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迪拉克的以價換量,你們可能都誤解了'

"

文|Karakush

編者按:我們半年盤點系列的第八篇,主角是BBAC中的C。

BBAC。

上半年,凱迪拉克鎖定了第四的位置。

1-6月累計銷售114,592輛,同比增長1.98%。和過去5年保持的兩位數增長相比,這個半年有點吃力。

也怪不得大盤的拖累。儘管上半年乘用車整體累計銷售1012.7萬輛,同比下降14.0%;但豪華車是其中唯一保持正增長的細分市場,上半年累計銷售104.68萬輛,同比增長8.6%——說明各位中小地主家裡還有閒置餘糧。

不過,BBA之中,也只有寶馬的增長快過細分數據,增速達到16.8%,銷售35萬輛;而奔馳同比增長1.3%,銷售34萬輛;奧迪同比增長1.9%,銷售31萬輛。

所以,凱迪拉克的微增,看著一般,但值得注意的是,它可是除了BBA之外唯一一個年銷超過20萬的豪華品牌。基本盤面上一級,高處不勝寒。

只往下看一點,雷克薩斯上半年銷售93,823臺,同比增長36.5%。並且漲得特立獨行,一沒國產,二不降價,宛如一股清流。

對比之下,會讓很多人認為,凱迪拉克有些勝之不武。因為它採用“以價換量”的降維方式,降幅之大,不大豪華。

優惠最強的車型是ATS-L和XTS。不少報道顯示,一些優惠喪心病狂,ATS-L低至12萬元,不足廠商指導價的一半。

折扣對銷量的幫助功不可沒,使得這兩款轎車都進入了上半年豪華轎車銷量前十。尤其是ATS-L,在臨近國五國六切換的5、6月(國五清庫時間點),銷量相比1-4月有顯著回升。至於XTS,倒是從年初就表現穩定。

"

文|Karakush

編者按:我們半年盤點系列的第八篇,主角是BBAC中的C。

BBAC。

上半年,凱迪拉克鎖定了第四的位置。

1-6月累計銷售114,592輛,同比增長1.98%。和過去5年保持的兩位數增長相比,這個半年有點吃力。

也怪不得大盤的拖累。儘管上半年乘用車整體累計銷售1012.7萬輛,同比下降14.0%;但豪華車是其中唯一保持正增長的細分市場,上半年累計銷售104.68萬輛,同比增長8.6%——說明各位中小地主家裡還有閒置餘糧。

不過,BBA之中,也只有寶馬的增長快過細分數據,增速達到16.8%,銷售35萬輛;而奔馳同比增長1.3%,銷售34萬輛;奧迪同比增長1.9%,銷售31萬輛。

所以,凱迪拉克的微增,看著一般,但值得注意的是,它可是除了BBA之外唯一一個年銷超過20萬的豪華品牌。基本盤面上一級,高處不勝寒。

只往下看一點,雷克薩斯上半年銷售93,823臺,同比增長36.5%。並且漲得特立獨行,一沒國產,二不降價,宛如一股清流。

對比之下,會讓很多人認為,凱迪拉克有些勝之不武。因為它採用“以價換量”的降維方式,降幅之大,不大豪華。

優惠最強的車型是ATS-L和XTS。不少報道顯示,一些優惠喪心病狂,ATS-L低至12萬元,不足廠商指導價的一半。

折扣對銷量的幫助功不可沒,使得這兩款轎車都進入了上半年豪華轎車銷量前十。尤其是ATS-L,在臨近國五國六切換的5、6月(國五清庫時間點),銷量相比1-4月有顯著回升。至於XTS,倒是從年初就表現穩定。

凱迪拉克的以價換量,你們可能都誤解了

本榜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凱迪拉克不虛“C位”,畢竟這是唯一一個入榜的非德系品牌。

外界的惶恐,其實不足為懼。這波“以價換量”,既不算企業戰略,也不會持久到會中傷品牌調性的程度。ATS-L和XTS兩款車均處於產品生命週期的末期,再疊加國五清庫存,才會促成骨折促銷。據說終端很快就完成了清庫,現在根本買不到。

而從銷售結構來看,儘管接檔的CT4、CT5恐怕尚需時日,使得在下半年凱迪或將迎來一波由於產品空窗導致的短期下降,但基本面不太讓人擔心。從上半年來看,主力增量是在去年上市的XT4。如果按車型計算,今年1-6月凱迪拉克轎車銷量63,874輛,SUV銷量50,718輛。在終端把重心從清庫任務上移開後,XT4或許會有更亮眼的市場表現。

"

文|Karakush

編者按:我們半年盤點系列的第八篇,主角是BBAC中的C。

BBAC。

上半年,凱迪拉克鎖定了第四的位置。

1-6月累計銷售114,592輛,同比增長1.98%。和過去5年保持的兩位數增長相比,這個半年有點吃力。

也怪不得大盤的拖累。儘管上半年乘用車整體累計銷售1012.7萬輛,同比下降14.0%;但豪華車是其中唯一保持正增長的細分市場,上半年累計銷售104.68萬輛,同比增長8.6%——說明各位中小地主家裡還有閒置餘糧。

不過,BBA之中,也只有寶馬的增長快過細分數據,增速達到16.8%,銷售35萬輛;而奔馳同比增長1.3%,銷售34萬輛;奧迪同比增長1.9%,銷售31萬輛。

所以,凱迪拉克的微增,看著一般,但值得注意的是,它可是除了BBA之外唯一一個年銷超過20萬的豪華品牌。基本盤面上一級,高處不勝寒。

只往下看一點,雷克薩斯上半年銷售93,823臺,同比增長36.5%。並且漲得特立獨行,一沒國產,二不降價,宛如一股清流。

對比之下,會讓很多人認為,凱迪拉克有些勝之不武。因為它採用“以價換量”的降維方式,降幅之大,不大豪華。

優惠最強的車型是ATS-L和XTS。不少報道顯示,一些優惠喪心病狂,ATS-L低至12萬元,不足廠商指導價的一半。

折扣對銷量的幫助功不可沒,使得這兩款轎車都進入了上半年豪華轎車銷量前十。尤其是ATS-L,在臨近國五國六切換的5、6月(國五清庫時間點),銷量相比1-4月有顯著回升。至於XTS,倒是從年初就表現穩定。

凱迪拉克的以價換量,你們可能都誤解了

本榜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凱迪拉克不虛“C位”,畢竟這是唯一一個入榜的非德系品牌。

外界的惶恐,其實不足為懼。這波“以價換量”,既不算企業戰略,也不會持久到會中傷品牌調性的程度。ATS-L和XTS兩款車均處於產品生命週期的末期,再疊加國五清庫存,才會促成骨折促銷。據說終端很快就完成了清庫,現在根本買不到。

而從銷售結構來看,儘管接檔的CT4、CT5恐怕尚需時日,使得在下半年凱迪或將迎來一波由於產品空窗導致的短期下降,但基本面不太讓人擔心。從上半年來看,主力增量是在去年上市的XT4。如果按車型計算,今年1-6月凱迪拉克轎車銷量63,874輛,SUV銷量50,718輛。在終端把重心從清庫任務上移開後,XT4或許會有更亮眼的市場表現。

凱迪拉克的以價換量,你們可能都誤解了

但這並不能把凱迪拉克從“以價換量”詬病中解救出來。比如在業內著名評論文章《上汽通用的困境與合資車企的終局》中甚至寫道,“如何重建已然崩塌的價格體系,將是擺在凱迪拉克品牌總監面前最大的難題。”——儼然一副已病入膏肓的樣子。

