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樂遊原》詩借用黃昏意象,隱藏了怎樣的一個情緒'

"

晚唐的人都有一種悲涼的無奈,畢竟盛唐當年的偉大氣象到如今早已衰敗不堪,如果說初唐是早晨,盛唐是中午,那麼晚唐就已經完全到了黃昏日暮的淒涼時刻。在這一體會上,最能深有感觸的是全唐的詩人們,從陳子昂最初的慷慨激昂,到李太白的豪放飄逸,終於到了晚唐的多災多難,以至於徹底的滑下深淵。

"

晚唐的人都有一種悲涼的無奈,畢竟盛唐當年的偉大氣象到如今早已衰敗不堪,如果說初唐是早晨,盛唐是中午,那麼晚唐就已經完全到了黃昏日暮的淒涼時刻。在這一體會上,最能深有感觸的是全唐的詩人們,從陳子昂最初的慷慨激昂,到李太白的豪放飄逸,終於到了晚唐的多災多難,以至於徹底的滑下深淵。

李商隱《樂遊原》詩借用黃昏意象,隱藏了怎樣的一個情緒

相關畫面

唐詩是唐朝的脈搏,而那些詩人則是號脈的醫者。李商隱拖著沉沉的步子緩緩走到了晚唐的舞臺,他不慌不忙,用那些彷彿只有他能真正讀懂的文字,記錄著歷史,他抖抖衣袖,用諸多的《無題》表達他的主題。

中國的歷代文人對駕車有著一種情結,那是他們緩解疲倦步履的一種寄託,阮籍一旦心情不好,就會駕車狂奔,走到沒了路便一陣狂哭,所謂“阮籍猖狂,窮途之哭”。還有那劉伶更為灑脫

無度,索性乘坐鹿車,整天悠悠逛逛,不知東西。所謂“鹿車荷偛死便埋”,看來如此極度和風度只能有魏晉名士才能做得出。

李商隱自從踏入到政治漩渦後感到從未有過的疲倦,這種疲倦全是心底的,他意氣風發過,他抑鬱憤懣過,可是經歷這些後,結果已經無所謂,他不知道多久沒有自己好好出去溜達溜達了,這個繁華如夢,凋零如葉的唐朝,早已將它看的慣,看得厭。

"

晚唐的人都有一種悲涼的無奈,畢竟盛唐當年的偉大氣象到如今早已衰敗不堪,如果說初唐是早晨,盛唐是中午,那麼晚唐就已經完全到了黃昏日暮的淒涼時刻。在這一體會上,最能深有感觸的是全唐的詩人們,從陳子昂最初的慷慨激昂,到李太白的豪放飄逸,終於到了晚唐的多災多難,以至於徹底的滑下深淵。

李商隱《樂遊原》詩借用黃昏意象,隱藏了怎樣的一個情緒

相關畫面

唐詩是唐朝的脈搏,而那些詩人則是號脈的醫者。李商隱拖著沉沉的步子緩緩走到了晚唐的舞臺,他不慌不忙,用那些彷彿只有他能真正讀懂的文字,記錄著歷史,他抖抖衣袖,用諸多的《無題》表達他的主題。

中國的歷代文人對駕車有著一種情結,那是他們緩解疲倦步履的一種寄託,阮籍一旦心情不好,就會駕車狂奔,走到沒了路便一陣狂哭,所謂“阮籍猖狂,窮途之哭”。還有那劉伶更為灑脫

無度,索性乘坐鹿車,整天悠悠逛逛,不知東西。所謂“鹿車荷偛死便埋”,看來如此極度和風度只能有魏晉名士才能做得出。

李商隱自從踏入到政治漩渦後感到從未有過的疲倦,這種疲倦全是心底的,他意氣風發過,他抑鬱憤懣過,可是經歷這些後,結果已經無所謂,他不知道多久沒有自己好好出去溜達溜達了,這個繁華如夢,凋零如葉的唐朝,早已將它看的慣,看得厭。

