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鬼谷子,姓王名詡(或利),又名王禪,號玄微子,春秋末戰國初時人。祖籍河南鶴壁市淇縣雲夢山山下王莊村(著名的王莊龍山文化遺址處)。“王禪老祖”是後人對鬼谷子的稱呼,是先秦諸子之一。鬼谷子為縱橫家之鼻祖(其實也是兵家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蘇秦與張儀為其最傑出的兩個弟子(見《戰國策》)。另有孫臏與龐涓亦為其弟子之說(見《孫龐演義》)。他通天徹地,兼顧數家學問,人不能及。

鬼谷子簡介

說其姓王名禪字詡,號鬼谷,民間稱為王禪老祖。"鬼谷"之名,由其出生地或隱居地而得,但是具體是哪裡還有爭議,且很大。

最早記載鬼谷子的是司馬遷的《史記》。《史記·卷069·蘇秦列傳》中說:"蘇秦者,東周洛陽人也。東事師子齊,而習之於鬼谷先生。"但據中華書局再版重印的《辭海》和其他有關文獻稱:"鬼谷子……居漢濱鬼谷山",這裡的漢濱指漢水之濱,能符合這個要件的只有石泉。

鬼谷子被喻為縱橫家之鼻祖的原因是其下有蘇秦與張儀兩個叱吒戰國時代的傑出弟子〔見《戰國策》〕。另有孫臏與龐涓亦為其弟子之說〔見《孫龐演義》〕。

鬼谷子既有政治家的六韜三略,又擅長於外交家的縱橫之術,更兼有陰陽家的祖宗衣缽,預言家的江湖神算,所以世人稱鬼谷子是一位奇才、全才。其著作有《鬼谷子》又叫做《捭闔策》、《本經陰符七術》言練氣養神之法。

道教認為鬼谷先生為"古之真仙",曾在人間活了百餘歲,而後不知去向。《鬼谷子》一書完整地保留在道家的經典《道藏》中。民間亦有傳說鬼谷子是命理師的祖師爺,在道教中鬼谷子尊號為玄都仙長。

"

鬼谷子,姓王名詡(或利),又名王禪,號玄微子,春秋末戰國初時人。祖籍河南鶴壁市淇縣雲夢山山下王莊村(著名的王莊龍山文化遺址處)。“王禪老祖”是後人對鬼谷子的稱呼,是先秦諸子之一。鬼谷子為縱橫家之鼻祖(其實也是兵家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蘇秦與張儀為其最傑出的兩個弟子(見《戰國策》)。另有孫臏與龐涓亦為其弟子之說(見《孫龐演義》)。他通天徹地,兼顧數家學問,人不能及。

鬼谷子簡介

說其姓王名禪字詡,號鬼谷,民間稱為王禪老祖。"鬼谷"之名,由其出生地或隱居地而得,但是具體是哪裡還有爭議,且很大。

最早記載鬼谷子的是司馬遷的《史記》。《史記·卷069·蘇秦列傳》中說:"蘇秦者,東周洛陽人也。東事師子齊,而習之於鬼谷先生。"但據中華書局再版重印的《辭海》和其他有關文獻稱:"鬼谷子……居漢濱鬼谷山",這裡的漢濱指漢水之濱,能符合這個要件的只有石泉。

鬼谷子被喻為縱橫家之鼻祖的原因是其下有蘇秦與張儀兩個叱吒戰國時代的傑出弟子〔見《戰國策》〕。另有孫臏與龐涓亦為其弟子之說〔見《孫龐演義》〕。

鬼谷子既有政治家的六韜三略,又擅長於外交家的縱橫之術,更兼有陰陽家的祖宗衣缽,預言家的江湖神算,所以世人稱鬼谷子是一位奇才、全才。其著作有《鬼谷子》又叫做《捭闔策》、《本經陰符七術》言練氣養神之法。

道教認為鬼谷先生為"古之真仙",曾在人間活了百餘歲,而後不知去向。《鬼谷子》一書完整地保留在道家的經典《道藏》中。民間亦有傳說鬼谷子是命理師的祖師爺,在道教中鬼谷子尊號為玄都仙長。

帶你真正瞭解鬼谷子


個人影響

鬼谷子的主要著作有《鬼谷子》及《本經陰符七術》。《鬼谷子》側重於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技巧,而《本經陰符七術》則集中於養神蓄銳之道,用以修心修身。《本經陰符七術》之前三篇說明如何充實意志,涵養精神。後四篇討論如何將內在的精神運用於外,如何以內在的心神去處理外在的事物。鬼谷子為縱橫家之鼻祖,蘇秦與張儀為其最傑出的兩個弟子(見《戰國策》)。另有孫臏與龐涓亦為其弟子之說(見《孫龐演義》)。

