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受大眾喜愛的虎皮鸚鵡整體介紹,這些知識點你都知道嗎?'

"

本文由萌寵我來說原創,歡迎個人的轉載與分享!

虎皮鸚鵡的詳細介紹

虎皮鸚鵡是全世界最普遍的鸚鵡,受到大眾廣泛地喜愛,全世界的總數量超過5百萬只,它們常是許多剛對鸚鵡有興趣的人買的第一隻鸚鵡,也是最常出現在鳥展的種類,自從公元1900年澳洲生物學家-癸格曼德對基因工程的重大發現與突破後,各種虎皮鸚鵡的變種即進入前所未有的多樣性,現在共有上千種的變種,再加上它們非常容易照顧及繁殖,所以會如此的普遍。

"

本文由萌寵我來說原創,歡迎個人的轉載與分享!

虎皮鸚鵡的詳細介紹

虎皮鸚鵡是全世界最普遍的鸚鵡,受到大眾廣泛地喜愛,全世界的總數量超過5百萬只,它們常是許多剛對鸚鵡有興趣的人買的第一隻鸚鵡,也是最常出現在鳥展的種類,自從公元1900年澳洲生物學家-癸格曼德對基因工程的重大發現與突破後,各種虎皮鸚鵡的變種即進入前所未有的多樣性,現在共有上千種的變種,再加上它們非常容易照顧及繁殖,所以會如此的普遍。

很受大眾喜愛的虎皮鸚鵡整體介紹,這些知識點你都知道嗎?

外型:鳥體為黃綠色;頭部後方、頸部兩側、背部上方和翅膀覆羽為淺棕色,每片羽毛均帶有黃色和黑色;喉嚨和麵部為黃色;臉頰下方帶有不同程度的藍紫色,喉嚨部分有3個黑色點狀;胸部羽毛帶有細窄的黑邊。主要飛行羽覆羽為淺藍色;飛行羽為灰綠色並帶有淺色的條紋;內側灰色並且帶有白色的斑紋;尾巴上方中央的羽毛為藍綠色,尖端黑色,內側黑色。鳥喙橄欖黃色,蠟膜藍色;虹膜白色。母鳥的蠟膜為灰棕色,僅帶有一點點淺藍色,到了繁殖季則會變為深棕色。幼鳥體色較深,公母幼鳥的蠟膜都為粉紅色,需要3到4個月才能長成像成鳥般羽色。

虎皮鸚鵡體長16~18釐米,體重35克。前額、臉部黃色。頰部有紫藍色斑點。上體密佈黃色和黑色相間的細條紋。腰部、下體綠色。喉部有黑色的小斑點。尾羽綠藍色。虹膜白色。嘴灰色。腳灰藍色。雄鳥鼻包為淡藍色,雌鳥為肉色。

棲息環境和習性:虎皮鸚鵡主要棲息於開闊的草原地區、乾燥的馬利植被區、穆拉加灌木叢和開闊的茂密林區、充滿桉屬和金合歡屬植物的平原地區、農耕區;平時大多不會離開河岸或是水源太遠。他們是群聚性的鳥種,平時大多聚集20只甚至數百隻,曾經有聚集過25000只的記錄;如果受到驚擾,則整群會飛起,在空中轉圈且忽然不定向的飛動,然後降落在安全距離附近的樹上;他們是相當合群的鳥種,平時每隻鳥在群體中都有自己的位置,並無階級之分,偶爾會發生爭吵;

"

本文由萌寵我來說原創,歡迎個人的轉載與分享!

虎皮鸚鵡的詳細介紹

虎皮鸚鵡是全世界最普遍的鸚鵡,受到大眾廣泛地喜愛,全世界的總數量超過5百萬只,它們常是許多剛對鸚鵡有興趣的人買的第一隻鸚鵡,也是最常出現在鳥展的種類,自從公元1900年澳洲生物學家-癸格曼德對基因工程的重大發現與突破後,各種虎皮鸚鵡的變種即進入前所未有的多樣性,現在共有上千種的變種,再加上它們非常容易照顧及繁殖,所以會如此的普遍。

很受大眾喜愛的虎皮鸚鵡整體介紹,這些知識點你都知道嗎?

