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用一首詩告訴大家,中秋賞月的最佳地點,你知道是哪裡嗎?'

"

中秋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象徵著團圓和美滿。在這個溫馨的夜晚裡,最幸福的事情,是一家人能夠歡聚一堂,;而最美麗的事物,則莫過於天上那一輪纖塵不染的明月。

雖然古往今來,天上只有這麼一個月亮,但世人賞月的地點卻是千差萬別。同一件事物,從不同的角度去欣賞,會得到截然不同的感官享受。所以說,在何處賞月,是一個很值得探究的問題。幸好,陸游在他的詩裡,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去處。

"

中秋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象徵著團圓和美滿。在這個溫馨的夜晚裡,最幸福的事情,是一家人能夠歡聚一堂,;而最美麗的事物,則莫過於天上那一輪纖塵不染的明月。

雖然古往今來,天上只有這麼一個月亮,但世人賞月的地點卻是千差萬別。同一件事物,從不同的角度去欣賞,會得到截然不同的感官享受。所以說,在何處賞月,是一個很值得探究的問題。幸好,陸游在他的詩裡,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去處。

陸游用一首詩告訴大家,中秋賞月的最佳地點,你知道是哪裡嗎?

▲十五的月亮十六圓

《中秋夜半後無雲而月色微淡尤為絕景》。

輕煙薄靄九霄寒,素月渾如隔縠看。

此夕洞庭應更好,誰能從我跨青鸞。

從這16個字的題目中可以看出來,陸游對眼前景色的讚許,因為他稱這個景色是“尤為絕景”。但陸游在認可自己眼前景緻,堪稱一絕的同時,仍堅定地認為最好的月色,存在於洞庭湖,這又是因為什麼呢?

"

中秋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象徵著團圓和美滿。在這個溫馨的夜晚裡,最幸福的事情,是一家人能夠歡聚一堂,;而最美麗的事物,則莫過於天上那一輪纖塵不染的明月。

雖然古往今來,天上只有這麼一個月亮,但世人賞月的地點卻是千差萬別。同一件事物,從不同的角度去欣賞,會得到截然不同的感官享受。所以說,在何處賞月,是一個很值得探究的問題。幸好,陸游在他的詩裡,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去處。

陸游用一首詩告訴大家,中秋賞月的最佳地點,你知道是哪裡嗎?

▲十五的月亮十六圓

《中秋夜半後無雲而月色微淡尤為絕景》。

輕煙薄靄九霄寒,素月渾如隔縠看。

此夕洞庭應更好,誰能從我跨青鸞。

從這16個字的題目中可以看出來,陸游對眼前景色的讚許,因為他稱這個景色是“尤為絕景”。但陸游在認可自己眼前景緻,堪稱一絕的同時,仍堅定地認為最好的月色,存在於洞庭湖,這又是因為什麼呢?

陸游用一首詩告訴大家,中秋賞月的最佳地點,你知道是哪裡嗎?

▲八百里洞庭

陸游眼中的絕景:

“靄”,是指霧,前半句詩簡單來說,就是輕煙薄霧挾帶著天上的寒涼,籠罩了中秋的月夜。陸游先從大處下筆,交代了賞月的背景環境。用煙霧營造出一個如真如幻的場景,並通過“寒”這個特點,把天上的孤冷與八月十五的秋寒兩者融合在一起,讓讀者彷彿置身於瑤池仙境,不知身處天上或是人間。

描述完整體環境,陸游終於把目光放到了月亮身上。展眼望去,明亮的月亮似乎是被隱藏在一層輕紗的後面,朦朦朧朧,看不太清楚。“縠”,是指有皺紋的輕紗,在此處則暗喻輕煙薄霧。

"

中秋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象徵著團圓和美滿。在這個溫馨的夜晚裡,最幸福的事情,是一家人能夠歡聚一堂,;而最美麗的事物,則莫過於天上那一輪纖塵不染的明月。

雖然古往今來,天上只有這麼一個月亮,但世人賞月的地點卻是千差萬別。同一件事物,從不同的角度去欣賞,會得到截然不同的感官享受。所以說,在何處賞月,是一個很值得探究的問題。幸好,陸游在他的詩裡,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去處。

陸游用一首詩告訴大家,中秋賞月的最佳地點,你知道是哪裡嗎?

▲十五的月亮十六圓

《中秋夜半後無雲而月色微淡尤為絕景》。

輕煙薄靄九霄寒,素月渾如隔縠看。

此夕洞庭應更好,誰能從我跨青鸞。

從這16個字的題目中可以看出來,陸游對眼前景色的讚許,因為他稱這個景色是“尤為絕景”。但陸游在認可自己眼前景緻,堪稱一絕的同時,仍堅定地認為最好的月色,存在於洞庭湖,這又是因為什麼呢?