縱橫家所崇尚的是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之技巧,其指導思想與儒家所推崇之仁義道德大相徑庭。因此,歷來學者對《鬼谷子》一書推崇者甚少,而譏詆者極多。其實外交戰術之得益與否,關係國家之安危興衰;而生意談判與競爭之策略是否得當,則關係到經濟上之成敗得失。即使在日常生活中,言談技巧也關係到一人之處世為人之得體與否。當年蘇秦憑其三寸不爛之舌,合縱六國,配六國相印,統領六國共同抗秦,顯赫一時。而張儀又憑其謀略與遊說技巧,將六國合縱土蹦瓦解,為秦國立下不朽功勞。所謂"智用於眾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於眾人之所不能。"潛謀於無形,常勝於不爭不費,此為《鬼谷子》之精髓所在。《孫子兵法》側重於總體戰略,而《鬼谷子》則專於具體技巧,兩者可說是相輔相成。

"

鬼谷子,姓王名詡(或利),又名王禪,號玄微子,春秋末戰國初時人。祖籍河南鶴壁市淇縣雲夢山山下王莊村(著名的王莊龍山文化遺址處)。“王禪老祖”是後人對鬼谷子的稱呼,是先秦諸子之一。鬼谷子為縱橫家之鼻祖(其實也是兵家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蘇秦與張儀為其最傑出的兩個弟子(見《戰國策》)。另有孫臏與龐涓亦為其弟子之說(見《孫龐演義》)。他通天徹地,兼顧數家學問,人不能及。

鬼谷子簡介

說其姓王名禪字詡,號鬼谷,民間稱為王禪老祖。"鬼谷"之名,由其出生地或隱居地而得,但是具體是哪裡還有爭議,且很大。

最早記載鬼谷子的是司馬遷的《史記》。《史記·卷069·蘇秦列傳》中說:"蘇秦者,東周洛陽人也。東事師子齊,而習之於鬼谷先生。"但據中華書局再版重印的《辭海》和其他有關文獻稱:"鬼谷子……居漢濱鬼谷山",這裡的漢濱指漢水之濱,能符合這個要件的只有石泉。

鬼谷子被喻為縱橫家之鼻祖的原因是其下有蘇秦與張儀兩個叱吒戰國時代的傑出弟子〔見《戰國策》〕。另有孫臏與龐涓亦為其弟子之說〔見《孫龐演義》〕。

鬼谷子既有政治家的六韜三略,又擅長於外交家的縱橫之術,更兼有陰陽家的祖宗衣缽,預言家的江湖神算,所以世人稱鬼谷子是一位奇才、全才。其著作有《鬼谷子》又叫做《捭闔策》、《本經陰符七術》言練氣養神之法。

道教認為鬼谷先生為"古之真仙",曾在人間活了百餘歲,而後不知去向。《鬼谷子》一書完整地保留在道家的經典《道藏》中。民間亦有傳說鬼谷子是命理師的祖師爺,在道教中鬼谷子尊號為玄都仙長。

帶你真正瞭解鬼谷子


個人影響

鬼谷子的主要著作有《鬼谷子》及《本經陰符七術》。《鬼谷子》側重於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技巧,而《本經陰符七術》則集中於養神蓄銳之道,用以修心修身。《本經陰符七術》之前三篇說明如何充實意志,涵養精神。後四篇討論如何將內在的精神運用於外,如何以內在的心神去處理外在的事物。鬼谷子為縱橫家之鼻祖,蘇秦與張儀為其最傑出的兩個弟子(見《戰國策》)。另有孫臏與龐涓亦為其弟子之說(見《孫龐演義》)。

縱橫家所崇尚的是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之技巧,其指導思想與儒家所推崇之仁義道德大相徑庭。因此,歷來學者對《鬼谷子》一書推崇者甚少,而譏詆者極多。其實外交戰術之得益與否,關係國家之安危興衰;而生意談判與競爭之策略是否得當,則關係到經濟上之成敗得失。即使在日常生活中,言談技巧也關係到一人之處世為人之得體與否。當年蘇秦憑其三寸不爛之舌,合縱六國,配六國相印,統領六國共同抗秦,顯赫一時。而張儀又憑其謀略與遊說技巧,將六國合縱土蹦瓦解,為秦國立下不朽功勞。所謂"智用於眾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於眾人之所不能。"潛謀於無形,常勝於不爭不費,此為《鬼谷子》之精髓所在。《孫子兵法》側重於總體戰略,而《鬼谷子》則專於具體技巧,兩者可說是相輔相成。

