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安內到攘外:廬山訓練團轉變職能,見證蔣介石走向全面抗戰'

"

“增進剿匪軍效能”,創辦廬山軍官訓練團

1933年春,國民政府軍隊第四次“圍剿”江西蘇區的戰爭再度宣告失敗,中央軍陳誠軍事集團損失尤其慘重。總結經驗教訓,陳誠認為關鍵在於軍隊素質“良莠不齊”,“剿共幹部,以視往日黃埔軍校之犧牲奮鬥精神,尤有遜色”。有鑑於此,蔣介石為了“增進剿匪軍效能”,決定創辦“贛粵閩湘鄂北路剿匪軍軍官訓練團”,“就北路軍所屬各部隊,輪流抽調中下級幹部入團訓練”。訓練團選址廬山,所以通常簡稱“廬山軍官訓練團”。

"

“增進剿匪軍效能”,創辦廬山軍官訓練團

1933年春,國民政府軍隊第四次“圍剿”江西蘇區的戰爭再度宣告失敗,中央軍陳誠軍事集團損失尤其慘重。總結經驗教訓,陳誠認為關鍵在於軍隊素質“良莠不齊”,“剿共幹部,以視往日黃埔軍校之犧牲奮鬥精神,尤有遜色”。有鑑於此,蔣介石為了“增進剿匪軍效能”,決定創辦“贛粵閩湘鄂北路剿匪軍軍官訓練團”,“就北路軍所屬各部隊,輪流抽調中下級幹部入團訓練”。訓練團選址廬山,所以通常簡稱“廬山軍官訓練團”。

從安內到攘外:廬山訓練團轉變職能,見證蔣介石走向全面抗戰

廬山軍官訓練團“軍人魂”大門

是年6月下旬,南昌行營第三廳廳長劉興和第5軍軍長劉紹先接到新的任務,擔任正副籌備主任,負責籌劃廬山軍官訓練團兩項主要事務:調集軍官訓練團所需各種物資;修建軍官訓練團營地。蔣介石指示劉興:“軍訓團及演習部隊之駐紮地點,應在廬山海會寺、白鹿洞、棲賢寺、秀峰寺、萬杉寺、歸宗寺等處,分別選定之。”

廬山聳立在長江南岸,是馳名中外的避暑勝地,每年七、八月份炎夏季節,南京熱得像一座火爐,軍政要員們總要上廬山辦公,廬山因此素有國民政府“夏都”之稱。

令籌備組倍感壓力的是,蔣介石規定的籌備時間只有短短十幾天,這對於完成二、三千人規模的軍訓團前期工作來說,可不是一件容易之事。於是,籌備機構的幾個小組開足馬力,分頭負責購置、運輸、交通、建築、設計、文書等具體事務,但籌備工作還是未能趕在規定的7月12日之前收攤,幸好有些現成的寺廟可供應用。

"

“增進剿匪軍效能”,創辦廬山軍官訓練團

1933年春,國民政府軍隊第四次“圍剿”江西蘇區的戰爭再度宣告失敗,中央軍陳誠軍事集團損失尤其慘重。總結經驗教訓,陳誠認為關鍵在於軍隊素質“良莠不齊”,“剿共幹部,以視往日黃埔軍校之犧牲奮鬥精神,尤有遜色”。有鑑於此,蔣介石為了“增進剿匪軍效能”,決定創辦“贛粵閩湘鄂北路剿匪軍軍官訓練團”,“就北路軍所屬各部隊,輪流抽調中下級幹部入團訓練”。訓練團選址廬山,所以通常簡稱“廬山軍官訓練團”。

從安內到攘外:廬山訓練團轉變職能,見證蔣介石走向全面抗戰

廬山軍官訓練團“軍人魂”大門

是年6月下旬,南昌行營第三廳廳長劉興和第5軍軍長劉紹先接到新的任務,擔任正副籌備主任,負責籌劃廬山軍官訓練團兩項主要事務:調集軍官訓練團所需各種物資;修建軍官訓練團營地。蔣介石指示劉興:“軍訓團及演習部隊之駐紮地點,應在廬山海會寺、白鹿洞、棲賢寺、秀峰寺、萬杉寺、歸宗寺等處,分別選定之。”

廬山聳立在長江南岸,是馳名中外的避暑勝地,每年七、八月份炎夏季節,南京熱得像一座火爐,軍政要員們總要上廬山辦公,廬山因此素有國民政府“夏都”之稱。

令籌備組倍感壓力的是,蔣介石規定的籌備時間只有短短十幾天,這對於完成二、三千人規模的軍訓團前期工作來說,可不是一件容易之事。於是,籌備機構的幾個小組開足馬力,分頭負責購置、運輸、交通、建築、設計、文書等具體事務,但籌備工作還是未能趕在規定的7月12日之前收攤,幸好有些現成的寺廟可供應用。

從安內到攘外:廬山訓練團轉變職能,見證蔣介石走向全面抗戰

今日廬山風光

據參加過第一期訓練的第14師第81團營長方耀回憶,“海會寺有老廟房,夠供團部辦事人員之用,離牯嶺較遠,距星子較近,交通方便,而且海會寺附近山坡傾斜不大,適合設立軍訓團訓練基地”。

至於誰來擔任軍訓團團長,蔣介石心中早有人選。7月3日,陳誠在臨川“剿共”前線接獲委任,即日趕赴廬山開展工作。11日,廬山牯嶺飯店冠蓋雲集,訓練總監朱培德主持召開軍訓團教官和顧問會議,蔣介石講《軍團訓練團訓練的要旨和訓練的方法》,要求參加訓練的各級官長“深明此義,克苦耐勞,冒暑犯難,專心一致,期收訓練之全效,以為掃赤安內之張本,建立我軍人禦侮攘外之基業”。

"

“增進剿匪軍效能”,創辦廬山軍官訓練團

1933年春,國民政府軍隊第四次“圍剿”江西蘇區的戰爭再度宣告失敗,中央軍陳誠軍事集團損失尤其慘重。總結經驗教訓,陳誠認為關鍵在於軍隊素質“良莠不齊”,“剿共幹部,以視往日黃埔軍校之犧牲奮鬥精神,尤有遜色”。有鑑於此,蔣介石為了“增進剿匪軍效能”,決定創辦“贛粵閩湘鄂北路剿匪軍軍官訓練團”,“就北路軍所屬各部隊,輪流抽調中下級幹部入團訓練”。訓練團選址廬山,所以通常簡稱“廬山軍官訓練團”。