外型:鳥體為黃綠色;頭部後方、頸部兩側、背部上方和翅膀覆羽為淺棕色,每片羽毛均帶有黃色和黑色;喉嚨和麵部為黃色;臉頰下方帶有不同程度的藍紫色,喉嚨部分有3個黑色點狀;胸部羽毛帶有細窄的黑邊。主要飛行羽覆羽為淺藍色;飛行羽為灰綠色並帶有淺色的條紋;內側灰色並且帶有白色的斑紋;尾巴上方中央的羽毛為藍綠色,尖端黑色,內側黑色。鳥喙橄欖黃色,蠟膜藍色;虹膜白色。母鳥的蠟膜為灰棕色,僅帶有一點點淺藍色,到了繁殖季則會變為深棕色。幼鳥體色較深,公母幼鳥的蠟膜都為粉紅色,需要3到4個月才能長成像成鳥般羽色。

虎皮鸚鵡體長16~18釐米,體重35克。前額、臉部黃色。頰部有紫藍色斑點。上體密佈黃色和黑色相間的細條紋。腰部、下體綠色。喉部有黑色的小斑點。尾羽綠藍色。虹膜白色。嘴灰色。腳灰藍色。雄鳥鼻包為淡藍色,雌鳥為肉色。

棲息環境和習性:虎皮鸚鵡主要棲息於開闊的草原地區、乾燥的馬利植被區、穆拉加灌木叢和開闊的茂密林區、充滿桉屬和金合歡屬植物的平原地區、農耕區;平時大多不會離開河岸或是水源太遠。他們是群聚性的鳥種,平時大多聚集20只甚至數百隻,曾經有聚集過25000只的記錄;如果受到驚擾,則整群會飛起,在空中轉圈且忽然不定向的飛動,然後降落在安全距離附近的樹上;他們是相當合群的鳥種,平時每隻鳥在群體中都有自己的位置,並無階級之分,偶爾會發生爭吵;

很受大眾喜愛的虎皮鸚鵡整體介紹,這些知識點你都知道嗎?

在破曉時分會先前往水源處飲水,然後才前往覓食,到了正午炎熱的時候會尋找濃密樹蔭下休憩,到了下午比較涼爽時再繼續覓食,到了黃昏整群就會開始回巢休息過夜;白天喜歡在地面覓食,由於身體的羽色和周圍環境融為一體,因此相當難以被察覺;他們生性十分友善並不怕人,可以近距離接近觀察;他們大多前往牛羊飲水的水槽、池塘、河流、地面上的水坑處活動,通常整群會一起快速的飲水,以避免被掠食者所捕食;他們平常覓食並沒有固定的路線,而是以遊牧的方式四處搜尋;在比較寒冷的季節偏好前往北澳和地區,炎熱的季節則會前往南澳。

虎皮鸚鵡人工培育的品種很多,主要從體羽的顏色上區分,一般可分為以下幾個類型:

1.波紋型虎皮鸚鵡國內飼養的虎皮鸚鵡基本屬於這一類。體羽顏色斑紋近似原種,有藍、黃、綠等色,上體佈滿黑色橫紋斑。

2.淡色型虎皮鸚鵡可分為上體黃色,腹部綠色和上體白色,腹部藍色兩個品系,翅上均有黑色斑點。

"

本文由萌寵我來說原創,歡迎個人的轉載與分享!

虎皮鸚鵡的詳細介紹

虎皮鸚鵡是全世界最普遍的鸚鵡,受到大眾廣泛地喜愛,全世界的總數量超過5百萬只,它們常是許多剛對鸚鵡有興趣的人買的第一隻鸚鵡,也是最常出現在鳥展的種類,自從公元1900年澳洲生物學家-癸格曼德對基因工程的重大發現與突破後,各種虎皮鸚鵡的變種即進入前所未有的多樣性,現在共有上千種的變種,再加上它們非常容易照顧及繁殖,所以會如此的普遍。

很受大眾喜愛的虎皮鸚鵡整體介紹,這些知識點你都知道嗎?

