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此人對《周易》研究最深,竟然準確算出了關羽死亡時間

奇人都有怪脾氣,虞翻也不例外。虞翻在孫權手下任職,為人自恃清高,盛氣凌人,很不討人喜歡。虞翻幾次激怒孫權,被貶了又升,升了又貶,在官場上浮浮沉沉,始終沒混出名堂。

三國時期,此人對《周易》研究最深,竟然準確算出了關羽死亡時間

某次,孫權請客吃飯,群臣在席間推杯換盞,相談甚歡。孫權藉著酒興,舉杯慰勞群臣。當孫權來到虞翻身邊時,怪脾氣的虞翻突然趴在桌,看樣子像是醉倒了,搞得孫權相當尷尬,只好悻悻而去。誰知,孫權剛回到座位,遠遠瞧見虞翻坐立起來,繼續喝酒吃肉。

這下可把孫權氣壞了,孫權拔出寶劍要斬虞翻,幸虧大司農劉基從旁勸阻,這才保得虞翻一條小命。後來,孫權派呂蒙白衣渡江,奇襲荊州時,請虞翻卜了一掛。虞翻掐算之後,預言道:“敵將關羽命不久矣,不出兩天肯定身首異處!”

果不其然,兩天後關羽果然被押送到孫權身邊,孫權原想招降,但是,身邊反對的聲音太多,孫權不得不對關羽痛下殺手。這件事過後,孫權對虞翻刮目相看,誇獎道:“先生的能力雖然無法與伏羲相提並論,但比前朝的東方朔厲害得多。”

三國時期,此人對《周易》研究最深,竟然準確算出了關羽死亡時間

虞翻受到孫權讚揚,恃寵而驕,愈發飛揚跋扈。

孫權前往荊州釋放了被關羽扣押的曹魏降將於禁,兩人騎馬外出,這時虞翻絲毫不顧孫權意願,拿起馬鞭抽向于禁,一邊抽還一邊痛罵道:“你不過是一個俘虜,你配與我主公並排行走嗎?”估計若無孫權阻攔,于禁早就暴起殺人了。

孫權設宴款待于禁,在酒桌上與于禁推心置腹,給於禁感動得痛哭流涕,這時虞翻又不合時宜地說道:“你這懦夫在我主公面前惺惺作態,沒安好心。”一句話出口,宴會的熱鬧氣氛戛然而止,陷入冷場。孫權心中感慨萬千,覺得虞翻這人雖有奇才,但不識抬舉。

三國時期,此人對《周易》研究最深,竟然準確算出了關羽死亡時間

某次,孫權和張昭討論神仙,虞翻站起來指著張昭的鼻子罵道:“難道你是死屍嗎?只知道說那些子虛烏有的話,世界上怎麼會有神仙?”這次孫權終於忍無可忍,將虞翻放逐到交州。虞翻到交州後,在那裡講學,學生時常也有數百人。

虞翻雖被流放,但仍然十分關心國家,但是,後來他再次被人中傷,被流放到了蒼梧郡。之後,周賀遇風暴被曹魏將領田豫攻擊,孫權大感後悔想起虞翻,於是,命人到交州找尋虞翻:找到就護送他回建業;若已死,則送還會稽,並讓兒子仕官。

此時,虞翻已經逝世,享年七十。

三國時期,此人對《周易》研究最深,竟然準確算出了關羽死亡時間

雖說,虞翻這人脾氣古怪,不好相處,但從本質上來說此人十分忠勇,這一點是值得讚揚的。

早年虞翻在王朗帳下任職,王朗被孫策擊敗,流落在外,虞翻始終不離其左右,忠心耿耿。在王朗找到落腳之處後,虞翻這才拜別舊主另謀高就。後來虞翻投靠了孫策,孫策十分賞識虞翻,覺得他堪當大用,與虞翻交上了朋友。

孫策的不計前嫌感動了虞翻,虞翻在孫策帳下任職期間,始終忠心耿耿,從未有過二心。孫策討伐山越時,將敵方主將斬首,並令親兵兵分兩路,追殺敵軍。孫策獨自一人騎馬在山中行走,這時恰巧虞翻趕來,虞翻問主公:“主公您的親兵在何處?”

孫策說:“我將他們都派出去追殺敵軍了。”虞翻說:“這可太危險了。”隨後,虞翻讓孫策下馬,囑咐道:“這裡的草太深,倘若發生變故,馬跑不快。主公不妨拿著弓箭步行,我用長矛為你開路。”來到平原後,虞翻又讓孫策上馬:“主公,現在可以騎馬了。”

三國時期,此人對《周易》研究最深,竟然準確算出了關羽死亡時間

孫策問道:“你沒有馬,怎麼追的上我?”虞翻答道:“我雖然沒有馬,卻能夠步行,一天也能走二百里。從我上戰場以來,沒有士兵走得比我快。主公且前行,我徒步跟著你。”孫策依言前行,兩人來到大道後,找到一名鼓吏,孫策接過鼓吏的號角吹響。

吳軍聽到聲音後紛紛趕來,護衛在孫策左右。孫策平定豫章後,對虞翻說道:“當年壽春的士大夫們不相信東方的人才很多,而我當時才疏學淺沒法與他們辯駁,始終對此耿耿於懷。我看愛卿博聞強記,希望你能去許都見見那幫士大夫,向他們證明東方人才的實力!”

虞翻說道:“我是主公家裡的寶貝,怎能出去輕易示人呢?倘若被許都的人扣下來,豈不是讓主公失去了賢良的輔佐嗎?”孫策聽罷,哈哈大笑,說道:“那你就做我的蕭何吧,替我鎮守會稽。”其實孫策正打算論功行賞,藉故支走虞翻,只是虞翻沒聽出孫權的言下之意罷了。

三國時期,此人對《周易》研究最深,竟然準確算出了關羽死亡時間

縱觀虞翻一生,雖然,他沒有立過什麼大功,仕途也平平無奇,但是,他始終對孫吳忠心耿耿。而虞翻在易學上的研究,推動了當時乃至後世的文化發展。早年虞翻鑽研《易經》,將書中的八卦與天下之相相結合,自成一派。

據《三國志》及其注載,虞氏為《老子》、《論語》、《國語》作過訓注,並著《明揚釋宋》,於《周易》造詣最深。這主要得之於世代家傳易學和他本人處戰習易而不輟,博覽眾家之易說。現存的虞氏易注,主要見於李鼎祚的《周易集解》。

參考資料:

【《三國志》、《太平御覽·卷三百五十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