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灃河東岸到滻灞之濱,是黃帝時代杜康部落的活動之地。古杜方國即今天的郭杜鎮及杜城村一帶。到了西周,周武王建都於鎬京,古杜國依然存在,潏(jue)河穿流其國而往北。秦時修阿房宮,漢時修長安城,考慮到迴避水患,把潏河興修水利一分為二,一支北流即今西安城西的皁(漕運)河,一支在淨土宗祖庭香積寺南與滈河匯合而成洨河,由人工開鑿築堤而西行,在秦鎮入灃河。因此灃河是八水繞長安中號稱四水歸一之河:灃,太,潏,滈。

"

灃河東岸到滻灞之濱,是黃帝時代杜康部落的活動之地。古杜方國即今天的郭杜鎮及杜城村一帶。到了西周,周武王建都於鎬京,古杜國依然存在,潏(jue)河穿流其國而往北。秦時修阿房宮,漢時修長安城,考慮到迴避水患,把潏河興修水利一分為二,一支北流即今西安城西的皁(漕運)河,一支在淨土宗祖庭香積寺南與滈河匯合而成洨河,由人工開鑿築堤而西行,在秦鎮入灃河。因此灃河是八水繞長安中號稱四水歸一之河:灃,太,潏,滈。

昆明池的歷史典故及傳說

鎬京之南有鎬池(滮池),是灃河故道,秦漢時修昆明池即是在此基礎,引灃河,洨河水而注入。昆明池據說是漢武帝時修的,練水軍以徵昆明,養魚鱉以供祀。

"

灃河東岸到滻灞之濱,是黃帝時代杜康部落的活動之地。古杜方國即今天的郭杜鎮及杜城村一帶。到了西周,周武王建都於鎬京,古杜國依然存在,潏(jue)河穿流其國而往北。秦時修阿房宮,漢時修長安城,考慮到迴避水患,把潏河興修水利一分為二,一支北流即今西安城西的皁(漕運)河,一支在淨土宗祖庭香積寺南與滈河匯合而成洨河,由人工開鑿築堤而西行,在秦鎮入灃河。因此灃河是八水繞長安中號稱四水歸一之河:灃,太,潏,滈。

昆明池的歷史典故及傳說

鎬京之南有鎬池(滮池),是灃河故道,秦漢時修昆明池即是在此基礎,引灃河,洨河水而注入。昆明池據說是漢武帝時修的,練水軍以徵昆明,養魚鱉以供祀。

昆明池的歷史典故及傳說

我以為在秦時昆明池已經存在了,秦時巴蜀之地是秦國的戰略後方,修都江堰,靈渠兩大水利工程,徵百越,秦始皇設長沙,桂林,象郡,南海等四郡,何須到漢武帝時代又小來沒息地修個昆明池以練水軍?築昆明池建上林苑,在周秦古都故址上,就是設風水佈局,以興龍脈。

"

灃河東岸到滻灞之濱,是黃帝時代杜康部落的活動之地。古杜方國即今天的郭杜鎮及杜城村一帶。到了西周,周武王建都於鎬京,古杜國依然存在,潏(jue)河穿流其國而往北。秦時修阿房宮,漢時修長安城,考慮到迴避水患,把潏河興修水利一分為二,一支北流即今西安城西的皁(漕運)河,一支在淨土宗祖庭香積寺南與滈河匯合而成洨河,由人工開鑿築堤而西行,在秦鎮入灃河。因此灃河是八水繞長安中號稱四水歸一之河:灃,太,潏,滈。

昆明池的歷史典故及傳說

鎬京之南有鎬池(滮池),是灃河故道,秦漢時修昆明池即是在此基礎,引灃河,洨河水而注入。昆明池據說是漢武帝時修的,練水軍以徵昆明,養魚鱉以供祀。

昆明池的歷史典故及傳說

我以為在秦時昆明池已經存在了,秦時巴蜀之地是秦國的戰略後方,修都江堰,靈渠兩大水利工程,徵百越,秦始皇設長沙,桂林,象郡,南海等四郡,何須到漢武帝時代又小來沒息地修個昆明池以練水軍?築昆明池建上林苑,在周秦古都故址上,就是設風水佈局,以興龍脈。

昆明池的歷史典故及傳說

昆者大且多,明者,日月同光,鏡鑑之意。昆明池如葫蘆狀,有兩個進水口,一個是從斗門引灃河水,一個是從埝頭引洨河水在石匣入池。這個古渠道位置待考。

"