李商隱《樂遊原》詩借用黃昏意象,隱藏了怎樣的一個情緒

那一天的李商隱感覺總是很失落,很難受,心底總有種說不出的感覺,悶得快要窒息起來,於是百般不得解脫的情況下,抓起鞭子,套上馬車出了門來,他忽然有點茫然,偌大的長安城竟然沒有可以投奔的親友, 日光照著他狹長的身影,這形影相弔的可憐啊,哦,還好,還有一匹馬陪著他。他撫摸著馬的脖子,好像互相安慰,馬不做聲,老老實實的睜著大眼睛,靜靜的等著他的號令。在猶豫許久,終於拿起韁繩,趕著馬車,響響噹噹的走向了長安的最高點~樂遊原。

在長安城南,是唐代長安城內地勢最高地。漢宣帝立樂遊廟,又名樂遊苑、樂遊原。登上它可望長安城。樂遊原在秦代屬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於西漢初年。《漢書·宣帝紀》載,“神爵三年,起樂遊苑”。也就是說,樂遊原本名“樂遊苑”,漢宣帝第一個皇后許氏產後死去葬於此,因“苑”與“原”諧音,樂遊苑即被傳為“樂遊原”。這裡似乎是一個傷心的地方了,儘管是“樂遊”,但總覺得裡面含著太多的淒涼和哀怨。

"

晚唐的人都有一種悲涼的無奈,畢竟盛唐當年的偉大氣象到如今早已衰敗不堪,如果說初唐是早晨,盛唐是中午,那麼晚唐就已經完全到了黃昏日暮的淒涼時刻。在這一體會上,最能深有感觸的是全唐的詩人們,從陳子昂最初的慷慨激昂,到李太白的豪放飄逸,終於到了晚唐的多災多難,以至於徹底的滑下深淵。

李商隱《樂遊原》詩借用黃昏意象,隱藏了怎樣的一個情緒

相關畫面

唐詩是唐朝的脈搏,而那些詩人則是號脈的醫者。李商隱拖著沉沉的步子緩緩走到了晚唐的舞臺,他不慌不忙,用那些彷彿只有他能真正讀懂的文字,記錄著歷史,他抖抖衣袖,用諸多的《無題》表達他的主題。

中國的歷代文人對駕車有著一種情結,那是他們緩解疲倦步履的一種寄託,阮籍一旦心情不好,就會駕車狂奔,走到沒了路便一陣狂哭,所謂“阮籍猖狂,窮途之哭”。還有那劉伶更為灑脫

無度,索性乘坐鹿車,整天悠悠逛逛,不知東西。所謂“鹿車荷偛死便埋”,看來如此極度和風度只能有魏晉名士才能做得出。

李商隱自從踏入到政治漩渦後感到從未有過的疲倦,這種疲倦全是心底的,他意氣風發過,他抑鬱憤懣過,可是經歷這些後,結果已經無所謂,他不知道多久沒有自己好好出去溜達溜達了,這個繁華如夢,凋零如葉的唐朝,早已將它看的慣,看得厭。

李商隱《樂遊原》詩借用黃昏意象,隱藏了怎樣的一個情緒

那一天的李商隱感覺總是很失落,很難受,心底總有種說不出的感覺,悶得快要窒息起來,於是百般不得解脫的情況下,抓起鞭子,套上馬車出了門來,他忽然有點茫然,偌大的長安城竟然沒有可以投奔的親友, 日光照著他狹長的身影,這形影相弔的可憐啊,哦,還好,還有一匹馬陪著他。他撫摸著馬的脖子,好像互相安慰,馬不做聲,老老實實的睜著大眼睛,靜靜的等著他的號令。在猶豫許久,終於拿起韁繩,趕著馬車,響響噹噹的走向了長安的最高點~樂遊原。

在長安城南,是唐代長安城內地勢最高地。漢宣帝立樂遊廟,又名樂遊苑、樂遊原。登上它可望長安城。樂遊原在秦代屬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於西漢初年。《漢書·宣帝紀》載,“神爵三年,起樂遊苑”。也就是說,樂遊原本名“樂遊苑”,漢宣帝第一個皇后許氏產後死去葬於此,因“苑”與“原”諧音,樂遊苑即被傳為“樂遊原”。這裡似乎是一個傷心的地方了,儘管是“樂遊”,但總覺得裡面含著太多的淒涼和哀怨。

