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周姑戲是莒縣人民以及周邊區域勞動人民喜愛的,具有濃厚鄉土氣息的地方戲。流傳區人口約一千餘萬,周姑戲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濃郁的地方特色深受人民群眾的歡迎。

周姑戲,也叫“肘鼓子”、“拉魂腔”、“拴老婆橛子”、“盤凳子”。山東其他一些地方戲曲,比如南路的柳琴、東路的茂腔、西路的五音戲都與莒縣周姑戲有著密切的親緣關係。

"

周姑戲是莒縣人民以及周邊區域勞動人民喜愛的,具有濃厚鄉土氣息的地方戲。流傳區人口約一千餘萬,周姑戲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濃郁的地方特色深受人民群眾的歡迎。

周姑戲,也叫“肘鼓子”、“拉魂腔”、“拴老婆橛子”、“盤凳子”。山東其他一些地方戲曲,比如南路的柳琴、東路的茂腔、西路的五音戲都與莒縣周姑戲有著密切的親緣關係。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開始,周姑調只是乞討者作為“唱門子”要飯的幫腔,有的肩背布袋,手抱月琴,自彈自唱;有的兩人搭檔,一人操琴伴奏,一人打板行腔。這種說唱形式後來逐漸搭檔成班,分擔角色,作半營業性質的演出,其報酬多是由請戲村湊錢或湊糧付給。

"

周姑戲是莒縣人民以及周邊區域勞動人民喜愛的,具有濃厚鄉土氣息的地方戲。流傳區人口約一千餘萬,周姑戲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濃郁的地方特色深受人民群眾的歡迎。

周姑戲,也叫“肘鼓子”、“拉魂腔”、“拴老婆橛子”、“盤凳子”。山東其他一些地方戲曲,比如南路的柳琴、東路的茂腔、西路的五音戲都與莒縣周姑戲有著密切的親緣關係。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開始,周姑調只是乞討者作為“唱門子”要飯的幫腔,有的肩背布袋,手抱月琴,自彈自唱;有的兩人搭檔,一人操琴伴奏,一人打板行腔。這種說唱形式後來逐漸搭檔成班,分擔角色,作半營業性質的演出,其報酬多是由請戲村湊錢或湊糧付給。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周姑戲是莒縣人民以及周邊區域勞動人民喜愛的,具有濃厚鄉土氣息的地方戲。流傳區人口約一千餘萬,周姑戲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濃郁的地方特色深受人民群眾的歡迎。

周姑戲,也叫“肘鼓子”、“拉魂腔”、“拴老婆橛子”、“盤凳子”。山東其他一些地方戲曲,比如南路的柳琴、東路的茂腔、西路的五音戲都與莒縣周姑戲有著密切的親緣關係。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開始,周姑調只是乞討者作為“唱門子”要飯的幫腔,有的肩背布袋,手抱月琴,自彈自唱;有的兩人搭檔,一人操琴伴奏,一人打板行腔。這種說唱形式後來逐漸搭檔成班,分擔角色,作半營業性質的演出,其報酬多是由請戲村湊錢或湊糧付給。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周姑戲是莒縣人民以及周邊區域勞動人民喜愛的,具有濃厚鄉土氣息的地方戲。流傳區人口約一千餘萬,周姑戲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濃郁的地方特色深受人民群眾的歡迎。

周姑戲,也叫“肘鼓子”、“拉魂腔”、“拴老婆橛子”、“盤凳子”。山東其他一些地方戲曲,比如南路的柳琴、東路的茂腔、西路的五音戲都與莒縣周姑戲有著密切的親緣關係。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開始,周姑調只是乞討者作為“唱門子”要飯的幫腔,有的肩背布袋,手抱月琴,自彈自唱;有的兩人搭檔,一人操琴伴奏,一人打板行腔。這種說唱形式後來逐漸搭檔成班,分擔角色,作半營業性質的演出,其報酬多是由請戲村湊錢或湊糧付給。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周姑戲是莒縣人民以及周邊區域勞動人民喜愛的,具有濃厚鄉土氣息的地方戲。流傳區人口約一千餘萬,周姑戲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濃郁的地方特色深受人民群眾的歡迎。

周姑戲,也叫“肘鼓子”、“拉魂腔”、“拴老婆橛子”、“盤凳子”。山東其他一些地方戲曲,比如南路的柳琴、東路的茂腔、西路的五音戲都與莒縣周姑戲有著密切的親緣關係。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開始,周姑調只是乞討者作為“唱門子”要飯的幫腔,有的肩背布袋,手抱月琴,自彈自唱;有的兩人搭檔,一人操琴伴奏,一人打板行腔。這種說唱形式後來逐漸搭檔成班,分擔角色,作半營業性質的演出,其報酬多是由請戲村湊錢或湊糧付給。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周姑戲在本地流行最廣,歷史最久。但何時流入,尚無文字資料可供參考,據現年60歲的莒縣周姑藝人徐慶餘介紹,他的大爺爺徐佃選很小就跟隨外地來莒演唱周姑戲的師父劉光明學習並表演周姑戲,單是其祖輩相傳已有三代;莒南縣十字路西南老淄峪村周姑藝人徐氏嫁與徐佃選之前就會演唱200餘部周姑戲傳統劇目。從這一傳承體系來看,周姑戲進入莒地最少已有近二百年的歷史


"

周姑戲是莒縣人民以及周邊區域勞動人民喜愛的,具有濃厚鄉土氣息的地方戲。流傳區人口約一千餘萬,周姑戲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濃郁的地方特色深受人民群眾的歡迎。

