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長征到過我的家鄉——爐霍'

""紅軍長征到過我的家鄉——爐霍

紅軍與爐霍鄉親 四川民族學院 重曦繪

從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第二方面軍、第四方面軍先後經過了四川、雲南、甘肅、青海等省的藏族聚居區。他們克服了種種意想不到困難,在各族人民的支持和幫助下,順利北上,同時也在藏區播下了革命的種子。

我的家鄉在今天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爐霍縣。這個小小的縣城不大,由於數萬紅軍曾在這裡休整數月之久,自然在紅軍長征史上很有影響,流傳著很多紅軍和各族百姓的故事。

記得還是在讀小學、中學時,同學中就有好幾個老紅軍的孩子,從他們那裡知道了不少紅軍在爐霍,藏漢軍民魚水情的故事。那個年代,我還有幸在假期聽過蒲忠厚等老紅軍講述長征的故事,心裡的敬佩和感動難以言表。上世紀80年代,父親參加過縣、州黨史辦的工作,採訪了很多老紅軍,留下了不少筆記。他陪同縣裡領導參加留爐紅軍座談會那張照片至今留在我腦海裡。

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說:“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歷史上我們黨曾經做過一些工作,產生過好的影響。長征時,紅軍經過的地方,如雲南、貴州,散佈了一些革命的種子,就是在西康,也有一些革命影響。”[1]

"紅軍長征到過我的家鄉——爐霍

紅軍與爐霍鄉親 四川民族學院 重曦繪

從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第二方面軍、第四方面軍先後經過了四川、雲南、甘肅、青海等省的藏族聚居區。他們克服了種種意想不到困難,在各族人民的支持和幫助下,順利北上,同時也在藏區播下了革命的種子。

我的家鄉在今天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爐霍縣。這個小小的縣城不大,由於數萬紅軍曾在這裡休整數月之久,自然在紅軍長征史上很有影響,流傳著很多紅軍和各族百姓的故事。

記得還是在讀小學、中學時,同學中就有好幾個老紅軍的孩子,從他們那裡知道了不少紅軍在爐霍,藏漢軍民魚水情的故事。那個年代,我還有幸在假期聽過蒲忠厚等老紅軍講述長征的故事,心裡的敬佩和感動難以言表。上世紀80年代,父親參加過縣、州黨史辦的工作,採訪了很多老紅軍,留下了不少筆記。他陪同縣裡領導參加留爐紅軍座談會那張照片至今留在我腦海裡。

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說:“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歷史上我們黨曾經做過一些工作,產生過好的影響。長征時,紅軍經過的地方,如雲南、貴州,散佈了一些革命的種子,就是在西康,也有一些革命影響。”[1]

紅軍長征到過我的家鄉——爐霍

圖為上世紀30年代的爐霍舊照 攝影:孫明經

1936年3月,長征的紅軍到了我的家鄉爐霍,一個偏遠的小縣。

以朱德總司令為首的紅軍指戰員在爐霍開始了一段特殊的生活。他們模範地執行了黨的指示,大力宣傳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主張——藏、漢各民族一律享有平等權利;禁止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任何人不準稱呼藏族同胞為“蠻子”;號召各族人民像兄弟姐妹一樣友愛團結。那個時候,紅軍還積極為藏族群眾辦好事,熱情學習藏語,廣交朋友。他們把對待藏族群眾的一些注意事項,編成歌曲,使每一位紅軍戰士牢牢記住,處處遵守。

至今,有人記得當時紅軍指戰員中的具體的四項規定: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愛護藏族同胞的一草一木;不經允許不準住進藏族同胞的房子;看管並餵養好藏族同胞家中的牛羊。他們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傳達黨和紅軍就是為了把包括藏族人民在內的全國各族人民從被奴役的制度下解放出來。

紅軍嚴明紀律,尊重藏族風俗習慣,保護宗教信仰自由。部隊不得進入寺廟,不觸碰藏民供奉的神像、神龕等。

朱總司令親自接見了壽靈寺木朗大法會管家相子益西多吉。相子益西多吉親眼看到紅軍嚴格保護喇嘛寺、保護經書佛像的情景,深受感動,當即表示願意為紅軍出力。甘孜寺是康北最大的寺廟,受國民黨反動宣傳影響頗深。相子益西多吉派出的信使曲吾太和羅絨多吉到達甘孜。在信中,相子以他自己的所見所聞,述說了紅軍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紅軍官兵的遵紀愛民行為,並指出紅軍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勸他們不要自不量力與紅軍為敵。[2]甘孜寺住持仲薩活佛在接信後,立即派出代表迎接紅軍先遣隊。紅軍到達甘孜後,仲薩活佛主動宣傳紅軍政策,耐心勸說離鄉群眾回鄉生產,積極為紅軍籌集糧食和物資。[3]

