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都”不是河南的地方資源!為二里頭博物館的命名進一言'

"

  目前,所謂的“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正在緊鑼密鼓地開館籌備中。一個博物館還沒有正式開館就飽受爭議,二里頭博物館算是中國有史以來的第一個。這個“頭啖湯”好喝嗎?恐怕不好喝。

"

  目前,所謂的“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正在緊鑼密鼓地開館籌備中。一個博物館還沒有正式開館就飽受爭議,二里頭博物館算是中國有史以來的第一個。這個“頭啖湯”好喝嗎?恐怕不好喝。

“夏都”不是河南的地方資源!為二里頭博物館的命名進一言

建設中的二里頭遺址博物館(圖源:搜狐)

  “二里頭夏都博物館”之所以受到爭議,原因不在二里頭博物館的修建本身,而是人們對二里頭博物館是否應當使用“夏都”這個名稱存有疑惑。眾所周知,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夏是具有文化標誌的一個神聖符號,並不是一個地方資源。從這個角度說,二里頭能不能稱為“夏都”,並不是河南的家內事,而是涉及到中國人歷史認知和文化感情的大事。那麼,二里頭是否可以稱為“夏都”呢?從目前的材料來看,實在大有疑問。

一、從考古資料來看,二里頭遺址無法證明自身為“夏都”。

  目前,我國學術界關於夏族起源的觀點共有六種,即豫西說、晉南說、山東說、東南地區說、四川說、甘青說。這六種觀點,均無法從相關的考古遺址中獲得自證性的文字材料來進行說明,地處豫西的二里頭遺址亦不能例外。正是因為如此,筆者才曾經專門著文,討論在沒有自證性材料的情況下,如何通過改變研究方法來實現夏研究的突圍。具體可以參閱筆者的《沒有共時的文字材料,夏朝如何實錘?論夏代文明研究的一個誤區》一文。

"

  目前,所謂的“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正在緊鑼密鼓地開館籌備中。一個博物館還沒有正式開館就飽受爭議,二里頭博物館算是中國有史以來的第一個。這個“頭啖湯”好喝嗎?恐怕不好喝。

“夏都”不是河南的地方資源!為二里頭博物館的命名進一言

建設中的二里頭遺址博物館(圖源:搜狐)

  “二里頭夏都博物館”之所以受到爭議,原因不在二里頭博物館的修建本身,而是人們對二里頭博物館是否應當使用“夏都”這個名稱存有疑惑。眾所周知,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夏是具有文化標誌的一個神聖符號,並不是一個地方資源。從這個角度說,二里頭能不能稱為“夏都”,並不是河南的家內事,而是涉及到中國人歷史認知和文化感情的大事。那麼,二里頭是否可以稱為“夏都”呢?從目前的材料來看,實在大有疑問。

一、從考古資料來看,二里頭遺址無法證明自身為“夏都”。

  目前,我國學術界關於夏族起源的觀點共有六種,即豫西說、晉南說、山東說、東南地區說、四川說、甘青說。這六種觀點,均無法從相關的考古遺址中獲得自證性的文字材料來進行說明,地處豫西的二里頭遺址亦不能例外。正是因為如此,筆者才曾經專門著文,討論在沒有自證性材料的情況下,如何通過改變研究方法來實現夏研究的突圍。具體可以參閱筆者的《沒有共時的文字材料,夏朝如何實錘?論夏代文明研究的一個誤區》一文。

“夏都”不是河南的地方資源!為二里頭博物館的命名進一言

二里頭遺址的青銅器

二、從學術研究來看,二里頭遺址為夏都的觀點並非學術界的結論性意見。

  凡是關心夏史研究的人都知道,二里頭遺址是考古學家徐旭生在1959年在豫西調查時發現的。當時,徐老認為二里頭遺址為商湯都城西亳。隨後,考古工作者對二里頭遺址展開了連續多年的發掘,證明二里頭遺址確實是一處非常重要的遺址。與此同時,學術界對二里頭的研究也逐漸展開,並逐漸形成了二里頭一、二期屬夏文化,三、四期屬商文化的觀點。

"

  目前,所謂的“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正在緊鑼密鼓地開館籌備中。一個博物館還沒有正式開館就飽受爭議,二里頭博物館算是中國有史以來的第一個。這個“頭啖湯”好喝嗎?恐怕不好喝。