"

文|Karakush

編者按:我們半年盤點系列的第八篇,主角是BBAC中的C。

BBAC。

上半年,凱迪拉克鎖定了第四的位置。

1-6月累計銷售114,592輛,同比增長1.98%。和過去5年保持的兩位數增長相比,這個半年有點吃力。

也怪不得大盤的拖累。儘管上半年乘用車整體累計銷售1012.7萬輛,同比下降14.0%;但豪華車是其中唯一保持正增長的細分市場,上半年累計銷售104.68萬輛,同比增長8.6%——說明各位中小地主家裡還有閒置餘糧。

不過,BBA之中,也只有寶馬的增長快過細分數據,增速達到16.8%,銷售35萬輛;而奔馳同比增長1.3%,銷售34萬輛;奧迪同比增長1.9%,銷售31萬輛。

所以,凱迪拉克的微增,看著一般,但值得注意的是,它可是除了BBA之外唯一一個年銷超過20萬的豪華品牌。基本盤面上一級,高處不勝寒。

只往下看一點,雷克薩斯上半年銷售93,823臺,同比增長36.5%。並且漲得特立獨行,一沒國產,二不降價,宛如一股清流。

對比之下,會讓很多人認為,凱迪拉克有些勝之不武。因為它採用“以價換量”的降維方式,降幅之大,不大豪華。

優惠最強的車型是ATS-L和XTS。不少報道顯示,一些優惠喪心病狂,ATS-L低至12萬元,不足廠商指導價的一半。

折扣對銷量的幫助功不可沒,使得這兩款轎車都進入了上半年豪華轎車銷量前十。尤其是ATS-L,在臨近國五國六切換的5、6月(國五清庫時間點),銷量相比1-4月有顯著回升。至於XTS,倒是從年初就表現穩定。

凱迪拉克的以價換量,你們可能都誤解了

本榜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凱迪拉克不虛“C位”,畢竟這是唯一一個入榜的非德系品牌。

外界的惶恐,其實不足為懼。這波“以價換量”,既不算企業戰略,也不會持久到會中傷品牌調性的程度。ATS-L和XTS兩款車均處於產品生命週期的末期,再疊加國五清庫存,才會促成骨折促銷。據說終端很快就完成了清庫,現在根本買不到。

而從銷售結構來看,儘管接檔的CT4、CT5恐怕尚需時日,使得在下半年凱迪或將迎來一波由於產品空窗導致的短期下降,但基本面不太讓人擔心。從上半年來看,主力增量是在去年上市的XT4。如果按車型計算,今年1-6月凱迪拉克轎車銷量63,874輛,SUV銷量50,718輛。在終端把重心從清庫任務上移開後,XT4或許會有更亮眼的市場表現。

凱迪拉克的以價換量,你們可能都誤解了

但這並不能把凱迪拉克從“以價換量”詬病中解救出來。比如在業內著名評論文章《上汽通用的困境與合資車企的終局》中甚至寫道,“如何重建已然崩塌的價格體系,將是擺在凱迪拉克品牌總監面前最大的難題。”——儼然一副已病入膏肓的樣子。

凱迪拉克的以價換量,你們可能都誤解了

類似的質疑,從三年前就開始了。

2016年,凱迪拉克發生了一個標誌性事件——年銷量突破十萬,達到11.64萬輛。凱迪拉克樂瘋了。那一年,凱迪拉克全球銷量創下過去30年間的新紀錄,近30.87萬輛,較前一年上漲11.1%。上次看到如此輝煌,還是里根總統時期。這要歸功於在華銷量的突破,同比飆漲45.9%。

從這一年開始,凱迪拉克迅速三級跳。

2017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凱迪拉克的全球第一大市場;2018年,年銷量突破二十萬,並且對比中國乘用車大盤同比下滑4.1%,凱迪拉克逆勢增長了17.2%。其後的雷克薩斯銷量為16.05萬輛,沃爾沃銷量則為12.06萬輛,二線出現了明顯的分層。

這樣的狂飆突進,讓人匪夷所思。凱迪拉克的第一個十萬,大概是入華十三年以後才完成的;第二個十萬就用了兩年。從外界看來,只能看到定價謙虛和優惠誠意等表象。

2017年,時任凱迪拉克總裁的約翰·德·尼琛在被問及中國式增長時,曾作過這樣的解釋:

“凱迪拉克品牌目前在中國並不處於市場領導者的地位,所以整個中國豪華車細分市場的價格主導(者),我覺得也並不是凱迪拉克。市場上的價格折扣,由三家市場領導者主導,我們目前仍是一個追隨者的位置。”

"

文|Karakush

編者按:我們半年盤點系列的第八篇,主角是BBAC中的C。

BBAC。

上半年,凱迪拉克鎖定了第四的位置。

1-6月累計銷售114,592輛,同比增長1.98%。和過去5年保持的兩位數增長相比,這個半年有點吃力。

也怪不得大盤的拖累。儘管上半年乘用車整體累計銷售1012.7萬輛,同比下降14.0%;但豪華車是其中唯一保持正增長的細分市場,上半年累計銷售104.68萬輛,同比增長8.6%——說明各位中小地主家裡還有閒置餘糧。

不過,BBA之中,也只有寶馬的增長快過細分數據,增速達到16.8%,銷售35萬輛;而奔馳同比增長1.3%,銷售34萬輛;奧迪同比增長1.9%,銷售31萬輛。

所以,凱迪拉克的微增,看著一般,但值得注意的是,它可是除了BBA之外唯一一個年銷超過20萬的豪華品牌。基本盤面上一級,高處不勝寒。

只往下看一點,雷克薩斯上半年銷售93,823臺,同比增長36.5%。並且漲得特立獨行,一沒國產,二不降價,宛如一股清流。

對比之下,會讓很多人認為,凱迪拉克有些勝之不武。因為它採用“以價換量”的降維方式,降幅之大,不大豪華。

優惠最強的車型是ATS-L和XTS。不少報道顯示,一些優惠喪心病狂,ATS-L低至12萬元,不足廠商指導價的一半。

折扣對銷量的幫助功不可沒,使得這兩款轎車都進入了上半年豪華轎車銷量前十。尤其是ATS-L,在臨近國五國六切換的5、6月(國五清庫時間點),銷量相比1-4月有顯著回升。至於XTS,倒是從年初就表現穩定。

凱迪拉克的以價換量,你們可能都誤解了

本榜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凱迪拉克不虛“C位”,畢竟這是唯一一個入榜的非德系品牌。

外界的惶恐,其實不足為懼。這波“以價換量”,既不算企業戰略,也不會持久到會中傷品牌調性的程度。ATS-L和XTS兩款車均處於產品生命週期的末期,再疊加國五清庫存,才會促成骨折促銷。據說終端很快就完成了清庫,現在根本買不到。

而從銷售結構來看,儘管接檔的CT4、CT5恐怕尚需時日,使得在下半年凱迪或將迎來一波由於產品空窗導致的短期下降,但基本面不太讓人擔心。從上半年來看,主力增量是在去年上市的XT4。如果按車型計算,今年1-6月凱迪拉克轎車銷量63,874輛,SUV銷量50,718輛。在終端把重心從清庫任務上移開後,XT4或許會有更亮眼的市場表現。

