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共產黨放棄延安,從窯洞走向全中國

轉戰陝北時期的毛澤東

李德勝就是毛澤東!

為換取全國解放,在國民黨圍剿下,中國共產黨放棄延安,從窯洞走向全中國。

1947 年初,黨中央決定將中共機關撤出延安。當時毛澤東曾說:“我們不可能固守一城一池,今天放棄延安,就意味著將來解放南京、上海,解放全中國。現在守延安則失延安,暫時離開延安則得延安。”

為了保密,毛澤東就用“離開才能取得勝利”的意思,取“離得勝”的諧音“李德勝”為代號。

敵人追兵已近。“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這是毛澤東信心的源泉。“棗林溝會議”啟動應對重大危機的應急預案“三路分兵方案”,將黨中央化整為零。最終,中央工委東渡黃河前往西柏坡,中央後委挺進晉西北,毛澤東繼續北上,佈下了與國民黨決戰天下的戰略格局。

“流寇”毛澤東

毛澤東哪裡去了?

這是1947年3月,胡宗南部攻佔延安之後,蔣介石發出的疑問。

沒有人會質疑“革命聖地”延安對於共產黨的神聖意義。

1947年2月上旬,蔣介石將握有重兵、長期坐鎮西北、圍困著陝甘寧邊區的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胡宗南召到南京,確定了進攻陝甘寧邊區的基本設想。


"


中國共產黨放棄延安,從窯洞走向全中國

轉戰陝北時期的毛澤東

李德勝就是毛澤東!

為換取全國解放,在國民黨圍剿下,中國共產黨放棄延安,從窯洞走向全中國。

1947 年初,黨中央決定將中共機關撤出延安。當時毛澤東曾說:“我們不可能固守一城一池,今天放棄延安,就意味著將來解放南京、上海,解放全中國。現在守延安則失延安,暫時離開延安則得延安。”

為了保密,毛澤東就用“離開才能取得勝利”的意思,取“離得勝”的諧音“李德勝”為代號。

敵人追兵已近。“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這是毛澤東信心的源泉。“棗林溝會議”啟動應對重大危機的應急預案“三路分兵方案”,將黨中央化整為零。最終,中央工委東渡黃河前往西柏坡,中央後委挺進晉西北,毛澤東繼續北上,佈下了與國民黨決戰天下的戰略格局。

“流寇”毛澤東

毛澤東哪裡去了?

這是1947年3月,胡宗南部攻佔延安之後,蔣介石發出的疑問。

沒有人會質疑“革命聖地”延安對於共產黨的神聖意義。

1947年2月上旬,蔣介石將握有重兵、長期坐鎮西北、圍困著陝甘寧邊區的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胡宗南召到南京,確定了進攻陝甘寧邊區的基本設想。


中國共產黨放棄延安,從窯洞走向全中國

國民黨軍胡宗南部動用34個旅23萬人大舉進攻延安

當山東戰場激戰正酣時,蔣介石就發了狠心,嚴厲要求部屬一定要對“匪軍老巢”延安實行“犁庭掃穴,切實佔領”。

3月,胡宗南率二十多萬大軍氣勢洶洶地向延安發起重點進攻。

此時共產黨四面受敵,放棄所有大中城市,被迫實行戰略撤退,轉入內線農村和山區作戰,稍有不慎可能重演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蘇區淪陷的歷史悲劇。相比抗戰勝利後的1946年初,解放區面積銳減將近一半,人口減少百分之四十。

國民黨軍隊攻佔延安,成為中國內戰的標誌性事件,意味著國民黨的軍事進攻和全面優勢已臻頂峰。

國民黨軍事發言人宣稱:今年之內將徹底消滅共產黨,實現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總參謀長陳誠也雄心萬丈地對記者發表談話:我看三個月到半年左右就能完全剿滅共產黨。

胡宗南則在延安對記者宣佈:毛澤東已成流寇,我國軍正在大舉進剿,消滅陝北共匪指日可待。

25日,蔣介石送走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收到國防部送來的一份陝北戰場的緊急電報,正在全力追擊共軍的第一軍一部在延安以北青化砭遭到伏擊,正、副旅長失蹤,旅部及一個團共兩千餘人被殲,僅有少數官兵逃回。

蔣介石打電話給延安前線的學生胡宗南,胡宗南迴答道:根據可靠情報,毛匪已經逃向北面的瓦窯堡,其餘共黨匪首也可能聚集在那裡。學生保證,他們一定逃不出我軍圍剿。

蔣介石嚴厲地命令說:徹底消滅他們!無論死活,我要見到照片!

