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簡稱“皖”,省會合肥。清朝康熙年間,安徽因江南省東西分置而建省,得名於“安慶府”與“徽州府”之首字。在地理位置上,安徽省東鄰江蘇、浙江,西連湖北、河南、南毗江西,北與山東接壤。作為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安徽省擁有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截至2018年底,安徽省下轄16個省轄市,7個縣級市,54個縣,44個市轄區。其中,就黟縣來說,總人口僅9萬,隸屬於黃山市,從而成為安徽省人口最少的一個縣。並且,對於黟縣這一地名,很多人都讀錯了,對此,你能正確讀出來嗎?

"

安徽省,簡稱“皖”,省會合肥。清朝康熙年間,安徽因江南省東西分置而建省,得名於“安慶府”與“徽州府”之首字。在地理位置上,安徽省東鄰江蘇、浙江,西連湖北、河南、南毗江西,北與山東接壤。作為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安徽省擁有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截至2018年底,安徽省下轄16個省轄市,7個縣級市,54個縣,44個市轄區。其中,就黟縣來說,總人口僅9萬,隸屬於黃山市,從而成為安徽省人口最少的一個縣。並且,對於黟縣這一地名,很多人都讀錯了,對此,你能正確讀出來嗎?

安徽省一個縣,名字一讀就錯,總人口僅9萬

首先,就黟縣的“黟”字,名字一讀就錯,這個字的正確讀音為(yī)。黟縣,隸屬於安徽省黃山市,是古徽州六縣之一。在地理位置上,黟縣地處安徽省南端,位於東經117°38′30″至118°6′,北緯29°47′至30°11′30″之間。東與黃山區、休寧縣為鄰,南與休寧縣、祁門縣相接,西與祁門縣毗鄰,北與石臺縣、黃山區相依。縣城距黃山失去54千米,距省會合肥463千米。縣城南北最長距離47.8千米,東西最寬44千米,總面積857.8182平方千米。就黟縣的歷史來說,黟縣是“徽商”和“徽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

安徽省,簡稱“皖”,省會合肥。清朝康熙年間,安徽因江南省東西分置而建省,得名於“安慶府”與“徽州府”之首字。在地理位置上,安徽省東鄰江蘇、浙江,西連湖北、河南、南毗江西,北與山東接壤。作為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安徽省擁有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截至2018年底,安徽省下轄16個省轄市,7個縣級市,54個縣,44個市轄區。其中,就黟縣來說,總人口僅9萬,隸屬於黃山市,從而成為安徽省人口最少的一個縣。並且,對於黟縣這一地名,很多人都讀錯了,對此,你能正確讀出來嗎?

安徽省一個縣,名字一讀就錯,總人口僅9萬

首先,就黟縣的“黟”字,名字一讀就錯,這個字的正確讀音為(yī)。黟縣,隸屬於安徽省黃山市,是古徽州六縣之一。在地理位置上,黟縣地處安徽省南端,位於東經117°38′30″至118°6′,北緯29°47′至30°11′30″之間。東與黃山區、休寧縣為鄰,南與休寧縣、祁門縣相接,西與祁門縣毗鄰,北與石臺縣、黃山區相依。縣城距黃山失去54千米,距省會合肥463千米。縣城南北最長距離47.8千米,東西最寬44千米,總面積857.8182平方千米。就黟縣的歷史來說,黟縣是“徽商”和“徽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安徽省一個縣,名字一讀就錯,總人口僅9萬

早在春秋時期,今安徽省黟縣一帶先屬吳國,後到了戰國時期,該地區成為楚國的疆域。黟縣建於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原稱黝縣。宋淳熙《新安志》、明嘉靖《徽州府志》載:“秦並天下置黝、歙二縣,屬鄣郡”。由此,就該地區來說,自秦朝時期建縣,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了。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後,黟縣屬荊國。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設立丹陽郡,黝縣屬揚州丹陽郡。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也即東漢末年,設立新都郡,從此改黝字為黟,也即今黃山市黟縣一帶屬新都郡黟縣這一建制。

"

安徽省,簡稱“皖”,省會合肥。清朝康熙年間,安徽因江南省東西分置而建省,得名於“安慶府”與“徽州府”之首字。在地理位置上,安徽省東鄰江蘇、浙江,西連湖北、河南、南毗江西,北與山東接壤。作為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安徽省擁有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截至2018年底,安徽省下轄16個省轄市,7個縣級市,54個縣,44個市轄區。其中,就黟縣來說,總人口僅9萬,隸屬於黃山市,從而成為安徽省人口最少的一個縣。並且,對於黟縣這一地名,很多人都讀錯了,對此,你能正確讀出來嗎?