從安內到攘外:廬山訓練團轉變職能,見證蔣介石走向全面抗戰

廬山軍官訓練團“軍人魂”大門

是年6月下旬,南昌行營第三廳廳長劉興和第5軍軍長劉紹先接到新的任務,擔任正副籌備主任,負責籌劃廬山軍官訓練團兩項主要事務:調集軍官訓練團所需各種物資;修建軍官訓練團營地。蔣介石指示劉興:“軍訓團及演習部隊之駐紮地點,應在廬山海會寺、白鹿洞、棲賢寺、秀峰寺、萬杉寺、歸宗寺等處,分別選定之。”

廬山聳立在長江南岸,是馳名中外的避暑勝地,每年七、八月份炎夏季節,南京熱得像一座火爐,軍政要員們總要上廬山辦公,廬山因此素有國民政府“夏都”之稱。

令籌備組倍感壓力的是,蔣介石規定的籌備時間只有短短十幾天,這對於完成二、三千人規模的軍訓團前期工作來說,可不是一件容易之事。於是,籌備機構的幾個小組開足馬力,分頭負責購置、運輸、交通、建築、設計、文書等具體事務,但籌備工作還是未能趕在規定的7月12日之前收攤,幸好有些現成的寺廟可供應用。

從安內到攘外:廬山訓練團轉變職能,見證蔣介石走向全面抗戰

今日廬山風光

據參加過第一期訓練的第14師第81團營長方耀回憶,“海會寺有老廟房,夠供團部辦事人員之用,離牯嶺較遠,距星子較近,交通方便,而且海會寺附近山坡傾斜不大,適合設立軍訓團訓練基地”。

至於誰來擔任軍訓團團長,蔣介石心中早有人選。7月3日,陳誠在臨川“剿共”前線接獲委任,即日趕赴廬山開展工作。11日,廬山牯嶺飯店冠蓋雲集,訓練總監朱培德主持召開軍訓團教官和顧問會議,蔣介石講《軍團訓練團訓練的要旨和訓練的方法》,要求參加訓練的各級官長“深明此義,克苦耐勞,冒暑犯難,專心一致,期收訓練之全效,以為掃赤安內之張本,建立我軍人禦侮攘外之基業”。

從安內到攘外:廬山訓練團轉變職能,見證蔣介石走向全面抗戰

陳誠

廬山軍訓團第一期學員合計1840人,職務分佈有團長、團附、營長、營附、連長、排長等,原本計劃15日開學,“嗣因各部隊學員未能如期到齊,軍訓團之官兵夫未組織完成”,向後延遲三天。18日,蔣介石出席開學典禮並作《廬山訓練之意義與革命前途》訓詞,陳誠接著講《廬山軍官訓練團開辦的意義》。

也許山上氣候宜人,蔣介石在此期間精力充沛,以7月23日日記為例,“四時半起床,靜坐後朝餐;五時半由觀音橋出發,經白鹿洞至海會,訓練軍官團約一小時半,不覺其疲勞,體力漸強,戴季陶以餘過勞與舌齒音混為慮。十一時對教官官長訓話約半小時,胡宗南來見,下午再到海會點名。”

"

“增進剿匪軍效能”,創辦廬山軍官訓練團

1933年春,國民政府軍隊第四次“圍剿”江西蘇區的戰爭再度宣告失敗,中央軍陳誠軍事集團損失尤其慘重。總結經驗教訓,陳誠認為關鍵在於軍隊素質“良莠不齊”,“剿共幹部,以視往日黃埔軍校之犧牲奮鬥精神,尤有遜色”。有鑑於此,蔣介石為了“增進剿匪軍效能”,決定創辦“贛粵閩湘鄂北路剿匪軍軍官訓練團”,“就北路軍所屬各部隊,輪流抽調中下級幹部入團訓練”。訓練團選址廬山,所以通常簡稱“廬山軍官訓練團”。

從安內到攘外:廬山訓練團轉變職能,見證蔣介石走向全面抗戰

廬山軍官訓練團“軍人魂”大門

是年6月下旬,南昌行營第三廳廳長劉興和第5軍軍長劉紹先接到新的任務,擔任正副籌備主任,負責籌劃廬山軍官訓練團兩項主要事務:調集軍官訓練團所需各種物資;修建軍官訓練團營地。蔣介石指示劉興:“軍訓團及演習部隊之駐紮地點,應在廬山海會寺、白鹿洞、棲賢寺、秀峰寺、萬杉寺、歸宗寺等處,分別選定之。”

廬山聳立在長江南岸,是馳名中外的避暑勝地,每年七、八月份炎夏季節,南京熱得像一座火爐,軍政要員們總要上廬山辦公,廬山因此素有國民政府“夏都”之稱。

令籌備組倍感壓力的是,蔣介石規定的籌備時間只有短短十幾天,這對於完成二、三千人規模的軍訓團前期工作來說,可不是一件容易之事。於是,籌備機構的幾個小組開足馬力,分頭負責購置、運輸、交通、建築、設計、文書等具體事務,但籌備工作還是未能趕在規定的7月12日之前收攤,幸好有些現成的寺廟可供應用。

從安內到攘外:廬山訓練團轉變職能,見證蔣介石走向全面抗戰

今日廬山風光

據參加過第一期訓練的第14師第81團營長方耀回憶,“海會寺有老廟房,夠供團部辦事人員之用,離牯嶺較遠,距星子較近,交通方便,而且海會寺附近山坡傾斜不大,適合設立軍訓團訓練基地”。

至於誰來擔任軍訓團團長,蔣介石心中早有人選。7月3日,陳誠在臨川“剿共”前線接獲委任,即日趕赴廬山開展工作。11日,廬山牯嶺飯店冠蓋雲集,訓練總監朱培德主持召開軍訓團教官和顧問會議,蔣介石講《軍團訓練團訓練的要旨和訓練的方法》,要求參加訓練的各級官長“深明此義,克苦耐勞,冒暑犯難,專心一致,期收訓練之全效,以為掃赤安內之張本,建立我軍人禦侮攘外之基業”。

從安內到攘外:廬山訓練團轉變職能,見證蔣介石走向全面抗戰

陳誠

廬山軍訓團第一期學員合計1840人,職務分佈有團長、團附、營長、營附、連長、排長等,原本計劃15日開學,“嗣因各部隊學員未能如期到齊,軍訓團之官兵夫未組織完成”,向後延遲三天。18日,蔣介石出席開學典禮並作《廬山訓練之意義與革命前途》訓詞,陳誠接著講《廬山軍官訓練團開辦的意義》。

也許山上氣候宜人,蔣介石在此期間精力充沛,以7月23日日記為例,“四時半起床,靜坐後朝餐;五時半由觀音橋出發,經白鹿洞至海會,訓練軍官團約一小時半,不覺其疲勞,體力漸強,戴季陶以餘過勞與舌齒音混為慮。十一時對教官官長訓話約半小時,胡宗南來見,下午再到海會點名。”