帶你真正瞭解鬼谷子


傳說(一)

相傳,鬼谷子是村夫慶隆和東海龍女的兒子。慶隆和龍女雖被東海龍王壓死在雲夢山中,化作一道山嶺和龍泉,但陰魂不散,要借體繁衍,為後人造福。

霞瑞降世

兩千多年前,朝歌城南王莊王員外的夫人懷孕三年之久而不分娩。初春一天之夜,突然狂風驟起,電閃雷鳴,大雨如注。人們都為這不正常的天象說長道短,驀地從空中飛來一個火球,直飛到王夫人床前,正反各轉三圈,變作一條小花蛇,慢悠悠鑽入王夫人的被窩,隨之聽得嬰兒的呱呱哭泣。家人掀開被窩,王夫人生下一個滿頭紅髮,容貌醜陋的丫頭。王員外十分沮喪,長嘆一聲,拂袖而去。王夫人見老爺如此煩惱,也暗暗抽泣。正在這時,小女嬰突然坐起,拉著王夫人的手細聲細語地說:"媽媽,別難過,我會變美麗的。"話音見落,這女嬰就倒下嚥了氣,王夫人又捋脖子,口中又不住喊叫:"兒呀,快醒醒,娘不嫌你長的醜。快醒醒吧!"拍了一次又一次,捋了一遍又一遍,眼淚哭幹了,嗓子喊啞了,整整折騰了一個夜晚。黎明時分,只聽女嬰哇的一聲甦醒過來。王夫人喜出望外,定睛一看,小女滿頭黑髮,脣紅齒白,十分可愛。王夫人忙讓丫環請來老爺。王員外一見大吃一驚,心中不住思忖:三年不墜,火球助催,紫氣東來,醜女變美,是大福大貴之兆,王家的好氣數。想著想著,不禁大笑不止,走到床前說:"夫人,晨曦吉辰,迎霞聚瑞,我看女兒必有大福大貴,咱就取名霞瑞,你看如何?"夫人點頭稱是。

誤吞珠子

歲月流逝,轉眼十八個冬春過去,霞瑞姑娘身居閨房,學習針線,攻讀詩文。她越長越俊俏,白皙的杏仁臉上嵌著一雙水靈靈的眼睛,兩個酒窩之間夾著一個櫻桃小嘴,令人喜愛。但她性格倔強,不拘於舊禮,善於言談,又講直理,對於父母的話也不是百依百順。日漸厭惡閨中生活,常常在丫環小云陪伴下到花園嬉戲。有時還揹著父母到田間去問農桑。是年朝歌奇旱,河溪斷流,水井榦枯,大地龜裂,五穀不收。王員外家一塊三頃地的穀子,只留下一棵禾苗,但長勢卻十分喜人,谷杆如蘆葦,葉子賽高粱,穀穗像狼尾,沉甸甸,金燦燦,微風吹拂,點頭搖曳,而且還散發出噴噴香味。霞瑞姑娘聽說自家地裡長了這棵奇谷,就讓家奴收來,放到繡樓,頓時閨房之內香氣四溢,使人陶醉。姑娘對丫環說:"如此好的穀子,要好好保存起來,來年多種一些。"丫環把穀穗放在手中揉搓著變成了一顆熠熠透明的珠子,而且香味更加濃郁。姑娘接過珠子,正想聞一下,這珠子一下鑽進口中,欲吐出,又溜進喉嚨。霞瑞嚥下珠子不久,頓覺腹內舒暢,筋骨蘇軟,渾身乏困,一頭倒下就睡著了。

下下之策

一個月之後,姑娘不思飯食,身體漸漸消瘦。主僕二人都不知何故。快嘴的丫環告訴了夫人,王夫人見女兒如此消瘦,心疼萬分,問明情由,忙著請名醫調理。連吃兩個月草藥,仍不見效,卻見女兒的肚子一天天大起來。王員外得知消息,恰似五雷轟頂,把夫人叫到客廳,怒氣沖天地說:"你養的好女兒,竟如此傷風敗俗,我乃赫赫大戶,叫我如何做人?"夫人忙陪笑臉:"老爺息怒,家醜不可外揚,你要想個兩全之策才是呀!"兩人如此這般商量半天,決定把女兒連夜趕出家門,免得事後別人說三道四。

離開家門

霞瑞姑娘,蒙冤受屈,在丫環陪同下,毅然離開家門。路漫漫何處奔走,天蒼蒼哪裡安身?姑娘看看丫環,丫環望望姑娘,兩人心如火焚,悲困交加;姑娘緊咬嘴脣:"雲妹,我們走,走到天涯海角,讓天下人知道我王霞瑞是清白之人。"主僕二人離開王家莊,朝著北斗星的方向走去。

