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疆域變化(一)

漢朝 李君羨 水經注 西漢 胡三省 武安文化人兒 2018-12-1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疆域

舊志記載,西漢始置武安縣時,東有趙國(治今邯鄲市區西南)之邯鄲縣,西有涉縣,南達漳河,北有易陽縣。位於市域西北老安莊的漢代摩崖石刻有“趙國易陽南界”六字。《太平寰宇記》“武安縣”條引《水經注》曰:洺水出易陽縣西山”。易陽西漢置縣,在今永年縣西部,屬趙國。洺水即洺河。可見,漢時武安縣西北界在今市界以東以南。《漢書·地理志》“魏郡”條下“武安縣”載:“欽口山,白渠水所出。”考,欽口山即今鼓山;白渠水即今滏陽河,發源於今峰峰礦區境內。唐李吉甫《元和嬌郡縣圖志·卷五十六》:“慈州,滏陽…本漢魏郡武安縣之地”。慈州(後改磁州)、滏陽縣在今磁縣、峰峰礦區地。胡三省注《資治通鑑》引《水經》曰:“(濁漳)出長子縣西發鳩山,東至武安縣與清漳會,謂之交漳口”交漳口即今涉縣東南部之合漳。可見漢魏時縣之南界和西南界遠較今界為遠。可證,漢代武安縣境大體包括今武安市、磁縣、峰峰礦區大部,以及涉縣東南部。

三國魏黃初三年(222年)析武安縣地置臨水縣(治今峰峰礦區臨水鎮),縣境南部劃出。《元和郡縣圖志·卷十五》

隋朝縣境又有較大變更。《隋書,地理志》載:“臨水有慈石山(今磁山)、鼓山、滏山。”南部界已大體與現在的武安、峰峰礦區界相一致。開皇十年(590年),析式安縣地置陽邑縣(治今陽邑鎮),縣境西南大部劃出。大業初(元年為605年),裁陽邑縣復歸武安。

唐初,名將武安人李君羨蒙冤死後葬得義裡(今邑城、趙店一帶),趙店曾為李君羨建有“將軍坊”。明代東三裡村人冀體有題為《謁古祠》的懷古詩,詩中有“唐武安縣得義裡”之說,可見其時武安北部已包括今邑城、趙店一帶。

此後,縣境雖有小的劃出劃入,但已相對穩定。

有關武安疆域的具體記載,最早見於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武安縣誌》:“縣在(彰德)府西北一百六十里,其境東西延一百里,南北袤一百八十里。東至廣平府邯鄲縣界牛照村二十八里,西至本府涉縣界馬鋪八十里,南至本府磁州界流泉鋪五十里,北至順德府沙河縣界奚家莊五十里。”此縣境延續到民國時期無大變化。民國《武安縣誌》記載,全縣實測面積7860方里,合1965平方公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