“夏都”不是河南的地方資源!為二里頭博物館的命名進一言

建設中的二里頭遺址博物館(圖源:搜狐)

  “二里頭夏都博物館”之所以受到爭議,原因不在二里頭博物館的修建本身,而是人們對二里頭博物館是否應當使用“夏都”這個名稱存有疑惑。眾所周知,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夏是具有文化標誌的一個神聖符號,並不是一個地方資源。從這個角度說,二里頭能不能稱為“夏都”,並不是河南的家內事,而是涉及到中國人歷史認知和文化感情的大事。那麼,二里頭是否可以稱為“夏都”呢?從目前的材料來看,實在大有疑問。

一、從考古資料來看,二里頭遺址無法證明自身為“夏都”。

  目前,我國學術界關於夏族起源的觀點共有六種,即豫西說、晉南說、山東說、東南地區說、四川說、甘青說。這六種觀點,均無法從相關的考古遺址中獲得自證性的文字材料來進行說明,地處豫西的二里頭遺址亦不能例外。正是因為如此,筆者才曾經專門著文,討論在沒有自證性材料的情況下,如何通過改變研究方法來實現夏研究的突圍。具體可以參閱筆者的《沒有共時的文字材料,夏朝如何實錘?論夏代文明研究的一個誤區》一文。

“夏都”不是河南的地方資源!為二里頭博物館的命名進一言

二里頭遺址的青銅器

二、從學術研究來看,二里頭遺址為夏都的觀點並非學術界的結論性意見。

  凡是關心夏史研究的人都知道,二里頭遺址是考古學家徐旭生在1959年在豫西調查時發現的。當時,徐老認為二里頭遺址為商湯都城西亳。隨後,考古工作者對二里頭遺址展開了連續多年的發掘,證明二里頭遺址確實是一處非常重要的遺址。與此同時,學術界對二里頭的研究也逐漸展開,並逐漸形成了二里頭一、二期屬夏文化,三、四期屬商文化的觀點。

“夏都”不是河南的地方資源!為二里頭博物館的命名進一言

徐旭生先生代表作《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內頁

  改變出現在1977年。這年的11月,河南省登封告成遺址發掘現場會召開。在這次會議上,考古學家鄒衡提出了二里頭文化一至四期均為夏文化的觀點,並由此在學術界引起了長期論戰。鄒衡先生的具體觀點可從《夏商周考古學論文集》中瞭解。

  客觀的說,在夏文化研究中, 鄒衡先生的觀點確實很有吸引力,在目前的中國學術界也獲得了不少支持。但是,目前支持夏為齊家說、山東說、晉南說、東南說的學者仍大有人在。總之,有於夏文化的考古研究在中國學術界還沒有形成結論性意見,更別提對夏都的認定了。

三、從先秦文獻來看,二里頭遺址為夏都的觀點同樣無法獲得證實。

  支持二里頭為夏文化觀點的學者所依據的先秦文獻主要來自《逸周書·度邑》的一條記載。當時,武王克商不久,為了更好地控制東方勢力,決定在伊洛盆地修建一座新城。於是,《逸周書》記錄下了周武王的這句話:

  自雒汭延於伊汭,居陽無固,其有夏之居。

這條文獻說明,伊洛盆地是夏人居住過的地方,那麼,這可以成為二里頭遺址是“夏都”的證據嗎?當然不能。這是因為:

"

  目前,所謂的“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正在緊鑼密鼓地開館籌備中。一個博物館還沒有正式開館就飽受爭議,二里頭博物館算是中國有史以來的第一個。這個“頭啖湯”好喝嗎?恐怕不好喝。

“夏都”不是河南的地方資源!為二里頭博物館的命名進一言

建設中的二里頭遺址博物館(圖源:搜狐)

  “二里頭夏都博物館”之所以受到爭議,原因不在二里頭博物館的修建本身,而是人們對二里頭博物館是否應當使用“夏都”這個名稱存有疑惑。眾所周知,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夏是具有文化標誌的一個神聖符號,並不是一個地方資源。從這個角度說,二里頭能不能稱為“夏都”,並不是河南的家內事,而是涉及到中國人歷史認知和文化感情的大事。那麼,二里頭是否可以稱為“夏都”呢?從目前的材料來看,實在大有疑問。