凱迪拉克的以價換量,你們可能都誤解了

但這並不能把凱迪拉克從“以價換量”詬病中解救出來。比如在業內著名評論文章《上汽通用的困境與合資車企的終局》中甚至寫道,“如何重建已然崩塌的價格體系,將是擺在凱迪拉克品牌總監面前最大的難題。”——儼然一副已病入膏肓的樣子。

凱迪拉克的以價換量,你們可能都誤解了

類似的質疑,從三年前就開始了。

2016年,凱迪拉克發生了一個標誌性事件——年銷量突破十萬,達到11.64萬輛。凱迪拉克樂瘋了。那一年,凱迪拉克全球銷量創下過去30年間的新紀錄,近30.87萬輛,較前一年上漲11.1%。上次看到如此輝煌,還是里根總統時期。這要歸功於在華銷量的突破,同比飆漲45.9%。

從這一年開始,凱迪拉克迅速三級跳。

2017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凱迪拉克的全球第一大市場;2018年,年銷量突破二十萬,並且對比中國乘用車大盤同比下滑4.1%,凱迪拉克逆勢增長了17.2%。其後的雷克薩斯銷量為16.05萬輛,沃爾沃銷量則為12.06萬輛,二線出現了明顯的分層。

這樣的狂飆突進,讓人匪夷所思。凱迪拉克的第一個十萬,大概是入華十三年以後才完成的;第二個十萬就用了兩年。從外界看來,只能看到定價謙虛和優惠誠意等表象。

2017年,時任凱迪拉克總裁的約翰·德·尼琛在被問及中國式增長時,曾作過這樣的解釋:

“凱迪拉克品牌目前在中國並不處於市場領導者的地位,所以整個中國豪華車細分市場的價格主導(者),我覺得也並不是凱迪拉克。市場上的價格折扣,由三家市場領導者主導,我們目前仍是一個追隨者的位置。”

凱迪拉克的以價換量,你們可能都誤解了

他毫不避諱“有競爭力的價格”是銷量增長的原因之一,正如他毫不避諱凱迪拉克是二線豪華品牌(其他二線們可是介意到死的)。但他同時也強調,之二之三的原因,在產品和品牌。

如果辯證地來看“以價換量”這個等式,你會發現在豪華車領域,其實也是個不容易實現的技術活,前提也是需要消費者對產品和品牌本身認可,才能換得動。

比如,產品。2016年的爆發,主要是靠XT5。推出後約佔總銷量的40%。

此前不能說凱迪拉克沒有崛起的野心。可是前款SRX競爭力十分有限,小了不說,還是進口,想要降價都有成本困難。換代成國產XT5後,價格門檻直降,產品力方面,設計更符合主流審美,內飾豪華感也加碼顯著,並開始搭載豐富的配置。

擺正心態的二線豪華品牌,幾乎都會採用錯位競爭的體位。配置比BBA高一檔,價格則要比BBA低半檔。剛剛上市的XT6也是同一套路。

產品力的另一個表現,在於對中國市場的重視。凱迪拉克的本土化是頓悟式的,一開始的它也是很頭鐵——一副我是美系,我有個性,我要和德國車劃清界限的樣子。稜角必須犀利,觀感必須厚重,猶如牛排一樣做法粗糙但口味豐富。

2005~2012年執掌通用中國業務的甘文維(Kevin Wale)曾說,當時花費了很長時間才說服總部批准生產四缸小排量的凱迪拉克,因為在總部眼中這是對品牌的褻瀆。但無論從稅務角度,還是燃油經濟性的角度,小排量對中國消費者都更有吸引力。

如今的凱迪拉克,則會更主動地去迎合中國品味。比如這款ATS-L,最初在美國發行時並沒有L,被狂噴後排不能坐人,在中國發布時則積極地把軸距變長了。

不僅是空間,在導入新車型時,造型師現在也都會慎重考慮中國偏好。最顯著的變化是,凱迪拉克沒有以前那麼“怪”。這當然有弊端——在一些OG看來,沒那麼凱迪了。但對於更大的客戶群來說,融於主流是受歡迎的必要條件。

中國車主或許已經部分擺脫有車就是有階層的初級階段;但中國豪華車主不一樣,豪華車的意義就在於它是一種社會身份。豪華車主介意別人怎麼看自己,如果他的豪華車造型與主流的BBA差異太大,不會受到認可。這是種隱性的馬太效應。

所以為什麼份額很重要?它反映出你在市場上的普及率和被接受度。量越大,定義市場的話語權才越大。凱迪拉克曾提出,2020年在豪華車領域的市佔率要到10%。截至去年,是7.9%。

為了這個目標,產品層面之外,凱迪拉克還做了其他體系化的事:比如近兩年凱迪全球首發車型,幾乎都在中國最先投產上市;今年品牌的標誌性建築CADILLAC HOUSE也在上海正式開幕。還有2016年投產的先進工廠。九成以上本土銷售的汽車是在上海的這家工廠生產的,這是價格突然具有競爭力的保障。你都無法想象,直到幾年前,凱迪拉克在中國的多數汽車還需要繳納25%的進口關稅。

近年來,凱迪拉克還開設了數百家經銷店,相關的戰略甚至在前任總裁尼琛上任前就制定好了。而據路透社報道,凱迪拉克品牌總裁史蒂夫·卡萊爾(Steve Carlisle)在今年4月接受採訪時還表示,到2025年,凱迪拉克將把在中國的經銷商網絡擴大到500家。

"

文|Karakush

編者按:我們半年盤點系列的第八篇,主角是BBAC中的C。

BBAC。

上半年,凱迪拉克鎖定了第四的位置。

1-6月累計銷售114,592輛,同比增長1.98%。和過去5年保持的兩位數增長相比,這個半年有點吃力。

也怪不得大盤的拖累。儘管上半年乘用車整體累計銷售1012.7萬輛,同比下降14.0%;但豪華車是其中唯一保持正增長的細分市場,上半年累計銷售104.68萬輛,同比增長8.6%——說明各位中小地主家裡還有閒置餘糧。

不過,BBA之中,也只有寶馬的增長快過細分數據,增速達到16.8%,銷售35萬輛;而奔馳同比增長1.3%,銷售34萬輛;奧迪同比增長1.9%,銷售31萬輛。

所以,凱迪拉克的微增,看著一般,但值得注意的是,它可是除了BBA之外唯一一個年銷超過20萬的豪華品牌。基本盤面上一級,高處不勝寒。

只往下看一點,雷克薩斯上半年銷售93,823臺,同比增長36.5%。並且漲得特立獨行,一沒國產,二不降價,宛如一股清流。

對比之下,會讓很多人認為,凱迪拉克有些勝之不武。因為它採用“以價換量”的降維方式,降幅之大,不大豪華。

優惠最強的車型是ATS-L和XTS。不少報道顯示,一些優惠喪心病狂,ATS-L低至12萬元,不足廠商指導價的一半。

折扣對銷量的幫助功不可沒,使得這兩款轎車都進入了上半年豪華轎車銷量前十。尤其是ATS-L,在臨近國五國六切換的5、6月(國五清庫時間點),銷量相比1-4月有顯著回升。至於XTS,倒是從年初就表現穩定。

凱迪拉克的以價換量,你們可能都誤解了

本榜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凱迪拉克不虛“C位”,畢竟這是唯一一個入榜的非德系品牌。

外界的惶恐,其實不足為懼。這波“以價換量”,既不算企業戰略,也不會持久到會中傷品牌調性的程度。ATS-L和XTS兩款車均處於產品生命週期的末期,再疊加國五清庫存,才會促成骨折促銷。據說終端很快就完成了清庫,現在根本買不到。