李商隱《樂遊原》詩借用黃昏意象,隱藏了怎樣的一個情緒

樂遊原實在是夠久遠了,李商隱都不得不稱之為“古原”,想必裡面也定會留下些許的傳說或者遺蹟吧,李商隱看到或者聽到的,也許都能引起他心底的深刻感思。

據葛洪《西京雜記》載,“樂遊原自生玫瑰樹,樹下多苜蓿”,又“風在其間,長肅蕭然, 日照其花,有光彩”, 葛洪這一個中國早期的道學家、化學家,對這裡的植物進行記載,想必是樂遊原的風物是十分出色,境界高遠的。這裡一度成為文人雅士的登臨場所。

不知道為什麼,馬車到了這裡停下後,太陽快要沉下去了,此刻他的心情竟也好轉起來,望著樂遊原的一草一木,往事竟十分清晰的湧上心頭。想起自己年少時家庭的貧寒,是那些親友接

濟才勉強活了下來,他揹負著許多人的殷殷期望,他甚至希望能快速的報答大家,以此證明當年接濟他的人是多面的有先見之明。像所有人一樣,年輕的他是多麼的希望別人能重視他,提攜他,在唐代,文章好才是真的好,他知道孟浩然,他知道李白們的故事,他也為此而深深的努力著,奮鬥著。令狐楚是李商隱求學生涯中又一位重要的人物,他本人是駢體文的專家,對李商隱的才華非常欣賞,不僅教授他駢體文的寫作技巧,而且還資助他的家庭生活,鼓勵他與自己的子弟交遊。在令狐楚的幫助下,李商隱的駢體文寫作進步非常迅速, 由此他獲得極大的信心,希望可以憑藉這種能力展開他的仕途。在這一時期的《謝書》中,李商隱表達了對令狐楚的感激之情以及本人的躊躇滿志:“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攜筆硯奉龍韜。自蒙夜半傳書後,不羨王祥有佩刀”。

"

晚唐的人都有一種悲涼的無奈,畢竟盛唐當年的偉大氣象到如今早已衰敗不堪,如果說初唐是早晨,盛唐是中午,那麼晚唐就已經完全到了黃昏日暮的淒涼時刻。在這一體會上,最能深有感觸的是全唐的詩人們,從陳子昂最初的慷慨激昂,到李太白的豪放飄逸,終於到了晚唐的多災多難,以至於徹底的滑下深淵。

李商隱《樂遊原》詩借用黃昏意象,隱藏了怎樣的一個情緒

相關畫面

唐詩是唐朝的脈搏,而那些詩人則是號脈的醫者。李商隱拖著沉沉的步子緩緩走到了晚唐的舞臺,他不慌不忙,用那些彷彿只有他能真正讀懂的文字,記錄著歷史,他抖抖衣袖,用諸多的《無題》表達他的主題。

中國的歷代文人對駕車有著一種情結,那是他們緩解疲倦步履的一種寄託,阮籍一旦心情不好,就會駕車狂奔,走到沒了路便一陣狂哭,所謂“阮籍猖狂,窮途之哭”。還有那劉伶更為灑脫

無度,索性乘坐鹿車,整天悠悠逛逛,不知東西。所謂“鹿車荷偛死便埋”,看來如此極度和風度只能有魏晉名士才能做得出。

李商隱自從踏入到政治漩渦後感到從未有過的疲倦,這種疲倦全是心底的,他意氣風發過,他抑鬱憤懣過,可是經歷這些後,結果已經無所謂,他不知道多久沒有自己好好出去溜達溜達了,這個繁華如夢,凋零如葉的唐朝,早已將它看的慣,看得厭。

