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之後,北魏如何將我國北方從五胡十六國帶入了北朝時代?'

"

魏晉以將,至隋唐完成大一統,我國北方可以分為兩個時期,即五胡十六國和北朝時期,而其分界線便是北魏的統一北方。

晉室南渡之後,北魏其實並非第一個統一北方的政權,後趙、前秦也都曾一度完成統一,但為何北朝是從北魏開始算起的呢?這確實是人為的定義,但也確實有令人信服的理由。

在我國古代,“朝”與“國”是不同的。

  • “國”,最初指的是部落聯盟的氏族土地,商周時期特指“諸侯國”,是一種地方政權管理單位。
  • “朝”,則代表統一的中央政權,類似於今天我們所說的“國家政權”。

五胡十六國,被稱為“國”;北魏被稱為“朝”,二者的不同反映的是北方五胡政權從部落聯盟和地方政權向統一的中央政權的轉變。

"

魏晉以將,至隋唐完成大一統,我國北方可以分為兩個時期,即五胡十六國和北朝時期,而其分界線便是北魏的統一北方。

晉室南渡之後,北魏其實並非第一個統一北方的政權,後趙、前秦也都曾一度完成統一,但為何北朝是從北魏開始算起的呢?這確實是人為的定義,但也確實有令人信服的理由。

在我國古代,“朝”與“國”是不同的。

  • “國”,最初指的是部落聯盟的氏族土地,商周時期特指“諸侯國”,是一種地方政權管理單位。
  • “朝”,則代表統一的中央政權,類似於今天我們所說的“國家政權”。

五胡十六國,被稱為“國”;北魏被稱為“朝”,二者的不同反映的是北方五胡政權從部落聯盟和地方政權向統一的中央政權的轉變。

魏晉之後,北魏如何將我國北方從五胡十六國帶入了北朝時代?

從我國古代的正統觀來說,五胡十六國時期的正統依然在“東晉”,這一點連前秦苻堅也是承認的;而從北魏開始的北朝則與南朝(宋齊樑陳)一同被視為正統,那麼北魏是如何完成這一轉變的呢?

1、鮮卑拓跋氏政權的奠基——拓跋力微

拓跋力微被北魏追封為始祖神元皇帝,其生活的年代大約在公元220年~277年,也就是我國的三國時代,這一時期的拓跋部從我國東北的大興安嶺一帶進入內蒙古雲中地區,力微首次組建了拓跋氏的部落聯盟國家。

"

魏晉以將,至隋唐完成大一統,我國北方可以分為兩個時期,即五胡十六國和北朝時期,而其分界線便是北魏的統一北方。

晉室南渡之後,北魏其實並非第一個統一北方的政權,後趙、前秦也都曾一度完成統一,但為何北朝是從北魏開始算起的呢?這確實是人為的定義,但也確實有令人信服的理由。

在我國古代,“朝”與“國”是不同的。

  • “國”,最初指的是部落聯盟的氏族土地,商周時期特指“諸侯國”,是一種地方政權管理單位。
  • “朝”,則代表統一的中央政權,類似於今天我們所說的“國家政權”。

五胡十六國,被稱為“國”;北魏被稱為“朝”,二者的不同反映的是北方五胡政權從部落聯盟和地方政權向統一的中央政權的轉變。

魏晉之後,北魏如何將我國北方從五胡十六國帶入了北朝時代?

從我國古代的正統觀來說,五胡十六國時期的正統依然在“東晉”,這一點連前秦苻堅也是承認的;而從北魏開始的北朝則與南朝(宋齊樑陳)一同被視為正統,那麼北魏是如何完成這一轉變的呢?

1、鮮卑拓跋氏政權的奠基——拓跋力微

拓跋力微被北魏追封為始祖神元皇帝,其生活的年代大約在公元220年~277年,也就是我國的三國時代,這一時期的拓跋部從我國東北的大興安嶺一帶進入內蒙古雲中地區,力微首次組建了拓跋氏的部落聯盟國家。

魏晉之後,北魏如何將我國北方從五胡十六國帶入了北朝時代?