灃河東岸到滻灞之濱,是黃帝時代杜康部落的活動之地。古杜方國即今天的郭杜鎮及杜城村一帶。到了西周,周武王建都於鎬京,古杜國依然存在,潏(jue)河穿流其國而往北。秦時修阿房宮,漢時修長安城,考慮到迴避水患,把潏河興修水利一分為二,一支北流即今西安城西的皁(漕運)河,一支在淨土宗祖庭香積寺南與滈河匯合而成洨河,由人工開鑿築堤而西行,在秦鎮入灃河。因此灃河是八水繞長安中號稱四水歸一之河:灃,太,潏,滈。

昆明池的歷史典故及傳說

鎬京之南有鎬池(滮池),是灃河故道,秦漢時修昆明池即是在此基礎,引灃河,洨河水而注入。昆明池據說是漢武帝時修的,練水軍以徵昆明,養魚鱉以供祀。

昆明池的歷史典故及傳說

我以為在秦時昆明池已經存在了,秦時巴蜀之地是秦國的戰略後方,修都江堰,靈渠兩大水利工程,徵百越,秦始皇設長沙,桂林,象郡,南海等四郡,何須到漢武帝時代又小來沒息地修個昆明池以練水軍?築昆明池建上林苑,在周秦古都故址上,就是設風水佈局,以興龍脈。

昆明池的歷史典故及傳說

昆者大且多,明者,日月同光,鏡鑑之意。昆明池如葫蘆狀,有兩個進水口,一個是從斗門引灃河水,一個是從埝頭引洨河水在石匣入池。這個古渠道位置待考。

昆明池的歷史典故及傳說

我總以為李儀祉民國時期修灃惠渠借用了古渠道的一部分。昆明池借自然地勢蓄水,並無明顯邊界。只是在池北部,進行了大量人為疏浚。從南至北,仿天漢銀河而修,並在池東岸設石人(石婆)是織女星,池西岸有石人(石爺)是牛郎星。漢家江山興於漢中,以星漢為帝國祥瑞,故法天象地,築池以興帝都風水。

"

灃河東岸到滻灞之濱,是黃帝時代杜康部落的活動之地。古杜方國即今天的郭杜鎮及杜城村一帶。到了西周,周武王建都於鎬京,古杜國依然存在,潏(jue)河穿流其國而往北。秦時修阿房宮,漢時修長安城,考慮到迴避水患,把潏河興修水利一分為二,一支北流即今西安城西的皁(漕運)河,一支在淨土宗祖庭香積寺南與滈河匯合而成洨河,由人工開鑿築堤而西行,在秦鎮入灃河。因此灃河是八水繞長安中號稱四水歸一之河:灃,太,潏,滈。

昆明池的歷史典故及傳說

鎬京之南有鎬池(滮池),是灃河故道,秦漢時修昆明池即是在此基礎,引灃河,洨河水而注入。昆明池據說是漢武帝時修的,練水軍以徵昆明,養魚鱉以供祀。

昆明池的歷史典故及傳說

我以為在秦時昆明池已經存在了,秦時巴蜀之地是秦國的戰略後方,修都江堰,靈渠兩大水利工程,徵百越,秦始皇設長沙,桂林,象郡,南海等四郡,何須到漢武帝時代又小來沒息地修個昆明池以練水軍?築昆明池建上林苑,在周秦古都故址上,就是設風水佈局,以興龍脈。

昆明池的歷史典故及傳說

昆者大且多,明者,日月同光,鏡鑑之意。昆明池如葫蘆狀,有兩個進水口,一個是從斗門引灃河水,一個是從埝頭引洨河水在石匣入池。這個古渠道位置待考。

昆明池的歷史典故及傳說

我總以為李儀祉民國時期修灃惠渠借用了古渠道的一部分。昆明池借自然地勢蓄水,並無明顯邊界。只是在池北部,進行了大量人為疏浚。從南至北,仿天漢銀河而修,並在池東岸設石人(石婆)是織女星,池西岸有石人(石爺)是牛郎星。漢家江山興於漢中,以星漢為帝國祥瑞,故法天象地,築池以興帝都風水。

