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魚常被當成鯽魚賣,個頭不小肉質卻很差,買的時候一定要認清

鯽魚 鯉魚 錦鯉 農業 青魚 釣魚 漁業 湖南 舊街涼風嘯 2019-04-03

現代科學技術尤其是基因技術在農業中的運用,已經讓過去很多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變成現實。比如,我們現在非常喜聞樂見、寓意吉祥的錦鯉,就是通過200多年的人工選育和雜交產生的魚種,其中德國非常有名的三色錦鯉就是由本地的鯉魚和日本的錦鯉雜交的結果。

這種魚常被當成鯽魚賣,個頭不小肉質卻很差,買的時候一定要認清

錦鯉只是通過雜交培育出的新魚種的一個代表。今天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也是這樣一種魚類。它整體像鯽魚,但又比普通鯽魚體型大,頭部還又有鯉魚特徵,略微有“鬍鬚”凸起,一些商販經常把它冒充野生大板鯽賣給不知情的人。

這魚其實就是人們在基因和細胞工程研究上取得的又一個成果——鯉鯽。鯉鯽,顧名思義,就是鯉魚和鯽魚的卵子和精子,通過基因方法處理,選育雜交培育出的魚種。由於這種魚是湖南科學家團隊成功培育而成,所以又稱湘雲鯽。

按理說,這種雜交而成的“鯽魚”,就像馬和驢的後代騾子一樣,因屬於不同近親間誕下的後代,染色體不成對是不能繁育下一代的,本應該具有很強的地域性,活動範圍僅侷限在湖南及周邊地區,但沒想到,由於這魚出肉多、抗病、適應力強等因素,如今已經在全國很多地方見到它的身影。

這種魚常被當成鯽魚賣,個頭不小肉質卻很差,買的時候一定要認清

這幾年,全國很多地方的釣魚愛好者就反映釣到的大板鯽越來越多了,但這些大鯽魚又和普通的鯽魚有不同,它們動不動就超過1斤重,有的足足有2—3斤,最重要的是還有“鬍鬚”。不僅如此,逛菜市場時,如果我們留意也會發現,一些魚販子賣的大鯽魚體型也較以前大了不少,而且個頭非常標準,就好像是一個模子裡出來的一樣。其實,這些魚很多都是鯉鯽,或者是其他工程魚,也就是漁業研究人員通過雜交選育出的三倍體魚類。

和普通野生鯽魚相比,這些雜交選育的“鯽魚”一個重要特點就是體型大。筆者翻閱相關資料發現,這類魚的生長速度一般是普通鯽魚的3、4倍,一般的野生鯽魚比如大板鯽能超過1斤就算不錯了,可是這些特殊“鯽魚”,在相同生長週期內,起步就是1斤,而且2、3斤的非常多。筆者一位朋友年前在一處水庫就曾釣到過一尾這魚,當時提竿時,手感較沉,他還以為釣到了一條大青魚,遛魚就用了10多分鐘,後來魚上岸後一量,50多公分,重6斤多,堪稱他生平釣的最大鯽魚。

這種魚常被當成鯽魚賣,個頭不小肉質卻很差,買的時候一定要認清

俗話說:濃縮的是精華。野生鯽魚個頭雖小,但因生長週期長,味道自然鮮美;而這種雜交鯽魚,因為生長快,個頭雖然大,體重也沉,肉質卻不怎麼樣,雖然比鯉魚味道稍好,但比真正野生鯽魚還是差了不少,土腥味重不說,肉也沒有野生鯽魚緊實。所以實誠的魚販賣魚時,這魚都比野生鯽魚便宜不少。朋友們,你們見過這種雜交的鯉鯽魚嗎?知道怎麼區分它與野生鯽魚嗎?歡迎留言交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