鮮卑諸部

史載力微曾於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主持祭天儀式,並宣誓與曹魏結好,放棄原來的對中原的劫掠而採取和親的政策,此後拓跋氏在開始強大起來。

但此時的拓跋部依然是部落聯盟,政權極不穩固,後來在西晉衛瓘的離間下走向瓦解。

2、漢人開始納入拓跋氏政權——拓跋猗盧

拓跋猗盧,是拓跋力微之孫。

公元315年,拓跋猗盧因幫助西晉幷州刺史劉琨與匈奴族劉聰、羯族石勒相對抗有功,被西晉封為代公,後來又封為代王,並獲得了山西北部方圓數百里的土地,這是拓跋氏入主中原真正的第一步。

從此時開始,衛操、姬澹等漢人開始被納入代國政權之內,拓跋政權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但也由此導致了漢人與鮮卑舊臣的矛盾和政權的動盪。

3、王權和官僚制的完備——拓跋什翼犍

拓跋什翼犍,是拓跋猗盧的侄孫,他汲取了拓跋猗盧的失敗,在任命漢人士大夫為官的同時將鮮卑部族子弟放在“左右近侍之職”,目的就是為了將部族的勢力與王權結合起來,同時將中原的官僚制引入了代國。

"

魏晉以將,至隋唐完成大一統,我國北方可以分為兩個時期,即五胡十六國和北朝時期,而其分界線便是北魏的統一北方。

晉室南渡之後,北魏其實並非第一個統一北方的政權,後趙、前秦也都曾一度完成統一,但為何北朝是從北魏開始算起的呢?這確實是人為的定義,但也確實有令人信服的理由。

在我國古代,“朝”與“國”是不同的。

  • “國”,最初指的是部落聯盟的氏族土地,商周時期特指“諸侯國”,是一種地方政權管理單位。
  • “朝”,則代表統一的中央政權,類似於今天我們所說的“國家政權”。

五胡十六國,被稱為“國”;北魏被稱為“朝”,二者的不同反映的是北方五胡政權從部落聯盟和地方政權向統一的中央政權的轉變。

魏晉之後,北魏如何將我國北方從五胡十六國帶入了北朝時代?

從我國古代的正統觀來說,五胡十六國時期的正統依然在“東晉”,這一點連前秦苻堅也是承認的;而從北魏開始的北朝則與南朝(宋齊樑陳)一同被視為正統,那麼北魏是如何完成這一轉變的呢?

1、鮮卑拓跋氏政權的奠基——拓跋力微

拓跋力微被北魏追封為始祖神元皇帝,其生活的年代大約在公元220年~277年,也就是我國的三國時代,這一時期的拓跋部從我國東北的大興安嶺一帶進入內蒙古雲中地區,力微首次組建了拓跋氏的部落聯盟國家。

魏晉之後,北魏如何將我國北方從五胡十六國帶入了北朝時代?

鮮卑諸部

史載力微曾於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主持祭天儀式,並宣誓與曹魏結好,放棄原來的對中原的劫掠而採取和親的政策,此後拓跋氏在開始強大起來。

但此時的拓跋部依然是部落聯盟,政權極不穩固,後來在西晉衛瓘的離間下走向瓦解。

2、漢人開始納入拓跋氏政權——拓跋猗盧

拓跋猗盧,是拓跋力微之孫。

公元315年,拓跋猗盧因幫助西晉幷州刺史劉琨與匈奴族劉聰、羯族石勒相對抗有功,被西晉封為代公,後來又封為代王,並獲得了山西北部方圓數百里的土地,這是拓跋氏入主中原真正的第一步。

從此時開始,衛操、姬澹等漢人開始被納入代國政權之內,拓跋政權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但也由此導致了漢人與鮮卑舊臣的矛盾和政權的動盪。

3、王權和官僚制的完備——拓跋什翼犍

拓跋什翼犍,是拓跋猗盧的侄孫,他汲取了拓跋猗盧的失敗,在任命漢人士大夫為官的同時將鮮卑部族子弟放在“左右近侍之職”,目的就是為了將部族的勢力與王權結合起來,同時將中原的官僚制引入了代國。

魏晉之後,北魏如何將我國北方從五胡十六國帶入了北朝時代?

