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化成先鋒是因為“蜀中無大將”嗎?

蜀漢建立後,隨著一批能人賢士相繼離世,看起來似乎蜀國沒有那麼多名動天下的人才了,加之劉禪總體才能平庸,治國水平有限,整個蜀國也逐漸在走下坡路。對蜀國而言,尤其是在諸葛亮離世後,最值得拿出來說一說的,恐怕就是姜維北伐了。在北伐的戰場上,湧現出了諸多出色的將領,廖化就是其中一位,然而是否如俗語所說的,廖化擔任將領是因為蜀國無人可用了呢?

廖化成先鋒是因為“蜀中無大將”嗎?

說起來,廖化歸附劉備的時間是比較早的,而且一直忠心耿耿。廖化早期曾擔任關羽帳下的主簿一職,雖然不是什麼顯赫的名頭,但他為關羽辦事十分用心,對身為沒落皇室後裔的劉備也有認同感和歸屬感。建安後期,孫吳攻打荊州,關羽兵敗身死之後,作為幕僚的廖化被押送到孫吳,無法離開,更別說與劉備會合了。出於對漢主劉備的思念和忠誠,廖化執行了一項人所未聞的計劃,他佯裝自己已死,騙過了周圍的人們。趁著眾人還未察覺他的欺騙,廖化立即帶著母親出發,一路星夜兼程,奔向蜀漢。三年後,劉備親征孫吳時,在秭歸遇到了廖化。見到故人的劉備喜出望外,當即授予廖化郡太守一職,後來在行軍途中,有又封他為別督,以同陸遜帶領的吳軍相抗衡。可惜這一戰,劉備被擊敗,病重身亡,廖化只能隨剩餘的軍隊回到蜀漢。

廖化成先鋒是因為“蜀中無大將”嗎?

劉禪即位後,廖化先後擔任丞相參軍、廣武都督、陰平郡守等職位,延熙元年,廖化出兵攻打魏國在雍州的一處營寨,雍州刺史派兩路軍隊前往營救,兩軍本打算從東西兩方分兵進擊,將夾擊在中央的廖化軍隊一網打盡。然而卻被廖化發現了破綻,要想夾擊必然兵力會分散,這就給了廖化以可乘之機。在得知部分軍隊所在地平常無奇,算不上險要之處,對己方有利時,廖化立即發起進攻,將兩支軍隊擊敗,甚至有位敵軍將領還命喪亂箭之中。十年後,當涼州羌人背叛曹魏,前來投靠時,廖化跟隨姜維前去迎接,並且駐守重山,以抵擋雍州郭淮攻勢,保證姜維將羌人首領順利迎回。

廖化成先鋒是因為“蜀中無大將”嗎?

延熙十六年,費禕被殺後,姜維發起北伐,先是圍攻南安,繼而兵發隴西,攻打襄武等地,又與洮西擊敗雍州長官王經,大獲全勝,姜維因此被封為大將軍。之後姜維重整兵馬,本欲繼續進攻,卻在段谷戰敗,而且在這場戰役中,死傷過多,蜀國百姓怨聲載道,隴西局勢也不穩,姜維上書自請貶為後將軍。當時恰逢諸葛誕在淮南起兵反叛,姜維趁此時機出征,駐軍芒水,可惜多次挑戰,敵軍皆不應戰。沒多久,諸葛誕兵敗身亡,姜維也不得不引兵返回。此時的廖化,沒過多久就升遷為右車騎將軍,兼任幷州刺史,獲封爵位為中鄉候,官位甚至高於當時的鎮軍大將軍,與張翼齊名

廖化成先鋒是因為“蜀中無大將”嗎?

到景耀五年時,姜維又領兵從狄道出,北伐曹魏,廖化指出,如果長期不加節制地動用武力,遲早會飽嘗惡果,尤其是在智謀和兵力都弱於對手的情況下,貿然用兵實不可取。果然,到十月底時,姜維敗於鄧艾手下,不得不退兵駐紮在沓中。次年,司馬昭大興軍隊,攻打蜀漢,劉禪派廖化趕往沓中,作為姜維的支援。廖化到達陰平時,聽說魏將諸葛緒一對建威發起進攻,便停下來觀察形勢,靜待時機。另一處的姜維,因為受鄧艾所迫,不得不從沓中退軍,到達陰平與廖化會合。在得知鍾會來勢洶洶時,他們撤離陰平,不久與張翼的軍隊相遇,一起守衛劍閣,抵擋鍾會的攻勢。

廖化成先鋒是因為“蜀中無大將”嗎?

後來鄧艾在綿竹擊敗諸葛瞻,成都相繼陷落,後主劉禪音訊全無之時,廖化隨姜維來到巴西郡,又繞道至廣漢郡,探查虛實。然而沒多久,他們就收到了劉禪投降的消息,於是一併投降。蜀國既滅,降臣自然不能再故地久留,當廖化與宗預一同前往洛陽時,意外患病而逝,蜀漢後期這樣一位重要將領就此退出了歷史舞臺。不同於史書記載,廖化在演義小說中的形象,並不是特別出彩,唯一比較引人注目的事蹟,就是作為副將隨同諸葛亮北伐時,曾與司馬懿有過一段對峙,廖化窮追猛打,司馬懿不得不借樹幹作為掩護,並且趁著廖化的刀砍在樹上時,匆忙逃走,以至於遺落了金盔。廖化得到了金盔,並因此獲得頭等軍功,而這頂金盔也成了廖化武力的明證。

廖化成先鋒是因為“蜀中無大將”嗎?

在蜀國整體不景氣的時候,廖化作為將領,並非那樣不堪。不管是實際歷史,還是小說演義,廖化都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傑出的人物,他不僅在行軍打仗方面有所建樹,而且在為人處世、審察時事等方面都有過人之處。從年輕時選擇追隨劉備,見證了蜀漢政權的建立,再到見證了蜀國的滅亡,廖化的大半輩子都貢獻給了蜀漢。他始終保持著良好的狀態,隨時準備為國奮戰疆場,雖然戰功不及其他名將,但他為蜀漢付出的心血不容抹殺。在廖化後半輩子的時間裡,蜀漢並不缺少優秀的將領,而廖化之所以一大把年紀,依然披掛上陣,無非就是一顆拳拳忠心罷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