真相大白

兩個弱小女子,哪裡經過這樣的風霜。尤其是霞瑞姑娘,腹中已有三月的嬰兒,行走更是艱難,雙腳都磨出了血泡,走走歇歇,歇歇走走。一天中午,她們走到黃河邊,又飢,又渴,寸步不想挪動,就坐在河邊歇息。剛一坐下,就進入夢鄉。待她們一覺醒來,面前站著一位和善可親的老太太,籃子裡盛著熱騰騰的白蒸饃,沒等她們開口,老太太就把饃送到她們手中。二人連個"謝"字都沒來得及說,就狼吞虎嚥地吃起來。老太太坐下來問道:"兩位女子如何這樣狼狽,你們要到哪裡去?"霞瑞搖搖頭,沒說話,直爽的小云把姑娘的隱情一五一十講了出來。老太太啟脣一笑:"這就是了。你們既然對我講了真話,我也把真話告訴你們。我乃西天老母,在這裡等候多時,專門來點化你們。霞瑞姑娘,你雖是母親所生,但不是你母親的骨血,而是東海龍王女兒的化身。你和慶隆相愛,情真意切,雖未遂願,上天有眼,來世相逢。你所吞食的珠子正是慶隆的精髓。腹中嬰兒就是你和慶隆的後代。"霞瑞和小云雙膝跪地,連連叩頭,感謝西天老母的指點。快嘴的小云又問:"既是這樣,請問老母,我們主僕該到哪裡存身才好?"老母沒有正面回答,信口唸了小詩一首讓小云琢磨:"朝曦吳天似血染,歌舞昇平誰人歡?雲海滾滾來天半,夢境滋滋潤丹田。"

小云半天沒有品出味道,原來這是首藏頭詩。霞瑞把四句詩的頭四個字一連,即為"朝歌雲夢"。雖說知道了老母指點的去處,但又不願到雲夢隱身,於是又懇求說:"再求老母點化,那裡離我家鄉太近,鑑於父母盛怒,眼下我實在不能從命。"老母思忖片刻:"也罷。你們可先到臨漳穀子村寄身,日後再作道理。"主僕二人連聲道謝,抬頭卻不見了老母。

鬼谷子降世

不一日,她們來到穀子村,卻見一村婦在村頭迎接。村婦像接閨女似地把她們接人家中。從此,她們老少三個女性組成了一個家庭,朝朝暮暮,形影不離,勤快的小云,把村婦和姑娘照料得十分如意。轉眼六個月過去了。冬去春來,夏天又到了。一天,姑娘正在院裡給未來的孩子做衣服,頓覺腹內疼痛難忍,村婦和小云忙把姑娘扶進屋,讓她躺在床上,一眨眼村婦變成了老母模樣,慈祥地說:"霞瑞姑娘,我們該走了,不到雲夢山,你的孩子不會出生的。"說話間,只聽一聲巨響,狂風驟起,老母忙讓小云也上到床上,閉上眼睛。那床慢悠悠飄了起來,不知不覺來到雲夢上空,左轉三圈右轉三圈,悠然地落到地上。姑娘睜眼一看,好像來到人間仙境。峰巒疊翠,林木蔥鬱,雲霧瀠瀠,氣象萬千,泉水潺潺,百鳥齊鳴,野花爭妍鬥豔,主僕看得眼花繚亂。西天老母把她們帶到水簾洞口:"姑娘請進,這就是你的安身之處。"舉目一看,青山參天,野藤漫漫,野花芬芳,蝶飛燕舞,串串晶瑩的水珠從洞口滴落,恰似一幅珠簾懸於洞口,頓覺心曠神怡,正要向西天老母說聲謝謝,卻不見了她的蹤影。她們二人漫步向洞中走去,只見洞頂琳琅滿目的鐘乳石千姿百態,景象奇特。洞的盡頭有一水潭,清澈見底,小云舀了一瓢水,遞與姑娘,這水甘甜可口,姑娘一飲而盡,頓覺清爽。霞瑞對這個安身之地十分滿意,主僕二人拍手稱好。正值暑日,知了聲聲,真所謂"鳴蟬躁林愈靜"。正當她倆欣賞這幽靜的環境時,霞瑞又覺腹內疼痛,小云忙攙扶姑娘回到洞內,姑娘一陣頭暈目眩,腹中的嬰兒蹴呱呱墜地了。一看是個白胖的男孩,霞瑞、小云喜出望外,熱淚盈眶。滿月之後,霞瑞把小云叫到跟前甜甜地問道:"雲妹,這孩子該姓什麼,叫什麼呢?""我說就姓你的姓,孩子降生時知了叫的正歡,取名叫蟬如何?"霞瑞一聽十分高興:"小云,你說到我心坎上了。不過,我因吞食奇谷而生子,就叫鬼谷子吧!"因此後人有叫他鬼谷子的,也有叫他王蟬的。在他成年以後也有叫他王禪的。

