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易第五課——周易的天道和人道——《周易參同契》前四章總結

國學 易經 宇宙 老子 破陣子 2017-05-16

提要:剛剛過去的一個月,本號對《周易參同契》前四章進行了註解,有熱心讀者反映,註解中的單獨段落容易理解,但從總體上看卻不知所云。這是很多讀者共同的體會,小編在學習之初,亦有同樣的感覺,原因在於我們對於《周易》這個大系統學習還僅在皮毛,“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初入此門,找不著北者居多,有心學習者不必氣餒,今天我們一起回顧前四章所述,理清脈絡之後,定然更容易全面的把握和理解。

學易第五課——周易的天道和人道——《周易參同契》前四章總結

《周易參同契》整體脈絡


《參同契》是教世人如何效法天地的大道,前四章按照:“大易總敘、乾坤設位、日月懸象、聖人上觀”排序,由標題可知,全書在總敘之後,按照天地、日月、聖人的順序,由大到小、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的展開論述,講述了天道如何運行、日月如何繼天道之陰陽、聖人如何效法天地,文字間多處引用《周易》、《十翼》中的原文,幷包含了黃帝老子的思想認識,可謂集三聖與黃老之大成。在後續的章節中,魏伯陽詳細論述瞭如何運用天地之道超凡入聖,這句話在我們看來可能感覺深遠遙不可及或者是無稽之談,總之無法理解,但作為當下一個比較時髦的詞來說,大家一定不陌生,即:養生。養生之法何其之多,《參同契》“內以養己、安靜虛無”的方法可謂到了極致,按照《參同契》之法練己,延年益壽只是基本功效。總之,《參同契》是《古易》、《陰符經》、《周易》、《道德經》等經典的一個總結和濃縮,它的論述從天地到生命,到人怎樣效法天地,細緻入微,匠心拳拳,有意學習《周易》、《道德經》者必讀!

學易第五課——周易的天道和人道——《周易參同契》前四章總結

值得學習研究的亮點


《參同契》成書於兩千多年前的東漢年間,其引用的論述時間更加久遠,然而很多認識是超時代的,是值得我們研究和反思的!

(一)地球繞太陽公轉、月亮繞地球公轉。在本號《學易第一課--易之門戶--乾坤--《周易參同契》第一章》中已經講到:“坎離匡廓,運轂(gǔ)正軸”,把乾坤和坎離的關係,比作車輻(古時車輪連接中心和外圈的條狀物)和轂軸(古時車輪的中心)的關係,地球為車輻連接外圈的一端,太陽為車輻連接車輪中心的一端,用以說明地球始終圍繞太陽公轉。這個認識固然來源於伏羲氏的《河圖》,老子也曾說:“三十輻共一轂。”,這些關於日月運行的系統認識,均是來源於在中華大地上生存的民族先祖,比西方哥白尼的日心說早太多太多太多年,我們為什麼不把它放進教科書,讓後世子孫都知道先祖的偉大呢?反而一再推崇西方科學,殊不知論科學西方也未必比我們的先祖強大!

學易第五課——周易的天道和人道——《周易參同契》前四章總結

(二)後天曆法。我們現在所使用“陰曆”、“農曆”均為後天曆法,然而後天曆法起源何處、從何時啟用卻難有人能說得清楚。《參同契》前四章中有論述:“月節有五六,經緯奉日使,兼併為六十,剛柔有表裡。朔(shuò)旦屯(zhūn)直事,至暮蒙當受,晝夜各一卦,用之依次序。即未至晦爽,終則復更始,日月為期度,動靜有早晚。春夏據內體,從子到辰巳(sì),秋冬當外用,自午訖戌亥。”小編認為,從伏羲氏演《河圖》、由《河圖》變卦開始,即是曆法產生的基礎,即由卦演時是是曆法的最初形態,本號《學易第一課--易之門戶--乾坤》一文中已有詳細講解。關於曆法,本號《學周易,你不能不懂的數學》一文亦有論述,更精細者如:如何由《河圖》變卦、如何由卦演時、文王如何由六十卦演六十甲子等等內容,本號在後續文章中會詳細論述。在此呼籲有志有識之士,共同挖掘弘揚真正的“易”,關注“易”文化發展,讓人們瞭解什麼是真正的“易”,不在一時一事的吉凶中打轉,行無為之道,方為正道。

學易第五課——周易的天道和人道——《周易參同契》前四章總結

(三)生命起源。生命是不斷進化的,這毋庸置疑,但初始從何而來?《參同契》給我們提供了思路:“晦至朔旦,震來受符。當斯之際,天地媾(gòu)其精,日月相撣持。雄陽播玄施,雌陰化黃包。”生命不會憑空而來,我們的遺傳需要基因,宇宙生命的產生是否也因為宇宙中有“生命基因”,而地球只是其中一個溫床?日月只是給溫床提供能量的媒介?伯陽所說的“天地媾(gòu)其精”,這個精是否就是“生命基因”?《參同契》多處引用前聖所述,理論一脈相承,幾千年來都指向這一點,是否宇宙中真有我們還未知的,至少是前聖已知而我們未知的“生命基因”?倘以此真能渡世人大幅延長壽命,豈不是生命科學的一大進步?小編認為,值得深入。

還有更多內容值得我們去學習研究,後續本號會持續講解《參同契》的相關章節,歡迎喜歡易文化和養生的朋友關注我們!或關注“弘道養正周易學堂/hongdao_zhouyi”持續學習或單獨交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