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

民諺有云:“銅延平,鐵邵武,豆腐建寧府,紙糊福州城。”意指延平與邵武的地形險要,固若金湯,而建寧和福州的所在,則很容易被攻下。

"

民諺有云:“銅延平,鐵邵武,豆腐建寧府,紙糊福州城。”意指延平與邵武的地形險要,固若金湯,而建寧和福州的所在,則很容易被攻下。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

紙糊的福州,雖言過其實,但亦有些道理。在古代,福州到處是連片的木房,板壁縫隙往往用紙張裱糊,一把火就能燒乾淨。而在古史中,閩越國、閩國、明初陳友定割據於此,都不成氣候,中央軍一旦入閩,福州轉眼就失守。

但邵武卻不同,能稱之為鐵城,自有其過人之處。

1

邵武:

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山川賜予的“鐵城”

邵武(古屬邵武府邵武縣),隸屬於福建省南平市,地處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南麓,閩江支流富屯溪中上游,史稱南武夷。

"

民諺有云:“銅延平,鐵邵武,豆腐建寧府,紙糊福州城。”意指延平與邵武的地形險要,固若金湯,而建寧和福州的所在,則很容易被攻下。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

紙糊的福州,雖言過其實,但亦有些道理。在古代,福州到處是連片的木房,板壁縫隙往往用紙張裱糊,一把火就能燒乾淨。而在古史中,閩越國、閩國、明初陳友定割據於此,都不成氣候,中央軍一旦入閩,福州轉眼就失守。

但邵武卻不同,能稱之為鐵城,自有其過人之處。

1

邵武:

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山川賜予的“鐵城”

邵武(古屬邵武府邵武縣),隸屬於福建省南平市,地處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南麓,閩江支流富屯溪中上游,史稱南武夷。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美景)

其境內地形複雜,山巒疊嶂,連綿不斷,地勢由北部、西南部向中部、邵武市東區東南部富屯溪谷地傾斜,最高點到最低點的海拔高差達1383米。山脊走向與境內主要地質構造線相一致,多為北偏東——南偏西走向。

"

民諺有云:“銅延平,鐵邵武,豆腐建寧府,紙糊福州城。”意指延平與邵武的地形險要,固若金湯,而建寧和福州的所在,則很容易被攻下。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

紙糊的福州,雖言過其實,但亦有些道理。在古代,福州到處是連片的木房,板壁縫隙往往用紙張裱糊,一把火就能燒乾淨。而在古史中,閩越國、閩國、明初陳友定割據於此,都不成氣候,中央軍一旦入閩,福州轉眼就失守。

但邵武卻不同,能稱之為鐵城,自有其過人之處。

1

邵武:

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山川賜予的“鐵城”

邵武(古屬邵武府邵武縣),隸屬於福建省南平市,地處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南麓,閩江支流富屯溪中上游,史稱南武夷。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美景)

其境內地形複雜,山巒疊嶂,連綿不斷,地勢由北部、西南部向中部、邵武市東區東南部富屯溪谷地傾斜,最高點到最低點的海拔高差達1383米。山脊走向與境內主要地質構造線相一致,多為北偏東——南偏西走向。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竹林)

邵武自古以來便是中原入閩的重要通道,閩西北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因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故名“鐵城”。

2

邵武:

據險而居,歷代築牆

兵家必爭的“鐵城”

一座城的固若金湯,只靠地理位置的優越,自然是不夠。因此,邵武能有“鐵城”的名號,還由於歷史上的征戰與對邵武城的修建。

北宋宋太宗在位時期,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始置邵武軍。並在登高山以東,紫雲溪(今富屯溪)南岸築土城(今邵武市區),長十餘里。西跨熙春和西塔(今金整峰)兩山山脊,憑高據險,為鐵城的第一步。

"

民諺有云:“銅延平,鐵邵武,豆腐建寧府,紙糊福州城。”意指延平與邵武的地形險要,固若金湯,而建寧和福州的所在,則很容易被攻下。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

紙糊的福州,雖言過其實,但亦有些道理。在古代,福州到處是連片的木房,板壁縫隙往往用紙張裱糊,一把火就能燒乾淨。而在古史中,閩越國、閩國、明初陳友定割據於此,都不成氣候,中央軍一旦入閩,福州轉眼就失守。

但邵武卻不同,能稱之為鐵城,自有其過人之處。

1

邵武:

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山川賜予的“鐵城”

邵武(古屬邵武府邵武縣),隸屬於福建省南平市,地處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南麓,閩江支流富屯溪中上游,史稱南武夷。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美景)

其境內地形複雜,山巒疊嶂,連綿不斷,地勢由北部、西南部向中部、邵武市東區東南部富屯溪谷地傾斜,最高點到最低點的海拔高差達1383米。山脊走向與境內主要地質構造線相一致,多為北偏東——南偏西走向。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竹林)

邵武自古以來便是中原入閩的重要通道,閩西北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因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故名“鐵城”。

2

邵武:

據險而居,歷代築牆

兵家必爭的“鐵城”

一座城的固若金湯,只靠地理位置的優越,自然是不夠。因此,邵武能有“鐵城”的名號,還由於歷史上的征戰與對邵武城的修建。

北宋宋太宗在位時期,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始置邵武軍。並在登高山以東,紫雲溪(今富屯溪)南岸築土城(今邵武市區),長十餘里。西跨熙春和西塔(今金整峰)兩山山脊,憑高據險,為鐵城的第一步。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府治圖)

明至正十三年(1276年)七月,南宋右主相文天祥於南劍州設府,派將領呂武率兵收復邵武后,直到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總管常璜以累石基加固邵武城牆,此為歷史書面記載,鐵城加固的第二步。

清咸豐三年(1853年),清政府因抵禦太平天國起義軍,命邵武府辦理聯甲團防局,修築關隘,加強防禦。又鹹豐六年(1856年)十二月,城女牆加高3尺。

"

民諺有云:“銅延平,鐵邵武,豆腐建寧府,紙糊福州城。”意指延平與邵武的地形險要,固若金湯,而建寧和福州的所在,則很容易被攻下。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

紙糊的福州,雖言過其實,但亦有些道理。在古代,福州到處是連片的木房,板壁縫隙往往用紙張裱糊,一把火就能燒乾淨。而在古史中,閩越國、閩國、明初陳友定割據於此,都不成氣候,中央軍一旦入閩,福州轉眼就失守。

但邵武卻不同,能稱之為鐵城,自有其過人之處。

1

邵武:

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山川賜予的“鐵城”

邵武(古屬邵武府邵武縣),隸屬於福建省南平市,地處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南麓,閩江支流富屯溪中上游,史稱南武夷。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美景)

其境內地形複雜,山巒疊嶂,連綿不斷,地勢由北部、西南部向中部、邵武市東區東南部富屯溪谷地傾斜,最高點到最低點的海拔高差達1383米。山脊走向與境內主要地質構造線相一致,多為北偏東——南偏西走向。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竹林)

邵武自古以來便是中原入閩的重要通道,閩西北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因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故名“鐵城”。

2

邵武:

據險而居,歷代築牆

兵家必爭的“鐵城”

一座城的固若金湯,只靠地理位置的優越,自然是不夠。因此,邵武能有“鐵城”的名號,還由於歷史上的征戰與對邵武城的修建。

北宋宋太宗在位時期,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始置邵武軍。並在登高山以東,紫雲溪(今富屯溪)南岸築土城(今邵武市區),長十餘里。西跨熙春和西塔(今金整峰)兩山山脊,憑高據險,為鐵城的第一步。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府治圖)

明至正十三年(1276年)七月,南宋右主相文天祥於南劍州設府,派將領呂武率兵收復邵武后,直到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總管常璜以累石基加固邵武城牆,此為歷史書面記載,鐵城加固的第二步。

清咸豐三年(1853年),清政府因抵禦太平天國起義軍,命邵武府辦理聯甲團防局,修築關隘,加強防禦。又鹹豐六年(1856年)十二月,城女牆加高3尺。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影像 來源: 美騎影像)

邵武城歷經歷代的修建,其軍事要塞的功能已經不言而喻。至近代1933年9月,少共國際師配合紅三、五軍團在東方戰線的邵武拿口與國民黨軍周志群部激戰2小時,全殲周部1個連,首戰告捷,被一方面軍總指揮朱德、總政治委員周恩來、政治部主任楊尚昆譽為"鐵拳初試"。

"

民諺有云:“銅延平,鐵邵武,豆腐建寧府,紙糊福州城。”意指延平與邵武的地形險要,固若金湯,而建寧和福州的所在,則很容易被攻下。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

紙糊的福州,雖言過其實,但亦有些道理。在古代,福州到處是連片的木房,板壁縫隙往往用紙張裱糊,一把火就能燒乾淨。而在古史中,閩越國、閩國、明初陳友定割據於此,都不成氣候,中央軍一旦入閩,福州轉眼就失守。

但邵武卻不同,能稱之為鐵城,自有其過人之處。

1

邵武:

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山川賜予的“鐵城”

邵武(古屬邵武府邵武縣),隸屬於福建省南平市,地處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南麓,閩江支流富屯溪中上游,史稱南武夷。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美景)

其境內地形複雜,山巒疊嶂,連綿不斷,地勢由北部、西南部向中部、邵武市東區東南部富屯溪谷地傾斜,最高點到最低點的海拔高差達1383米。山脊走向與境內主要地質構造線相一致,多為北偏東——南偏西走向。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竹林)

