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臣廊

劉備殿前東西廊內,有蜀漢文臣武將的塑像28尊。塑制這些蜀漢歷史人物,主要是參考戲曲、演義故事和傳說等藝術渲染後的形象,再由工匠藝術加工而成。每尊塑像前都立有介紹其生平事蹟的石碑,採自陳壽的《三國志·蜀志》。東廊稱文臣廊,以人稱鳳雛的龐統為首,共塑有14人。其中有繼諸葛亮之後主持蜀漢軍政的蔣琬;有擅長外交、聯吳抗魏有功的費禕;還有敢於向諸葛亮提出不同意見的董和、董允父子等。依次排列著:龐統、簡雍、呂凱、傅肜、費禕 、董和、鄧芝、陳震、蔣琬、董允、秦宓、楊洪、馬良、程畿。

龐統(左) 簡雍(右)

① 龐統(公元179-214),字士元, 襄陽 (今 湖北 襄陽 )人。才能出眾,譽為“鳳雛”。與諸葛亮同任軍師中郎將。隨劉備入蜀,為攻佔益州出謀劃策。在進圍雒縣( 四川 廣漢 )時,為流矢所中,卒,時年三十六,諡靖侯。塑於 清道 光廿九年(1849)。

據說塑制龐統像時,是參考川劇中的龐統扮相塑成的。當時活躍在 成都 戲曲舞臺上的一個太洪戲班中,有位叫何二胖的演員,以扮演龐統而馳名,工匠們就參照何二胖的扮卡耳塑制瞭如今我們看到的面部較黑的龐統像

以前是電視和書上看歷史——現在我竟然來到了現場

以前是電視和書上看歷史——現在我竟然來到了現場

歷史上並無龐統面黑的記載,只是何二胖扮演龐統時扮相的面黑,可以說,工匠們較為嚴格地依照何二胖的舞臺扮相塑成了這尊龐統像。同時期的工匠們都遵循此道,因而塑成的像,風格也就能基本一致。同樣,塑像的衣著也都是參考戲劇服裝而塑制的,文官的衣袍冠帶,武將的戰鎧頭盔,都是參照清朝時期的戲裝塑成。

② 簡雍(生卒年不詳),字憲和,涿郡( 河北 涿縣)人。少與先主有舊,隨從周旋,常為談客 ,往來使命。劉備攻 成都 ,他勸降劉璋。性情詼諧,不拘禮節。塑於 清道 光廿九年(1849)。

以前是電視和書上看歷史——現在我竟然來到了現場

武侯祠

③ 呂凱(?-公元225),字季平, 永昌 不韋( 雲南 保山 )人。南中大姓雍闓等叛亂時,他忠於蜀漢政權,保境安民,得諸葛亮賞識,升任 雲南 郡太守。後為叛夷所害。塑於 清康 熙十一年(1672)。

以前是電視和書上看歷史——現在我竟然來到了現場

武侯祠

④ 傅彤(?-公元222),義陽( 湖北 棗陽 )人。章武元年為中軍護衛,隨劉備伐吳。劉備被陸遜火燒連營,傅彤率軍斷後掩護,軍敗,戰死。塑於 清道 光廿九年(1849)。

以前是電視和書上看歷史——現在我竟然來到了現場

武侯祠

⑤ 費禕(?-公元222),字文偉,江夏鄳( 河南 羅山)人。能言善辯,他出使東吳,對答如流,深受孫權稱讚。蔣琬死後,主持蜀漢軍政,能安邦治國。後被魏國降人刺死。諡敬侯。塑於 清康 熙十一年(1672)。

以前是電視和書上看歷史——現在我竟然來到了現場

武侯祠

⑥ 董和(?-約公元220),字幼宰,南郡 枝江 ( 湖北 枝江 )人。原為劉璋部下,投歸劉備後,協助諸葛亮處理軍政。因直言敢諫,得諸葛亮多次表彰。塑於 清道 光廿九年(1849)。

以前是電視和書上看歷史——現在我竟然來到了現場

武侯祠

⑦ 鄧芝(左) 陳震(右)