李商隱《樂遊原》詩借用黃昏意象,隱藏了怎樣的一個情緒

那一天的李商隱感覺總是很失落,很難受,心底總有種說不出的感覺,悶得快要窒息起來,於是百般不得解脫的情況下,抓起鞭子,套上馬車出了門來,他忽然有點茫然,偌大的長安城竟然沒有可以投奔的親友, 日光照著他狹長的身影,這形影相弔的可憐啊,哦,還好,還有一匹馬陪著他。他撫摸著馬的脖子,好像互相安慰,馬不做聲,老老實實的睜著大眼睛,靜靜的等著他的號令。在猶豫許久,終於拿起韁繩,趕著馬車,響響噹噹的走向了長安的最高點~樂遊原。

在長安城南,是唐代長安城內地勢最高地。漢宣帝立樂遊廟,又名樂遊苑、樂遊原。登上它可望長安城。樂遊原在秦代屬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於西漢初年。《漢書·宣帝紀》載,“神爵三年,起樂遊苑”。也就是說,樂遊原本名“樂遊苑”,漢宣帝第一個皇后許氏產後死去葬於此,因“苑”與“原”諧音,樂遊苑即被傳為“樂遊原”。這裡似乎是一個傷心的地方了,儘管是“樂遊”,但總覺得裡面含著太多的淒涼和哀怨。

李商隱《樂遊原》詩借用黃昏意象,隱藏了怎樣的一個情緒

樂遊原實在是夠久遠了,李商隱都不得不稱之為“古原”,想必裡面也定會留下些許的傳說或者遺蹟吧,李商隱看到或者聽到的,也許都能引起他心底的深刻感思。

據葛洪《西京雜記》載,“樂遊原自生玫瑰樹,樹下多苜蓿”,又“風在其間,長肅蕭然, 日照其花,有光彩”, 葛洪這一個中國早期的道學家、化學家,對這裡的植物進行記載,想必是樂遊原的風物是十分出色,境界高遠的。這裡一度成為文人雅士的登臨場所。

不知道為什麼,馬車到了這裡停下後,太陽快要沉下去了,此刻他的心情竟也好轉起來,望著樂遊原的一草一木,往事竟十分清晰的湧上心頭。想起自己年少時家庭的貧寒,是那些親友接

濟才勉強活了下來,他揹負著許多人的殷殷期望,他甚至希望能快速的報答大家,以此證明當年接濟他的人是多面的有先見之明。像所有人一樣,年輕的他是多麼的希望別人能重視他,提攜他,在唐代,文章好才是真的好,他知道孟浩然,他知道李白們的故事,他也為此而深深的努力著,奮鬥著。令狐楚是李商隱求學生涯中又一位重要的人物,他本人是駢體文的專家,對李商隱的才華非常欣賞,不僅教授他駢體文的寫作技巧,而且還資助他的家庭生活,鼓勵他與自己的子弟交遊。在令狐楚的幫助下,李商隱的駢體文寫作進步非常迅速, 由此他獲得極大的信心,希望可以憑藉這種能力展開他的仕途。在這一時期的《謝書》中,李商隱表達了對令狐楚的感激之情以及本人的躊躇滿志:“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攜筆硯奉龍韜。自蒙夜半傳書後,不羨王祥有佩刀”。

李商隱《樂遊原》詩借用黃昏意象,隱藏了怎樣的一個情緒

中國古代官場對官員的選拔機制在唐朝來說是極為進步的一次,相對魏晉的九品中正制和南北朝的門閥相比進步意義不可同日而語,唐太宗看科舉弟子進入考場時所說,“天下英雄, 皆入我彀中為我所用也”,而且有詩曰: "太宗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科舉考試,真正的贏家是李世民。

對於李商隱來說,科舉考試進行得十分不順利, 文宗開成二年(837年),李商隱考取了進士資格。在此之前,他已經失敗過多次。隨著失敗次數的增多,他漸漸開始不滿。在《送從翁從東川弘農尚書幕》詩中,他將沒有錄取他的考官,比喻成阻撓他成功的小人“鸞皇期一舉,燕雀不相饒”。與之相比的是令狐楚的兒子令狐綯藉助家族勢力,很快得以步入官場,以至於李商隱曾給他寫書信的時候直言“爾來足下仕益達,僕固不動”這樣的急躁話來。