而從銷售結構來看,儘管接檔的CT4、CT5恐怕尚需時日,使得在下半年凱迪或將迎來一波由於產品空窗導致的短期下降,但基本面不太讓人擔心。從上半年來看,主力增量是在去年上市的XT4。如果按車型計算,今年1-6月凱迪拉克轎車銷量63,874輛,SUV銷量50,718輛。在終端把重心從清庫任務上移開後,XT4或許會有更亮眼的市場表現。

凱迪拉克的以價換量,你們可能都誤解了

但這並不能把凱迪拉克從“以價換量”詬病中解救出來。比如在業內著名評論文章《上汽通用的困境與合資車企的終局》中甚至寫道,“如何重建已然崩塌的價格體系,將是擺在凱迪拉克品牌總監面前最大的難題。”——儼然一副已病入膏肓的樣子。

凱迪拉克的以價換量,你們可能都誤解了

類似的質疑,從三年前就開始了。

2016年,凱迪拉克發生了一個標誌性事件——年銷量突破十萬,達到11.64萬輛。凱迪拉克樂瘋了。那一年,凱迪拉克全球銷量創下過去30年間的新紀錄,近30.87萬輛,較前一年上漲11.1%。上次看到如此輝煌,還是里根總統時期。這要歸功於在華銷量的突破,同比飆漲45.9%。

從這一年開始,凱迪拉克迅速三級跳。

2017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凱迪拉克的全球第一大市場;2018年,年銷量突破二十萬,並且對比中國乘用車大盤同比下滑4.1%,凱迪拉克逆勢增長了17.2%。其後的雷克薩斯銷量為16.05萬輛,沃爾沃銷量則為12.06萬輛,二線出現了明顯的分層。

這樣的狂飆突進,讓人匪夷所思。凱迪拉克的第一個十萬,大概是入華十三年以後才完成的;第二個十萬就用了兩年。從外界看來,只能看到定價謙虛和優惠誠意等表象。

2017年,時任凱迪拉克總裁的約翰·德·尼琛在被問及中國式增長時,曾作過這樣的解釋:

“凱迪拉克品牌目前在中國並不處於市場領導者的地位,所以整個中國豪華車細分市場的價格主導(者),我覺得也並不是凱迪拉克。市場上的價格折扣,由三家市場領導者主導,我們目前仍是一個追隨者的位置。”

凱迪拉克的以價換量,你們可能都誤解了

他毫不避諱“有競爭力的價格”是銷量增長的原因之一,正如他毫不避諱凱迪拉克是二線豪華品牌(其他二線們可是介意到死的)。但他同時也強調,之二之三的原因,在產品和品牌。

如果辯證地來看“以價換量”這個等式,你會發現在豪華車領域,其實也是個不容易實現的技術活,前提也是需要消費者對產品和品牌本身認可,才能換得動。

比如,產品。2016年的爆發,主要是靠XT5。推出後約佔總銷量的40%。

此前不能說凱迪拉克沒有崛起的野心。可是前款SRX競爭力十分有限,小了不說,還是進口,想要降價都有成本困難。換代成國產XT5後,價格門檻直降,產品力方面,設計更符合主流審美,內飾豪華感也加碼顯著,並開始搭載豐富的配置。

擺正心態的二線豪華品牌,幾乎都會採用錯位競爭的體位。配置比BBA高一檔,價格則要比BBA低半檔。剛剛上市的XT6也是同一套路。

產品力的另一個表現,在於對中國市場的重視。凱迪拉克的本土化是頓悟式的,一開始的它也是很頭鐵——一副我是美系,我有個性,我要和德國車劃清界限的樣子。稜角必須犀利,觀感必須厚重,猶如牛排一樣做法粗糙但口味豐富。

2005~2012年執掌通用中國業務的甘文維(Kevin Wale)曾說,當時花費了很長時間才說服總部批准生產四缸小排量的凱迪拉克,因為在總部眼中這是對品牌的褻瀆。但無論從稅務角度,還是燃油經濟性的角度,小排量對中國消費者都更有吸引力。

如今的凱迪拉克,則會更主動地去迎合中國品味。比如這款ATS-L,最初在美國發行時並沒有L,被狂噴後排不能坐人,在中國發布時則積極地把軸距變長了。

不僅是空間,在導入新車型時,造型師現在也都會慎重考慮中國偏好。最顯著的變化是,凱迪拉克沒有以前那麼“怪”。這當然有弊端——在一些OG看來,沒那麼凱迪了。但對於更大的客戶群來說,融於主流是受歡迎的必要條件。

中國車主或許已經部分擺脫有車就是有階層的初級階段;但中國豪華車主不一樣,豪華車的意義就在於它是一種社會身份。豪華車主介意別人怎麼看自己,如果他的豪華車造型與主流的BBA差異太大,不會受到認可。這是種隱性的馬太效應。

所以為什麼份額很重要?它反映出你在市場上的普及率和被接受度。量越大,定義市場的話語權才越大。凱迪拉克曾提出,2020年在豪華車領域的市佔率要到10%。截至去年,是7.9%。

為了這個目標,產品層面之外,凱迪拉克還做了其他體系化的事:比如近兩年凱迪全球首發車型,幾乎都在中國最先投產上市;今年品牌的標誌性建築CADILLAC HOUSE也在上海正式開幕。還有2016年投產的先進工廠。九成以上本土銷售的汽車是在上海的這家工廠生產的,這是價格突然具有競爭力的保障。你都無法想象,直到幾年前,凱迪拉克在中國的多數汽車還需要繳納25%的進口關稅。

近年來,凱迪拉克還開設了數百家經銷店,相關的戰略甚至在前任總裁尼琛上任前就制定好了。而據路透社報道,凱迪拉克品牌總裁史蒂夫·卡萊爾(Steve Carlisle)在今年4月接受採訪時還表示,到2025年,凱迪拉克將把在中國的經銷商網絡擴大到500家。

凱迪拉克的以價換量,你們可能都誤解了

在整個體系的共同作用下,以價才能換到量,換到份額。

"

文|Karakush

編者按:我們半年盤點系列的第八篇,主角是BBAC中的C。

BBAC。

上半年,凱迪拉克鎖定了第四的位置。

1-6月累計銷售114,592輛,同比增長1.98%。和過去5年保持的兩位數增長相比,這個半年有點吃力。

也怪不得大盤的拖累。儘管上半年乘用車整體累計銷售1012.7萬輛,同比下降14.0%;但豪華車是其中唯一保持正增長的細分市場,上半年累計銷售104.68萬輛,同比增長8.6%——說明各位中小地主家裡還有閒置餘糧。

不過,BBA之中,也只有寶馬的增長快過細分數據,增速達到16.8%,銷售35萬輛;而奔馳同比增長1.3%,銷售34萬輛;奧迪同比增長1.9%,銷售31萬輛。

所以,凱迪拉克的微增,看著一般,但值得注意的是,它可是除了BBA之外唯一一個年銷超過20萬的豪華品牌。基本盤面上一級,高處不勝寒。

只往下看一點,雷克薩斯上半年銷售93,823臺,同比增長36.5%。並且漲得特立獨行,一沒國產,二不降價,宛如一股清流。

對比之下,會讓很多人認為,凱迪拉克有些勝之不武。因為它採用“以價換量”的降維方式,降幅之大,不大豪華。

優惠最強的車型是ATS-L和XTS。不少報道顯示,一些優惠喪心病狂,ATS-L低至12萬元,不足廠商指導價的一半。

折扣對銷量的幫助功不可沒,使得這兩款轎車都進入了上半年豪華轎車銷量前十。尤其是ATS-L,在臨近國五國六切換的5、6月(國五清庫時間點),銷量相比1-4月有顯著回升。至於XTS,倒是從年初就表現穩定。