周姑戲,也叫“肘鼓子”、“拉魂腔”、“拴老婆橛子”、“盤凳子”。山東其他一些地方戲曲,比如南路的柳琴、東路的茂腔、西路的五音戲都與莒縣周姑戲有著密切的親緣關係。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開始,周姑調只是乞討者作為“唱門子”要飯的幫腔,有的肩背布袋,手抱月琴,自彈自唱;有的兩人搭檔,一人操琴伴奏,一人打板行腔。這種說唱形式後來逐漸搭檔成班,分擔角色,作半營業性質的演出,其報酬多是由請戲村湊錢或湊糧付給。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周姑戲在本地流行最廣,歷史最久。但何時流入,尚無文字資料可供參考,據現年60歲的莒縣周姑藝人徐慶餘介紹,他的大爺爺徐佃選很小就跟隨外地來莒演唱周姑戲的師父劉光明學習並表演周姑戲,單是其祖輩相傳已有三代;莒南縣十字路西南老淄峪村周姑藝人徐氏嫁與徐佃選之前就會演唱200餘部周姑戲傳統劇目。從這一傳承體系來看,周姑戲進入莒地最少已有近二百年的歷史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安莊鎮周姑戲劇團的武場伴奏人員 郭正興

"

周姑戲是莒縣人民以及周邊區域勞動人民喜愛的,具有濃厚鄉土氣息的地方戲。流傳區人口約一千餘萬,周姑戲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濃郁的地方特色深受人民群眾的歡迎。

周姑戲,也叫“肘鼓子”、“拉魂腔”、“拴老婆橛子”、“盤凳子”。山東其他一些地方戲曲,比如南路的柳琴、東路的茂腔、西路的五音戲都與莒縣周姑戲有著密切的親緣關係。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開始,周姑調只是乞討者作為“唱門子”要飯的幫腔,有的肩背布袋,手抱月琴,自彈自唱;有的兩人搭檔,一人操琴伴奏,一人打板行腔。這種說唱形式後來逐漸搭檔成班,分擔角色,作半營業性質的演出,其報酬多是由請戲村湊錢或湊糧付給。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周姑戲在本地流行最廣,歷史最久。但何時流入,尚無文字資料可供參考,據現年60歲的莒縣周姑藝人徐慶餘介紹,他的大爺爺徐佃選很小就跟隨外地來莒演唱周姑戲的師父劉光明學習並表演周姑戲,單是其祖輩相傳已有三代;莒南縣十字路西南老淄峪村周姑藝人徐氏嫁與徐佃選之前就會演唱200餘部周姑戲傳統劇目。從這一傳承體系來看,周姑戲進入莒地最少已有近二百年的歷史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安莊鎮周姑戲劇團的武場伴奏人員 郭正興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小店鎮山西頭村周姑藝人 徐洪成

在其師傅墳前講述本村周姑戲傳承歷史

"

周姑戲是莒縣人民以及周邊區域勞動人民喜愛的,具有濃厚鄉土氣息的地方戲。流傳區人口約一千餘萬,周姑戲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濃郁的地方特色深受人民群眾的歡迎。

周姑戲,也叫“肘鼓子”、“拉魂腔”、“拴老婆橛子”、“盤凳子”。山東其他一些地方戲曲,比如南路的柳琴、東路的茂腔、西路的五音戲都與莒縣周姑戲有著密切的親緣關係。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開始,周姑調只是乞討者作為“唱門子”要飯的幫腔,有的肩背布袋,手抱月琴,自彈自唱;有的兩人搭檔,一人操琴伴奏,一人打板行腔。這種說唱形式後來逐漸搭檔成班,分擔角色,作半營業性質的演出,其報酬多是由請戲村湊錢或湊糧付給。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周姑戲在本地流行最廣,歷史最久。但何時流入,尚無文字資料可供參考,據現年60歲的莒縣周姑藝人徐慶餘介紹,他的大爺爺徐佃選很小就跟隨外地來莒演唱周姑戲的師父劉光明學習並表演周姑戲,單是其祖輩相傳已有三代;莒南縣十字路西南老淄峪村周姑藝人徐氏嫁與徐佃選之前就會演唱200餘部周姑戲傳統劇目。從這一傳承體系來看,周姑戲進入莒地最少已有近二百年的歷史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安莊鎮周姑戲劇團的武場伴奏人員 郭正興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小店鎮山西頭村周姑藝人 徐洪成

在其師傅墳前講述本村周姑戲傳承歷史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小店鎮山西頭村周姑藝人 徐慶餘

收藏的距今120餘年的月琴全貌

"

周姑戲是莒縣人民以及周邊區域勞動人民喜愛的,具有濃厚鄉土氣息的地方戲。流傳區人口約一千餘萬,周姑戲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濃郁的地方特色深受人民群眾的歡迎。

周姑戲,也叫“肘鼓子”、“拉魂腔”、“拴老婆橛子”、“盤凳子”。山東其他一些地方戲曲,比如南路的柳琴、東路的茂腔、西路的五音戲都與莒縣周姑戲有著密切的親緣關係。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開始,周姑調只是乞討者作為“唱門子”要飯的幫腔,有的肩背布袋,手抱月琴,自彈自唱;有的兩人搭檔,一人操琴伴奏,一人打板行腔。這種說唱形式後來逐漸搭檔成班,分擔角色,作半營業性質的演出,其報酬多是由請戲村湊錢或湊糧付給。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周姑戲在本地流行最廣,歷史最久。但何時流入,尚無文字資料可供參考,據現年60歲的莒縣周姑藝人徐慶餘介紹,他的大爺爺徐佃選很小就跟隨外地來莒演唱周姑戲的師父劉光明學習並表演周姑戲,單是其祖輩相傳已有三代;莒南縣十字路西南老淄峪村周姑藝人徐氏嫁與徐佃選之前就會演唱200餘部周姑戲傳統劇目。從這一傳承體系來看,周姑戲進入莒地最少已有近二百年的歷史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安莊鎮周姑戲劇團的武場伴奏人員 郭正興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小店鎮山西頭村周姑藝人 徐洪成