陸游用一首詩告訴大家,中秋賞月的最佳地點,你知道是哪裡嗎?

▲八百里洞庭

陸游眼中的絕景:

“靄”,是指霧,前半句詩簡單來說,就是輕煙薄霧挾帶著天上的寒涼,籠罩了中秋的月夜。陸游先從大處下筆,交代了賞月的背景環境。用煙霧營造出一個如真如幻的場景,並通過“寒”這個特點,把天上的孤冷與八月十五的秋寒兩者融合在一起,讓讀者彷彿置身於瑤池仙境,不知身處天上或是人間。

描述完整體環境,陸游終於把目光放到了月亮身上。展眼望去,明亮的月亮似乎是被隱藏在一層輕紗的後面,朦朦朧朧,看不太清楚。“縠”,是指有皺紋的輕紗,在此處則暗喻輕煙薄霧。

陸游用一首詩告訴大家,中秋賞月的最佳地點,你知道是哪裡嗎?

▲朦朧月色

在陸游的眼中,中秋的月亮是美好的象徵,所以他用一個“素”字來形容月亮的淡雅和月光的皎潔。而把月亮隱於輕紗之後,既是對前面“輕煙薄靄”的呼應,也是寓意美好的事物得之不易。

純以賞月的角度去品讀這兩句詩。陸游藉助煙霧,把月亮時隱時現的神祕感和朦朧之美完全展現出來。而他筆下的霧中賞月和蘇軾詩中的燈下觀花(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燒高燭照紅妝)同樣成為了詩歌界朦朧美的代名詞。不僅為讀者呈上一幅精美的中秋畫卷,還保留了足夠的想象空間,完美體現了一首詩、千般景的境界。

"

中秋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象徵著團圓和美滿。在這個溫馨的夜晚裡,最幸福的事情,是一家人能夠歡聚一堂,;而最美麗的事物,則莫過於天上那一輪纖塵不染的明月。

雖然古往今來,天上只有這麼一個月亮,但世人賞月的地點卻是千差萬別。同一件事物,從不同的角度去欣賞,會得到截然不同的感官享受。所以說,在何處賞月,是一個很值得探究的問題。幸好,陸游在他的詩裡,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去處。

陸游用一首詩告訴大家,中秋賞月的最佳地點,你知道是哪裡嗎?

▲十五的月亮十六圓

《中秋夜半後無雲而月色微淡尤為絕景》。

輕煙薄靄九霄寒,素月渾如隔縠看。

此夕洞庭應更好,誰能從我跨青鸞。

從這16個字的題目中可以看出來,陸游對眼前景色的讚許,因為他稱這個景色是“尤為絕景”。但陸游在認可自己眼前景緻,堪稱一絕的同時,仍堅定地認為最好的月色,存在於洞庭湖,這又是因為什麼呢?

陸游用一首詩告訴大家,中秋賞月的最佳地點,你知道是哪裡嗎?

▲八百里洞庭

陸游眼中的絕景:

“靄”,是指霧,前半句詩簡單來說,就是輕煙薄霧挾帶著天上的寒涼,籠罩了中秋的月夜。陸游先從大處下筆,交代了賞月的背景環境。用煙霧營造出一個如真如幻的場景,並通過“寒”這個特點,把天上的孤冷與八月十五的秋寒兩者融合在一起,讓讀者彷彿置身於瑤池仙境,不知身處天上或是人間。

描述完整體環境,陸游終於把目光放到了月亮身上。展眼望去,明亮的月亮似乎是被隱藏在一層輕紗的後面,朦朦朧朧,看不太清楚。“縠”,是指有皺紋的輕紗,在此處則暗喻輕煙薄霧。

陸游用一首詩告訴大家,中秋賞月的最佳地點,你知道是哪裡嗎?

▲朦朧月色

在陸游的眼中,中秋的月亮是美好的象徵,所以他用一個“素”字來形容月亮的淡雅和月光的皎潔。而把月亮隱於輕紗之後,既是對前面“輕煙薄靄”的呼應,也是寓意美好的事物得之不易。

純以賞月的角度去品讀這兩句詩。陸游藉助煙霧,把月亮時隱時現的神祕感和朦朧之美完全展現出來。而他筆下的霧中賞月和蘇軾詩中的燈下觀花(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燒高燭照紅妝)同樣成為了詩歌界朦朧美的代名詞。不僅為讀者呈上一幅精美的中秋畫卷,還保留了足夠的想象空間,完美體現了一首詩、千般景的境界。

陸游用一首詩告訴大家,中秋賞月的最佳地點,你知道是哪裡嗎?

