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故事——戲曲裡的蕭太后和大同的焦山行宮

作者:崔莉英

來源:大同文旅

大同故事——戲曲裡的蕭太后和大同的焦山行宮

焦山石窟寺山門

戲曲裡的蕭太后和大同的焦山行宮


大同故事——戲曲裡的蕭太后和大同的焦山行宮

“先王爺金沙灘兵敗罹難,仗眾臣扶哀家執掌江山。十餘年動干戈南北征戰,領雄兵理朝政軍務紛繁……”戲曲《四郎探母》蕭太后的一段唱,展現了一位“戎馬能挽弓,廟堂能理政”的大遼國女主形象。這《四郎探母》也是大同本地的北路梆子和晉劇的看家戲,蕭太后便是和大同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大遼國皇太后。

宋遼時大同是遼的西京,遼主在西京還建起了焦山行宮,作為遼國皇帝四時捺缽地,行宮就建在當年北魏國主明元帝多次祭祀的車輪山上,還修築起宮牆。遼國的皇帝遼景宗便是駕崩於焦山行宮的,臨終時遼景宗留下遺詔“樑王隆緒嗣位,軍國大事聽皇后命”,便將遼國的大權交到了皇后蕭燕燕手裡,繼位的小皇帝耶律隆緒才十二歲。由南宋人編撰的《契丹國志》記下了一段當時的祕事:“景宗疾亟,隆運不俟詔,密詔其親屬等十餘人並赴行帳……”這耶律隆運便是遼國的漢臣韓德讓。韓德讓聽到了皇帝駕崩的消息,不等詔令便帶著親屬前往西京焦山行宮保駕,並協助小皇帝解決了手握重兵的諸王宗室覬覦皇位的危局。北宋曾奉命出使遼國的路振撰寫了《乘軺錄》中記載有:“蕭後幼時,嘗許嫁韓氏,即韓德讓也,行有日矣。而耶律氏求婦於蕭氏,蕭奪韓氏之婦以納之,生隆緒,即今虜主也。耶律死,隆緒尚幼,襲虜位。蕭後少寡,韓氏世典軍政,權在其手,恐不利於孺子,乃私謂德讓曰:‘吾嘗許嫁子,願諧舊好,則幼主當國,亦汝子也。’”這段史實記載了蕭燕燕曾與韓德讓有婚約,卻被命運安排進了皇宮當了皇后的舊事。想來自已遭了難,舊日情人卻不計前嫌趕來相助,這份深情卻是了得。

大同故事——戲曲裡的蕭太后和大同的焦山行宮

焦山石窟寺


在這個焦山行宮內,蕭燕燕從皇后升格為太后,她站在行宮內最是六神無主的時候,來了文功武略兼備的舊好韓德讓,從此開啟了蕭太后傳奇的人生。此後的遼國太后與這個漢臣出則同車、入則共帳。宋遼澶淵議和時,宋朝派曹利用前往,“利用見虜母(指承天太后)于軍中,與蕃將韓德讓偶坐駝車上,坐利用於車下,饋之食,共議和事。”看來這個蕭太后也真是敢作敢當,既使是與宋朝的使臣議和,還帶著自已的新歡舊好坐在駝車上一起商議軍事大事,這事就記錄在蘇轍的《龍川別志》之中。

大同故事——戲曲裡的蕭太后和大同的焦山行宮

三清觀

位於雲岡石窟西側的焦山石窟寺是一處山中有寺、寺上有塔,山寺塔合而為一的景點。也許是因了雲岡石窟太過輝煌而遮掩了焦山寺的光芒,但是這處景點卻又因了歷代與帝王的種種因果關係而不時見於史冊之中。想來焦山最頂盛的時期便是作為大遼行宮的時候。


大同故事——戲曲裡的蕭太后和大同的焦山行宮

大同故事——戲曲裡的蕭太后和大同的焦山行宮

高山城


焦山山戀孤峰聳立,山寺依山而建,由下至上為五層,層層升高,節節收縮,錯落有致,到了最頂端便成了一高聳的三層六角磚塔。寺內既有禪窟,也有雕鑿著佛像的石窟。沿著山寺前的108級臺階可直達山頂,站在山上,可以望到蜿蜒流淌的十里河水,有學者稱蕭太后梳妝打扮的蕭畫河便是入眼看到的這條河水,只是如今水流已經很小了,再無臨水照影的韻致。想來當年的蕭太后,在水畔梳妝打扮時有多嫵媚多情,她跨上戰馬之時便有多麼的鐵血和冷峻,她一騎紅塵直抵澶州,並與宋國達成了 “澶淵之盟”的協議,從此她便可以馬放南山,專心經營大遼國的內政,同時也經營自已的後宮生活。

大同故事——戲曲裡的蕭太后和大同的焦山行宮

高山城南門靖寧門

沿山間小路蜿蜒而下到焦山寺的最底層時,便見到高出地面許多用片石壘砌的殘牆,這樣築牆的方式並不似漢人的做法,漢人喜歡用土來夯築,近年來學者們考證為遼代行宮的宮牆。有實物可依憑,站在那堵被稱之為焦山行宮的殘牆跟前,那段歷史便是那麼的清晰,你能想像出當年風姿綽約的蕭燕燕面對皇帝駕崩時的危局是何等的楚楚可憐,再見舊好時又是如何地將頭低到塵埃裡,梨花帶雨地說“吾嘗許嫁子,願諧舊好,則幼主當國,亦汝子也。”說得那位前來護駕的韓德從此拋下家室、殫精竭慮地輔佐她們母子。後人認為這蕭燕燕是史上最幸福女人,她死後她的兒子還將故去的韓德讓陪葬在她的陵寢之側。

大同故事——戲曲裡的蕭太后和大同的焦山行宮

高山城外懷德橋

如果有一出再現這一段歷史風情的戲曲或者是實景戲在這裡演出,走行在焦山上是否會有一種穿越的感覺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