚銘恩,況曾保抱提攜,只少懷胎十月;

千金難報德,即論人情物理,也當泣血三年。

薛時雨的對聯可謂“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比如:

杭州崇文書院

講藝重名山,與諸君夏屋同棲,豈徒月夕風晨,掃榻湖濱開社會;

抽帆離宦海,笑太守春婆一夢,贏得棕鞋桐帽,扶筇花外聽書聲。

滄浪亭

百花潭煙水同清,年來畫本重摹,香火因緣,合以少陵配長史;

萬里流風波太險,此處緇塵可濯,林泉自在,從知招隱勝遊仙。

俞樾早期的對聯典麗工切,比如:

李薇生太守六十壽

借黃花九秋,祝黃堂千秋,菊部好翻新樂府;

承高門駟馬,居高官五馬,柏臺行紹舊家聲。

同樣是賀人六十壽,晚年則“純任自然”:

金眉生六十壽

推倒一世豪傑,拓開萬古心胸,陳同甫一流人物,如是如是;

醉吟舊詩幾篇,閒嘗新酒數盞,白香山六十歲時,仙乎仙乎。

“十大家”其他的人應該有誰呢?我的標準是這樣的:

1. 作品質量要高,要有幾副名聯傳世。

2. 有大量的對聯作品,以題材豐富為宜。

3. 有自己的對聯集,即使自己沒有整理,也應該有後人輯錄的較可信版本。

按照這個標準,“大觀樓長聯”的作者孫髯就要排除了,因為“大觀樓長聯”雖然有名,但孫髯傳下來的作品不到10副。

除了第一批入選的“曾國藩、薛時雨、俞樾”,我心目中的第二批入選的人選是:

李篁仙、左宗棠、彭玉麟、樑章鉅、江湘嵐、鍾祖棻

李篁仙有《天影庵聯語》,收聯200副左右,名作如:

挽汪某

人如黃菊凋殘,會中酒寒深,秋黯園林病司馬;

我亦青蓮搖落,念解衣情重,春沉潭水哭汪倫。

左宗棠自己沒有聯集,但是後人輯錄甚多,每每與曾國藩齊名,聯如:

挽林則徐

附公者不皆君子,間公者必是小人,憂國如家,二百餘年遺直在;

廟堂倚之為長城,草野望之若時雨,出師未捷,八千里路大星沉。

彭玉麟也是後人輯錄的聯集,其聯頗有雄拔之氣:

自題退省庵

大地少閒人,誰能作風月嘉賓,湖山賢主;

六橋多勝蹟,我愛此荷花世界,鷗鳥家鄉。

上面三個都是湖南人,不愧“惟楚有才”。後面的幾位——

樑章鉅是《楹聯叢話》的作者,可惜自己沒有整理對聯集,但《楹聯叢話》中就記載了他幾十副對聯,許多都是膾炙人口的佳作,理應占據一個名額。樑章鉅聯如:

五泉山

佛地本無邊,看排闥層層,紫塞千峰平檻立;

清泉不能濁,笑出山滾滾,黃河九曲抱城來。

江湘嵐即江峰青,其聯飄逸瀟灑,吳恭亨評為“都是尋常字面,一經名手烹調,便若清脆可口”,有《里居楹語錄存》和《魏塘楹貼》等對聯集傳世。江湘嵐聯如:

揚州二十四橋

勝地據淮南,看雲影當空,與水平分秋一色;

扁舟過橋下,問簫聲何處,有人吹到月三更。

鍾祖棻即鍾耘舫,人送綽號“長聯聖手”,1612字的江津臨江城長聯便出自他的筆下。鍾耘舫有《振振堂聯稿》傳世,收錄對聯數百副,而且門類繁多。這裡不說他的長聯,另舉一聯:

四川龍山頂

西川以此地為雄,勒馬問河山,誰漢誰唐,拋灑古今無限淚;

東望覺吾鄉不遠,持螫念親故,我歌我哭,思量仙佛有情天。

至於第三批入選的,就實在難於取捨,比如陶澍、林則徐、王闓運、李漁、黃體芳、吳恭亨、吳熙、張之洞、趙藩等,但又只剩一個名額了。思來想去,我選擇了範當世,後人評價他的對聯“龍跳虎擲”,比如:

挽潘道士

是嘗從吾遊焉,一鶴孤舟,千疊愁心在江上;

今並斯人已矣,只雞斗酒,數行青淚灑城南。

範當世有聯集《範伯子連語》傳世,但題材過於單調,幾乎除了賀聯和輓聯就沒有其他作品,所以選擇的時候有些為難。同樣的理由也可以用在王闓運身上,王闓運有自己的聯集《湘綺樓聯語》,但大多數作品也都是賀聯和輓聯。二者選一,我還是私心偏向了範當世——畢竟,選中的湖南人實在太多了!

如今網絡中更是盛行玩對聯。群體網校層出不窮。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