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錦城學院計算機與軟件學院:五大校企合作模式,為學生搭建成長平臺'

"

大一和大二學年按大類培養,集中完成全部公共基礎課和專業進出和專業必修課教學,對學生進行知識和能力的一定廣度培養。

大三學年對學生進行深度培養,即完全按企業崗位需求對接設專業方向,學生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向學習。

大三學年實行專業方向雙師型教師負責制,負責本方向學生在知識、能力和綜合素質各方面的全面培養、以及對學生實習和就業的指導。同時,與企業合作搭建平臺,多家企業以“先實習後就業”和雙向選擇方式、招聘學生到企業帶薪實習,做到100%落實所有學生的實習崗位。

大四學年,實習中的學生與實習企業、或其它合適企業進行雙向選擇,簽訂三方協議或工作證明。

這就是是川大錦城學院計算機與軟件學院為學生量身打造的成長計劃。

保障:

五大校企合作模式

計算機學院在全系專職教師開展崗位需求調查基礎上,將調查結果細化、歸併和分類成11個專業方向,每個專業方向對應的是由一定數量崗位組成的“崗位群”,將各“崗位群”對人才的共同需求抽取提煉,最終形成專業方向的系列課程。

從2008年開始,計算機學院開始探索按企業特定需要開展合作定向培養,只要用人單位特定崗位人才需求量達到一定規模,即由校企雙方在大三學年開始前具體洽談好合作培養方案並付諸實施。

先後有多家企業,包括Ecwise公司、Symbio公司、啟明星銀海公司、敦陽泰克公司、九正科技公司、金蝶公司、51VR公司等與計算機學院陸續開展各種形式的定向培養合作,從05級第一屆學生開始一直延續到現在。既滿足了用人單位特定的人才需求,也為計算機學院順利解決學生就業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部分長期合作的企業,從2012年開始,將部分IT項目委託給計算機學院開發。校企雙方通過洽談,企業將項目委託給計算機學院並付出一定開發費用、由計算機學院教師或教師團隊牽頭,帶領大三學生組成的學生團隊進行開發。通過合作,合作企業不僅得到項目開發成果,而且也從參加項目的學生中選擇錄用了合適的人才,普遍獲得合作企業好評。

近年來,計算機學院先後與多家企事業單位(包括:用友軟件、四川愛通電子、深圳金多利公司、成都學子科技公司、北京信息安全研究所及省環保局、成都掌趣科技有限公司等)開展了“項目開發+人才培養的打包式”合作,簽訂橫向課題經費近40萬元,其中大部分已進校。參加打包式合作項目的學生達到百餘人。

此外計算機學院通過與金蝶公司多次類似“頭腦風暴”方式的溝通交流,雙方創造地提出虛擬創業公司培養模式,並從計算機學院2012級大三年級學生開始試點。即學生在大二學年末,通過自願報名、金蝶公司篩選和暑期培訓,以6名學生組成一個虛擬公司(與真正公司主要區別是未正式註冊,公司一人為CEO、三人負責市場、二人負責技術支持),在金蝶公司直接指導下,大三學年一邊上課、一邊作為金蝶公司的二級代理獨立地開拓市場,虛擬公司可通過金蝶公司產品與服務的經營獲得一定的盈利。目前該合作培養方向正在實踐和探索中,其它不少企業對這種新的人才培養模式給予了很高評價。

與此同時,學院打造了 “產學研真正融合”的第五種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該培養模式的目前實施情況很好,特別是計算機學院“C++與智能工程專業方向”參與智能家居產品研發的學生,全天候從早到晚全部泡在實驗室,全身心投入,邊學邊幹。這種“做中學”的方式大大加快了學生培養成長過程。不少合作企業在畢業前提前預訂學生。

師資:

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計算機學院教師隊伍中,教授、副教授職稱佔比達50%、具有博士學位教師佔比達11%、具有碩士學位教師的佔比達到95%。雙師型專職教師(即曾在企事業單位擔任過技術業務或管理骨幹的行業工作背景、且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的佔比達到80%以上,雙師型教師多來自華為、中興、摩托羅拉等業內著名企業,並聘任四川省省級教學名師擔任全職教師,並擔任教學督導。

學院將本科四年分為兩大教學階段:基礎階段與專業階段。基礎階段用兩年時間完成各專業必修課程。專業階段用後兩年完成崗位專業課程。教師負責制是教學計劃調整的一個重要支撐。學生進專業階段後,即學生選定主修方向後,將全面進入方向教師負責制下的學習。主要體現在四方面:一是方向宣講與考核全面負責;二是專業方向教學計劃的制定與實施,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全面負責;三是學生實習推薦與管理全面負責;四是畢業設計指導與畢業論文過程管理全面負責。通過專業教師全面參與學生的管理,使得學生自覺地全力投入到專業學習中,培養出踏實肯學的畢業生。

