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於菜場,只有4張桌子的路邊攤,竟成了成都的標誌,還登上了BBC

這是橘子少女給你說的第2個美食故事:

明婷飯店

藏於菜場,只有4張桌子的路邊攤,竟成了成都的標誌,還登上了BBC


01

菜市,大概是成都人最愛逛的地方了。

鍋灶間噼啦作響的油,

街坊大媽的家常裡短,

這裡孕育出的每一道美食,

都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藏於菜場,只有4張桌子的路邊攤,竟成了成都的標誌,還登上了BBC

逛菜市,也並不一定為了買菜,

只是為了菜市門口那家肥腸面,

豆花店裡新鮮出爐的豆漿,

或是隱藏極深的夫妻肺片。

藏於菜場,只有4張桌子的路邊攤,竟成了成都的標誌,還登上了BBC

被菜市喂大的一群人,

偏愛那藏於老舊巷弄裡的蒼蠅館子,

價廉、味美、招人愛,

往那幾張擁擠的小破凳一坐,

吃的都是歷史和記憶。

藏於菜場,只有4張桌子的路邊攤,竟成了成都的標誌,還登上了BBC

蒼蠅館子的元老,

非明婷飯店莫屬了。

90年代的它,

門庭若市,人聲鼎沸。

這樣牛氣沖天的一家店,

建於美食最多的曹家巷農貿菜市場,

就一間青瓦紅磚的破舊民房,

一面歪斜的牆壁,

幾張靠在簡陋棚屋邊的桌椅。

藏於菜場,只有4張桌子的路邊攤,竟成了成都的標誌,還登上了BBC

連顯眼的招牌都沒有,

唯有電線杆上那一個小小的箭頭,

告訴食客要兜兜轉轉好幾圈,

才能發現明婷飯店的身影。

藏於菜場,只有4張桌子的路邊攤,竟成了成都的標誌,還登上了BBC

偏僻的位置,簡陋的店面,

也抵擋不住那群具有蒼蠅嗅覺的吃貨。

藏於菜場,只有4張桌子的路邊攤,竟成了成都的標誌,還登上了BBC

飯店裡鮮香麻辣的霸王黃喉,

肉片薄而不斷的荷葉蒸肉,

經典大盆的豆腐腦花。

藏於菜場,只有4張桌子的路邊攤,竟成了成都的標誌,還登上了BBC


還有那地道川味兒的芋兒燒雞、麵疙瘩鱔魚、蔥爆腰花、蒜泥豇豆、熗香魚......


盤盤香味無敵,分量超足,

讓吃的人捲起袖子、大呼過癮。

儘管擠得和鄰桌陌生人背貼背,

也要埋頭苦吃。

藏於菜場,只有4張桌子的路邊攤,竟成了成都的標誌,還登上了BBC

明婷飯店裡讓人慾罷不能的美味,

吸引無數吃貨,

熱鬧時一天要拆100套碗筷。

藏於菜場,只有4張桌子的路邊攤,竟成了成都的標誌,還登上了BBC

02

老闆張福明和張婷怎麼也沒想到,

夫妻倆在菜市擺的幾張桌椅,

竟成了網紅店。

當初開飯館,

只是為了救助先天性全癱的兒子,

吃的人,也只有好心的鄰里幾家。

哪知酒香不怕巷子深,

這夠大盤的家常霸道川味,

使吃貨們鑽頭覓縫地找來,

口口相傳,便成了名氣最大的蒼蠅館子。

藏於菜場,只有4張桌子的路邊攤,竟成了成都的標誌,還登上了BBC

雖說是蒼蠅館子,

灶臺卻是不鏽鋼的,敞亮整潔,

不像其他館子的廚房被薰得烏漆嘛黑。

廚師們白色制服筆挺,

有條不紊的忙碌著,

頗有大飯店的風範。

飯店簡陋窄小,

分不出哪是過道,哪是飯堂,

小妹卻拿出一本精緻正規的菜譜讓人點菜。

藏於菜場,只有4張桌子的路邊攤,竟成了成都的標誌,還登上了BBC

當時,遠在千里之外的BBC,

尋著美食的足跡,

來成都拍攝美食紀錄片,

成都人一句“不吃明婷飯店,那可虧大了。”

