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上一直有一種說法,那就是明朝只有一個皇帝,雖然這個說法有些誇大,但是明太祖朱元璋對於明朝的意義確實非常重要,不僅僅只是明朝的開國皇帝。

清朝對朱元璋的崇拜

清朝很多制度都是沿襲了明朝,而且視明朝為典範。康熙下江南,曾經兩次親自去南京的孝陵祭拜明太祖朱元璋,康熙三十八年,當他再次想要去祭拜的時候,隨行的大臣紛紛勸他,事不再三。因為康熙下江南具有很大的象徵意義,當時漢族這些文人領袖主要在江南,到訪江南有意拉攏江南士人,清朝入關很多知識分子精英都曾拒絕為清朝服務,比如顧炎武、王夫之、黃宗羲等。

"

歷史上一直有一種說法,那就是明朝只有一個皇帝,雖然這個說法有些誇大,但是明太祖朱元璋對於明朝的意義確實非常重要,不僅僅只是明朝的開國皇帝。

清朝對朱元璋的崇拜

清朝很多制度都是沿襲了明朝,而且視明朝為典範。康熙下江南,曾經兩次親自去南京的孝陵祭拜明太祖朱元璋,康熙三十八年,當他再次想要去祭拜的時候,隨行的大臣紛紛勸他,事不再三。因為康熙下江南具有很大的象徵意義,當時漢族這些文人領袖主要在江南,到訪江南有意拉攏江南士人,清朝入關很多知識分子精英都曾拒絕為清朝服務,比如顧炎武、王夫之、黃宗羲等。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此時這些大臣阻攔康熙,因為禮儀規格太高了,由大臣代為祭拜就可以了。但是康熙卻說:“洪武乃英武偉烈之主,非尋常帝王可比”,意思是明太祖朱元璋不是一般的帝王,是歷史上的大英雄。因此康熙不但去了,而且還寫了一副匾額:治隆唐宋,意思是明朝在朱元璋治理下,比唐朝和宋朝都要繁榮昌盛,幅員更加遼闊。

"

歷史上一直有一種說法,那就是明朝只有一個皇帝,雖然這個說法有些誇大,但是明太祖朱元璋對於明朝的意義確實非常重要,不僅僅只是明朝的開國皇帝。

清朝對朱元璋的崇拜

清朝很多制度都是沿襲了明朝,而且視明朝為典範。康熙下江南,曾經兩次親自去南京的孝陵祭拜明太祖朱元璋,康熙三十八年,當他再次想要去祭拜的時候,隨行的大臣紛紛勸他,事不再三。因為康熙下江南具有很大的象徵意義,當時漢族這些文人領袖主要在江南,到訪江南有意拉攏江南士人,清朝入關很多知識分子精英都曾拒絕為清朝服務,比如顧炎武、王夫之、黃宗羲等。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此時這些大臣阻攔康熙,因為禮儀規格太高了,由大臣代為祭拜就可以了。但是康熙卻說:“洪武乃英武偉烈之主,非尋常帝王可比”,意思是明太祖朱元璋不是一般的帝王,是歷史上的大英雄。因此康熙不但去了,而且還寫了一副匾額:治隆唐宋,意思是明朝在朱元璋治理下,比唐朝和宋朝都要繁榮昌盛,幅員更加遼闊。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清朝不僅僅是康熙對朱元璋無比崇敬,據《清世祖實錄》記載,順治帝在讀《資治通鑑》的時候,就突然對著范文程、寧完我、陳名夏等內閣大臣問道:“中國曆代帝王,從漢高祖以下,何帝為優”,從漢高祖開始,歷史上哪一個帝王最優秀?下面很多人,有推舉漢高祖的,也有推舉宋太祖的,還有推舉漢文帝的。沒有想到當時只有16歲的順治帝認為:“朕一位歷代賢君,莫如洪武。”中國的歷代帝王,沒有一個比得過朱元璋的。順治帝給出的理由是“洪武所定條例章程,規畫周詳”,認為朱元璋能夠把整個明朝都規劃好了。

朱元璋能夠得到順治康熙的推崇,不僅僅是因為他是中國第一個農民起義成功的皇帝,而是因為他幾乎一手設計了大明王朝整整300年的國家制度,而且這些制度規劃之詳細,讓後來的清朝都繼承了下來。

"

歷史上一直有一種說法,那就是明朝只有一個皇帝,雖然這個說法有些誇大,但是明太祖朱元璋對於明朝的意義確實非常重要,不僅僅只是明朝的開國皇帝。

清朝對朱元璋的崇拜

清朝很多制度都是沿襲了明朝,而且視明朝為典範。康熙下江南,曾經兩次親自去南京的孝陵祭拜明太祖朱元璋,康熙三十八年,當他再次想要去祭拜的時候,隨行的大臣紛紛勸他,事不再三。因為康熙下江南具有很大的象徵意義,當時漢族這些文人領袖主要在江南,到訪江南有意拉攏江南士人,清朝入關很多知識分子精英都曾拒絕為清朝服務,比如顧炎武、王夫之、黃宗羲等。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此時這些大臣阻攔康熙,因為禮儀規格太高了,由大臣代為祭拜就可以了。但是康熙卻說:“洪武乃英武偉烈之主,非尋常帝王可比”,意思是明太祖朱元璋不是一般的帝王,是歷史上的大英雄。因此康熙不但去了,而且還寫了一副匾額:治隆唐宋,意思是明朝在朱元璋治理下,比唐朝和宋朝都要繁榮昌盛,幅員更加遼闊。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清朝不僅僅是康熙對朱元璋無比崇敬,據《清世祖實錄》記載,順治帝在讀《資治通鑑》的時候,就突然對著范文程、寧完我、陳名夏等內閣大臣問道:“中國曆代帝王,從漢高祖以下,何帝為優”,從漢高祖開始,歷史上哪一個帝王最優秀?下面很多人,有推舉漢高祖的,也有推舉宋太祖的,還有推舉漢文帝的。沒有想到當時只有16歲的順治帝認為:“朕一位歷代賢君,莫如洪武。”中國的歷代帝王,沒有一個比得過朱元璋的。順治帝給出的理由是“洪武所定條例章程,規畫周詳”,認為朱元璋能夠把整個明朝都規劃好了。

朱元璋能夠得到順治康熙的推崇,不僅僅是因為他是中國第一個農民起義成功的皇帝,而是因為他幾乎一手設計了大明王朝整整300年的國家制度,而且這些制度規劃之詳細,讓後來的清朝都繼承了下來。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朱元璋對明朝的規劃

明太祖朱元璋一生活了70多歲,在位時間更是長達31年,所以在這漫長帝王生涯裡,他可以總結自己施政綱領,結合歷史教訓,不斷的修改調整。明朝的制度不僅僅是對元朝制度的繼承,而且還吸取了秦漢、隋唐、以及宋的歷史經驗教訓。

以內製外、內外相制、以下制上、上下相繼,這是明朝國家體系制度的16字方針。以內製外,明朝繼承了元朝的廣大疆域,但是採用了內斂型疆域政策,在邊境修築大量長城,以防禦的姿態對待遊牧民族。內外相制,通過從漢唐繼承下來的朝貢體系,對待外邦,比如鄭和下西洋,就是典型的朝貢制度,彰顯明朝國威,讓四夷來朝。以下制上,整個明朝一改宋朝商品經濟,採用重農抑商的政策方針,輕徭薄稅,重視農業生產,抑制商業的發展。上下相繼,為了保證皇權的權威性,廢除了宰相制度,並且利用內廷的宦官和外廷的文官兩套制度來相互制約。

"