昆明池的歷史典故及傳說

據說掘池時見底土發黑,人問東方朔,東方朔笑而不答,說將來有胡僧來,可問。後人問胡僧,說這昆明池底灰是天火大劫所留,其實就是豐鎬遺址啊。

"

灃河東岸到滻灞之濱,是黃帝時代杜康部落的活動之地。古杜方國即今天的郭杜鎮及杜城村一帶。到了西周,周武王建都於鎬京,古杜國依然存在,潏(jue)河穿流其國而往北。秦時修阿房宮,漢時修長安城,考慮到迴避水患,把潏河興修水利一分為二,一支北流即今西安城西的皁(漕運)河,一支在淨土宗祖庭香積寺南與滈河匯合而成洨河,由人工開鑿築堤而西行,在秦鎮入灃河。因此灃河是八水繞長安中號稱四水歸一之河:灃,太,潏,滈。

昆明池的歷史典故及傳說

鎬京之南有鎬池(滮池),是灃河故道,秦漢時修昆明池即是在此基礎,引灃河,洨河水而注入。昆明池據說是漢武帝時修的,練水軍以徵昆明,養魚鱉以供祀。

昆明池的歷史典故及傳說

我以為在秦時昆明池已經存在了,秦時巴蜀之地是秦國的戰略後方,修都江堰,靈渠兩大水利工程,徵百越,秦始皇設長沙,桂林,象郡,南海等四郡,何須到漢武帝時代又小來沒息地修個昆明池以練水軍?築昆明池建上林苑,在周秦古都故址上,就是設風水佈局,以興龍脈。

昆明池的歷史典故及傳說

昆者大且多,明者,日月同光,鏡鑑之意。昆明池如葫蘆狀,有兩個進水口,一個是從斗門引灃河水,一個是從埝頭引洨河水在石匣入池。這個古渠道位置待考。

昆明池的歷史典故及傳說

我總以為李儀祉民國時期修灃惠渠借用了古渠道的一部分。昆明池借自然地勢蓄水,並無明顯邊界。只是在池北部,進行了大量人為疏浚。從南至北,仿天漢銀河而修,並在池東岸設石人(石婆)是織女星,池西岸有石人(石爺)是牛郎星。漢家江山興於漢中,以星漢為帝國祥瑞,故法天象地,築池以興帝都風水。

昆明池的歷史典故及傳說

據說掘池時見底土發黑,人問東方朔,東方朔笑而不答,說將來有胡僧來,可問。後人問胡僧,說這昆明池底灰是天火大劫所留,其實就是豐鎬遺址啊。

昆明池的歷史典故及傳說

今人找不到豐京故址,其實原因有二,一是豐京本來陋小,未有大建,二是漢武帝掘昆明池破壞了。

"

灃河東岸到滻灞之濱,是黃帝時代杜康部落的活動之地。古杜方國即今天的郭杜鎮及杜城村一帶。到了西周,周武王建都於鎬京,古杜國依然存在,潏(jue)河穿流其國而往北。秦時修阿房宮,漢時修長安城,考慮到迴避水患,把潏河興修水利一分為二,一支北流即今西安城西的皁(漕運)河,一支在淨土宗祖庭香積寺南與滈河匯合而成洨河,由人工開鑿築堤而西行,在秦鎮入灃河。因此灃河是八水繞長安中號稱四水歸一之河:灃,太,潏,滈。

昆明池的歷史典故及傳說

鎬京之南有鎬池(滮池),是灃河故道,秦漢時修昆明池即是在此基礎,引灃河,洨河水而注入。昆明池據說是漢武帝時修的,練水軍以徵昆明,養魚鱉以供祀。

昆明池的歷史典故及傳說

我以為在秦時昆明池已經存在了,秦時巴蜀之地是秦國的戰略後方,修都江堰,靈渠兩大水利工程,徵百越,秦始皇設長沙,桂林,象郡,南海等四郡,何須到漢武帝時代又小來沒息地修個昆明池以練水軍?築昆明池建上林苑,在周秦古都故址上,就是設風水佈局,以興龍脈。