邵武自古以來便是中原入閩的重要通道,閩西北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因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故名“鐵城”。

2

邵武:

據險而居,歷代築牆

兵家必爭的“鐵城”

一座城的固若金湯,只靠地理位置的優越,自然是不夠。因此,邵武能有“鐵城”的名號,還由於歷史上的征戰與對邵武城的修建。

北宋宋太宗在位時期,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始置邵武軍。並在登高山以東,紫雲溪(今富屯溪)南岸築土城(今邵武市區),長十餘里。西跨熙春和西塔(今金整峰)兩山山脊,憑高據險,為鐵城的第一步。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府治圖)

明至正十三年(1276年)七月,南宋右主相文天祥於南劍州設府,派將領呂武率兵收復邵武后,直到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總管常璜以累石基加固邵武城牆,此為歷史書面記載,鐵城加固的第二步。

清咸豐三年(1853年),清政府因抵禦太平天國起義軍,命邵武府辦理聯甲團防局,修築關隘,加強防禦。又鹹豐六年(1856年)十二月,城女牆加高3尺。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影像 來源: 美騎影像)

邵武城歷經歷代的修建,其軍事要塞的功能已經不言而喻。至近代1933年9月,少共國際師配合紅三、五軍團在東方戰線的邵武拿口與國民黨軍周志群部激戰2小時,全殲周部1個連,首戰告捷,被一方面軍總指揮朱德、總政治委員周恩來、政治部主任楊尚昆譽為"鐵拳初試"。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樵溪門)

如此勝仗不僅是少共國際師與紅三、五軍團的戰略得當,英勇果敢,更有邵武城據險而居,地勢險要的功勞。

3

邵武:

人文蔚起,開放包容

富有底蘊的“鐵城”

邵武的“鐵城”名號,之所以能打響,自然也離不開當地宛若堅鐵一般的文化底蘊和性格堅毅的人們。

邵武有近1700年的建城歷史,曾為福建八府之一,歷史上文采光華,人文蔚起。宋代有民族英雄、文學家李綱,文學理論家嚴羽在內的“九嚴”,有“詩動七閩”的美譽;元代有詩人黃鎮成、黃清老;明清時期有宮廷畫家上官伯達,書法篆刻家徐幹。

"

民諺有云:“銅延平,鐵邵武,豆腐建寧府,紙糊福州城。”意指延平與邵武的地形險要,固若金湯,而建寧和福州的所在,則很容易被攻下。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

紙糊的福州,雖言過其實,但亦有些道理。在古代,福州到處是連片的木房,板壁縫隙往往用紙張裱糊,一把火就能燒乾淨。而在古史中,閩越國、閩國、明初陳友定割據於此,都不成氣候,中央軍一旦入閩,福州轉眼就失守。

但邵武卻不同,能稱之為鐵城,自有其過人之處。

1

邵武:

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山川賜予的“鐵城”

邵武(古屬邵武府邵武縣),隸屬於福建省南平市,地處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南麓,閩江支流富屯溪中上游,史稱南武夷。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美景)

其境內地形複雜,山巒疊嶂,連綿不斷,地勢由北部、西南部向中部、邵武市東區東南部富屯溪谷地傾斜,最高點到最低點的海拔高差達1383米。山脊走向與境內主要地質構造線相一致,多為北偏東——南偏西走向。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竹林)

邵武自古以來便是中原入閩的重要通道,閩西北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因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故名“鐵城”。

2

邵武:

據險而居,歷代築牆

兵家必爭的“鐵城”

一座城的固若金湯,只靠地理位置的優越,自然是不夠。因此,邵武能有“鐵城”的名號,還由於歷史上的征戰與對邵武城的修建。

北宋宋太宗在位時期,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始置邵武軍。並在登高山以東,紫雲溪(今富屯溪)南岸築土城(今邵武市區),長十餘里。西跨熙春和西塔(今金整峰)兩山山脊,憑高據險,為鐵城的第一步。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府治圖)

明至正十三年(1276年)七月,南宋右主相文天祥於南劍州設府,派將領呂武率兵收復邵武后,直到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總管常璜以累石基加固邵武城牆,此為歷史書面記載,鐵城加固的第二步。

清咸豐三年(1853年),清政府因抵禦太平天國起義軍,命邵武府辦理聯甲團防局,修築關隘,加強防禦。又鹹豐六年(1856年)十二月,城女牆加高3尺。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影像 來源: 美騎影像)

邵武城歷經歷代的修建,其軍事要塞的功能已經不言而喻。至近代1933年9月,少共國際師配合紅三、五軍團在東方戰線的邵武拿口與國民黨軍周志群部激戰2小時,全殲周部1個連,首戰告捷,被一方面軍總指揮朱德、總政治委員周恩來、政治部主任楊尚昆譽為"鐵拳初試"。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樵溪門)

如此勝仗不僅是少共國際師與紅三、五軍團的戰略得當,英勇果敢,更有邵武城據險而居,地勢險要的功勞。

3

邵武:

人文蔚起,開放包容

富有底蘊的“鐵城”

邵武的“鐵城”名號,之所以能打響,自然也離不開當地宛若堅鐵一般的文化底蘊和性格堅毅的人們。

邵武有近1700年的建城歷史,曾為福建八府之一,歷史上文采光華,人文蔚起。宋代有民族英雄、文學家李綱,文學理論家嚴羽在內的“九嚴”,有“詩動七閩”的美譽;元代有詩人黃鎮成、黃清老;明清時期有宮廷畫家上官伯達,書法篆刻家徐幹。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嚴羽 滄浪閣)

與邵武有地緣關係的客籍學者名流,諸如理學大師朱熹,文學家戴式之、周亮工等曾在此駐足,留下許多與邵武有關的詩文。

民國時期,邵武的文化事業也有一定的發展,主要是抗日戰爭爆發後,沿海大中院校內遷邵武,一時學者名流雲集。如國學名家陳遵統,詩詞專家嚴叔夏,翻譯家李培恩,教育家林景潤等均前來邵武,促進了邵武文化的發展。

"

民諺有云:“銅延平,鐵邵武,豆腐建寧府,紙糊福州城。”意指延平與邵武的地形險要,固若金湯,而建寧和福州的所在,則很容易被攻下。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

紙糊的福州,雖言過其實,但亦有些道理。在古代,福州到處是連片的木房,板壁縫隙往往用紙張裱糊,一把火就能燒乾淨。而在古史中,閩越國、閩國、明初陳友定割據於此,都不成氣候,中央軍一旦入閩,福州轉眼就失守。

但邵武卻不同,能稱之為鐵城,自有其過人之處。

1

邵武:

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山川賜予的“鐵城”

邵武(古屬邵武府邵武縣),隸屬於福建省南平市,地處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南麓,閩江支流富屯溪中上游,史稱南武夷。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美景)

其境內地形複雜,山巒疊嶂,連綿不斷,地勢由北部、西南部向中部、邵武市東區東南部富屯溪谷地傾斜,最高點到最低點的海拔高差達1383米。山脊走向與境內主要地質構造線相一致,多為北偏東——南偏西走向。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竹林)

邵武自古以來便是中原入閩的重要通道,閩西北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因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故名“鐵城”。

2

邵武:

據險而居,歷代築牆

兵家必爭的“鐵城”

一座城的固若金湯,只靠地理位置的優越,自然是不夠。因此,邵武能有“鐵城”的名號,還由於歷史上的征戰與對邵武城的修建。

北宋宋太宗在位時期,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始置邵武軍。並在登高山以東,紫雲溪(今富屯溪)南岸築土城(今邵武市區),長十餘里。西跨熙春和西塔(今金整峰)兩山山脊,憑高據險,為鐵城的第一步。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府治圖)

明至正十三年(1276年)七月,南宋右主相文天祥於南劍州設府,派將領呂武率兵收復邵武后,直到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總管常璜以累石基加固邵武城牆,此為歷史書面記載,鐵城加固的第二步。

清咸豐三年(1853年),清政府因抵禦太平天國起義軍,命邵武府辦理聯甲團防局,修築關隘,加強防禦。又鹹豐六年(1856年)十二月,城女牆加高3尺。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影像 來源: 美騎影像)

邵武城歷經歷代的修建,其軍事要塞的功能已經不言而喻。至近代1933年9月,少共國際師配合紅三、五軍團在東方戰線的邵武拿口與國民黨軍周志群部激戰2小時,全殲周部1個連,首戰告捷,被一方面軍總指揮朱德、總政治委員周恩來、政治部主任楊尚昆譽為"鐵拳初試"。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樵溪門)

如此勝仗不僅是少共國際師與紅三、五軍團的戰略得當,英勇果敢,更有邵武城據險而居,地勢險要的功勞。

3

邵武:

人文蔚起,開放包容

富有底蘊的“鐵城”

邵武的“鐵城”名號,之所以能打響,自然也離不開當地宛若堅鐵一般的文化底蘊和性格堅毅的人們。

邵武有近1700年的建城歷史,曾為福建八府之一,歷史上文采光華,人文蔚起。宋代有民族英雄、文學家李綱,文學理論家嚴羽在內的“九嚴”,有“詩動七閩”的美譽;元代有詩人黃鎮成、黃清老;明清時期有宮廷畫家上官伯達,書法篆刻家徐幹。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嚴羽 滄浪閣)

