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強呼吸慢病治療

呼吸道疾病 哮喘 鍾南山 母乳餵養 陽泉食事藥聞 2017-04-29

日前,在上海舉辦的第十六屆阿斯利康呼吸周大會暨第三屆中國呼吸領導力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辰以風起於青萍之末比喻‘疾在腠理’,而用‘侵淫溪谷,盛怒於土囊之口’形容‘病入膏肓’,以此強調哮喘、慢阻肺等呼吸慢病患者早診斷、早治療的重要性。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也指出,要重視呼吸慢病的管理,特別是預防性治療,加強對呼吸慢病的認知教育。

危險因素知多少

要做到對呼吸慢病的早防早治,首先就要了解呼吸慢病的危險因素。王辰院士指出,慢阻肺的高危人群包括:有慢阻肺家族聚集高發情況者,吸菸者及家裡有長期吸菸的人,長期暴露在不良空氣環境下(如粉塵等職業環境)的人,幼年時期有長期反覆的呼吸道感染或者有呼吸道症狀的人(如咳嗽等)。根據國內相關調查,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陳榮昌教授總結出我國慢阻肺的三個特點:一是我國特別是農村地區由於使用生物燃料(如柴草)導致的慢阻肺遠多於國外;二是大部分慢阻肺患者因對疾病的無知而未就醫;三是與國外相比,我國嗜酸性細胞增高的慢阻肺患者比例高,分別是20%和40%(我國部分地區調查結果)。“嗜酸性細胞增高代表有與哮喘相關的氣道炎症,慢阻肺本身也有嗜酸性細胞高的表現。” 陳榮昌教授如此強調。

談到哮喘,特別是兒童哮喘,北京兒童醫院主任醫師申昆玲教授指出,2010年的流調顯示,中國大陸兒童哮喘的患病率是3%,有些城市,比如上海達到了7%。而在我國臺灣和香港地區,同樣基因背景下,其兒童哮喘的患病率約為10%。這意味著中國大陸兒童哮喘患病率還有增加的趨勢。申昆玲教授根據相關研究,總結出哮喘患病率增加的七個原因。一是遺傳因素,比如家庭有過敏的遺傳史和慢阻肺的病史等。二是大量的異體蛋白的進入,包括牛奶的食用。三是所謂“衛生理論”,即隨著一個國家經濟的好轉,衛生情況的改善,感染性疾病的控制,過敏性疾病就會增加。例如,在東西德沒有合併之前,東德因經濟水平較低、衛生狀況差,感染性疾病多,但過敏性疾病比西德少很多。東西德合併以後,原東德地區的衛生水平、經濟狀況跟原西德地區接近之後,最大的改變是過敏性疾病明顯增加。四是所謂“過敏進程”,即過敏性疾病從一種轉到另一種,比如剛出生的小孩對牛奶過敏,表現為溼疹,隨著年齡增長,溼疹轉變成過敏性鼻炎和哮喘,這也是被證實的。五是環境因素。環境中有很多汙染物,都可能對呼吸道上皮造成損傷,如吸菸和空氣汙染,都是危險因素。六是早產,因為早產兒的肺沒有發育好,處於肺功能比較弱的狀態。這樣的孩子如果在4歲的時候器官發育仍達不到正常水平,其肺功能就永遠在低水平,就容易發生包括支氣管哮喘和慢阻肺等疾病。七是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因為抗生素的大量、反覆、長期使用,可以改變腸道菌群,而腸道菌群的改變又跟過敏相關。所以,兒童特別是1歲以內幼兒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也是增加過敏發生的原因。

由此看來,一個人的呼吸系統得病不得病,受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影響。

呼吸慢病如何防治

知道了呼吸慢病的危險因素,還要知道如何防治呼吸慢病。對此,鍾南山院士帶來了一個令人鼓舞的信息:“我們第一個開展了針對慢阻肺的社區篩查研究,篩查中發現存在危險因素者,如使用生物燃料、被動吸菸,再加上肺功能達到了慢阻肺的水平的人,我們就對其進行多種形式的疾病干預。在研究入組的700多人中,有70%以上都沒有症狀,或者有很少症狀。干預了兩年,去年研究開盲以後發現,這些人的肺功能有明顯的改善。這個研究有可能為將來全世界的慢阻肺治療提供新的策略。”這一研究結果,顯示了早期干預在慢阻肺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按照鍾南山院士的話說:“當慢阻肺患者出現症狀的時候,其肺功能最少已下降百分之四五十。等到這個時候才去就醫,晚了!”

王辰院士則強調肺功能檢查的重要性:“現在人們有點不舒服了,頭暈了,量個血壓已習以為常,但操作起來比量個血壓複雜不了多少的肺功能檢測,卻長期被忽視,以至於相關設備短缺,醫務人員安排檢查的意識不足,檢查操作的規範性也存在問題。所以,大量的慢阻肺患者就因為沒有及時進行肺功能檢查而漏診。”他指出,慢阻肺患者到了肺心病階段才被查出來,此時再治療,不但代價巨大,而且效果也不如早期治療。記者瞭解到,目前我國已經把肺功能檢查納入體檢的範圍。

目前我國呼吸慢病治療效果不盡如人意,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治療依從性差,這緣於患者對吸入激素副作用的擔心。對此,申昆玲教授以哮喘治療為例解釋,吸入糖皮質激素是全球公認的哮喘首位治療方法。糖皮質激素採用吸入方式,吸入體內並真正入血的激素含量非常低,而且藥物直接作用於氣道,是最好的治療哮喘的方法。

在哮喘的治療上,申昆玲教授還向記者介紹了兩種非藥物治療的方法。首先是脫敏療法。申昆玲教授說,現在國際上把脫敏作為改變過敏進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主張早使用。國際上做過一個研究,即對因花粉過敏導致過敏性鼻炎的患兒用花粉脫敏。該研究既觀察對患兒過敏性鼻炎治療的效果,也觀察經過五年、十年之後,患兒發生支氣管哮喘的比例是多少。結果發現,治療組患兒過敏性鼻炎得到明顯控制,而其支氣管哮喘的發生率比對照組減少60%左右。其次是鼓勵母乳餵養,因為母乳餵養肯定可以減少嬰幼兒過敏的發生。如果不能用母乳餵養,在選購奶粉或者動物的乳液時,也要選購經過相關處理的奶粉,以減少過敏的發生。

在回答如何獲得較好的呼吸慢病治療效果這一問題時,上述專家給出的答案都是:早診治、長期管理和規律用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