昆明池的歷史典故及傳說

昆者大且多,明者,日月同光,鏡鑑之意。昆明池如葫蘆狀,有兩個進水口,一個是從斗門引灃河水,一個是從埝頭引洨河水在石匣入池。這個古渠道位置待考。

昆明池的歷史典故及傳說

我總以為李儀祉民國時期修灃惠渠借用了古渠道的一部分。昆明池借自然地勢蓄水,並無明顯邊界。只是在池北部,進行了大量人為疏浚。從南至北,仿天漢銀河而修,並在池東岸設石人(石婆)是織女星,池西岸有石人(石爺)是牛郎星。漢家江山興於漢中,以星漢為帝國祥瑞,故法天象地,築池以興帝都風水。

昆明池的歷史典故及傳說

據說掘池時見底土發黑,人問東方朔,東方朔笑而不答,說將來有胡僧來,可問。後人問胡僧,說這昆明池底灰是天火大劫所留,其實就是豐鎬遺址啊。

昆明池的歷史典故及傳說

今人找不到豐京故址,其實原因有二,一是豐京本來陋小,未有大建,二是漢武帝掘昆明池破壞了。

昆明池的歷史典故及傳說

昆明池有四個西湖大,十六平方公里,漢長安城也不過十二平方公里。昆明池水在北部落水村跌落出口向北流與皁河匯合,流入漢長安城宮牆。昆明池南岸為細柳原畢原,史傳周文王死後葬於畢原,我希望有田野考古發現,證明這位《周易》八卦的在為者,最後的棲息地在灃河之濱。

"

灃河東岸到滻灞之濱,是黃帝時代杜康部落的活動之地。古杜方國即今天的郭杜鎮及杜城村一帶。到了西周,周武王建都於鎬京,古杜國依然存在,潏(jue)河穿流其國而往北。秦時修阿房宮,漢時修長安城,考慮到迴避水患,把潏河興修水利一分為二,一支北流即今西安城西的皁(漕運)河,一支在淨土宗祖庭香積寺南與滈河匯合而成洨河,由人工開鑿築堤而西行,在秦鎮入灃河。因此灃河是八水繞長安中號稱四水歸一之河:灃,太,潏,滈。

昆明池的歷史典故及傳說

鎬京之南有鎬池(滮池),是灃河故道,秦漢時修昆明池即是在此基礎,引灃河,洨河水而注入。昆明池據說是漢武帝時修的,練水軍以徵昆明,養魚鱉以供祀。

昆明池的歷史典故及傳說

我以為在秦時昆明池已經存在了,秦時巴蜀之地是秦國的戰略後方,修都江堰,靈渠兩大水利工程,徵百越,秦始皇設長沙,桂林,象郡,南海等四郡,何須到漢武帝時代又小來沒息地修個昆明池以練水軍?築昆明池建上林苑,在周秦古都故址上,就是設風水佈局,以興龍脈。

昆明池的歷史典故及傳說

昆者大且多,明者,日月同光,鏡鑑之意。昆明池如葫蘆狀,有兩個進水口,一個是從斗門引灃河水,一個是從埝頭引洨河水在石匣入池。這個古渠道位置待考。

昆明池的歷史典故及傳說

我總以為李儀祉民國時期修灃惠渠借用了古渠道的一部分。昆明池借自然地勢蓄水,並無明顯邊界。只是在池北部,進行了大量人為疏浚。從南至北,仿天漢銀河而修,並在池東岸設石人(石婆)是織女星,池西岸有石人(石爺)是牛郎星。漢家江山興於漢中,以星漢為帝國祥瑞,故法天象地,築池以興帝都風水。

昆明池的歷史典故及傳說

據說掘池時見底土發黑,人問東方朔,東方朔笑而不答,說將來有胡僧來,可問。後人問胡僧,說這昆明池底灰是天火大劫所留,其實就是豐鎬遺址啊。

昆明池的歷史典故及傳說

今人找不到豐京故址,其實原因有二,一是豐京本來陋小,未有大建,二是漢武帝掘昆明池破壞了。

昆明池的歷史典故及傳說

昆明池有四個西湖大,十六平方公里,漢長安城也不過十二平方公里。昆明池水在北部落水村跌落出口向北流與皁河匯合,流入漢長安城宮牆。昆明池南岸為細柳原畢原,史傳周文王死後葬於畢原,我希望有田野考古發現,證明這位《周易》八卦的在為者,最後的棲息地在灃河之濱。

昆明池的歷史典故及傳說

斗門鎮在現在的灃河之東岸,我懷疑灃河商周時在斗門之南,向北流,鎬京豐京都在灃河之西岸。這樣好解釋豐鎬二京的很多歷史疑案。

"