李德勝,離得勝

“離得勝”常用來解釋“李德勝”的含義。

毛澤東一生中用過的名字不少,除了“毛澤東”這一正名,現有記錄的還有26個,但“李德勝”這個名字不同一般。他對女兒毛嬌嬌說:“我曾用過許多名字,但特別喜歡‘李德勝’這個名字。”因此給兩個女兒取名李敏、李訥。

3月18日,中共中央主動撤離延安,轉戰陝北。棗林溝會議後,留在陝北的中央機關、解放軍總部工作人員以及警衛部隊共八百人組成四個大隊,統歸“直屬司令部”指揮,由任弼時任司令,化名史林,陸定一任政委,化名鄭位,毛澤東、周恩來分別用李德勝、胡必成的化名,表示解放戰爭必勝,中國革命必成。“直屬司令部”以“九支隊”為代號。


"


中國共產黨放棄延安,從窯洞走向全中國

轉戰陝北時期的毛澤東

李德勝就是毛澤東!

為換取全國解放,在國民黨圍剿下,中國共產黨放棄延安,從窯洞走向全中國。

1947 年初,黨中央決定將中共機關撤出延安。當時毛澤東曾說:“我們不可能固守一城一池,今天放棄延安,就意味著將來解放南京、上海,解放全中國。現在守延安則失延安,暫時離開延安則得延安。”

為了保密,毛澤東就用“離開才能取得勝利”的意思,取“離得勝”的諧音“李德勝”為代號。

敵人追兵已近。“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這是毛澤東信心的源泉。“棗林溝會議”啟動應對重大危機的應急預案“三路分兵方案”,將黨中央化整為零。最終,中央工委東渡黃河前往西柏坡,中央後委挺進晉西北,毛澤東繼續北上,佈下了與國民黨決戰天下的戰略格局。

“流寇”毛澤東

毛澤東哪裡去了?

這是1947年3月,胡宗南部攻佔延安之後,蔣介石發出的疑問。

沒有人會質疑“革命聖地”延安對於共產黨的神聖意義。

1947年2月上旬,蔣介石將握有重兵、長期坐鎮西北、圍困著陝甘寧邊區的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胡宗南召到南京,確定了進攻陝甘寧邊區的基本設想。


中國共產黨放棄延安,從窯洞走向全中國

國民黨軍胡宗南部動用34個旅23萬人大舉進攻延安

當山東戰場激戰正酣時,蔣介石就發了狠心,嚴厲要求部屬一定要對“匪軍老巢”延安實行“犁庭掃穴,切實佔領”。

3月,胡宗南率二十多萬大軍氣勢洶洶地向延安發起重點進攻。

此時共產黨四面受敵,放棄所有大中城市,被迫實行戰略撤退,轉入內線農村和山區作戰,稍有不慎可能重演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蘇區淪陷的歷史悲劇。相比抗戰勝利後的1946年初,解放區面積銳減將近一半,人口減少百分之四十。

國民黨軍隊攻佔延安,成為中國內戰的標誌性事件,意味著國民黨的軍事進攻和全面優勢已臻頂峰。

國民黨軍事發言人宣稱:今年之內將徹底消滅共產黨,實現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總參謀長陳誠也雄心萬丈地對記者發表談話:我看三個月到半年左右就能完全剿滅共產黨。

胡宗南則在延安對記者宣佈:毛澤東已成流寇,我國軍正在大舉進剿,消滅陝北共匪指日可待。

25日,蔣介石送走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收到國防部送來的一份陝北戰場的緊急電報,正在全力追擊共軍的第一軍一部在延安以北青化砭遭到伏擊,正、副旅長失蹤,旅部及一個團共兩千餘人被殲,僅有少數官兵逃回。

蔣介石打電話給延安前線的學生胡宗南,胡宗南迴答道:根據可靠情報,毛匪已經逃向北面的瓦窯堡,其餘共黨匪首也可能聚集在那裡。學生保證,他們一定逃不出我軍圍剿。

蔣介石嚴厲地命令說:徹底消滅他們!無論死活,我要見到照片!

李德勝,離得勝

“離得勝”常用來解釋“李德勝”的含義。

毛澤東一生中用過的名字不少,除了“毛澤東”這一正名,現有記錄的還有26個,但“李德勝”這個名字不同一般。他對女兒毛嬌嬌說:“我曾用過許多名字,但特別喜歡‘李德勝’這個名字。”因此給兩個女兒取名李敏、李訥。

3月18日,中共中央主動撤離延安,轉戰陝北。棗林溝會議後,留在陝北的中央機關、解放軍總部工作人員以及警衛部隊共八百人組成四個大隊,統歸“直屬司令部”指揮,由任弼時任司令,化名史林,陸定一任政委,化名鄭位,毛澤東、周恩來分別用李德勝、胡必成的化名,表示解放戰爭必勝,中國革命必成。“直屬司令部”以“九支隊”為代號。


中國共產黨放棄延安,從窯洞走向全中國

毛澤東撤離延安後轉戰陝北

毛澤東為什麼取一個姓“李”的名字呢?

