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詳細的綠茶沖泡方法都在這裡了!建議收藏!

最詳細的綠茶沖泡方法都在這裡了!建議收藏!


綠茶可以說是中國最受歡迎的茶葉了,然而很多人卻用著錯誤的泡茶方法而不自知,泡茶方法不恰當會使綠茶的口感大打折扣,簡直是糟蹋了茶葉,今天我們系統的給大家講一下該如何泡綠茶、賞綠茶。

茶葉用好茶必須有好水和好的茶具,沖泡綠茶茶具一般選用玻璃杯或玻璃壺。一則綠茶觀賞性強,玻璃茶具便於欣賞綠茶在水中緩緩舒展、遊動、變化之美;二則綠茶芽葉較嫩,用蓋碗之類的容易燙熟、燙傷芽葉。泡茶用水也大有講究,陸羽曾在茶經中寫道:“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揀乳泉、石池漫流者上。”

然玻璃杯易得,山水難得。普通茶友泡綠茶的配置一般都是玻璃杯+礦泉水,起點都是一樣的,但有些人泡出來得茶卻分外好喝,原因就在於泡茶技術。想要泡出一杯完美的綠茶,得掌握三個要素:一是茶葉用量,二是泡茶水溫,第三是沖泡時間。


茶葉用量


要泡好一杯或一壺茶,首先要掌握葉用量。每次茶葉用多少,並沒有統一標準,主要根據茶葉種類、茶具大小以及消費者的飲用習慣而定。

沖泡綠茶,茶與水的比例,大致掌握在1:50~60,即每杯放3克左右的幹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如飲用普洱茶,每杯則需放5~10克。如用茶壺,則按容量大小不小適當掌握。用茶量最多的是烏龍茶,每次投入量幾乎為茶壺容積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多。


最詳細的綠茶沖泡方法都在這裡了!建議收藏!


用茶量多少與消費者的飲用習慣也有密切關係。西藏、新疆、青海和內蒙古等地區以肉食為主,少食蔬菜,因此茶葉成為生理上的必需品。他們普遍喜飲濃茶,並在茶中加糖、加乳或加鹽,故每次茶葉用量較多。華北和東北廣大地工人民喜飲花茶,通常用較大的茶壺泡飲,茶葉用量較少。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消費者主要飲用綠茶或龍井、毛峰等名優茶,一般用較小的瓷杯或玻璃杯,每次用量也不多。福建、廣東、臺灣等省,人們喜飲工夫茶。茶具雖小,但用茶量較多。



泡茶水溫


古人對泡茶水溫十分講究。宋代蔡襄在《茶錄》中說:“候湯最難,未熟則沫浮,過熟則茶沉,前世謂之蟹眼者,過熟湯也。沉瓶中煮之不可辨,故曰候湯最難。”明代許次紓在《茶疏》中說得更為具體:“水一入銚,便需急煮,候有鬆聲,即去蓋,以消息其老嫩。蟹眼之後,水有微濤,是為當時;大濤鼎沸,旋至無聲,是為過時;過則湯老而香散,決不堪用。”泡茶燒水,要大火急沸。以剛煮沸起泡為宜,用這樣的水泡茶,茶湯香味皆佳。如水沸騰過久,就是古人所稱的“水老”,此時,溶於水中的二氧化碳揮發殆盡,泡茶鮮爽味便大為遜色。未沸滾的水,古人稱為“水嫩”,也不適宜泡茶,因水溫低,茶中有效成分不易泡出,使香味低淡,而且茶浮水面,飲用不便。

高級綠茶,特別是各種芽葉細嫩的名茶,不能用100 ℃沸水沖泡,75℃—85℃最佳。那麼怎樣控制水溫呢?我們當然不會拿支溫度計去量,最好的方法是是先將沸水倒進公道杯裡,然後再倒進玻璃杯沖泡,這樣就可輕易控制水溫。此外,綠茶沖泡講究高衝、低倒。高衝可增加水柱接觸空氣的面積,令冷卻的效果更加有效率,而沿著玻璃杯低倒不容易燙傷芽葉。

綠茶有三種投茶法,分別為上、中、下投法。上投法即先投水後投茶,中投法即先投水後投茶再投水,下投法即先投茶後投水。應根據水溫和茶葉嫩度而定來保護芽葉。上投法多用於細嫩的明前茶,下投法多用於一般的綠茶,中投法不太採用,多用於表演。


沖泡時間和次數


綠茶沖泡的時間和次數,差異很大,與茶葉種類、泡茶水溫、用茶數量和飲茶習慣等都有關係,不可一概而論。

用茶杯泡飲一般綠茶,每杯放幹茶3克左右,用沸水約200毫升沖泡,加蓋4~5分鐘後,便可飲用。這種泡法的缺點是:如水溫過高,容易燙熟茶葉;水溫較低,則難以泡出茶葉;而且因水量多,往往一時喝不完,浸泡過久,茶湯變冷,色、香、味均受影響。


最詳細的綠茶沖泡方法都在這裡了!建議收藏!


改良沖泡法是:將茶葉放入杯中後,先倒入少量開水,以浸沒茶葉為宜,加蓋3分鐘左右,再加開水到七八成滿,便可趁熱飲用。當喝到杯中尚餘三分之一左右茶湯時,再加開水,這樣可使前後茶湯濃度比較均勻。據測定,一般茶葉泡第一次時,其可溶性物質能浸出50~55%;泡第二次,能浸出30%左右;泡第三次,能浸出10%左右;泡第四次,則所剩無幾了。所以,通常以沖泡3次為宜。

如飲用顆粒細小、揉捻充分的綠碎茶,用沸水沖泡3~5分鐘後,其有效成分大部分浸出,便可一次快速飲用。飲用速溶茶,也是採用一次沖泡法。

泡茶水溫的高低和用茶數量的多少,也影響沖泡時間的長短。水溫高,用茶多,沖泡時間宜短;水溫代,用茶少,沖泡時間長。沖泡時間究竟多長以茶湯濃度適合飲用者的口味為標準。


最詳細的綠茶沖泡方法都在這裡了!建議收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