灃河東岸到滻灞之濱,是黃帝時代杜康部落的活動之地。古杜方國即今天的郭杜鎮及杜城村一帶。到了西周,周武王建都於鎬京,古杜國依然存在,潏(jue)河穿流其國而往北。秦時修阿房宮,漢時修長安城,考慮到迴避水患,把潏河興修水利一分為二,一支北流即今西安城西的皁(漕運)河,一支在淨土宗祖庭香積寺南與滈河匯合而成洨河,由人工開鑿築堤而西行,在秦鎮入灃河。因此灃河是八水繞長安中號稱四水歸一之河:灃,太,潏,滈。

昆明池的歷史典故及傳說

鎬京之南有鎬池(滮池),是灃河故道,秦漢時修昆明池即是在此基礎,引灃河,洨河水而注入。昆明池據說是漢武帝時修的,練水軍以徵昆明,養魚鱉以供祀。

昆明池的歷史典故及傳說

我以為在秦時昆明池已經存在了,秦時巴蜀之地是秦國的戰略後方,修都江堰,靈渠兩大水利工程,徵百越,秦始皇設長沙,桂林,象郡,南海等四郡,何須到漢武帝時代又小來沒息地修個昆明池以練水軍?築昆明池建上林苑,在周秦古都故址上,就是設風水佈局,以興龍脈。

昆明池的歷史典故及傳說

昆者大且多,明者,日月同光,鏡鑑之意。昆明池如葫蘆狀,有兩個進水口,一個是從斗門引灃河水,一個是從埝頭引洨河水在石匣入池。這個古渠道位置待考。

昆明池的歷史典故及傳說

我總以為李儀祉民國時期修灃惠渠借用了古渠道的一部分。昆明池借自然地勢蓄水,並無明顯邊界。只是在池北部,進行了大量人為疏浚。從南至北,仿天漢銀河而修,並在池東岸設石人(石婆)是織女星,池西岸有石人(石爺)是牛郎星。漢家江山興於漢中,以星漢為帝國祥瑞,故法天象地,築池以興帝都風水。

昆明池的歷史典故及傳說

據說掘池時見底土發黑,人問東方朔,東方朔笑而不答,說將來有胡僧來,可問。後人問胡僧,說這昆明池底灰是天火大劫所留,其實就是豐鎬遺址啊。

昆明池的歷史典故及傳說

今人找不到豐京故址,其實原因有二,一是豐京本來陋小,未有大建,二是漢武帝掘昆明池破壞了。

昆明池的歷史典故及傳說

昆明池有四個西湖大,十六平方公里,漢長安城也不過十二平方公里。昆明池水在北部落水村跌落出口向北流與皁河匯合,流入漢長安城宮牆。昆明池南岸為細柳原畢原,史傳周文王死後葬於畢原,我希望有田野考古發現,證明這位《周易》八卦的在為者,最後的棲息地在灃河之濱。

昆明池的歷史典故及傳說

斗門鎮在現在的灃河之東岸,我懷疑灃河商周時在斗門之南,向北流,鎬京豐京都在灃河之西岸。這樣好解釋豐鎬二京的很多歷史疑案。

昆明池的歷史典故及傳說

西安昆明池小資料

昆明池在漢代修建了兩次,基本奠定了西漢昆明池的規模。西漢以後,昆明池繼續使用,後秦末年(公元415年)關中大旱,昆明池曾一度枯竭。而公元440年的北魏年間,曾對昆明池進行了一次修浚。後來到了唐朝,曾先後三次修建昆明池。專家推測,因為唐代以後未再修浚過昆明池,所以現在的昆明池遺址應該是唐昆明池的遺址。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漢長安城工作隊曾於2005年4月至9月對昆明池遺址做了詳細的考古調查,經鑽探、試掘和測量,基本探明瞭遺址的範圍、時代和進水渠、出水渠等。據他們在《西安市漢唐昆明池遺址的鑽探與試掘簡報》上透露,根據鑽探結果,昆明池遺址恰在漢長安城西南約8.5公里處的斗門鎮、細柳鎮一帶,池岸周長約17.6公里,池內面積約16.6平方公里。實測的周長和麵積略大於史籍的記載,考古學家認為,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古今在測量精度上存在著誤差,另一方面是因為唐代在重修時,將有些地方的池岸(如南池岸)擴大了,致使其規模較漢代有所增大。考古學家在昆明池岸邊發現了大量的加固池岸用的鵝卵石,也都是唐代擴建時所用。