從安內到攘外:廬山訓練團轉變職能,見證蔣介石走向全面抗戰

蔣介石、陳誠在廬山軍官訓練團

抵禦外侮,“中國一定有方法”

1933年的廬山軍官訓練團前後辦了三期,從7月18日至9月18日,總共有7500多名中下級軍官接受訓練。回顧前幾次“圍剿”,陳誠坦言國民政府軍“這幾年確實無訓練的機會”,編制不健全,導致“運用不便”,“精神上亦不能不受影響”。

反省“剿共”軍事,蔣介石認定最適用的“是十八世紀與十九世紀初期拿破崙戰爭時代所用的戰術。就中國而言,就是鹹同時代湘軍淮軍打長毛剿捻匪所用的戰術”。為了學員容易掌握,蔣介石、陳誠別具用心地將訓練內容概括為六項原則:搜索、聯絡、偵探、警戒、掩護、觀測;四大要素:確實、迅速、靜肅、祕密;三個口號:受傷不退、被俘不屈、臨難不苟;兩項要旨:戰術上的分散於集合;一個要訣:服從命令。

"

“增進剿匪軍效能”,創辦廬山軍官訓練團

1933年春,國民政府軍隊第四次“圍剿”江西蘇區的戰爭再度宣告失敗,中央軍陳誠軍事集團損失尤其慘重。總結經驗教訓,陳誠認為關鍵在於軍隊素質“良莠不齊”,“剿共幹部,以視往日黃埔軍校之犧牲奮鬥精神,尤有遜色”。有鑑於此,蔣介石為了“增進剿匪軍效能”,決定創辦“贛粵閩湘鄂北路剿匪軍軍官訓練團”,“就北路軍所屬各部隊,輪流抽調中下級幹部入團訓練”。訓練團選址廬山,所以通常簡稱“廬山軍官訓練團”。

從安內到攘外:廬山訓練團轉變職能,見證蔣介石走向全面抗戰

廬山軍官訓練團“軍人魂”大門

是年6月下旬,南昌行營第三廳廳長劉興和第5軍軍長劉紹先接到新的任務,擔任正副籌備主任,負責籌劃廬山軍官訓練團兩項主要事務:調集軍官訓練團所需各種物資;修建軍官訓練團營地。蔣介石指示劉興:“軍訓團及演習部隊之駐紮地點,應在廬山海會寺、白鹿洞、棲賢寺、秀峰寺、萬杉寺、歸宗寺等處,分別選定之。”

廬山聳立在長江南岸,是馳名中外的避暑勝地,每年七、八月份炎夏季節,南京熱得像一座火爐,軍政要員們總要上廬山辦公,廬山因此素有國民政府“夏都”之稱。

令籌備組倍感壓力的是,蔣介石規定的籌備時間只有短短十幾天,這對於完成二、三千人規模的軍訓團前期工作來說,可不是一件容易之事。於是,籌備機構的幾個小組開足馬力,分頭負責購置、運輸、交通、建築、設計、文書等具體事務,但籌備工作還是未能趕在規定的7月12日之前收攤,幸好有些現成的寺廟可供應用。

從安內到攘外:廬山訓練團轉變職能,見證蔣介石走向全面抗戰

今日廬山風光

據參加過第一期訓練的第14師第81團營長方耀回憶,“海會寺有老廟房,夠供團部辦事人員之用,離牯嶺較遠,距星子較近,交通方便,而且海會寺附近山坡傾斜不大,適合設立軍訓團訓練基地”。

至於誰來擔任軍訓團團長,蔣介石心中早有人選。7月3日,陳誠在臨川“剿共”前線接獲委任,即日趕赴廬山開展工作。11日,廬山牯嶺飯店冠蓋雲集,訓練總監朱培德主持召開軍訓團教官和顧問會議,蔣介石講《軍團訓練團訓練的要旨和訓練的方法》,要求參加訓練的各級官長“深明此義,克苦耐勞,冒暑犯難,專心一致,期收訓練之全效,以為掃赤安內之張本,建立我軍人禦侮攘外之基業”。

從安內到攘外:廬山訓練團轉變職能,見證蔣介石走向全面抗戰

陳誠

廬山軍訓團第一期學員合計1840人,職務分佈有團長、團附、營長、營附、連長、排長等,原本計劃15日開學,“嗣因各部隊學員未能如期到齊,軍訓團之官兵夫未組織完成”,向後延遲三天。18日,蔣介石出席開學典禮並作《廬山訓練之意義與革命前途》訓詞,陳誠接著講《廬山軍官訓練團開辦的意義》。

也許山上氣候宜人,蔣介石在此期間精力充沛,以7月23日日記為例,“四時半起床,靜坐後朝餐;五時半由觀音橋出發,經白鹿洞至海會,訓練軍官團約一小時半,不覺其疲勞,體力漸強,戴季陶以餘過勞與舌齒音混為慮。十一時對教官官長訓話約半小時,胡宗南來見,下午再到海會點名。”

從安內到攘外:廬山訓練團轉變職能,見證蔣介石走向全面抗戰

蔣介石、陳誠在廬山軍官訓練團

抵禦外侮,“中國一定有方法”

1933年的廬山軍官訓練團前後辦了三期,從7月18日至9月18日,總共有7500多名中下級軍官接受訓練。回顧前幾次“圍剿”,陳誠坦言國民政府軍“這幾年確實無訓練的機會”,編制不健全,導致“運用不便”,“精神上亦不能不受影響”。

反省“剿共”軍事,蔣介石認定最適用的“是十八世紀與十九世紀初期拿破崙戰爭時代所用的戰術。就中國而言,就是鹹同時代湘軍淮軍打長毛剿捻匪所用的戰術”。為了學員容易掌握,蔣介石、陳誠別具用心地將訓練內容概括為六項原則:搜索、聯絡、偵探、警戒、掩護、觀測;四大要素:確實、迅速、靜肅、祕密;三個口號:受傷不退、被俘不屈、臨難不苟;兩項要旨:戰術上的分散於集合;一個要訣:服從命令。

從安內到攘外:廬山訓練團轉變職能,見證蔣介石走向全面抗戰

蔣介石在廬山軍官訓練團

楊伯濤時任陳誠嫡系部隊連長,據他回憶,“每期學員訓滿結業時,蔣介石都要親手授予每個學員短劍一柄,劍上刻有‘不成功,便成仁’警句,讓隨身佩帶以表決心”。作為一名下級軍官,楊伯濤切身體會,“廬山軍官訓練團連續辦了多期,特別對進剿部隊灌輸了新的作戰方略,同時進行各種改革,樹立了較新的作風,相應地挽回頹喪不堪的士氣”,確實提高了國民政府軍的整體戰鬥力和戰鬥精神。