最廣泛的解釋是,“李德勝”即“離得勝”,即離開延安,贏得勝利。毛澤東說:“我們不可能固守一城一池,今天放棄延安,就意味著將來解放南京、上海,解放全中國。在胡宗南的強大攻勢下,現在守延安則失延安,暫時離開延安則得延安。”

在轉戰陝北起初的半年裡,由於使用“李德勝”的化名,機關行動又極其保密,許多當地百姓和部隊指戰員並不清楚毛澤東仍在陝北。往往毛澤東住在老鄉家裡幾天,房東還不知道他就是毛澤東。

關於毛澤東放棄延安的決定,一開始並非所有人都能理解。

許多指戰員就曾表示“願與延安共存亡”,要求“保衛黨中央,保衛毛主席,決不讓蔣介石佔領延安!”

但是形勢十分嚴峻。當時,在陝北戰場上的人民解放軍,只有正規軍一個縱隊(轄兩個旅),還有兩個旅,加上三個兼警備區(軍分區)的地方旅,全部兵力約三萬人,同進攻的國民黨軍相比,兵力上裝備上都居絕對劣勢。

在得到國民黨軍隊即將發動進攻的情報後,毛澤東召開了幾次中央會議,對局勢作了分析:蔣介石這次進攻,絲毫不是表示國民黨統治的強有力,而是顯示國民黨的軍事、政治、經濟都已處於極端困難的情況中。為了抽調兵力組織這次進攻,胡宗南在右翼的山西地區只留置四個旅,協同閻錫山進行防禦,在後方的隴海鐵路以及從西安到蘭州的公路上兵力也很空虛,完全是“孤注一擲”,“帶著慌亂精神”。

毛澤東正確地作出判斷:蔣介石組織這次進攻的軍事企圖是“首先解決西北問題,割斷我黨右臂,並且驅逐我黨中央和人民解放軍總部出西北,然後調動兵力進攻華北,達到其各個擊破之目的”。

根據以上分析,毛澤東和中共中央定下了“必須用堅決戰鬥精神保衛和發展陝甘寧邊區和西北解放區”的決心,並據此確定:

急調晉綏軍區第二縱隊王震部(兩個旅約萬人)自呂梁地區西渡黃河,加入西北人民解放軍序列;

西北人民解放軍必須從長期戰爭著眼,依靠自身的力量部署一切;

在當前,應誘敵深入,必要時主動放棄延安,同胡宗南部主力在延安以北山區周旋,陷敵於十分疲憊、十分缺糧的困境,然後乘機集中兵力逐次加以殲擊,以達到鉗制並逐步削弱胡部,從戰略上配合其他解放區作戰,最終奪取西北解放戰爭勝利的目的;

駐延安的黨政機關及群眾立即緊急疏散。

毛澤東談自己準備留在陝北時,說:“我們在延安住了十幾年,都一直是處在和平環境之中,現在一有戰爭就走,怎麼對得起老百姓?所以,我決定和陝北老百姓一起,什麼時候打敗胡宗南,什麼時候再過黃河。我不離開陝北,還有一個理由,現在有幾個解放區剛剛奪得主動,如果蔣介石把胡宗南投入別的戰場,那裡就會增加困難。中央留在這裡,蔣介石就會多下些本錢。這樣,咱們負擔重些,就能把敵人拖住,不讓他走,最後還要消滅他。”

沙家店戰役打響,陝北戰爭“過坳”了

沙家店是毛澤東和彭德懷為胡宗南軍隊精心設下的一個局。這次戰役鎖定的目標就是勢頭正猛的國民黨軍整編第36師。

在沙家店戰役發起前,毛澤東率中央縱隊進駐距沙家店20裡遠的樑家岔。

當連接野司總部的電話線接通後,毛澤東一把抓起電話:“喂,我是毛澤東!”

李銀橋回憶說:“恰似一聲響雷,窯洞內外震動了,沸騰了。‘我是毛澤東!’那聲音響亮堅定,飽含著力量和信息。撤離延安以來,五六個月的時間聽不到這聲音了。毛澤東一直使用代號,今天又用了這個真實的名字,說明形勢已經有了根本的轉變。”

曾有學者評價:沙家店戰役的勝利是解放戰爭時期陝北戰場的轉折點,更是西北野戰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的轉折點。

為了粉碎國民黨軍的“重點進攻”,西北野戰軍採用運動戰,先後取得青化砭、羊馬河、蟠龍鎮戰役的勝利,並乘勝包圍了塞上重鎮榆林。

胡宗南見狀,急命國民黨整編第36師組成“快速兵團”趕赴榆林救應。國民黨整編第36師是胡宗南的王牌,其師長鍾鬆是黃埔二期生,“最喜歡擅自發揮”,曾鼓吹要“一戰結束陝北問題”。

在受命援救榆林時,鍾鬆深知胡宗南身邊潛伏有中共諜報人員,於是他擅自改變行軍路線,出長城,沿著沙漠行軍,從而避過了西北野戰軍主力的伏擊區,快速抵達榆林城南郊。


"


中國共產黨放棄延安,從窯洞走向全中國

轉戰陝北時期的毛澤東

李德勝就是毛澤東!