歷史上一直有一種說法,那就是明朝只有一個皇帝,雖然這個說法有些誇大,但是明太祖朱元璋對於明朝的意義確實非常重要,不僅僅只是明朝的開國皇帝。

清朝對朱元璋的崇拜

清朝很多制度都是沿襲了明朝,而且視明朝為典範。康熙下江南,曾經兩次親自去南京的孝陵祭拜明太祖朱元璋,康熙三十八年,當他再次想要去祭拜的時候,隨行的大臣紛紛勸他,事不再三。因為康熙下江南具有很大的象徵意義,當時漢族這些文人領袖主要在江南,到訪江南有意拉攏江南士人,清朝入關很多知識分子精英都曾拒絕為清朝服務,比如顧炎武、王夫之、黃宗羲等。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此時這些大臣阻攔康熙,因為禮儀規格太高了,由大臣代為祭拜就可以了。但是康熙卻說:“洪武乃英武偉烈之主,非尋常帝王可比”,意思是明太祖朱元璋不是一般的帝王,是歷史上的大英雄。因此康熙不但去了,而且還寫了一副匾額:治隆唐宋,意思是明朝在朱元璋治理下,比唐朝和宋朝都要繁榮昌盛,幅員更加遼闊。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清朝不僅僅是康熙對朱元璋無比崇敬,據《清世祖實錄》記載,順治帝在讀《資治通鑑》的時候,就突然對著范文程、寧完我、陳名夏等內閣大臣問道:“中國曆代帝王,從漢高祖以下,何帝為優”,從漢高祖開始,歷史上哪一個帝王最優秀?下面很多人,有推舉漢高祖的,也有推舉宋太祖的,還有推舉漢文帝的。沒有想到當時只有16歲的順治帝認為:“朕一位歷代賢君,莫如洪武。”中國的歷代帝王,沒有一個比得過朱元璋的。順治帝給出的理由是“洪武所定條例章程,規畫周詳”,認為朱元璋能夠把整個明朝都規劃好了。

朱元璋能夠得到順治康熙的推崇,不僅僅是因為他是中國第一個農民起義成功的皇帝,而是因為他幾乎一手設計了大明王朝整整300年的國家制度,而且這些制度規劃之詳細,讓後來的清朝都繼承了下來。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朱元璋對明朝的規劃

明太祖朱元璋一生活了70多歲,在位時間更是長達31年,所以在這漫長帝王生涯裡,他可以總結自己施政綱領,結合歷史教訓,不斷的修改調整。明朝的制度不僅僅是對元朝制度的繼承,而且還吸取了秦漢、隋唐、以及宋的歷史經驗教訓。

以內製外、內外相制、以下制上、上下相繼,這是明朝國家體系制度的16字方針。以內製外,明朝繼承了元朝的廣大疆域,但是採用了內斂型疆域政策,在邊境修築大量長城,以防禦的姿態對待遊牧民族。內外相制,通過從漢唐繼承下來的朝貢體系,對待外邦,比如鄭和下西洋,就是典型的朝貢制度,彰顯明朝國威,讓四夷來朝。以下制上,整個明朝一改宋朝商品經濟,採用重農抑商的政策方針,輕徭薄稅,重視農業生產,抑制商業的發展。上下相繼,為了保證皇權的權威性,廢除了宰相制度,並且利用內廷的宦官和外廷的文官兩套制度來相互制約。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古代相權相當於今天的董事長與總經理的職責,董事長是世襲的,擁有最高決策權,而總經理是職業經理人,隨時可以替換,但是不能越權超越董事長。但是由於皇帝的懶政,或者權力鬥爭,時常會出現相權過大的情況。朱元璋認為“漢、唐、宋雖有賢相,然其間亦多小人,專權亂政”,他把元朝的覆滅歸咎於“委任權臣,上下矇蔽”。

因此到了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謀反的罪名殺了左丞相胡惟庸,整個案件前前後後延續了十幾年,牽連殺害的人員達到3萬。從此明朝廢掉了宰相制度,同時將原來中書省下屬的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的正三品提升為正二品,分管政務直接向皇帝彙報。還將最高軍事機構大都督府一分為五,分別管轄京衛和各都司。把御史臺更改為都察院,監控各級官員。

"

歷史上一直有一種說法,那就是明朝只有一個皇帝,雖然這個說法有些誇大,但是明太祖朱元璋對於明朝的意義確實非常重要,不僅僅只是明朝的開國皇帝。

清朝對朱元璋的崇拜

清朝很多制度都是沿襲了明朝,而且視明朝為典範。康熙下江南,曾經兩次親自去南京的孝陵祭拜明太祖朱元璋,康熙三十八年,當他再次想要去祭拜的時候,隨行的大臣紛紛勸他,事不再三。因為康熙下江南具有很大的象徵意義,當時漢族這些文人領袖主要在江南,到訪江南有意拉攏江南士人,清朝入關很多知識分子精英都曾拒絕為清朝服務,比如顧炎武、王夫之、黃宗羲等。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此時這些大臣阻攔康熙,因為禮儀規格太高了,由大臣代為祭拜就可以了。但是康熙卻說:“洪武乃英武偉烈之主,非尋常帝王可比”,意思是明太祖朱元璋不是一般的帝王,是歷史上的大英雄。因此康熙不但去了,而且還寫了一副匾額:治隆唐宋,意思是明朝在朱元璋治理下,比唐朝和宋朝都要繁榮昌盛,幅員更加遼闊。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清朝不僅僅是康熙對朱元璋無比崇敬,據《清世祖實錄》記載,順治帝在讀《資治通鑑》的時候,就突然對著范文程、寧完我、陳名夏等內閣大臣問道:“中國曆代帝王,從漢高祖以下,何帝為優”,從漢高祖開始,歷史上哪一個帝王最優秀?下面很多人,有推舉漢高祖的,也有推舉宋太祖的,還有推舉漢文帝的。沒有想到當時只有16歲的順治帝認為:“朕一位歷代賢君,莫如洪武。”中國的歷代帝王,沒有一個比得過朱元璋的。順治帝給出的理由是“洪武所定條例章程,規畫周詳”,認為朱元璋能夠把整個明朝都規劃好了。

朱元璋能夠得到順治康熙的推崇,不僅僅是因為他是中國第一個農民起義成功的皇帝,而是因為他幾乎一手設計了大明王朝整整300年的國家制度,而且這些制度規劃之詳細,讓後來的清朝都繼承了下來。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朱元璋對明朝的規劃

明太祖朱元璋一生活了70多歲,在位時間更是長達31年,所以在這漫長帝王生涯裡,他可以總結自己施政綱領,結合歷史教訓,不斷的修改調整。明朝的制度不僅僅是對元朝制度的繼承,而且還吸取了秦漢、隋唐、以及宋的歷史經驗教訓。

以內製外、內外相制、以下制上、上下相繼,這是明朝國家體系制度的16字方針。以內製外,明朝繼承了元朝的廣大疆域,但是採用了內斂型疆域政策,在邊境修築大量長城,以防禦的姿態對待遊牧民族。內外相制,通過從漢唐繼承下來的朝貢體系,對待外邦,比如鄭和下西洋,就是典型的朝貢制度,彰顯明朝國威,讓四夷來朝。以下制上,整個明朝一改宋朝商品經濟,採用重農抑商的政策方針,輕徭薄稅,重視農業生產,抑制商業的發展。上下相繼,為了保證皇權的權威性,廢除了宰相制度,並且利用內廷的宦官和外廷的文官兩套制度來相互制約。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古代相權相當於今天的董事長與總經理的職責,董事長是世襲的,擁有最高決策權,而總經理是職業經理人,隨時可以替換,但是不能越權超越董事長。但是由於皇帝的懶政,或者權力鬥爭,時常會出現相權過大的情況。朱元璋認為“漢、唐、宋雖有賢相,然其間亦多小人,專權亂政”,他把元朝的覆滅歸咎於“委任權臣,上下矇蔽”。

因此到了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謀反的罪名殺了左丞相胡惟庸,整個案件前前後後延續了十幾年,牽連殺害的人員達到3萬。從此明朝廢掉了宰相制度,同時將原來中書省下屬的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的正三品提升為正二品,分管政務直接向皇帝彙報。還將最高軍事機構大都督府一分為五,分別管轄京衛和各都司。把御史臺更改為都察院,監控各級官員。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宰相的廢除不僅僅是制度的調整,同時也是國家權力結構的重大變化,而且朱元璋還規定,以後的繼任者不得再設立宰相職位,如果有大臣建議設立宰相的,把這個建議者腰斬,並且全家充軍。中國皇帝制度存在兩千多年,宰相制度存在1300多年,從朱元璋開始,700多年時間裡是沒有宰相的制度。廢除宰相以後,皇帝是國家的元首,大權獨攬一身,但是皇帝不可能把所有的政務都攬在自己身上,而且還保不準有個別懶政的皇帝,比如不上朝的萬曆,做木匠的朱由校,這樣就會導致權力旁落到宦官身上。

"