在其師傅墳前講述本村周姑戲傳承歷史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小店鎮山西頭村周姑藝人 徐慶餘

收藏的距今120餘年的月琴全貌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夏莊鎮周姑劇團樂隊在伴奏 月琴琴師

"

周姑戲是莒縣人民以及周邊區域勞動人民喜愛的,具有濃厚鄉土氣息的地方戲。流傳區人口約一千餘萬,周姑戲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濃郁的地方特色深受人民群眾的歡迎。

周姑戲,也叫“肘鼓子”、“拉魂腔”、“拴老婆橛子”、“盤凳子”。山東其他一些地方戲曲,比如南路的柳琴、東路的茂腔、西路的五音戲都與莒縣周姑戲有著密切的親緣關係。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開始,周姑調只是乞討者作為“唱門子”要飯的幫腔,有的肩背布袋,手抱月琴,自彈自唱;有的兩人搭檔,一人操琴伴奏,一人打板行腔。這種說唱形式後來逐漸搭檔成班,分擔角色,作半營業性質的演出,其報酬多是由請戲村湊錢或湊糧付給。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周姑戲在本地流行最廣,歷史最久。但何時流入,尚無文字資料可供參考,據現年60歲的莒縣周姑藝人徐慶餘介紹,他的大爺爺徐佃選很小就跟隨外地來莒演唱周姑戲的師父劉光明學習並表演周姑戲,單是其祖輩相傳已有三代;莒南縣十字路西南老淄峪村周姑藝人徐氏嫁與徐佃選之前就會演唱200餘部周姑戲傳統劇目。從這一傳承體系來看,周姑戲進入莒地最少已有近二百年的歷史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安莊鎮周姑戲劇團的武場伴奏人員 郭正興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小店鎮山西頭村周姑藝人 徐洪成

在其師傅墳前講述本村周姑戲傳承歷史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小店鎮山西頭村周姑藝人 徐慶餘

收藏的距今120餘年的月琴全貌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夏莊鎮周姑劇團樂隊在伴奏 月琴琴師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文化館老師對周姑戲演員培訓

"

周姑戲是莒縣人民以及周邊區域勞動人民喜愛的,具有濃厚鄉土氣息的地方戲。流傳區人口約一千餘萬,周姑戲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濃郁的地方特色深受人民群眾的歡迎。

周姑戲,也叫“肘鼓子”、“拉魂腔”、“拴老婆橛子”、“盤凳子”。山東其他一些地方戲曲,比如南路的柳琴、東路的茂腔、西路的五音戲都與莒縣周姑戲有著密切的親緣關係。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開始,周姑調只是乞討者作為“唱門子”要飯的幫腔,有的肩背布袋,手抱月琴,自彈自唱;有的兩人搭檔,一人操琴伴奏,一人打板行腔。這種說唱形式後來逐漸搭檔成班,分擔角色,作半營業性質的演出,其報酬多是由請戲村湊錢或湊糧付給。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周姑戲在本地流行最廣,歷史最久。但何時流入,尚無文字資料可供參考,據現年60歲的莒縣周姑藝人徐慶餘介紹,他的大爺爺徐佃選很小就跟隨外地來莒演唱周姑戲的師父劉光明學習並表演周姑戲,單是其祖輩相傳已有三代;莒南縣十字路西南老淄峪村周姑藝人徐氏嫁與徐佃選之前就會演唱200餘部周姑戲傳統劇目。從這一傳承體系來看,周姑戲進入莒地最少已有近二百年的歷史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安莊鎮周姑戲劇團的武場伴奏人員 郭正興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小店鎮山西頭村周姑藝人 徐洪成

在其師傅墳前講述本村周姑戲傳承歷史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小店鎮山西頭村周姑藝人 徐慶餘

收藏的距今120餘年的月琴全貌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夏莊鎮周姑劇團樂隊在伴奏 月琴琴師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文化館老師對周姑戲演員培訓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周姑戲是莒縣人民以及周邊區域勞動人民喜愛的,具有濃厚鄉土氣息的地方戲。流傳區人口約一千餘萬,周姑戲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濃郁的地方特色深受人民群眾的歡迎。

周姑戲,也叫“肘鼓子”、“拉魂腔”、“拴老婆橛子”、“盤凳子”。山東其他一些地方戲曲,比如南路的柳琴、東路的茂腔、西路的五音戲都與莒縣周姑戲有著密切的親緣關係。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開始,周姑調只是乞討者作為“唱門子”要飯的幫腔,有的肩背布袋,手抱月琴,自彈自唱;有的兩人搭檔,一人操琴伴奏,一人打板行腔。這種說唱形式後來逐漸搭檔成班,分擔角色,作半營業性質的演出,其報酬多是由請戲村湊錢或湊糧付給。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周姑戲在本地流行最廣,歷史最久。但何時流入,尚無文字資料可供參考,據現年60歲的莒縣周姑藝人徐慶餘介紹,他的大爺爺徐佃選很小就跟隨外地來莒演唱周姑戲的師父劉光明學習並表演周姑戲,單是其祖輩相傳已有三代;莒南縣十字路西南老淄峪村周姑藝人徐氏嫁與徐佃選之前就會演唱200餘部周姑戲傳統劇目。從這一傳承體系來看,周姑戲進入莒地最少已有近二百年的歷史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安莊鎮周姑戲劇團的武場伴奏人員 郭正興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小店鎮山西頭村周姑藝人 徐洪成

在其師傅墳前講述本村周姑戲傳承歷史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小店鎮山西頭村周姑藝人 徐慶餘

收藏的距今120餘年的月琴全貌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夏莊鎮周姑劇團樂隊在伴奏 月琴琴師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文化館老師對周姑戲演員培訓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學唱周姑戲的小夥子 徐凱陽

"