凱迪拉克的以價換量,你們可能都誤解了

本榜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凱迪拉克不虛“C位”,畢竟這是唯一一個入榜的非德系品牌。

外界的惶恐,其實不足為懼。這波“以價換量”,既不算企業戰略,也不會持久到會中傷品牌調性的程度。ATS-L和XTS兩款車均處於產品生命週期的末期,再疊加國五清庫存,才會促成骨折促銷。據說終端很快就完成了清庫,現在根本買不到。

而從銷售結構來看,儘管接檔的CT4、CT5恐怕尚需時日,使得在下半年凱迪或將迎來一波由於產品空窗導致的短期下降,但基本面不太讓人擔心。從上半年來看,主力增量是在去年上市的XT4。如果按車型計算,今年1-6月凱迪拉克轎車銷量63,874輛,SUV銷量50,718輛。在終端把重心從清庫任務上移開後,XT4或許會有更亮眼的市場表現。

凱迪拉克的以價換量,你們可能都誤解了

但這並不能把凱迪拉克從“以價換量”詬病中解救出來。比如在業內著名評論文章《上汽通用的困境與合資車企的終局》中甚至寫道,“如何重建已然崩塌的價格體系,將是擺在凱迪拉克品牌總監面前最大的難題。”——儼然一副已病入膏肓的樣子。

凱迪拉克的以價換量,你們可能都誤解了

類似的質疑,從三年前就開始了。

2016年,凱迪拉克發生了一個標誌性事件——年銷量突破十萬,達到11.64萬輛。凱迪拉克樂瘋了。那一年,凱迪拉克全球銷量創下過去30年間的新紀錄,近30.87萬輛,較前一年上漲11.1%。上次看到如此輝煌,還是里根總統時期。這要歸功於在華銷量的突破,同比飆漲45.9%。

從這一年開始,凱迪拉克迅速三級跳。

2017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凱迪拉克的全球第一大市場;2018年,年銷量突破二十萬,並且對比中國乘用車大盤同比下滑4.1%,凱迪拉克逆勢增長了17.2%。其後的雷克薩斯銷量為16.05萬輛,沃爾沃銷量則為12.06萬輛,二線出現了明顯的分層。

這樣的狂飆突進,讓人匪夷所思。凱迪拉克的第一個十萬,大概是入華十三年以後才完成的;第二個十萬就用了兩年。從外界看來,只能看到定價謙虛和優惠誠意等表象。

2017年,時任凱迪拉克總裁的約翰·德·尼琛在被問及中國式增長時,曾作過這樣的解釋:

“凱迪拉克品牌目前在中國並不處於市場領導者的地位,所以整個中國豪華車細分市場的價格主導(者),我覺得也並不是凱迪拉克。市場上的價格折扣,由三家市場領導者主導,我們目前仍是一個追隨者的位置。”

凱迪拉克的以價換量,你們可能都誤解了

他毫不避諱“有競爭力的價格”是銷量增長的原因之一,正如他毫不避諱凱迪拉克是二線豪華品牌(其他二線們可是介意到死的)。但他同時也強調,之二之三的原因,在產品和品牌。

如果辯證地來看“以價換量”這個等式,你會發現在豪華車領域,其實也是個不容易實現的技術活,前提也是需要消費者對產品和品牌本身認可,才能換得動。

比如,產品。2016年的爆發,主要是靠XT5。推出後約佔總銷量的40%。

此前不能說凱迪拉克沒有崛起的野心。可是前款SRX競爭力十分有限,小了不說,還是進口,想要降價都有成本困難。換代成國產XT5後,價格門檻直降,產品力方面,設計更符合主流審美,內飾豪華感也加碼顯著,並開始搭載豐富的配置。

擺正心態的二線豪華品牌,幾乎都會採用錯位競爭的體位。配置比BBA高一檔,價格則要比BBA低半檔。剛剛上市的XT6也是同一套路。

產品力的另一個表現,在於對中國市場的重視。凱迪拉克的本土化是頓悟式的,一開始的它也是很頭鐵——一副我是美系,我有個性,我要和德國車劃清界限的樣子。稜角必須犀利,觀感必須厚重,猶如牛排一樣做法粗糙但口味豐富。

2005~2012年執掌通用中國業務的甘文維(Kevin Wale)曾說,當時花費了很長時間才說服總部批准生產四缸小排量的凱迪拉克,因為在總部眼中這是對品牌的褻瀆。但無論從稅務角度,還是燃油經濟性的角度,小排量對中國消費者都更有吸引力。

如今的凱迪拉克,則會更主動地去迎合中國品味。比如這款ATS-L,最初在美國發行時並沒有L,被狂噴後排不能坐人,在中國發布時則積極地把軸距變長了。

不僅是空間,在導入新車型時,造型師現在也都會慎重考慮中國偏好。最顯著的變化是,凱迪拉克沒有以前那麼“怪”。這當然有弊端——在一些OG看來,沒那麼凱迪了。但對於更大的客戶群來說,融於主流是受歡迎的必要條件。

中國車主或許已經部分擺脫有車就是有階層的初級階段;但中國豪華車主不一樣,豪華車的意義就在於它是一種社會身份。豪華車主介意別人怎麼看自己,如果他的豪華車造型與主流的BBA差異太大,不會受到認可。這是種隱性的馬太效應。

所以為什麼份額很重要?它反映出你在市場上的普及率和被接受度。量越大,定義市場的話語權才越大。凱迪拉克曾提出,2020年在豪華車領域的市佔率要到10%。截至去年,是7.9%。

為了這個目標,產品層面之外,凱迪拉克還做了其他體系化的事:比如近兩年凱迪全球首發車型,幾乎都在中國最先投產上市;今年品牌的標誌性建築CADILLAC HOUSE也在上海正式開幕。還有2016年投產的先進工廠。九成以上本土銷售的汽車是在上海的這家工廠生產的,這是價格突然具有競爭力的保障。你都無法想象,直到幾年前,凱迪拉克在中國的多數汽車還需要繳納25%的進口關稅。

近年來,凱迪拉克還開設了數百家經銷店,相關的戰略甚至在前任總裁尼琛上任前就制定好了。而據路透社報道,凱迪拉克品牌總裁史蒂夫·卡萊爾(Steve Carlisle)在今年4月接受採訪時還表示,到2025年,凱迪拉克將把在中國的經銷商網絡擴大到500家。

凱迪拉克的以價換量,你們可能都誤解了

在整個體系的共同作用下,以價才能換到量,換到份額。

凱迪拉克的以價換量,你們可能都誤解了

這又產生另一個問題,很多人擔憂,為份額而戰的狂奔姿勢,會不會毀了豪華凱迪的百年清譽。我倒覺得不必這麼痛心疾首。

凱迪拉克在中國沒有那麼久遠的品牌積澱。2004年才入華,雖然此前也有被大富之家用於婚嫁殯葬等大事,但主力消費群對它並沒有太多的品牌定視。我們的父輩或祖輩絕少會擁有一輛老凱迪,我們對它的前世記憶只存在於故事堆裡。