鄧芝(?-公元251),字伯苗,義陽 新野 ( 河南 新野 )人。劉備死後,奉諸葛亮之命赴 孫吳 重修盟好,圓滿完成使命。芝為大將軍二十餘年,賞罰明斷,善恤卒伍,居家簡樸,不治私產。塑於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

⑧ 陳震(?-公元235),字孝起, 南陽 ( 河南 南陽 )人。為維護蜀吳聯盟,出使吳國,不辱使命。有知人之明。最早察覺李嚴心術不正。塑於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

以前是電視和書上看歷史——現在我竟然來到了現場

武侯祠

⑨ 蔣琬(?-公元246),字公琰,零陵 湘鄉 ( 湖南 湘鄉 )人。有治國之才,得諸葛亮器重。北伐中,留守相府,保障供應。諸葛亮死後主持蜀漢軍政。諡號恭。塑於 清康 熙十一年(1672)。

以前是電視和書上看歷史——現在我竟然來到了現場

武侯祠

⑩ 董允(?-公元246),字休昭,掌軍中郎將董和之子也。先主立太子,允以選為舍人,徒洗馬。劉禪欲增選妃嬪,他屢次勸阻(三國志:後主常欲採擇以充後宮,允以為古者天子后妃之數不過十二,今嬪嬙已具,不宜增益,終執不聽)。時人並稱諸葛亮、蔣琬、費禕和董允為“四英”。塑於 清康 熙十一年(1672)。

以前是電視和書上看歷史——現在我竟然來到了現場

武侯祠

秦宓(左) 楊洪(右)

⑪ 秦宓(?-公元226),字子敕。 廣漢 綿竹 (今 四川 德陽 )人。三國時期著名學者。曾與與吳國使者張溫辯駁詰難,對答如流。塑於 清道 光廿九年(1849)。

⑫ 楊洪(?-公元228),字季休, 犍為 武陽( 四川 彭山 )人。劉備與曹魏爭奪 漢中 時,建議諸葛亮全力增援。事後升為蜀郡太守。史稱其“憂公如家”。塑於 清道 光廿九年(1849)。

以前是電視和書上看歷史——現在我竟然來到了現場

武侯祠

馬良(左) 程畿(右)

⑬ 馬良(公元187-222),字季常, 襄陽 宜城 ( 湖北 宜城 )人。兄弟五人,並有才名,鄉里為之諺曰:“馬氏 五常 ,白眉最良。”良眉中有白毛,故以稱之,馬謖之兄。出師吳國,受孫權敬重。及劉備伐吳時,遣良入武陵招納五溪蠻夷,蠻夷渠帥皆受印號,鹹如意指。會先主敗績於夷陵,良亦遇害。塑於清道 光廿九年(1849)。

⑭ 程畿(?-公元222),字季然, 巴西 閬中 ( 四川 閬中 )人。隨劉備徵吳,軍敗,戰死。塑於 清道光廿九年(1849)。

以前是電視和書上看歷史——現在我竟然來到了現場

武侯祠

武將廊

西廊為武將廊,以智勇雙全的趙雲領先,也塑有14人,有雄烈過人的馬超;有在定軍山斬殺夏侯淵的老將黃忠,以及在諸葛亮身後多次領兵伐魏的姜維等人。依次排列著:趙雲、孫乾、張翼、馬超、王平、姜維、黃忠、廖化、向寵、傅僉、馬忠、張嶷、張南、馮習。

文臣的排列次序也許很多人不懂,但武將排列次序很多人看得懂,就會奇怪,作為“五虎上將”之一的黃忠竟然只排在第七位?其實,當初武將廊裡的黃忠和趙雲本來是居中的。 清康 熙十一年(1672)重建武侯祠後,武將廊和文臣廊中的人物塑像經過增塑、調整,各有12尊。“從龍諸名臣”的排序是以中為尊,依官職、功績向兩邊排列。劉備位於正殿,按朝會禮儀“奉詔上殿”,兩廊所附文臣武將是從中間小道上殿,拜見先主,這種建築格局,正是以中部為尊的排列方式相配合的,所以黃忠、趙雲居中,是正確的。