歷史上一直有一種說法,那就是明朝只有一個皇帝,雖然這個說法有些誇大,但是明太祖朱元璋對於明朝的意義確實非常重要,不僅僅只是明朝的開國皇帝。

清朝對朱元璋的崇拜

清朝很多制度都是沿襲了明朝,而且視明朝為典範。康熙下江南,曾經兩次親自去南京的孝陵祭拜明太祖朱元璋,康熙三十八年,當他再次想要去祭拜的時候,隨行的大臣紛紛勸他,事不再三。因為康熙下江南具有很大的象徵意義,當時漢族這些文人領袖主要在江南,到訪江南有意拉攏江南士人,清朝入關很多知識分子精英都曾拒絕為清朝服務,比如顧炎武、王夫之、黃宗羲等。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此時這些大臣阻攔康熙,因為禮儀規格太高了,由大臣代為祭拜就可以了。但是康熙卻說:“洪武乃英武偉烈之主,非尋常帝王可比”,意思是明太祖朱元璋不是一般的帝王,是歷史上的大英雄。因此康熙不但去了,而且還寫了一副匾額:治隆唐宋,意思是明朝在朱元璋治理下,比唐朝和宋朝都要繁榮昌盛,幅員更加遼闊。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清朝不僅僅是康熙對朱元璋無比崇敬,據《清世祖實錄》記載,順治帝在讀《資治通鑑》的時候,就突然對著范文程、寧完我、陳名夏等內閣大臣問道:“中國曆代帝王,從漢高祖以下,何帝為優”,從漢高祖開始,歷史上哪一個帝王最優秀?下面很多人,有推舉漢高祖的,也有推舉宋太祖的,還有推舉漢文帝的。沒有想到當時只有16歲的順治帝認為:“朕一位歷代賢君,莫如洪武。”中國的歷代帝王,沒有一個比得過朱元璋的。順治帝給出的理由是“洪武所定條例章程,規畫周詳”,認為朱元璋能夠把整個明朝都規劃好了。

朱元璋能夠得到順治康熙的推崇,不僅僅是因為他是中國第一個農民起義成功的皇帝,而是因為他幾乎一手設計了大明王朝整整300年的國家制度,而且這些制度規劃之詳細,讓後來的清朝都繼承了下來。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朱元璋對明朝的規劃

明太祖朱元璋一生活了70多歲,在位時間更是長達31年,所以在這漫長帝王生涯裡,他可以總結自己施政綱領,結合歷史教訓,不斷的修改調整。明朝的制度不僅僅是對元朝制度的繼承,而且還吸取了秦漢、隋唐、以及宋的歷史經驗教訓。

以內製外、內外相制、以下制上、上下相繼,這是明朝國家體系制度的16字方針。以內製外,明朝繼承了元朝的廣大疆域,但是採用了內斂型疆域政策,在邊境修築大量長城,以防禦的姿態對待遊牧民族。內外相制,通過從漢唐繼承下來的朝貢體系,對待外邦,比如鄭和下西洋,就是典型的朝貢制度,彰顯明朝國威,讓四夷來朝。以下制上,整個明朝一改宋朝商品經濟,採用重農抑商的政策方針,輕徭薄稅,重視農業生產,抑制商業的發展。上下相繼,為了保證皇權的權威性,廢除了宰相制度,並且利用內廷的宦官和外廷的文官兩套制度來相互制約。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古代相權相當於今天的董事長與總經理的職責,董事長是世襲的,擁有最高決策權,而總經理是職業經理人,隨時可以替換,但是不能越權超越董事長。但是由於皇帝的懶政,或者權力鬥爭,時常會出現相權過大的情況。朱元璋認為“漢、唐、宋雖有賢相,然其間亦多小人,專權亂政”,他把元朝的覆滅歸咎於“委任權臣,上下矇蔽”。

因此到了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謀反的罪名殺了左丞相胡惟庸,整個案件前前後後延續了十幾年,牽連殺害的人員達到3萬。從此明朝廢掉了宰相制度,同時將原來中書省下屬的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的正三品提升為正二品,分管政務直接向皇帝彙報。還將最高軍事機構大都督府一分為五,分別管轄京衛和各都司。把御史臺更改為都察院,監控各級官員。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宰相的廢除不僅僅是制度的調整,同時也是國家權力結構的重大變化,而且朱元璋還規定,以後的繼任者不得再設立宰相職位,如果有大臣建議設立宰相的,把這個建議者腰斬,並且全家充軍。中國皇帝制度存在兩千多年,宰相制度存在1300多年,從朱元璋開始,700多年時間裡是沒有宰相的制度。廢除宰相以後,皇帝是國家的元首,大權獨攬一身,但是皇帝不可能把所有的政務都攬在自己身上,而且還保不準有個別懶政的皇帝,比如不上朝的萬曆,做木匠的朱由校,這樣就會導致權力旁落到宦官身上。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沒有宰相的政治系統

朱元璋希望利用各部門、各機構相互制衡來作為維護皇權的專政,明太祖在精心設計的明朝國家權力結構當中,制衡了文官系統和武官系統,但是忽略了宦官系統。雖然有記載明太祖曾經立碑,規定宦官不得識字,不得干政,但是後期還是出現了大批宦官專政,比如劉瑾、魏忠賢等。

"

歷史上一直有一種說法,那就是明朝只有一個皇帝,雖然這個說法有些誇大,但是明太祖朱元璋對於明朝的意義確實非常重要,不僅僅只是明朝的開國皇帝。

清朝對朱元璋的崇拜

清朝很多制度都是沿襲了明朝,而且視明朝為典範。康熙下江南,曾經兩次親自去南京的孝陵祭拜明太祖朱元璋,康熙三十八年,當他再次想要去祭拜的時候,隨行的大臣紛紛勸他,事不再三。因為康熙下江南具有很大的象徵意義,當時漢族這些文人領袖主要在江南,到訪江南有意拉攏江南士人,清朝入關很多知識分子精英都曾拒絕為清朝服務,比如顧炎武、王夫之、黃宗羲等。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此時這些大臣阻攔康熙,因為禮儀規格太高了,由大臣代為祭拜就可以了。但是康熙卻說:“洪武乃英武偉烈之主,非尋常帝王可比”,意思是明太祖朱元璋不是一般的帝王,是歷史上的大英雄。因此康熙不但去了,而且還寫了一副匾額:治隆唐宋,意思是明朝在朱元璋治理下,比唐朝和宋朝都要繁榮昌盛,幅員更加遼闊。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清朝不僅僅是康熙對朱元璋無比崇敬,據《清世祖實錄》記載,順治帝在讀《資治通鑑》的時候,就突然對著范文程、寧完我、陳名夏等內閣大臣問道:“中國曆代帝王,從漢高祖以下,何帝為優”,從漢高祖開始,歷史上哪一個帝王最優秀?下面很多人,有推舉漢高祖的,也有推舉宋太祖的,還有推舉漢文帝的。沒有想到當時只有16歲的順治帝認為:“朕一位歷代賢君,莫如洪武。”中國的歷代帝王,沒有一個比得過朱元璋的。順治帝給出的理由是“洪武所定條例章程,規畫周詳”,認為朱元璋能夠把整個明朝都規劃好了。

朱元璋能夠得到順治康熙的推崇,不僅僅是因為他是中國第一個農民起義成功的皇帝,而是因為他幾乎一手設計了大明王朝整整300年的國家制度,而且這些制度規劃之詳細,讓後來的清朝都繼承了下來。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朱元璋對明朝的規劃

明太祖朱元璋一生活了70多歲,在位時間更是長達31年,所以在這漫長帝王生涯裡,他可以總結自己施政綱領,結合歷史教訓,不斷的修改調整。明朝的制度不僅僅是對元朝制度的繼承,而且還吸取了秦漢、隋唐、以及宋的歷史經驗教訓。

以內製外、內外相制、以下制上、上下相繼,這是明朝國家體系制度的16字方針。以內製外,明朝繼承了元朝的廣大疆域,但是採用了內斂型疆域政策,在邊境修築大量長城,以防禦的姿態對待遊牧民族。內外相制,通過從漢唐繼承下來的朝貢體系,對待外邦,比如鄭和下西洋,就是典型的朝貢制度,彰顯明朝國威,讓四夷來朝。以下制上,整個明朝一改宋朝商品經濟,採用重農抑商的政策方針,輕徭薄稅,重視農業生產,抑制商業的發展。上下相繼,為了保證皇權的權威性,廢除了宰相制度,並且利用內廷的宦官和外廷的文官兩套制度來相互制約。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古代相權相當於今天的董事長與總經理的職責,董事長是世襲的,擁有最高決策權,而總經理是職業經理人,隨時可以替換,但是不能越權超越董事長。但是由於皇帝的懶政,或者權力鬥爭,時常會出現相權過大的情況。朱元璋認為“漢、唐、宋雖有賢相,然其間亦多小人,專權亂政”,他把元朝的覆滅歸咎於“委任權臣,上下矇蔽”。