這不是一件壞事。對凱迪拉克來說,也因此,只有在中國才得以實現品牌重塑,才有機會成為一個全球性的豪華品牌。

除了中美兩大市場,凱迪拉克在其他市場的銷售業績比較一般。而美國本土其實才是品牌百年積澱之地,積澱深刻得幾乎無藥可救,夕陽市場的特徵顯著。

凱迪拉克在美國市場的平均車主年齡在60歲以上,而在中國市場的平均年齡為32歲,其中50%是首次購車用戶。去年凱迪拉克52%的新車銷量來自中國。

你在美國幾乎看不到決定未來的年輕化戰略有什麼迴響。2016年為了重新定義凱迪形象而把總部遷往昂貴的紐約,結果三年來美國銷量失守,於是去年又把總部遷回到密歇根。

歷史層疊決定了品牌形象翻身艱難。對比中國,它在美國的銷售策略反而是強管控經銷商折扣促銷,提升服務和品牌,正是因為凱迪拉克在美國穩固的地位,才使得只能從質量而非數量入手。

在中國,XT6找來古天樂,CT6找來胡歌,這些調性很好的明星,在城市背景前走來走去,開上一輛閃亮的凱迪,凱迪自此就繼承了古仔的氣質和胡歌的顏值。而在美國你即使找到最炙手可熱的青少年偶像,比如小蜘蛛湯姆·霍蘭德,人們只會認為小湯姆想嘗試復古路線而已。

"

文|Karakush

編者按:我們半年盤點系列的第八篇,主角是BBAC中的C。

BBAC。

上半年,凱迪拉克鎖定了第四的位置。

1-6月累計銷售114,592輛,同比增長1.98%。和過去5年保持的兩位數增長相比,這個半年有點吃力。

也怪不得大盤的拖累。儘管上半年乘用車整體累計銷售1012.7萬輛,同比下降14.0%;但豪華車是其中唯一保持正增長的細分市場,上半年累計銷售104.68萬輛,同比增長8.6%——說明各位中小地主家裡還有閒置餘糧。

不過,BBA之中,也只有寶馬的增長快過細分數據,增速達到16.8%,銷售35萬輛;而奔馳同比增長1.3%,銷售34萬輛;奧迪同比增長1.9%,銷售31萬輛。

所以,凱迪拉克的微增,看著一般,但值得注意的是,它可是除了BBA之外唯一一個年銷超過20萬的豪華品牌。基本盤面上一級,高處不勝寒。

只往下看一點,雷克薩斯上半年銷售93,823臺,同比增長36.5%。並且漲得特立獨行,一沒國產,二不降價,宛如一股清流。

對比之下,會讓很多人認為,凱迪拉克有些勝之不武。因為它採用“以價換量”的降維方式,降幅之大,不大豪華。

優惠最強的車型是ATS-L和XTS。不少報道顯示,一些優惠喪心病狂,ATS-L低至12萬元,不足廠商指導價的一半。

折扣對銷量的幫助功不可沒,使得這兩款轎車都進入了上半年豪華轎車銷量前十。尤其是ATS-L,在臨近國五國六切換的5、6月(國五清庫時間點),銷量相比1-4月有顯著回升。至於XTS,倒是從年初就表現穩定。

凱迪拉克的以價換量,你們可能都誤解了

本榜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凱迪拉克不虛“C位”,畢竟這是唯一一個入榜的非德系品牌。

外界的惶恐,其實不足為懼。這波“以價換量”,既不算企業戰略,也不會持久到會中傷品牌調性的程度。ATS-L和XTS兩款車均處於產品生命週期的末期,再疊加國五清庫存,才會促成骨折促銷。據說終端很快就完成了清庫,現在根本買不到。

而從銷售結構來看,儘管接檔的CT4、CT5恐怕尚需時日,使得在下半年凱迪或將迎來一波由於產品空窗導致的短期下降,但基本面不太讓人擔心。從上半年來看,主力增量是在去年上市的XT4。如果按車型計算,今年1-6月凱迪拉克轎車銷量63,874輛,SUV銷量50,718輛。在終端把重心從清庫任務上移開後,XT4或許會有更亮眼的市場表現。

凱迪拉克的以價換量,你們可能都誤解了

但這並不能把凱迪拉克從“以價換量”詬病中解救出來。比如在業內著名評論文章《上汽通用的困境與合資車企的終局》中甚至寫道,“如何重建已然崩塌的價格體系,將是擺在凱迪拉克品牌總監面前最大的難題。”——儼然一副已病入膏肓的樣子。

凱迪拉克的以價換量,你們可能都誤解了

類似的質疑,從三年前就開始了。

2016年,凱迪拉克發生了一個標誌性事件——年銷量突破十萬,達到11.64萬輛。凱迪拉克樂瘋了。那一年,凱迪拉克全球銷量創下過去30年間的新紀錄,近30.87萬輛,較前一年上漲11.1%。上次看到如此輝煌,還是里根總統時期。這要歸功於在華銷量的突破,同比飆漲45.9%。

從這一年開始,凱迪拉克迅速三級跳。

2017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凱迪拉克的全球第一大市場;2018年,年銷量突破二十萬,並且對比中國乘用車大盤同比下滑4.1%,凱迪拉克逆勢增長了17.2%。其後的雷克薩斯銷量為16.05萬輛,沃爾沃銷量則為12.06萬輛,二線出現了明顯的分層。

這樣的狂飆突進,讓人匪夷所思。凱迪拉克的第一個十萬,大概是入華十三年以後才完成的;第二個十萬就用了兩年。從外界看來,只能看到定價謙虛和優惠誠意等表象。

2017年,時任凱迪拉克總裁的約翰·德·尼琛在被問及中國式增長時,曾作過這樣的解釋:

“凱迪拉克品牌目前在中國並不處於市場領導者的地位,所以整個中國豪華車細分市場的價格主導(者),我覺得也並不是凱迪拉克。市場上的價格折扣,由三家市場領導者主導,我們目前仍是一個追隨者的位置。”

凱迪拉克的以價換量,你們可能都誤解了

他毫不避諱“有競爭力的價格”是銷量增長的原因之一,正如他毫不避諱凱迪拉克是二線豪華品牌(其他二線們可是介意到死的)。但他同時也強調,之二之三的原因,在產品和品牌。

如果辯證地來看“以價換量”這個等式,你會發現在豪華車領域,其實也是個不容易實現的技術活,前提也是需要消費者對產品和品牌本身認可,才能換得動。

比如,產品。2016年的爆發,主要是靠XT5。推出後約佔總銷量的40%。

此前不能說凱迪拉克沒有崛起的野心。可是前款SRX競爭力十分有限,小了不說,還是進口,想要降價都有成本困難。換代成國產XT5後,價格門檻直降,產品力方面,設計更符合主流審美,內飾豪華感也加碼顯著,並開始搭載豐富的配置。

擺正心態的二線豪華品牌,幾乎都會採用錯位競爭的體位。配置比BBA高一檔,價格則要比BBA低半檔。剛剛上市的XT6也是同一套路。

產品力的另一個表現,在於對中國市場的重視。凱迪拉克的本土化是頓悟式的,一開始的它也是很頭鐵——一副我是美系,我有個性,我要和德國車劃清界限的樣子。稜角必須犀利,觀感必須厚重,猶如牛排一樣做法粗糙但口味豐富。

2005~2012年執掌通用中國業務的甘文維(Kevin Wale)曾說,當時花費了很長時間才說服總部批准生產四缸小排量的凱迪拉克,因為在總部眼中這是對品牌的褻瀆。但無論從稅務角度,還是燃油經濟性的角度,小排量對中國消費者都更有吸引力。