外型:鳥體為黃綠色;頭部後方、頸部兩側、背部上方和翅膀覆羽為淺棕色,每片羽毛均帶有黃色和黑色;喉嚨和麵部為黃色;臉頰下方帶有不同程度的藍紫色,喉嚨部分有3個黑色點狀;胸部羽毛帶有細窄的黑邊。主要飛行羽覆羽為淺藍色;飛行羽為灰綠色並帶有淺色的條紋;內側灰色並且帶有白色的斑紋;尾巴上方中央的羽毛為藍綠色,尖端黑色,內側黑色。鳥喙橄欖黃色,蠟膜藍色;虹膜白色。母鳥的蠟膜為灰棕色,僅帶有一點點淺藍色,到了繁殖季則會變為深棕色。幼鳥體色較深,公母幼鳥的蠟膜都為粉紅色,需要3到4個月才能長成像成鳥般羽色。

虎皮鸚鵡體長16~18釐米,體重35克。前額、臉部黃色。頰部有紫藍色斑點。上體密佈黃色和黑色相間的細條紋。腰部、下體綠色。喉部有黑色的小斑點。尾羽綠藍色。虹膜白色。嘴灰色。腳灰藍色。雄鳥鼻包為淡藍色,雌鳥為肉色。

棲息環境和習性:虎皮鸚鵡主要棲息於開闊的草原地區、乾燥的馬利植被區、穆拉加灌木叢和開闊的茂密林區、充滿桉屬和金合歡屬植物的平原地區、農耕區;平時大多不會離開河岸或是水源太遠。他們是群聚性的鳥種,平時大多聚集20只甚至數百隻,曾經有聚集過25000只的記錄;如果受到驚擾,則整群會飛起,在空中轉圈且忽然不定向的飛動,然後降落在安全距離附近的樹上;他們是相當合群的鳥種,平時每隻鳥在群體中都有自己的位置,並無階級之分,偶爾會發生爭吵;

很受大眾喜愛的虎皮鸚鵡整體介紹,這些知識點你都知道嗎?

在破曉時分會先前往水源處飲水,然後才前往覓食,到了正午炎熱的時候會尋找濃密樹蔭下休憩,到了下午比較涼爽時再繼續覓食,到了黃昏整群就會開始回巢休息過夜;白天喜歡在地面覓食,由於身體的羽色和周圍環境融為一體,因此相當難以被察覺;他們生性十分友善並不怕人,可以近距離接近觀察;他們大多前往牛羊飲水的水槽、池塘、河流、地面上的水坑處活動,通常整群會一起快速的飲水,以避免被掠食者所捕食;他們平常覓食並沒有固定的路線,而是以遊牧的方式四處搜尋;在比較寒冷的季節偏好前往北澳和地區,炎熱的季節則會前往南澳。

虎皮鸚鵡人工培育的品種很多,主要從體羽的顏色上區分,一般可分為以下幾個類型:

1.波紋型虎皮鸚鵡國內飼養的虎皮鸚鵡基本屬於這一類。體羽顏色斑紋近似原種,有藍、黃、綠等色,上體佈滿黑色橫紋斑。

2.淡色型虎皮鸚鵡可分為上體黃色,腹部綠色和上體白色,腹部藍色兩個品系,翅上均有黑色斑點。

很受大眾喜愛的虎皮鸚鵡整體介紹,這些知識點你都知道嗎?