與邵武有地緣關係的客籍學者名流,諸如理學大師朱熹,文學家戴式之、周亮工等曾在此駐足,留下許多與邵武有關的詩文。

民國時期,邵武的文化事業也有一定的發展,主要是抗日戰爭爆發後,沿海大中院校內遷邵武,一時學者名流雲集。如國學名家陳遵統,詩詞專家嚴叔夏,翻譯家李培恩,教育家林景潤等均前來邵武,促進了邵武文化的發展。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人民開放包容,歷史上中原文明和閩越文化在此交匯融合,佛、道、天主、基督、伊斯蘭五教同城,回、畲、滿等二十多個少數民族和諧共處,百姓更是在此安居樂業。

4

邵武:

風光絕美,人文悠然

旅遊勝地的“鐵城”

邵武是武夷旅遊勝地,地處閩西北“綠三角之旅”的中心,北接世界雙遺產地武夷山,南毗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泰寧金湖,是溝通閩西北“綠三角”(武夷山、金湖、玉華洞)三個“角”的必經交通樞紐。

其境內不僅有眾多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美食、物產亦不可小覷。

天成奇峽

"

民諺有云:“銅延平,鐵邵武,豆腐建寧府,紙糊福州城。”意指延平與邵武的地形險要,固若金湯,而建寧和福州的所在,則很容易被攻下。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

紙糊的福州,雖言過其實,但亦有些道理。在古代,福州到處是連片的木房,板壁縫隙往往用紙張裱糊,一把火就能燒乾淨。而在古史中,閩越國、閩國、明初陳友定割據於此,都不成氣候,中央軍一旦入閩,福州轉眼就失守。

但邵武卻不同,能稱之為鐵城,自有其過人之處。

1

邵武:

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山川賜予的“鐵城”

邵武(古屬邵武府邵武縣),隸屬於福建省南平市,地處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南麓,閩江支流富屯溪中上游,史稱南武夷。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美景)

其境內地形複雜,山巒疊嶂,連綿不斷,地勢由北部、西南部向中部、邵武市東區東南部富屯溪谷地傾斜,最高點到最低點的海拔高差達1383米。山脊走向與境內主要地質構造線相一致,多為北偏東——南偏西走向。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竹林)

邵武自古以來便是中原入閩的重要通道,閩西北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因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故名“鐵城”。

2

邵武:

據險而居,歷代築牆

兵家必爭的“鐵城”

一座城的固若金湯,只靠地理位置的優越,自然是不夠。因此,邵武能有“鐵城”的名號,還由於歷史上的征戰與對邵武城的修建。

北宋宋太宗在位時期,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始置邵武軍。並在登高山以東,紫雲溪(今富屯溪)南岸築土城(今邵武市區),長十餘里。西跨熙春和西塔(今金整峰)兩山山脊,憑高據險,為鐵城的第一步。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府治圖)

明至正十三年(1276年)七月,南宋右主相文天祥於南劍州設府,派將領呂武率兵收復邵武后,直到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總管常璜以累石基加固邵武城牆,此為歷史書面記載,鐵城加固的第二步。

清咸豐三年(1853年),清政府因抵禦太平天國起義軍,命邵武府辦理聯甲團防局,修築關隘,加強防禦。又鹹豐六年(1856年)十二月,城女牆加高3尺。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影像 來源: 美騎影像)

邵武城歷經歷代的修建,其軍事要塞的功能已經不言而喻。至近代1933年9月,少共國際師配合紅三、五軍團在東方戰線的邵武拿口與國民黨軍周志群部激戰2小時,全殲周部1個連,首戰告捷,被一方面軍總指揮朱德、總政治委員周恩來、政治部主任楊尚昆譽為"鐵拳初試"。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樵溪門)

如此勝仗不僅是少共國際師與紅三、五軍團的戰略得當,英勇果敢,更有邵武城據險而居,地勢險要的功勞。

3

邵武:

人文蔚起,開放包容

富有底蘊的“鐵城”

邵武的“鐵城”名號,之所以能打響,自然也離不開當地宛若堅鐵一般的文化底蘊和性格堅毅的人們。

邵武有近1700年的建城歷史,曾為福建八府之一,歷史上文采光華,人文蔚起。宋代有民族英雄、文學家李綱,文學理論家嚴羽在內的“九嚴”,有“詩動七閩”的美譽;元代有詩人黃鎮成、黃清老;明清時期有宮廷畫家上官伯達,書法篆刻家徐幹。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嚴羽 滄浪閣)

與邵武有地緣關係的客籍學者名流,諸如理學大師朱熹,文學家戴式之、周亮工等曾在此駐足,留下許多與邵武有關的詩文。

民國時期,邵武的文化事業也有一定的發展,主要是抗日戰爭爆發後,沿海大中院校內遷邵武,一時學者名流雲集。如國學名家陳遵統,詩詞專家嚴叔夏,翻譯家李培恩,教育家林景潤等均前來邵武,促進了邵武文化的發展。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人民開放包容,歷史上中原文明和閩越文化在此交匯融合,佛、道、天主、基督、伊斯蘭五教同城,回、畲、滿等二十多個少數民族和諧共處,百姓更是在此安居樂業。

4

邵武:

風光絕美,人文悠然

旅遊勝地的“鐵城”

邵武是武夷旅遊勝地,地處閩西北“綠三角之旅”的中心,北接世界雙遺產地武夷山,南毗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泰寧金湖,是溝通閩西北“綠三角”(武夷山、金湖、玉華洞)三個“角”的必經交通樞紐。

其境內不僅有眾多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美食、物產亦不可小覷。

天成奇峽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天成奇峽景區處於閩西北綠三角中心福建邵武肖家坊鎮將石自然保護區內,面積30平方公里。以原始的生態環境、清新的空氣和奇特的丹霞地貌組合而成的自然風光,被譽為“放大的盆景”、“世外密境”。

雲靈山景區

"

民諺有云:“銅延平,鐵邵武,豆腐建寧府,紙糊福州城。”意指延平與邵武的地形險要,固若金湯,而建寧和福州的所在,則很容易被攻下。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

紙糊的福州,雖言過其實,但亦有些道理。在古代,福州到處是連片的木房,板壁縫隙往往用紙張裱糊,一把火就能燒乾淨。而在古史中,閩越國、閩國、明初陳友定割據於此,都不成氣候,中央軍一旦入閩,福州轉眼就失守。

但邵武卻不同,能稱之為鐵城,自有其過人之處。

1

邵武:

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山川賜予的“鐵城”

邵武(古屬邵武府邵武縣),隸屬於福建省南平市,地處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南麓,閩江支流富屯溪中上游,史稱南武夷。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美景)

其境內地形複雜,山巒疊嶂,連綿不斷,地勢由北部、西南部向中部、邵武市東區東南部富屯溪谷地傾斜,最高點到最低點的海拔高差達1383米。山脊走向與境內主要地質構造線相一致,多為北偏東——南偏西走向。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竹林)

邵武自古以來便是中原入閩的重要通道,閩西北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因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故名“鐵城”。

2

邵武:

據險而居,歷代築牆

兵家必爭的“鐵城”

一座城的固若金湯,只靠地理位置的優越,自然是不夠。因此,邵武能有“鐵城”的名號,還由於歷史上的征戰與對邵武城的修建。

北宋宋太宗在位時期,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始置邵武軍。並在登高山以東,紫雲溪(今富屯溪)南岸築土城(今邵武市區),長十餘里。西跨熙春和西塔(今金整峰)兩山山脊,憑高據險,為鐵城的第一步。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府治圖)

明至正十三年(1276年)七月,南宋右主相文天祥於南劍州設府,派將領呂武率兵收復邵武后,直到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總管常璜以累石基加固邵武城牆,此為歷史書面記載,鐵城加固的第二步。

清咸豐三年(1853年),清政府因抵禦太平天國起義軍,命邵武府辦理聯甲團防局,修築關隘,加強防禦。又鹹豐六年(1856年)十二月,城女牆加高3尺。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影像 來源: 美騎影像)

邵武城歷經歷代的修建,其軍事要塞的功能已經不言而喻。至近代1933年9月,少共國際師配合紅三、五軍團在東方戰線的邵武拿口與國民黨軍周志群部激戰2小時,全殲周部1個連,首戰告捷,被一方面軍總指揮朱德、總政治委員周恩來、政治部主任楊尚昆譽為"鐵拳初試"。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樵溪門)

如此勝仗不僅是少共國際師與紅三、五軍團的戰略得當,英勇果敢,更有邵武城據險而居,地勢險要的功勞。

3

邵武:

人文蔚起,開放包容

富有底蘊的“鐵城”

邵武的“鐵城”名號,之所以能打響,自然也離不開當地宛若堅鐵一般的文化底蘊和性格堅毅的人們。

邵武有近1700年的建城歷史,曾為福建八府之一,歷史上文采光華,人文蔚起。宋代有民族英雄、文學家李綱,文學理論家嚴羽在內的“九嚴”,有“詩動七閩”的美譽;元代有詩人黃鎮成、黃清老;明清時期有宮廷畫家上官伯達,書法篆刻家徐幹。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嚴羽 滄浪閣)