洞府真仙

傳說鬼谷子本是道教的洞府真仙,位居第四座左位第十三人。被尊為玄微真人,又號玄微子。

洞府就是洞天,是神仙住的名山聖境,又稱洞天福地。傳說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道藏》中有一部專寫洞天福地的書叫做《洞天福地嶽讀名山記》。浙江餘杭縣境內的"洞霄宮"就是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之一,被稱為"大滌洞天"。元代的鄧牧專有《洞霄圖志》六卷,記敘該宮勝景。

真仙又稱真人,只有得道成仙后方可稱為真人。莊子稱老君為"博大真人";唐玄宗稱莊子為"南華真人",稱文子為"通玄真人",稱列子為"沖虛真人",稱庚桑子為"洞虛真人";宋代道士張伯瑞被稱為"紫陽真人";元太祖封丘處機為"長春真人"。

玄微真人鬼谷子住在鬼谷洞天,是為了在凡間度幾位仙人去洞天。無奈蘇、張、孫、龐諸弟子皆塵緣未盡,凡心未了。鬼谷子只好在暗中關注弟子,不時助正抑邪。

相傳鬼谷子有隱形藏體之術,混天移地之法;會投胎換骨,超脫生死;撒豆為兵,斬草為馬;揣情摩意,縱橫捭闔。

"鬼谷井"由來

鬼谷子晚年歸隱雲夢山,一則聚徒講學,二則孝敬老母。一日,王霞瑞把鬼谷子叫到跟前,語重心長地說:"娘為你飽受人間疾苦,如今為娘兩鬢斑白,風燭殘年,娘無他求,我死後,只求你把我葬在九龍聚匯的地方。兒若想娘,就在我墓旁挖一口井,從井水中可以看到為孃的身影。"話剛說完,就謝世歸天了。

鬼谷子悲痛不已,眼含熱淚在九龍聚匯之處安葬了母親。為早日再見慈母的尊容,便率弟子在母親墓旁挖井不止。整整挖了九九八十一日,方才把井鑿成。果然井水中映出了他母親的容顏。朝看母親十八九,暮觀老母鬢如霜。從此鬼谷子朝朝暮暮都跑到井邊瞻仰母親的遺容。星轉鬥移,天長日久,鬼谷子又發現了此井的一個奧祕,根據井中的水位升降,可以洞察天氣陰晴變化。井水上升,天陰有雨,井水下降,則無雨天晴,因此這口井又被稱為"井中洞天"。

此井是鬼谷子為懷念其母而鑿,故曰"鬼谷井"。

"

鬼谷子,姓王名詡(或利),又名王禪,號玄微子,春秋末戰國初時人。祖籍河南鶴壁市淇縣雲夢山山下王莊村(著名的王莊龍山文化遺址處)。“王禪老祖”是後人對鬼谷子的稱呼,是先秦諸子之一。鬼谷子為縱橫家之鼻祖(其實也是兵家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蘇秦與張儀為其最傑出的兩個弟子(見《戰國策》)。另有孫臏與龐涓亦為其弟子之說(見《孫龐演義》)。他通天徹地,兼顧數家學問,人不能及。

鬼谷子簡介

說其姓王名禪字詡,號鬼谷,民間稱為王禪老祖。"鬼谷"之名,由其出生地或隱居地而得,但是具體是哪裡還有爭議,且很大。

最早記載鬼谷子的是司馬遷的《史記》。《史記·卷069·蘇秦列傳》中說:"蘇秦者,東周洛陽人也。東事師子齊,而習之於鬼谷先生。"但據中華書局再版重印的《辭海》和其他有關文獻稱:"鬼谷子……居漢濱鬼谷山",這裡的漢濱指漢水之濱,能符合這個要件的只有石泉。

鬼谷子被喻為縱橫家之鼻祖的原因是其下有蘇秦與張儀兩個叱吒戰國時代的傑出弟子〔見《戰國策》〕。另有孫臏與龐涓亦為其弟子之說〔見《孫龐演義》〕。

鬼谷子既有政治家的六韜三略,又擅長於外交家的縱橫之術,更兼有陰陽家的祖宗衣缽,預言家的江湖神算,所以世人稱鬼谷子是一位奇才、全才。其著作有《鬼谷子》又叫做《捭闔策》、《本經陰符七術》言練氣養神之法。

