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道國學:靈性賦

老子 文化 聞道國學 2018-12-17

聞道國學風欲起 易學起落幾多秋

中華沉浮五千年 世人皆醒事自休

人若靈山,內藏珠玉,靈性時有流露者,不足為喜。靈性者,天機靈異之性也。靈性之源,若天風鼓盪,浩浩渺渺,瞬息穿越,寄駐於三千大千世界,潛藏於營營性命之身。

天機之奧,或遠遁於毫光之外,或匿跡於血脈之軀,來去無影,幻化無蹤當其來於命中之時,乘母體而承載,胎息十月,一朝分娩,臍帶斷離之時,新嬰素素,玉質清清,開目之時,感聲色於剎那之間;呼吸之際,納天機於分秒之內。

時空之質,借風物以傳情,推氣韻直入命宮,此際靈性飛臨命中,魂魄定居體內,天人合一,載天道而躬行百歲,此為身命與天命相合之因也。

聞道國學:靈性賦

命之靈性,出自性情,命之性情,乃天之氣質也。情隨人走,性由天定。天命性情,以五行之變而顯用。

五行之道,源於天象,星宿懸空,烈烈如陣,天區二八,排布七宿;四靈垂象,龍、玄、白、雀,明分四季,昭示人寰。五行干支衝合,或有生克,或因合乃化,或因衝而死,或人元遁藏,或六甲空亡,紛紛然然,其萬種變化,循環無始,變化無終,片言難述此皆為成命、立命之本。古人云:“人秉天地,命屬陰陽,各司其命,各領其職”,此天命之源,五行之道也。

空靈之性,於天成氣,合體成神。若神思皓皓,宛若風輕氣朗,八方鹹仰,四面晴光;逢催發之際,時運遙空,流轉有情,勃然而興,貴氣自然得出,似鐵樹開花,靈異非常。與世交接,若水流跌宕,在天成氣,於物成形,其謀望無所不通。

倘逢勢敗之時,思緒鬱郁,恰似陰風逆行。觀其人,則神情呆滯,氣色萎靡,言辭無彩,步履沉重,宛若陰山死水。

也常有未得彰顯者,或是土重金埋,蛟龍未遇;或是含章可貞,深藏不露之故也。或有時逢帝旺之時,因其旺氣不知收束,如霸王掛馬,威烈橫空,萬般能耐皆表於外,以致氣貫天下,陽氣過盛,物滿則傾,遇風則散矣。

靈性之表,發於物我兩忘之際。觀天尋象,可見群星璀璨寂寂杳杳,璀璨如言;登臨五嶽, 且看雲騰溪谷,浩浩蕩蕩,使山川盡失顏色;霧吞蘭澤,空空濛蒙,令碧林隱遁其形。

聞道國學:靈性賦

或驅車北上,踏雪無痕,但見碎玉鋪天,梨花遍地,若瓊宮玉殿碎羽肅分,招搖浪漫,花洲無際;或乘舟南下,觀濤聽雨,當其時,拍岸之濤,若千軍之湧陣,激激盪蕩,盛怒而崩催;濤攜淫雨,威威獵獵,似萬馬之疾行,於此時也,岸山為之顫抖沉云為之破散。置身其間,豈不忘魂哉!

大千世界,霽霧光天,萬種生命,具因氣而生,因氣而死氣者,無聲無色,無臭無聞。老子云:“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之根。”氣者,無私無慾,其中有精,借物而藏形。

靈者,道之動,性者,道之本。生生鼓盪是謂動,冥冥不滅謂之本,故人之靈性,與道同體,或旺或衰,與道同在而不滅。

氣乘風則生,迎風衝之則散。風乃靈樞之機,氣息聚散之奧,萬物生髮之母,亦為幻滅之根。人者,天道微塵,自稱萬物之靈,常因凌厲高舉,顛倒黑白,虛妄褒貶,導致世間風氣俗物灌滿,私慾橫流。

當今事態,物慾之思,致使炮轟神獸,槍射白貂。獸骨雕琢,戴於指尖胸上;貂皮刃剪,披在脖上腰間;陰風作響,仁心彌散。恆德時代,惡欲層出,豈不捫心痛哉!究其原委,皆發於生命殺伐之性,一統萬物之慾,虛飾攀援之念也。

世間人流滾滾,浮華漫天,皆因物來,或以財往,恩情虛設,美德殘存,皆因物慾橫流之所至也。當今世事,縱然物華天寶,繁華世界,尤忌酒不貪杯,物不極盡。

聞道國學:靈性賦

須知甘餐肥食,害命之毒;清宮娥眉,伐性之斧;華衣曼暖,追魂之虎豹;高名空旺,千仞之高峰。若如此,縱使天之靈性,潛藏於命中深山幽谷,山埋珠玉,壑葬青萍。清清靈光之氣,若遊魂無路,迷離失所,散居於營營身命,終不得出也。

人之靈性,乃天之性也,天之性,乘風而來,借體而發用修身則心靜,靜則遠,遠則寬,則靈性自然暢達。心寬者福大盛德者菩提。自然景象,各有其勢,各有其聲,雨雪風濤,均出五律,人之言唱,尤顯韻致。

人之空靈,納天地萬般情狀,人之天性,接天地萬種情懷。噫籲哉!人若靈山,空納萬物,金空則響,火空則旺。至虛乃靜,方能命與氣合,物與神遊。靈山空谷,其間有歌,行歌天下,五律調陽;思接浩渺,意向飄飄,寥寥寂靜,靈異奔突,容動皆由四季,感化皆歸六方,靈性隨風飄舉,性命與天共長。

古人云:“若問我才之多少,將於風雲而並趨矣。”即此理也。

吾輩皆為發揚中華文化精髓,勿惡言相贈,若是批評指教,虛心受教,多多益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