據《昭烈忠武陵廟》卷一《祀典》中《原列兩廡陪祀將佐位次官爵辯誤》記載:道光九年(1829年),劉備殿前東、西兩廊當時各有塑像12尊,東廊由北至南,依次是:呂凱、關興、費禕、龐統、鄧芝、陳震、蔣琬、董允、法正、劉巴、秦宓、許靖;西廊由北至南,依次是:張苞、馬超、張裔、姜維、黃忠、趙雲、傅僉、向寵、李彪、廖化、張虎、張嶷。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 四川 名儒劉沅對兩廊陪祀的將佐進行了一次大調整。他做了以下幾方面:

① 取締。去除“於傳無稽”、史書不載的李彪、張虎;法正抱怨於睚眥,劉巴、許靖之輾轉而輕生,皆不得為“昭烈純臣”,予以取締。

② 增塑。選一批貞亮死節之臣塑像於其間。如張南、馮習、傅肜等,儘管他們事蹟簡單,史書無傳,因是壯烈戰死,而被增塑。並在東偏殿關羽像前增塑了關羽之子關 興和 趙累等2尊像,西偏殿張飛像前增塑了張飛之子張苞和張飛之孫張遵等2尊像。

③ 增修。在兩廊北端各增修一間房屋與劉備殿連接,形成了以北端為尊的格局。然後在 新建 的房屋處各增塑兩尊像,東廊為龐統、簡雍,西廊是趙雲、孫乾。

經過劉沅的調整,兩廊塑像增至各有14尊,均以北端為首,於是形成了文臣以龐統居首,武將以趙雲領先,依尊卑為序的意圖得到體現。但是,不知何因,劉沅老先生並未將全部塑像推倒重塑,只是局部調整,原以中為尊的形式也被局部保留。所以黃忠仍然居中,顯得位次混亂,不成體系。由於只是局部調整,所以前後所塑之像,大小、座墀高矮不同,形成的差異用尊卑難以解釋。也是由於沒有全部推倒重塑,兩廊文臣武將相互混雜,如文臣中有武將傅肜,武將中有文臣孫乾……所有這些混亂,都是調整不徹底造成的,於是“五虎上將”之一黃忠也就只能屈居第七了

以前是電視和書上看歷史——現在我竟然來到了現場

以前是電視和書上看歷史——現在我竟然來到了現場


以前是電視和書上看歷史——現在我竟然來到了現場

武侯祠

趙雲(右) 孫乾(左)

① 趙雲(?-公元229),字子龍,常山真定( 河北 正定 )人。原公孫瓚部將,後歸劉備。208年 當陽長阪之役保護劉禪、甘夫人脫險。爭 漢中 時,劉備曾贊“子龍一身都是膽”。劉備伐吳前趙雲曾極力勸阻。諡 順平 侯。塑於 清道 光廿九年(1849)。

② 孫乾(?-公元214),字公祐, 北海 ( 山東 諸城 )人。劉備早期幕僚。曾代劉備出師袁紹、劉表等處,入益州後,任秉忠將軍,頗受禮遇。塑於 清道 光廿九年(1849)。

以前是電視和書上看歷史——現在我竟然來到了現場

武侯祠

③ 張翼(?-公元264),字伯恭, 犍為 武陽( 四川 彭山 )人。蜀漢後期重要將領,隨姜維在 劍閣 降魏。參與魏將鍾會叛魏,未遂,被殺。塑於 清道 光廿九年(1849)。

以前是電視和書上看歷史——現在我竟然來到了現場

武侯祠

④ 馬超(公元176-222),字孟起,茂陵( 陝西 興平 )人。時人稱其有韓信、英布之勇。祖母為羌人,深受西涼民族擁戴。 潼關 一役幾乎襲殺曹操。投蜀後,受重用。諡威侯。塑於 清康 熙十一年(1672)。

