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尊孔子為“聖人”?

國學 孔子 儒家 論語 知魚兒之樂 知魚兒之樂 2017-08-03

我們為什麼尊孔子為“聖人”?聖人大意是指被大眾認為具有特別美德和神聖的人。在中國,古代聖明的君主帝王,及後世道德高尚儒學造詣高深者,稱聖人。聖人的介定經常出現在諸子百家之書籍。

有的宗教專門通過一定的儀式加封聖人,但也有的聖人直接被大眾尊奉為聖人。基督宗教(包括羅馬天主教會、聖公宗、東正教會)、印度教、伊斯蘭教、古巴的桑特里亞教中都有聖人。一些新紀元運動的人也將聖人的概念結合入他們的信仰。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慄邑(今屬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出生地魯國陬邑(今屬山東省曲阜市)。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我們為什麼尊孔子為“聖人”?孔子學說:孔子建構了完整的“ 德道”思想體系:在個體層面主張“仁、禮”之德性與德行。德道思想體系是以 性善論(“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為基礎,以立人極(“三極之道”)為旨歸,以人道與天道、地道相會通,人道 中庸又適時之變為 方法論的完足思想體系。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內容是 “禮”與“仁”,在治國的方略上,他主張“ 為政以德”,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這種治國方略也叫“ 德治”或“ 禮治”。這種方略把德、禮施之於民,嚴格了等級制,把貴族和 庶民截然劃分治者與被治者。打破了貴族和庶民間原有的一條重要界限。

孔子對後世影響深遠,雖說他“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千古聖人”,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後世並尊稱他為“至聖”(聖人之中的聖人)、“萬世師表”,認為他曾修《詩》《書》,定《禮》 《樂》,序《周易》(稱《易經》十翼,或稱易傳),作《春秋》。《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並稱“四書”。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論語》的語言簡潔精煉,含義深刻,其中有許多言論至今仍被世人視為至理。

我們為什麼尊孔子為“聖人”?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百家爭鳴,百花齊放。道家、法家都有自己的市場。儒家文化並不是最受歡迎的。到了漢代以後,中央集團空前強大,為了維護統治階級的統治,提出了霸誅百家,獨尊儒術的說法。因為儒家提出尊君重道的說法,有利於籠絡人心。進而吧孔子提升到近乎於神的位置,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學說成為中國二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統。他興辦私學,突破官府壟斷,擴大教育對象的範圍,是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因此被後人尊稱為聖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