一、從考古資料來看,二里頭遺址無法證明自身為“夏都”。

  目前,我國學術界關於夏族起源的觀點共有六種,即豫西說、晉南說、山東說、東南地區說、四川說、甘青說。這六種觀點,均無法從相關的考古遺址中獲得自證性的文字材料來進行說明,地處豫西的二里頭遺址亦不能例外。正是因為如此,筆者才曾經專門著文,討論在沒有自證性材料的情況下,如何通過改變研究方法來實現夏研究的突圍。具體可以參閱筆者的《沒有共時的文字材料,夏朝如何實錘?論夏代文明研究的一個誤區》一文。

“夏都”不是河南的地方資源!為二里頭博物館的命名進一言

二里頭遺址的青銅器

二、從學術研究來看,二里頭遺址為夏都的觀點並非學術界的結論性意見。

  凡是關心夏史研究的人都知道,二里頭遺址是考古學家徐旭生在1959年在豫西調查時發現的。當時,徐老認為二里頭遺址為商湯都城西亳。隨後,考古工作者對二里頭遺址展開了連續多年的發掘,證明二里頭遺址確實是一處非常重要的遺址。與此同時,學術界對二里頭的研究也逐漸展開,並逐漸形成了二里頭一、二期屬夏文化,三、四期屬商文化的觀點。

“夏都”不是河南的地方資源!為二里頭博物館的命名進一言

徐旭生先生代表作《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內頁

  改變出現在1977年。這年的11月,河南省登封告成遺址發掘現場會召開。在這次會議上,考古學家鄒衡提出了二里頭文化一至四期均為夏文化的觀點,並由此在學術界引起了長期論戰。鄒衡先生的具體觀點可從《夏商周考古學論文集》中瞭解。

  客觀的說,在夏文化研究中, 鄒衡先生的觀點確實很有吸引力,在目前的中國學術界也獲得了不少支持。但是,目前支持夏為齊家說、山東說、晉南說、東南說的學者仍大有人在。總之,有於夏文化的考古研究在中國學術界還沒有形成結論性意見,更別提對夏都的認定了。

三、從先秦文獻來看,二里頭遺址為夏都的觀點同樣無法獲得證實。

  支持二里頭為夏文化觀點的學者所依據的先秦文獻主要來自《逸周書·度邑》的一條記載。當時,武王克商不久,為了更好地控制東方勢力,決定在伊洛盆地修建一座新城。於是,《逸周書》記錄下了周武王的這句話:

  自雒汭延於伊汭,居陽無固,其有夏之居。

這條文獻說明,伊洛盆地是夏人居住過的地方,那麼,這可以成為二里頭遺址是“夏都”的證據嗎?當然不能。這是因為:

“夏都”不是河南的地方資源!為二里頭博物館的命名進一言

二里頭遺址(圖源:微博)

  首先,夏人居住過的地方,並不等於就是夏都所在地。正如我們不能說今天的洛陽是中國人居住的地方,就說洛陽是今天中國的首都一樣。

  其次,我們也無法確定《逸周書》記載的“有夏之居”的存在時期與二里頭遺址的年代是否可以兼容?

  此外,在先秦文獻中,含“夏”的詞彙極多,如“大夏”、“有夏”、“夏後”、“西邑夏”、“西夏”、“虞夏”、“區夏”等等,這些名號的內涵在我國學術界一直沒有被很好地系統討論過。單以“有夏”為例,《左傳》用“有夏”來稱大禹一族,《尚書》用“有夏”來作周人自稱,在《國語·周語下》太子晉的話裡,“有夏”又變成了一個在春秋時期還存在的衰弱政權。因此,在“有夏”概念尚不明確的情況下,談二里頭遺址為“夏都”為時太早。

四、從官方態度來看,二里頭遺址為夏都的觀點也並未得到國家支持。

  這段時間,網上產生了對二里頭遺址是否可以稱為夏都的一些討論。有的網友說,把二里頭遺址稱為“夏都”是被國家認可的。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登陸國家文物局網站,公開信息顯示,國家文物局在2017年4月13日發佈的有關二里頭遺址博物館建設項目的批覆文件中明確地指出:

  我局建議該遺址博物館(按:指二里頭遺址博物館)名稱中不含“夏都”。

"