"

“增進剿匪軍效能”,創辦廬山軍官訓練團

1933年春,國民政府軍隊第四次“圍剿”江西蘇區的戰爭再度宣告失敗,中央軍陳誠軍事集團損失尤其慘重。總結經驗教訓,陳誠認為關鍵在於軍隊素質“良莠不齊”,“剿共幹部,以視往日黃埔軍校之犧牲奮鬥精神,尤有遜色”。有鑑於此,蔣介石為了“增進剿匪軍效能”,決定創辦“贛粵閩湘鄂北路剿匪軍軍官訓練團”,“就北路軍所屬各部隊,輪流抽調中下級幹部入團訓練”。訓練團選址廬山,所以通常簡稱“廬山軍官訓練團”。

從安內到攘外:廬山訓練團轉變職能,見證蔣介石走向全面抗戰

廬山軍官訓練團“軍人魂”大門

是年6月下旬,南昌行營第三廳廳長劉興和第5軍軍長劉紹先接到新的任務,擔任正副籌備主任,負責籌劃廬山軍官訓練團兩項主要事務:調集軍官訓練團所需各種物資;修建軍官訓練團營地。蔣介石指示劉興:“軍訓團及演習部隊之駐紮地點,應在廬山海會寺、白鹿洞、棲賢寺、秀峰寺、萬杉寺、歸宗寺等處,分別選定之。”

廬山聳立在長江南岸,是馳名中外的避暑勝地,每年七、八月份炎夏季節,南京熱得像一座火爐,軍政要員們總要上廬山辦公,廬山因此素有國民政府“夏都”之稱。

令籌備組倍感壓力的是,蔣介石規定的籌備時間只有短短十幾天,這對於完成二、三千人規模的軍訓團前期工作來說,可不是一件容易之事。於是,籌備機構的幾個小組開足馬力,分頭負責購置、運輸、交通、建築、設計、文書等具體事務,但籌備工作還是未能趕在規定的7月12日之前收攤,幸好有些現成的寺廟可供應用。

從安內到攘外:廬山訓練團轉變職能,見證蔣介石走向全面抗戰

今日廬山風光

據參加過第一期訓練的第14師第81團營長方耀回憶,“海會寺有老廟房,夠供團部辦事人員之用,離牯嶺較遠,距星子較近,交通方便,而且海會寺附近山坡傾斜不大,適合設立軍訓團訓練基地”。

至於誰來擔任軍訓團團長,蔣介石心中早有人選。7月3日,陳誠在臨川“剿共”前線接獲委任,即日趕赴廬山開展工作。11日,廬山牯嶺飯店冠蓋雲集,訓練總監朱培德主持召開軍訓團教官和顧問會議,蔣介石講《軍團訓練團訓練的要旨和訓練的方法》,要求參加訓練的各級官長“深明此義,克苦耐勞,冒暑犯難,專心一致,期收訓練之全效,以為掃赤安內之張本,建立我軍人禦侮攘外之基業”。

從安內到攘外:廬山訓練團轉變職能,見證蔣介石走向全面抗戰

陳誠

廬山軍訓團第一期學員合計1840人,職務分佈有團長、團附、營長、營附、連長、排長等,原本計劃15日開學,“嗣因各部隊學員未能如期到齊,軍訓團之官兵夫未組織完成”,向後延遲三天。18日,蔣介石出席開學典禮並作《廬山訓練之意義與革命前途》訓詞,陳誠接著講《廬山軍官訓練團開辦的意義》。

也許山上氣候宜人,蔣介石在此期間精力充沛,以7月23日日記為例,“四時半起床,靜坐後朝餐;五時半由觀音橋出發,經白鹿洞至海會,訓練軍官團約一小時半,不覺其疲勞,體力漸強,戴季陶以餘過勞與舌齒音混為慮。十一時對教官官長訓話約半小時,胡宗南來見,下午再到海會點名。”

從安內到攘外:廬山訓練團轉變職能,見證蔣介石走向全面抗戰

蔣介石、陳誠在廬山軍官訓練團

抵禦外侮,“中國一定有方法”

1933年的廬山軍官訓練團前後辦了三期,從7月18日至9月18日,總共有7500多名中下級軍官接受訓練。回顧前幾次“圍剿”,陳誠坦言國民政府軍“這幾年確實無訓練的機會”,編制不健全,導致“運用不便”,“精神上亦不能不受影響”。

反省“剿共”軍事,蔣介石認定最適用的“是十八世紀與十九世紀初期拿破崙戰爭時代所用的戰術。就中國而言,就是鹹同時代湘軍淮軍打長毛剿捻匪所用的戰術”。為了學員容易掌握,蔣介石、陳誠別具用心地將訓練內容概括為六項原則:搜索、聯絡、偵探、警戒、掩護、觀測;四大要素:確實、迅速、靜肅、祕密;三個口號:受傷不退、被俘不屈、臨難不苟;兩項要旨:戰術上的分散於集合;一個要訣:服從命令。

從安內到攘外:廬山訓練團轉變職能,見證蔣介石走向全面抗戰

蔣介石在廬山軍官訓練團

楊伯濤時任陳誠嫡系部隊連長,據他回憶,“每期學員訓滿結業時,蔣介石都要親手授予每個學員短劍一柄,劍上刻有‘不成功,便成仁’警句,讓隨身佩帶以表決心”。作為一名下級軍官,楊伯濤切身體會,“廬山軍官訓練團連續辦了多期,特別對進剿部隊灌輸了新的作戰方略,同時進行各種改革,樹立了較新的作風,相應地挽回頹喪不堪的士氣”,確實提高了國民政府軍的整體戰鬥力和戰鬥精神。

從安內到攘外:廬山訓練團轉變職能,見證蔣介石走向全面抗戰

開學典禮

1934年盛夏,廬山軍官訓練團繼續開辦,蔣介石自兼團長,陳誠任副團長兼教育長,參加訓練的軍官擴大範圍,既有中央軍將領,又有地方部隊校級以上官佐。7月13日,蔣介石演講《抵禦外侮與復興民族》,首先分析日本在軍事上的戰力及其對外侵略的思想,反觀中國則完全沒有抵抗的條件,只是這並非簡單的中日問題,而是太平洋的問題,是日本要同世界作戰的問題。所以中國一定有辦法、有力量可以抵抗日本,復興民族,一般軍官也要有充分的自信。

17日,蔣介石續講《抵禦外侮與復興民族》,“其中抗日的方法,除了鍛鍊身體,還要刻苦工作,不斷研究發明;以確實、迅速、靜肅、祕密之要旨,訓練軍隊”。由此可見,隨著國內“剿共”形勢發生變化,日本侵華甚囂塵上,廬山軍官訓練團的宗旨也漸漸轉向“攘外”。