如今的凱迪拉克,則會更主動地去迎合中國品味。比如這款ATS-L,最初在美國發行時並沒有L,被狂噴後排不能坐人,在中國發布時則積極地把軸距變長了。

不僅是空間,在導入新車型時,造型師現在也都會慎重考慮中國偏好。最顯著的變化是,凱迪拉克沒有以前那麼“怪”。這當然有弊端——在一些OG看來,沒那麼凱迪了。但對於更大的客戶群來說,融於主流是受歡迎的必要條件。

中國車主或許已經部分擺脫有車就是有階層的初級階段;但中國豪華車主不一樣,豪華車的意義就在於它是一種社會身份。豪華車主介意別人怎麼看自己,如果他的豪華車造型與主流的BBA差異太大,不會受到認可。這是種隱性的馬太效應。

所以為什麼份額很重要?它反映出你在市場上的普及率和被接受度。量越大,定義市場的話語權才越大。凱迪拉克曾提出,2020年在豪華車領域的市佔率要到10%。截至去年,是7.9%。

為了這個目標,產品層面之外,凱迪拉克還做了其他體系化的事:比如近兩年凱迪全球首發車型,幾乎都在中國最先投產上市;今年品牌的標誌性建築CADILLAC HOUSE也在上海正式開幕。還有2016年投產的先進工廠。九成以上本土銷售的汽車是在上海的這家工廠生產的,這是價格突然具有競爭力的保障。你都無法想象,直到幾年前,凱迪拉克在中國的多數汽車還需要繳納25%的進口關稅。

近年來,凱迪拉克還開設了數百家經銷店,相關的戰略甚至在前任總裁尼琛上任前就制定好了。而據路透社報道,凱迪拉克品牌總裁史蒂夫·卡萊爾(Steve Carlisle)在今年4月接受採訪時還表示,到2025年,凱迪拉克將把在中國的經銷商網絡擴大到500家。

凱迪拉克的以價換量,你們可能都誤解了

在整個體系的共同作用下,以價才能換到量,換到份額。

凱迪拉克的以價換量,你們可能都誤解了

這又產生另一個問題,很多人擔憂,為份額而戰的狂奔姿勢,會不會毀了豪華凱迪的百年清譽。我倒覺得不必這麼痛心疾首。

凱迪拉克在中國沒有那麼久遠的品牌積澱。2004年才入華,雖然此前也有被大富之家用於婚嫁殯葬等大事,但主力消費群對它並沒有太多的品牌定視。我們的父輩或祖輩絕少會擁有一輛老凱迪,我們對它的前世記憶只存在於故事堆裡。

這不是一件壞事。對凱迪拉克來說,也因此,只有在中國才得以實現品牌重塑,才有機會成為一個全球性的豪華品牌。

除了中美兩大市場,凱迪拉克在其他市場的銷售業績比較一般。而美國本土其實才是品牌百年積澱之地,積澱深刻得幾乎無藥可救,夕陽市場的特徵顯著。

凱迪拉克在美國市場的平均車主年齡在60歲以上,而在中國市場的平均年齡為32歲,其中50%是首次購車用戶。去年凱迪拉克52%的新車銷量來自中國。

你在美國幾乎看不到決定未來的年輕化戰略有什麼迴響。2016年為了重新定義凱迪形象而把總部遷往昂貴的紐約,結果三年來美國銷量失守,於是去年又把總部遷回到密歇根。

歷史層疊決定了品牌形象翻身艱難。對比中國,它在美國的銷售策略反而是強管控經銷商折扣促銷,提升服務和品牌,正是因為凱迪拉克在美國穩固的地位,才使得只能從質量而非數量入手。

在中國,XT6找來古天樂,CT6找來胡歌,這些調性很好的明星,在城市背景前走來走去,開上一輛閃亮的凱迪,凱迪自此就繼承了古仔的氣質和胡歌的顏值。而在美國你即使找到最炙手可熱的青少年偶像,比如小蜘蛛湯姆·霍蘭德,人們只會認為小湯姆想嘗試復古路線而已。

凱迪拉克的以價換量,你們可能都誤解了

"

文|Karakush

編者按:我們半年盤點系列的第八篇,主角是BBAC中的C。

BBAC。

上半年,凱迪拉克鎖定了第四的位置。

1-6月累計銷售114,592輛,同比增長1.98%。和過去5年保持的兩位數增長相比,這個半年有點吃力。

也怪不得大盤的拖累。儘管上半年乘用車整體累計銷售1012.7萬輛,同比下降14.0%;但豪華車是其中唯一保持正增長的細分市場,上半年累計銷售104.68萬輛,同比增長8.6%——說明各位中小地主家裡還有閒置餘糧。

不過,BBA之中,也只有寶馬的增長快過細分數據,增速達到16.8%,銷售35萬輛;而奔馳同比增長1.3%,銷售34萬輛;奧迪同比增長1.9%,銷售31萬輛。

所以,凱迪拉克的微增,看著一般,但值得注意的是,它可是除了BBA之外唯一一個年銷超過20萬的豪華品牌。基本盤面上一級,高處不勝寒。

只往下看一點,雷克薩斯上半年銷售93,823臺,同比增長36.5%。並且漲得特立獨行,一沒國產,二不降價,宛如一股清流。

對比之下,會讓很多人認為,凱迪拉克有些勝之不武。因為它採用“以價換量”的降維方式,降幅之大,不大豪華。

優惠最強的車型是ATS-L和XTS。不少報道顯示,一些優惠喪心病狂,ATS-L低至12萬元,不足廠商指導價的一半。

折扣對銷量的幫助功不可沒,使得這兩款轎車都進入了上半年豪華轎車銷量前十。尤其是ATS-L,在臨近國五國六切換的5、6月(國五清庫時間點),銷量相比1-4月有顯著回升。至於XTS,倒是從年初就表現穩定。

凱迪拉克的以價換量,你們可能都誤解了

本榜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凱迪拉克不虛“C位”,畢竟這是唯一一個入榜的非德系品牌。

外界的惶恐,其實不足為懼。這波“以價換量”,既不算企業戰略,也不會持久到會中傷品牌調性的程度。ATS-L和XTS兩款車均處於產品生命週期的末期,再疊加國五清庫存,才會促成骨折促銷。據說終端很快就完成了清庫,現在根本買不到。

而從銷售結構來看,儘管接檔的CT4、CT5恐怕尚需時日,使得在下半年凱迪或將迎來一波由於產品空窗導致的短期下降,但基本面不太讓人擔心。從上半年來看,主力增量是在去年上市的XT4。如果按車型計算,今年1-6月凱迪拉克轎車銷量63,874輛,SUV銷量50,718輛。在終端把重心從清庫任務上移開後,XT4或許會有更亮眼的市場表現。

凱迪拉克的以價換量,你們可能都誤解了

但這並不能把凱迪拉克從“以價換量”詬病中解救出來。比如在業內著名評論文章《上汽通用的困境與合資車企的終局》中甚至寫道,“如何重建已然崩塌的價格體系,將是擺在凱迪拉克品牌總監面前最大的難題。”——儼然一副已病入膏肓的樣子。

凱迪拉克的以價換量,你們可能都誤解了

類似的質疑,從三年前就開始了。

2016年,凱迪拉克發生了一個標誌性事件——年銷量突破十萬,達到11.64萬輛。凱迪拉克樂瘋了。那一年,凱迪拉克全球銷量創下過去30年間的新紀錄,近30.87萬輛,較前一年上漲11.1%。上次看到如此輝煌,還是里根總統時期。這要歸功於在華銷量的突破,同比飆漲45.9%。

