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黃飛鴻》裡的舞獅故事,不是純屬虛構

原來《黃飛鴻》裡的舞獅故事,不是純屬虛構


引言

如果你玩王者榮耀,不知道你有沒注意到了上個月官方公佈了一款魯班七號-獅舞東方新皮膚。這款皮膚一推出,便讓不少人眼前一亮。


原來《黃飛鴻》裡的舞獅故事,不是純屬虛構


新皮膚以南獅的形象為設計錨點,融合王者的美術風格進行二次設計,於是誕生了這款皮膚。

這款皮膚還被委託重任,它需要擔當佛山“南海醒獅非遺推廣大使”。在玩遊戲之餘還能欣賞舞獅表演,何樂而不為。但是隻是欣賞舞獅的舞姿還不夠,作為一名有態度的王者玩家,我們還需要了解一點舞獅的文化!




原來《黃飛鴻》裡的舞獅故事,不是純屬虛構


大家對舞獅應該不會陌生,逢年過節,我們都能在街上看到有人敲鑼打鼓地舞獅。舞獅其實有南北之分,南獅以廣東佛山最為有名。這個誕生出黃飛鴻、葉問、李小龍的土地,也與舞獅結下不解之緣。

相傳,古代佛山有一隻獨角怪獸,常常夜出糟蹋農作物,殘害牲畜,弄得雞犬不寧。眾人商議後,決定用百獸之王獅子來嚇跑怪獸。但是古代中國人要去哪裡找只獅子回來?

於是,大家打算以假弄真:用竹蔑、彩紙製成獅頭,用彩布製成獅尾,帶上鑼鼓,挑選強壯精悍的小夥子埋伏在怪獸出沒的地方。當怪獸出現時,鑼鼓齊鳴,群獅向怪獸衝去,嚇跑了怪獸。最終舞獅作為一種傳統保留了下來,並傳遍五湖四海。按照這個版本的說法,舞獅其實起源於佛山。如果有人說佛山舞獅能代表中國舞獅,這話其實不為過。


原來《黃飛鴻》裡的舞獅故事,不是純屬虛構

● 佛山舞獅製作


佛山的舞獅俗稱“佛莊”、“笑獅”,它的外形取唐代石雕獅子的精華——額高、眉精、眼大、口寬帶笑。中國古代的石雕獅子是為了辟邪,而現在佛山的舞獅同樣有著辟邪的意義。

南獅造型誇張、顏色亮麗,南獅鼓擂動起來時相當有氣勢,最引人注目的是“獅頭” ( 即“獅面”) ,它全部採用廣東民間特有的“燈色扎作”工藝,重量在7到8斤左右。“獅頭”的扎作工藝充分體現了佛山民間精湛高超的塑扎藝術。


原來《黃飛鴻》裡的舞獅故事,不是純屬虛構

● 佛山大頭獅


舞獅之所以佛山最為著名,除了因為是起源地,還因為佛山是武術之鄉。不管是北獅還是南獅,千萬不要因為舞獅只需要力氣就可以,讓這隻“獅子”舞動起來絕對是門技術活!


原來《黃飛鴻》裡的舞獅故事,不是純屬虛構

● 舞獅的艱苦訓練


舞獅者大多數有武功底子,因為要表現舞獅的靈動,需要結合南派武功的各式招式。醒師的功底是南拳,傳統的南獅非常注重寫意,即獅子的喜怒哀樂,發展至今,則需要更加註重高難度動作。

所以舞動獅子需要很大的力氣,許多武林前輩都用“舞獅”作為練習武術的一項輔助方法,“舞獅”和“武術”的關係遠比我們想象得要密切,將許多武術的動作及腰馬步法融入舞獅之中,使習武者在不知不覺間練就:“腰”、“馬”、“彈”、“跳”等功夫。

原來《黃飛鴻》裡的舞獅故事,不是純屬虛構

● 獅子上樓臺


獅子滾球,獅子採靈芝、獅子上樓臺、獅子吐球等都是舞獅中著名的獅藝。如果你想看,李連杰的《黃飛鴻:獅王爭霸》可以看到,精湛的舞獅技藝不免讓人為之驚歎。

《黃飛鴻》的成功,也讓舞獅文化被更多人熟知。自1949年以來,共拍攝過一百多部“黃飛鴻系列”。關於黃飛鴻的眾多電影 , 幾乎每部電影都有舞獅元素。為什麼如此?你以為這只是電影的噱頭,其實你翻看歷史後會發現,舞獅文化與真實的黃飛鴻脫不開關係!