與邵武有地緣關係的客籍學者名流,諸如理學大師朱熹,文學家戴式之、周亮工等曾在此駐足,留下許多與邵武有關的詩文。

民國時期,邵武的文化事業也有一定的發展,主要是抗日戰爭爆發後,沿海大中院校內遷邵武,一時學者名流雲集。如國學名家陳遵統,詩詞專家嚴叔夏,翻譯家李培恩,教育家林景潤等均前來邵武,促進了邵武文化的發展。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人民開放包容,歷史上中原文明和閩越文化在此交匯融合,佛、道、天主、基督、伊斯蘭五教同城,回、畲、滿等二十多個少數民族和諧共處,百姓更是在此安居樂業。

4

邵武:

風光絕美,人文悠然

旅遊勝地的“鐵城”

邵武是武夷旅遊勝地,地處閩西北“綠三角之旅”的中心,北接世界雙遺產地武夷山,南毗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泰寧金湖,是溝通閩西北“綠三角”(武夷山、金湖、玉華洞)三個“角”的必經交通樞紐。

其境內不僅有眾多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美食、物產亦不可小覷。

天成奇峽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天成奇峽景區處於閩西北綠三角中心福建邵武肖家坊鎮將石自然保護區內,面積30平方公里。以原始的生態環境、清新的空氣和奇特的丹霞地貌組合而成的自然風光,被譽為“放大的盆景”、“世外密境”。

雲靈山景區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福建雲靈山旅遊景區位於福建省邵武市水北鎮龍鬥316國道旁,距市區僅15公里,景區首期以峽谷漂流、星級酒店、高級特色餐飲、島嶼養生溫泉為主,集探險、娛樂、休閒於一體。

和平古鎮

"

民諺有云:“銅延平,鐵邵武,豆腐建寧府,紙糊福州城。”意指延平與邵武的地形險要,固若金湯,而建寧和福州的所在,則很容易被攻下。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

紙糊的福州,雖言過其實,但亦有些道理。在古代,福州到處是連片的木房,板壁縫隙往往用紙張裱糊,一把火就能燒乾淨。而在古史中,閩越國、閩國、明初陳友定割據於此,都不成氣候,中央軍一旦入閩,福州轉眼就失守。

但邵武卻不同,能稱之為鐵城,自有其過人之處。

1

邵武:

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山川賜予的“鐵城”

邵武(古屬邵武府邵武縣),隸屬於福建省南平市,地處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南麓,閩江支流富屯溪中上游,史稱南武夷。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美景)

其境內地形複雜,山巒疊嶂,連綿不斷,地勢由北部、西南部向中部、邵武市東區東南部富屯溪谷地傾斜,最高點到最低點的海拔高差達1383米。山脊走向與境內主要地質構造線相一致,多為北偏東——南偏西走向。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竹林)

邵武自古以來便是中原入閩的重要通道,閩西北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因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故名“鐵城”。

2

邵武:

據險而居,歷代築牆

兵家必爭的“鐵城”

一座城的固若金湯,只靠地理位置的優越,自然是不夠。因此,邵武能有“鐵城”的名號,還由於歷史上的征戰與對邵武城的修建。

北宋宋太宗在位時期,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始置邵武軍。並在登高山以東,紫雲溪(今富屯溪)南岸築土城(今邵武市區),長十餘里。西跨熙春和西塔(今金整峰)兩山山脊,憑高據險,為鐵城的第一步。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府治圖)

明至正十三年(1276年)七月,南宋右主相文天祥於南劍州設府,派將領呂武率兵收復邵武后,直到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總管常璜以累石基加固邵武城牆,此為歷史書面記載,鐵城加固的第二步。

清咸豐三年(1853年),清政府因抵禦太平天國起義軍,命邵武府辦理聯甲團防局,修築關隘,加強防禦。又鹹豐六年(1856年)十二月,城女牆加高3尺。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影像 來源: 美騎影像)

邵武城歷經歷代的修建,其軍事要塞的功能已經不言而喻。至近代1933年9月,少共國際師配合紅三、五軍團在東方戰線的邵武拿口與國民黨軍周志群部激戰2小時,全殲周部1個連,首戰告捷,被一方面軍總指揮朱德、總政治委員周恩來、政治部主任楊尚昆譽為"鐵拳初試"。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樵溪門)

如此勝仗不僅是少共國際師與紅三、五軍團的戰略得當,英勇果敢,更有邵武城據險而居,地勢險要的功勞。

3

邵武:

人文蔚起,開放包容

富有底蘊的“鐵城”

邵武的“鐵城”名號,之所以能打響,自然也離不開當地宛若堅鐵一般的文化底蘊和性格堅毅的人們。

邵武有近1700年的建城歷史,曾為福建八府之一,歷史上文采光華,人文蔚起。宋代有民族英雄、文學家李綱,文學理論家嚴羽在內的“九嚴”,有“詩動七閩”的美譽;元代有詩人黃鎮成、黃清老;明清時期有宮廷畫家上官伯達,書法篆刻家徐幹。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嚴羽 滄浪閣)

與邵武有地緣關係的客籍學者名流,諸如理學大師朱熹,文學家戴式之、周亮工等曾在此駐足,留下許多與邵武有關的詩文。

民國時期,邵武的文化事業也有一定的發展,主要是抗日戰爭爆發後,沿海大中院校內遷邵武,一時學者名流雲集。如國學名家陳遵統,詩詞專家嚴叔夏,翻譯家李培恩,教育家林景潤等均前來邵武,促進了邵武文化的發展。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人民開放包容,歷史上中原文明和閩越文化在此交匯融合,佛、道、天主、基督、伊斯蘭五教同城,回、畲、滿等二十多個少數民族和諧共處,百姓更是在此安居樂業。

4

邵武:

風光絕美,人文悠然

旅遊勝地的“鐵城”

邵武是武夷旅遊勝地,地處閩西北“綠三角之旅”的中心,北接世界雙遺產地武夷山,南毗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泰寧金湖,是溝通閩西北“綠三角”(武夷山、金湖、玉華洞)三個“角”的必經交通樞紐。

其境內不僅有眾多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美食、物產亦不可小覷。

天成奇峽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天成奇峽景區處於閩西北綠三角中心福建邵武肖家坊鎮將石自然保護區內,面積30平方公里。以原始的生態環境、清新的空氣和奇特的丹霞地貌組合而成的自然風光,被譽為“放大的盆景”、“世外密境”。

雲靈山景區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福建雲靈山旅遊景區位於福建省邵武市水北鎮龍鬥316國道旁,距市區僅15公里,景區首期以峽谷漂流、星級酒店、高級特色餐飲、島嶼養生溫泉為主,集探險、娛樂、休閒於一體。

和平古鎮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攝影:冷秋)

和平鎮地處閩西北,面積192平方公里,建置始於唐朝,是福建省歷史最悠久的古鎮之一。是一處全國罕見的城堡式大村鎮,其眾多古建築是中國迄今保留最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築群之一,是國家級的旅遊資源。

包餈和腳跟餈

"

民諺有云:“銅延平,鐵邵武,豆腐建寧府,紙糊福州城。”意指延平與邵武的地形險要,固若金湯,而建寧和福州的所在,則很容易被攻下。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

紙糊的福州,雖言過其實,但亦有些道理。在古代,福州到處是連片的木房,板壁縫隙往往用紙張裱糊,一把火就能燒乾淨。而在古史中,閩越國、閩國、明初陳友定割據於此,都不成氣候,中央軍一旦入閩,福州轉眼就失守。

但邵武卻不同,能稱之為鐵城,自有其過人之處。

1

邵武:

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山川賜予的“鐵城”

邵武(古屬邵武府邵武縣),隸屬於福建省南平市,地處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南麓,閩江支流富屯溪中上游,史稱南武夷。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美景)

其境內地形複雜,山巒疊嶂,連綿不斷,地勢由北部、西南部向中部、邵武市東區東南部富屯溪谷地傾斜,最高點到最低點的海拔高差達1383米。山脊走向與境內主要地質構造線相一致,多為北偏東——南偏西走向。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竹林)

邵武自古以來便是中原入閩的重要通道,閩西北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因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故名“鐵城”。

2

邵武:

據險而居,歷代築牆

兵家必爭的“鐵城”

一座城的固若金湯,只靠地理位置的優越,自然是不夠。因此,邵武能有“鐵城”的名號,還由於歷史上的征戰與對邵武城的修建。

北宋宋太宗在位時期,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始置邵武軍。並在登高山以東,紫雲溪(今富屯溪)南岸築土城(今邵武市區),長十餘里。西跨熙春和西塔(今金整峰)兩山山脊,憑高據險,為鐵城的第一步。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府治圖)

明至正十三年(1276年)七月,南宋右主相文天祥於南劍州設府,派將領呂武率兵收復邵武后,直到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總管常璜以累石基加固邵武城牆,此為歷史書面記載,鐵城加固的第二步。

清咸豐三年(1853年),清政府因抵禦太平天國起義軍,命邵武府辦理聯甲團防局,修築關隘,加強防禦。又鹹豐六年(1856年)十二月,城女牆加高3尺。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影像 來源: 美騎影像)

邵武城歷經歷代的修建,其軍事要塞的功能已經不言而喻。至近代1933年9月,少共國際師配合紅三、五軍團在東方戰線的邵武拿口與國民黨軍周志群部激戰2小時,全殲周部1個連,首戰告捷,被一方面軍總指揮朱德、總政治委員周恩來、政治部主任楊尚昆譽為"鐵拳初試"。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樵溪門)

