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李嘉誠是個成功的商人,而不是偉大的企業家?'

"

8月底,因為斥資46億英鎊豪購英國最大的釀酒廠和酒館運營商Greene King plc(格林王)全部股份以及債務,李嘉誠再次成為了網民熱議的對象,當然這次熱議的話題還是——”李嘉誠跑了“。

"

8月底,因為斥資46億英鎊豪購英國最大的釀酒廠和酒館運營商Greene King plc(格林王)全部股份以及債務,李嘉誠再次成為了網民熱議的對象,當然這次熱議的話題還是——”李嘉誠跑了“。

為什麼說李嘉誠是個成功的商人,而不是偉大的企業家?

李嘉誠最開始被冠上”跑了“的名號,是在2015年9月,當初長江基建以換股的形式合併了電能實業,拉開了大規模從大陸和香港撤資,轉戰歐洲的序幕。

其實,在這之前的5年時間內,李嘉誠的企業總共拋售內地和香港的資產高達1513億港幣,在歐洲和加拿大的投資超過5054億港幣,後來的進展證明,這並非李嘉誠一時衝動的決定。

當然,作為一個商人,做出任何決定,只要不違法,都是自由的。

為什麼李嘉誠如此執著轉移商業戰線呢?

單純從逐利的角度來看,有以下兩方面的原因:

第一,利潤。根據和記黃埔自己公佈的數據,2010年到2014年,該公司在香港的利潤佔比從30%下降到13%,在大陸的利潤佔比從28%降到17%,歐洲則從17%上升到42%。在這期間,儘管有時不時的投資轉移,但是香港和大陸的資產配置總和並不低於歐洲。也就是,該公司在歐洲的投資回報率在上升,這主要是因為這些傳統行業遇上了互聯網經濟熱潮後,紅利期優勢下降明顯。

第二,空間。08年美國的次貸危機,將歐洲和加拿大的房地產打壓到了非常廉價的位置,也就是說原有的泡沫已經消除得差不多,那麼此時介入,對於李嘉誠公司所從事得業務而言,會有更大得利潤空間。

按照這一邏輯,此次再次加註英國,目的或許也是為了抄底脫歐前動盪帶來得利潤空間。

李嘉誠作為一個商人,其獲得巨大成功的原因在這件事上也可見一斑:敏銳、果斷、獨立和利潤至上。

"

8月底,因為斥資46億英鎊豪購英國最大的釀酒廠和酒館運營商Greene King plc(格林王)全部股份以及債務,李嘉誠再次成為了網民熱議的對象,當然這次熱議的話題還是——”李嘉誠跑了“。

為什麼說李嘉誠是個成功的商人,而不是偉大的企業家?

李嘉誠最開始被冠上”跑了“的名號,是在2015年9月,當初長江基建以換股的形式合併了電能實業,拉開了大規模從大陸和香港撤資,轉戰歐洲的序幕。

其實,在這之前的5年時間內,李嘉誠的企業總共拋售內地和香港的資產高達1513億港幣,在歐洲和加拿大的投資超過5054億港幣,後來的進展證明,這並非李嘉誠一時衝動的決定。

當然,作為一個商人,做出任何決定,只要不違法,都是自由的。

為什麼李嘉誠如此執著轉移商業戰線呢?

單純從逐利的角度來看,有以下兩方面的原因:

第一,利潤。根據和記黃埔自己公佈的數據,2010年到2014年,該公司在香港的利潤佔比從30%下降到13%,在大陸的利潤佔比從28%降到17%,歐洲則從17%上升到42%。在這期間,儘管有時不時的投資轉移,但是香港和大陸的資產配置總和並不低於歐洲。也就是,該公司在歐洲的投資回報率在上升,這主要是因為這些傳統行業遇上了互聯網經濟熱潮後,紅利期優勢下降明顯。

第二,空間。08年美國的次貸危機,將歐洲和加拿大的房地產打壓到了非常廉價的位置,也就是說原有的泡沫已經消除得差不多,那麼此時介入,對於李嘉誠公司所從事得業務而言,會有更大得利潤空間。

按照這一邏輯,此次再次加註英國,目的或許也是為了抄底脫歐前動盪帶來得利潤空間。

李嘉誠作為一個商人,其獲得巨大成功的原因在這件事上也可見一斑:敏銳、果斷、獨立和利潤至上。

為什麼說李嘉誠是個成功的商人,而不是偉大的企業家?

