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文軍:一腔執著傳承木工文化

傢俱 手工藝 藝術 經濟 張家口新聞網 2017-06-24
佟文軍:一腔執著傳承木工文化佟文軍:一腔執著傳承木工文化佟文軍:一腔執著傳承木工文化佟文軍:一腔執著傳承木工文化

佟文軍指導孩子們製作木器

木工,在現在一些人看來只是一個簡單的傳統手藝行業,但仍有人深深地愛著這門手藝,融注了激情和熱忱,他們用心傳遞傳統文化,以行動感悟木工精神,努力尋回曾經那份最真摯的感情,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佟文軍就是其中的一位。

記者翟見英

在懷來縣沙城開發區立邦吊裝西邊小院的三間平房內,我們見到了正在刨光的佟文軍。他全神貫注,幹活兒的勁頭十足,連我們走近都沒有察覺到。木曰工坊面積大概100多平方米,裡面放著工具和木料,還有一些製作好的木工作品,這裡就是承載佟文軍夢想的工作室。

1

佟文軍今年40歲,在北京有一份薪酬不錯的工作,他為我們講述了他與木工的不了情緣。佟文軍出生於懷來縣小南辛堡鎮佟莊村,這個村很早就有很多人從事木工行業。在佟文軍的家族裡,從太爺爺起就是木工,爺爺兄弟六人是木工,到佟文軍的父親還是木工,在這種家庭環境的薰陶下,佟文軍自然就具備了木工的思維。“兒時父親在院子裡幹木活兒,我經常在一旁靜靜地看著,把刨下來的刨花當眼鏡,透過薄薄的刨花看著前面的光和路,至今想起來印象都很深刻。”佟文軍小時候並沒有正式學過木工,但因為家裡有木工工具,所以手槍、彈弓、弓箭、冰車子、變形金剛等他都會做。木匠非常辛苦,常常揹著工具奔波在外做工,所以父親不想讓佟文軍成為一個木匠,一直供他上學。佟文軍在大學裡所學的專業是機電一體,和木工幾乎沒有什麼聯繫,而現在他又毅然迴歸到木工,“可能這就是今生繞不過的緣分吧。”佟文軍莞爾一笑。

祖輩都是木匠出身,他自小就對木器和木匠懷有天然的感情,這也是佟文軍下定決心從事木工行業的感情基礎。2015年,佟文軍在沙城開發區成立了自己的木工工作室---木曰工坊。他每週休大禮拜,週五從北京回來,週一再返回,週末時間他就沉浸在木工的藝術天地裡。

製作木器過程中,佟文軍忘卻了塵世的喧囂浮躁,全身心專注於木工勞動,和自己的內心說話,和木頭對話,各種奇思妙想不斷湧現,兒時那個手捧刨花的男孩彷彿又回到了眼前。“將自然中一塊普通的木頭打造成一件器物,是一種創造,一種喜悅,我好像找到了自己心靈的歸宿一樣,有一種說不出的踏實,深深地迷上了木工製作,迷上了木工文化。”

2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代化機械對木工行業衝擊很大,這門手藝漸趨沒落,怎樣讓木工重新煥發時代價值,我覺得除了匠心般的設計和工藝,還可以搞木工體驗,所以就在木曰工坊開設了木工培訓的項目。”每個週末、假期,佟文軍在工作室開設免費的木工培訓,到現在已經嘗試了五六期,孩子們的熱情很高,有的孩子把補課的時間都換了出去,興高采烈地來這裡學習。在佟文軍的指導下,孩子們興致盎然地製作著木旋、板凳、八音盒、木頭機器人等一些簡單的器物。當一件親手製作好的木器誕生,孩子們高興得歡呼雀躍,收穫到了一種成就感。“自己製作好的作品,孩子們都小心翼翼地帶回家了,像捧著一件珍貴的藝術品。現在的孩子很少珍惜用金錢買到的東西,如果是他自己親手做的東西,哪怕有瑕疵也會百般珍愛。”

“通過授課,我發現現在的孩子們真的很需要這樣的動手活動。製作木器需要心無旁騖,要求心、眼、手高度統一,孩子們學會了專注和協調,提高了動腦、動手的能力,體會到了勞作帶來的快樂,這些都是現代電子產品不能比的。”佟文軍還經常建議家長抽時間陪孩子們一塊兒過來體驗,這種親子式的活動增加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交流和互動。

佟文軍不單單指導孩子們製作木器,還講述傢俱發展史,講解一些藝術層面的知識,比如從古希臘到古羅馬,再到洛可可,巴洛克,文藝復興風格,工藝美術運動以及後來的設計發展,這讓孩子們開闊了眼界,進一步瞭解木工文化。

佟文軍表示,木工體驗項目目前還屬於起步階段,這項活動畢竟還是小眾活動,推廣起來較困難,今後他還會陸續開發一些新的課程,打造一個木工文化的圈子,讓更多人來體驗木工製作的快樂,讓木工文化得到傳承。

3

對於未來,佟文軍有著自己的規劃,他希望擁有自己的原創傢俱,目前商標正在註冊審核中,這也是比較困難的,需要相關專業人才的配合。在佟文軍的眼中,看似簡單的木器蘊藏著不一樣的內涵和哲理。“我做了不少椅子,一把好的椅子能體現出一個匠人的手藝和心境,斯堪的納維亞風格特別是丹麥一些大師的作品對我的啟發很大,如漢斯韋格納、芬尤爾等。”他不斷學習木工方面的知識,對世界木工設計的發展史有了清晰深入的認識,這對原創傢俱幫助很大。

因工作原因,佟文軍經常出差,由此在全國各地結識了很多木工朋友。他和木工手藝人長聊深談,切磋技藝,分享木工帶給他們的樂趣,每次交流都帶給佟文軍親人般的親切。

木曰工坊一路成長,自成立以來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但也面臨經濟上的壓力,佟文軍堅定地說道:“傳統手藝彰顯著巨大的魅力,它給予熱愛它的人以激情和夢想,我會鍥而不捨,一直堅持走下去。傳統手藝,需要更多的人去發揚,文化的傳承不能斷,我會讓自己的後代也繼承這門手藝。”

(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