  目前,所謂的“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正在緊鑼密鼓地開館籌備中。一個博物館還沒有正式開館就飽受爭議,二里頭博物館算是中國有史以來的第一個。這個“頭啖湯”好喝嗎?恐怕不好喝。

“夏都”不是河南的地方資源!為二里頭博物館的命名進一言

建設中的二里頭遺址博物館(圖源:搜狐)

  “二里頭夏都博物館”之所以受到爭議,原因不在二里頭博物館的修建本身,而是人們對二里頭博物館是否應當使用“夏都”這個名稱存有疑惑。眾所周知,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夏是具有文化標誌的一個神聖符號,並不是一個地方資源。從這個角度說,二里頭能不能稱為“夏都”,並不是河南的家內事,而是涉及到中國人歷史認知和文化感情的大事。那麼,二里頭是否可以稱為“夏都”呢?從目前的材料來看,實在大有疑問。

一、從考古資料來看,二里頭遺址無法證明自身為“夏都”。

  目前,我國學術界關於夏族起源的觀點共有六種,即豫西說、晉南說、山東說、東南地區說、四川說、甘青說。這六種觀點,均無法從相關的考古遺址中獲得自證性的文字材料來進行說明,地處豫西的二里頭遺址亦不能例外。正是因為如此,筆者才曾經專門著文,討論在沒有自證性材料的情況下,如何通過改變研究方法來實現夏研究的突圍。具體可以參閱筆者的《沒有共時的文字材料,夏朝如何實錘?論夏代文明研究的一個誤區》一文。

“夏都”不是河南的地方資源!為二里頭博物館的命名進一言

二里頭遺址的青銅器

二、從學術研究來看,二里頭遺址為夏都的觀點並非學術界的結論性意見。

  凡是關心夏史研究的人都知道,二里頭遺址是考古學家徐旭生在1959年在豫西調查時發現的。當時,徐老認為二里頭遺址為商湯都城西亳。隨後,考古工作者對二里頭遺址展開了連續多年的發掘,證明二里頭遺址確實是一處非常重要的遺址。與此同時,學術界對二里頭的研究也逐漸展開,並逐漸形成了二里頭一、二期屬夏文化,三、四期屬商文化的觀點。

“夏都”不是河南的地方資源!為二里頭博物館的命名進一言

徐旭生先生代表作《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內頁

  改變出現在1977年。這年的11月,河南省登封告成遺址發掘現場會召開。在這次會議上,考古學家鄒衡提出了二里頭文化一至四期均為夏文化的觀點,並由此在學術界引起了長期論戰。鄒衡先生的具體觀點可從《夏商周考古學論文集》中瞭解。

  客觀的說,在夏文化研究中, 鄒衡先生的觀點確實很有吸引力,在目前的中國學術界也獲得了不少支持。但是,目前支持夏為齊家說、山東說、晉南說、東南說的學者仍大有人在。總之,有於夏文化的考古研究在中國學術界還沒有形成結論性意見,更別提對夏都的認定了。

三、從先秦文獻來看,二里頭遺址為夏都的觀點同樣無法獲得證實。

  支持二里頭為夏文化觀點的學者所依據的先秦文獻主要來自《逸周書·度邑》的一條記載。當時,武王克商不久,為了更好地控制東方勢力,決定在伊洛盆地修建一座新城。於是,《逸周書》記錄下了周武王的這句話:

  自雒汭延於伊汭,居陽無固,其有夏之居。

這條文獻說明,伊洛盆地是夏人居住過的地方,那麼,這可以成為二里頭遺址是“夏都”的證據嗎?當然不能。這是因為:

“夏都”不是河南的地方資源!為二里頭博物館的命名進一言

二里頭遺址(圖源:微博)

  首先,夏人居住過的地方,並不等於就是夏都所在地。正如我們不能說今天的洛陽是中國人居住的地方,就說洛陽是今天中國的首都一樣。

  其次,我們也無法確定《逸周書》記載的“有夏之居”的存在時期與二里頭遺址的年代是否可以兼容?