原來《黃飛鴻》裡的舞獅故事,不是純屬虛構

● 《黃飛鴻:獅王爭霸》電影劇照


黃飛鴻在舞獅的技藝上是一流的,前面提及的獅子滾球,獅子採靈芝、獅子上樓臺、獅子吐球等獅藝,他無一不精通。其中飛鉈採青百發百中,黃飛鴻還首創女子舞獅的先河,他的妻子莫桂蘭和女弟子鄧秀瓊就是精通舞獅的女子。

他同時也開創了嶺南醒獅“武”與“舞”相結合的先河。所謂醒獅,其實是南獅另一個叫法,1840年鴉片戰爭前,中國曾被比喻為一頭沉睡的雄獅,而醒獅這一說法,是為了喚醒沉睡的雄獅。近代佛山是鴉片戰爭的受害地,所以這個地方的民族情緒固然是高漲的。

在電影中反覆運用舞獅元素,其實是象徵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的願景。這條民族主義的線索在很多電影中都有延續,舞獅已被大家視為一個代表中國的意象,舞獅文化裡蘊藏著民族主義。


原來《黃飛鴻》裡的舞獅故事,不是純屬虛構

● 李小龍在《精武門》中一腳踢碎“東亞病夫”的橫匾


2006年,廣東的醒獅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舞獅文化成為了需要保護的重點文化傳統。但是一件事物到了需要被保護的階段,從側面也表明,它多少有些沒落。

沒落的原因也與舞獅的人員組成有關。對於從事舞獅運動的人群來說,以前多是佛山本地的一些農民及武夫。過去的佛山總面積較小,相對於北方的廣闊平原地區,人多卻耕地面積較少。當地的居民擅長習武,為的是不讓自己的耕地被他人搶去,為他們會舞獅打下了堅實的身體素質基礎。


原來《黃飛鴻》裡的舞獅故事,不是純屬虛構


但是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很多人也不需要通過舞獅來餬口飯吃,原本從事舞獅和開武館謀生的人群不少下海從商。再加上舞獅需要艱苦的訓練,這一點已經可以勸退不少習慣享樂的年輕人。

以現今著名名的佛山禪南醒獅團隊員來說,他們大多來自廣西或廣東的偏遠山,基本是15-20歲初中學歷的年輕人。衣食住行通通在師傅這邊,生活較為簡陋,舞獅只是他們謀生的一個手段,大多數人未必會將舞獅作為終生的志業。

這不僅僅是佛山舞獅的困局,也是整個舞獅界的困局。舞獅的人員不固定,傳承人的不易確定,這些都是舞獅發展路上的坎坷之一。

原來《黃飛鴻》裡的舞獅故事,不是純屬虛構

● 舞獅在英國街頭


我們當然不能任由舞獅文化沒落,各門各派的舞獅文化經過那麼多年的發展,早已成為中國的一張名片。逢年過節,我們的華人同胞都會在華人街組織慶典活動,其中自然少不了舞獅的表演。對於華人來說,這是他們與祖國情感維繫的方式。如果你是留學生,孤身一人身處海外,必然是每逢佳節倍思親。但如果讓你見到家鄉那些熟悉的事物,對內心來說是種慰藉。


原來《黃飛鴻》裡的舞獅故事,不是純屬虛構


Bilibili的Up主郭傑瑞曾做過一個《春節在美國影響力有多大?學校放假慶春節!》的視頻,其中介紹了紐約的華人社區新年場景,那熱鬧的場景讓不少國人在彈幕裡說“簡直比國內還要熱鬧”。

參與這場新年慶典的有不少都是外國人,他們都對中國的新年文化相當感興趣,視頻採訪中就有人表示很喜歡中國文化,願意前來感受中國的春節氛圍。這是中國傳統文化對外傳播很好的例子。


原來《黃飛鴻》裡的舞獅故事,不是純屬虛構


如今這個全球化的世界,已經越來越多人願意瞭解中國文化,這對我們來說是件驕傲的事。但是如果哪一天,我們的那些寶貴傳統都不行流失,那我們還能拿什麼東西介紹給外國人呢?一個沒有舞獅的中國,相信是大部分人難以想象的。

有了這種危機感,則要求我們有所行動。守護舞獅文化,我們可以從關注開始。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舞獅,自然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學習舞獅。世界上參與人數較多的運動,往往都是關注人較多的運動。電競其實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的發展正是因為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去了解電競行業。同樣的原理也一樣適用於舞獅。我們試著去了解舞獅背後的故事,其實已經踏出了傳承的第一步。

參考文獻:

《民間鄉村傳統舞獅與佛山文化建設》/朱淑玲

《觀<百鳥朝鳳>感舞獅傳統文化發展——以佛山禪南醒獅隊為例》/王甜甜、湯琴

《淺析黃飛鴻對近代民間舞獅的推動》/張枝梅

《黃飛鴻與醒獅及其21世紀的動態展望——兼論武術與舞獅的完美結合》/張一龍、謝明川

原來《黃飛鴻》裡的舞獅故事,不是純屬虛構


內容為『手望Sowarm』出品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原來《黃飛鴻》裡的舞獅故事,不是純屬虛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