代國

在這三個階段,拓跋代國一方面保持者部落聯盟國家的特點,與五胡十六國並沒有區別;另一方面又一步步強化王權,其實也就是漢化,所以拓跋鮮卑的漢化其實本就是有傳統的,並非後來拓跋宏的心血來潮。

4、正式建立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拓跋珪,是拓跋什翼犍的孫子。

前秦強大之時一統北方,公元376年,拓跋什翼犍被擊敗,代國亡,拓跋珪被迫逃亡。

後來苻堅在淝水戰敗,北方重新大亂,公元386年,拓跋珪在流亡之地接受賀蘭部的擁戴即代王王位,復國成功,後來改稱魏王。

前秦滅亡之後的中原,後秦姚萇與後燕慕容垂東西並立,歷史似乎又回到了苻堅一統北方之前的局面(前秦與前燕東西並立),但拓跋北魏的建立改變了這一切。

"

魏晉以將,至隋唐完成大一統,我國北方可以分為兩個時期,即五胡十六國和北朝時期,而其分界線便是北魏的統一北方。

晉室南渡之後,北魏其實並非第一個統一北方的政權,後趙、前秦也都曾一度完成統一,但為何北朝是從北魏開始算起的呢?這確實是人為的定義,但也確實有令人信服的理由。

在我國古代,“朝”與“國”是不同的。

  • “國”,最初指的是部落聯盟的氏族土地,商周時期特指“諸侯國”,是一種地方政權管理單位。
  • “朝”,則代表統一的中央政權,類似於今天我們所說的“國家政權”。

五胡十六國,被稱為“國”;北魏被稱為“朝”,二者的不同反映的是北方五胡政權從部落聯盟和地方政權向統一的中央政權的轉變。

魏晉之後,北魏如何將我國北方從五胡十六國帶入了北朝時代?

從我國古代的正統觀來說,五胡十六國時期的正統依然在“東晉”,這一點連前秦苻堅也是承認的;而從北魏開始的北朝則與南朝(宋齊樑陳)一同被視為正統,那麼北魏是如何完成這一轉變的呢?

1、鮮卑拓跋氏政權的奠基——拓跋力微

拓跋力微被北魏追封為始祖神元皇帝,其生活的年代大約在公元220年~277年,也就是我國的三國時代,這一時期的拓跋部從我國東北的大興安嶺一帶進入內蒙古雲中地區,力微首次組建了拓跋氏的部落聯盟國家。

魏晉之後,北魏如何將我國北方從五胡十六國帶入了北朝時代?

鮮卑諸部

史載力微曾於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主持祭天儀式,並宣誓與曹魏結好,放棄原來的對中原的劫掠而採取和親的政策,此後拓跋氏在開始強大起來。

但此時的拓跋部依然是部落聯盟,政權極不穩固,後來在西晉衛瓘的離間下走向瓦解。

2、漢人開始納入拓跋氏政權——拓跋猗盧

拓跋猗盧,是拓跋力微之孫。

公元315年,拓跋猗盧因幫助西晉幷州刺史劉琨與匈奴族劉聰、羯族石勒相對抗有功,被西晉封為代公,後來又封為代王,並獲得了山西北部方圓數百里的土地,這是拓跋氏入主中原真正的第一步。

從此時開始,衛操、姬澹等漢人開始被納入代國政權之內,拓跋政權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但也由此導致了漢人與鮮卑舊臣的矛盾和政權的動盪。

3、王權和官僚制的完備——拓跋什翼犍

拓跋什翼犍,是拓跋猗盧的侄孫,他汲取了拓跋猗盧的失敗,在任命漢人士大夫為官的同時將鮮卑部族子弟放在“左右近侍之職”,目的就是為了將部族的勢力與王權結合起來,同時將中原的官僚制引入了代國。

魏晉之後,北魏如何將我國北方從五胡十六國帶入了北朝時代?

