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獲得1.5億美元B+輪融資的瑞幸咖啡,突然宣佈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招股文件,開啟了赴美上市的新徵程。

公開的數據顯示,這家公司已獲得4輪共超過5.5億美元的資金支持,IPO前的估值為29億美元。

瑞幸咖啡上市憑什麼:老司機開始走新路?

從開出第一家店,到提交招股書,瑞幸咖啡用了不到兩年時間。如此冠絕行業的發展速度,引發了業界廣泛的熱議。這兩年幾乎所有的媒體和社交平臺都在討論瑞幸,業界一方面驚呼瑞幸的發展速度,一方面又為其“持續虧損”擔憂,瑞幸上市到底前途幾何?

日前,我接受《環球時報·英文版》記者採訪,就瑞幸上市所引發的幾個焦點話題,談了我的一些觀點。

在我看來,通過上市成為一家公眾公司,對瑞幸來說至少有以下三大利好:

① 瑞幸此前在門店增速上超過了星巴克,但綜合影響力和星巴克有差距,這次上市將是瑞幸影響力飛躍的一次機會。並且,藉此機會,瑞幸有望啟動全球化經營的準備。

②赴美上市後,將會倒逼這家企業進一步透明化經營。瑞幸提交的IPO文件顯示,在啟動上市之前,該公司持續縮減了虧損率,同時強化了營收增長的高效提升。

③融資獲取到的資金,可以繼續“花錢買時間”,通過資本的力量,把原本需要三五年發展的步驟,縮短到一年甚至一年以內。

當然,由於當天的採訪最終以英文簡略版本發出,很多觀點沒能很好的闡述,今天我就結合當天採訪的內容,系統性的談下大家所關注的話題。

瑞幸速度的關鍵所在:老司機走新路

我看了不少媒體對瑞幸赴美IPO的報道,最讓媒體業界驚歎的地方在於,這家估值30億美元左右的企業,成立時間不到兩年。

放眼整個中國互聯網,從BAT到TMD再到京東、小米等明星互聯網企業,從來沒有哪家企業能夠在成立兩年內上市,瑞幸能開啟IPO本身就是互聯網時代的奇蹟。瑞幸速度即將創造了中國互聯網行業最快IPO紀錄,自然成為備受業界爭議的現象級企業。

在回答《環球時報·英文版》記者關於“成立僅僅2不到兩年就去上市,根基是否穩固”相關話題時,我提了我的一些看法。

瑞幸看起來不到2年的時間,但背後操盤手是從業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的一批老司機。

瑞幸咖啡上市憑什麼:老司機開始走新路?

圖注:瑞幸背後的“老司機”

看似年輕的瑞幸背後,擁有一批經驗豐富的創業明星,這些明星老司機集多年的創業經驗、資本運作能力、研發技術、管理能力、市場營銷體系於一體,一開始就站在了極高的起點創業,因此能打造出來註定會成為爆款,也註定會引發關注甚至質疑的瑞幸咖啡。

很顯然,瑞幸能夠短短一兩年能夠獲得如此成績,核心的關鍵就在於老司機走新路,而不是像其他品牌一樣新司機走新路或者老司機走老路。

可參考的範本:互聯網打法“重做”一切

互聯網行業這幾年有個很有名的論述“所有的行業都值得重做一次”。

瑞幸背後的陸正耀、錢治亞等人已經成功“重做”了移動出行產業(先後打造了兩家上市企業,擁有神州租車、神州專車等品牌),並且正在重做汽車製造行業(收購寶沃汽車),現在開始“重做”咖啡零售網絡。

這幾者看起來都沒有直接關係,但背後用的是同一套互聯網思想體系。在這套體系中,咖啡也好,汽車也罷,都是一個個數據。而廣大用戶,不是簡單的消費者,而是大數據的承載者。通過對這些用戶的理解和洞察,理論上來說瑞幸團隊可以推出任何適合他們的高頻消費品。

按照這個邏輯來分析,我們就不難理解, 瑞幸首先是一家互聯網企業,然後才是“賣咖啡”的。在這其中,咖啡也好,輕食也罷,只是展現形式罷了。

瑞幸咖啡上市憑什麼:老司機開始走新路?

時至今日,瑞幸有2370家店鋪和1680萬用戶,隨著時間的積累,這些用戶通過社交網絡和支付場景,頻繁的進行交互,產生了巨大的數據價值。這個數據一方面可以服務於運營本身,比如根據用戶畫像,推出不同的餐食和服務,精準匹配;另外一方面在保障安全前提下,可以和順豐、小程序、美團們連接,推動智慧供應鏈的建設,對外賦能。

換句話說,未來的瑞幸將跳出咖啡零售網絡的定位。這也是我為什麼建議瑞幸,做好品牌升級的準備,由瑞幸咖啡升級為瑞幸生活或者瑞幸平臺。

瑞幸的隱憂:管理層成長能否匹配公司爆發性增長

這幾天,業界批評瑞幸成為了一種“政治正確”。瑞幸當然是可以批評的,不過我注意到當下對瑞幸的批評主要集中“鉅額虧損”層面。因為,招股書的數據顯示2018年瑞幸咖啡虧損接近16億人民幣,這個數據看起來非常驚人。

事實上,在我看來,瑞幸真正的隱憂和問題不在於鉅額虧損,因為瑞幸的虧損的可控的,也就是我之前提到過的戰略性虧損,沒有這個戰略性虧損就沒有將來的戰略性盈利。這當然不是我們一廂情願的分析,數據顯示,瑞幸2018年四個季度經營虧損率分別為966%、283%、201%和138%。可以看到,瑞幸的虧損率正在逐步降低,2019年第一季度經營虧損率進一步收窄至110%。

那麼,瑞幸最大的隱憂到底何在?在我看來,就是公司快速甚至爆發性發展,一年增長几倍幾十倍,公司管理層的能力能不能相應的增長,來應對這種增長?如果不能,公司在運營的過程中就很容易出現比虧損更嚴重的問題。

摩拜和ofo等明星企業火的很快,走下坡路的態勢也很快,很大一個原因就在這些企業過去兩年快速發展了,但是公司高管的能力和眼界沒有同步的快速提升。最終這類型明星企業如同脫韁的野馬一樣,駛離了軌道。

其不僅僅摩拜和ofo,這幾年包括滴滴、美團等都有類似的“企業高速發展,管理層能否同步高速成長”的問題。好在瑞幸一開始就不是一家新銳公司,而是多位“老司機”護航的明星團隊所打造的創業項目,這批人有過管理幾百億企業的經驗,能夠比較好的平衡企業快速發展和管理能力之間的問題。

當然,即將登陸IPO成為一家公眾公司的瑞幸,未來也將受經濟下行壓力的波及,依然面臨很多不確定的發展因素。但最起碼,今天的瑞幸已經給行業提供了一箇中國式的互聯網創業範本,對於這類型企業我們應該給予足夠的信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