對於李嘉誠的作為”成功商人“這一點,眾所周知,不容置疑。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李嘉誠是一個偉大的企業家。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曾經這樣評價李嘉誠:他的成功全靠壟斷結盟,李嘉誠可有創造過一件營銷世界的產品嗎?沒有。他有留下任何改變人類的財富嗎?也沒有。他只是利用資本順勢而行罷了,什麼行業當紅便強勢介入,撈取利潤。

對於這樣的評價,或許用詞顯得有些憤慨,但並未全無道理。

首先,李嘉誠沒有涉足任何製造業,也沒有投資高科技。不像比爾蓋茨的微軟,喬布斯的蘋果,愛迪生的電燈,安迪-格羅夫的英特爾,馬雲的阿里,在積累財富的同時,推動了社會的進程。

其次,我們看看李嘉誠商業帝國形成過程中利潤貢獻:基建(25%)、電訊(19%)、零售(16)、能源(13%)、港口(12%)、地產和酒店(12%)、其它(3%)。其中非常明顯的,基建、電訊、能源、港口,這些都是壟斷性行業,它們佔據了長和系69%的利潤來源。

這樣的財富積累模式難以和“偉大”兩個字掛鉤。

"

8月底,因為斥資46億英鎊豪購英國最大的釀酒廠和酒館運營商Greene King plc(格林王)全部股份以及債務,李嘉誠再次成為了網民熱議的對象,當然這次熱議的話題還是——”李嘉誠跑了“。

為什麼說李嘉誠是個成功的商人,而不是偉大的企業家?

李嘉誠最開始被冠上”跑了“的名號,是在2015年9月,當初長江基建以換股的形式合併了電能實業,拉開了大規模從大陸和香港撤資,轉戰歐洲的序幕。

其實,在這之前的5年時間內,李嘉誠的企業總共拋售內地和香港的資產高達1513億港幣,在歐洲和加拿大的投資超過5054億港幣,後來的進展證明,這並非李嘉誠一時衝動的決定。

當然,作為一個商人,做出任何決定,只要不違法,都是自由的。

為什麼李嘉誠如此執著轉移商業戰線呢?

單純從逐利的角度來看,有以下兩方面的原因:

第一,利潤。根據和記黃埔自己公佈的數據,2010年到2014年,該公司在香港的利潤佔比從30%下降到13%,在大陸的利潤佔比從28%降到17%,歐洲則從17%上升到42%。在這期間,儘管有時不時的投資轉移,但是香港和大陸的資產配置總和並不低於歐洲。也就是,該公司在歐洲的投資回報率在上升,這主要是因為這些傳統行業遇上了互聯網經濟熱潮後,紅利期優勢下降明顯。

第二,空間。08年美國的次貸危機,將歐洲和加拿大的房地產打壓到了非常廉價的位置,也就是說原有的泡沫已經消除得差不多,那麼此時介入,對於李嘉誠公司所從事得業務而言,會有更大得利潤空間。

按照這一邏輯,此次再次加註英國,目的或許也是為了抄底脫歐前動盪帶來得利潤空間。

李嘉誠作為一個商人,其獲得巨大成功的原因在這件事上也可見一斑:敏銳、果斷、獨立和利潤至上。

為什麼說李嘉誠是個成功的商人,而不是偉大的企業家?