安徽省一個縣,名字一讀就錯,總人口僅9萬

首先,就黟縣的“黟”字,名字一讀就錯,這個字的正確讀音為(yī)。黟縣,隸屬於安徽省黃山市,是古徽州六縣之一。在地理位置上,黟縣地處安徽省南端,位於東經117°38′30″至118°6′,北緯29°47′至30°11′30″之間。東與黃山區、休寧縣為鄰,南與休寧縣、祁門縣相接,西與祁門縣毗鄰,北與石臺縣、黃山區相依。縣城距黃山失去54千米,距省會合肥463千米。縣城南北最長距離47.8千米,東西最寬44千米,總面積857.8182平方千米。就黟縣的歷史來說,黟縣是“徽商”和“徽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安徽省一個縣,名字一讀就錯,總人口僅9萬

早在春秋時期,今安徽省黟縣一帶先屬吳國,後到了戰國時期,該地區成為楚國的疆域。黟縣建於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原稱黝縣。宋淳熙《新安志》、明嘉靖《徽州府志》載:“秦並天下置黝、歙二縣,屬鄣郡”。由此,就該地區來說,自秦朝時期建縣,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了。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後,黟縣屬荊國。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設立丹陽郡,黝縣屬揚州丹陽郡。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也即東漢末年,設立新都郡,從此改黝字為黟,也即今黃山市黟縣一帶屬新都郡黟縣這一建制。

安徽省一個縣,名字一讀就錯,總人口僅9萬

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黟縣一帶成為東吳的疆域。公元280年,西晉消滅東吳,新都郡更名新安郡。黟縣屬新安郡。南北朝時期,該地區的建制和歸屬變化較大。公元589年,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黟縣併入海寧,屬婺州。開皇十一年(591年),再次設立黟縣,屬宣州。開皇十二年(592年),設立歙州,州治設在黟縣,領黟、歙、海寧三縣。大業三年(607年),更歙州為新安郡,黟縣屬之。唐朝這一歷史階段,黟縣先後屬歙州、新安郡等建制。宋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為徽州,黟縣屬徽州。

"

安徽省,簡稱“皖”,省會合肥。清朝康熙年間,安徽因江南省東西分置而建省,得名於“安慶府”與“徽州府”之首字。在地理位置上,安徽省東鄰江蘇、浙江,西連湖北、河南、南毗江西,北與山東接壤。作為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安徽省擁有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截至2018年底,安徽省下轄16個省轄市,7個縣級市,54個縣,44個市轄區。其中,就黟縣來說,總人口僅9萬,隸屬於黃山市,從而成為安徽省人口最少的一個縣。並且,對於黟縣這一地名,很多人都讀錯了,對此,你能正確讀出來嗎?

安徽省一個縣,名字一讀就錯,總人口僅9萬

首先,就黟縣的“黟”字,名字一讀就錯,這個字的正確讀音為(yī)。黟縣,隸屬於安徽省黃山市,是古徽州六縣之一。在地理位置上,黟縣地處安徽省南端,位於東經117°38′30″至118°6′,北緯29°47′至30°11′30″之間。東與黃山區、休寧縣為鄰,南與休寧縣、祁門縣相接,西與祁門縣毗鄰,北與石臺縣、黃山區相依。縣城距黃山失去54千米,距省會合肥463千米。縣城南北最長距離47.8千米,東西最寬44千米,總面積857.8182平方千米。就黟縣的歷史來說,黟縣是“徽商”和“徽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安徽省一個縣,名字一讀就錯,總人口僅9萬

早在春秋時期,今安徽省黟縣一帶先屬吳國,後到了戰國時期,該地區成為楚國的疆域。黟縣建於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原稱黝縣。宋淳熙《新安志》、明嘉靖《徽州府志》載:“秦並天下置黝、歙二縣,屬鄣郡”。由此,就該地區來說,自秦朝時期建縣,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了。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後,黟縣屬荊國。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設立丹陽郡,黝縣屬揚州丹陽郡。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也即東漢末年,設立新都郡,從此改黝字為黟,也即今黃山市黟縣一帶屬新都郡黟縣這一建制。

安徽省一個縣,名字一讀就錯,總人口僅9萬

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黟縣一帶成為東吳的疆域。公元280年,西晉消滅東吳,新都郡更名新安郡。黟縣屬新安郡。南北朝時期,該地區的建制和歸屬變化較大。公元589年,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黟縣併入海寧,屬婺州。開皇十一年(591年),再次設立黟縣,屬宣州。開皇十二年(592年),設立歙州,州治設在黟縣,領黟、歙、海寧三縣。大業三年(607年),更歙州為新安郡,黟縣屬之。唐朝這一歷史階段,黟縣先後屬歙州、新安郡等建制。宋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為徽州,黟縣屬徽州。

安徽省一個縣,名字一讀就錯,總人口僅9萬

最後,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改為徽州府,黟縣屬徽州府。朱元璋建立明朝後,黟縣仍屬徽州府。清朝康熙年間,黟縣屬安徽省徽州府。到了1914年6月,黟縣劃歸安徽省蕪湖道。1928年8月,黟縣直屬於安徽省。1959年4月,黟縣併入祁門縣。1961年4月,恢復黟縣這一建制。1971年3月,黟縣屬徽州地區。如今,黟縣屬安徽省黃山市。截至2018年底,黟縣總面積達857平方千米,總人口約為9萬人。由此,對於不到10萬人的黟縣,成為安徽省人口最少的一個縣,沒有之一。

文/情懷歷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