"

“增進剿匪軍效能”,創辦廬山軍官訓練團

1933年春,國民政府軍隊第四次“圍剿”江西蘇區的戰爭再度宣告失敗,中央軍陳誠軍事集團損失尤其慘重。總結經驗教訓,陳誠認為關鍵在於軍隊素質“良莠不齊”,“剿共幹部,以視往日黃埔軍校之犧牲奮鬥精神,尤有遜色”。有鑑於此,蔣介石為了“增進剿匪軍效能”,決定創辦“贛粵閩湘鄂北路剿匪軍軍官訓練團”,“就北路軍所屬各部隊,輪流抽調中下級幹部入團訓練”。訓練團選址廬山,所以通常簡稱“廬山軍官訓練團”。

從安內到攘外:廬山訓練團轉變職能,見證蔣介石走向全面抗戰

廬山軍官訓練團“軍人魂”大門

是年6月下旬,南昌行營第三廳廳長劉興和第5軍軍長劉紹先接到新的任務,擔任正副籌備主任,負責籌劃廬山軍官訓練團兩項主要事務:調集軍官訓練團所需各種物資;修建軍官訓練團營地。蔣介石指示劉興:“軍訓團及演習部隊之駐紮地點,應在廬山海會寺、白鹿洞、棲賢寺、秀峰寺、萬杉寺、歸宗寺等處,分別選定之。”

廬山聳立在長江南岸,是馳名中外的避暑勝地,每年七、八月份炎夏季節,南京熱得像一座火爐,軍政要員們總要上廬山辦公,廬山因此素有國民政府“夏都”之稱。

令籌備組倍感壓力的是,蔣介石規定的籌備時間只有短短十幾天,這對於完成二、三千人規模的軍訓團前期工作來說,可不是一件容易之事。於是,籌備機構的幾個小組開足馬力,分頭負責購置、運輸、交通、建築、設計、文書等具體事務,但籌備工作還是未能趕在規定的7月12日之前收攤,幸好有些現成的寺廟可供應用。

從安內到攘外:廬山訓練團轉變職能,見證蔣介石走向全面抗戰

今日廬山風光

據參加過第一期訓練的第14師第81團營長方耀回憶,“海會寺有老廟房,夠供團部辦事人員之用,離牯嶺較遠,距星子較近,交通方便,而且海會寺附近山坡傾斜不大,適合設立軍訓團訓練基地”。

至於誰來擔任軍訓團團長,蔣介石心中早有人選。7月3日,陳誠在臨川“剿共”前線接獲委任,即日趕赴廬山開展工作。11日,廬山牯嶺飯店冠蓋雲集,訓練總監朱培德主持召開軍訓團教官和顧問會議,蔣介石講《軍團訓練團訓練的要旨和訓練的方法》,要求參加訓練的各級官長“深明此義,克苦耐勞,冒暑犯難,專心一致,期收訓練之全效,以為掃赤安內之張本,建立我軍人禦侮攘外之基業”。

從安內到攘外:廬山訓練團轉變職能,見證蔣介石走向全面抗戰

陳誠

廬山軍訓團第一期學員合計1840人,職務分佈有團長、團附、營長、營附、連長、排長等,原本計劃15日開學,“嗣因各部隊學員未能如期到齊,軍訓團之官兵夫未組織完成”,向後延遲三天。18日,蔣介石出席開學典禮並作《廬山訓練之意義與革命前途》訓詞,陳誠接著講《廬山軍官訓練團開辦的意義》。

也許山上氣候宜人,蔣介石在此期間精力充沛,以7月23日日記為例,“四時半起床,靜坐後朝餐;五時半由觀音橋出發,經白鹿洞至海會,訓練軍官團約一小時半,不覺其疲勞,體力漸強,戴季陶以餘過勞與舌齒音混為慮。十一時對教官官長訓話約半小時,胡宗南來見,下午再到海會點名。”

從安內到攘外:廬山訓練團轉變職能,見證蔣介石走向全面抗戰

蔣介石、陳誠在廬山軍官訓練團

抵禦外侮,“中國一定有方法”

1933年的廬山軍官訓練團前後辦了三期,從7月18日至9月18日,總共有7500多名中下級軍官接受訓練。回顧前幾次“圍剿”,陳誠坦言國民政府軍“這幾年確實無訓練的機會”,編制不健全,導致“運用不便”,“精神上亦不能不受影響”。

反省“剿共”軍事,蔣介石認定最適用的“是十八世紀與十九世紀初期拿破崙戰爭時代所用的戰術。就中國而言,就是鹹同時代湘軍淮軍打長毛剿捻匪所用的戰術”。為了學員容易掌握,蔣介石、陳誠別具用心地將訓練內容概括為六項原則:搜索、聯絡、偵探、警戒、掩護、觀測;四大要素:確實、迅速、靜肅、祕密;三個口號:受傷不退、被俘不屈、臨難不苟;兩項要旨:戰術上的分散於集合;一個要訣:服從命令。

從安內到攘外:廬山訓練團轉變職能,見證蔣介石走向全面抗戰

蔣介石在廬山軍官訓練團

楊伯濤時任陳誠嫡系部隊連長,據他回憶,“每期學員訓滿結業時,蔣介石都要親手授予每個學員短劍一柄,劍上刻有‘不成功,便成仁’警句,讓隨身佩帶以表決心”。作為一名下級軍官,楊伯濤切身體會,“廬山軍官訓練團連續辦了多期,特別對進剿部隊灌輸了新的作戰方略,同時進行各種改革,樹立了較新的作風,相應地挽回頹喪不堪的士氣”,確實提高了國民政府軍的整體戰鬥力和戰鬥精神。

從安內到攘外:廬山訓練團轉變職能,見證蔣介石走向全面抗戰

開學典禮

1934年盛夏,廬山軍官訓練團繼續開辦,蔣介石自兼團長,陳誠任副團長兼教育長,參加訓練的軍官擴大範圍,既有中央軍將領,又有地方部隊校級以上官佐。7月13日,蔣介石演講《抵禦外侮與復興民族》,首先分析日本在軍事上的戰力及其對外侵略的思想,反觀中國則完全沒有抵抗的條件,只是這並非簡單的中日問題,而是太平洋的問題,是日本要同世界作戰的問題。所以中國一定有辦法、有力量可以抵抗日本,復興民族,一般軍官也要有充分的自信。

17日,蔣介石續講《抵禦外侮與復興民族》,“其中抗日的方法,除了鍛鍊身體,還要刻苦工作,不斷研究發明;以確實、迅速、靜肅、祕密之要旨,訓練軍隊”。由此可見,隨著國內“剿共”形勢發生變化,日本侵華甚囂塵上,廬山軍官訓練團的宗旨也漸漸轉向“攘外”。