周姑戲是莒縣人民以及周邊區域勞動人民喜愛的,具有濃厚鄉土氣息的地方戲。流傳區人口約一千餘萬,周姑戲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濃郁的地方特色深受人民群眾的歡迎。

周姑戲,也叫“肘鼓子”、“拉魂腔”、“拴老婆橛子”、“盤凳子”。山東其他一些地方戲曲,比如南路的柳琴、東路的茂腔、西路的五音戲都與莒縣周姑戲有著密切的親緣關係。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開始,周姑調只是乞討者作為“唱門子”要飯的幫腔,有的肩背布袋,手抱月琴,自彈自唱;有的兩人搭檔,一人操琴伴奏,一人打板行腔。這種說唱形式後來逐漸搭檔成班,分擔角色,作半營業性質的演出,其報酬多是由請戲村湊錢或湊糧付給。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周姑戲在本地流行最廣,歷史最久。但何時流入,尚無文字資料可供參考,據現年60歲的莒縣周姑藝人徐慶餘介紹,他的大爺爺徐佃選很小就跟隨外地來莒演唱周姑戲的師父劉光明學習並表演周姑戲,單是其祖輩相傳已有三代;莒南縣十字路西南老淄峪村周姑藝人徐氏嫁與徐佃選之前就會演唱200餘部周姑戲傳統劇目。從這一傳承體系來看,周姑戲進入莒地最少已有近二百年的歷史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安莊鎮周姑戲劇團的武場伴奏人員 郭正興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小店鎮山西頭村周姑藝人 徐洪成

在其師傅墳前講述本村周姑戲傳承歷史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小店鎮山西頭村周姑藝人 徐慶餘

收藏的距今120餘年的月琴全貌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夏莊鎮周姑劇團樂隊在伴奏 月琴琴師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文化館老師對周姑戲演員培訓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學唱周姑戲的小夥子 徐凱陽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周姑戲唱腔以徵調式與宮調式為主,徵調式溫和纏綿,主要用於旦角;宮調式明快剛勁,主要用於生行。演唱中經常同主音轉換不拘一格。目前僅存的傳統劇目只有20餘個,主要有:《四大京》、《張郎休妻》、《井臺會》、《龍鳳面》、《砸蠻船》、《穆桂英招親》等劇目。

周姑戲傳承至今,雖有所發展,但傳統劇目始終還是腹本傳授,基本保留了150-180年左右的原貌。濃厚的鄉土氣息,詼諧幽默的表達,粗獷樸實的風格是莒縣周姑戲表演的主要特點。


"

周姑戲是莒縣人民以及周邊區域勞動人民喜愛的,具有濃厚鄉土氣息的地方戲。流傳區人口約一千餘萬,周姑戲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濃郁的地方特色深受人民群眾的歡迎。

周姑戲,也叫“肘鼓子”、“拉魂腔”、“拴老婆橛子”、“盤凳子”。山東其他一些地方戲曲,比如南路的柳琴、東路的茂腔、西路的五音戲都與莒縣周姑戲有著密切的親緣關係。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開始,周姑調只是乞討者作為“唱門子”要飯的幫腔,有的肩背布袋,手抱月琴,自彈自唱;有的兩人搭檔,一人操琴伴奏,一人打板行腔。這種說唱形式後來逐漸搭檔成班,分擔角色,作半營業性質的演出,其報酬多是由請戲村湊錢或湊糧付給。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周姑戲在本地流行最廣,歷史最久。但何時流入,尚無文字資料可供參考,據現年60歲的莒縣周姑藝人徐慶餘介紹,他的大爺爺徐佃選很小就跟隨外地來莒演唱周姑戲的師父劉光明學習並表演周姑戲,單是其祖輩相傳已有三代;莒南縣十字路西南老淄峪村周姑藝人徐氏嫁與徐佃選之前就會演唱200餘部周姑戲傳統劇目。從這一傳承體系來看,周姑戲進入莒地最少已有近二百年的歷史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安莊鎮周姑戲劇團的武場伴奏人員 郭正興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小店鎮山西頭村周姑藝人 徐洪成

在其師傅墳前講述本村周姑戲傳承歷史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小店鎮山西頭村周姑藝人 徐慶餘

收藏的距今120餘年的月琴全貌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夏莊鎮周姑劇團樂隊在伴奏 月琴琴師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文化館老師對周姑戲演員培訓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學唱周姑戲的小夥子 徐凱陽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周姑戲唱腔以徵調式與宮調式為主,徵調式溫和纏綿,主要用於旦角;宮調式明快剛勁,主要用於生行。演唱中經常同主音轉換不拘一格。目前僅存的傳統劇目只有20餘個,主要有:《四大京》、《張郎休妻》、《井臺會》、《龍鳳面》、《砸蠻船》、《穆桂英招親》等劇目。

周姑戲傳承至今,雖有所發展,但傳統劇目始終還是腹本傳授,基本保留了150-180年左右的原貌。濃厚的鄉土氣息,詼諧幽默的表達,粗獷樸實的風格是莒縣周姑戲表演的主要特點。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周姑戲是莒縣人民以及周邊區域勞動人民喜愛的,具有濃厚鄉土氣息的地方戲。流傳區人口約一千餘萬,周姑戲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濃郁的地方特色深受人民群眾的歡迎。