爐霍朱倭覺日寺扎日活佛在紅軍的影響下,率眾騎馬專程迎接劉伯承。劉當時被安排在覺日寺最好的僧房。扎日活佛還親自號召當地民眾支援紅軍,要把紅軍當親人,積極徵集軍糧等。據說有人殺死一名紅軍戰士後攜槍潛逃,扎日活佛知道後,立即派人告訴他:你積孽,只有一死贖罪。快回來贖罪。此人得活佛口信後遂放棄逃跑,回村赴死。[4]有不少藏族百姓不辭勞苦,甚至冒著生命危險給紅軍當通司和嚮導,相子益西多吉的妻兄曲吾太,格聰活佛的總管羅絨多吉為紅軍作嚮導,當通司,做工作,立下了汗馬功勞。據不完全統計,在爐霍縣波巴政府動員下,主席益西多吉即帶頭將家裡的數萬斤糧食、幾十頭牛馬獻給了紅軍。仁達卡沙寨頭人益西絨布主動捐獻3萬多斤糧食。扎日活佛動員群眾為紅軍籌集100萬斤糧食。爐霍朱倭一個名叫馬交切繞的藏族百姓把家裡儲存起來準備為年邁的父母辦喪事的糧食,也全部獻給了紅軍。據許多老紅軍回憶,紅軍從甘孜、爐霍北上時,基本上保證了每人帶有10—15斤糧食,每連有5—10頭犛牛。紅四方面軍三十軍八十八師由於準備充分,第二次過草地時全師無一人餓死。[5]

朱德總司令初到爐霍,見村寨冷清,地裡無人耕作,隨即派指戰員會同友好上層人士帶領翻譯上山規勸老百姓回家安居,另一方面不誤農時,幫助群眾種好莊稼。他專門召開了總部機關動員大會。他指出“這一季種不上,藏胞將來就沒有吃的。我們和藏胞是兄弟,是一家人,我們要幫助他們把地種上種好,這是我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6]徐向前也對同志們說“老百姓還在山上,我們不把糧食種出來,他們回來就要餓肚子。”[7]朱總司令在接見壽靈寺木朗大法會管家相子益西多吉時特別強調:“目前最重要的是解決好人民的生活問題。”[8]

於是,紅軍首長帶頭參加勞動。沒有種子,就從紅軍緊缺的口糧中解決;沒有耕牛,就用人拉犁;沒有工具,就用紅軍自己的小鐵鏟。1936年的春耕,紅軍為群眾耕種土地近4萬畝,佔當時全縣總播面積的70%以上;為群眾看管、飼養牲畜上萬頭,賑濟貧困群眾600餘戶;受到紅軍醫生治病療傷的藏族群眾達2000人。

老紅軍孫兆全回憶,他親自見到徐向前拉犁,徐說:“老百姓還在山上,我們不把糧食種出來,他們回來就要餓肚子。”爐霍群眾原來種地很少用肥。紅軍用手掏糞、拾糞,並細細撒在地裡。由於精耕細作,那一年收成特別好。老百姓說,紅軍的心好、福大,種出的莊稼也好。為此,爐霍人民“把1936年紅軍在爐霍休整半年的日子視為縣境有人類以來得到的第一個美好幸福、吉祥如意的春天。當年全縣地裡的莊稼和牲畜膘情都特別好,農牧民家家喜獲豐收。”[9]

1936年,為解決糧食及缺乏維生素的問題,紅軍總部特意組織了一個野菜委員會。委員會以紅軍總司令朱德為主席,委員之中還包含醫生和爐霍的老人等。朱德在當地民眾幫助下,獲知可以食用的野菜名稱和形狀後,親自組織10餘人的小組,借來剷刀、提簍和口袋去戶外採集野菜。各路部隊都派來了代表,從野草中找出了可以佐餐的22種野菜,有野蒜、野韭菜、野芹菜、臭蒿子等各種奇形怪狀的野菜,紅軍戰士們排著長長的隊伍,參觀他們未來一段時間的食物。紅軍大部進入爐霍後,為彌補糧食的不足,紅軍大學號召大家挖野菜,學校還為此舉辦採野菜的短訓班,通過組織挖野菜比賽這一活動來推動這項工作。

爐霍等地藏族僧俗民眾為了支援紅軍,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和貢獻。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說:他們“對保存紅軍盡了最大的責任”。[10]劉伯承特別談到:“康區藏民同胞對紅軍的幫助太大了,紅軍在當年是非常艱難的,但藏民同胞未接受反動派的命令來打我們,並且還供給了我們很多糧食、物資和運輸”。[11](中國西藏網 特約撰稿人/喜饒尼瑪)

[1]見《鄧小平文選》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第2版,這是鄧小平同志在歡迎西南地區的中央民族訪問團大會上的講話。

[2]中共爐霍縣委黨史工作委員會:《紅軍的光輝照爐霍》,1990年,第41頁。

[3]周文林、劉玉:《長征時期朱德主持召開爐霍會議的偉大歷史功績》,中國中共文獻研究會朱德思想生平研究分會編:《朱德與中國革命和建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0年,第113頁。

[4]《爐霍縣文史資料》第一輯,第36頁。

[5]中共四川省黨史工作委員會:《紅軍長征在四川》,成都:四川省社會科學出版社,1986年,第88、221、230頁。

[6]《紅軍長征在甘孜藏區》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第187頁。

[7]《紅軍長征在甘孜藏區》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第1876頁。

[8]中共爐霍縣委黨史工作委員會:《紅軍的光輝照爐霍》,1990年,第41頁。

[9]周文林劉玉:長征時期朱德主持召開爐霍會議的偉大歷史功績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09年11月30日。

[10]《鄧小平文選》(1938—1965),第163頁。

[11]《劉(伯承)主席與夏克刀登談話紀要》(1950年7月24日),四川省檔案館藏。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