代國

在這三個階段,拓跋代國一方面保持者部落聯盟國家的特點,與五胡十六國並沒有區別;另一方面又一步步強化王權,其實也就是漢化,所以拓跋鮮卑的漢化其實本就是有傳統的,並非後來拓跋宏的心血來潮。

4、正式建立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拓跋珪,是拓跋什翼犍的孫子。

前秦強大之時一統北方,公元376年,拓跋什翼犍被擊敗,代國亡,拓跋珪被迫逃亡。

後來苻堅在淝水戰敗,北方重新大亂,公元386年,拓跋珪在流亡之地接受賀蘭部的擁戴即代王王位,復國成功,後來改稱魏王。

前秦滅亡之後的中原,後秦姚萇與後燕慕容垂東西並立,歷史似乎又回到了苻堅一統北方之前的局面(前秦與前燕東西並立),但拓跋北魏的建立改變了這一切。

魏晉之後,北魏如何將我國北方從五胡十六國帶入了北朝時代?

北魏

中原不再是後秦與後燕的爭霸,而是北魏拓跋珪戰後燕、東晉劉裕戰後秦,最終北魏滅後燕、劉裕滅後秦,終結了後秦、後燕東西並立的局面。

公元398年六月,拓跋珪正式定國號為“魏” ,史稱“北魏”,同年七月,拓跋珪遷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正式稱帝,即魏太祖道武帝。

5、解散部落和北魏八部大人制

凡此四方諸部,歲時朝貢。登國初,太祖散諸部落,始同為編民。

“部族解散令”是北魏從五胡十六國想北朝轉變的一個重要步驟,其時間《魏書》記載為拓跋珪登基(386年),不過史學界一般認為當在滅後燕稱帝之後,即公元398年左右。

不管始於何時,部落的解散就是讓諸部落定居於一個規定的地區,不再允許自由遷徙,即“分土定居”,向農耕民族轉變。

"

魏晉以將,至隋唐完成大一統,我國北方可以分為兩個時期,即五胡十六國和北朝時期,而其分界線便是北魏的統一北方。

晉室南渡之後,北魏其實並非第一個統一北方的政權,後趙、前秦也都曾一度完成統一,但為何北朝是從北魏開始算起的呢?這確實是人為的定義,但也確實有令人信服的理由。

在我國古代,“朝”與“國”是不同的。

  • “國”,最初指的是部落聯盟的氏族土地,商周時期特指“諸侯國”,是一種地方政權管理單位。
  • “朝”,則代表統一的中央政權,類似於今天我們所說的“國家政權”。

五胡十六國,被稱為“國”;北魏被稱為“朝”,二者的不同反映的是北方五胡政權從部落聯盟和地方政權向統一的中央政權的轉變。

魏晉之後,北魏如何將我國北方從五胡十六國帶入了北朝時代?

從我國古代的正統觀來說,五胡十六國時期的正統依然在“東晉”,這一點連前秦苻堅也是承認的;而從北魏開始的北朝則與南朝(宋齊樑陳)一同被視為正統,那麼北魏是如何完成這一轉變的呢?

1、鮮卑拓跋氏政權的奠基——拓跋力微

拓跋力微被北魏追封為始祖神元皇帝,其生活的年代大約在公元220年~277年,也就是我國的三國時代,這一時期的拓跋部從我國東北的大興安嶺一帶進入內蒙古雲中地區,力微首次組建了拓跋氏的部落聯盟國家。

魏晉之後,北魏如何將我國北方從五胡十六國帶入了北朝時代?