3.玉頭型虎皮鸚鵡一種頭部白色,其他部位體色均為談藍色;另一種頭部為黃色,其它部位體羽均為綠色兩個品系。

4.白化型虎皮鸚鵡全身羽毛為潔白色,眼睛為紅色,稱為白紅眼虎皮鸚鵡。還有一種體羽為白色,全身分佈有黑色的大塊斑,稱為雲斑虎皮鸚鵡。

5.黃化型虎皮鸚鵡的全身羽毛為黃顏色,眼睛為紅色,稱為黃紅眼虎皮鸚鵡。

分佈

廣闊分佈在澳洲的內陸地區,但東部、西南部、北省的沿海地區及約克角半島、塔斯馬尼亞島的數量稀少,曾引進(包括逃脫的籠養鳥)到許多國家,但絕大部分無法成功順利生存繁衍,包括英國、日本、美國、波多黎各、香港、巴西、瑞士、哥倫比亞、社會群島、新西蘭、阿曼等國家,可是美國佛羅里達州的族群在1950年時引進後卻成功地生存與繁衍後代。

野生的虎皮鸚鵡棲息於林緣、草地等處。結群活動。以植物種子等為食。繁殖期為6-1月。營巢於樹洞中。每窩產卵4-8枚。孵化期為18天。

"

本文由萌寵我來說原創,歡迎個人的轉載與分享!

虎皮鸚鵡的詳細介紹

虎皮鸚鵡是全世界最普遍的鸚鵡,受到大眾廣泛地喜愛,全世界的總數量超過5百萬只,它們常是許多剛對鸚鵡有興趣的人買的第一隻鸚鵡,也是最常出現在鳥展的種類,自從公元1900年澳洲生物學家-癸格曼德對基因工程的重大發現與突破後,各種虎皮鸚鵡的變種即進入前所未有的多樣性,現在共有上千種的變種,再加上它們非常容易照顧及繁殖,所以會如此的普遍。

很受大眾喜愛的虎皮鸚鵡整體介紹,這些知識點你都知道嗎?

外型:鳥體為黃綠色;頭部後方、頸部兩側、背部上方和翅膀覆羽為淺棕色,每片羽毛均帶有黃色和黑色;喉嚨和麵部為黃色;臉頰下方帶有不同程度的藍紫色,喉嚨部分有3個黑色點狀;胸部羽毛帶有細窄的黑邊。主要飛行羽覆羽為淺藍色;飛行羽為灰綠色並帶有淺色的條紋;內側灰色並且帶有白色的斑紋;尾巴上方中央的羽毛為藍綠色,尖端黑色,內側黑色。鳥喙橄欖黃色,蠟膜藍色;虹膜白色。母鳥的蠟膜為灰棕色,僅帶有一點點淺藍色,到了繁殖季則會變為深棕色。幼鳥體色較深,公母幼鳥的蠟膜都為粉紅色,需要3到4個月才能長成像成鳥般羽色。

虎皮鸚鵡體長16~18釐米,體重35克。前額、臉部黃色。頰部有紫藍色斑點。上體密佈黃色和黑色相間的細條紋。腰部、下體綠色。喉部有黑色的小斑點。尾羽綠藍色。虹膜白色。嘴灰色。腳灰藍色。雄鳥鼻包為淡藍色,雌鳥為肉色。

棲息環境和習性:虎皮鸚鵡主要棲息於開闊的草原地區、乾燥的馬利植被區、穆拉加灌木叢和開闊的茂密林區、充滿桉屬和金合歡屬植物的平原地區、農耕區;平時大多不會離開河岸或是水源太遠。他們是群聚性的鳥種,平時大多聚集20只甚至數百隻,曾經有聚集過25000只的記錄;如果受到驚擾,則整群會飛起,在空中轉圈且忽然不定向的飛動,然後降落在安全距離附近的樹上;他們是相當合群的鳥種,平時每隻鳥在群體中都有自己的位置,並無階級之分,偶爾會發生爭吵;

很受大眾喜愛的虎皮鸚鵡整體介紹,這些知識點你都知道嗎?