對於李嘉誠的作為”成功商人“這一點,眾所周知,不容置疑。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李嘉誠是一個偉大的企業家。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曾經這樣評價李嘉誠:他的成功全靠壟斷結盟,李嘉誠可有創造過一件營銷世界的產品嗎?沒有。他有留下任何改變人類的財富嗎?也沒有。他只是利用資本順勢而行罷了,什麼行業當紅便強勢介入,撈取利潤。

對於這樣的評價,或許用詞顯得有些憤慨,但並未全無道理。

首先,李嘉誠沒有涉足任何製造業,也沒有投資高科技。不像比爾蓋茨的微軟,喬布斯的蘋果,愛迪生的電燈,安迪-格羅夫的英特爾,馬雲的阿里,在積累財富的同時,推動了社會的進程。

其次,我們看看李嘉誠商業帝國形成過程中利潤貢獻:基建(25%)、電訊(19%)、零售(16)、能源(13%)、港口(12%)、地產和酒店(12%)、其它(3%)。其中非常明顯的,基建、電訊、能源、港口,這些都是壟斷性行業,它們佔據了長和系69%的利潤來源。

這樣的財富積累模式難以和“偉大”兩個字掛鉤。

為什麼說李嘉誠是個成功的商人,而不是偉大的企業家?

除此之外,一個企業家的偉大,還在於他的社會責任感。所謂社會責任感,不一定要像比爾蓋茨那樣傾其所有,付之慈善,而是在自己大口吃完肥肉的時候,想著留給別人一口湯,而不是滿地廚餘。

李氏家族遍佈布衣食住行的壟斷性經營,帶給了香港人什麼?生活成本的提高。現在香港正處於經濟轉折的時候,李超人卻把資金帶到了英國,留給當地上百萬人望而生畏的房價和無數的“籠屋”,還有居高不下的必需品物價。

當初進入內地,賺足了政策紅利,二十餘年,財富指數狂飆,上千億資本的增加毫無費力。如今,紅利減退,說走就走,毫無留戀。

有人說,李嘉誠也做過不少慈善,這也是事實,但是能讓普通民眾切身感受到的又有幾何呢?那些看起來更像”商業應酬“的慈善怎麼能稱之為”回饋社會“呢,寥勝於無罷了。

有人說,李嘉誠在香港長大,在香港經商起家,那邊的環境沒有”社會責任“的意識,普遍都是”在商言商“的理性,沒什麼大不了的。那請問田家炳、邵逸夫、霍英東這些同輩的企業家,為什麼能夠顯得如此慷慨而偉大?

從這兩點上看來,李嘉誠難稱得上”偉大企業家“的名號,或許他也不需要。

"

8月底,因為斥資46億英鎊豪購英國最大的釀酒廠和酒館運營商Greene King plc(格林王)全部股份以及債務,李嘉誠再次成為了網民熱議的對象,當然這次熱議的話題還是——”李嘉誠跑了“。

為什麼說李嘉誠是個成功的商人,而不是偉大的企業家?

李嘉誠最開始被冠上”跑了“的名號,是在2015年9月,當初長江基建以換股的形式合併了電能實業,拉開了大規模從大陸和香港撤資,轉戰歐洲的序幕。

其實,在這之前的5年時間內,李嘉誠的企業總共拋售內地和香港的資產高達1513億港幣,在歐洲和加拿大的投資超過5054億港幣,後來的進展證明,這並非李嘉誠一時衝動的決定。

當然,作為一個商人,做出任何決定,只要不違法,都是自由的。

為什麼李嘉誠如此執著轉移商業戰線呢?