道教認為鬼谷先生為"古之真仙",曾在人間活了百餘歲,而後不知去向。《鬼谷子》一書完整地保留在道家的經典《道藏》中。民間亦有傳說鬼谷子是命理師的祖師爺,在道教中鬼谷子尊號為玄都仙長。

帶你真正瞭解鬼谷子


個人影響

鬼谷子的主要著作有《鬼谷子》及《本經陰符七術》。《鬼谷子》側重於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技巧,而《本經陰符七術》則集中於養神蓄銳之道,用以修心修身。《本經陰符七術》之前三篇說明如何充實意志,涵養精神。後四篇討論如何將內在的精神運用於外,如何以內在的心神去處理外在的事物。鬼谷子為縱橫家之鼻祖,蘇秦與張儀為其最傑出的兩個弟子(見《戰國策》)。另有孫臏與龐涓亦為其弟子之說(見《孫龐演義》)。

縱橫家所崇尚的是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之技巧,其指導思想與儒家所推崇之仁義道德大相徑庭。因此,歷來學者對《鬼谷子》一書推崇者甚少,而譏詆者極多。其實外交戰術之得益與否,關係國家之安危興衰;而生意談判與競爭之策略是否得當,則關係到經濟上之成敗得失。即使在日常生活中,言談技巧也關係到一人之處世為人之得體與否。當年蘇秦憑其三寸不爛之舌,合縱六國,配六國相印,統領六國共同抗秦,顯赫一時。而張儀又憑其謀略與遊說技巧,將六國合縱土蹦瓦解,為秦國立下不朽功勞。所謂"智用於眾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於眾人之所不能。"潛謀於無形,常勝於不爭不費,此為《鬼谷子》之精髓所在。《孫子兵法》側重於總體戰略,而《鬼谷子》則專於具體技巧,兩者可說是相輔相成。

帶你真正瞭解鬼谷子


傳說(一)

相傳,鬼谷子是村夫慶隆和東海龍女的兒子。慶隆和龍女雖被東海龍王壓死在雲夢山中,化作一道山嶺和龍泉,但陰魂不散,要借體繁衍,為後人造福。

霞瑞降世

兩千多年前,朝歌城南王莊王員外的夫人懷孕三年之久而不分娩。初春一天之夜,突然狂風驟起,電閃雷鳴,大雨如注。人們都為這不正常的天象說長道短,驀地從空中飛來一個火球,直飛到王夫人床前,正反各轉三圈,變作一條小花蛇,慢悠悠鑽入王夫人的被窩,隨之聽得嬰兒的呱呱哭泣。家人掀開被窩,王夫人生下一個滿頭紅髮,容貌醜陋的丫頭。王員外十分沮喪,長嘆一聲,拂袖而去。王夫人見老爺如此煩惱,也暗暗抽泣。正在這時,小女嬰突然坐起,拉著王夫人的手細聲細語地說:"媽媽,別難過,我會變美麗的。"話音見落,這女嬰就倒下嚥了氣,王夫人又捋脖子,口中又不住喊叫:"兒呀,快醒醒,娘不嫌你長的醜。快醒醒吧!"拍了一次又一次,捋了一遍又一遍,眼淚哭幹了,嗓子喊啞了,整整折騰了一個夜晚。黎明時分,只聽女嬰哇的一聲甦醒過來。王夫人喜出望外,定睛一看,小女滿頭黑髮,脣紅齒白,十分可愛。王夫人忙讓丫環請來老爺。王員外一見大吃一驚,心中不住思忖:三年不墜,火球助催,紫氣東來,醜女變美,是大福大貴之兆,王家的好氣數。想著想著,不禁大笑不止,走到床前說:"夫人,晨曦吉辰,迎霞聚瑞,我看女兒必有大福大貴,咱就取名霞瑞,你看如何?"夫人點頭稱是。