如此勝仗不僅是少共國際師與紅三、五軍團的戰略得當,英勇果敢,更有邵武城據險而居,地勢險要的功勞。

3

邵武:

人文蔚起,開放包容

富有底蘊的“鐵城”

邵武的“鐵城”名號,之所以能打響,自然也離不開當地宛若堅鐵一般的文化底蘊和性格堅毅的人們。

邵武有近1700年的建城歷史,曾為福建八府之一,歷史上文采光華,人文蔚起。宋代有民族英雄、文學家李綱,文學理論家嚴羽在內的“九嚴”,有“詩動七閩”的美譽;元代有詩人黃鎮成、黃清老;明清時期有宮廷畫家上官伯達,書法篆刻家徐幹。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嚴羽 滄浪閣)

與邵武有地緣關係的客籍學者名流,諸如理學大師朱熹,文學家戴式之、周亮工等曾在此駐足,留下許多與邵武有關的詩文。

民國時期,邵武的文化事業也有一定的發展,主要是抗日戰爭爆發後,沿海大中院校內遷邵武,一時學者名流雲集。如國學名家陳遵統,詩詞專家嚴叔夏,翻譯家李培恩,教育家林景潤等均前來邵武,促進了邵武文化的發展。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人民開放包容,歷史上中原文明和閩越文化在此交匯融合,佛、道、天主、基督、伊斯蘭五教同城,回、畲、滿等二十多個少數民族和諧共處,百姓更是在此安居樂業。

4

邵武:

風光絕美,人文悠然

旅遊勝地的“鐵城”

邵武是武夷旅遊勝地,地處閩西北“綠三角之旅”的中心,北接世界雙遺產地武夷山,南毗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泰寧金湖,是溝通閩西北“綠三角”(武夷山、金湖、玉華洞)三個“角”的必經交通樞紐。

其境內不僅有眾多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美食、物產亦不可小覷。

天成奇峽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天成奇峽景區處於閩西北綠三角中心福建邵武肖家坊鎮將石自然保護區內,面積30平方公里。以原始的生態環境、清新的空氣和奇特的丹霞地貌組合而成的自然風光,被譽為“放大的盆景”、“世外密境”。

雲靈山景區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福建雲靈山旅遊景區位於福建省邵武市水北鎮龍鬥316國道旁,距市區僅15公里,景區首期以峽谷漂流、星級酒店、高級特色餐飲、島嶼養生溫泉為主,集探險、娛樂、休閒於一體。

和平古鎮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攝影:冷秋)

和平鎮地處閩西北,面積192平方公里,建置始於唐朝,是福建省歷史最悠久的古鎮之一。是一處全國罕見的城堡式大村鎮,其眾多古建築是中國迄今保留最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築群之一,是國家級的旅遊資源。

包餈和腳跟餈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春社,邵武農村家家戶戶都要包“社餈”,又名“包餈”,狀似水餃,包餡所用之皮不是用麵粉做成的,而是用大米和“水曲”做成的。腳跟餈狀如腳跟,色金黃,味香,是邵武人十分喜歡的小吃。

和平鯉魚

"

民諺有云:“銅延平,鐵邵武,豆腐建寧府,紙糊福州城。”意指延平與邵武的地形險要,固若金湯,而建寧和福州的所在,則很容易被攻下。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

紙糊的福州,雖言過其實,但亦有些道理。在古代,福州到處是連片的木房,板壁縫隙往往用紙張裱糊,一把火就能燒乾淨。而在古史中,閩越國、閩國、明初陳友定割據於此,都不成氣候,中央軍一旦入閩,福州轉眼就失守。

但邵武卻不同,能稱之為鐵城,自有其過人之處。

1

邵武:

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山川賜予的“鐵城”

邵武(古屬邵武府邵武縣),隸屬於福建省南平市,地處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南麓,閩江支流富屯溪中上游,史稱南武夷。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美景)

其境內地形複雜,山巒疊嶂,連綿不斷,地勢由北部、西南部向中部、邵武市東區東南部富屯溪谷地傾斜,最高點到最低點的海拔高差達1383米。山脊走向與境內主要地質構造線相一致,多為北偏東——南偏西走向。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竹林)

邵武自古以來便是中原入閩的重要通道,閩西北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因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故名“鐵城”。

2

邵武:

據險而居,歷代築牆

兵家必爭的“鐵城”

一座城的固若金湯,只靠地理位置的優越,自然是不夠。因此,邵武能有“鐵城”的名號,還由於歷史上的征戰與對邵武城的修建。

北宋宋太宗在位時期,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始置邵武軍。並在登高山以東,紫雲溪(今富屯溪)南岸築土城(今邵武市區),長十餘里。西跨熙春和西塔(今金整峰)兩山山脊,憑高據險,為鐵城的第一步。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府治圖)

明至正十三年(1276年)七月,南宋右主相文天祥於南劍州設府,派將領呂武率兵收復邵武后,直到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總管常璜以累石基加固邵武城牆,此為歷史書面記載,鐵城加固的第二步。

清咸豐三年(1853年),清政府因抵禦太平天國起義軍,命邵武府辦理聯甲團防局,修築關隘,加強防禦。又鹹豐六年(1856年)十二月,城女牆加高3尺。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影像 來源: 美騎影像)

邵武城歷經歷代的修建,其軍事要塞的功能已經不言而喻。至近代1933年9月,少共國際師配合紅三、五軍團在東方戰線的邵武拿口與國民黨軍周志群部激戰2小時,全殲周部1個連,首戰告捷,被一方面軍總指揮朱德、總政治委員周恩來、政治部主任楊尚昆譽為"鐵拳初試"。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樵溪門)

如此勝仗不僅是少共國際師與紅三、五軍團的戰略得當,英勇果敢,更有邵武城據險而居,地勢險要的功勞。

3

邵武:

人文蔚起,開放包容

富有底蘊的“鐵城”

邵武的“鐵城”名號,之所以能打響,自然也離不開當地宛若堅鐵一般的文化底蘊和性格堅毅的人們。

邵武有近1700年的建城歷史,曾為福建八府之一,歷史上文采光華,人文蔚起。宋代有民族英雄、文學家李綱,文學理論家嚴羽在內的“九嚴”,有“詩動七閩”的美譽;元代有詩人黃鎮成、黃清老;明清時期有宮廷畫家上官伯達,書法篆刻家徐幹。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嚴羽 滄浪閣)

與邵武有地緣關係的客籍學者名流,諸如理學大師朱熹,文學家戴式之、周亮工等曾在此駐足,留下許多與邵武有關的詩文。

民國時期,邵武的文化事業也有一定的發展,主要是抗日戰爭爆發後,沿海大中院校內遷邵武,一時學者名流雲集。如國學名家陳遵統,詩詞專家嚴叔夏,翻譯家李培恩,教育家林景潤等均前來邵武,促進了邵武文化的發展。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人民開放包容,歷史上中原文明和閩越文化在此交匯融合,佛、道、天主、基督、伊斯蘭五教同城,回、畲、滿等二十多個少數民族和諧共處,百姓更是在此安居樂業。

4

邵武:

風光絕美,人文悠然

旅遊勝地的“鐵城”

邵武是武夷旅遊勝地,地處閩西北“綠三角之旅”的中心,北接世界雙遺產地武夷山,南毗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泰寧金湖,是溝通閩西北“綠三角”(武夷山、金湖、玉華洞)三個“角”的必經交通樞紐。

其境內不僅有眾多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美食、物產亦不可小覷。

天成奇峽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天成奇峽景區處於閩西北綠三角中心福建邵武肖家坊鎮將石自然保護區內,面積30平方公里。以原始的生態環境、清新的空氣和奇特的丹霞地貌組合而成的自然風光,被譽為“放大的盆景”、“世外密境”。

雲靈山景區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福建雲靈山旅遊景區位於福建省邵武市水北鎮龍鬥316國道旁,距市區僅15公里,景區首期以峽谷漂流、星級酒店、高級特色餐飲、島嶼養生溫泉為主,集探險、娛樂、休閒於一體。

和平古鎮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攝影:冷秋)

和平鎮地處閩西北,面積192平方公里,建置始於唐朝,是福建省歷史最悠久的古鎮之一。是一處全國罕見的城堡式大村鎮,其眾多古建築是中國迄今保留最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築群之一,是國家級的旅遊資源。

包餈和腳跟餈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春社,邵武農村家家戶戶都要包“社餈”,又名“包餈”,狀似水餃,包餡所用之皮不是用麵粉做成的,而是用大米和“水曲”做成的。腳跟餈狀如腳跟,色金黃,味香,是邵武人十分喜歡的小吃。

和平鯉魚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和平鯉魚是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和平鎮的特產。和平農民的先祖歷來有稻田養魚,稻魚兼作的習慣。待水稻臨近成熟,需排水烤田時,鯉魚即可捕撈,每尾半斤左右。煮熟的鯉魚肉質細嫩、口感香甜,令人回味。

和平豆腐

"

民諺有云:“銅延平,鐵邵武,豆腐建寧府,紙糊福州城。”意指延平與邵武的地形險要,固若金湯,而建寧和福州的所在,則很容易被攻下。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

紙糊的福州,雖言過其實,但亦有些道理。在古代,福州到處是連片的木房,板壁縫隙往往用紙張裱糊,一把火就能燒乾淨。而在古史中,閩越國、閩國、明初陳友定割據於此,都不成氣候,中央軍一旦入閩,福州轉眼就失守。