以前是電視和書上看歷史——現在我竟然來到了現場

武侯祠

⑤ 王平(?-公元248),字子均, 巴西 宕渠( 四川 渠縣 )人。街亭之役中,曾竭力勸諫馬謖放棄錯誤指揮。事後受諸葛亮嘉獎。塑於 清道 光廿九年(1849)。

以前是電視和書上看歷史——現在我竟然來到了現場

武侯祠

⑥ 姜維(公元201-264),字伯約, 天水 ( 甘肅 甘谷 )人。從魏國歸順劉備後,受諸葛亮器重。孔明死後,擔負伐魏重任,終未能有大勝。魏軍攻蜀,劉禪降,姜維奉命率部降魏。後策動魏將鍾會叛魏,事敗被殺。塑於 清康 熙十一年(1672)。

以前是電視和書上看歷史——現在我竟然來到了現場

武侯祠

黃忠(右) 廖化(左)

⑦ 黃忠(?-公元220),字漢升, 南陽 ( 河南 南陽 )人。原為劉表部將,後歸降劉備。作戰時身先士卒,勇冠三軍。曾在定軍山斬殺斬殺曹軍名將夏侯淵。諡剛侯。塑於 清道 光廿九年(1849)。

⑧ 廖化(?-公元264),字元儉, 襄陽 ( 湖北 襄陽 )人。因忠孝得到劉備賞識,為前將軍關羽主簿,羽敗,屬吳。思歸先主,乃詐死。時人謂為信然,因攜持老母晝夜西行。會先主東征。遇於 秭歸。先主大悅,以化為 宜都 太守。先主薨,為丞相參軍。封中鄉侯,以果敢著稱。塑於 清道 光廿九年(1849)。(看到廖化不由得笑了:“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如果喜歡歷史的人都知道這是一句大實話,這並不是嘲笑廖化的無能,而是到了蜀漢後期,七十多歲的廖化還奮戰在第一線,可見蜀國的人才匱乏。)

以前是電視和書上看歷史——現在我竟然來到了現場

武侯祠

⑨ 向寵(?-公元240), 襄陽 宜城 ( 湖北 宜城 )人。治軍有方,團結部下,受到劉備、諸葛亮的稱讚。塑於 清道 光廿九年(1849)。

以前是電視和書上看歷史——現在我竟然來到了現場

武侯祠

⑩ 傅僉(?-公元263),義陽( 湖北 棗陽 )人。傅肜之子,蜀國後期將領。公元263年魏軍攻蜀,城破,與魏軍格鬥戰死。塑於 清道 光廿九年(1849)。

以前是電視和書上看歷史——現在我竟然來到了現場

武侯祠

馬忠(右) 張嶷(左)

⑪ 馬忠(?-公元249),字德信, 巴西 閬中 ( 四川 閬中 )人。隨諸葛亮南征有功,委以庲降都督,總攝南中軍政。在任期間,能執行諸葛亮的“和撫”政策,受到當地各族的擁戴。塑於 清道 光廿九年(1849)。

⑫ 張嶷(?-公元254),字伯岐,巴郡 南充 國( 四川 南充 )人,任越雋太守時,以“和撫”政策保持當地安定,受到擁戴。死後越雋郡少數民族曾立廟祭祀。塑於 清道 光廿九年(1849)。

以前是電視和書上看歷史——現在我竟然來到了現場

武侯祠

張南(右) 馮習(左)

⑬ 張南(?-公元222),字文進。隨劉備徵吳,任前軍,軍敗戰死。塑於 清道 光廿九年(1849)。

⑭ 馮習(?-公元222),南郡( 湖北 公安)人。隨劉備徵吳,任領軍,軍敗戰死。塑於 清道 光廿九年(1849)。

以前是電視和書上看歷史——現在我竟然來到了現場

武侯祠

岳飛《前、後出師表》

二門進來,右手“華文”通向“文臣廊”,壁上鐫刻著岳飛手書的《後出師表》;左手“英武”通向“武將廊”,壁上鐫刻著岳飛手書的《前出師表》。

對岳飛手書《前、後出師表》的真偽歷來都存有爭議,有一種說法是明代士人白麟借岳飛之名所書。我想人們相信《前、後出師表》為岳飛手書,關鍵是岳飛與諸葛亮都是文臣武將之楷模,諸葛亮 “鞠躬盡力,死而後已”,岳飛 “精忠報國”,如此氣貫長虹,佳文好書,乃千古絕唱,如何不真呢!

