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不說現代普通話 為什麼今天讀古詩詞依然押韻呢?

古詩 宋朝 蘇軾 岳飛 中國歷史 老街味道 2018-12-05

今天的問題和昨天寫的文章有異曲同工之處:既然古人說的不是現代普通話,為什麼古詩詞用今天的普通話讀起來依然押韻呢?

.......

前言

首先,古詩是一種押韻的文體。除了個別現代詩以外,詩都是押韻的。古人怎麼說話我們並不清楚,前幾天看到一個電視節目,播放了一段仿照宋朝人說話的聲音。儘管節目主持人也說不敢肯定正確,不過老街聽起來還是倍感親切。

不可否認的是,即使我們不知道古人怎麼說話,但大多情況下我們閱讀古詩詞是押韻的。當然,也有不少古詩詞今天讀起來不押韻。

古人不說現代普通話 為什麼今天讀古詩詞依然押韻呢?

一、那些不押韻的宋詞

上學的時候,老街最奇怪的就是蘇軾《念奴嬌赤壁》,為什麼讀起來這麼彆扭呢?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好久。不過,我們爭取讓自己朗誦得似乎很押韻。我記得高曉鬆有一次評價崔健,說崔健的一個本事很厲害,就是可以把不押韻的任何歌詞唱得很“押韻”。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蘇軾《念奴嬌 赤壁》

不一樣的是岳飛《滿江紅》,我們覺得岳飛比較厲害,因為他的滿江紅不但讓人讀起來“壯懷激烈”,而且這首詞讀起來很押韻,比蘇東坡的好: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岳飛 《滿江紅》

很巧合的是,這首詞的韻腳:歇、烈、月、切、雪、滅、缺、血、闕,恰好都是ie或者ue的韻母,用普通話讀起來還真挺押韻的。

其實蘇軾的《念奴嬌》和岳飛的《滿江紅》都押了同一個韻部,按照詞韻是入聲【第十八部】;如果按照詩韻是兩個可以通押的鄰韻:闕【入聲六月】、【入聲九屑】。

古人不說現代普通話 為什麼今天讀古詩詞依然押韻呢?

二、這些不押韻的古詩

1、讀音的變化

昨天的那篇文章《前不見古人 後不見來者 陳子昂的這首<登幽州臺歌>不押韻嗎?》說了兩首詩,今天讀起來都怪怪的,《敕勒歌》 :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敕勒歌是翻譯過來的漢語,其發音當然也是押韻的。這是一首換韻的古詩,隋唐以前的詩歌是以口語押韻。後來的人依據生活中的口音編制了韻書,這首詩前半首符合韻書的“馬”韻,後半首押“陽”韻。七句詩有四個韻腳,下(hǎ)、野(yǎ)、茫(cang)、羊(yang),第六句換韻。

還有《登幽州臺歌》也是馬韻,韻腳是:者(zhǎ)、下(hǎ)。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zhǎ)。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hǎ)!

2、押入聲韻的古詩

第一段舉例的兩首詞蘇軾《念奴嬌》和岳飛《滿江紅》,都是押入聲韻,古詩中押入聲韻的也多了去了。例如杜甫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用普通話讀起來也不押韻:

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取笑同學翁,浩歌彌激烈。

非無江海志,蕭灑送日月。生逢堯舜君,不忍便永訣。節選

有趣的是,普通話裡雖然這些入聲字都消失了,但是西北和南方的很多方言還留有入聲,他們讀起古詩詞來別有味道,很多普通話不押韻的詩,用某些方言讀是押韻的。

古人不說現代普通話 為什麼今天讀古詩詞依然押韻呢?

三、為什麼古詩詞用今天的普通話讀起來依然押韻呢?

雖然有不少古詩詞今天讀起來不押韻,但是讀起來押韻的古詩詞還是佔大多數。

為什麼今天讀古詩大部分還是押韻的,這就要感謝那些編制韻書的人了。自從隋朝人(早一點的魏晉時期也有一些影響不大的韻書)制定了比較完備的韻書以後,詩人作詩一直延續著使用韻書的傳統。

特別是科舉考試以官方的韻書為標準,考詩賦的時候,押韻和平仄都要依照韻書,否則被稱之為落韻,如果落韻可能因此出局或者降級錄取。因此讀書人對於押韻是絕對不能犯糊塗的,例如這首唐朝錢起的試帖詩《湘靈鼓瑟》,通篇押韻九青,一字不錯:

善鼓雲和瑟,常聞帝子靈。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

苦調悽金石,清音入杳冥。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

流水傳瀟浦,悲風過洞庭。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韻書從隋朝切韻延續下來,與生活中的口音越來越有差距。因此對於古人來說,背韻書也是一件苦差事,作詩時搞不好就落韻。前幾天老街寫過一篇關於落韻的故事,有興趣的可以看看《“狀元郎”被詩韻絆倒 曹雪芹馬失前蹄 什麼是該死十三元?》,大才子曹雪芹在紅樓夢中也有落韻出律的詩。

古人不說現代普通話 為什麼今天讀古詩詞依然押韻呢?

在詩韻的發音與生活發音有很大不同的清朝,考試的時候依然要按照平水韻(清朝改編為佩文詩韻),下面是一首五言八韻16句的試帖詩, 《陰陰夏木囀黃鸝》(李惺,嘉慶丁丑翰林)

長夏千章木,濃陰百囀鸝; 雙襟黃似繡,一帶綠成帷;

葉暗佇蹤久,枝高送響遲; 舌尖風剪剪,身外雨絲絲;

坐宛遮雲母,歌能鬥雪兒; 好音難自閟,炎景不曾知;

楊柳三義路,櫻桃四月時; 幽情煩鼓吹,寫出畫中詩。

第十句,歌能鬥雪兒,“兒”普通話發er,但是今天還有不少地方的方言發ni、yi,這就是近似於古音的發音。倒數第二句,幽情煩鼓吹,吹,這裡是名詞發仄聲,與今天的一聲也不同,這也是古韻書的發音。這首詩其他的字我們讀起來都比較符合今天的普通話了。

古人不說現代普通話 為什麼今天讀古詩詞依然押韻呢?

結語

我們今天讀詩依舊押韻,是因為我們的傳統文化沒有被割裂,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唯一文化延續到今天的文明古國。詩韻好比一把尺子,無論怎麼風吹雨打,萬變不離其宗(這個比喻有點怪,老街文采不行,大夥兒將就理解吧)。

因為我們有著強大的民族自信,所以屢次折服和融合外來文化。從古詩上就能看出來,元朝人來了,不管你說哪門子蒙古語,詩人們依舊用平水韻作詩;滿族人來了,也不管你說哪門子滿語,詩人們還是用平水韻作詩。甚至元朝的蒙古族詩人、清朝的滿族詩人都學會了用平水韻作詩,例如大名鼎鼎的納蘭容若。

隋唐以來,歷朝歷代的詩歌都堅持使用傳統韻書 ,沒有脫離一脈相承的音韻系統,所以一直傳到了今天。我們今天還能夠閱讀古詩文,應該感謝那些堅持的人,希望傳統不要從我們這一代斷裂。

記住這幾個詞:切韻、唐韻、廣韻、平水韻、詞林正韻.......

@老街味道

前不見古人 後不見來者 陳子昂的這首《登幽州臺歌》不押韻嗎?

“狀元郎”被詩韻絆倒 曹雪芹馬失前蹄 什麼是該死十三元?

什麼是近體詩,什麼是古體詩,什麼是格律詩,什麼是新格律派?

詩詞創作不可不知 “平仄”是什麼意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