學生簡歷的質量是實習就業的一個重要檢驗標準。大三方向教師通過指導學生完成大三學習過程來完善學生簡歷,並對自己學生簡歷進行答辯通過評估才能進行實習推薦。從而使得方向培養的目標更加集中和具體。同時,學院一直以來大力加強實習基地建設,重視實習教學環節的科學設置,嚴格學生實習過程管理,保證實習質量。教師是實習基地建設的重要推動力量,學院教師在近五年中走訪社會相關企業過百家,與企業探討人才培養合作模式,目前與學院建立長期實習生合作的企業超過60家,如北京移動研究院、清華大學-英特爾移動技術中心、四川用友軟件有限公司、IBM成都公司等。各長期合作企業配備學院教師定向聯繫,保持溝通,保證校企合作教育關係的長期穩定。

學生在企業實習階段,學院採取嚴格的過程管理措施,通過專業方向課教師、專業兼職班主任、專業輔導員、企業技術指導教師的四重管理模式,以及實習學生不定期彙報實習心得,從思想、工作和生活各方面對學生進行管理。由於學生的實習崗位結合了所學方向,在實習過程中不斷參與公司的實際項目,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了極大增強,為學院的高就業率和高端就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就業:

工作5年以上,平均年薪超20萬

學院對學生就業去向進行調查並按照行業分類,多數畢業生依然在對應專業方向工作,佔比91.35%。其中有44.67%的畢業生選擇了從事計算機技術行業;有11.24%的畢業生選擇了從政,進入政府行業,事業單位;有11.24%的畢業生正在創業;有10.37%的畢業生從事商務銷售類領域;有7.2%的畢業生從事金融行業工作;有6.63%的畢業生從事生產、運營類工作;有3.17%的畢業生從事教育行業;有2.59%的畢業生從事建築行業;有1.73%的畢業生選擇文化產業;有0.86%的畢業生選擇自由職業工作;有0.29%的畢業生在部隊發展。

"

大一和大二學年按大類培養,集中完成全部公共基礎課和專業進出和專業必修課教學,對學生進行知識和能力的一定廣度培養。

大三學年對學生進行深度培養,即完全按企業崗位需求對接設專業方向,學生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向學習。

大三學年實行專業方向雙師型教師負責制,負責本方向學生在知識、能力和綜合素質各方面的全面培養、以及對學生實習和就業的指導。同時,與企業合作搭建平臺,多家企業以“先實習後就業”和雙向選擇方式、招聘學生到企業帶薪實習,做到100%落實所有學生的實習崗位。

大四學年,實習中的學生與實習企業、或其它合適企業進行雙向選擇,簽訂三方協議或工作證明。

這就是是川大錦城學院計算機與軟件學院為學生量身打造的成長計劃。

保障:

五大校企合作模式

計算機學院在全系專職教師開展崗位需求調查基礎上,將調查結果細化、歸併和分類成11個專業方向,每個專業方向對應的是由一定數量崗位組成的“崗位群”,將各“崗位群”對人才的共同需求抽取提煉,最終形成專業方向的系列課程。

從2008年開始,計算機學院開始探索按企業特定需要開展合作定向培養,只要用人單位特定崗位人才需求量達到一定規模,即由校企雙方在大三學年開始前具體洽談好合作培養方案並付諸實施。

先後有多家企業,包括Ecwise公司、Symbio公司、啟明星銀海公司、敦陽泰克公司、九正科技公司、金蝶公司、51VR公司等與計算機學院陸續開展各種形式的定向培養合作,從05級第一屆學生開始一直延續到現在。既滿足了用人單位特定的人才需求,也為計算機學院順利解決學生就業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部分長期合作的企業,從2012年開始,將部分IT項目委託給計算機學院開發。校企雙方通過洽談,企業將項目委託給計算機學院並付出一定開發費用、由計算機學院教師或教師團隊牽頭,帶領大三學生組成的學生團隊進行開發。通過合作,合作企業不僅得到項目開發成果,而且也從參加項目的學生中選擇錄用了合適的人才,普遍獲得合作企業好評。

近年來,計算機學院先後與多家企事業單位(包括:用友軟件、四川愛通電子、深圳金多利公司、成都學子科技公司、北京信息安全研究所及省環保局、成都掌趣科技有限公司等)開展了“項目開發+人才培養的打包式”合作,簽訂橫向課題經費近40萬元,其中大部分已進校。參加打包式合作項目的學生達到百餘人。

此外計算機學院通過與金蝶公司多次類似“頭腦風暴”方式的溝通交流,雙方創造地提出虛擬創業公司培養模式,並從計算機學院2012級大三年級學生開始試點。即學生在大二學年末,通過自願報名、金蝶公司篩選和暑期培訓,以6名學生組成一個虛擬公司(與真正公司主要區別是未正式註冊,公司一人為CEO、三人負責市場、二人負責技術支持),在金蝶公司直接指導下,大三學年一邊上課、一邊作為金蝶公司的二級代理獨立地開拓市場,虛擬公司可通過金蝶公司產品與服務的經營獲得一定的盈利。目前該合作培養方向正在實踐和探索中,其它不少企業對這種新的人才培養模式給予了很高評價。