周姑戲,也叫“肘鼓子”、“拉魂腔”、“拴老婆橛子”、“盤凳子”。山東其他一些地方戲曲,比如南路的柳琴、東路的茂腔、西路的五音戲都與莒縣周姑戲有著密切的親緣關係。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開始,周姑調只是乞討者作為“唱門子”要飯的幫腔,有的肩背布袋,手抱月琴,自彈自唱;有的兩人搭檔,一人操琴伴奏,一人打板行腔。這種說唱形式後來逐漸搭檔成班,分擔角色,作半營業性質的演出,其報酬多是由請戲村湊錢或湊糧付給。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周姑戲在本地流行最廣,歷史最久。但何時流入,尚無文字資料可供參考,據現年60歲的莒縣周姑藝人徐慶餘介紹,他的大爺爺徐佃選很小就跟隨外地來莒演唱周姑戲的師父劉光明學習並表演周姑戲,單是其祖輩相傳已有三代;莒南縣十字路西南老淄峪村周姑藝人徐氏嫁與徐佃選之前就會演唱200餘部周姑戲傳統劇目。從這一傳承體系來看,周姑戲進入莒地最少已有近二百年的歷史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安莊鎮周姑戲劇團的武場伴奏人員 郭正興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小店鎮山西頭村周姑藝人 徐洪成

在其師傅墳前講述本村周姑戲傳承歷史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小店鎮山西頭村周姑藝人 徐慶餘

收藏的距今120餘年的月琴全貌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夏莊鎮周姑劇團樂隊在伴奏 月琴琴師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文化館老師對周姑戲演員培訓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學唱周姑戲的小夥子 徐凱陽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周姑戲唱腔以徵調式與宮調式為主,徵調式溫和纏綿,主要用於旦角;宮調式明快剛勁,主要用於生行。演唱中經常同主音轉換不拘一格。目前僅存的傳統劇目只有20餘個,主要有:《四大京》、《張郎休妻》、《井臺會》、《龍鳳面》、《砸蠻船》、《穆桂英招親》等劇目。

周姑戲傳承至今,雖有所發展,但傳統劇目始終還是腹本傳授,基本保留了150-180年左右的原貌。濃厚的鄉土氣息,詼諧幽默的表達,粗獷樸實的風格是莒縣周姑戲表演的主要特點。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1年至2014年,縣財政每年撥付20萬元專項扶持經費,通過全縣民間藝術展演活動,對新增劇團和設備陳舊的周姑劇團進行了獎勵與扶持。

2015-2017年,根據省市縣要求每年舉辦全縣新增莊戶劇團初賽和全縣莊戶劇團業務技能大賽,自70餘個莊戶劇團和民間文藝表演隊中,選拔優秀周姑劇團承擔一年一度的“一村一年一場戲”文化惠民活動,每年演出1200餘場次,年投入經費120餘萬元,惠及城鄉群眾70餘萬人,26個周姑劇團長期活躍在社區村莊,為豐富和活躍群眾文化生活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

周姑戲是莒縣人民以及周邊區域勞動人民喜愛的,具有濃厚鄉土氣息的地方戲。流傳區人口約一千餘萬,周姑戲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濃郁的地方特色深受人民群眾的歡迎。

周姑戲,也叫“肘鼓子”、“拉魂腔”、“拴老婆橛子”、“盤凳子”。山東其他一些地方戲曲,比如南路的柳琴、東路的茂腔、西路的五音戲都與莒縣周姑戲有著密切的親緣關係。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開始,周姑調只是乞討者作為“唱門子”要飯的幫腔,有的肩背布袋,手抱月琴,自彈自唱;有的兩人搭檔,一人操琴伴奏,一人打板行腔。這種說唱形式後來逐漸搭檔成班,分擔角色,作半營業性質的演出,其報酬多是由請戲村湊錢或湊糧付給。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周姑戲在本地流行最廣,歷史最久。但何時流入,尚無文字資料可供參考,據現年60歲的莒縣周姑藝人徐慶餘介紹,他的大爺爺徐佃選很小就跟隨外地來莒演唱周姑戲的師父劉光明學習並表演周姑戲,單是其祖輩相傳已有三代;莒南縣十字路西南老淄峪村周姑藝人徐氏嫁與徐佃選之前就會演唱200餘部周姑戲傳統劇目。從這一傳承體系來看,周姑戲進入莒地最少已有近二百年的歷史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安莊鎮周姑戲劇團的武場伴奏人員 郭正興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小店鎮山西頭村周姑藝人 徐洪成

在其師傅墳前講述本村周姑戲傳承歷史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小店鎮山西頭村周姑藝人 徐慶餘

收藏的距今120餘年的月琴全貌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夏莊鎮周姑劇團樂隊在伴奏 月琴琴師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文化館老師對周姑戲演員培訓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學唱周姑戲的小夥子 徐凱陽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周姑戲唱腔以徵調式與宮調式為主,徵調式溫和纏綿,主要用於旦角;宮調式明快剛勁,主要用於生行。演唱中經常同主音轉換不拘一格。目前僅存的傳統劇目只有20餘個,主要有:《四大京》、《張郎休妻》、《井臺會》、《龍鳳面》、《砸蠻船》、《穆桂英招親》等劇目。

周姑戲傳承至今,雖有所發展,但傳統劇目始終還是腹本傳授,基本保留了150-180年左右的原貌。濃厚的鄉土氣息,詼諧幽默的表達,粗獷樸實的風格是莒縣周姑戲表演的主要特點。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1年至2014年,縣財政每年撥付20萬元專項扶持經費,通過全縣民間藝術展演活動,對新增劇團和設備陳舊的周姑劇團進行了獎勵與扶持。

2015-2017年,根據省市縣要求每年舉辦全縣新增莊戶劇團初賽和全縣莊戶劇團業務技能大賽,自70餘個莊戶劇團和民間文藝表演隊中,選拔優秀周姑劇團承擔一年一度的“一村一年一場戲”文化惠民活動,每年演出1200餘場次,年投入經費120餘萬元,惠及城鄉群眾70餘萬人,26個周姑劇團長期活躍在社區村莊,為豐富和活躍群眾文化生活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徐慶餘

非遺傳承人

徐慶餘,男,1947年7月出生,莒縣小店鎮山西頭村人,日照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莒縣周姑戲”第六代代表性傳承人,享譽莒縣以及周邊地區,為莒縣周姑戲的傳承與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在周姑戲種中主攻老生和官生,兼演小生並擔任導演。嗓音清純、表演細膩,能夠充分把握劇中人物特點,唱腔主要根據人物的身份和年齡做不同變化,很有自己的特色,深受廣大戲迷喜愛。