在破曉時分會先前往水源處飲水,然後才前往覓食,到了正午炎熱的時候會尋找濃密樹蔭下休憩,到了下午比較涼爽時再繼續覓食,到了黃昏整群就會開始回巢休息過夜;白天喜歡在地面覓食,由於身體的羽色和周圍環境融為一體,因此相當難以被察覺;他們生性十分友善並不怕人,可以近距離接近觀察;他們大多前往牛羊飲水的水槽、池塘、河流、地面上的水坑處活動,通常整群會一起快速的飲水,以避免被掠食者所捕食;他們平常覓食並沒有固定的路線,而是以遊牧的方式四處搜尋;在比較寒冷的季節偏好前往北澳和地區,炎熱的季節則會前往南澳。

虎皮鸚鵡人工培育的品種很多,主要從體羽的顏色上區分,一般可分為以下幾個類型:

1.波紋型虎皮鸚鵡國內飼養的虎皮鸚鵡基本屬於這一類。體羽顏色斑紋近似原種,有藍、黃、綠等色,上體佈滿黑色橫紋斑。

2.淡色型虎皮鸚鵡可分為上體黃色,腹部綠色和上體白色,腹部藍色兩個品系,翅上均有黑色斑點。

很受大眾喜愛的虎皮鸚鵡整體介紹,這些知識點你都知道嗎?

3.玉頭型虎皮鸚鵡一種頭部白色,其他部位體色均為談藍色;另一種頭部為黃色,其它部位體羽均為綠色兩個品系。

4.白化型虎皮鸚鵡全身羽毛為潔白色,眼睛為紅色,稱為白紅眼虎皮鸚鵡。還有一種體羽為白色,全身分佈有黑色的大塊斑,稱為雲斑虎皮鸚鵡。

5.黃化型虎皮鸚鵡的全身羽毛為黃顏色,眼睛為紅色,稱為黃紅眼虎皮鸚鵡。

分佈

廣闊分佈在澳洲的內陸地區,但東部、西南部、北省的沿海地區及約克角半島、塔斯馬尼亞島的數量稀少,曾引進(包括逃脫的籠養鳥)到許多國家,但絕大部分無法成功順利生存繁衍,包括英國、日本、美國、波多黎各、香港、巴西、瑞士、哥倫比亞、社會群島、新西蘭、阿曼等國家,可是美國佛羅里達州的族群在1950年時引進後卻成功地生存與繁衍後代。

野生的虎皮鸚鵡棲息於林緣、草地等處。結群活動。以植物種子等為食。繁殖期為6-1月。營巢於樹洞中。每窩產卵4-8枚。孵化期為18天。

很受大眾喜愛的虎皮鸚鵡整體介紹,這些知識點你都知道嗎?

整體概述:

虎皮鸚鵡飼養簡單,管理粗放,耐粗飼料,體質強壯,不易生病,且容易繁殖。虎皮鸚鵡上嘴具鉤,強壯有力,喜歡啃咬木質,故不能用竹籠,要用金屬寵飼養。作為休閒觀賞鳥可用小型電鍍的金屬籠飼養,籠內設置有棲槓、吊環,供鸚鵡玩耍。作為大型繁殖鳥,籠的大小為長40釐米、寬35釐米、高35釐米,籠底設有抽屜式的沙盤(託糞板),便於清理糞便。虎皮鸚鵡的巢箱為橫窩,巢箱大小為長25釐米、寬14釐米、高14釐米的一個長方形小木箱,中間有隔板,分為內外兩室,外室有一通向外面的圓洞,直徑6釐米,外室與內室中隔板上開一個同樣圓洞,直徑4釐米,為鳥出入之門戶。每天應更換清潔飲水,每週清理1次糞便。冬季應注意保暖,室內溫度應不低於16℃。夏季溫度較高,一般在30℃以上時要加強通風。虎皮鸚鵡喜歡吃帶殼的飼料,平時應以穀子、稗子、小米或雞蛋小米為主,每天應喂點青菜,牡蠣粉或骨粉作為常備飼料(也可在籠內放一個整塊的墨魚骨任其啄取)。

"

本文由萌寵我來說原創,歡迎個人的轉載與分享!