▲只恐夜深花睡去

洞庭月色更勝一籌的原因:

在前兩句詩裡,陸游以優美的文筆,營造出一個瑤池仙境,為下面詩文的驚豔登場做足了鋪墊,“此夕洞庭應更好,誰能從我跨青鸞”。

眼前的中秋景緻已經是世間少有了,但陸游卻認為洞庭湖的月色應該更勝一籌,這是為什麼呢?要解釋這個問題,首先要從陸游的身份入手。

"

中秋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象徵著團圓和美滿。在這個溫馨的夜晚裡,最幸福的事情,是一家人能夠歡聚一堂,;而最美麗的事物,則莫過於天上那一輪纖塵不染的明月。

雖然古往今來,天上只有這麼一個月亮,但世人賞月的地點卻是千差萬別。同一件事物,從不同的角度去欣賞,會得到截然不同的感官享受。所以說,在何處賞月,是一個很值得探究的問題。幸好,陸游在他的詩裡,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去處。

陸游用一首詩告訴大家,中秋賞月的最佳地點,你知道是哪裡嗎?

▲十五的月亮十六圓

《中秋夜半後無雲而月色微淡尤為絕景》。

輕煙薄靄九霄寒,素月渾如隔縠看。

此夕洞庭應更好,誰能從我跨青鸞。

從這16個字的題目中可以看出來,陸游對眼前景色的讚許,因為他稱這個景色是“尤為絕景”。但陸游在認可自己眼前景緻,堪稱一絕的同時,仍堅定地認為最好的月色,存在於洞庭湖,這又是因為什麼呢?

陸游用一首詩告訴大家,中秋賞月的最佳地點,你知道是哪裡嗎?

▲八百里洞庭

陸游眼中的絕景:

“靄”,是指霧,前半句詩簡單來說,就是輕煙薄霧挾帶著天上的寒涼,籠罩了中秋的月夜。陸游先從大處下筆,交代了賞月的背景環境。用煙霧營造出一個如真如幻的場景,並通過“寒”這個特點,把天上的孤冷與八月十五的秋寒兩者融合在一起,讓讀者彷彿置身於瑤池仙境,不知身處天上或是人間。

描述完整體環境,陸游終於把目光放到了月亮身上。展眼望去,明亮的月亮似乎是被隱藏在一層輕紗的後面,朦朦朧朧,看不太清楚。“縠”,是指有皺紋的輕紗,在此處則暗喻輕煙薄霧。

陸游用一首詩告訴大家,中秋賞月的最佳地點,你知道是哪裡嗎?

▲朦朧月色

在陸游的眼中,中秋的月亮是美好的象徵,所以他用一個“素”字來形容月亮的淡雅和月光的皎潔。而把月亮隱於輕紗之後,既是對前面“輕煙薄靄”的呼應,也是寓意美好的事物得之不易。

純以賞月的角度去品讀這兩句詩。陸游藉助煙霧,把月亮時隱時現的神祕感和朦朧之美完全展現出來。而他筆下的霧中賞月和蘇軾詩中的燈下觀花(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燒高燭照紅妝)同樣成為了詩歌界朦朧美的代名詞。不僅為讀者呈上一幅精美的中秋畫卷,還保留了足夠的想象空間,完美體現了一首詩、千般景的境界。

陸游用一首詩告訴大家,中秋賞月的最佳地點,你知道是哪裡嗎?

▲只恐夜深花睡去

洞庭月色更勝一籌的原因:

在前兩句詩裡,陸游以優美的文筆,營造出一個瑤池仙境,為下面詩文的驚豔登場做足了鋪墊,“此夕洞庭應更好,誰能從我跨青鸞”。

眼前的中秋景緻已經是世間少有了,但陸游卻認為洞庭湖的月色應該更勝一籌,這是為什麼呢?要解釋這個問題,首先要從陸游的身份入手。

陸游用一首詩告訴大家,中秋賞月的最佳地點,你知道是哪裡嗎?

▲誰和我組團賞月

陸游是南宋著名愛國主義詩人,他一生致力於北伐中原,收復舊山河。但南宋朝廷的軟弱無能,不僅使他壯志難酬,還受到不斷的迫害。中秋本是團圓美好的日子,但在人月兩團圓的時候,陸游想起山河破碎的大宋王朝,不免感慨萬千。這就是他覺得眼前景緻美中不足的原因。

而陸游堅定地認為洞庭月色更勝一籌的原因則在於,洞庭湖的地理位置。洞庭湖地處長江中游,荊江南岸,在湖上登高遠眺,可以一覽中原大好河山。對於愛國的陸游而言,洞庭湖使他聯想到了北地風光,所以他才說“此夕洞庭應更好”,其實是希望南宋能夠一統河山,自己也可以到中原去歡度中秋佳節。因為只有祖國統一,百姓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團圓和美好。

"

中秋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象徵著團圓和美滿。在這個溫馨的夜晚裡,最幸福的事情,是一家人能夠歡聚一堂,;而最美麗的事物,則莫過於天上那一輪纖塵不染的明月。

雖然古往今來,天上只有這麼一個月亮,但世人賞月的地點卻是千差萬別。同一件事物,從不同的角度去欣賞,會得到截然不同的感官享受。所以說,在何處賞月,是一個很值得探究的問題。幸好,陸游在他的詩裡,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去處。

陸游用一首詩告訴大家,中秋賞月的最佳地點,你知道是哪裡嗎?