為換取全國解放,在國民黨圍剿下,中國共產黨放棄延安,從窯洞走向全中國。

1947 年初,黨中央決定將中共機關撤出延安。當時毛澤東曾說:“我們不可能固守一城一池,今天放棄延安,就意味著將來解放南京、上海,解放全中國。現在守延安則失延安,暫時離開延安則得延安。”

為了保密,毛澤東就用“離開才能取得勝利”的意思,取“離得勝”的諧音“李德勝”為代號。

敵人追兵已近。“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這是毛澤東信心的源泉。“棗林溝會議”啟動應對重大危機的應急預案“三路分兵方案”,將黨中央化整為零。最終,中央工委東渡黃河前往西柏坡,中央後委挺進晉西北,毛澤東繼續北上,佈下了與國民黨決戰天下的戰略格局。

“流寇”毛澤東

毛澤東哪裡去了?

這是1947年3月,胡宗南部攻佔延安之後,蔣介石發出的疑問。

沒有人會質疑“革命聖地”延安對於共產黨的神聖意義。

1947年2月上旬,蔣介石將握有重兵、長期坐鎮西北、圍困著陝甘寧邊區的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胡宗南召到南京,確定了進攻陝甘寧邊區的基本設想。


中國共產黨放棄延安,從窯洞走向全中國

國民黨軍胡宗南部動用34個旅23萬人大舉進攻延安

當山東戰場激戰正酣時,蔣介石就發了狠心,嚴厲要求部屬一定要對“匪軍老巢”延安實行“犁庭掃穴,切實佔領”。

3月,胡宗南率二十多萬大軍氣勢洶洶地向延安發起重點進攻。

此時共產黨四面受敵,放棄所有大中城市,被迫實行戰略撤退,轉入內線農村和山區作戰,稍有不慎可能重演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蘇區淪陷的歷史悲劇。相比抗戰勝利後的1946年初,解放區面積銳減將近一半,人口減少百分之四十。

國民黨軍隊攻佔延安,成為中國內戰的標誌性事件,意味著國民黨的軍事進攻和全面優勢已臻頂峰。

國民黨軍事發言人宣稱:今年之內將徹底消滅共產黨,實現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總參謀長陳誠也雄心萬丈地對記者發表談話:我看三個月到半年左右就能完全剿滅共產黨。

胡宗南則在延安對記者宣佈:毛澤東已成流寇,我國軍正在大舉進剿,消滅陝北共匪指日可待。

25日,蔣介石送走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收到國防部送來的一份陝北戰場的緊急電報,正在全力追擊共軍的第一軍一部在延安以北青化砭遭到伏擊,正、副旅長失蹤,旅部及一個團共兩千餘人被殲,僅有少數官兵逃回。

蔣介石打電話給延安前線的學生胡宗南,胡宗南迴答道:根據可靠情報,毛匪已經逃向北面的瓦窯堡,其餘共黨匪首也可能聚集在那裡。學生保證,他們一定逃不出我軍圍剿。

蔣介石嚴厲地命令說:徹底消滅他們!無論死活,我要見到照片!

李德勝,離得勝

“離得勝”常用來解釋“李德勝”的含義。

毛澤東一生中用過的名字不少,除了“毛澤東”這一正名,現有記錄的還有26個,但“李德勝”這個名字不同一般。他對女兒毛嬌嬌說:“我曾用過許多名字,但特別喜歡‘李德勝’這個名字。”因此給兩個女兒取名李敏、李訥。

3月18日,中共中央主動撤離延安,轉戰陝北。棗林溝會議後,留在陝北的中央機關、解放軍總部工作人員以及警衛部隊共八百人組成四個大隊,統歸“直屬司令部”指揮,由任弼時任司令,化名史林,陸定一任政委,化名鄭位,毛澤東、周恩來分別用李德勝、胡必成的化名,表示解放戰爭必勝,中國革命必成。“直屬司令部”以“九支隊”為代號。


中國共產黨放棄延安,從窯洞走向全中國

毛澤東撤離延安後轉戰陝北

毛澤東為什麼取一個姓“李”的名字呢?