"

晚唐的人都有一種悲涼的無奈,畢竟盛唐當年的偉大氣象到如今早已衰敗不堪,如果說初唐是早晨,盛唐是中午,那麼晚唐就已經完全到了黃昏日暮的淒涼時刻。在這一體會上,最能深有感觸的是全唐的詩人們,從陳子昂最初的慷慨激昂,到李太白的豪放飄逸,終於到了晚唐的多災多難,以至於徹底的滑下深淵。

李商隱《樂遊原》詩借用黃昏意象,隱藏了怎樣的一個情緒

相關畫面

唐詩是唐朝的脈搏,而那些詩人則是號脈的醫者。李商隱拖著沉沉的步子緩緩走到了晚唐的舞臺,他不慌不忙,用那些彷彿只有他能真正讀懂的文字,記錄著歷史,他抖抖衣袖,用諸多的《無題》表達他的主題。

中國的歷代文人對駕車有著一種情結,那是他們緩解疲倦步履的一種寄託,阮籍一旦心情不好,就會駕車狂奔,走到沒了路便一陣狂哭,所謂“阮籍猖狂,窮途之哭”。還有那劉伶更為灑脫

無度,索性乘坐鹿車,整天悠悠逛逛,不知東西。所謂“鹿車荷偛死便埋”,看來如此極度和風度只能有魏晉名士才能做得出。

李商隱自從踏入到政治漩渦後感到從未有過的疲倦,這種疲倦全是心底的,他意氣風發過,他抑鬱憤懣過,可是經歷這些後,結果已經無所謂,他不知道多久沒有自己好好出去溜達溜達了,這個繁華如夢,凋零如葉的唐朝,早已將它看的慣,看得厭。

李商隱《樂遊原》詩借用黃昏意象,隱藏了怎樣的一個情緒

那一天的李商隱感覺總是很失落,很難受,心底總有種說不出的感覺,悶得快要窒息起來,於是百般不得解脫的情況下,抓起鞭子,套上馬車出了門來,他忽然有點茫然,偌大的長安城竟然沒有可以投奔的親友, 日光照著他狹長的身影,這形影相弔的可憐啊,哦,還好,還有一匹馬陪著他。他撫摸著馬的脖子,好像互相安慰,馬不做聲,老老實實的睜著大眼睛,靜靜的等著他的號令。在猶豫許久,終於拿起韁繩,趕著馬車,響響噹噹的走向了長安的最高點~樂遊原。

在長安城南,是唐代長安城內地勢最高地。漢宣帝立樂遊廟,又名樂遊苑、樂遊原。登上它可望長安城。樂遊原在秦代屬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於西漢初年。《漢書·宣帝紀》載,“神爵三年,起樂遊苑”。也就是說,樂遊原本名“樂遊苑”,漢宣帝第一個皇后許氏產後死去葬於此,因“苑”與“原”諧音,樂遊苑即被傳為“樂遊原”。這裡似乎是一個傷心的地方了,儘管是“樂遊”,但總覺得裡面含著太多的淒涼和哀怨。

李商隱《樂遊原》詩借用黃昏意象,隱藏了怎樣的一個情緒

樂遊原實在是夠久遠了,李商隱都不得不稱之為“古原”,想必裡面也定會留下些許的傳說或者遺蹟吧,李商隱看到或者聽到的,也許都能引起他心底的深刻感思。

據葛洪《西京雜記》載,“樂遊原自生玫瑰樹,樹下多苜蓿”,又“風在其間,長肅蕭然, 日照其花,有光彩”, 葛洪這一個中國早期的道學家、化學家,對這裡的植物進行記載,想必是樂遊原的風物是十分出色,境界高遠的。這裡一度成為文人雅士的登臨場所。

不知道為什麼,馬車到了這裡停下後,太陽快要沉下去了,此刻他的心情竟也好轉起來,望著樂遊原的一草一木,往事竟十分清晰的湧上心頭。想起自己年少時家庭的貧寒,是那些親友接