也就是這次考古挖掘,考古學家確定了昆明池遺址的具體方位:大體位於斗門鎮、石匣口村、萬村和南豐村之間,遺址內有普渡、花園、西白家莊、南白家莊、北常家莊、常家莊、西常家莊、鎬京鄉、小白店、夢駕莊、常家灘、太平莊、馬營寨、齊家曹村、新堡子、楊家莊、袁旗寨、穀雨莊、五星村、北寨子、南寨子、下店等20多個村莊,遺址周邊有南灃村、大白店、萬村、蒲陽村、石匣口、堰下張村、斗門鎮、上泉北村、落水村共9個村鎮。

詩聖杜甫曾有一首詩《秋興八首·昆明池水》:“昆明池水漢時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織女機絲虛月夜,石鯨鱗甲動秋風。波漂菰米沈雲黑,露冷蓮房墜粉紅。關塞極天唯鳥道,江湖滿地一漁翁。”則是對昆明池的歷史變遷的最好概括。

北京昆明湖名字來源於長安昆明池

昆明池的輝煌延續了近千年。雖然它後來乾涸了,但它的影響卻並沒有中斷。

北京頤和園內也有一個昆明湖,其實和長安的昆明池有著不解之緣。乾隆皇帝在甕山一代興建清漪園(後改建為頤和園),將裡面的天然湖泊開拓成現在的規模,聯想到了漢武帝的文治武功,也想到了開鑿昆明池操演水戰的故事,所以給湖命名為昆明池。光緒皇帝后來也曾在昆明池訓練水師,年輕的光緒帝遙想漢武帝,思緒萬千,寫下“水戰原非陸戰同,昆明緬想漢時功”的詩句。

而南京大名鼎鼎的玄武湖,也曾在南宋年間被改名為昆明池,原因也很明朗,宋孝武帝借用此名,正是意在自比漢武帝,雄心勃勃地想實現大一統,昆明池的影響可見一斑。


"

灃河東岸到滻灞之濱,是黃帝時代杜康部落的活動之地。古杜方國即今天的郭杜鎮及杜城村一帶。到了西周,周武王建都於鎬京,古杜國依然存在,潏(jue)河穿流其國而往北。秦時修阿房宮,漢時修長安城,考慮到迴避水患,把潏河興修水利一分為二,一支北流即今西安城西的皁(漕運)河,一支在淨土宗祖庭香積寺南與滈河匯合而成洨河,由人工開鑿築堤而西行,在秦鎮入灃河。因此灃河是八水繞長安中號稱四水歸一之河:灃,太,潏,滈。

昆明池的歷史典故及傳說

鎬京之南有鎬池(滮池),是灃河故道,秦漢時修昆明池即是在此基礎,引灃河,洨河水而注入。昆明池據說是漢武帝時修的,練水軍以徵昆明,養魚鱉以供祀。

昆明池的歷史典故及傳說

我以為在秦時昆明池已經存在了,秦時巴蜀之地是秦國的戰略後方,修都江堰,靈渠兩大水利工程,徵百越,秦始皇設長沙,桂林,象郡,南海等四郡,何須到漢武帝時代又小來沒息地修個昆明池以練水軍?築昆明池建上林苑,在周秦古都故址上,就是設風水佈局,以興龍脈。

昆明池的歷史典故及傳說

昆者大且多,明者,日月同光,鏡鑑之意。昆明池如葫蘆狀,有兩個進水口,一個是從斗門引灃河水,一個是從埝頭引洨河水在石匣入池。這個古渠道位置待考。

昆明池的歷史典故及傳說

我總以為李儀祉民國時期修灃惠渠借用了古渠道的一部分。昆明池借自然地勢蓄水,並無明顯邊界。只是在池北部,進行了大量人為疏浚。從南至北,仿天漢銀河而修,並在池東岸設石人(石婆)是織女星,池西岸有石人(石爺)是牛郎星。漢家江山興於漢中,以星漢為帝國祥瑞,故法天象地,築池以興帝都風水。