因此到了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謀反的罪名殺了左丞相胡惟庸,整個案件前前後後延續了十幾年,牽連殺害的人員達到3萬。從此明朝廢掉了宰相制度,同時將原來中書省下屬的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的正三品提升為正二品,分管政務直接向皇帝彙報。還將最高軍事機構大都督府一分為五,分別管轄京衛和各都司。把御史臺更改為都察院,監控各級官員。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宰相的廢除不僅僅是制度的調整,同時也是國家權力結構的重大變化,而且朱元璋還規定,以後的繼任者不得再設立宰相職位,如果有大臣建議設立宰相的,把這個建議者腰斬,並且全家充軍。中國皇帝制度存在兩千多年,宰相制度存在1300多年,從朱元璋開始,700多年時間裡是沒有宰相的制度。廢除宰相以後,皇帝是國家的元首,大權獨攬一身,但是皇帝不可能把所有的政務都攬在自己身上,而且還保不準有個別懶政的皇帝,比如不上朝的萬曆,做木匠的朱由校,這樣就會導致權力旁落到宦官身上。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沒有宰相的政治系統

朱元璋希望利用各部門、各機構相互制衡來作為維護皇權的專政,明太祖在精心設計的明朝國家權力結構當中,制衡了文官系統和武官系統,但是忽略了宦官系統。雖然有記載明太祖曾經立碑,規定宦官不得識字,不得干政,但是後期還是出現了大批宦官專政,比如劉瑾、魏忠賢等。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在洪武時期,設置十二監、四司、八局,這些宦官二十四衙門的設置給予他們足夠大的權力,這些宦官擁有出使,監軍,偵查等權力,已經形成了能夠和文官、武官系統相抗衡的權力系統,這也是朱元璋十六字方針中的“以內製外”。從洪武三年開始,朱元璋分封了23個諸侯王,最少的可以領兵3千,多的可以領兵2萬,讓這些諸侯王挾制各省的都司,而且緊要關頭如果內廷出現危機,這些諸侯王可以“勤王”,這是一套“以外製內”的保障系統,但是朱棣後來卻利用這個“以外製內”制度實現了篡位。

"

歷史上一直有一種說法,那就是明朝只有一個皇帝,雖然這個說法有些誇大,但是明太祖朱元璋對於明朝的意義確實非常重要,不僅僅只是明朝的開國皇帝。

清朝對朱元璋的崇拜

清朝很多制度都是沿襲了明朝,而且視明朝為典範。康熙下江南,曾經兩次親自去南京的孝陵祭拜明太祖朱元璋,康熙三十八年,當他再次想要去祭拜的時候,隨行的大臣紛紛勸他,事不再三。因為康熙下江南具有很大的象徵意義,當時漢族這些文人領袖主要在江南,到訪江南有意拉攏江南士人,清朝入關很多知識分子精英都曾拒絕為清朝服務,比如顧炎武、王夫之、黃宗羲等。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此時這些大臣阻攔康熙,因為禮儀規格太高了,由大臣代為祭拜就可以了。但是康熙卻說:“洪武乃英武偉烈之主,非尋常帝王可比”,意思是明太祖朱元璋不是一般的帝王,是歷史上的大英雄。因此康熙不但去了,而且還寫了一副匾額:治隆唐宋,意思是明朝在朱元璋治理下,比唐朝和宋朝都要繁榮昌盛,幅員更加遼闊。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清朝不僅僅是康熙對朱元璋無比崇敬,據《清世祖實錄》記載,順治帝在讀《資治通鑑》的時候,就突然對著范文程、寧完我、陳名夏等內閣大臣問道:“中國曆代帝王,從漢高祖以下,何帝為優”,從漢高祖開始,歷史上哪一個帝王最優秀?下面很多人,有推舉漢高祖的,也有推舉宋太祖的,還有推舉漢文帝的。沒有想到當時只有16歲的順治帝認為:“朕一位歷代賢君,莫如洪武。”中國的歷代帝王,沒有一個比得過朱元璋的。順治帝給出的理由是“洪武所定條例章程,規畫周詳”,認為朱元璋能夠把整個明朝都規劃好了。

朱元璋能夠得到順治康熙的推崇,不僅僅是因為他是中國第一個農民起義成功的皇帝,而是因為他幾乎一手設計了大明王朝整整300年的國家制度,而且這些制度規劃之詳細,讓後來的清朝都繼承了下來。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朱元璋對明朝的規劃

明太祖朱元璋一生活了70多歲,在位時間更是長達31年,所以在這漫長帝王生涯裡,他可以總結自己施政綱領,結合歷史教訓,不斷的修改調整。明朝的制度不僅僅是對元朝制度的繼承,而且還吸取了秦漢、隋唐、以及宋的歷史經驗教訓。

以內製外、內外相制、以下制上、上下相繼,這是明朝國家體系制度的16字方針。以內製外,明朝繼承了元朝的廣大疆域,但是採用了內斂型疆域政策,在邊境修築大量長城,以防禦的姿態對待遊牧民族。內外相制,通過從漢唐繼承下來的朝貢體系,對待外邦,比如鄭和下西洋,就是典型的朝貢制度,彰顯明朝國威,讓四夷來朝。以下制上,整個明朝一改宋朝商品經濟,採用重農抑商的政策方針,輕徭薄稅,重視農業生產,抑制商業的發展。上下相繼,為了保證皇權的權威性,廢除了宰相制度,並且利用內廷的宦官和外廷的文官兩套制度來相互制約。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古代相權相當於今天的董事長與總經理的職責,董事長是世襲的,擁有最高決策權,而總經理是職業經理人,隨時可以替換,但是不能越權超越董事長。但是由於皇帝的懶政,或者權力鬥爭,時常會出現相權過大的情況。朱元璋認為“漢、唐、宋雖有賢相,然其間亦多小人,專權亂政”,他把元朝的覆滅歸咎於“委任權臣,上下矇蔽”。

因此到了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謀反的罪名殺了左丞相胡惟庸,整個案件前前後後延續了十幾年,牽連殺害的人員達到3萬。從此明朝廢掉了宰相制度,同時將原來中書省下屬的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的正三品提升為正二品,分管政務直接向皇帝彙報。還將最高軍事機構大都督府一分為五,分別管轄京衛和各都司。把御史臺更改為都察院,監控各級官員。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宰相的廢除不僅僅是制度的調整,同時也是國家權力結構的重大變化,而且朱元璋還規定,以後的繼任者不得再設立宰相職位,如果有大臣建議設立宰相的,把這個建議者腰斬,並且全家充軍。中國皇帝制度存在兩千多年,宰相制度存在1300多年,從朱元璋開始,700多年時間裡是沒有宰相的制度。廢除宰相以後,皇帝是國家的元首,大權獨攬一身,但是皇帝不可能把所有的政務都攬在自己身上,而且還保不準有個別懶政的皇帝,比如不上朝的萬曆,做木匠的朱由校,這樣就會導致權力旁落到宦官身上。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沒有宰相的政治系統

朱元璋希望利用各部門、各機構相互制衡來作為維護皇權的專政,明太祖在精心設計的明朝國家權力結構當中,制衡了文官系統和武官系統,但是忽略了宦官系統。雖然有記載明太祖曾經立碑,規定宦官不得識字,不得干政,但是後期還是出現了大批宦官專政,比如劉瑾、魏忠賢等。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在洪武時期,設置十二監、四司、八局,這些宦官二十四衙門的設置給予他們足夠大的權力,這些宦官擁有出使,監軍,偵查等權力,已經形成了能夠和文官、武官系統相抗衡的權力系統,這也是朱元璋十六字方針中的“以內製外”。從洪武三年開始,朱元璋分封了23個諸侯王,最少的可以領兵3千,多的可以領兵2萬,讓這些諸侯王挾制各省的都司,而且緊要關頭如果內廷出現危機,這些諸侯王可以“勤王”,這是一套“以外製內”的保障系統,但是朱棣後來卻利用這個“以外製內”制度實現了篡位。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從明朝權力結構來看,朱元璋希望通過兩套系統來保證國家的安全,一套是中央到地方的行政、軍事以及監察等這些常規的政治治理系統,這套系統能夠保證國家的正常運轉,管理百姓,徵收稅務等等。另一套系統是宦官和諸侯王,他們鉗制文官、武官系統的同時,如果發生叛亂等非常規事務的時候,可以利用諸侯王來穩定國家秩序。