虎皮鸚鵡的詳細介紹

虎皮鸚鵡是全世界最普遍的鸚鵡,受到大眾廣泛地喜愛,全世界的總數量超過5百萬只,它們常是許多剛對鸚鵡有興趣的人買的第一隻鸚鵡,也是最常出現在鳥展的種類,自從公元1900年澳洲生物學家-癸格曼德對基因工程的重大發現與突破後,各種虎皮鸚鵡的變種即進入前所未有的多樣性,現在共有上千種的變種,再加上它們非常容易照顧及繁殖,所以會如此的普遍。

很受大眾喜愛的虎皮鸚鵡整體介紹,這些知識點你都知道嗎?

外型:鳥體為黃綠色;頭部後方、頸部兩側、背部上方和翅膀覆羽為淺棕色,每片羽毛均帶有黃色和黑色;喉嚨和麵部為黃色;臉頰下方帶有不同程度的藍紫色,喉嚨部分有3個黑色點狀;胸部羽毛帶有細窄的黑邊。主要飛行羽覆羽為淺藍色;飛行羽為灰綠色並帶有淺色的條紋;內側灰色並且帶有白色的斑紋;尾巴上方中央的羽毛為藍綠色,尖端黑色,內側黑色。鳥喙橄欖黃色,蠟膜藍色;虹膜白色。母鳥的蠟膜為灰棕色,僅帶有一點點淺藍色,到了繁殖季則會變為深棕色。幼鳥體色較深,公母幼鳥的蠟膜都為粉紅色,需要3到4個月才能長成像成鳥般羽色。

虎皮鸚鵡體長16~18釐米,體重35克。前額、臉部黃色。頰部有紫藍色斑點。上體密佈黃色和黑色相間的細條紋。腰部、下體綠色。喉部有黑色的小斑點。尾羽綠藍色。虹膜白色。嘴灰色。腳灰藍色。雄鳥鼻包為淡藍色,雌鳥為肉色。

棲息環境和習性:虎皮鸚鵡主要棲息於開闊的草原地區、乾燥的馬利植被區、穆拉加灌木叢和開闊的茂密林區、充滿桉屬和金合歡屬植物的平原地區、農耕區;平時大多不會離開河岸或是水源太遠。他們是群聚性的鳥種,平時大多聚集20只甚至數百隻,曾經有聚集過25000只的記錄;如果受到驚擾,則整群會飛起,在空中轉圈且忽然不定向的飛動,然後降落在安全距離附近的樹上;他們是相當合群的鳥種,平時每隻鳥在群體中都有自己的位置,並無階級之分,偶爾會發生爭吵;

很受大眾喜愛的虎皮鸚鵡整體介紹,這些知識點你都知道嗎?

在破曉時分會先前往水源處飲水,然後才前往覓食,到了正午炎熱的時候會尋找濃密樹蔭下休憩,到了下午比較涼爽時再繼續覓食,到了黃昏整群就會開始回巢休息過夜;白天喜歡在地面覓食,由於身體的羽色和周圍環境融為一體,因此相當難以被察覺;他們生性十分友善並不怕人,可以近距離接近觀察;他們大多前往牛羊飲水的水槽、池塘、河流、地面上的水坑處活動,通常整群會一起快速的飲水,以避免被掠食者所捕食;他們平常覓食並沒有固定的路線,而是以遊牧的方式四處搜尋;在比較寒冷的季節偏好前往北澳和地區,炎熱的季節則會前往南澳。

虎皮鸚鵡人工培育的品種很多,主要從體羽的顏色上區分,一般可分為以下幾個類型:

1.波紋型虎皮鸚鵡國內飼養的虎皮鸚鵡基本屬於這一類。體羽顏色斑紋近似原種,有藍、黃、綠等色,上體佈滿黑色橫紋斑。

2.淡色型虎皮鸚鵡可分為上體黃色,腹部綠色和上體白色,腹部藍色兩個品系,翅上均有黑色斑點。

很受大眾喜愛的虎皮鸚鵡整體介紹,這些知識點你都知道嗎?