濟才勉強活了下來,他揹負著許多人的殷殷期望,他甚至希望能快速的報答大家,以此證明當年接濟他的人是多面的有先見之明。像所有人一樣,年輕的他是多麼的希望別人能重視他,提攜他,在唐代,文章好才是真的好,他知道孟浩然,他知道李白們的故事,他也為此而深深的努力著,奮鬥著。令狐楚是李商隱求學生涯中又一位重要的人物,他本人是駢體文的專家,對李商隱的才華非常欣賞,不僅教授他駢體文的寫作技巧,而且還資助他的家庭生活,鼓勵他與自己的子弟交遊。在令狐楚的幫助下,李商隱的駢體文寫作進步非常迅速, 由此他獲得極大的信心,希望可以憑藉這種能力展開他的仕途。在這一時期的《謝書》中,李商隱表達了對令狐楚的感激之情以及本人的躊躇滿志:“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攜筆硯奉龍韜。自蒙夜半傳書後,不羨王祥有佩刀”。

李商隱《樂遊原》詩借用黃昏意象,隱藏了怎樣的一個情緒

中國古代官場對官員的選拔機制在唐朝來說是極為進步的一次,相對魏晉的九品中正制和南北朝的門閥相比進步意義不可同日而語,唐太宗看科舉弟子進入考場時所說,“天下英雄, 皆入我彀中為我所用也”,而且有詩曰: "太宗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科舉考試,真正的贏家是李世民。

對於李商隱來說,科舉考試進行得十分不順利, 文宗開成二年(837年),李商隱考取了進士資格。在此之前,他已經失敗過多次。隨著失敗次數的增多,他漸漸開始不滿。在《送從翁從東川弘農尚書幕》詩中,他將沒有錄取他的考官,比喻成阻撓他成功的小人“鸞皇期一舉,燕雀不相饒”。與之相比的是令狐楚的兒子令狐綯藉助家族勢力,很快得以步入官場,以至於李商隱曾給他寫書信的時候直言“爾來足下仕益達,僕固不動”這樣的急躁話來。

李商隱《樂遊原》詩借用黃昏意象,隱藏了怎樣的一個情緒

唐代朋黨

經過令狐綯的幫助,李商隱終於得中進士,沒過多久,令狐楚病故,李商隱又結識了王茂元,併成為他的女婿,李商隱在這樁婚姻上顯然沒有想的太多,在李商隱看來,愛情不需要想得太多,只要兩情相悅。可是他不知道他的那個時代的格局有點特殊甚至是詭異。因為這段時期正是晚唐最著名的“牛李黨爭”的時期,也就是這段黨爭徹底改變了唐朝的歷史和結局。政治是盤根錯節的,恰巧他的岳父王茂元是“李黨”而曾經對他有知遇之恩的令狐父子竟又是“牛黨”的急先鋒。 事情突然到來這個境地看來是李商隱始料未及的。他就不明白自己私人的事情為什麼 會被人家視為背叛,沒錯,他是娶了王茂元的女兒做妻子,可是這個和他們有什麼關係?自己的生活也不能自己做主了嗎?更何況他從來沒有因為這個後悔娶了現在的妻子,他們的愛情一直很甜蜜,為此他寫了很對篇表達對愛情的深刻理解。他愛得真實,愛得深沉。

"

晚唐的人都有一種悲涼的無奈,畢竟盛唐當年的偉大氣象到如今早已衰敗不堪,如果說初唐是早晨,盛唐是中午,那麼晚唐就已經完全到了黃昏日暮的淒涼時刻。在這一體會上,最能深有感觸的是全唐的詩人們,從陳子昂最初的慷慨激昂,到李太白的豪放飄逸,終於到了晚唐的多災多難,以至於徹底的滑下深淵。

李商隱《樂遊原》詩借用黃昏意象,隱藏了怎樣的一個情緒

相關畫面

唐詩是唐朝的脈搏,而那些詩人則是號脈的醫者。李商隱拖著沉沉的步子緩緩走到了晚唐的舞臺,他不慌不忙,用那些彷彿只有他能真正讀懂的文字,記錄著歷史,他抖抖衣袖,用諸多的《無題》表達他的主題。