  此外,在先秦文獻中,含“夏”的詞彙極多,如“大夏”、“有夏”、“夏後”、“西邑夏”、“西夏”、“虞夏”、“區夏”等等,這些名號的內涵在我國學術界一直沒有被很好地系統討論過。單以“有夏”為例,《左傳》用“有夏”來稱大禹一族,《尚書》用“有夏”來作周人自稱,在《國語·周語下》太子晉的話裡,“有夏”又變成了一個在春秋時期還存在的衰弱政權。因此,在“有夏”概念尚不明確的情況下,談二里頭遺址為“夏都”為時太早。

四、從官方態度來看,二里頭遺址為夏都的觀點也並未得到國家支持。

  這段時間,網上產生了對二里頭遺址是否可以稱為夏都的一些討論。有的網友說,把二里頭遺址稱為“夏都”是被國家認可的。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登陸國家文物局網站,公開信息顯示,國家文物局在2017年4月13日發佈的有關二里頭遺址博物館建設項目的批覆文件中明確地指出:

  我局建議該遺址博物館(按:指二里頭遺址博物館)名稱中不含“夏都”。

“夏都”不是河南的地方資源!為二里頭博物館的命名進一言

國家文物局批覆文件(截自國家文物局網站)

五、二里頭遺址博物館是怎麼變成“夏都”博物館的呢?

  從公開報道來看,二里頭遺址博物館正式被冠上“夏都”的名號,是河南地方有關部門的決定。至於他們是基於什麼原因做出這個決定的,倒是有人誠實地講出了原因。

"

  目前,所謂的“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正在緊鑼密鼓地開館籌備中。一個博物館還沒有正式開館就飽受爭議,二里頭博物館算是中國有史以來的第一個。這個“頭啖湯”好喝嗎?恐怕不好喝。

“夏都”不是河南的地方資源!為二里頭博物館的命名進一言

建設中的二里頭遺址博物館(圖源:搜狐)

  “二里頭夏都博物館”之所以受到爭議,原因不在二里頭博物館的修建本身,而是人們對二里頭博物館是否應當使用“夏都”這個名稱存有疑惑。眾所周知,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夏是具有文化標誌的一個神聖符號,並不是一個地方資源。從這個角度說,二里頭能不能稱為“夏都”,並不是河南的家內事,而是涉及到中國人歷史認知和文化感情的大事。那麼,二里頭是否可以稱為“夏都”呢?從目前的材料來看,實在大有疑問。

一、從考古資料來看,二里頭遺址無法證明自身為“夏都”。

  目前,我國學術界關於夏族起源的觀點共有六種,即豫西說、晉南說、山東說、東南地區說、四川說、甘青說。這六種觀點,均無法從相關的考古遺址中獲得自證性的文字材料來進行說明,地處豫西的二里頭遺址亦不能例外。正是因為如此,筆者才曾經專門著文,討論在沒有自證性材料的情況下,如何通過改變研究方法來實現夏研究的突圍。具體可以參閱筆者的《沒有共時的文字材料,夏朝如何實錘?論夏代文明研究的一個誤區》一文。

“夏都”不是河南的地方資源!為二里頭博物館的命名進一言

二里頭遺址的青銅器

二、從學術研究來看,二里頭遺址為夏都的觀點並非學術界的結論性意見。

  凡是關心夏史研究的人都知道,二里頭遺址是考古學家徐旭生在1959年在豫西調查時發現的。當時,徐老認為二里頭遺址為商湯都城西亳。隨後,考古工作者對二里頭遺址展開了連續多年的發掘,證明二里頭遺址確實是一處非常重要的遺址。與此同時,學術界對二里頭的研究也逐漸展開,並逐漸形成了二里頭一、二期屬夏文化,三、四期屬商文化的觀點。

“夏都”不是河南的地方資源!為二里頭博物館的命名進一言

徐旭生先生代表作《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內頁

  改變出現在1977年。這年的11月,河南省登封告成遺址發掘現場會召開。在這次會議上,考古學家鄒衡提出了二里頭文化一至四期均為夏文化的觀點,並由此在學術界引起了長期論戰。鄒衡先生的具體觀點可從《夏商周考古學論文集》中瞭解。

  客觀的說,在夏文化研究中, 鄒衡先生的觀點確實很有吸引力,在目前的中國學術界也獲得了不少支持。但是,目前支持夏為齊家說、山東說、晉南說、東南說的學者仍大有人在。總之,有於夏文化的考古研究在中國學術界還沒有形成結論性意見,更別提對夏都的認定了。

