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芥拌黃瓜 邊吃邊說這瓜為啥叫黃瓜的梗

黃瓜開始上市了,比正常季節早半個多月,問起農人,才知早春寒冷,瓜苗在大棚內育出並栽種,開花前掀開棚頂,露天生長,所以結瓜提前20天。黃瓜是個好東西,生吃熟吃都好吃,解渴抗飢都管事。特別是在煌煌夏日裡,看到那翠綠的黃瓜,心底自生出一絲涼意,好似面對一個養眼的美女,巴不得一口吞了它。

在享受黃瓜的時候,很多人都會產生一個疑問,這瓜明明是青皮翠衣綠色,為何會取名“黃瓜”?民間流傳著一個故事說的就是這個梗。

話說黃瓜是漢朝張騫出使西域時帶回來國內的。那時候中國人把神州以外的地域都叫做“胡”,順其自然的把這個瓜叫胡瓜,所以說胡瓜才是這貨到中國來混到的原名。後來,有個叫石勒的羯族人進佔入中原建立了後趙王朝,他在襄國(今河北邢臺)登基做皇帝后,對神州大地稱呼外族人為胡人大為惱火,當然包括羯族人。於是他以王的權威制定了一條法令:自本法令頒佈之日起,全體國人無論說話寫文章,一律嚴禁出現“胡”字,違者問斬不赦。

一天,石勒召見地方官員,襄國郡守樊坦穿著打了補丁的破衣應召來見。他見狀很不高興,遂問道:“樊坦,你為何衣冠不整就來朝見?”樊坦慌亂之中口不擇言答道:“這都怪胡人沒道義,把衣物都搶掠去了,害得我只好襤褸來朝。”話剛出口,就意識到自己犯了禁,急忙叩頭請罪。石勒見他知罪,也就不再指責,畢竟自己的士兵缺少管教。等到召見後例行“御賜午膳”時,石勒又指著一盤胡瓜問樊坦:“卿知此物何名?”樊坦看出這是石勒故意在考問他,便恭恭敬敬地回答道:“紫案佳餚,銀盃綠茶,金樽甘露,玉盤黃瓜。”石勒聽後,滿意地笑了。自此以後,胡瓜就被稱做黃瓜,在朝野之中傳開了。黃瓜也就很快成為南北最常見的蔬菜。

涼拌黃瓜可以說是一道爛大街的菜式,幾乎人人都會做,而且做法和味道很多很多,各有特色。俺是本著尋找古菜譜的做法和意義,試著最簡單的方法做這個菜。荊芥拌黃瓜 邊吃邊說這瓜為啥叫黃瓜的梗

兩根黃瓜

中間破開,拍鬆。荊芥拌黃瓜 邊吃邊說這瓜為啥叫黃瓜的梗

45°切段

蒜瓣拍鬆,去皮後與黃瓜段一起放配菜盆,加鹽,抖開,放10分鐘待鹽化了,加入荊芥拌開裝盤。荊芥拌黃瓜 邊吃邊說這瓜為啥叫黃瓜的梗

成菜。

粗曠,古樸,就加一味鹽,簡單到極致吧?這可是夏日下酒最方便也最受待見的小涼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