讓外國人陷入這家蒼蠅館子無法自拔。

剛吃了一口腦花豆腐就被辣得眼睛變形,

卻驚豔於醬料的搭配,

手中的筷子始終停不下來。

藏於菜場,只有4張桌子的路邊攤,竟成了成都的標誌,還登上了BBC

牛氣沖天的明婷飯店,

四張桌子,變成十張,

仍裝不住各地跑來的吃貨。

從不宣傳,誠信經營,

不忘初心做著地道家常味,

憑著霸道的味道說話,

便是平民美食成功的祕訣。

藏於菜場,只有4張桌子的路邊攤,竟成了成都的標誌,還登上了BBC

大概每個老舊菜市,

都逃不過拆遷的命運,

2013年,政府北改,

剩下“揮淚甩賣庫存”的標語,

陪伴孤獨寂寥的曹家巷。

藏於菜場,只有4張桌子的路邊攤,竟成了成都的標誌,還登上了BBC


那時街坊鄰里們都大顯身手,

趕在拆遷之前,

每家做一道拿手菜,

擺最後一桌壩壩宴。

而明婷飯店悄悄更了一條微博:

“今日曹家巷封閉菜市場,

但明婷飯店仍然照常營業。

我們要等到最後一刻才搬離曹家巷。”

藏於菜場,只有4張桌子的路邊攤,竟成了成都的標誌,還登上了BBC

當晚8點15分,

送走最後一批客人,

明婷飯店的徹底打樣,

象徵曹家巷歷史的終結。

藏於菜場,只有4張桌子的路邊攤,竟成了成都的標誌,還登上了BBC


03

還好,菜市拆遷,明婷依舊,

不到一個月,明婷飯店新建,

面積擴大至三百多米,

讓千古風流吃貨大為欣喜,專程趕來,

吃這幾十年不變的成都家常味道。

藏於菜場,只有4張桌子的路邊攤,竟成了成都的標誌,還登上了BBC

簡單的家常菜,

其實又不平凡。

一大片胡椒海椒花椒的熗香魚,

端上來時有些嚇人,

一吃才知道它的溫柔,

魚片嫩得連刺都沒有。

藏於菜場,只有4張桌子的路邊攤,竟成了成都的標誌,還登上了BBC

荷葉醬肉,

淡淡的荷葉清香融入肉裡,

薄如紙片的臘肉肥而不膩,

片片考驗師傅的刀工,

入口化渣,香氣十足。

藏於菜場,只有4張桌子的路邊攤,竟成了成都的標誌,還登上了BBC

霸王排骨,

幾塊簡單粗暴的大骨頭,

肉多得毫不吝惜,

經過香料熬製、下鍋油炸、與豇豆爆炒,

塊塊香辣十足。

藏於菜場,只有4張桌子的路邊攤,竟成了成都的標誌,還登上了BBC

腦花豆腐,明婷招牌。

腦花和豆腐汆水,瀝乾,加雞油爆炒,

加上二三十味香料祕製而成的調料,

勾茨三次,每次都要改變火候,

出鍋時再撒上一把蔥花,

才能保證豆腐的嬌嫩,腦花的鮮香,

一口腦花豆腐,一口白米飯,相當巴適。

如今這道菜很多館子都會做,

但明婷的味道最是特別。

藏於菜場,只有4張桌子的路邊攤,竟成了成都的標誌,還登上了BBC

素翅蓮白,

粉絲晶瑩透明、爽滑脆口,

裹住香甜脆嫩的蓮白,

加上小米椒的辣仍覺清脆。

藏於菜場,只有4張桌子的路邊攤,竟成了成都的標誌,還登上了BBC


雖然店面擴大,

裝修也更乾淨明亮了,

但因為屋裡屋外都是桌子,

顯得很擁擠,

看上去還是老蒼蠅館子的感覺。

藏於菜場,只有4張桌子的路邊攤,竟成了成都的標誌,還登上了BBC

進了明婷飯店,人人平等。

同坐的人,

有西裝革履,也有窈窕少女,

有富豪,也有市井小民。

大家都坐在破破爛爛的椅子上,

享受這種不可複製的美味。

在明婷吃飯,宛如家中做客的老朋友,

吃的是人間煙火的氛圍,

敞開心,慢慢吃,吃到不知身為客。

藏於菜場,只有4張桌子的路邊攤,竟成了成都的標誌,還登上了BBC

而飯店門口的停滿的豪車和共享單車,

已成為外曹家巷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一天擺上百桌,也不是新鮮事。

藏於菜場,只有4張桌子的路邊攤,竟成了成都的標誌,還登上了BBC

愛吃蒼蠅館子,何不是一種生活方式。

尋尋覓覓一條小巷子,一家小店,

只為了那簡單又美好的美食體驗。

承載著好味記憶的蒼蠅館子,

又寄託著多少人舌尖上的鄉愁。

就像明婷,再次拜訪,

特色依舊,人間煙火依舊。

這麼一個江湖館子,

讓離別的人再相遇,

讓相遇的人再離別。

藏於菜場,只有4張桌子的路邊攤,竟成了成都的標誌,還登上了BBC


沒吃過蒼蠅館子的人,

不足以聊成都。

- END -

地址:外曹家巷26號附16號,

部分圖片來自大眾點評和網絡,如有侵權,請後臺聯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