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師無意間看到了央視的一期《對話》節目,播出時間為今年4月21日,節目嘉賓為北汽集團掌門人徐和誼先生。這不由得勾起了大師的興趣,畢竟北汽集團在國內汽車圈裡還是“位高權重”的,在車市下滑的環境裡,北汽集團將如何應對?抱著學習的態度,大師決定繼續看下去,然而徐和誼先生的一席話卻讓大師陷入了沉思……

奔馳單車利潤超4萬領跑同行,寶馬、馬自達都比不了!


奔馳單車利潤超4萬領跑同行,寶馬、馬自達都比不了!


奔馳單車利潤超4萬領跑同行,寶馬、馬自達都比不了!


奔馳單車利潤超4萬領跑同行,寶馬、馬自達都比不了!


奔馳單車利潤超4萬領跑同行,寶馬、馬自達都比不了!

徐和誼先生的一番話讓大師“措手不及",連北京奔馳都在感嘆利潤很低了,那其它品牌還賺不賺錢?於是大師不得不再次翻起了各大車企的財報,正好手上也有各大車企的銷量數據,不妨我們簡單粗暴的計算一下單車利潤,直接用車企淨利潤去除以銷量,雖然這樣不太嚴謹,但卻最直接。

NO.1 北京奔馳

2018年淨利潤:200.77億元

2018年銷量:48.5萬輛

單車利潤:4.14萬元

奔馳單車利潤超4萬領跑同行,寶馬、馬自達都比不了!

翻看北汽的年報,北京奔馳的營收佔到整個北汽的89%;而從淨利潤來看,北汽2018年全年的淨利潤為44.3億元,而北京奔馳的淨利潤為200.77億元,由此可見北汽自主板塊、北京現代板塊的虧損有多厲害了吧?要是從這個角度看,北京奔馳雖然單車利潤超過4萬塊,但也算是反哺北汽自主了,或許徐和誼先生說北京奔馳利潤很薄是把北汽整體的虧損都攤到了北京奔馳身上,要是這麼說的話,北京奔馳單車利潤4萬真的不高,不但沒有降價空間,甚至還可以找個理由提提價;或者再省一些成本,維權事件再多也不怕,反正國內市場也是“人傻錢多”,只要有三叉戟的logo還怕賣不動?

NO.2 華晨寶馬

2018年淨利潤:124.9億元

2018年銷量:46.61萬輛

單車利潤:2.68萬元

奔馳單車利潤超4萬領跑同行,寶馬、馬自達都比不了!

說完北京奔馳我們再來看華晨寶馬。2018年華晨寶馬的單車利潤為2.68萬元,與北京奔馳相比顯然要低了不少。如果將北京奔馳與華晨寶馬的車型作對比,會發現同級別車型的官方售價相差並不大,那為什麼單車利潤卻相差如此懸殊呢?

影響利潤的因素無非就是成本與售價,在售價相近的條件下,成本越高利潤越低,而成本又包括方方面面,究竟是北京奔馳在成本控制方面太優秀、還是華晨寶馬在成本控制方面太差勁?大師認為,奔馳與寶馬作為全球汽車工業中的佼佼者,管理水平旗鼓相當,除了技術路線上的差異外,在零配件生產製造上的差異或許要更大些,至於這對單車利潤有多大影響,就難以知曉了。

NO.3 長安馬自達

2018年淨利潤:25.26億元

2018年銷量:16.62萬輛

單車利潤:1.52萬元

奔馳單車利潤超4萬領跑同行,寶馬、馬自達都比不了!

長安馬自達的單車利潤有些出人意料,說它是“悶聲發大財”不為過吧?同為日系的廣汽豐田(單車利潤0.84萬元)、廣汽本田(0.73萬元)、東風本田(0.71萬元)的單車利潤都沒有它高。而與一汽馬自達0.26萬元的單車利潤相比,長安馬自達的單車利潤可以用“恐怖”來形容!

對比看下本田在國內的兩家合資公司,廣本的單車利潤和東本的單車利潤相差僅200元;按道理來講,同一品牌下的不同合資公司,單車利潤即便是有差異,但也不會像長安馬自達與一汽馬自達這樣懸殊,從現在的數據來看,我們只能說長安馬自達太善於經營了,而一汽馬自達則需要加把勁了!

大師總結

除了合資車企外,在自主車企方面,吉利的單車利潤為0.84萬元,長城的單車利潤為0.5萬元,從自主車企與合資車企的單車利潤上可以看出,雖然在品牌力方面仍有差距,但在單車利潤方面正在不斷縮小。一方面得益於自主車企的品牌溢價能力提升,另一方面合資車企也是受到自主車企的不斷衝擊,不得不降低售價以穩固市場。

最後,大師再次聲明,本文中的單車利潤只是一個籠統的概念,實際上車企的淨利潤組成中不止是新車利潤,還有諸如零部件、金融等其它領域的淨利潤,之所以直接用車企淨利潤去除以銷量,只是為了讓大家看上去更直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