從安內到攘外:廬山訓練團轉變職能,見證蔣介石走向全面抗戰

晨曦中的廬山

1935年5月,蔣介石計劃繼續舉辦暑期訓練團,打算從中央黨部、訓練總監部、軍政部、內政部、教育部等各下屬單位抽調7400餘名學員,後因四川“剿共”戰事膠著,另改峨眉山舉辦。翌年盛夏,蔣介石按照1935年的計劃在廬山舉辦訓練團,也稱“第一屆廬山暑期訓練團”。

1937年7月,“第二屆廬山暑期訓練團”如期開班。7月8日,盧溝橋事變第二天,中國共產黨旗幟鮮明,中央委員會通電疾呼:“全中國的同胞們,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

與此相反,國民政府高層和戰態度不一。徐永昌認為抗戰準備至少尚需六個月,“對日如能容忍,總以努力容忍為是。蓋大戰一開,無論有無第三國加入,最好的結果是兩敗俱傷。但其後日本系工業國,容易恢復;我則反是,實有分崩不可收拾之危險”。外交部也多次與日本駐華使節接觸,希望事件得到根本有效控制。英國大使許閣森應邀出面調停,日本以蔣介石調派中央軍進入河北,違反“何梅協定”為由,蠻橫要求“中國停止挑戰之言動;不妨礙日方與冀察地方當局商定解決辦法之實行”。

"

“增進剿匪軍效能”,創辦廬山軍官訓練團

1933年春,國民政府軍隊第四次“圍剿”江西蘇區的戰爭再度宣告失敗,中央軍陳誠軍事集團損失尤其慘重。總結經驗教訓,陳誠認為關鍵在於軍隊素質“良莠不齊”,“剿共幹部,以視往日黃埔軍校之犧牲奮鬥精神,尤有遜色”。有鑑於此,蔣介石為了“增進剿匪軍效能”,決定創辦“贛粵閩湘鄂北路剿匪軍軍官訓練團”,“就北路軍所屬各部隊,輪流抽調中下級幹部入團訓練”。訓練團選址廬山,所以通常簡稱“廬山軍官訓練團”。

從安內到攘外:廬山訓練團轉變職能,見證蔣介石走向全面抗戰

廬山軍官訓練團“軍人魂”大門

是年6月下旬,南昌行營第三廳廳長劉興和第5軍軍長劉紹先接到新的任務,擔任正副籌備主任,負責籌劃廬山軍官訓練團兩項主要事務:調集軍官訓練團所需各種物資;修建軍官訓練團營地。蔣介石指示劉興:“軍訓團及演習部隊之駐紮地點,應在廬山海會寺、白鹿洞、棲賢寺、秀峰寺、萬杉寺、歸宗寺等處,分別選定之。”

廬山聳立在長江南岸,是馳名中外的避暑勝地,每年七、八月份炎夏季節,南京熱得像一座火爐,軍政要員們總要上廬山辦公,廬山因此素有國民政府“夏都”之稱。

令籌備組倍感壓力的是,蔣介石規定的籌備時間只有短短十幾天,這對於完成二、三千人規模的軍訓團前期工作來說,可不是一件容易之事。於是,籌備機構的幾個小組開足馬力,分頭負責購置、運輸、交通、建築、設計、文書等具體事務,但籌備工作還是未能趕在規定的7月12日之前收攤,幸好有些現成的寺廟可供應用。

從安內到攘外:廬山訓練團轉變職能,見證蔣介石走向全面抗戰

今日廬山風光

據參加過第一期訓練的第14師第81團營長方耀回憶,“海會寺有老廟房,夠供團部辦事人員之用,離牯嶺較遠,距星子較近,交通方便,而且海會寺附近山坡傾斜不大,適合設立軍訓團訓練基地”。

至於誰來擔任軍訓團團長,蔣介石心中早有人選。7月3日,陳誠在臨川“剿共”前線接獲委任,即日趕赴廬山開展工作。11日,廬山牯嶺飯店冠蓋雲集,訓練總監朱培德主持召開軍訓團教官和顧問會議,蔣介石講《軍團訓練團訓練的要旨和訓練的方法》,要求參加訓練的各級官長“深明此義,克苦耐勞,冒暑犯難,專心一致,期收訓練之全效,以為掃赤安內之張本,建立我軍人禦侮攘外之基業”。

從安內到攘外:廬山訓練團轉變職能,見證蔣介石走向全面抗戰

陳誠

廬山軍訓團第一期學員合計1840人,職務分佈有團長、團附、營長、營附、連長、排長等,原本計劃15日開學,“嗣因各部隊學員未能如期到齊,軍訓團之官兵夫未組織完成”,向後延遲三天。18日,蔣介石出席開學典禮並作《廬山訓練之意義與革命前途》訓詞,陳誠接著講《廬山軍官訓練團開辦的意義》。

也許山上氣候宜人,蔣介石在此期間精力充沛,以7月23日日記為例,“四時半起床,靜坐後朝餐;五時半由觀音橋出發,經白鹿洞至海會,訓練軍官團約一小時半,不覺其疲勞,體力漸強,戴季陶以餘過勞與舌齒音混為慮。十一時對教官官長訓話約半小時,胡宗南來見,下午再到海會點名。”

從安內到攘外:廬山訓練團轉變職能,見證蔣介石走向全面抗戰

蔣介石、陳誠在廬山軍官訓練團

抵禦外侮,“中國一定有方法”

1933年的廬山軍官訓練團前後辦了三期,從7月18日至9月18日,總共有7500多名中下級軍官接受訓練。回顧前幾次“圍剿”,陳誠坦言國民政府軍“這幾年確實無訓練的機會”,編制不健全,導致“運用不便”,“精神上亦不能不受影響”。

反省“剿共”軍事,蔣介石認定最適用的“是十八世紀與十九世紀初期拿破崙戰爭時代所用的戰術。就中國而言,就是鹹同時代湘軍淮軍打長毛剿捻匪所用的戰術”。為了學員容易掌握,蔣介石、陳誠別具用心地將訓練內容概括為六項原則:搜索、聯絡、偵探、警戒、掩護、觀測;四大要素:確實、迅速、靜肅、祕密;三個口號:受傷不退、被俘不屈、臨難不苟;兩項要旨:戰術上的分散於集合;一個要訣:服從命令。

