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甲醇為原料,水氫機拉開產業化序幕

澳大利亞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清潔能源研究院院長劉科博士,和幾位專家、院士走進了剛剛落戶東莞的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科學中心“大灣區水氫科學院”。這家剛剛揭牌的“大灣區水氫科學院”,就落戶在位於東莞樟木頭鎮的“廣東合即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以甲醇為原料,水氫機拉開產業化序幕

劉科俯下身去認真看了合即得公司研發生產的“水氫機”,這是一臺利用甲醇和水通過催化重整制氫,然後通過燃料電池發電的機器。所以在幾年前的稱呼還是“醇氫機”,命名“水氫機”還是在2016年合即得註冊了全系列的“水氫”商標之後,其中原因且待後敘。

以甲醇為原料,水氫機拉開產業化序幕以甲醇為原料,水氫機拉開產業化序幕

面對“水氫機”(他更希望叫醇氫機),劉科可謂“內行看門道”,因為他親自參與和見證了美國等發達國家在氫能上花巨資走過的路,成功和失敗的經驗教訓兼有。

他看了電腦機箱大小,為電動車充電的“車電寶”;看了為通信基站提供電源的供電系統;看了可以組合成電站的發電模塊;特別是看了裝在汽車上甲醇制氫通過氫燃料電池為電動車供電系統,並詳細詢問了有關技術指標……

以甲醇為原料,水氫機拉開產業化序幕以甲醇為原料,水氫機拉開產業化序幕以甲醇為原料,水氫機拉開產業化序幕以甲醇為原料,水氫機拉開產業化序幕

他說,這將是氫能應用“最靠譜”的方向。劉科緊緊地握住了“水氫機”研發者向華的手!這大概是甲醇制氫發電技術路線發展歷程中,值得記錄的一握!我們向劉科問道,當前我國乃至世界流行的大規模製氫,通過加氫站或者其他管道,將氫氣壓縮到高壓汽車儲氫罐的技術路線前景如何?

劉科對此問題顯然思考已久,他說,一是加氫站的氫氣,是經過700公斤的壓縮氣體。因為氫氣是世界上體積能量密度最低的物質,它只有靠壓縮才能提高能量密度。但是請記住700公斤的壓縮是什麼概念?汽車輪胎的壓力才5—6公斤。工業生產煤制油需要氫氣,氫氣容器需要十幾釐米厚的鋼板。對車載的儲氫罐,因鋼材太重,只好用碳纖維。但是現在碳纖維價格較高,並且在壓縮氫氣的過程中,本身就損耗很多的能量,使用成本高是全球業界的共識。

以甲醇為原料,水氫機拉開產業化序幕以甲醇為原料,水氫機拉開產業化序幕以甲醇為原料,水氫機拉開產業化序幕以甲醇為原料,水氫機拉開產業化序幕

劉科在美國是能源部加氫站的項目負責人,美國加氫站在設計的時候,要求有個安全距離,它要求在一定的範圍內不能有居民樓。他們在深圳做了一個估算,如果在深圳建一個每天供300輛車的加氫站,按照今天的安全標準,加氫站約需要8畝地,在深圳一畝地1億元,8億元建個加氫站,這輩子地價都還不完。如果在半個小時車程以外郊區建個加氫站,加氫來回一個小時,車就沒人買了。

美國的氫能和燃料電池技術發展,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到現在燒了不下幾百億美元,也沒有解決好這些問題。所以現在中國處在氫能很熱的時候,一方面到處在燒錢,一方面還沒有把整個氫能的系統工程想透,容易在產業發展的戰略方向上出現偏差。

以甲醇為原料,水氫機拉開產業化序幕以甲醇為原料,水氫機拉開產業化序幕

天然氣是製備甲醇最好的原料,比煤制甲醇更便宜,那就意味著全世界還有200年用不完的甲醇。就地把天然氣轉化成甲醇,甲醇只有1噸750元的成本。另外從運輸來講,固體(如煤)、氣體都不可取。液體燃料永遠是人類交通運輸能源的首選,因為液體燃料,如汽油或甲醇,在陸上可以管路輸送,跨海輸送成本很低(是價格的1%左右),而且可以在儲罐里長期儲存。

以甲醇為原料,水氫機拉開產業化序幕

最近,國家相關部委發文,把甲醇作為清潔能源的主要方向。以甲醇為原料的水氫機已經悄然拉開了產業化的序幕。

有了劉科院士和國際歐亞科學院的專家和院士的力挺支持,中國氫能源產業化的第一縷曙光,將從這裡升起。

來源:科技日報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廣東合即得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94110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