最廣泛的解釋是,“李德勝”即“離得勝”,即離開延安,贏得勝利。毛澤東說:“我們不可能固守一城一池,今天放棄延安,就意味著將來解放南京、上海,解放全中國。在胡宗南的強大攻勢下,現在守延安則失延安,暫時離開延安則得延安。”

在轉戰陝北起初的半年裡,由於使用“李德勝”的化名,機關行動又極其保密,許多當地百姓和部隊指戰員並不清楚毛澤東仍在陝北。往往毛澤東住在老鄉家裡幾天,房東還不知道他就是毛澤東。

關於毛澤東放棄延安的決定,一開始並非所有人都能理解。

許多指戰員就曾表示“願與延安共存亡”,要求“保衛黨中央,保衛毛主席,決不讓蔣介石佔領延安!”

但是形勢十分嚴峻。當時,在陝北戰場上的人民解放軍,只有正規軍一個縱隊(轄兩個旅),還有兩個旅,加上三個兼警備區(軍分區)的地方旅,全部兵力約三萬人,同進攻的國民黨軍相比,兵力上裝備上都居絕對劣勢。

在得到國民黨軍隊即將發動進攻的情報後,毛澤東召開了幾次中央會議,對局勢作了分析:蔣介石這次進攻,絲毫不是表示國民黨統治的強有力,而是顯示國民黨的軍事、政治、經濟都已處於極端困難的情況中。為了抽調兵力組織這次進攻,胡宗南在右翼的山西地區只留置四個旅,協同閻錫山進行防禦,在後方的隴海鐵路以及從西安到蘭州的公路上兵力也很空虛,完全是“孤注一擲”,“帶著慌亂精神”。

毛澤東正確地作出判斷:蔣介石組織這次進攻的軍事企圖是“首先解決西北問題,割斷我黨右臂,並且驅逐我黨中央和人民解放軍總部出西北,然後調動兵力進攻華北,達到其各個擊破之目的”。

根據以上分析,毛澤東和中共中央定下了“必須用堅決戰鬥精神保衛和發展陝甘寧邊區和西北解放區”的決心,並據此確定:

急調晉綏軍區第二縱隊王震部(兩個旅約萬人)自呂梁地區西渡黃河,加入西北人民解放軍序列;

西北人民解放軍必須從長期戰爭著眼,依靠自身的力量部署一切;

在當前,應誘敵深入,必要時主動放棄延安,同胡宗南部主力在延安以北山區周旋,陷敵於十分疲憊、十分缺糧的困境,然後乘機集中兵力逐次加以殲擊,以達到鉗制並逐步削弱胡部,從戰略上配合其他解放區作戰,最終奪取西北解放戰爭勝利的目的;

駐延安的黨政機關及群眾立即緊急疏散。

毛澤東談自己準備留在陝北時,說:“我們在延安住了十幾年,都一直是處在和平環境之中,現在一有戰爭就走,怎麼對得起老百姓?所以,我決定和陝北老百姓一起,什麼時候打敗胡宗南,什麼時候再過黃河。我不離開陝北,還有一個理由,現在有幾個解放區剛剛奪得主動,如果蔣介石把胡宗南投入別的戰場,那裡就會增加困難。中央留在這裡,蔣介石就會多下些本錢。這樣,咱們負擔重些,就能把敵人拖住,不讓他走,最後還要消滅他。”

沙家店戰役打響,陝北戰爭“過坳”了

沙家店是毛澤東和彭德懷為胡宗南軍隊精心設下的一個局。這次戰役鎖定的目標就是勢頭正猛的國民黨軍整編第36師。

在沙家店戰役發起前,毛澤東率中央縱隊進駐距沙家店20裡遠的樑家岔。

當連接野司總部的電話線接通後,毛澤東一把抓起電話:“喂,我是毛澤東!”

李銀橋回憶說:“恰似一聲響雷,窯洞內外震動了,沸騰了。‘我是毛澤東!’那聲音響亮堅定,飽含著力量和信息。撤離延安以來,五六個月的時間聽不到這聲音了。毛澤東一直使用代號,今天又用了這個真實的名字,說明形勢已經有了根本的轉變。”

曾有學者評價:沙家店戰役的勝利是解放戰爭時期陝北戰場的轉折點,更是西北野戰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的轉折點。

為了粉碎國民黨軍的“重點進攻”,西北野戰軍採用運動戰,先後取得青化砭、羊馬河、蟠龍鎮戰役的勝利,並乘勝包圍了塞上重鎮榆林。

胡宗南見狀,急命國民黨整編第36師組成“快速兵團”趕赴榆林救應。國民黨整編第36師是胡宗南的王牌,其師長鍾鬆是黃埔二期生,“最喜歡擅自發揮”,曾鼓吹要“一戰結束陝北問題”。