能夠獨立教唱50餘部莒縣周姑戲傳統劇目,還能夠自行製作莒縣周姑戲主伴奏樂器——月琴(俗稱土琵琶)。存有距今120餘年的周姑戲主伴奏樂器土琵琶一把、周姑戲演出服裝20餘套,腹本傳授傳統周姑戲近70部。

2007年1月,被確定為莒縣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2009年1月,被確定為日照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

周姑戲是莒縣人民以及周邊區域勞動人民喜愛的,具有濃厚鄉土氣息的地方戲。流傳區人口約一千餘萬,周姑戲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濃郁的地方特色深受人民群眾的歡迎。

周姑戲,也叫“肘鼓子”、“拉魂腔”、“拴老婆橛子”、“盤凳子”。山東其他一些地方戲曲,比如南路的柳琴、東路的茂腔、西路的五音戲都與莒縣周姑戲有著密切的親緣關係。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開始,周姑調只是乞討者作為“唱門子”要飯的幫腔,有的肩背布袋,手抱月琴,自彈自唱;有的兩人搭檔,一人操琴伴奏,一人打板行腔。這種說唱形式後來逐漸搭檔成班,分擔角色,作半營業性質的演出,其報酬多是由請戲村湊錢或湊糧付給。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周姑戲在本地流行最廣,歷史最久。但何時流入,尚無文字資料可供參考,據現年60歲的莒縣周姑藝人徐慶餘介紹,他的大爺爺徐佃選很小就跟隨外地來莒演唱周姑戲的師父劉光明學習並表演周姑戲,單是其祖輩相傳已有三代;莒南縣十字路西南老淄峪村周姑藝人徐氏嫁與徐佃選之前就會演唱200餘部周姑戲傳統劇目。從這一傳承體系來看,周姑戲進入莒地最少已有近二百年的歷史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安莊鎮周姑戲劇團的武場伴奏人員 郭正興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小店鎮山西頭村周姑藝人 徐洪成

在其師傅墳前講述本村周姑戲傳承歷史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小店鎮山西頭村周姑藝人 徐慶餘

收藏的距今120餘年的月琴全貌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夏莊鎮周姑劇團樂隊在伴奏 月琴琴師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文化館老師對周姑戲演員培訓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學唱周姑戲的小夥子 徐凱陽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周姑戲唱腔以徵調式與宮調式為主,徵調式溫和纏綿,主要用於旦角;宮調式明快剛勁,主要用於生行。演唱中經常同主音轉換不拘一格。目前僅存的傳統劇目只有20餘個,主要有:《四大京》、《張郎休妻》、《井臺會》、《龍鳳面》、《砸蠻船》、《穆桂英招親》等劇目。

周姑戲傳承至今,雖有所發展,但傳統劇目始終還是腹本傳授,基本保留了150-180年左右的原貌。濃厚的鄉土氣息,詼諧幽默的表達,粗獷樸實的風格是莒縣周姑戲表演的主要特點。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1年至2014年,縣財政每年撥付20萬元專項扶持經費,通過全縣民間藝術展演活動,對新增劇團和設備陳舊的周姑劇團進行了獎勵與扶持。

2015-2017年,根據省市縣要求每年舉辦全縣新增莊戶劇團初賽和全縣莊戶劇團業務技能大賽,自70餘個莊戶劇團和民間文藝表演隊中,選拔優秀周姑劇團承擔一年一度的“一村一年一場戲”文化惠民活動,每年演出1200餘場次,年投入經費120餘萬元,惠及城鄉群眾70餘萬人,26個周姑劇團長期活躍在社區村莊,為豐富和活躍群眾文化生活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徐慶餘

非遺傳承人

徐慶餘,男,1947年7月出生,莒縣小店鎮山西頭村人,日照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莒縣周姑戲”第六代代表性傳承人,享譽莒縣以及周邊地區,為莒縣周姑戲的傳承與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在周姑戲種中主攻老生和官生,兼演小生並擔任導演。嗓音清純、表演細膩,能夠充分把握劇中人物特點,唱腔主要根據人物的身份和年齡做不同變化,很有自己的特色,深受廣大戲迷喜愛。

能夠獨立教唱50餘部莒縣周姑戲傳統劇目,還能夠自行製作莒縣周姑戲主伴奏樂器——月琴(俗稱土琵琶)。存有距今120餘年的周姑戲主伴奏樂器土琵琶一把、周姑戲演出服裝20餘套,腹本傳授傳統周姑戲近70部。

2007年1月,被確定為莒縣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2009年1月,被確定為日照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周姑戲是莒縣人民以及周邊區域勞動人民喜愛的,具有濃厚鄉土氣息的地方戲。流傳區人口約一千餘萬,周姑戲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濃郁的地方特色深受人民群眾的歡迎。

周姑戲,也叫“肘鼓子”、“拉魂腔”、“拴老婆橛子”、“盤凳子”。山東其他一些地方戲曲,比如南路的柳琴、東路的茂腔、西路的五音戲都與莒縣周姑戲有著密切的親緣關係。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開始,周姑調只是乞討者作為“唱門子”要飯的幫腔,有的肩背布袋,手抱月琴,自彈自唱;有的兩人搭檔,一人操琴伴奏,一人打板行腔。這種說唱形式後來逐漸搭檔成班,分擔角色,作半營業性質的演出,其報酬多是由請戲村湊錢或湊糧付給。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周姑戲在本地流行最廣,歷史最久。但何時流入,尚無文字資料可供參考,據現年60歲的莒縣周姑藝人徐慶餘介紹,他的大爺爺徐佃選很小就跟隨外地來莒演唱周姑戲的師父劉光明學習並表演周姑戲,單是其祖輩相傳已有三代;莒南縣十字路西南老淄峪村周姑藝人徐氏嫁與徐佃選之前就會演唱200餘部周姑戲傳統劇目。從這一傳承體系來看,周姑戲進入莒地最少已有近二百年的歷史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安莊鎮周姑戲劇團的武場伴奏人員 郭正興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小店鎮山西頭村周姑藝人 徐洪成