但邵武卻不同,能稱之為鐵城,自有其過人之處。

1

邵武:

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山川賜予的“鐵城”

邵武(古屬邵武府邵武縣),隸屬於福建省南平市,地處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南麓,閩江支流富屯溪中上游,史稱南武夷。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美景)

其境內地形複雜,山巒疊嶂,連綿不斷,地勢由北部、西南部向中部、邵武市東區東南部富屯溪谷地傾斜,最高點到最低點的海拔高差達1383米。山脊走向與境內主要地質構造線相一致,多為北偏東——南偏西走向。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竹林)

邵武自古以來便是中原入閩的重要通道,閩西北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因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故名“鐵城”。

2

邵武:

據險而居,歷代築牆

兵家必爭的“鐵城”

一座城的固若金湯,只靠地理位置的優越,自然是不夠。因此,邵武能有“鐵城”的名號,還由於歷史上的征戰與對邵武城的修建。

北宋宋太宗在位時期,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始置邵武軍。並在登高山以東,紫雲溪(今富屯溪)南岸築土城(今邵武市區),長十餘里。西跨熙春和西塔(今金整峰)兩山山脊,憑高據險,為鐵城的第一步。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府治圖)

明至正十三年(1276年)七月,南宋右主相文天祥於南劍州設府,派將領呂武率兵收復邵武后,直到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總管常璜以累石基加固邵武城牆,此為歷史書面記載,鐵城加固的第二步。

清咸豐三年(1853年),清政府因抵禦太平天國起義軍,命邵武府辦理聯甲團防局,修築關隘,加強防禦。又鹹豐六年(1856年)十二月,城女牆加高3尺。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影像 來源: 美騎影像)

邵武城歷經歷代的修建,其軍事要塞的功能已經不言而喻。至近代1933年9月,少共國際師配合紅三、五軍團在東方戰線的邵武拿口與國民黨軍周志群部激戰2小時,全殲周部1個連,首戰告捷,被一方面軍總指揮朱德、總政治委員周恩來、政治部主任楊尚昆譽為"鐵拳初試"。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樵溪門)

如此勝仗不僅是少共國際師與紅三、五軍團的戰略得當,英勇果敢,更有邵武城據險而居,地勢險要的功勞。

3

邵武:

人文蔚起,開放包容

富有底蘊的“鐵城”

邵武的“鐵城”名號,之所以能打響,自然也離不開當地宛若堅鐵一般的文化底蘊和性格堅毅的人們。

邵武有近1700年的建城歷史,曾為福建八府之一,歷史上文采光華,人文蔚起。宋代有民族英雄、文學家李綱,文學理論家嚴羽在內的“九嚴”,有“詩動七閩”的美譽;元代有詩人黃鎮成、黃清老;明清時期有宮廷畫家上官伯達,書法篆刻家徐幹。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嚴羽 滄浪閣)

與邵武有地緣關係的客籍學者名流,諸如理學大師朱熹,文學家戴式之、周亮工等曾在此駐足,留下許多與邵武有關的詩文。

民國時期,邵武的文化事業也有一定的發展,主要是抗日戰爭爆發後,沿海大中院校內遷邵武,一時學者名流雲集。如國學名家陳遵統,詩詞專家嚴叔夏,翻譯家李培恩,教育家林景潤等均前來邵武,促進了邵武文化的發展。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人民開放包容,歷史上中原文明和閩越文化在此交匯融合,佛、道、天主、基督、伊斯蘭五教同城,回、畲、滿等二十多個少數民族和諧共處,百姓更是在此安居樂業。

4

邵武:

風光絕美,人文悠然

旅遊勝地的“鐵城”

邵武是武夷旅遊勝地,地處閩西北“綠三角之旅”的中心,北接世界雙遺產地武夷山,南毗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泰寧金湖,是溝通閩西北“綠三角”(武夷山、金湖、玉華洞)三個“角”的必經交通樞紐。

其境內不僅有眾多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美食、物產亦不可小覷。

天成奇峽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天成奇峽景區處於閩西北綠三角中心福建邵武肖家坊鎮將石自然保護區內,面積30平方公里。以原始的生態環境、清新的空氣和奇特的丹霞地貌組合而成的自然風光,被譽為“放大的盆景”、“世外密境”。

雲靈山景區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福建雲靈山旅遊景區位於福建省邵武市水北鎮龍鬥316國道旁,距市區僅15公里,景區首期以峽谷漂流、星級酒店、高級特色餐飲、島嶼養生溫泉為主,集探險、娛樂、休閒於一體。

和平古鎮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攝影:冷秋)

和平鎮地處閩西北,面積192平方公里,建置始於唐朝,是福建省歷史最悠久的古鎮之一。是一處全國罕見的城堡式大村鎮,其眾多古建築是中國迄今保留最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築群之一,是國家級的旅遊資源。

包餈和腳跟餈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春社,邵武農村家家戶戶都要包“社餈”,又名“包餈”,狀似水餃,包餡所用之皮不是用麵粉做成的,而是用大米和“水曲”做成的。腳跟餈狀如腳跟,色金黃,味香,是邵武人十分喜歡的小吃。

和平鯉魚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和平鯉魚是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和平鎮的特產。和平農民的先祖歷來有稻田養魚,稻魚兼作的習慣。待水稻臨近成熟,需排水烤田時,鯉魚即可捕撈,每尾半斤左右。煮熟的鯉魚肉質細嫩、口感香甜,令人回味。

和平豆腐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豆腐、碎銅茶和擺果臺被稱為福建邵武和平的三絕,第一絕就是和平豆腐。和平人為充分利用土地,歷來有稻田養魚、田埂種豆的習慣,盛產優質黃豆,因而和平豆腐也有了悠久的製作史,遠近聞名。

碎銅茶

"

民諺有云:“銅延平,鐵邵武,豆腐建寧府,紙糊福州城。”意指延平與邵武的地形險要,固若金湯,而建寧和福州的所在,則很容易被攻下。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

紙糊的福州,雖言過其實,但亦有些道理。在古代,福州到處是連片的木房,板壁縫隙往往用紙張裱糊,一把火就能燒乾淨。而在古史中,閩越國、閩國、明初陳友定割據於此,都不成氣候,中央軍一旦入閩,福州轉眼就失守。

但邵武卻不同,能稱之為鐵城,自有其過人之處。

1

邵武:

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山川賜予的“鐵城”

邵武(古屬邵武府邵武縣),隸屬於福建省南平市,地處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南麓,閩江支流富屯溪中上游,史稱南武夷。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美景)

其境內地形複雜,山巒疊嶂,連綿不斷,地勢由北部、西南部向中部、邵武市東區東南部富屯溪谷地傾斜,最高點到最低點的海拔高差達1383米。山脊走向與境內主要地質構造線相一致,多為北偏東——南偏西走向。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竹林)

邵武自古以來便是中原入閩的重要通道,閩西北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因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故名“鐵城”。

2

邵武:

據險而居,歷代築牆

兵家必爭的“鐵城”

一座城的固若金湯,只靠地理位置的優越,自然是不夠。因此,邵武能有“鐵城”的名號,還由於歷史上的征戰與對邵武城的修建。

北宋宋太宗在位時期,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始置邵武軍。並在登高山以東,紫雲溪(今富屯溪)南岸築土城(今邵武市區),長十餘里。西跨熙春和西塔(今金整峰)兩山山脊,憑高據險,為鐵城的第一步。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府治圖)

明至正十三年(1276年)七月,南宋右主相文天祥於南劍州設府,派將領呂武率兵收復邵武后,直到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總管常璜以累石基加固邵武城牆,此為歷史書面記載,鐵城加固的第二步。

清咸豐三年(1853年),清政府因抵禦太平天國起義軍,命邵武府辦理聯甲團防局,修築關隘,加強防禦。又鹹豐六年(1856年)十二月,城女牆加高3尺。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影像 來源: 美騎影像)

邵武城歷經歷代的修建,其軍事要塞的功能已經不言而喻。至近代1933年9月,少共國際師配合紅三、五軍團在東方戰線的邵武拿口與國民黨軍周志群部激戰2小時,全殲周部1個連,首戰告捷,被一方面軍總指揮朱德、總政治委員周恩來、政治部主任楊尚昆譽為"鐵拳初試"。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樵溪門)

如此勝仗不僅是少共國際師與紅三、五軍團的戰略得當,英勇果敢,更有邵武城據險而居,地勢險要的功勞。

3

邵武:

人文蔚起,開放包容

富有底蘊的“鐵城”

邵武的“鐵城”名號,之所以能打響,自然也離不開當地宛若堅鐵一般的文化底蘊和性格堅毅的人們。

邵武有近1700年的建城歷史,曾為福建八府之一,歷史上文采光華,人文蔚起。宋代有民族英雄、文學家李綱,文學理論家嚴羽在內的“九嚴”,有“詩動七閩”的美譽;元代有詩人黃鎮成、黃清老;明清時期有宮廷畫家上官伯達,書法篆刻家徐幹。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嚴羽 滄浪閣)