與此同時,學院打造了 “產學研真正融合”的第五種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該培養模式的目前實施情況很好,特別是計算機學院“C++與智能工程專業方向”參與智能家居產品研發的學生,全天候從早到晚全部泡在實驗室,全身心投入,邊學邊幹。這種“做中學”的方式大大加快了學生培養成長過程。不少合作企業在畢業前提前預訂學生。

師資:

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計算機學院教師隊伍中,教授、副教授職稱佔比達50%、具有博士學位教師佔比達11%、具有碩士學位教師的佔比達到95%。雙師型專職教師(即曾在企事業單位擔任過技術業務或管理骨幹的行業工作背景、且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的佔比達到80%以上,雙師型教師多來自華為、中興、摩托羅拉等業內著名企業,並聘任四川省省級教學名師擔任全職教師,並擔任教學督導。

學院將本科四年分為兩大教學階段:基礎階段與專業階段。基礎階段用兩年時間完成各專業必修課程。專業階段用後兩年完成崗位專業課程。教師負責制是教學計劃調整的一個重要支撐。學生進專業階段後,即學生選定主修方向後,將全面進入方向教師負責制下的學習。主要體現在四方面:一是方向宣講與考核全面負責;二是專業方向教學計劃的制定與實施,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全面負責;三是學生實習推薦與管理全面負責;四是畢業設計指導與畢業論文過程管理全面負責。通過專業教師全面參與學生的管理,使得學生自覺地全力投入到專業學習中,培養出踏實肯學的畢業生。

學生簡歷的質量是實習就業的一個重要檢驗標準。大三方向教師通過指導學生完成大三學習過程來完善學生簡歷,並對自己學生簡歷進行答辯通過評估才能進行實習推薦。從而使得方向培養的目標更加集中和具體。同時,學院一直以來大力加強實習基地建設,重視實習教學環節的科學設置,嚴格學生實習過程管理,保證實習質量。教師是實習基地建設的重要推動力量,學院教師在近五年中走訪社會相關企業過百家,與企業探討人才培養合作模式,目前與學院建立長期實習生合作的企業超過60家,如北京移動研究院、清華大學-英特爾移動技術中心、四川用友軟件有限公司、IBM成都公司等。各長期合作企業配備學院教師定向聯繫,保持溝通,保證校企合作教育關係的長期穩定。

學生在企業實習階段,學院採取嚴格的過程管理措施,通過專業方向課教師、專業兼職班主任、專業輔導員、企業技術指導教師的四重管理模式,以及實習學生不定期彙報實習心得,從思想、工作和生活各方面對學生進行管理。由於學生的實習崗位結合了所學方向,在實習過程中不斷參與公司的實際項目,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了極大增強,為學院的高就業率和高端就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就業:

工作5年以上,平均年薪超20萬

學院對學生就業去向進行調查並按照行業分類,多數畢業生依然在對應專業方向工作,佔比91.35%。其中有44.67%的畢業生選擇了從事計算機技術行業;有11.24%的畢業生選擇了從政,進入政府行業,事業單位;有11.24%的畢業生正在創業;有10.37%的畢業生從事商務銷售類領域;有7.2%的畢業生從事金融行業工作;有6.63%的畢業生從事生產、運營類工作;有3.17%的畢業生從事教育行業;有2.59%的畢業生從事建築行業;有1.73%的畢業生選擇文化產業;有0.86%的畢業生選擇自由職業工作;有0.29%的畢業生在部隊發展。

川大錦城學院計算機與軟件學院:五大校企合作模式,為學生搭建成長平臺

畢業生行業分類統計圖

在精細化的就業管理模式下,學院畢業生不僅就業率高、就業面廣、薪酬待遇佳,同時廣受用人單位歡迎和認可,在行業內取得不俗成績。

如2005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戢洋,擔任阿里巴巴大數據專家;2005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郭永智,擔任騰訊高級軟件開發工程師;2007級網絡工程專業宋佳翼,擔任阿里巴巴誠信通市場部總監;2007級電子商務專業劉菊梅,擔任百度成都營銷中心營銷總監;2005級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陳滔,擔任華為成都研究所技術工程師;2005級網絡工程專業李金帆,成為四川電信選派赴美深造技術專家之一;2006級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鄭國華,擔任中國電信平昌分公司支局長;2006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賈勇軍,擔任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阿壩州分行行長;2006級電子商務專業羅鋮,擔任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宜賓市分行一級支行副行長。

據瞭解,該院畢業生在實習期間,實習薪酬大多在2000-3000元,佔了總體的61.3%,畢業生轉正後薪酬待遇,包括基本工資,福利、績效等收入。從調查結果來看,學院學生的轉正後薪酬待遇的總體情況良好,在2001-4000元、4001-6000元、6001-8000元的畢業生分別佔28.5%、39.5%、26.4%,8001元以上的佔比為4.7%。據初步統計,學院學生入職初期平均薪酬約為5700元。

據不完全統計,畢業生畢業後1-3年內,平均年薪可以到9-13萬左右,工作3年以上的平均年薪在13-18萬左右,工作5年以上平均年薪在20萬左右。其中技術領域薪資較高,主要體現在軟件工程專業,其次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網絡工程。

四川大學錦城學院供稿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