誤吞珠子

歲月流逝,轉眼十八個冬春過去,霞瑞姑娘身居閨房,學習針線,攻讀詩文。她越長越俊俏,白皙的杏仁臉上嵌著一雙水靈靈的眼睛,兩個酒窩之間夾著一個櫻桃小嘴,令人喜愛。但她性格倔強,不拘於舊禮,善於言談,又講直理,對於父母的話也不是百依百順。日漸厭惡閨中生活,常常在丫環小云陪伴下到花園嬉戲。有時還揹著父母到田間去問農桑。是年朝歌奇旱,河溪斷流,水井榦枯,大地龜裂,五穀不收。王員外家一塊三頃地的穀子,只留下一棵禾苗,但長勢卻十分喜人,谷杆如蘆葦,葉子賽高粱,穀穗像狼尾,沉甸甸,金燦燦,微風吹拂,點頭搖曳,而且還散發出噴噴香味。霞瑞姑娘聽說自家地裡長了這棵奇谷,就讓家奴收來,放到繡樓,頓時閨房之內香氣四溢,使人陶醉。姑娘對丫環說:"如此好的穀子,要好好保存起來,來年多種一些。"丫環把穀穗放在手中揉搓著變成了一顆熠熠透明的珠子,而且香味更加濃郁。姑娘接過珠子,正想聞一下,這珠子一下鑽進口中,欲吐出,又溜進喉嚨。霞瑞嚥下珠子不久,頓覺腹內舒暢,筋骨蘇軟,渾身乏困,一頭倒下就睡著了。

下下之策

一個月之後,姑娘不思飯食,身體漸漸消瘦。主僕二人都不知何故。快嘴的丫環告訴了夫人,王夫人見女兒如此消瘦,心疼萬分,問明情由,忙著請名醫調理。連吃兩個月草藥,仍不見效,卻見女兒的肚子一天天大起來。王員外得知消息,恰似五雷轟頂,把夫人叫到客廳,怒氣沖天地說:"你養的好女兒,竟如此傷風敗俗,我乃赫赫大戶,叫我如何做人?"夫人忙陪笑臉:"老爺息怒,家醜不可外揚,你要想個兩全之策才是呀!"兩人如此這般商量半天,決定把女兒連夜趕出家門,免得事後別人說三道四。

離開家門

霞瑞姑娘,蒙冤受屈,在丫環陪同下,毅然離開家門。路漫漫何處奔走,天蒼蒼哪裡安身?姑娘看看丫環,丫環望望姑娘,兩人心如火焚,悲困交加;姑娘緊咬嘴脣:"雲妹,我們走,走到天涯海角,讓天下人知道我王霞瑞是清白之人。"主僕二人離開王家莊,朝著北斗星的方向走去。

真相大白

兩個弱小女子,哪裡經過這樣的風霜。尤其是霞瑞姑娘,腹中已有三月的嬰兒,行走更是艱難,雙腳都磨出了血泡,走走歇歇,歇歇走走。一天中午,她們走到黃河邊,又飢,又渴,寸步不想挪動,就坐在河邊歇息。剛一坐下,就進入夢鄉。待她們一覺醒來,面前站著一位和善可親的老太太,籃子裡盛著熱騰騰的白蒸饃,沒等她們開口,老太太就把饃送到她們手中。二人連個"謝"字都沒來得及說,就狼吞虎嚥地吃起來。老太太坐下來問道:"兩位女子如何這樣狼狽,你們要到哪裡去?"霞瑞搖搖頭,沒說話,直爽的小云把姑娘的隱情一五一十講了出來。老太太啟脣一笑:"這就是了。你們既然對我講了真話,我也把真話告訴你們。我乃西天老母,在這裡等候多時,專門來點化你們。霞瑞姑娘,你雖是母親所生,但不是你母親的骨血,而是東海龍王女兒的化身。你和慶隆相愛,情真意切,雖未遂願,上天有眼,來世相逢。你所吞食的珠子正是慶隆的精髓。腹中嬰兒就是你和慶隆的後代。"霞瑞和小云雙膝跪地,連連叩頭,感謝西天老母的指點。快嘴的小云又問:"既是這樣,請問老母,我們主僕該到哪裡存身才好?"老母沒有正面回答,信口唸了小詩一首讓小云琢磨:"朝曦吳天似血染,歌舞昇平誰人歡?雲海滾滾來天半,夢境滋滋潤丹田。"

小云半天沒有品出味道,原來這是首藏頭詩。霞瑞把四句詩的頭四個字一連,即為"朝歌雲夢"。雖說知道了老母指點的去處,但又不願到雲夢隱身,於是又懇求說:"再求老母點化,那裡離我家鄉太近,鑑於父母盛怒,眼下我實在不能從命。"老母思忖片刻:"也罷。你們可先到臨漳穀子村寄身,日後再作道理。"主僕二人連聲道謝,抬頭卻不見了老母。