從這一年開始,凱迪拉克迅速三級跳。

2017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凱迪拉克的全球第一大市場;2018年,年銷量突破二十萬,並且對比中國乘用車大盤同比下滑4.1%,凱迪拉克逆勢增長了17.2%。其後的雷克薩斯銷量為16.05萬輛,沃爾沃銷量則為12.06萬輛,二線出現了明顯的分層。

這樣的狂飆突進,讓人匪夷所思。凱迪拉克的第一個十萬,大概是入華十三年以後才完成的;第二個十萬就用了兩年。從外界看來,只能看到定價謙虛和優惠誠意等表象。

2017年,時任凱迪拉克總裁的約翰·德·尼琛在被問及中國式增長時,曾作過這樣的解釋:

“凱迪拉克品牌目前在中國並不處於市場領導者的地位,所以整個中國豪華車細分市場的價格主導(者),我覺得也並不是凱迪拉克。市場上的價格折扣,由三家市場領導者主導,我們目前仍是一個追隨者的位置。”

凱迪拉克的以價換量,你們可能都誤解了

他毫不避諱“有競爭力的價格”是銷量增長的原因之一,正如他毫不避諱凱迪拉克是二線豪華品牌(其他二線們可是介意到死的)。但他同時也強調,之二之三的原因,在產品和品牌。

如果辯證地來看“以價換量”這個等式,你會發現在豪華車領域,其實也是個不容易實現的技術活,前提也是需要消費者對產品和品牌本身認可,才能換得動。

比如,產品。2016年的爆發,主要是靠XT5。推出後約佔總銷量的40%。

此前不能說凱迪拉克沒有崛起的野心。可是前款SRX競爭力十分有限,小了不說,還是進口,想要降價都有成本困難。換代成國產XT5後,價格門檻直降,產品力方面,設計更符合主流審美,內飾豪華感也加碼顯著,並開始搭載豐富的配置。

擺正心態的二線豪華品牌,幾乎都會採用錯位競爭的體位。配置比BBA高一檔,價格則要比BBA低半檔。剛剛上市的XT6也是同一套路。

產品力的另一個表現,在於對中國市場的重視。凱迪拉克的本土化是頓悟式的,一開始的它也是很頭鐵——一副我是美系,我有個性,我要和德國車劃清界限的樣子。稜角必須犀利,觀感必須厚重,猶如牛排一樣做法粗糙但口味豐富。

2005~2012年執掌通用中國業務的甘文維(Kevin Wale)曾說,當時花費了很長時間才說服總部批准生產四缸小排量的凱迪拉克,因為在總部眼中這是對品牌的褻瀆。但無論從稅務角度,還是燃油經濟性的角度,小排量對中國消費者都更有吸引力。

如今的凱迪拉克,則會更主動地去迎合中國品味。比如這款ATS-L,最初在美國發行時並沒有L,被狂噴後排不能坐人,在中國發布時則積極地把軸距變長了。

不僅是空間,在導入新車型時,造型師現在也都會慎重考慮中國偏好。最顯著的變化是,凱迪拉克沒有以前那麼“怪”。這當然有弊端——在一些OG看來,沒那麼凱迪了。但對於更大的客戶群來說,融於主流是受歡迎的必要條件。

中國車主或許已經部分擺脫有車就是有階層的初級階段;但中國豪華車主不一樣,豪華車的意義就在於它是一種社會身份。豪華車主介意別人怎麼看自己,如果他的豪華車造型與主流的BBA差異太大,不會受到認可。這是種隱性的馬太效應。

所以為什麼份額很重要?它反映出你在市場上的普及率和被接受度。量越大,定義市場的話語權才越大。凱迪拉克曾提出,2020年在豪華車領域的市佔率要到10%。截至去年,是7.9%。

為了這個目標,產品層面之外,凱迪拉克還做了其他體系化的事:比如近兩年凱迪全球首發車型,幾乎都在中國最先投產上市;今年品牌的標誌性建築CADILLAC HOUSE也在上海正式開幕。還有2016年投產的先進工廠。九成以上本土銷售的汽車是在上海的這家工廠生產的,這是價格突然具有競爭力的保障。你都無法想象,直到幾年前,凱迪拉克在中國的多數汽車還需要繳納25%的進口關稅。

近年來,凱迪拉克還開設了數百家經銷店,相關的戰略甚至在前任總裁尼琛上任前就制定好了。而據路透社報道,凱迪拉克品牌總裁史蒂夫·卡萊爾(Steve Carlisle)在今年4月接受採訪時還表示,到2025年,凱迪拉克將把在中國的經銷商網絡擴大到500家。

凱迪拉克的以價換量,你們可能都誤解了

在整個體系的共同作用下,以價才能換到量,換到份額。

凱迪拉克的以價換量,你們可能都誤解了

這又產生另一個問題,很多人擔憂,為份額而戰的狂奔姿勢,會不會毀了豪華凱迪的百年清譽。我倒覺得不必這麼痛心疾首。

凱迪拉克在中國沒有那麼久遠的品牌積澱。2004年才入華,雖然此前也有被大富之家用於婚嫁殯葬等大事,但主力消費群對它並沒有太多的品牌定視。我們的父輩或祖輩絕少會擁有一輛老凱迪,我們對它的前世記憶只存在於故事堆裡。

這不是一件壞事。對凱迪拉克來說,也因此,只有在中國才得以實現品牌重塑,才有機會成為一個全球性的豪華品牌。

除了中美兩大市場,凱迪拉克在其他市場的銷售業績比較一般。而美國本土其實才是品牌百年積澱之地,積澱深刻得幾乎無藥可救,夕陽市場的特徵顯著。

凱迪拉克在美國市場的平均車主年齡在60歲以上,而在中國市場的平均年齡為32歲,其中50%是首次購車用戶。去年凱迪拉克52%的新車銷量來自中國。

你在美國幾乎看不到決定未來的年輕化戰略有什麼迴響。2016年為了重新定義凱迪形象而把總部遷往昂貴的紐約,結果三年來美國銷量失守,於是去年又把總部遷回到密歇根。

歷史層疊決定了品牌形象翻身艱難。對比中國,它在美國的銷售策略反而是強管控經銷商折扣促銷,提升服務和品牌,正是因為凱迪拉克在美國穩固的地位,才使得只能從質量而非數量入手。

在中國,XT6找來古天樂,CT6找來胡歌,這些調性很好的明星,在城市背景前走來走去,開上一輛閃亮的凱迪,凱迪自此就繼承了古仔的氣質和胡歌的顏值。而在美國你即使找到最炙手可熱的青少年偶像,比如小蜘蛛湯姆·霍蘭德,人們只會認為小湯姆想嘗試復古路線而已。

凱迪拉克的以價換量,你們可能都誤解了

凱迪拉克的以價換量,你們可能都誤解了

和毀品牌完全不同,上汽通用凱迪拉克,正在創造屬於中國的凱迪形象。

這個形象隨著時間或有變化,但有些內核卻沒有改變:

2004年,凱迪拉克剛進入中國時,做了一個電視廣告,一個女飛行員開戰鬥機追逐三輛在沙漠中飛馳的凱迪拉克,畫外音是:“凱迪拉克,敢為天下先”。

15年後,他們還是很敢。敢於承擔非議,敢於走自己的路,敢於去追求成為同類中最出色、最有聲望的事物。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