▲十五的月亮十六圓

《中秋夜半後無雲而月色微淡尤為絕景》。

輕煙薄靄九霄寒,素月渾如隔縠看。

此夕洞庭應更好,誰能從我跨青鸞。

從這16個字的題目中可以看出來,陸游對眼前景色的讚許,因為他稱這個景色是“尤為絕景”。但陸游在認可自己眼前景緻,堪稱一絕的同時,仍堅定地認為最好的月色,存在於洞庭湖,這又是因為什麼呢?

陸游用一首詩告訴大家,中秋賞月的最佳地點,你知道是哪裡嗎?

▲八百里洞庭

陸游眼中的絕景:

“靄”,是指霧,前半句詩簡單來說,就是輕煙薄霧挾帶著天上的寒涼,籠罩了中秋的月夜。陸游先從大處下筆,交代了賞月的背景環境。用煙霧營造出一個如真如幻的場景,並通過“寒”這個特點,把天上的孤冷與八月十五的秋寒兩者融合在一起,讓讀者彷彿置身於瑤池仙境,不知身處天上或是人間。

描述完整體環境,陸游終於把目光放到了月亮身上。展眼望去,明亮的月亮似乎是被隱藏在一層輕紗的後面,朦朦朧朧,看不太清楚。“縠”,是指有皺紋的輕紗,在此處則暗喻輕煙薄霧。

陸游用一首詩告訴大家,中秋賞月的最佳地點,你知道是哪裡嗎?

▲朦朧月色

在陸游的眼中,中秋的月亮是美好的象徵,所以他用一個“素”字來形容月亮的淡雅和月光的皎潔。而把月亮隱於輕紗之後,既是對前面“輕煙薄靄”的呼應,也是寓意美好的事物得之不易。

純以賞月的角度去品讀這兩句詩。陸游藉助煙霧,把月亮時隱時現的神祕感和朦朧之美完全展現出來。而他筆下的霧中賞月和蘇軾詩中的燈下觀花(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燒高燭照紅妝)同樣成為了詩歌界朦朧美的代名詞。不僅為讀者呈上一幅精美的中秋畫卷,還保留了足夠的想象空間,完美體現了一首詩、千般景的境界。

陸游用一首詩告訴大家,中秋賞月的最佳地點,你知道是哪裡嗎?

▲只恐夜深花睡去

洞庭月色更勝一籌的原因:

在前兩句詩裡,陸游以優美的文筆,營造出一個瑤池仙境,為下面詩文的驚豔登場做足了鋪墊,“此夕洞庭應更好,誰能從我跨青鸞”。

眼前的中秋景緻已經是世間少有了,但陸游卻認為洞庭湖的月色應該更勝一籌,這是為什麼呢?要解釋這個問題,首先要從陸游的身份入手。

陸游用一首詩告訴大家,中秋賞月的最佳地點,你知道是哪裡嗎?

▲誰和我組團賞月

陸游是南宋著名愛國主義詩人,他一生致力於北伐中原,收復舊山河。但南宋朝廷的軟弱無能,不僅使他壯志難酬,還受到不斷的迫害。中秋本是團圓美好的日子,但在人月兩團圓的時候,陸游想起山河破碎的大宋王朝,不免感慨萬千。這就是他覺得眼前景緻美中不足的原因。

而陸游堅定地認為洞庭月色更勝一籌的原因則在於,洞庭湖的地理位置。洞庭湖地處長江中游,荊江南岸,在湖上登高遠眺,可以一覽中原大好河山。對於愛國的陸游而言,洞庭湖使他聯想到了北地風光,所以他才說“此夕洞庭應更好”,其實是希望南宋能夠一統河山,自己也可以到中原去歡度中秋佳節。因為只有祖國統一,百姓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團圓和美好。

陸游用一首詩告訴大家,中秋賞月的最佳地點,你知道是哪裡嗎?

▲萬里河山

正因為有這樣的期盼,陸游才會在詩的結尾發出“誰能從我跨青鸞”的質問。誰可以和我攜手並肩,合力光復大好河山!

這首詩從景色入手,先是勾畫出一個人間仙境,再以堅定的語氣表明,洞庭月色遠勝眼前的景緻,藉此抒發陸游對一統河山的期盼。最後的問句,不僅是對南宋君臣的質問,也表達了陸游矢志不移的決心。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