3.玉頭型虎皮鸚鵡一種頭部白色,其他部位體色均為談藍色;另一種頭部為黃色,其它部位體羽均為綠色兩個品系。

4.白化型虎皮鸚鵡全身羽毛為潔白色,眼睛為紅色,稱為白紅眼虎皮鸚鵡。還有一種體羽為白色,全身分佈有黑色的大塊斑,稱為雲斑虎皮鸚鵡。

5.黃化型虎皮鸚鵡的全身羽毛為黃顏色,眼睛為紅色,稱為黃紅眼虎皮鸚鵡。

分佈

廣闊分佈在澳洲的內陸地區,但東部、西南部、北省的沿海地區及約克角半島、塔斯馬尼亞島的數量稀少,曾引進(包括逃脫的籠養鳥)到許多國家,但絕大部分無法成功順利生存繁衍,包括英國、日本、美國、波多黎各、香港、巴西、瑞士、哥倫比亞、社會群島、新西蘭、阿曼等國家,可是美國佛羅里達州的族群在1950年時引進後卻成功地生存與繁衍後代。

野生的虎皮鸚鵡棲息於林緣、草地等處。結群活動。以植物種子等為食。繁殖期為6-1月。營巢於樹洞中。每窩產卵4-8枚。孵化期為18天。

很受大眾喜愛的虎皮鸚鵡整體介紹,這些知識點你都知道嗎?

整體概述:

虎皮鸚鵡飼養簡單,管理粗放,耐粗飼料,體質強壯,不易生病,且容易繁殖。虎皮鸚鵡上嘴具鉤,強壯有力,喜歡啃咬木質,故不能用竹籠,要用金屬寵飼養。作為休閒觀賞鳥可用小型電鍍的金屬籠飼養,籠內設置有棲槓、吊環,供鸚鵡玩耍。作為大型繁殖鳥,籠的大小為長40釐米、寬35釐米、高35釐米,籠底設有抽屜式的沙盤(託糞板),便於清理糞便。虎皮鸚鵡的巢箱為橫窩,巢箱大小為長25釐米、寬14釐米、高14釐米的一個長方形小木箱,中間有隔板,分為內外兩室,外室有一通向外面的圓洞,直徑6釐米,外室與內室中隔板上開一個同樣圓洞,直徑4釐米,為鳥出入之門戶。每天應更換清潔飲水,每週清理1次糞便。冬季應注意保暖,室內溫度應不低於16℃。夏季溫度較高,一般在30℃以上時要加強通風。虎皮鸚鵡喜歡吃帶殼的飼料,平時應以穀子、稗子、小米或雞蛋小米為主,每天應喂點青菜,牡蠣粉或骨粉作為常備飼料(也可在籠內放一個整塊的墨魚骨任其啄取)。

很受大眾喜愛的虎皮鸚鵡整體介紹,這些知識點你都知道嗎?

繁殖:

虎皮鸚鵡4個月齡達性成熟,開始發情、交配,可作為種鳥進行繁殖了,虎皮鸚鵡一年四季均可繁殖,一般每窩可產4~7枚蛋,蛋呈白色,每天或隔天產1枚蛋,在產第三枚蛋時雌鳥開始坐窩孵化,孵化以雌鳥為主,孵化期為18天。雌雄親鳥共同育雛,育雛期30天左右,雌鳥在孵化期間對外界干擾較為敏感,儘量保持環境安靜,以免親鳥受驚後棄巢,影響孵化和育雛。冬季繁殖鳥的室溫應保持在20℃以上,相對溼度45%~50%,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虎皮鸚鵡繁殖高峰期可達3~4年,以後繁殖率逐漸下降,為了對種鳥群進行提純復壯,應不斷更新種鳥。虎皮鸚鵡平均壽命7年。

以上就是由萌寵我來說為大家總結與介紹的一些關於虎皮鸚鵡的知識點,大家喜歡的話別忘了點個關注哦!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