與邵武有地緣關係的客籍學者名流,諸如理學大師朱熹,文學家戴式之、周亮工等曾在此駐足,留下許多與邵武有關的詩文。

民國時期,邵武的文化事業也有一定的發展,主要是抗日戰爭爆發後,沿海大中院校內遷邵武,一時學者名流雲集。如國學名家陳遵統,詩詞專家嚴叔夏,翻譯家李培恩,教育家林景潤等均前來邵武,促進了邵武文化的發展。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人民開放包容,歷史上中原文明和閩越文化在此交匯融合,佛、道、天主、基督、伊斯蘭五教同城,回、畲、滿等二十多個少數民族和諧共處,百姓更是在此安居樂業。

4

邵武:

風光絕美,人文悠然

旅遊勝地的“鐵城”

邵武是武夷旅遊勝地,地處閩西北“綠三角之旅”的中心,北接世界雙遺產地武夷山,南毗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泰寧金湖,是溝通閩西北“綠三角”(武夷山、金湖、玉華洞)三個“角”的必經交通樞紐。

其境內不僅有眾多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美食、物產亦不可小覷。

天成奇峽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天成奇峽景區處於閩西北綠三角中心福建邵武肖家坊鎮將石自然保護區內,面積30平方公里。以原始的生態環境、清新的空氣和奇特的丹霞地貌組合而成的自然風光,被譽為“放大的盆景”、“世外密境”。

雲靈山景區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福建雲靈山旅遊景區位於福建省邵武市水北鎮龍鬥316國道旁,距市區僅15公里,景區首期以峽谷漂流、星級酒店、高級特色餐飲、島嶼養生溫泉為主,集探險、娛樂、休閒於一體。

和平古鎮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攝影:冷秋)

和平鎮地處閩西北,面積192平方公里,建置始於唐朝,是福建省歷史最悠久的古鎮之一。是一處全國罕見的城堡式大村鎮,其眾多古建築是中國迄今保留最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築群之一,是國家級的旅遊資源。

包餈和腳跟餈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春社,邵武農村家家戶戶都要包“社餈”,又名“包餈”,狀似水餃,包餡所用之皮不是用麵粉做成的,而是用大米和“水曲”做成的。腳跟餈狀如腳跟,色金黃,味香,是邵武人十分喜歡的小吃。

和平鯉魚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和平鯉魚是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和平鎮的特產。和平農民的先祖歷來有稻田養魚,稻魚兼作的習慣。待水稻臨近成熟,需排水烤田時,鯉魚即可捕撈,每尾半斤左右。煮熟的鯉魚肉質細嫩、口感香甜,令人回味。

和平豆腐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豆腐、碎銅茶和擺果臺被稱為福建邵武和平的三絕,第一絕就是和平豆腐。和平人為充分利用土地,歷來有稻田養魚、田埂種豆的習慣,盛產優質黃豆,因而和平豆腐也有了悠久的製作史,遠近聞名。

碎銅茶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碎銅茶產地範圍為福建省邵武市現轄行政區域。將一小撮茶葉放入嘴中,再將一枚普通的古銅錢一起放入咀嚼,幾分鐘之後,一枚完整的銅錢便成為閃閃發光的碎片。

邵武蜜桔

"

民諺有云:“銅延平,鐵邵武,豆腐建寧府,紙糊福州城。”意指延平與邵武的地形險要,固若金湯,而建寧和福州的所在,則很容易被攻下。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

紙糊的福州,雖言過其實,但亦有些道理。在古代,福州到處是連片的木房,板壁縫隙往往用紙張裱糊,一把火就能燒乾淨。而在古史中,閩越國、閩國、明初陳友定割據於此,都不成氣候,中央軍一旦入閩,福州轉眼就失守。

但邵武卻不同,能稱之為鐵城,自有其過人之處。

1

邵武:

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山川賜予的“鐵城”

邵武(古屬邵武府邵武縣),隸屬於福建省南平市,地處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南麓,閩江支流富屯溪中上游,史稱南武夷。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美景)

其境內地形複雜,山巒疊嶂,連綿不斷,地勢由北部、西南部向中部、邵武市東區東南部富屯溪谷地傾斜,最高點到最低點的海拔高差達1383米。山脊走向與境內主要地質構造線相一致,多為北偏東——南偏西走向。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竹林)

邵武自古以來便是中原入閩的重要通道,閩西北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因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故名“鐵城”。

2

邵武:

據險而居,歷代築牆

兵家必爭的“鐵城”

一座城的固若金湯,只靠地理位置的優越,自然是不夠。因此,邵武能有“鐵城”的名號,還由於歷史上的征戰與對邵武城的修建。

北宋宋太宗在位時期,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始置邵武軍。並在登高山以東,紫雲溪(今富屯溪)南岸築土城(今邵武市區),長十餘里。西跨熙春和西塔(今金整峰)兩山山脊,憑高據險,為鐵城的第一步。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府治圖)

明至正十三年(1276年)七月,南宋右主相文天祥於南劍州設府,派將領呂武率兵收復邵武后,直到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總管常璜以累石基加固邵武城牆,此為歷史書面記載,鐵城加固的第二步。

清咸豐三年(1853年),清政府因抵禦太平天國起義軍,命邵武府辦理聯甲團防局,修築關隘,加強防禦。又鹹豐六年(1856年)十二月,城女牆加高3尺。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影像 來源: 美騎影像)

邵武城歷經歷代的修建,其軍事要塞的功能已經不言而喻。至近代1933年9月,少共國際師配合紅三、五軍團在東方戰線的邵武拿口與國民黨軍周志群部激戰2小時,全殲周部1個連,首戰告捷,被一方面軍總指揮朱德、總政治委員周恩來、政治部主任楊尚昆譽為"鐵拳初試"。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樵溪門)

如此勝仗不僅是少共國際師與紅三、五軍團的戰略得當,英勇果敢,更有邵武城據險而居,地勢險要的功勞。

3

邵武:

人文蔚起,開放包容

富有底蘊的“鐵城”

邵武的“鐵城”名號,之所以能打響,自然也離不開當地宛若堅鐵一般的文化底蘊和性格堅毅的人們。

邵武有近1700年的建城歷史,曾為福建八府之一,歷史上文采光華,人文蔚起。宋代有民族英雄、文學家李綱,文學理論家嚴羽在內的“九嚴”,有“詩動七閩”的美譽;元代有詩人黃鎮成、黃清老;明清時期有宮廷畫家上官伯達,書法篆刻家徐幹。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嚴羽 滄浪閣)

與邵武有地緣關係的客籍學者名流,諸如理學大師朱熹,文學家戴式之、周亮工等曾在此駐足,留下許多與邵武有關的詩文。

民國時期,邵武的文化事業也有一定的發展,主要是抗日戰爭爆發後,沿海大中院校內遷邵武,一時學者名流雲集。如國學名家陳遵統,詩詞專家嚴叔夏,翻譯家李培恩,教育家林景潤等均前來邵武,促進了邵武文化的發展。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人民開放包容,歷史上中原文明和閩越文化在此交匯融合,佛、道、天主、基督、伊斯蘭五教同城,回、畲、滿等二十多個少數民族和諧共處,百姓更是在此安居樂業。

4

邵武:

風光絕美,人文悠然

旅遊勝地的“鐵城”

邵武是武夷旅遊勝地,地處閩西北“綠三角之旅”的中心,北接世界雙遺產地武夷山,南毗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泰寧金湖,是溝通閩西北“綠三角”(武夷山、金湖、玉華洞)三個“角”的必經交通樞紐。

其境內不僅有眾多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美食、物產亦不可小覷。

天成奇峽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天成奇峽景區處於閩西北綠三角中心福建邵武肖家坊鎮將石自然保護區內,面積30平方公里。以原始的生態環境、清新的空氣和奇特的丹霞地貌組合而成的自然風光,被譽為“放大的盆景”、“世外密境”。

雲靈山景區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福建雲靈山旅遊景區位於福建省邵武市水北鎮龍鬥316國道旁,距市區僅15公里,景區首期以峽谷漂流、星級酒店、高級特色餐飲、島嶼養生溫泉為主,集探險、娛樂、休閒於一體。

和平古鎮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攝影:冷秋)

和平鎮地處閩西北,面積192平方公里,建置始於唐朝,是福建省歷史最悠久的古鎮之一。是一處全國罕見的城堡式大村鎮,其眾多古建築是中國迄今保留最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築群之一,是國家級的旅遊資源。

包餈和腳跟餈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春社,邵武農村家家戶戶都要包“社餈”,又名“包餈”,狀似水餃,包餡所用之皮不是用麵粉做成的,而是用大米和“水曲”做成的。腳跟餈狀如腳跟,色金黃,味香,是邵武人十分喜歡的小吃。

和平鯉魚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和平鯉魚是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和平鎮的特產。和平農民的先祖歷來有稻田養魚,稻魚兼作的習慣。待水稻臨近成熟,需排水烤田時,鯉魚即可捕撈,每尾半斤左右。煮熟的鯉魚肉質細嫩、口感香甜,令人回味。

和平豆腐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豆腐、碎銅茶和擺果臺被稱為福建邵武和平的三絕,第一絕就是和平豆腐。和平人為充分利用土地,歷來有稻田養魚、田埂種豆的習慣,盛產優質黃豆,因而和平豆腐也有了悠久的製作史,遠近聞名。

碎銅茶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碎銅茶產地範圍為福建省邵武市現轄行政區域。將一小撮茶葉放入嘴中,再將一枚普通的古銅錢一起放入咀嚼,幾分鐘之後,一枚完整的銅錢便成為閃閃發光的碎片。