昆明池的歷史典故及傳說

據說掘池時見底土發黑,人問東方朔,東方朔笑而不答,說將來有胡僧來,可問。後人問胡僧,說這昆明池底灰是天火大劫所留,其實就是豐鎬遺址啊。

昆明池的歷史典故及傳說

今人找不到豐京故址,其實原因有二,一是豐京本來陋小,未有大建,二是漢武帝掘昆明池破壞了。

昆明池的歷史典故及傳說

昆明池有四個西湖大,十六平方公里,漢長安城也不過十二平方公里。昆明池水在北部落水村跌落出口向北流與皁河匯合,流入漢長安城宮牆。昆明池南岸為細柳原畢原,史傳周文王死後葬於畢原,我希望有田野考古發現,證明這位《周易》八卦的在為者,最後的棲息地在灃河之濱。

昆明池的歷史典故及傳說

斗門鎮在現在的灃河之東岸,我懷疑灃河商周時在斗門之南,向北流,鎬京豐京都在灃河之西岸。這樣好解釋豐鎬二京的很多歷史疑案。

昆明池的歷史典故及傳說

西安昆明池小資料

昆明池在漢代修建了兩次,基本奠定了西漢昆明池的規模。西漢以後,昆明池繼續使用,後秦末年(公元415年)關中大旱,昆明池曾一度枯竭。而公元440年的北魏年間,曾對昆明池進行了一次修浚。後來到了唐朝,曾先後三次修建昆明池。專家推測,因為唐代以後未再修浚過昆明池,所以現在的昆明池遺址應該是唐昆明池的遺址。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漢長安城工作隊曾於2005年4月至9月對昆明池遺址做了詳細的考古調查,經鑽探、試掘和測量,基本探明瞭遺址的範圍、時代和進水渠、出水渠等。據他們在《西安市漢唐昆明池遺址的鑽探與試掘簡報》上透露,根據鑽探結果,昆明池遺址恰在漢長安城西南約8.5公里處的斗門鎮、細柳鎮一帶,池岸周長約17.6公里,池內面積約16.6平方公里。實測的周長和麵積略大於史籍的記載,考古學家認為,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古今在測量精度上存在著誤差,另一方面是因為唐代在重修時,將有些地方的池岸(如南池岸)擴大了,致使其規模較漢代有所增大。考古學家在昆明池岸邊發現了大量的加固池岸用的鵝卵石,也都是唐代擴建時所用。

也就是這次考古挖掘,考古學家確定了昆明池遺址的具體方位:大體位於斗門鎮、石匣口村、萬村和南豐村之間,遺址內有普渡、花園、西白家莊、南白家莊、北常家莊、常家莊、西常家莊、鎬京鄉、小白店、夢駕莊、常家灘、太平莊、馬營寨、齊家曹村、新堡子、楊家莊、袁旗寨、穀雨莊、五星村、北寨子、南寨子、下店等20多個村莊,遺址周邊有南灃村、大白店、萬村、蒲陽村、石匣口、堰下張村、斗門鎮、上泉北村、落水村共9個村鎮。

詩聖杜甫曾有一首詩《秋興八首·昆明池水》:“昆明池水漢時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織女機絲虛月夜,石鯨鱗甲動秋風。波漂菰米沈雲黑,露冷蓮房墜粉紅。關塞極天唯鳥道,江湖滿地一漁翁。”則是對昆明池的歷史變遷的最好概括。

北京昆明湖名字來源於長安昆明池

昆明池的輝煌延續了近千年。雖然它後來乾涸了,但它的影響卻並沒有中斷。

北京頤和園內也有一個昆明湖,其實和長安的昆明池有著不解之緣。乾隆皇帝在甕山一代興建清漪園(後改建為頤和園),將裡面的天然湖泊開拓成現在的規模,聯想到了漢武帝的文治武功,也想到了開鑿昆明池操演水戰的故事,所以給湖命名為昆明池。光緒皇帝后來也曾在昆明池訓練水師,年輕的光緒帝遙想漢武帝,思緒萬千,寫下“水戰原非陸戰同,昆明緬想漢時功”的詩句。

而南京大名鼎鼎的玄武湖,也曾在南宋年間被改名為昆明池,原因也很明朗,宋孝武帝借用此名,正是意在自比漢武帝,雄心勃勃地想實現大一統,昆明池的影響可見一斑。


昆明池的歷史典故及傳說

作者簡介

張國柱,現任西北大學陝西文化產業研究院項目執行部部長,研究員。長期致力於陝西文化資源的挖掘與整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