鮮卑諸部

史載力微曾於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主持祭天儀式,並宣誓與曹魏結好,放棄原來的對中原的劫掠而採取和親的政策,此後拓跋氏在開始強大起來。

但此時的拓跋部依然是部落聯盟,政權極不穩固,後來在西晉衛瓘的離間下走向瓦解。

2、漢人開始納入拓跋氏政權——拓跋猗盧

拓跋猗盧,是拓跋力微之孫。

公元315年,拓跋猗盧因幫助西晉幷州刺史劉琨與匈奴族劉聰、羯族石勒相對抗有功,被西晉封為代公,後來又封為代王,並獲得了山西北部方圓數百里的土地,這是拓跋氏入主中原真正的第一步。

從此時開始,衛操、姬澹等漢人開始被納入代國政權之內,拓跋政權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但也由此導致了漢人與鮮卑舊臣的矛盾和政權的動盪。

3、王權和官僚制的完備——拓跋什翼犍

拓跋什翼犍,是拓跋猗盧的侄孫,他汲取了拓跋猗盧的失敗,在任命漢人士大夫為官的同時將鮮卑部族子弟放在“左右近侍之職”,目的就是為了將部族的勢力與王權結合起來,同時將中原的官僚制引入了代國。

魏晉之後,北魏如何將我國北方從五胡十六國帶入了北朝時代?

代國

在這三個階段,拓跋代國一方面保持者部落聯盟國家的特點,與五胡十六國並沒有區別;另一方面又一步步強化王權,其實也就是漢化,所以拓跋鮮卑的漢化其實本就是有傳統的,並非後來拓跋宏的心血來潮。

4、正式建立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拓跋珪,是拓跋什翼犍的孫子。

前秦強大之時一統北方,公元376年,拓跋什翼犍被擊敗,代國亡,拓跋珪被迫逃亡。

後來苻堅在淝水戰敗,北方重新大亂,公元386年,拓跋珪在流亡之地接受賀蘭部的擁戴即代王王位,復國成功,後來改稱魏王。

前秦滅亡之後的中原,後秦姚萇與後燕慕容垂東西並立,歷史似乎又回到了苻堅一統北方之前的局面(前秦與前燕東西並立),但拓跋北魏的建立改變了這一切。

魏晉之後,北魏如何將我國北方從五胡十六國帶入了北朝時代?

北魏

中原不再是後秦與後燕的爭霸,而是北魏拓跋珪戰後燕、東晉劉裕戰後秦,最終北魏滅後燕、劉裕滅後秦,終結了後秦、後燕東西並立的局面。

公元398年六月,拓跋珪正式定國號為“魏” ,史稱“北魏”,同年七月,拓跋珪遷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正式稱帝,即魏太祖道武帝。

5、解散部落和北魏八部大人制

凡此四方諸部,歲時朝貢。登國初,太祖散諸部落,始同為編民。

“部族解散令”是北魏從五胡十六國想北朝轉變的一個重要步驟,其時間《魏書》記載為拓跋珪登基(386年),不過史學界一般認為當在滅後燕稱帝之後,即公元398年左右。

不管始於何時,部落的解散就是讓諸部落定居於一個規定的地區,不再允許自由遷徙,即“分土定居”,向農耕民族轉變。

魏晉之後,北魏如何將我國北方從五胡十六國帶入了北朝時代?