在受命援救榆林時,鍾鬆深知胡宗南身邊潛伏有中共諜報人員,於是他擅自改變行軍路線,出長城,沿著沙漠行軍,從而避過了西北野戰軍主力的伏擊區,快速抵達榆林城南郊。


中國共產黨放棄延安,從窯洞走向全中國

彭德懷在延安保衛戰前作動員

西北野戰軍雖未攻下榆林,但達成了吸引西北國民黨軍的戰略目的。西北野戰軍司令員彭德懷為了迷惑敵人,擺出一副東渡黃河的架勢。

胡宗南果然上當,他認為共軍正在“倉皇逃竄”,命令各軍要“迅猛追擊”,“勿失千載良機”。國民黨軍整編第36師經過長途急行軍,沿途掉隊人馬很多,到達榆林時部隊已經疲憊不堪,但第二天就接到胡宗南“迅速南下”的命令。

雖然師長鍾鬆認為部隊非常疲累,建議修整,但被拒絕。當時國民黨軍整編第36師苦無糧食,只得臨時向榆林的銀行借錢買糧。胡宗南答應立即從西安運來補給。於是鍾鬆把部隊的運輸隊和輜重隊全部留在榆林等待補給,自己帶著師部直屬部隊和第123旅、165旅的四個團輕裝追擊。

見鍾鬆孤軍深入,彭德懷集中西北野戰軍8個旅的部隊,在沙家店設伏,於8月18日發佈“以伏擊姿態殲滅該地36師”的命令。

8月20日拂曉,敵人已經進入西北野戰軍的包圍圈,彭德懷下達了總攻令。而這時毛澤東正在距離戰場不遠的地方,聽戰場的槍聲、炮聲。

20日午後,參戰部隊在沙家店向敵全線猛攻。戰至18時,西北野戰軍斃傷、俘敵6017人,鍾鬆與165旅旅長李日基化裝逃走。

"


中國共產黨放棄延安,從窯洞走向全中國

轉戰陝北時期的毛澤東

李德勝就是毛澤東!

為換取全國解放,在國民黨圍剿下,中國共產黨放棄延安,從窯洞走向全中國。

1947 年初,黨中央決定將中共機關撤出延安。當時毛澤東曾說:“我們不可能固守一城一池,今天放棄延安,就意味著將來解放南京、上海,解放全中國。現在守延安則失延安,暫時離開延安則得延安。”

為了保密,毛澤東就用“離開才能取得勝利”的意思,取“離得勝”的諧音“李德勝”為代號。

敵人追兵已近。“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這是毛澤東信心的源泉。“棗林溝會議”啟動應對重大危機的應急預案“三路分兵方案”,將黨中央化整為零。最終,中央工委東渡黃河前往西柏坡,中央後委挺進晉西北,毛澤東繼續北上,佈下了與國民黨決戰天下的戰略格局。

“流寇”毛澤東

毛澤東哪裡去了?

這是1947年3月,胡宗南部攻佔延安之後,蔣介石發出的疑問。

沒有人會質疑“革命聖地”延安對於共產黨的神聖意義。

1947年2月上旬,蔣介石將握有重兵、長期坐鎮西北、圍困著陝甘寧邊區的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胡宗南召到南京,確定了進攻陝甘寧邊區的基本設想。


中國共產黨放棄延安,從窯洞走向全中國

國民黨軍胡宗南部動用34個旅23萬人大舉進攻延安

當山東戰場激戰正酣時,蔣介石就發了狠心,嚴厲要求部屬一定要對“匪軍老巢”延安實行“犁庭掃穴,切實佔領”。

3月,胡宗南率二十多萬大軍氣勢洶洶地向延安發起重點進攻。

此時共產黨四面受敵,放棄所有大中城市,被迫實行戰略撤退,轉入內線農村和山區作戰,稍有不慎可能重演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蘇區淪陷的歷史悲劇。相比抗戰勝利後的1946年初,解放區面積銳減將近一半,人口減少百分之四十。

國民黨軍隊攻佔延安,成為中國內戰的標誌性事件,意味著國民黨的軍事進攻和全面優勢已臻頂峰。

國民黨軍事發言人宣稱:今年之內將徹底消滅共產黨,實現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總參謀長陳誠也雄心萬丈地對記者發表談話:我看三個月到半年左右就能完全剿滅共產黨。

胡宗南則在延安對記者宣佈:毛澤東已成流寇,我國軍正在大舉進剿,消滅陝北共匪指日可待。

25日,蔣介石送走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收到國防部送來的一份陝北戰場的緊急電報,正在全力追擊共軍的第一軍一部在延安以北青化砭遭到伏擊,正、副旅長失蹤,旅部及一個團共兩千餘人被殲,僅有少數官兵逃回。

蔣介石打電話給延安前線的學生胡宗南,胡宗南迴答道:根據可靠情報,毛匪已經逃向北面的瓦窯堡,其餘共黨匪首也可能聚集在那裡。學生保證,他們一定逃不出我軍圍剿。

蔣介石嚴厲地命令說:徹底消滅他們!無論死活,我要見到照片!