從安內到攘外:廬山訓練團轉變職能,見證蔣介石走向全面抗戰

蔣介石在廬山軍官訓練團

楊伯濤時任陳誠嫡系部隊連長,據他回憶,“每期學員訓滿結業時,蔣介石都要親手授予每個學員短劍一柄,劍上刻有‘不成功,便成仁’警句,讓隨身佩帶以表決心”。作為一名下級軍官,楊伯濤切身體會,“廬山軍官訓練團連續辦了多期,特別對進剿部隊灌輸了新的作戰方略,同時進行各種改革,樹立了較新的作風,相應地挽回頹喪不堪的士氣”,確實提高了國民政府軍的整體戰鬥力和戰鬥精神。

從安內到攘外:廬山訓練團轉變職能,見證蔣介石走向全面抗戰

開學典禮

1934年盛夏,廬山軍官訓練團繼續開辦,蔣介石自兼團長,陳誠任副團長兼教育長,參加訓練的軍官擴大範圍,既有中央軍將領,又有地方部隊校級以上官佐。7月13日,蔣介石演講《抵禦外侮與復興民族》,首先分析日本在軍事上的戰力及其對外侵略的思想,反觀中國則完全沒有抵抗的條件,只是這並非簡單的中日問題,而是太平洋的問題,是日本要同世界作戰的問題。所以中國一定有辦法、有力量可以抵抗日本,復興民族,一般軍官也要有充分的自信。

17日,蔣介石續講《抵禦外侮與復興民族》,“其中抗日的方法,除了鍛鍊身體,還要刻苦工作,不斷研究發明;以確實、迅速、靜肅、祕密之要旨,訓練軍隊”。由此可見,隨著國內“剿共”形勢發生變化,日本侵華甚囂塵上,廬山軍官訓練團的宗旨也漸漸轉向“攘外”。

從安內到攘外:廬山訓練團轉變職能,見證蔣介石走向全面抗戰

晨曦中的廬山

1935年5月,蔣介石計劃繼續舉辦暑期訓練團,打算從中央黨部、訓練總監部、軍政部、內政部、教育部等各下屬單位抽調7400餘名學員,後因四川“剿共”戰事膠著,另改峨眉山舉辦。翌年盛夏,蔣介石按照1935年的計劃在廬山舉辦訓練團,也稱“第一屆廬山暑期訓練團”。

1937年7月,“第二屆廬山暑期訓練團”如期開班。7月8日,盧溝橋事變第二天,中國共產黨旗幟鮮明,中央委員會通電疾呼:“全中國的同胞們,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

與此相反,國民政府高層和戰態度不一。徐永昌認為抗戰準備至少尚需六個月,“對日如能容忍,總以努力容忍為是。蓋大戰一開,無論有無第三國加入,最好的結果是兩敗俱傷。但其後日本系工業國,容易恢復;我則反是,實有分崩不可收拾之危險”。外交部也多次與日本駐華使節接觸,希望事件得到根本有效控制。英國大使許閣森應邀出面調停,日本以蔣介石調派中央軍進入河北,違反“何梅協定”為由,蠻橫要求“中國停止挑戰之言動;不妨礙日方與冀察地方當局商定解決辦法之實行”。

從安內到攘外:廬山訓練團轉變職能,見證蔣介石走向全面抗戰

蔣介石走向抗戰

鑑於國內外形勢嚴峻,為團結抗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張聞天、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書記毛澤東先後致電上海、太原、西安等地黨的負責人,指示他們迅速組成統一對外之陣容。7月15日,中共中央公佈國共合作宣言,光明磊落地鄭重宣稱:

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為中國今日之必需,本黨願為其徹底的實現而奮鬥。取消一切推翻國民黨政權的暴動政策,及赤化運動,停止以暴力沒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現在的蘇維埃政府,實行民權政治,以期全國政權之統一。取消紅軍名義及番號,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受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之統轄,並待命出動,擔任抗日戰線之職責。”

"

“增進剿匪軍效能”,創辦廬山軍官訓練團

1933年春,國民政府軍隊第四次“圍剿”江西蘇區的戰爭再度宣告失敗,中央軍陳誠軍事集團損失尤其慘重。總結經驗教訓,陳誠認為關鍵在於軍隊素質“良莠不齊”,“剿共幹部,以視往日黃埔軍校之犧牲奮鬥精神,尤有遜色”。有鑑於此,蔣介石為了“增進剿匪軍效能”,決定創辦“贛粵閩湘鄂北路剿匪軍軍官訓練團”,“就北路軍所屬各部隊,輪流抽調中下級幹部入團訓練”。訓練團選址廬山,所以通常簡稱“廬山軍官訓練團”。

從安內到攘外:廬山訓練團轉變職能,見證蔣介石走向全面抗戰

廬山軍官訓練團“軍人魂”大門

是年6月下旬,南昌行營第三廳廳長劉興和第5軍軍長劉紹先接到新的任務,擔任正副籌備主任,負責籌劃廬山軍官訓練團兩項主要事務:調集軍官訓練團所需各種物資;修建軍官訓練團營地。蔣介石指示劉興:“軍訓團及演習部隊之駐紮地點,應在廬山海會寺、白鹿洞、棲賢寺、秀峰寺、萬杉寺、歸宗寺等處,分別選定之。”

廬山聳立在長江南岸,是馳名中外的避暑勝地,每年七、八月份炎夏季節,南京熱得像一座火爐,軍政要員們總要上廬山辦公,廬山因此素有國民政府“夏都”之稱。

令籌備組倍感壓力的是,蔣介石規定的籌備時間只有短短十幾天,這對於完成二、三千人規模的軍訓團前期工作來說,可不是一件容易之事。於是,籌備機構的幾個小組開足馬力,分頭負責購置、運輸、交通、建築、設計、文書等具體事務,但籌備工作還是未能趕在規定的7月12日之前收攤,幸好有些現成的寺廟可供應用。

從安內到攘外:廬山訓練團轉變職能,見證蔣介石走向全面抗戰

今日廬山風光

據參加過第一期訓練的第14師第81團營長方耀回憶,“海會寺有老廟房,夠供團部辦事人員之用,離牯嶺較遠,距星子較近,交通方便,而且海會寺附近山坡傾斜不大,適合設立軍訓團訓練基地”。

至於誰來擔任軍訓團團長,蔣介石心中早有人選。7月3日,陳誠在臨川“剿共”前線接獲委任,即日趕赴廬山開展工作。11日,廬山牯嶺飯店冠蓋雲集,訓練總監朱培德主持召開軍訓團教官和顧問會議,蔣介石講《軍團訓練團訓練的要旨和訓練的方法》,要求參加訓練的各級官長“深明此義,克苦耐勞,冒暑犯難,專心一致,期收訓練之全效,以為掃赤安內之張本,建立我軍人禦侮攘外之基業”。