中國的歷代文人對駕車有著一種情結,那是他們緩解疲倦步履的一種寄託,阮籍一旦心情不好,就會駕車狂奔,走到沒了路便一陣狂哭,所謂“阮籍猖狂,窮途之哭”。還有那劉伶更為灑脫

無度,索性乘坐鹿車,整天悠悠逛逛,不知東西。所謂“鹿車荷偛死便埋”,看來如此極度和風度只能有魏晉名士才能做得出。

李商隱自從踏入到政治漩渦後感到從未有過的疲倦,這種疲倦全是心底的,他意氣風發過,他抑鬱憤懣過,可是經歷這些後,結果已經無所謂,他不知道多久沒有自己好好出去溜達溜達了,這個繁華如夢,凋零如葉的唐朝,早已將它看的慣,看得厭。

李商隱《樂遊原》詩借用黃昏意象,隱藏了怎樣的一個情緒

那一天的李商隱感覺總是很失落,很難受,心底總有種說不出的感覺,悶得快要窒息起來,於是百般不得解脫的情況下,抓起鞭子,套上馬車出了門來,他忽然有點茫然,偌大的長安城竟然沒有可以投奔的親友, 日光照著他狹長的身影,這形影相弔的可憐啊,哦,還好,還有一匹馬陪著他。他撫摸著馬的脖子,好像互相安慰,馬不做聲,老老實實的睜著大眼睛,靜靜的等著他的號令。在猶豫許久,終於拿起韁繩,趕著馬車,響響噹噹的走向了長安的最高點~樂遊原。

在長安城南,是唐代長安城內地勢最高地。漢宣帝立樂遊廟,又名樂遊苑、樂遊原。登上它可望長安城。樂遊原在秦代屬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於西漢初年。《漢書·宣帝紀》載,“神爵三年,起樂遊苑”。也就是說,樂遊原本名“樂遊苑”,漢宣帝第一個皇后許氏產後死去葬於此,因“苑”與“原”諧音,樂遊苑即被傳為“樂遊原”。這裡似乎是一個傷心的地方了,儘管是“樂遊”,但總覺得裡面含著太多的淒涼和哀怨。

李商隱《樂遊原》詩借用黃昏意象,隱藏了怎樣的一個情緒

樂遊原實在是夠久遠了,李商隱都不得不稱之為“古原”,想必裡面也定會留下些許的傳說或者遺蹟吧,李商隱看到或者聽到的,也許都能引起他心底的深刻感思。

據葛洪《西京雜記》載,“樂遊原自生玫瑰樹,樹下多苜蓿”,又“風在其間,長肅蕭然, 日照其花,有光彩”, 葛洪這一個中國早期的道學家、化學家,對這裡的植物進行記載,想必是樂遊原的風物是十分出色,境界高遠的。這裡一度成為文人雅士的登臨場所。

不知道為什麼,馬車到了這裡停下後,太陽快要沉下去了,此刻他的心情竟也好轉起來,望著樂遊原的一草一木,往事竟十分清晰的湧上心頭。想起自己年少時家庭的貧寒,是那些親友接

濟才勉強活了下來,他揹負著許多人的殷殷期望,他甚至希望能快速的報答大家,以此證明當年接濟他的人是多面的有先見之明。像所有人一樣,年輕的他是多麼的希望別人能重視他,提攜他,在唐代,文章好才是真的好,他知道孟浩然,他知道李白們的故事,他也為此而深深的努力著,奮鬥著。令狐楚是李商隱求學生涯中又一位重要的人物,他本人是駢體文的專家,對李商隱的才華非常欣賞,不僅教授他駢體文的寫作技巧,而且還資助他的家庭生活,鼓勵他與自己的子弟交遊。在令狐楚的幫助下,李商隱的駢體文寫作進步非常迅速, 由此他獲得極大的信心,希望可以憑藉這種能力展開他的仕途。在這一時期的《謝書》中,李商隱表達了對令狐楚的感激之情以及本人的躊躇滿志:“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攜筆硯奉龍韜。自蒙夜半傳書後,不羨王祥有佩刀”。