李德勝,離得勝

“離得勝”常用來解釋“李德勝”的含義。

毛澤東一生中用過的名字不少,除了“毛澤東”這一正名,現有記錄的還有26個,但“李德勝”這個名字不同一般。他對女兒毛嬌嬌說:“我曾用過許多名字,但特別喜歡‘李德勝’這個名字。”因此給兩個女兒取名李敏、李訥。

3月18日,中共中央主動撤離延安,轉戰陝北。棗林溝會議後,留在陝北的中央機關、解放軍總部工作人員以及警衛部隊共八百人組成四個大隊,統歸“直屬司令部”指揮,由任弼時任司令,化名史林,陸定一任政委,化名鄭位,毛澤東、周恩來分別用李德勝、胡必成的化名,表示解放戰爭必勝,中國革命必成。“直屬司令部”以“九支隊”為代號。


中國共產黨放棄延安,從窯洞走向全中國

毛澤東撤離延安後轉戰陝北

毛澤東為什麼取一個姓“李”的名字呢?

最廣泛的解釋是,“李德勝”即“離得勝”,即離開延安,贏得勝利。毛澤東說:“我們不可能固守一城一池,今天放棄延安,就意味著將來解放南京、上海,解放全中國。在胡宗南的強大攻勢下,現在守延安則失延安,暫時離開延安則得延安。”

在轉戰陝北起初的半年裡,由於使用“李德勝”的化名,機關行動又極其保密,許多當地百姓和部隊指戰員並不清楚毛澤東仍在陝北。往往毛澤東住在老鄉家裡幾天,房東還不知道他就是毛澤東。

關於毛澤東放棄延安的決定,一開始並非所有人都能理解。

許多指戰員就曾表示“願與延安共存亡”,要求“保衛黨中央,保衛毛主席,決不讓蔣介石佔領延安!”

但是形勢十分嚴峻。當時,在陝北戰場上的人民解放軍,只有正規軍一個縱隊(轄兩個旅),還有兩個旅,加上三個兼警備區(軍分區)的地方旅,全部兵力約三萬人,同進攻的國民黨軍相比,兵力上裝備上都居絕對劣勢。

在得到國民黨軍隊即將發動進攻的情報後,毛澤東召開了幾次中央會議,對局勢作了分析:蔣介石這次進攻,絲毫不是表示國民黨統治的強有力,而是顯示國民黨的軍事、政治、經濟都已處於極端困難的情況中。為了抽調兵力組織這次進攻,胡宗南在右翼的山西地區只留置四個旅,協同閻錫山進行防禦,在後方的隴海鐵路以及從西安到蘭州的公路上兵力也很空虛,完全是“孤注一擲”,“帶著慌亂精神”。

毛澤東正確地作出判斷:蔣介石組織這次進攻的軍事企圖是“首先解決西北問題,割斷我黨右臂,並且驅逐我黨中央和人民解放軍總部出西北,然後調動兵力進攻華北,達到其各個擊破之目的”。

根據以上分析,毛澤東和中共中央定下了“必須用堅決戰鬥精神保衛和發展陝甘寧邊區和西北解放區”的決心,並據此確定:

急調晉綏軍區第二縱隊王震部(兩個旅約萬人)自呂梁地區西渡黃河,加入西北人民解放軍序列;

西北人民解放軍必須從長期戰爭著眼,依靠自身的力量部署一切;

在當前,應誘敵深入,必要時主動放棄延安,同胡宗南部主力在延安以北山區周旋,陷敵於十分疲憊、十分缺糧的困境,然後乘機集中兵力逐次加以殲擊,以達到鉗制並逐步削弱胡部,從戰略上配合其他解放區作戰,最終奪取西北解放戰爭勝利的目的;

駐延安的黨政機關及群眾立即緊急疏散。

毛澤東談自己準備留在陝北時,說:“我們在延安住了十幾年,都一直是處在和平環境之中,現在一有戰爭就走,怎麼對得起老百姓?所以,我決定和陝北老百姓一起,什麼時候打敗胡宗南,什麼時候再過黃河。我不離開陝北,還有一個理由,現在有幾個解放區剛剛奪得主動,如果蔣介石把胡宗南投入別的戰場,那裡就會增加困難。中央留在這裡,蔣介石就會多下些本錢。這樣,咱們負擔重些,就能把敵人拖住,不讓他走,最後還要消滅他。”

沙家店戰役打響,陝北戰爭“過坳”了

沙家店是毛澤東和彭德懷為胡宗南軍隊精心設下的一個局。這次戰役鎖定的目標就是勢頭正猛的國民黨軍整編第36師。

在沙家店戰役發起前,毛澤東率中央縱隊進駐距沙家店20裡遠的樑家岔。

當連接野司總部的電話線接通後,毛澤東一把抓起電話:“喂,我是毛澤東!”