在其師傅墳前講述本村周姑戲傳承歷史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小店鎮山西頭村周姑藝人 徐慶餘

收藏的距今120餘年的月琴全貌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夏莊鎮周姑劇團樂隊在伴奏 月琴琴師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文化館老師對周姑戲演員培訓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學唱周姑戲的小夥子 徐凱陽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周姑戲唱腔以徵調式與宮調式為主,徵調式溫和纏綿,主要用於旦角;宮調式明快剛勁,主要用於生行。演唱中經常同主音轉換不拘一格。目前僅存的傳統劇目只有20餘個,主要有:《四大京》、《張郎休妻》、《井臺會》、《龍鳳面》、《砸蠻船》、《穆桂英招親》等劇目。

周姑戲傳承至今,雖有所發展,但傳統劇目始終還是腹本傳授,基本保留了150-180年左右的原貌。濃厚的鄉土氣息,詼諧幽默的表達,粗獷樸實的風格是莒縣周姑戲表演的主要特點。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1年至2014年,縣財政每年撥付20萬元專項扶持經費,通過全縣民間藝術展演活動,對新增劇團和設備陳舊的周姑劇團進行了獎勵與扶持。

2015-2017年,根據省市縣要求每年舉辦全縣新增莊戶劇團初賽和全縣莊戶劇團業務技能大賽,自70餘個莊戶劇團和民間文藝表演隊中,選拔優秀周姑劇團承擔一年一度的“一村一年一場戲”文化惠民活動,每年演出1200餘場次,年投入經費120餘萬元,惠及城鄉群眾70餘萬人,26個周姑劇團長期活躍在社區村莊,為豐富和活躍群眾文化生活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徐慶餘

非遺傳承人

徐慶餘,男,1947年7月出生,莒縣小店鎮山西頭村人,日照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莒縣周姑戲”第六代代表性傳承人,享譽莒縣以及周邊地區,為莒縣周姑戲的傳承與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在周姑戲種中主攻老生和官生,兼演小生並擔任導演。嗓音清純、表演細膩,能夠充分把握劇中人物特點,唱腔主要根據人物的身份和年齡做不同變化,很有自己的特色,深受廣大戲迷喜愛。

能夠獨立教唱50餘部莒縣周姑戲傳統劇目,還能夠自行製作莒縣周姑戲主伴奏樂器——月琴(俗稱土琵琶)。存有距今120餘年的周姑戲主伴奏樂器土琵琶一把、周姑戲演出服裝20餘套,腹本傳授傳統周姑戲近70部。

2007年1月,被確定為莒縣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2009年1月,被確定為日照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胡劍夫

非遺傳承人

胡劍夫,男,1948年11月出生於莒縣夏莊鎮胡家孟堰村,系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莒縣周姑戲的市級代表性傳承人。1992年胡劍夫在莒縣小店鄉周姑劇團從事周姑戲伴奏和創作工作,1995年莒縣夏莊鄉黨委政府在原小店周姑劇團的基礎上,重新組建了夏莊鎮周姑劇團,常年活躍在四市八縣、魯東南地區。劇團和團長胡劍夫的事蹟多次被中央電視臺、山東電視臺、日照市電視臺和各大新聞媒體報道,省市縣給予了表彰與獎勵。2005年劇團被山東省文化廳授予“山東省十佳莊戶劇團”榮譽稱號。胡劍夫同志在“魯東南民間劇團展演”中,因成績突出被山東省藝術館授予“特別貢獻獎”。2010年,被市委組織部推薦為“齊魯文化英才”,多次獲得省市文化工作先進個人、市十佳新聞文化優秀工作者,創作的現代周姑戲《婆媳之間》等劇目分獲省一、二、三等獎和優秀作品獎,並兩次獲得市精品工程獎。

胡劍夫在二十餘年的周姑戲傳承與發展中,對傳統劇目的劇本和唱腔板式進行了整理,在保留莒縣周姑戲原汁原味的基礎上,避免了傳統劇目繁瑣冗長的弊端;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劇目無法滿足青年觀眾的口味,胡劍夫創作譜寫了以計劃生育、鄰里和睦、婆媳之間、法制教育等題材的13部現代周姑戲,巡迴演出1000餘場,受到廣大觀眾的一致好評。

為了滿足城鄉群眾文化需求,各周姑劇團先後創作了以宣傳中心工作的快板、表演唱以及現代周姑戲《請客》《傳家寶》《雙柺記》《胡有理斷案》《四知五品》《相親風波》《夢之圓》《親家倆慶壽》《反腐倡廉奔小康》《文化扶貧把夢圓》《好親家》《老兩口普法》《雙柺》《私事公辦》《退禮》等新編劇目,用周姑戲的形式,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宣傳法律,尊老愛幼,指導婆媳、鄰里關係,使得這以傳統藝術形式煥發了新的活力,傳統戲種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

周姑戲是莒縣人民以及周邊區域勞動人民喜愛的,具有濃厚鄉土氣息的地方戲。流傳區人口約一千餘萬,周姑戲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濃郁的地方特色深受人民群眾的歡迎。