同時為了更好監督文官系統,朱元璋還設置了“六科十三道”,六科是指:吏、戶、禮、兵、刑、工,十三道是監察御史組成的言官系統,這些官員級別都很低,但是他們擁有監督朝廷官員,揭發問題的權力,甚至道德問題。這是皇帝宦官系統之外,另一套監察系統,而且“六科十三道”不需要證據,直接就可以把自己所看到的不良行徑上報給皇帝。

"

歷史上一直有一種說法,那就是明朝只有一個皇帝,雖然這個說法有些誇大,但是明太祖朱元璋對於明朝的意義確實非常重要,不僅僅只是明朝的開國皇帝。

清朝對朱元璋的崇拜

清朝很多制度都是沿襲了明朝,而且視明朝為典範。康熙下江南,曾經兩次親自去南京的孝陵祭拜明太祖朱元璋,康熙三十八年,當他再次想要去祭拜的時候,隨行的大臣紛紛勸他,事不再三。因為康熙下江南具有很大的象徵意義,當時漢族這些文人領袖主要在江南,到訪江南有意拉攏江南士人,清朝入關很多知識分子精英都曾拒絕為清朝服務,比如顧炎武、王夫之、黃宗羲等。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此時這些大臣阻攔康熙,因為禮儀規格太高了,由大臣代為祭拜就可以了。但是康熙卻說:“洪武乃英武偉烈之主,非尋常帝王可比”,意思是明太祖朱元璋不是一般的帝王,是歷史上的大英雄。因此康熙不但去了,而且還寫了一副匾額:治隆唐宋,意思是明朝在朱元璋治理下,比唐朝和宋朝都要繁榮昌盛,幅員更加遼闊。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清朝不僅僅是康熙對朱元璋無比崇敬,據《清世祖實錄》記載,順治帝在讀《資治通鑑》的時候,就突然對著范文程、寧完我、陳名夏等內閣大臣問道:“中國曆代帝王,從漢高祖以下,何帝為優”,從漢高祖開始,歷史上哪一個帝王最優秀?下面很多人,有推舉漢高祖的,也有推舉宋太祖的,還有推舉漢文帝的。沒有想到當時只有16歲的順治帝認為:“朕一位歷代賢君,莫如洪武。”中國的歷代帝王,沒有一個比得過朱元璋的。順治帝給出的理由是“洪武所定條例章程,規畫周詳”,認為朱元璋能夠把整個明朝都規劃好了。

朱元璋能夠得到順治康熙的推崇,不僅僅是因為他是中國第一個農民起義成功的皇帝,而是因為他幾乎一手設計了大明王朝整整300年的國家制度,而且這些制度規劃之詳細,讓後來的清朝都繼承了下來。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朱元璋對明朝的規劃

明太祖朱元璋一生活了70多歲,在位時間更是長達31年,所以在這漫長帝王生涯裡,他可以總結自己施政綱領,結合歷史教訓,不斷的修改調整。明朝的制度不僅僅是對元朝制度的繼承,而且還吸取了秦漢、隋唐、以及宋的歷史經驗教訓。

以內製外、內外相制、以下制上、上下相繼,這是明朝國家體系制度的16字方針。以內製外,明朝繼承了元朝的廣大疆域,但是採用了內斂型疆域政策,在邊境修築大量長城,以防禦的姿態對待遊牧民族。內外相制,通過從漢唐繼承下來的朝貢體系,對待外邦,比如鄭和下西洋,就是典型的朝貢制度,彰顯明朝國威,讓四夷來朝。以下制上,整個明朝一改宋朝商品經濟,採用重農抑商的政策方針,輕徭薄稅,重視農業生產,抑制商業的發展。上下相繼,為了保證皇權的權威性,廢除了宰相制度,並且利用內廷的宦官和外廷的文官兩套制度來相互制約。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古代相權相當於今天的董事長與總經理的職責,董事長是世襲的,擁有最高決策權,而總經理是職業經理人,隨時可以替換,但是不能越權超越董事長。但是由於皇帝的懶政,或者權力鬥爭,時常會出現相權過大的情況。朱元璋認為“漢、唐、宋雖有賢相,然其間亦多小人,專權亂政”,他把元朝的覆滅歸咎於“委任權臣,上下矇蔽”。

因此到了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謀反的罪名殺了左丞相胡惟庸,整個案件前前後後延續了十幾年,牽連殺害的人員達到3萬。從此明朝廢掉了宰相制度,同時將原來中書省下屬的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的正三品提升為正二品,分管政務直接向皇帝彙報。還將最高軍事機構大都督府一分為五,分別管轄京衛和各都司。把御史臺更改為都察院,監控各級官員。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宰相的廢除不僅僅是制度的調整,同時也是國家權力結構的重大變化,而且朱元璋還規定,以後的繼任者不得再設立宰相職位,如果有大臣建議設立宰相的,把這個建議者腰斬,並且全家充軍。中國皇帝制度存在兩千多年,宰相制度存在1300多年,從朱元璋開始,700多年時間裡是沒有宰相的制度。廢除宰相以後,皇帝是國家的元首,大權獨攬一身,但是皇帝不可能把所有的政務都攬在自己身上,而且還保不準有個別懶政的皇帝,比如不上朝的萬曆,做木匠的朱由校,這樣就會導致權力旁落到宦官身上。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沒有宰相的政治系統

朱元璋希望利用各部門、各機構相互制衡來作為維護皇權的專政,明太祖在精心設計的明朝國家權力結構當中,制衡了文官系統和武官系統,但是忽略了宦官系統。雖然有記載明太祖曾經立碑,規定宦官不得識字,不得干政,但是後期還是出現了大批宦官專政,比如劉瑾、魏忠賢等。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在洪武時期,設置十二監、四司、八局,這些宦官二十四衙門的設置給予他們足夠大的權力,這些宦官擁有出使,監軍,偵查等權力,已經形成了能夠和文官、武官系統相抗衡的權力系統,這也是朱元璋十六字方針中的“以內製外”。從洪武三年開始,朱元璋分封了23個諸侯王,最少的可以領兵3千,多的可以領兵2萬,讓這些諸侯王挾制各省的都司,而且緊要關頭如果內廷出現危機,這些諸侯王可以“勤王”,這是一套“以外製內”的保障系統,但是朱棣後來卻利用這個“以外製內”制度實現了篡位。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從明朝權力結構來看,朱元璋希望通過兩套系統來保證國家的安全,一套是中央到地方的行政、軍事以及監察等這些常規的政治治理系統,這套系統能夠保證國家的正常運轉,管理百姓,徵收稅務等等。另一套系統是宦官和諸侯王,他們鉗制文官、武官系統的同時,如果發生叛亂等非常規事務的時候,可以利用諸侯王來穩定國家秩序。

同時為了更好監督文官系統,朱元璋還設置了“六科十三道”,六科是指:吏、戶、禮、兵、刑、工,十三道是監察御史組成的言官系統,這些官員級別都很低,但是他們擁有監督朝廷官員,揭發問題的權力,甚至道德問題。這是皇帝宦官系統之外,另一套監察系統,而且“六科十三道”不需要證據,直接就可以把自己所看到的不良行徑上報給皇帝。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另一種形式的宰相

朱元璋這種官僚機構的扁平化設計,讓皇帝直接管轄吏、戶、禮、兵、刑、工六部,都察院,通政院,大理寺,五軍都督府等機構,而且讓低級別的“六科十三道”監督這些行政系統。無論是人事任免,還是地方事務所有信息都要上報給皇帝,讓皇帝一個人去決策,這需要非常勤政的皇帝才能擔任。據《明史》記載,朱元璋在廢相之後,平均每天要處理200份文件,400件決議,無論精力多麼旺盛的皇帝,這麼多的事務肯定應付不過來的。

"