但解散部落期間其實還有一個過渡,拓跋珪以國都平城為中心,在外圍置八部(也稱八國),每部設八部大人一名,也就是解散後的部族的特別行政區,這便是“北魏八部大人制”,八部達人蔘與朝政,其實是部落聯盟的殘餘。

八部,在拓跋珪之子明元帝時變為六部,在其孫太武帝時期又變為四部,之後不再有記載,於是拓跋部落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

6、統一北方——太武帝拓跋燾

拓跋珪晚年,沉湎酒色,剛愎自用,不睦兄弟,最終死於其子清河王之手。拓跋珪死後北魏一度政局動盪,直至其孫子拓跋燾即位,北魏重新強大起來。

拓跋燾和劉裕同為一時豪傑,可惜並無交手的機會,劉裕去世的第二年,公元423年,拓跋燾即位。

史載,拓跋燾心懷“廓定四表,混一戎華”之志,作戰善用騎兵,輕騎奔襲。其一生攻滅胡夏(赫連勃勃)、北燕、北涼,在西域降伏鄯善、龜茲、粟特諸國,驅逐吐谷渾,與公元439年一統北方。

"

魏晉以將,至隋唐完成大一統,我國北方可以分為兩個時期,即五胡十六國和北朝時期,而其分界線便是北魏的統一北方。

晉室南渡之後,北魏其實並非第一個統一北方的政權,後趙、前秦也都曾一度完成統一,但為何北朝是從北魏開始算起的呢?這確實是人為的定義,但也確實有令人信服的理由。

在我國古代,“朝”與“國”是不同的。

  • “國”,最初指的是部落聯盟的氏族土地,商周時期特指“諸侯國”,是一種地方政權管理單位。
  • “朝”,則代表統一的中央政權,類似於今天我們所說的“國家政權”。

五胡十六國,被稱為“國”;北魏被稱為“朝”,二者的不同反映的是北方五胡政權從部落聯盟和地方政權向統一的中央政權的轉變。

魏晉之後,北魏如何將我國北方從五胡十六國帶入了北朝時代?

從我國古代的正統觀來說,五胡十六國時期的正統依然在“東晉”,這一點連前秦苻堅也是承認的;而從北魏開始的北朝則與南朝(宋齊樑陳)一同被視為正統,那麼北魏是如何完成這一轉變的呢?

1、鮮卑拓跋氏政權的奠基——拓跋力微

拓跋力微被北魏追封為始祖神元皇帝,其生活的年代大約在公元220年~277年,也就是我國的三國時代,這一時期的拓跋部從我國東北的大興安嶺一帶進入內蒙古雲中地區,力微首次組建了拓跋氏的部落聯盟國家。

魏晉之後,北魏如何將我國北方從五胡十六國帶入了北朝時代?

鮮卑諸部

史載力微曾於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主持祭天儀式,並宣誓與曹魏結好,放棄原來的對中原的劫掠而採取和親的政策,此後拓跋氏在開始強大起來。

但此時的拓跋部依然是部落聯盟,政權極不穩固,後來在西晉衛瓘的離間下走向瓦解。

2、漢人開始納入拓跋氏政權——拓跋猗盧

拓跋猗盧,是拓跋力微之孫。

公元315年,拓跋猗盧因幫助西晉幷州刺史劉琨與匈奴族劉聰、羯族石勒相對抗有功,被西晉封為代公,後來又封為代王,並獲得了山西北部方圓數百里的土地,這是拓跋氏入主中原真正的第一步。

從此時開始,衛操、姬澹等漢人開始被納入代國政權之內,拓跋政權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但也由此導致了漢人與鮮卑舊臣的矛盾和政權的動盪。

3、王權和官僚制的完備——拓跋什翼犍

拓跋什翼犍,是拓跋猗盧的侄孫,他汲取了拓跋猗盧的失敗,在任命漢人士大夫為官的同時將鮮卑部族子弟放在“左右近侍之職”,目的就是為了將部族的勢力與王權結合起來,同時將中原的官僚制引入了代國。

魏晉之後,北魏如何將我國北方從五胡十六國帶入了北朝時代?