邵武蜜桔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蜜桔是福建南平邵武的特產。“邵武蜜桔”主要分佈在邵武市衛閩鎮陳坊村,蜜桔喜溫、喜光照,適應性廣,能耐-7℃低溫,果小皮薄質優。

5

小結

邵武雖有“鐵城”之名,卻民風淳樸,夙稱"禮教之邦"。明嘉靖《邵武府志》載"民不健訟,富不凌貧","尚理學,彬彬乎道德文物有鄒魯之遺風"。

可以說,邵武既有據險以居,征戰攻伐之堅毅,亦有古時鄒魯之遺風。“鐵”之一字,包含了邵武歷史的厚重感,富含悠久的文化底蘊,“禮”之一字,貫穿了邵武開放包容的始終,是邵武人行事的準則。這二者,不僅在邵武美景之中完美融合,更在邵武人身上妥帖地演繹著,不僅貼切,而且雋永。

參考:

邵武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邵武市志》 來源:群眾出版社

《邵武市一元遊武夷攻略》 來源:武夷山網

劉巖生:《我市旅遊業界力推邵武奇峽古鎮遊》 來源:閩東日報

蕭春雷:《閩東民居:飛騰的風火牆》 來源:廈門晚報

揚眉劍舞:《福建行紀(1)入閩序言--閩北三府》 來源:豆瓣

"

民諺有云:“銅延平,鐵邵武,豆腐建寧府,紙糊福州城。”意指延平與邵武的地形險要,固若金湯,而建寧和福州的所在,則很容易被攻下。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

紙糊的福州,雖言過其實,但亦有些道理。在古代,福州到處是連片的木房,板壁縫隙往往用紙張裱糊,一把火就能燒乾淨。而在古史中,閩越國、閩國、明初陳友定割據於此,都不成氣候,中央軍一旦入閩,福州轉眼就失守。

但邵武卻不同,能稱之為鐵城,自有其過人之處。

1

邵武:

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山川賜予的“鐵城”

邵武(古屬邵武府邵武縣),隸屬於福建省南平市,地處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南麓,閩江支流富屯溪中上游,史稱南武夷。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美景)

其境內地形複雜,山巒疊嶂,連綿不斷,地勢由北部、西南部向中部、邵武市東區東南部富屯溪谷地傾斜,最高點到最低點的海拔高差達1383米。山脊走向與境內主要地質構造線相一致,多為北偏東——南偏西走向。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竹林)

邵武自古以來便是中原入閩的重要通道,閩西北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因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故名“鐵城”。

2

邵武:

據險而居,歷代築牆

兵家必爭的“鐵城”

一座城的固若金湯,只靠地理位置的優越,自然是不夠。因此,邵武能有“鐵城”的名號,還由於歷史上的征戰與對邵武城的修建。

北宋宋太宗在位時期,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始置邵武軍。並在登高山以東,紫雲溪(今富屯溪)南岸築土城(今邵武市區),長十餘里。西跨熙春和西塔(今金整峰)兩山山脊,憑高據險,為鐵城的第一步。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府治圖)

明至正十三年(1276年)七月,南宋右主相文天祥於南劍州設府,派將領呂武率兵收復邵武后,直到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總管常璜以累石基加固邵武城牆,此為歷史書面記載,鐵城加固的第二步。

清咸豐三年(1853年),清政府因抵禦太平天國起義軍,命邵武府辦理聯甲團防局,修築關隘,加強防禦。又鹹豐六年(1856年)十二月,城女牆加高3尺。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影像 來源: 美騎影像)

邵武城歷經歷代的修建,其軍事要塞的功能已經不言而喻。至近代1933年9月,少共國際師配合紅三、五軍團在東方戰線的邵武拿口與國民黨軍周志群部激戰2小時,全殲周部1個連,首戰告捷,被一方面軍總指揮朱德、總政治委員周恩來、政治部主任楊尚昆譽為"鐵拳初試"。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樵溪門)

如此勝仗不僅是少共國際師與紅三、五軍團的戰略得當,英勇果敢,更有邵武城據險而居,地勢險要的功勞。

3

邵武:

人文蔚起,開放包容

富有底蘊的“鐵城”

邵武的“鐵城”名號,之所以能打響,自然也離不開當地宛若堅鐵一般的文化底蘊和性格堅毅的人們。

邵武有近1700年的建城歷史,曾為福建八府之一,歷史上文采光華,人文蔚起。宋代有民族英雄、文學家李綱,文學理論家嚴羽在內的“九嚴”,有“詩動七閩”的美譽;元代有詩人黃鎮成、黃清老;明清時期有宮廷畫家上官伯達,書法篆刻家徐幹。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嚴羽 滄浪閣)

與邵武有地緣關係的客籍學者名流,諸如理學大師朱熹,文學家戴式之、周亮工等曾在此駐足,留下許多與邵武有關的詩文。

民國時期,邵武的文化事業也有一定的發展,主要是抗日戰爭爆發後,沿海大中院校內遷邵武,一時學者名流雲集。如國學名家陳遵統,詩詞專家嚴叔夏,翻譯家李培恩,教育家林景潤等均前來邵武,促進了邵武文化的發展。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人民開放包容,歷史上中原文明和閩越文化在此交匯融合,佛、道、天主、基督、伊斯蘭五教同城,回、畲、滿等二十多個少數民族和諧共處,百姓更是在此安居樂業。

4

邵武:

風光絕美,人文悠然

旅遊勝地的“鐵城”

邵武是武夷旅遊勝地,地處閩西北“綠三角之旅”的中心,北接世界雙遺產地武夷山,南毗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泰寧金湖,是溝通閩西北“綠三角”(武夷山、金湖、玉華洞)三個“角”的必經交通樞紐。

其境內不僅有眾多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美食、物產亦不可小覷。

天成奇峽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天成奇峽景區處於閩西北綠三角中心福建邵武肖家坊鎮將石自然保護區內,面積30平方公里。以原始的生態環境、清新的空氣和奇特的丹霞地貌組合而成的自然風光,被譽為“放大的盆景”、“世外密境”。

雲靈山景區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福建雲靈山旅遊景區位於福建省邵武市水北鎮龍鬥316國道旁,距市區僅15公里,景區首期以峽谷漂流、星級酒店、高級特色餐飲、島嶼養生溫泉為主,集探險、娛樂、休閒於一體。

和平古鎮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攝影:冷秋)

和平鎮地處閩西北,面積192平方公里,建置始於唐朝,是福建省歷史最悠久的古鎮之一。是一處全國罕見的城堡式大村鎮,其眾多古建築是中國迄今保留最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築群之一,是國家級的旅遊資源。

包餈和腳跟餈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春社,邵武農村家家戶戶都要包“社餈”,又名“包餈”,狀似水餃,包餡所用之皮不是用麵粉做成的,而是用大米和“水曲”做成的。腳跟餈狀如腳跟,色金黃,味香,是邵武人十分喜歡的小吃。

和平鯉魚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和平鯉魚是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和平鎮的特產。和平農民的先祖歷來有稻田養魚,稻魚兼作的習慣。待水稻臨近成熟,需排水烤田時,鯉魚即可捕撈,每尾半斤左右。煮熟的鯉魚肉質細嫩、口感香甜,令人回味。

和平豆腐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豆腐、碎銅茶和擺果臺被稱為福建邵武和平的三絕,第一絕就是和平豆腐。和平人為充分利用土地,歷來有稻田養魚、田埂種豆的習慣,盛產優質黃豆,因而和平豆腐也有了悠久的製作史,遠近聞名。

碎銅茶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碎銅茶產地範圍為福建省邵武市現轄行政區域。將一小撮茶葉放入嘴中,再將一枚普通的古銅錢一起放入咀嚼,幾分鐘之後,一枚完整的銅錢便成為閃閃發光的碎片。

邵武蜜桔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邵武蜜桔是福建南平邵武的特產。“邵武蜜桔”主要分佈在邵武市衛閩鎮陳坊村,蜜桔喜溫、喜光照,適應性廣,能耐-7℃低溫,果小皮薄質優。

5

小結

邵武雖有“鐵城”之名,卻民風淳樸,夙稱"禮教之邦"。明嘉靖《邵武府志》載"民不健訟,富不凌貧","尚理學,彬彬乎道德文物有鄒魯之遺風"。

可以說,邵武既有據險以居,征戰攻伐之堅毅,亦有古時鄒魯之遺風。“鐵”之一字,包含了邵武歷史的厚重感,富含悠久的文化底蘊,“禮”之一字,貫穿了邵武開放包容的始終,是邵武人行事的準則。這二者,不僅在邵武美景之中完美融合,更在邵武人身上妥帖地演繹著,不僅貼切,而且雋永。

參考:

邵武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邵武市志》 來源:群眾出版社

《邵武市一元遊武夷攻略》 來源:武夷山網

劉巖生:《我市旅遊業界力推邵武奇峽古鎮遊》 來源:閩東日報

蕭春雷:《閩東民居:飛騰的風火牆》 來源:廈門晚報

揚眉劍舞:《福建行紀(1)入閩序言--閩北三府》 來源:豆瓣

福建邵武:為什麼民諺說福州是紙糊的,而邵武卻敢叫鐵城?

新縣誌,

優晟文化與羊晚集團生活傳媒公司聯合打造的內容平臺

用全新視角帶你領略中國各個縣的風土人情,

帶你探索中國未現之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