歷史上一直有一種說法,那就是明朝只有一個皇帝,雖然這個說法有些誇大,但是明太祖朱元璋對於明朝的意義確實非常重要,不僅僅只是明朝的開國皇帝。

清朝對朱元璋的崇拜

清朝很多制度都是沿襲了明朝,而且視明朝為典範。康熙下江南,曾經兩次親自去南京的孝陵祭拜明太祖朱元璋,康熙三十八年,當他再次想要去祭拜的時候,隨行的大臣紛紛勸他,事不再三。因為康熙下江南具有很大的象徵意義,當時漢族這些文人領袖主要在江南,到訪江南有意拉攏江南士人,清朝入關很多知識分子精英都曾拒絕為清朝服務,比如顧炎武、王夫之、黃宗羲等。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此時這些大臣阻攔康熙,因為禮儀規格太高了,由大臣代為祭拜就可以了。但是康熙卻說:“洪武乃英武偉烈之主,非尋常帝王可比”,意思是明太祖朱元璋不是一般的帝王,是歷史上的大英雄。因此康熙不但去了,而且還寫了一副匾額:治隆唐宋,意思是明朝在朱元璋治理下,比唐朝和宋朝都要繁榮昌盛,幅員更加遼闊。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清朝不僅僅是康熙對朱元璋無比崇敬,據《清世祖實錄》記載,順治帝在讀《資治通鑑》的時候,就突然對著范文程、寧完我、陳名夏等內閣大臣問道:“中國曆代帝王,從漢高祖以下,何帝為優”,從漢高祖開始,歷史上哪一個帝王最優秀?下面很多人,有推舉漢高祖的,也有推舉宋太祖的,還有推舉漢文帝的。沒有想到當時只有16歲的順治帝認為:“朕一位歷代賢君,莫如洪武。”中國的歷代帝王,沒有一個比得過朱元璋的。順治帝給出的理由是“洪武所定條例章程,規畫周詳”,認為朱元璋能夠把整個明朝都規劃好了。

朱元璋能夠得到順治康熙的推崇,不僅僅是因為他是中國第一個農民起義成功的皇帝,而是因為他幾乎一手設計了大明王朝整整300年的國家制度,而且這些制度規劃之詳細,讓後來的清朝都繼承了下來。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朱元璋對明朝的規劃

明太祖朱元璋一生活了70多歲,在位時間更是長達31年,所以在這漫長帝王生涯裡,他可以總結自己施政綱領,結合歷史教訓,不斷的修改調整。明朝的制度不僅僅是對元朝制度的繼承,而且還吸取了秦漢、隋唐、以及宋的歷史經驗教訓。

以內製外、內外相制、以下制上、上下相繼,這是明朝國家體系制度的16字方針。以內製外,明朝繼承了元朝的廣大疆域,但是採用了內斂型疆域政策,在邊境修築大量長城,以防禦的姿態對待遊牧民族。內外相制,通過從漢唐繼承下來的朝貢體系,對待外邦,比如鄭和下西洋,就是典型的朝貢制度,彰顯明朝國威,讓四夷來朝。以下制上,整個明朝一改宋朝商品經濟,採用重農抑商的政策方針,輕徭薄稅,重視農業生產,抑制商業的發展。上下相繼,為了保證皇權的權威性,廢除了宰相制度,並且利用內廷的宦官和外廷的文官兩套制度來相互制約。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古代相權相當於今天的董事長與總經理的職責,董事長是世襲的,擁有最高決策權,而總經理是職業經理人,隨時可以替換,但是不能越權超越董事長。但是由於皇帝的懶政,或者權力鬥爭,時常會出現相權過大的情況。朱元璋認為“漢、唐、宋雖有賢相,然其間亦多小人,專權亂政”,他把元朝的覆滅歸咎於“委任權臣,上下矇蔽”。

因此到了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謀反的罪名殺了左丞相胡惟庸,整個案件前前後後延續了十幾年,牽連殺害的人員達到3萬。從此明朝廢掉了宰相制度,同時將原來中書省下屬的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的正三品提升為正二品,分管政務直接向皇帝彙報。還將最高軍事機構大都督府一分為五,分別管轄京衛和各都司。把御史臺更改為都察院,監控各級官員。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宰相的廢除不僅僅是制度的調整,同時也是國家權力結構的重大變化,而且朱元璋還規定,以後的繼任者不得再設立宰相職位,如果有大臣建議設立宰相的,把這個建議者腰斬,並且全家充軍。中國皇帝制度存在兩千多年,宰相制度存在1300多年,從朱元璋開始,700多年時間裡是沒有宰相的制度。廢除宰相以後,皇帝是國家的元首,大權獨攬一身,但是皇帝不可能把所有的政務都攬在自己身上,而且還保不準有個別懶政的皇帝,比如不上朝的萬曆,做木匠的朱由校,這樣就會導致權力旁落到宦官身上。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沒有宰相的政治系統

朱元璋希望利用各部門、各機構相互制衡來作為維護皇權的專政,明太祖在精心設計的明朝國家權力結構當中,制衡了文官系統和武官系統,但是忽略了宦官系統。雖然有記載明太祖曾經立碑,規定宦官不得識字,不得干政,但是後期還是出現了大批宦官專政,比如劉瑾、魏忠賢等。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在洪武時期,設置十二監、四司、八局,這些宦官二十四衙門的設置給予他們足夠大的權力,這些宦官擁有出使,監軍,偵查等權力,已經形成了能夠和文官、武官系統相抗衡的權力系統,這也是朱元璋十六字方針中的“以內製外”。從洪武三年開始,朱元璋分封了23個諸侯王,最少的可以領兵3千,多的可以領兵2萬,讓這些諸侯王挾制各省的都司,而且緊要關頭如果內廷出現危機,這些諸侯王可以“勤王”,這是一套“以外製內”的保障系統,但是朱棣後來卻利用這個“以外製內”制度實現了篡位。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從明朝權力結構來看,朱元璋希望通過兩套系統來保證國家的安全,一套是中央到地方的行政、軍事以及監察等這些常規的政治治理系統,這套系統能夠保證國家的正常運轉,管理百姓,徵收稅務等等。另一套系統是宦官和諸侯王,他們鉗制文官、武官系統的同時,如果發生叛亂等非常規事務的時候,可以利用諸侯王來穩定國家秩序。

同時為了更好監督文官系統,朱元璋還設置了“六科十三道”,六科是指:吏、戶、禮、兵、刑、工,十三道是監察御史組成的言官系統,這些官員級別都很低,但是他們擁有監督朝廷官員,揭發問題的權力,甚至道德問題。這是皇帝宦官系統之外,另一套監察系統,而且“六科十三道”不需要證據,直接就可以把自己所看到的不良行徑上報給皇帝。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另一種形式的宰相

朱元璋這種官僚機構的扁平化設計,讓皇帝直接管轄吏、戶、禮、兵、刑、工六部,都察院,通政院,大理寺,五軍都督府等機構,而且讓低級別的“六科十三道”監督這些行政系統。無論是人事任免,還是地方事務所有信息都要上報給皇帝,讓皇帝一個人去決策,這需要非常勤政的皇帝才能擔任。據《明史》記載,朱元璋在廢相之後,平均每天要處理200份文件,400件決議,無論精力多麼旺盛的皇帝,這麼多的事務肯定應付不過來的。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實際上明朝內閣充當了部分宰相的職責,雖然他們只有議政,沒有監督百官的權力,但是他們可以通過閱讀呈上來的奏章,起草批示文件,對皇帝產生影響。我們看後來的嘉靖時期的楊廷和、萬曆初年的張居正等,他們都是以首席內閣大學士的分身參與國家政策的制定,以及政府的改革等工作。

雖然看上去明朝只有一個皇帝朱元璋,把明朝所有制度設計得天衣無縫,但是這些制度設計都往往過於理想化。而後世政治家往往通過打擦邊球的方式,實現國家政治制度的改良。

"