代國

在這三個階段,拓跋代國一方面保持者部落聯盟國家的特點,與五胡十六國並沒有區別;另一方面又一步步強化王權,其實也就是漢化,所以拓跋鮮卑的漢化其實本就是有傳統的,並非後來拓跋宏的心血來潮。

4、正式建立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拓跋珪,是拓跋什翼犍的孫子。

前秦強大之時一統北方,公元376年,拓跋什翼犍被擊敗,代國亡,拓跋珪被迫逃亡。

後來苻堅在淝水戰敗,北方重新大亂,公元386年,拓跋珪在流亡之地接受賀蘭部的擁戴即代王王位,復國成功,後來改稱魏王。

前秦滅亡之後的中原,後秦姚萇與後燕慕容垂東西並立,歷史似乎又回到了苻堅一統北方之前的局面(前秦與前燕東西並立),但拓跋北魏的建立改變了這一切。

魏晉之後,北魏如何將我國北方從五胡十六國帶入了北朝時代?

北魏

中原不再是後秦與後燕的爭霸,而是北魏拓跋珪戰後燕、東晉劉裕戰後秦,最終北魏滅後燕、劉裕滅後秦,終結了後秦、後燕東西並立的局面。

公元398年六月,拓跋珪正式定國號為“魏” ,史稱“北魏”,同年七月,拓跋珪遷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正式稱帝,即魏太祖道武帝。

5、解散部落和北魏八部大人制

凡此四方諸部,歲時朝貢。登國初,太祖散諸部落,始同為編民。

“部族解散令”是北魏從五胡十六國想北朝轉變的一個重要步驟,其時間《魏書》記載為拓跋珪登基(386年),不過史學界一般認為當在滅後燕稱帝之後,即公元398年左右。

不管始於何時,部落的解散就是讓諸部落定居於一個規定的地區,不再允許自由遷徙,即“分土定居”,向農耕民族轉變。

魏晉之後,北魏如何將我國北方從五胡十六國帶入了北朝時代?

但解散部落期間其實還有一個過渡,拓跋珪以國都平城為中心,在外圍置八部(也稱八國),每部設八部大人一名,也就是解散後的部族的特別行政區,這便是“北魏八部大人制”,八部達人蔘與朝政,其實是部落聯盟的殘餘。

八部,在拓跋珪之子明元帝時變為六部,在其孫太武帝時期又變為四部,之後不再有記載,於是拓跋部落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

6、統一北方——太武帝拓跋燾

拓跋珪晚年,沉湎酒色,剛愎自用,不睦兄弟,最終死於其子清河王之手。拓跋珪死後北魏一度政局動盪,直至其孫子拓跋燾即位,北魏重新強大起來。

拓跋燾和劉裕同為一時豪傑,可惜並無交手的機會,劉裕去世的第二年,公元423年,拓跋燾即位。

史載,拓跋燾心懷“廓定四表,混一戎華”之志,作戰善用騎兵,輕騎奔襲。其一生攻滅胡夏(赫連勃勃)、北燕、北涼,在西域降伏鄯善、龜茲、粟特諸國,驅逐吐谷渾,與公元439年一統北方。

魏晉之後,北魏如何將我國北方從五胡十六國帶入了北朝時代?

此後,拓跋燾向北遠逐柔然,向南飲馬長江,成為一代雄主。拓跋燾在統一北方後廢除八部大人制,將尚書省作為統御全國的最高行政機關,完成了從鮮卑拓跋從部落聯盟向統一王朝的轉變。

史學界將公元439年,拓跋燾統一北方的這一年視為北朝的開始。

從此,我國出現了南北兩個中心,這便是南北朝的由來,至魏孝文帝遷都洛陽,重建中原正統,民族的融合使北方重新出現了對南方壓倒性的優勢。


綜上,拓跋北魏從拓跋力微建立部落聯盟開始,經拓跋珪斷然實行部落解散,至拓跋燾一統北方,從而走出了五胡十六國的階段,使我國北方在魏晉之後形成了與南朝並立的另一個文明中心——北朝。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