李商隱《樂遊原》詩借用黃昏意象,隱藏了怎樣的一個情緒

中國古代官場對官員的選拔機制在唐朝來說是極為進步的一次,相對魏晉的九品中正制和南北朝的門閥相比進步意義不可同日而語,唐太宗看科舉弟子進入考場時所說,“天下英雄, 皆入我彀中為我所用也”,而且有詩曰: "太宗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科舉考試,真正的贏家是李世民。

對於李商隱來說,科舉考試進行得十分不順利, 文宗開成二年(837年),李商隱考取了進士資格。在此之前,他已經失敗過多次。隨著失敗次數的增多,他漸漸開始不滿。在《送從翁從東川弘農尚書幕》詩中,他將沒有錄取他的考官,比喻成阻撓他成功的小人“鸞皇期一舉,燕雀不相饒”。與之相比的是令狐楚的兒子令狐綯藉助家族勢力,很快得以步入官場,以至於李商隱曾給他寫書信的時候直言“爾來足下仕益達,僕固不動”這樣的急躁話來。

李商隱《樂遊原》詩借用黃昏意象,隱藏了怎樣的一個情緒

唐代朋黨

經過令狐綯的幫助,李商隱終於得中進士,沒過多久,令狐楚病故,李商隱又結識了王茂元,併成為他的女婿,李商隱在這樁婚姻上顯然沒有想的太多,在李商隱看來,愛情不需要想得太多,只要兩情相悅。可是他不知道他的那個時代的格局有點特殊甚至是詭異。因為這段時期正是晚唐最著名的“牛李黨爭”的時期,也就是這段黨爭徹底改變了唐朝的歷史和結局。政治是盤根錯節的,恰巧他的岳父王茂元是“李黨”而曾經對他有知遇之恩的令狐父子竟又是“牛黨”的急先鋒。 事情突然到來這個境地看來是李商隱始料未及的。他就不明白自己私人的事情為什麼 會被人家視為背叛,沒錯,他是娶了王茂元的女兒做妻子,可是這個和他們有什麼關係?自己的生活也不能自己做主了嗎?更何況他從來沒有因為這個後悔娶了現在的妻子,他們的愛情一直很甜蜜,為此他寫了很對篇表達對愛情的深刻理解。他愛得真實,愛得深沉。

李商隱《樂遊原》詩借用黃昏意象,隱藏了怎樣的一個情緒

牛僧孺

《醒世恆言.杜子春三入長安》:“老者跌腳嘆道:人有七情,乃是喜怒憂懼愛惡欲。我看你六情都盡,惟有愛情未除。”中國曆代的文人墨客們對於愛情的理解比之於常人更為深刻,並且常常將這種感覺幻化為美好的詩作裡面。李商隱對於這段刻骨銘心的婚姻十分珍惜,然而好景不長,妻子沒能陪伴他走完整個人生而匆忙離去,在李商隱的心裡,這段刻骨銘心的愛成為了他永恆的內心裡的痛。這個晚上,夕陽漸漸的淹沒在地平線上,他孤獨的牽著馬車,西風漸進,鼓起了他寬大的袍袖,他想到了平生以來的諸多往事,在發出一聲常常太息後,終於吟出了一手簡單而又深刻,平淡而又蒼涼的詩歌,且讓我們聽聽晚唐最有良知的吟唱罷,想必略微有一點文化的人都要知道這首詩的一兩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他行在古原上,黃昏的日影竟將他消瘦的身體拉得很長,他形影相弔,飽含傷感之情,他是做好了和這個近了黃昏晚唐一起殉葬的打算的了,就像被黑夜一點點吞噬後,一切都化為烏有。這個樂遊原啊,現在早不再是樂遊了,而是苦遊才對吧。一個人的黃昏,卻目睹著整個世界的荒涼, 眼看著整個王朝就這樣被黑暗全面吞噬卻無能為力,最後一切都消失在茫茫無盡的黑暗之中。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