歷史上一直有一種說法,那就是明朝只有一個皇帝,雖然這個說法有些誇大,但是明太祖朱元璋對於明朝的意義確實非常重要,不僅僅只是明朝的開國皇帝。

清朝對朱元璋的崇拜

清朝很多制度都是沿襲了明朝,而且視明朝為典範。康熙下江南,曾經兩次親自去南京的孝陵祭拜明太祖朱元璋,康熙三十八年,當他再次想要去祭拜的時候,隨行的大臣紛紛勸他,事不再三。因為康熙下江南具有很大的象徵意義,當時漢族這些文人領袖主要在江南,到訪江南有意拉攏江南士人,清朝入關很多知識分子精英都曾拒絕為清朝服務,比如顧炎武、王夫之、黃宗羲等。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此時這些大臣阻攔康熙,因為禮儀規格太高了,由大臣代為祭拜就可以了。但是康熙卻說:“洪武乃英武偉烈之主,非尋常帝王可比”,意思是明太祖朱元璋不是一般的帝王,是歷史上的大英雄。因此康熙不但去了,而且還寫了一副匾額:治隆唐宋,意思是明朝在朱元璋治理下,比唐朝和宋朝都要繁榮昌盛,幅員更加遼闊。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清朝不僅僅是康熙對朱元璋無比崇敬,據《清世祖實錄》記載,順治帝在讀《資治通鑑》的時候,就突然對著范文程、寧完我、陳名夏等內閣大臣問道:“中國曆代帝王,從漢高祖以下,何帝為優”,從漢高祖開始,歷史上哪一個帝王最優秀?下面很多人,有推舉漢高祖的,也有推舉宋太祖的,還有推舉漢文帝的。沒有想到當時只有16歲的順治帝認為:“朕一位歷代賢君,莫如洪武。”中國的歷代帝王,沒有一個比得過朱元璋的。順治帝給出的理由是“洪武所定條例章程,規畫周詳”,認為朱元璋能夠把整個明朝都規劃好了。

朱元璋能夠得到順治康熙的推崇,不僅僅是因為他是中國第一個農民起義成功的皇帝,而是因為他幾乎一手設計了大明王朝整整300年的國家制度,而且這些制度規劃之詳細,讓後來的清朝都繼承了下來。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朱元璋對明朝的規劃

明太祖朱元璋一生活了70多歲,在位時間更是長達31年,所以在這漫長帝王生涯裡,他可以總結自己施政綱領,結合歷史教訓,不斷的修改調整。明朝的制度不僅僅是對元朝制度的繼承,而且還吸取了秦漢、隋唐、以及宋的歷史經驗教訓。

以內製外、內外相制、以下制上、上下相繼,這是明朝國家體系制度的16字方針。以內製外,明朝繼承了元朝的廣大疆域,但是採用了內斂型疆域政策,在邊境修築大量長城,以防禦的姿態對待遊牧民族。內外相制,通過從漢唐繼承下來的朝貢體系,對待外邦,比如鄭和下西洋,就是典型的朝貢制度,彰顯明朝國威,讓四夷來朝。以下制上,整個明朝一改宋朝商品經濟,採用重農抑商的政策方針,輕徭薄稅,重視農業生產,抑制商業的發展。上下相繼,為了保證皇權的權威性,廢除了宰相制度,並且利用內廷的宦官和外廷的文官兩套制度來相互制約。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古代相權相當於今天的董事長與總經理的職責,董事長是世襲的,擁有最高決策權,而總經理是職業經理人,隨時可以替換,但是不能越權超越董事長。但是由於皇帝的懶政,或者權力鬥爭,時常會出現相權過大的情況。朱元璋認為“漢、唐、宋雖有賢相,然其間亦多小人,專權亂政”,他把元朝的覆滅歸咎於“委任權臣,上下矇蔽”。

因此到了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謀反的罪名殺了左丞相胡惟庸,整個案件前前後後延續了十幾年,牽連殺害的人員達到3萬。從此明朝廢掉了宰相制度,同時將原來中書省下屬的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的正三品提升為正二品,分管政務直接向皇帝彙報。還將最高軍事機構大都督府一分為五,分別管轄京衛和各都司。把御史臺更改為都察院,監控各級官員。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宰相的廢除不僅僅是制度的調整,同時也是國家權力結構的重大變化,而且朱元璋還規定,以後的繼任者不得再設立宰相職位,如果有大臣建議設立宰相的,把這個建議者腰斬,並且全家充軍。中國皇帝制度存在兩千多年,宰相制度存在1300多年,從朱元璋開始,700多年時間裡是沒有宰相的制度。廢除宰相以後,皇帝是國家的元首,大權獨攬一身,但是皇帝不可能把所有的政務都攬在自己身上,而且還保不準有個別懶政的皇帝,比如不上朝的萬曆,做木匠的朱由校,這樣就會導致權力旁落到宦官身上。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沒有宰相的政治系統

朱元璋希望利用各部門、各機構相互制衡來作為維護皇權的專政,明太祖在精心設計的明朝國家權力結構當中,制衡了文官系統和武官系統,但是忽略了宦官系統。雖然有記載明太祖曾經立碑,規定宦官不得識字,不得干政,但是後期還是出現了大批宦官專政,比如劉瑾、魏忠賢等。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在洪武時期,設置十二監、四司、八局,這些宦官二十四衙門的設置給予他們足夠大的權力,這些宦官擁有出使,監軍,偵查等權力,已經形成了能夠和文官、武官系統相抗衡的權力系統,這也是朱元璋十六字方針中的“以內製外”。從洪武三年開始,朱元璋分封了23個諸侯王,最少的可以領兵3千,多的可以領兵2萬,讓這些諸侯王挾制各省的都司,而且緊要關頭如果內廷出現危機,這些諸侯王可以“勤王”,這是一套“以外製內”的保障系統,但是朱棣後來卻利用這個“以外製內”制度實現了篡位。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從明朝權力結構來看,朱元璋希望通過兩套系統來保證國家的安全,一套是中央到地方的行政、軍事以及監察等這些常規的政治治理系統,這套系統能夠保證國家的正常運轉,管理百姓,徵收稅務等等。另一套系統是宦官和諸侯王,他們鉗制文官、武官系統的同時,如果發生叛亂等非常規事務的時候,可以利用諸侯王來穩定國家秩序。

同時為了更好監督文官系統,朱元璋還設置了“六科十三道”,六科是指:吏、戶、禮、兵、刑、工,十三道是監察御史組成的言官系統,這些官員級別都很低,但是他們擁有監督朝廷官員,揭發問題的權力,甚至道德問題。這是皇帝宦官系統之外,另一套監察系統,而且“六科十三道”不需要證據,直接就可以把自己所看到的不良行徑上報給皇帝。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另一種形式的宰相

朱元璋這種官僚機構的扁平化設計,讓皇帝直接管轄吏、戶、禮、兵、刑、工六部,都察院,通政院,大理寺,五軍都督府等機構,而且讓低級別的“六科十三道”監督這些行政系統。無論是人事任免,還是地方事務所有信息都要上報給皇帝,讓皇帝一個人去決策,這需要非常勤政的皇帝才能擔任。據《明史》記載,朱元璋在廢相之後,平均每天要處理200份文件,400件決議,無論精力多麼旺盛的皇帝,這麼多的事務肯定應付不過來的。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實際上明朝內閣充當了部分宰相的職責,雖然他們只有議政,沒有監督百官的權力,但是他們可以通過閱讀呈上來的奏章,起草批示文件,對皇帝產生影響。我們看後來的嘉靖時期的楊廷和、萬曆初年的張居正等,他們都是以首席內閣大學士的分身參與國家政策的制定,以及政府的改革等工作。

雖然看上去明朝只有一個皇帝朱元璋,把明朝所有制度設計得天衣無縫,但是這些制度設計都往往過於理想化。而後世政治家往往通過打擦邊球的方式,實現國家政治制度的改良。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不可否認,朱元璋對明朝制度設定影響是非常深遠的,比如黃仁宇《萬曆十五年》描述:下級官員還在往上遞奏章,內閣還在批閱奏章,只不過送到宮裡通常得不到回覆;官員的考核、稅費的徵收、軍隊的訓練,也在照常進行;縣一級的運行更是平靜,縣官該收稅收稅、該審案審案,和從前沒什麼兩樣;科舉考試也沒受影響,年復一年地舉行著,大名鼎鼎的徐光啟,就是萬曆三十二年考中的進士,明末大臣楊嗣昌,則是萬曆三十八年中的進士,那時候萬曆皇帝已經有十多年不上朝了。即使如此,不影響整個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可見朱元璋對國家制度設計之精妙。

"