單純從逐利的角度來看,有以下兩方面的原因:

第一,利潤。根據和記黃埔自己公佈的數據,2010年到2014年,該公司在香港的利潤佔比從30%下降到13%,在大陸的利潤佔比從28%降到17%,歐洲則從17%上升到42%。在這期間,儘管有時不時的投資轉移,但是香港和大陸的資產配置總和並不低於歐洲。也就是,該公司在歐洲的投資回報率在上升,這主要是因為這些傳統行業遇上了互聯網經濟熱潮後,紅利期優勢下降明顯。

第二,空間。08年美國的次貸危機,將歐洲和加拿大的房地產打壓到了非常廉價的位置,也就是說原有的泡沫已經消除得差不多,那麼此時介入,對於李嘉誠公司所從事得業務而言,會有更大得利潤空間。

按照這一邏輯,此次再次加註英國,目的或許也是為了抄底脫歐前動盪帶來得利潤空間。

李嘉誠作為一個商人,其獲得巨大成功的原因在這件事上也可見一斑:敏銳、果斷、獨立和利潤至上。

為什麼說李嘉誠是個成功的商人,而不是偉大的企業家?

對於李嘉誠的作為”成功商人“這一點,眾所周知,不容置疑。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李嘉誠是一個偉大的企業家。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曾經這樣評價李嘉誠:他的成功全靠壟斷結盟,李嘉誠可有創造過一件營銷世界的產品嗎?沒有。他有留下任何改變人類的財富嗎?也沒有。他只是利用資本順勢而行罷了,什麼行業當紅便強勢介入,撈取利潤。

對於這樣的評價,或許用詞顯得有些憤慨,但並未全無道理。

首先,李嘉誠沒有涉足任何製造業,也沒有投資高科技。不像比爾蓋茨的微軟,喬布斯的蘋果,愛迪生的電燈,安迪-格羅夫的英特爾,馬雲的阿里,在積累財富的同時,推動了社會的進程。

其次,我們看看李嘉誠商業帝國形成過程中利潤貢獻:基建(25%)、電訊(19%)、零售(16)、能源(13%)、港口(12%)、地產和酒店(12%)、其它(3%)。其中非常明顯的,基建、電訊、能源、港口,這些都是壟斷性行業,它們佔據了長和系69%的利潤來源。

這樣的財富積累模式難以和“偉大”兩個字掛鉤。

為什麼說李嘉誠是個成功的商人,而不是偉大的企業家?

除此之外,一個企業家的偉大,還在於他的社會責任感。所謂社會責任感,不一定要像比爾蓋茨那樣傾其所有,付之慈善,而是在自己大口吃完肥肉的時候,想著留給別人一口湯,而不是滿地廚餘。

李氏家族遍佈布衣食住行的壟斷性經營,帶給了香港人什麼?生活成本的提高。現在香港正處於經濟轉折的時候,李超人卻把資金帶到了英國,留給當地上百萬人望而生畏的房價和無數的“籠屋”,還有居高不下的必需品物價。

當初進入內地,賺足了政策紅利,二十餘年,財富指數狂飆,上千億資本的增加毫無費力。如今,紅利減退,說走就走,毫無留戀。

有人說,李嘉誠也做過不少慈善,這也是事實,但是能讓普通民眾切身感受到的又有幾何呢?那些看起來更像”商業應酬“的慈善怎麼能稱之為”回饋社會“呢,寥勝於無罷了。

有人說,李嘉誠在香港長大,在香港經商起家,那邊的環境沒有”社會責任“的意識,普遍都是”在商言商“的理性,沒什麼大不了的。那請問田家炳、邵逸夫、霍英東這些同輩的企業家,為什麼能夠顯得如此慷慨而偉大?

從這兩點上看來,李嘉誠難稱得上”偉大企業家“的名號,或許他也不需要。

為什麼說李嘉誠是個成功的商人,而不是偉大的企業家?

怎麼賺錢,是一個人的本事,怎麼花錢,是一個人的自由,而留下什麼,才是一個人的價值。人生在世,所謂名利,利既豐矣,何不逐名,換個流芳百世。

偉大的企業家,更值得令人尊敬。

最後,留給大家一個思考:為什麼”李嘉誠們“留不住呢?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歡迎點擊關注。

本文為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