三、從先秦文獻來看,二里頭遺址為夏都的觀點同樣無法獲得證實。

  支持二里頭為夏文化觀點的學者所依據的先秦文獻主要來自《逸周書·度邑》的一條記載。當時,武王克商不久,為了更好地控制東方勢力,決定在伊洛盆地修建一座新城。於是,《逸周書》記錄下了周武王的這句話:

  自雒汭延於伊汭,居陽無固,其有夏之居。

這條文獻說明,伊洛盆地是夏人居住過的地方,那麼,這可以成為二里頭遺址是“夏都”的證據嗎?當然不能。這是因為:

“夏都”不是河南的地方資源!為二里頭博物館的命名進一言

二里頭遺址(圖源:微博)

  首先,夏人居住過的地方,並不等於就是夏都所在地。正如我們不能說今天的洛陽是中國人居住的地方,就說洛陽是今天中國的首都一樣。

  其次,我們也無法確定《逸周書》記載的“有夏之居”的存在時期與二里頭遺址的年代是否可以兼容?

  此外,在先秦文獻中,含“夏”的詞彙極多,如“大夏”、“有夏”、“夏後”、“西邑夏”、“西夏”、“虞夏”、“區夏”等等,這些名號的內涵在我國學術界一直沒有被很好地系統討論過。單以“有夏”為例,《左傳》用“有夏”來稱大禹一族,《尚書》用“有夏”來作周人自稱,在《國語·周語下》太子晉的話裡,“有夏”又變成了一個在春秋時期還存在的衰弱政權。因此,在“有夏”概念尚不明確的情況下,談二里頭遺址為“夏都”為時太早。

四、從官方態度來看,二里頭遺址為夏都的觀點也並未得到國家支持。

  這段時間,網上產生了對二里頭遺址是否可以稱為夏都的一些討論。有的網友說,把二里頭遺址稱為“夏都”是被國家認可的。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登陸國家文物局網站,公開信息顯示,國家文物局在2017年4月13日發佈的有關二里頭遺址博物館建設項目的批覆文件中明確地指出:

  我局建議該遺址博物館(按:指二里頭遺址博物館)名稱中不含“夏都”。

“夏都”不是河南的地方資源!為二里頭博物館的命名進一言

國家文物局批覆文件(截自國家文物局網站)

五、二里頭遺址博物館是怎麼變成“夏都”博物館的呢?

  從公開報道來看,二里頭遺址博物館正式被冠上“夏都”的名號,是河南地方有關部門的決定。至於他們是基於什麼原因做出這個決定的,倒是有人誠實地講出了原因。

“夏都”不是河南的地方資源!為二里頭博物館的命名進一言

二里頭博物館定名的報道(截自今日頭條網站)

  2019年6月8日,“洛陽資訊”在頭條號發佈了一篇文章《洛陽二里頭博物館名稱已定:“夏都”二字在內,亮出夏朝牌子》,說:

  這樣的命名方式(按:指二里頭博物館命名為“夏都”博物館)其實也是綜合考慮到了經濟、民眾意願以及文化旅遊宣傳等方面,把夏都這個牌子亮出來的意義大過了學術嚴謹的意義。而且說句實在話,如果二里頭博物館沒有夏都這個名頭的話,宣傳起來確實差上一截,旅遊價值就沒那麼高。命名為夏都的話,必然會引起很多人的質疑和討論,這樣也有利於推進對夏都歷史的進一步探究和吸引更多的關注。

  感謝”洛陽資訊“的誠實。不過,筆者感到困惑的是,如果二里頭博物館需要靠製造這類話題來引起關注,那我倒想問一問:二里頭遺址博物館究竟是一個娛樂組織還是一個事業單位?建立二里頭遺址博物館的目的,是想對社會公眾傳播知識還是為了招徠財富?試著想一想,當我們的娃娃走進二里頭遺址博物館,得到了這裡就是歷史上的夏都的知識,但過了若干年後如果發現事實並非如此,那請問這個孩子會如何看待歷史?

您認為二里頭遺址可以稱“夏都”嗎? 單選
0
0%
支持
0
0%
不支持
0
0%
不知道

參考文獻:

1、孫慶偉:《考古學的春天:1977年“河南登封告成遺址發掘現場會”的學術史解讀》,《南方文物 》2014年第1期。

2、鄒衡:《夏商周考古學論文集》,文物出版社,1980年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