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美團被重罰背後:網約車准入標準已經過時了嗎?'

美團網 滴滴打車 上海 交通 大眾汽車 經濟 科技新發現 2019-08-18
"


"


滴滴、美團被重罰背後:網約車准入標準已經過時了嗎?

網約車平臺,正值多事之秋。

7月,監管部門累計對滴滴、美團等14個平臺檢查21次,針對各種違法行為開出罰單114張。其中,滴滴出行被罰550萬元,美團出行被罰147萬元。8月14日,上海市交通委員會表示,監管平臺近3天的數據顯示,滴滴的不合規網約車輛佔比超過82%,美團超過15%。為此,監管部門向滴滴出行上海分公司開出兩張10萬元的罰單。

一張張罰單,其實就是一刀刀“刺向”了網約車平臺的軟肋——不合規網約車輛過多。網約車平臺不符合規定,受罰自然合情合理。不過我們也要考慮的是,為何網約車平臺上的不合規車輛會那麼多?網約車准入標準已經過時了嗎,又該如何調整呢?

無法迴避的事實:不合規網約車已經氾濫

在大城市,網約車的准入標準是非常嚴苛的。以上海為例,上海對網約車運營提出“雙本地”的要求,即從事網約車經營的車輛必須是本地牌照,司機必須是本地戶籍。此外,對車輛還有軸距、排量、車齡等多種要求。但是按照這樣嚴苛的標準,根本沒有多少網約車能觸碰到“雙本地”的門檻。尤其是上海戶籍,有太多人都拿不到。


"


滴滴、美團被重罰背後:網約車准入標準已經過時了嗎?

網約車平臺,正值多事之秋。

7月,監管部門累計對滴滴、美團等14個平臺檢查21次,針對各種違法行為開出罰單114張。其中,滴滴出行被罰550萬元,美團出行被罰147萬元。8月14日,上海市交通委員會表示,監管平臺近3天的數據顯示,滴滴的不合規網約車輛佔比超過82%,美團超過15%。為此,監管部門向滴滴出行上海分公司開出兩張10萬元的罰單。

一張張罰單,其實就是一刀刀“刺向”了網約車平臺的軟肋——不合規網約車輛過多。網約車平臺不符合規定,受罰自然合情合理。不過我們也要考慮的是,為何網約車平臺上的不合規車輛會那麼多?網約車准入標準已經過時了嗎,又該如何調整呢?

無法迴避的事實:不合規網約車已經氾濫

在大城市,網約車的准入標準是非常嚴苛的。以上海為例,上海對網約車運營提出“雙本地”的要求,即從事網約車經營的車輛必須是本地牌照,司機必須是本地戶籍。此外,對車輛還有軸距、排量、車齡等多種要求。但是按照這樣嚴苛的標準,根本沒有多少網約車能觸碰到“雙本地”的門檻。尤其是上海戶籍,有太多人都拿不到。


滴滴、美團被重罰背後:網約車准入標準已經過時了嗎?


在這樣嚴苛的標準之下,自然會對網約車平臺造成沉重的打擊。按照此前滴滴發佈的2016年數據顯示,在上海已激活的41萬餘名司機中,只有不到1萬名司機擁有本地戶籍。換句話說,如果按照標準嚴格執行,上海的滴滴網約車會在瞬間減少到僅剩1/40都不到。至於美團等網約車平臺,也都存在類似的問題。

但與此同時,大眾的出行需求卻愈發高漲。傳統的出租車、公交車、地鐵等公共交通出行方式,難以全面滿足大眾的出行剛需。便利的網約車,已經成為交通出行矩陣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一個無法迴避的事實是,如果沒有那麼多不合規網約車,那麼必然會影響大眾的出行。不合規網約車的泛濫,是建立在真實出行需求基礎之上的。

看到曙光,網約車有可能加速走上合規階段

我們非常理解監管部門的做法,畢竟不合規網約車有潛在的安全風險。不過按照“雙本地”的標準進行一刀切,的確會影響到大眾的出行。或許,上海當地出租車的發展軌跡能夠被網約車所借鑑。

據瞭解,上海當地的出租車也要求司機必須有本地戶籍。但是據媒體爆料,非滬籍的出租車司機正在增加,佔比有可能超過三成甚至更多。這是因為上海本地人不願從事出租車司機這個職業,但出租車又是城市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最終導致外地司機大量增加。

去年上海市交通委已經表示,在嚴格准入條件的前提下,將適度放寬對出租車駕駛員的屬地限制。既然面對現實情況,出租車司機可以放寬屬地限制,那麼網約車其實也可以採用類似的做法。

而就目前來看,政府正在高度重視平臺經濟的發展。就在8月上旬,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平臺經濟規範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中特別提到網約車,表示要指導督促有關地方評估政策落實情況,優化完善准入條件、審批流程和服務,加快平臺經濟參與者合規化進程。

看來,網約車行業已經看到了曙光。在政策的支持下,網約車有可能加速走上合規階段。在保證網約車安全性的前提下,隨著它的合規,能夠為交通出行帶來更多便利。

網約車准入標準過時,亟需制定新政策

其實我們都知道,網約車作為一個新生事物成長得過於迅猛,這導致它在一定程度超出現行經濟、法律、政策的管轄範圍之內。曾經很多行之有效的方式,已經難以真正對網約車實現合理、科學的管理。這也是為何網約車會遭遇“上海堡壘”,讓自己碰得頭破血流。


"


滴滴、美團被重罰背後:網約車准入標準已經過時了嗎?