從安內到攘外:廬山訓練團轉變職能,見證蔣介石走向全面抗戰

陳誠

廬山軍訓團第一期學員合計1840人,職務分佈有團長、團附、營長、營附、連長、排長等,原本計劃15日開學,“嗣因各部隊學員未能如期到齊,軍訓團之官兵夫未組織完成”,向後延遲三天。18日,蔣介石出席開學典禮並作《廬山訓練之意義與革命前途》訓詞,陳誠接著講《廬山軍官訓練團開辦的意義》。

也許山上氣候宜人,蔣介石在此期間精力充沛,以7月23日日記為例,“四時半起床,靜坐後朝餐;五時半由觀音橋出發,經白鹿洞至海會,訓練軍官團約一小時半,不覺其疲勞,體力漸強,戴季陶以餘過勞與舌齒音混為慮。十一時對教官官長訓話約半小時,胡宗南來見,下午再到海會點名。”

從安內到攘外:廬山訓練團轉變職能,見證蔣介石走向全面抗戰

蔣介石、陳誠在廬山軍官訓練團

抵禦外侮,“中國一定有方法”

1933年的廬山軍官訓練團前後辦了三期,從7月18日至9月18日,總共有7500多名中下級軍官接受訓練。回顧前幾次“圍剿”,陳誠坦言國民政府軍“這幾年確實無訓練的機會”,編制不健全,導致“運用不便”,“精神上亦不能不受影響”。

反省“剿共”軍事,蔣介石認定最適用的“是十八世紀與十九世紀初期拿破崙戰爭時代所用的戰術。就中國而言,就是鹹同時代湘軍淮軍打長毛剿捻匪所用的戰術”。為了學員容易掌握,蔣介石、陳誠別具用心地將訓練內容概括為六項原則:搜索、聯絡、偵探、警戒、掩護、觀測;四大要素:確實、迅速、靜肅、祕密;三個口號:受傷不退、被俘不屈、臨難不苟;兩項要旨:戰術上的分散於集合;一個要訣:服從命令。

從安內到攘外:廬山訓練團轉變職能,見證蔣介石走向全面抗戰

蔣介石在廬山軍官訓練團

楊伯濤時任陳誠嫡系部隊連長,據他回憶,“每期學員訓滿結業時,蔣介石都要親手授予每個學員短劍一柄,劍上刻有‘不成功,便成仁’警句,讓隨身佩帶以表決心”。作為一名下級軍官,楊伯濤切身體會,“廬山軍官訓練團連續辦了多期,特別對進剿部隊灌輸了新的作戰方略,同時進行各種改革,樹立了較新的作風,相應地挽回頹喪不堪的士氣”,確實提高了國民政府軍的整體戰鬥力和戰鬥精神。

從安內到攘外:廬山訓練團轉變職能,見證蔣介石走向全面抗戰

開學典禮

1934年盛夏,廬山軍官訓練團繼續開辦,蔣介石自兼團長,陳誠任副團長兼教育長,參加訓練的軍官擴大範圍,既有中央軍將領,又有地方部隊校級以上官佐。7月13日,蔣介石演講《抵禦外侮與復興民族》,首先分析日本在軍事上的戰力及其對外侵略的思想,反觀中國則完全沒有抵抗的條件,只是這並非簡單的中日問題,而是太平洋的問題,是日本要同世界作戰的問題。所以中國一定有辦法、有力量可以抵抗日本,復興民族,一般軍官也要有充分的自信。

17日,蔣介石續講《抵禦外侮與復興民族》,“其中抗日的方法,除了鍛鍊身體,還要刻苦工作,不斷研究發明;以確實、迅速、靜肅、祕密之要旨,訓練軍隊”。由此可見,隨著國內“剿共”形勢發生變化,日本侵華甚囂塵上,廬山軍官訓練團的宗旨也漸漸轉向“攘外”。

從安內到攘外:廬山訓練團轉變職能,見證蔣介石走向全面抗戰

晨曦中的廬山

1935年5月,蔣介石計劃繼續舉辦暑期訓練團,打算從中央黨部、訓練總監部、軍政部、內政部、教育部等各下屬單位抽調7400餘名學員,後因四川“剿共”戰事膠著,另改峨眉山舉辦。翌年盛夏,蔣介石按照1935年的計劃在廬山舉辦訓練團,也稱“第一屆廬山暑期訓練團”。

1937年7月,“第二屆廬山暑期訓練團”如期開班。7月8日,盧溝橋事變第二天,中國共產黨旗幟鮮明,中央委員會通電疾呼:“全中國的同胞們,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

與此相反,國民政府高層和戰態度不一。徐永昌認為抗戰準備至少尚需六個月,“對日如能容忍,總以努力容忍為是。蓋大戰一開,無論有無第三國加入,最好的結果是兩敗俱傷。但其後日本系工業國,容易恢復;我則反是,實有分崩不可收拾之危險”。外交部也多次與日本駐華使節接觸,希望事件得到根本有效控制。英國大使許閣森應邀出面調停,日本以蔣介石調派中央軍進入河北,違反“何梅協定”為由,蠻橫要求“中國停止挑戰之言動;不妨礙日方與冀察地方當局商定解決辦法之實行”。

從安內到攘外:廬山訓練團轉變職能,見證蔣介石走向全面抗戰

蔣介石走向抗戰

鑑於國內外形勢嚴峻,為團結抗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張聞天、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書記毛澤東先後致電上海、太原、西安等地黨的負責人,指示他們迅速組成統一對外之陣容。7月15日,中共中央公佈國共合作宣言,光明磊落地鄭重宣稱:

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為中國今日之必需,本黨願為其徹底的實現而奮鬥。取消一切推翻國民黨政權的暴動政策,及赤化運動,停止以暴力沒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現在的蘇維埃政府,實行民權政治,以期全國政權之統一。取消紅軍名義及番號,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受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之統轄,並待命出動,擔任抗日戰線之職責。”

從安內到攘外:廬山訓練團轉變職能,見證蔣介石走向全面抗戰

廬山抗戰紀念館

7月17日,蔣介石在廬山談話會上發表重要講話:

盧溝橋事變的推演,是關係中國國家整個的問題。此事能否結束,就是最後關頭的境界。我們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準備應戰,而決不求戰。我們知道全國應戰以後之局勢,就只有犧牲到底,無絲毫僥倖求免之理。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

毛澤東肯定蔣介石廬山談話,“確定了準備抗戰的方針,為國民黨多年以來在對外問題上的第一次正確的宣言,因此,受到了我們和全國同胞的歡迎”。可以這樣說,廬山見證了中華民族走向全面抗戰。

參考文獻

1、《陳誠回憶錄:六十自述》,臺北“國史館”2012年版。

2、《蔣中正先生年譜長編》,臺北“國史館”2015年版。

3、陳榮華著:《廬山軍官訓練團》,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4、《楊伯濤回憶錄》,中國文史出版社2016年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