以前是電視和書上看歷史——現在我竟然來到了現場

武侯祠

岳飛手書《前出師表》

《前出師表》是中學課文,當時可是能夠熟背的,一晃幾十年全還給老師了

以前是電視和書上看歷史——現在我竟然來到了現場

以前是電視和書上看歷史——現在我竟然來到了現場

《前出師表》是諸葛亮於蜀漢後主建興五年(公元227年)率軍北伐前給後主劉禪的一份奏章。諸葛亮以懇切的言辭,針對當時的局勢,反覆勸勉劉禪要繼承先主劉備的遺志,開張聖聽,賞罰嚴明,親賢遠佞,並推薦了一批德才兼備的將吏,最後諸葛亮表示自己受劉備三顧之恩,託孤之重,一定要為興復漢室效死渝。

以前是電視和書上看歷史——現在我竟然來到了現場

武侯祠

以前是電視和書上看歷史——現在我竟然來到了現場

武侯祠

岳飛手書《後出師表》

《後出師表》是《前出師表》的姊妹篇,寫於建興六年( 228 )。它是諸葛亮在第 一次北伐街亭失敗之後,大臣們對再次北出征伐頗有異議。諸葛亮立論於漢賊不兩立和敵強我弱的嚴峻事實,向後主闡明北伐不僅是為實現先帝的遺願,也是為了蜀漢的生死存亡,不能因“議者”的不同看法而有所動搖。正因為本表涉及軍事態勢的分析,事關蜀漢的安危,其忠貞壯烈之氣,似又超過前表。表中“鞠躬盡力,死而後已”之句,正是作者在當時形勢下所表露的堅貞誓言,令人讀來肅然起敬。

以前是電視和書上看歷史——現在我竟然來到了現場

武侯祠

岳飛手書《後出師表》跋語:

紹興 戊午秋八月望前,過 南陽 ,謁武侯祠,遇雨,遂宿於祠內。更深秉燭,細 觀壁間昔賢所贊先生文祠、詩賦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覺淚下如雨。是夜,竟不 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獻茶畢,出紙索字,揮涕走筆,不計工拙,稍舒胸中抑 鬱耳。岳飛並識。

意思是:南宋 紹興 八年八月十五的前一天,路過 河南 南陽 ,到 南陽 武侯祠拜謁了諸葛亮,適逢天陰下雨,就在祠內住了下來。入夜之後,秉燭殿內,觀看前代賢士留 在壁間的讚頌諸葛亮的詩詞和文章,以及前後出師二表,情不自禁,淚如雨下 ,當天晚上,竟無法入睡,坐著等待天亮。第二天早晨,祠內的道士倒茶後, 擺出文房四寶,請題詞留念。於是寫下了諸葛亮的前後《出師表》,寫時涕淚四流,飛筆走紙,寫完擱筆,才覺得胸中鬱悶之氣稍稍得到舒展。

劉備殿(殿後)

這是劉備殿的背後,門兩側有一副對聯:“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此聯為今人馮灌父書,取自杜甫《詠懷古蹟五首·其五》,意思是說諸葛亮經邦濟國的政治軍事才能,與商初名相伊尹、周初名相呂尚(即姜子牙)在伯仲之間,不相上下。(伊尹輔佐成湯、太甲兩代,呂尚輔佐文王、武王兩代,勳勞特著,諸葛亮輔佐劉備、劉禪兩代,情況亦極相似)。至於說到老謀深算,指揮若定,則比漢初相繼為相的名臣蕭何、曹參更勝一籌。

以前是電視和書上看歷史——現在我竟然來到了現場

武侯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