周姑戲,也叫“肘鼓子”、“拉魂腔”、“拴老婆橛子”、“盤凳子”。山東其他一些地方戲曲,比如南路的柳琴、東路的茂腔、西路的五音戲都與莒縣周姑戲有著密切的親緣關係。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開始,周姑調只是乞討者作為“唱門子”要飯的幫腔,有的肩背布袋,手抱月琴,自彈自唱;有的兩人搭檔,一人操琴伴奏,一人打板行腔。這種說唱形式後來逐漸搭檔成班,分擔角色,作半營業性質的演出,其報酬多是由請戲村湊錢或湊糧付給。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周姑戲在本地流行最廣,歷史最久。但何時流入,尚無文字資料可供參考,據現年60歲的莒縣周姑藝人徐慶餘介紹,他的大爺爺徐佃選很小就跟隨外地來莒演唱周姑戲的師父劉光明學習並表演周姑戲,單是其祖輩相傳已有三代;莒南縣十字路西南老淄峪村周姑藝人徐氏嫁與徐佃選之前就會演唱200餘部周姑戲傳統劇目。從這一傳承體系來看,周姑戲進入莒地最少已有近二百年的歷史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安莊鎮周姑戲劇團的武場伴奏人員 郭正興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小店鎮山西頭村周姑藝人 徐洪成

在其師傅墳前講述本村周姑戲傳承歷史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小店鎮山西頭村周姑藝人 徐慶餘

收藏的距今120餘年的月琴全貌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夏莊鎮周姑劇團樂隊在伴奏 月琴琴師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文化館老師對周姑戲演員培訓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學唱周姑戲的小夥子 徐凱陽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周姑戲唱腔以徵調式與宮調式為主,徵調式溫和纏綿,主要用於旦角;宮調式明快剛勁,主要用於生行。演唱中經常同主音轉換不拘一格。目前僅存的傳統劇目只有20餘個,主要有:《四大京》、《張郎休妻》、《井臺會》、《龍鳳面》、《砸蠻船》、《穆桂英招親》等劇目。

周姑戲傳承至今,雖有所發展,但傳統劇目始終還是腹本傳授,基本保留了150-180年左右的原貌。濃厚的鄉土氣息,詼諧幽默的表達,粗獷樸實的風格是莒縣周姑戲表演的主要特點。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1年至2014年,縣財政每年撥付20萬元專項扶持經費,通過全縣民間藝術展演活動,對新增劇團和設備陳舊的周姑劇團進行了獎勵與扶持。

2015-2017年,根據省市縣要求每年舉辦全縣新增莊戶劇團初賽和全縣莊戶劇團業務技能大賽,自70餘個莊戶劇團和民間文藝表演隊中,選拔優秀周姑劇團承擔一年一度的“一村一年一場戲”文化惠民活動,每年演出1200餘場次,年投入經費120餘萬元,惠及城鄉群眾70餘萬人,26個周姑劇團長期活躍在社區村莊,為豐富和活躍群眾文化生活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徐慶餘

非遺傳承人

徐慶餘,男,1947年7月出生,莒縣小店鎮山西頭村人,日照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莒縣周姑戲”第六代代表性傳承人,享譽莒縣以及周邊地區,為莒縣周姑戲的傳承與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在周姑戲種中主攻老生和官生,兼演小生並擔任導演。嗓音清純、表演細膩,能夠充分把握劇中人物特點,唱腔主要根據人物的身份和年齡做不同變化,很有自己的特色,深受廣大戲迷喜愛。

能夠獨立教唱50餘部莒縣周姑戲傳統劇目,還能夠自行製作莒縣周姑戲主伴奏樂器——月琴(俗稱土琵琶)。存有距今120餘年的周姑戲主伴奏樂器土琵琶一把、周姑戲演出服裝20餘套,腹本傳授傳統周姑戲近70部。

2007年1月,被確定為莒縣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2009年1月,被確定為日照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胡劍夫

非遺傳承人

胡劍夫,男,1948年11月出生於莒縣夏莊鎮胡家孟堰村,系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莒縣周姑戲的市級代表性傳承人。1992年胡劍夫在莒縣小店鄉周姑劇團從事周姑戲伴奏和創作工作,1995年莒縣夏莊鄉黨委政府在原小店周姑劇團的基礎上,重新組建了夏莊鎮周姑劇團,常年活躍在四市八縣、魯東南地區。劇團和團長胡劍夫的事蹟多次被中央電視臺、山東電視臺、日照市電視臺和各大新聞媒體報道,省市縣給予了表彰與獎勵。2005年劇團被山東省文化廳授予“山東省十佳莊戶劇團”榮譽稱號。胡劍夫同志在“魯東南民間劇團展演”中,因成績突出被山東省藝術館授予“特別貢獻獎”。2010年,被市委組織部推薦為“齊魯文化英才”,多次獲得省市文化工作先進個人、市十佳新聞文化優秀工作者,創作的現代周姑戲《婆媳之間》等劇目分獲省一、二、三等獎和優秀作品獎,並兩次獲得市精品工程獎。

胡劍夫在二十餘年的周姑戲傳承與發展中,對傳統劇目的劇本和唱腔板式進行了整理,在保留莒縣周姑戲原汁原味的基礎上,避免了傳統劇目繁瑣冗長的弊端;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劇目無法滿足青年觀眾的口味,胡劍夫創作譜寫了以計劃生育、鄰里和睦、婆媳之間、法制教育等題材的13部現代周姑戲,巡迴演出1000餘場,受到廣大觀眾的一致好評。

為了滿足城鄉群眾文化需求,各周姑劇團先後創作了以宣傳中心工作的快板、表演唱以及現代周姑戲《請客》《傳家寶》《雙柺記》《胡有理斷案》《四知五品》《相親風波》《夢之圓》《親家倆慶壽》《反腐倡廉奔小康》《文化扶貧把夢圓》《好親家》《老兩口普法》《雙柺》《私事公辦》《退禮》等新編劇目,用周姑戲的形式,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宣傳法律,尊老愛幼,指導婆媳、鄰里關係,使得這以傳統藝術形式煥發了新的活力,傳統戲種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莒縣周姑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