李銀橋回憶說:“恰似一聲響雷,窯洞內外震動了,沸騰了。‘我是毛澤東!’那聲音響亮堅定,飽含著力量和信息。撤離延安以來,五六個月的時間聽不到這聲音了。毛澤東一直使用代號,今天又用了這個真實的名字,說明形勢已經有了根本的轉變。”

曾有學者評價:沙家店戰役的勝利是解放戰爭時期陝北戰場的轉折點,更是西北野戰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的轉折點。

為了粉碎國民黨軍的“重點進攻”,西北野戰軍採用運動戰,先後取得青化砭、羊馬河、蟠龍鎮戰役的勝利,並乘勝包圍了塞上重鎮榆林。

胡宗南見狀,急命國民黨整編第36師組成“快速兵團”趕赴榆林救應。國民黨整編第36師是胡宗南的王牌,其師長鍾鬆是黃埔二期生,“最喜歡擅自發揮”,曾鼓吹要“一戰結束陝北問題”。

在受命援救榆林時,鍾鬆深知胡宗南身邊潛伏有中共諜報人員,於是他擅自改變行軍路線,出長城,沿著沙漠行軍,從而避過了西北野戰軍主力的伏擊區,快速抵達榆林城南郊。


中國共產黨放棄延安,從窯洞走向全中國

彭德懷在延安保衛戰前作動員

西北野戰軍雖未攻下榆林,但達成了吸引西北國民黨軍的戰略目的。西北野戰軍司令員彭德懷為了迷惑敵人,擺出一副東渡黃河的架勢。

胡宗南果然上當,他認為共軍正在“倉皇逃竄”,命令各軍要“迅猛追擊”,“勿失千載良機”。國民黨軍整編第36師經過長途急行軍,沿途掉隊人馬很多,到達榆林時部隊已經疲憊不堪,但第二天就接到胡宗南“迅速南下”的命令。

雖然師長鍾鬆認為部隊非常疲累,建議修整,但被拒絕。當時國民黨軍整編第36師苦無糧食,只得臨時向榆林的銀行借錢買糧。胡宗南答應立即從西安運來補給。於是鍾鬆把部隊的運輸隊和輜重隊全部留在榆林等待補給,自己帶著師部直屬部隊和第123旅、165旅的四個團輕裝追擊。

見鍾鬆孤軍深入,彭德懷集中西北野戰軍8個旅的部隊,在沙家店設伏,於8月18日發佈“以伏擊姿態殲滅該地36師”的命令。

8月20日拂曉,敵人已經進入西北野戰軍的包圍圈,彭德懷下達了總攻令。而這時毛澤東正在距離戰場不遠的地方,聽戰場的槍聲、炮聲。

20日午後,參戰部隊在沙家店向敵全線猛攻。戰至18時,西北野戰軍斃傷、俘敵6017人,鍾鬆與165旅旅長李日基化裝逃走。

中國共產黨放棄延安,從窯洞走向全中國

沙家店戰役中,我軍向國民黨軍發起進攻

沙家店戰役勝利後的第三天,太嶽兵團由晉南強渡黃河挺進豫西,切斷隴海鐵路,潼關告急,西安吃緊。胡宗南急電董釗、劉戡收拾敗軍南下。西北野戰軍主力乘勝追擊,轉入內線反攻,發起黃龍、延清戰役,解放延安東北的廣大地區,開闢黃龍山新解放區。

沙家店戰役是扭轉陝北戰局的關鍵一仗,基本粉碎了國民黨軍對陝北的重點進攻。中共中央高度評價這一仗對全國戰局的重大意義,指出:“經此一戰,局勢即可改變。”23日,西北野戰軍召開旅以上幹部會議,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到會向指戰員們祝賀勝利。毛澤東說:“沙家店這一仗確實打得好,對西北戰局有決定意義,最困難時期已經過去了。”

【參考文獻】

劉延兵,毛澤東別名漫談

周連春,毛澤東趣談姓名

毛澤東傳,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 金衝及主編

鄧賢著,大轉折——決定中國命運的700天

賈曉明,扭轉西北戰局的沙家店戰役,人民政協報,2014年11月27日

粉碎國民黨軍對陝北重點進攻的關鍵一役,沙家店戰役,榆林日報,2016年6月27日

綜合 :凌晨

責編 :林今朝

圖片:新華社、人民日報等

來源:“東方紅啦”微信公眾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