網約車平臺,正值多事之秋。

7月,監管部門累計對滴滴、美團等14個平臺檢查21次,針對各種違法行為開出罰單114張。其中,滴滴出行被罰550萬元,美團出行被罰147萬元。8月14日,上海市交通委員會表示,監管平臺近3天的數據顯示,滴滴的不合規網約車輛佔比超過82%,美團超過15%。為此,監管部門向滴滴出行上海分公司開出兩張10萬元的罰單。

一張張罰單,其實就是一刀刀“刺向”了網約車平臺的軟肋——不合規網約車輛過多。網約車平臺不符合規定,受罰自然合情合理。不過我們也要考慮的是,為何網約車平臺上的不合規車輛會那麼多?網約車准入標準已經過時了嗎,又該如何調整呢?

無法迴避的事實:不合規網約車已經氾濫

在大城市,網約車的准入標準是非常嚴苛的。以上海為例,上海對網約車運營提出“雙本地”的要求,即從事網約車經營的車輛必須是本地牌照,司機必須是本地戶籍。此外,對車輛還有軸距、排量、車齡等多種要求。但是按照這樣嚴苛的標準,根本沒有多少網約車能觸碰到“雙本地”的門檻。尤其是上海戶籍,有太多人都拿不到。


滴滴、美團被重罰背後:網約車准入標準已經過時了嗎?


在這樣嚴苛的標準之下,自然會對網約車平臺造成沉重的打擊。按照此前滴滴發佈的2016年數據顯示,在上海已激活的41萬餘名司機中,只有不到1萬名司機擁有本地戶籍。換句話說,如果按照標準嚴格執行,上海的滴滴網約車會在瞬間減少到僅剩1/40都不到。至於美團等網約車平臺,也都存在類似的問題。

但與此同時,大眾的出行需求卻愈發高漲。傳統的出租車、公交車、地鐵等公共交通出行方式,難以全面滿足大眾的出行剛需。便利的網約車,已經成為交通出行矩陣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一個無法迴避的事實是,如果沒有那麼多不合規網約車,那麼必然會影響大眾的出行。不合規網約車的泛濫,是建立在真實出行需求基礎之上的。

看到曙光,網約車有可能加速走上合規階段

我們非常理解監管部門的做法,畢竟不合規網約車有潛在的安全風險。不過按照“雙本地”的標準進行一刀切,的確會影響到大眾的出行。或許,上海當地出租車的發展軌跡能夠被網約車所借鑑。

據瞭解,上海當地的出租車也要求司機必須有本地戶籍。但是據媒體爆料,非滬籍的出租車司機正在增加,佔比有可能超過三成甚至更多。這是因為上海本地人不願從事出租車司機這個職業,但出租車又是城市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最終導致外地司機大量增加。

去年上海市交通委已經表示,在嚴格准入條件的前提下,將適度放寬對出租車駕駛員的屬地限制。既然面對現實情況,出租車司機可以放寬屬地限制,那麼網約車其實也可以採用類似的做法。

而就目前來看,政府正在高度重視平臺經濟的發展。就在8月上旬,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平臺經濟規範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中特別提到網約車,表示要指導督促有關地方評估政策落實情況,優化完善准入條件、審批流程和服務,加快平臺經濟參與者合規化進程。

看來,網約車行業已經看到了曙光。在政策的支持下,網約車有可能加速走上合規階段。在保證網約車安全性的前提下,隨著它的合規,能夠為交通出行帶來更多便利。

網約車准入標準過時,亟需制定新政策

其實我們都知道,網約車作為一個新生事物成長得過於迅猛,這導致它在一定程度超出現行經濟、法律、政策的管轄範圍之內。曾經很多行之有效的方式,已經難以真正對網約車實現合理、科學的管理。這也是為何網約車會遭遇“上海堡壘”,讓自己碰得頭破血流。


滴滴、美團被重罰背後:網約車准入標準已經過時了嗎?


不過當問題出現時,不能還按照此前的標準進行處理,而是要前瞻性地制定讓網約車可在正常軌道內前行的政策。換句話說,前幾年發佈的網約車准入標準已經過時,亟需制定新政策以滿足大眾出行需求、網約車平臺及司機的權益等。只要掌握好其中的平衡點,就能讓大眾生活變得更加舒適,進而實現多方共贏。(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