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掌故:北魏興衰“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漢朝 北魏 南北朝 魏孝文帝 蕪湖周亞平 2017-06-11

“南北朝”掌故:北魏興衰“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外戚專權,自古不絕。如兩漢的呂氏、竇氏,唐朝的武氏,清末的葉赫拉那氏等。但“外戚專權”,對於北魏政權來說,卻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南北朝”掌故:北魏興衰“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魏碑拓印

興於防範

在歷史上,為防範外戚專權,北魏政權採取的手段最殘酷——生子必死。所謂生子必死,即在後宮中,生了男孩子的嬪妃,必定要賜死。北魏道武帝開始,為防範母族干政(即外戚專權),凡為儲君之母即被賜死,雖然這樣做法換得了北魏穩定的君位傳承秩序,對拓跋部的穩定是有利的,但是以犧牲無辜的母親太殘忍。

當然,這種殘忍的舊制,並不是在北魏才有的,而始於漢武帝。《漢書·外戚傳》講漢武帝之妃趙使仔,她是昭帝之母,深為受寵。因為居於鈞弋宮,所以稱為“鉤弋夫人”,其子昭帝,也號“鉤弋子”。武帝常言,昭帝類他。漢武帝怕重走呂氏專權老路,將鉤弋夫人殺死了。這種做法,到北魏的時期,發展到了鼎盛。

例如,北魏最著名的孝文帝拓跋宏,其生母即被賜死。孝文帝的父親獻文帝信仰佛教,對政治不感興趣。在公元471年,拓跋宏才5歲的時候,就把皇位讓給了拓跋宏,拓跋宏為北魏的第六位國君,即為孝文帝。孝文帝的母親李氏,因為兒子被立為太子而被賜死了,年幼的拓跋宏則由祖母馮氏撫養。到孝文帝時,其愛妃林氏,因為生下兒子拓跋恂,被立為太子,林氏也被賜死。後來,妃嬪們“相與祈祝,皆願生諸王公主,不願生太子”。

“南北朝”掌故:北魏興衰“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魏體書法

衰於防範

也許過於傷天害理,北魏最終滅亡於外戚。其一、為防範母族干政,造成後宮馮太后兩度專權。因為獻文帝信仰佛教,對政治不感興趣,將皇位傳給5歲的孝文帝。5歲的皇帝能做什麼?此時,在實質上,皇權自然而然地被撫養他的皇太后馮氏把持了。 孝文帝雖然跟著馮氏長大,但馮氏對拓跋宏卻並不喜歡,一直存有戒心,擔心他長大後會對自己不利。一次馮太后聽信讒言,杖罰幼小的拓跋宏。還有一次,在大冷天裡,馮太后把穿著單衣的小皇帝關在一間空屋子之中,3天不給飯吃。過後不久,還想過廢掉他的心思。後因大臣穆泰的勸阻,廢太子之事才被擱淺下來。為了鞏固政權,馮太后開始緊緊依靠孃家人--她的哥哥馮熙,在孝文帝時期最終實現先後兩度掌權。

其二、為了防範父氏取權,只好重用外戚,致使高肇專權。高肇,是北魏文昭皇后高照容之兄,宣武帝元恪的舅父。為了防止本家兄弟覬覦皇權,宣武帝在外祖父高揚死後,由於十分懷念生母親,開始追思舅氏,並依靠母舅家庭維持政權。公元500年始,他徵召舅舅高肇兄弟等人幫助執政,造成高氏“權傾朝野”。而正是高氏專權,致使北魏分裂成東魏與西魏。隨後,東魏又被高氏建立的北齊取代,西魏又被宇文氏建立的北周取代,最終造成拓拔氏建立的北魏政權人亡政息。當然,北周被隋朝楊堅取代,北齊被吞併,那是後話。

“南北朝”掌故:北魏興衰“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子在川上曰

“雲散水流去,寂然天地空”。小編曰:政權的更替,問題根源不在於外戚專權,而在皇權太過於的誘惑。北魏高氏說的好:外戚不取,外姓也奪。只要專制政體不除,外戚干政、專權永遠防不勝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