歷史上一直有一種說法,那就是明朝只有一個皇帝,雖然這個說法有些誇大,但是明太祖朱元璋對於明朝的意義確實非常重要,不僅僅只是明朝的開國皇帝。

清朝對朱元璋的崇拜

清朝很多制度都是沿襲了明朝,而且視明朝為典範。康熙下江南,曾經兩次親自去南京的孝陵祭拜明太祖朱元璋,康熙三十八年,當他再次想要去祭拜的時候,隨行的大臣紛紛勸他,事不再三。因為康熙下江南具有很大的象徵意義,當時漢族這些文人領袖主要在江南,到訪江南有意拉攏江南士人,清朝入關很多知識分子精英都曾拒絕為清朝服務,比如顧炎武、王夫之、黃宗羲等。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此時這些大臣阻攔康熙,因為禮儀規格太高了,由大臣代為祭拜就可以了。但是康熙卻說:“洪武乃英武偉烈之主,非尋常帝王可比”,意思是明太祖朱元璋不是一般的帝王,是歷史上的大英雄。因此康熙不但去了,而且還寫了一副匾額:治隆唐宋,意思是明朝在朱元璋治理下,比唐朝和宋朝都要繁榮昌盛,幅員更加遼闊。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清朝不僅僅是康熙對朱元璋無比崇敬,據《清世祖實錄》記載,順治帝在讀《資治通鑑》的時候,就突然對著范文程、寧完我、陳名夏等內閣大臣問道:“中國曆代帝王,從漢高祖以下,何帝為優”,從漢高祖開始,歷史上哪一個帝王最優秀?下面很多人,有推舉漢高祖的,也有推舉宋太祖的,還有推舉漢文帝的。沒有想到當時只有16歲的順治帝認為:“朕一位歷代賢君,莫如洪武。”中國的歷代帝王,沒有一個比得過朱元璋的。順治帝給出的理由是“洪武所定條例章程,規畫周詳”,認為朱元璋能夠把整個明朝都規劃好了。

朱元璋能夠得到順治康熙的推崇,不僅僅是因為他是中國第一個農民起義成功的皇帝,而是因為他幾乎一手設計了大明王朝整整300年的國家制度,而且這些制度規劃之詳細,讓後來的清朝都繼承了下來。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朱元璋對明朝的規劃

明太祖朱元璋一生活了70多歲,在位時間更是長達31年,所以在這漫長帝王生涯裡,他可以總結自己施政綱領,結合歷史教訓,不斷的修改調整。明朝的制度不僅僅是對元朝制度的繼承,而且還吸取了秦漢、隋唐、以及宋的歷史經驗教訓。

以內製外、內外相制、以下制上、上下相繼,這是明朝國家體系制度的16字方針。以內製外,明朝繼承了元朝的廣大疆域,但是採用了內斂型疆域政策,在邊境修築大量長城,以防禦的姿態對待遊牧民族。內外相制,通過從漢唐繼承下來的朝貢體系,對待外邦,比如鄭和下西洋,就是典型的朝貢制度,彰顯明朝國威,讓四夷來朝。以下制上,整個明朝一改宋朝商品經濟,採用重農抑商的政策方針,輕徭薄稅,重視農業生產,抑制商業的發展。上下相繼,為了保證皇權的權威性,廢除了宰相制度,並且利用內廷的宦官和外廷的文官兩套制度來相互制約。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古代相權相當於今天的董事長與總經理的職責,董事長是世襲的,擁有最高決策權,而總經理是職業經理人,隨時可以替換,但是不能越權超越董事長。但是由於皇帝的懶政,或者權力鬥爭,時常會出現相權過大的情況。朱元璋認為“漢、唐、宋雖有賢相,然其間亦多小人,專權亂政”,他把元朝的覆滅歸咎於“委任權臣,上下矇蔽”。

因此到了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謀反的罪名殺了左丞相胡惟庸,整個案件前前後後延續了十幾年,牽連殺害的人員達到3萬。從此明朝廢掉了宰相制度,同時將原來中書省下屬的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的正三品提升為正二品,分管政務直接向皇帝彙報。還將最高軍事機構大都督府一分為五,分別管轄京衛和各都司。把御史臺更改為都察院,監控各級官員。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宰相的廢除不僅僅是制度的調整,同時也是國家權力結構的重大變化,而且朱元璋還規定,以後的繼任者不得再設立宰相職位,如果有大臣建議設立宰相的,把這個建議者腰斬,並且全家充軍。中國皇帝制度存在兩千多年,宰相制度存在1300多年,從朱元璋開始,700多年時間裡是沒有宰相的制度。廢除宰相以後,皇帝是國家的元首,大權獨攬一身,但是皇帝不可能把所有的政務都攬在自己身上,而且還保不準有個別懶政的皇帝,比如不上朝的萬曆,做木匠的朱由校,這樣就會導致權力旁落到宦官身上。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沒有宰相的政治系統

朱元璋希望利用各部門、各機構相互制衡來作為維護皇權的專政,明太祖在精心設計的明朝國家權力結構當中,制衡了文官系統和武官系統,但是忽略了宦官系統。雖然有記載明太祖曾經立碑,規定宦官不得識字,不得干政,但是後期還是出現了大批宦官專政,比如劉瑾、魏忠賢等。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在洪武時期,設置十二監、四司、八局,這些宦官二十四衙門的設置給予他們足夠大的權力,這些宦官擁有出使,監軍,偵查等權力,已經形成了能夠和文官、武官系統相抗衡的權力系統,這也是朱元璋十六字方針中的“以內製外”。從洪武三年開始,朱元璋分封了23個諸侯王,最少的可以領兵3千,多的可以領兵2萬,讓這些諸侯王挾制各省的都司,而且緊要關頭如果內廷出現危機,這些諸侯王可以“勤王”,這是一套“以外製內”的保障系統,但是朱棣後來卻利用這個“以外製內”制度實現了篡位。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從明朝權力結構來看,朱元璋希望通過兩套系統來保證國家的安全,一套是中央到地方的行政、軍事以及監察等這些常規的政治治理系統,這套系統能夠保證國家的正常運轉,管理百姓,徵收稅務等等。另一套系統是宦官和諸侯王,他們鉗制文官、武官系統的同時,如果發生叛亂等非常規事務的時候,可以利用諸侯王來穩定國家秩序。

同時為了更好監督文官系統,朱元璋還設置了“六科十三道”,六科是指:吏、戶、禮、兵、刑、工,十三道是監察御史組成的言官系統,這些官員級別都很低,但是他們擁有監督朝廷官員,揭發問題的權力,甚至道德問題。這是皇帝宦官系統之外,另一套監察系統,而且“六科十三道”不需要證據,直接就可以把自己所看到的不良行徑上報給皇帝。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另一種形式的宰相

朱元璋這種官僚機構的扁平化設計,讓皇帝直接管轄吏、戶、禮、兵、刑、工六部,都察院,通政院,大理寺,五軍都督府等機構,而且讓低級別的“六科十三道”監督這些行政系統。無論是人事任免,還是地方事務所有信息都要上報給皇帝,讓皇帝一個人去決策,這需要非常勤政的皇帝才能擔任。據《明史》記載,朱元璋在廢相之後,平均每天要處理200份文件,400件決議,無論精力多麼旺盛的皇帝,這麼多的事務肯定應付不過來的。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實際上明朝內閣充當了部分宰相的職責,雖然他們只有議政,沒有監督百官的權力,但是他們可以通過閱讀呈上來的奏章,起草批示文件,對皇帝產生影響。我們看後來的嘉靖時期的楊廷和、萬曆初年的張居正等,他們都是以首席內閣大學士的分身參與國家政策的制定,以及政府的改革等工作。

雖然看上去明朝只有一個皇帝朱元璋,把明朝所有制度設計得天衣無縫,但是這些制度設計都往往過於理想化。而後世政治家往往通過打擦邊球的方式,實現國家政治制度的改良。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不可否認,朱元璋對明朝制度設定影響是非常深遠的,比如黃仁宇《萬曆十五年》描述:下級官員還在往上遞奏章,內閣還在批閱奏章,只不過送到宮裡通常得不到回覆;官員的考核、稅費的徵收、軍隊的訓練,也在照常進行;縣一級的運行更是平靜,縣官該收稅收稅、該審案審案,和從前沒什麼兩樣;科舉考試也沒受影響,年復一年地舉行著,大名鼎鼎的徐光啟,就是萬曆三十二年考中的進士,明末大臣楊嗣昌,則是萬曆三十八年中的進士,那時候萬曆皇帝已經有十多年不上朝了。即使如此,不影響整個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可見朱元璋對國家制度設計之精妙。

為什麼說明朝只有一個皇帝

清朝入關以後,對明朝的制度幾乎照搬全收,比如海禁制度,朝貢制度等,對中國近現代都產生了深遠影響。近代中國與海洋的關係已經發生了致命的變遷,對清朝形成衝擊的國家,不再是日本、朝鮮,而是來自歐洲的英國。但是清朝顯然沒有從朱元璋海禁、朝貢體系中走出來,導致錯過了第一次的工業革命。下一篇中我將詳細介紹明朝制度對清朝以及近現代的影響,歡迎關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