鬼谷子降世

不一日,她們來到穀子村,卻見一村婦在村頭迎接。村婦像接閨女似地把她們接人家中。從此,她們老少三個女性組成了一個家庭,朝朝暮暮,形影不離,勤快的小云,把村婦和姑娘照料得十分如意。轉眼六個月過去了。冬去春來,夏天又到了。一天,姑娘正在院裡給未來的孩子做衣服,頓覺腹內疼痛難忍,村婦和小云忙把姑娘扶進屋,讓她躺在床上,一眨眼村婦變成了老母模樣,慈祥地說:"霞瑞姑娘,我們該走了,不到雲夢山,你的孩子不會出生的。"說話間,只聽一聲巨響,狂風驟起,老母忙讓小云也上到床上,閉上眼睛。那床慢悠悠飄了起來,不知不覺來到雲夢上空,左轉三圈右轉三圈,悠然地落到地上。姑娘睜眼一看,好像來到人間仙境。峰巒疊翠,林木蔥鬱,雲霧瀠瀠,氣象萬千,泉水潺潺,百鳥齊鳴,野花爭妍鬥豔,主僕看得眼花繚亂。西天老母把她們帶到水簾洞口:"姑娘請進,這就是你的安身之處。"舉目一看,青山參天,野藤漫漫,野花芬芳,蝶飛燕舞,串串晶瑩的水珠從洞口滴落,恰似一幅珠簾懸於洞口,頓覺心曠神怡,正要向西天老母說聲謝謝,卻不見了她的蹤影。她們二人漫步向洞中走去,只見洞頂琳琅滿目的鐘乳石千姿百態,景象奇特。洞的盡頭有一水潭,清澈見底,小云舀了一瓢水,遞與姑娘,這水甘甜可口,姑娘一飲而盡,頓覺清爽。霞瑞對這個安身之地十分滿意,主僕二人拍手稱好。正值暑日,知了聲聲,真所謂"鳴蟬躁林愈靜"。正當她倆欣賞這幽靜的環境時,霞瑞又覺腹內疼痛,小云忙攙扶姑娘回到洞內,姑娘一陣頭暈目眩,腹中的嬰兒蹴呱呱墜地了。一看是個白胖的男孩,霞瑞、小云喜出望外,熱淚盈眶。滿月之後,霞瑞把小云叫到跟前甜甜地問道:"雲妹,這孩子該姓什麼,叫什麼呢?""我說就姓你的姓,孩子降生時知了叫的正歡,取名叫蟬如何?"霞瑞一聽十分高興:"小云,你說到我心坎上了。不過,我因吞食奇谷而生子,就叫鬼谷子吧!"因此後人有叫他鬼谷子的,也有叫他王蟬的。在他成年以後也有叫他王禪的。

洞府真仙

傳說鬼谷子本是道教的洞府真仙,位居第四座左位第十三人。被尊為玄微真人,又號玄微子。

洞府就是洞天,是神仙住的名山聖境,又稱洞天福地。傳說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道藏》中有一部專寫洞天福地的書叫做《洞天福地嶽讀名山記》。浙江餘杭縣境內的"洞霄宮"就是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之一,被稱為"大滌洞天"。元代的鄧牧專有《洞霄圖志》六卷,記敘該宮勝景。

真仙又稱真人,只有得道成仙后方可稱為真人。莊子稱老君為"博大真人";唐玄宗稱莊子為"南華真人",稱文子為"通玄真人",稱列子為"沖虛真人",稱庚桑子為"洞虛真人";宋代道士張伯瑞被稱為"紫陽真人";元太祖封丘處機為"長春真人"。

玄微真人鬼谷子住在鬼谷洞天,是為了在凡間度幾位仙人去洞天。無奈蘇、張、孫、龐諸弟子皆塵緣未盡,凡心未了。鬼谷子只好在暗中關注弟子,不時助正抑邪。

相傳鬼谷子有隱形藏體之術,混天移地之法;會投胎換骨,超脫生死;撒豆為兵,斬草為馬;揣情摩意,縱橫捭闔。

"鬼谷井"由來

鬼谷子晚年歸隱雲夢山,一則聚徒講學,二則孝敬老母。一日,王霞瑞把鬼谷子叫到跟前,語重心長地說:"娘為你飽受人間疾苦,如今為娘兩鬢斑白,風燭殘年,娘無他求,我死後,只求你把我葬在九龍聚匯的地方。兒若想娘,就在我墓旁挖一口井,從井水中可以看到為孃的身影。"話剛說完,就謝世歸天了。

鬼谷子悲痛不已,眼含熱淚在九龍聚匯之處安葬了母親。為早日再見慈母的尊容,便率弟子在母親墓旁挖井不止。整整挖了九九八十一日,方才把井鑿成。果然井水中映出了他母親的容顏。朝看母親十八九,暮觀老母鬢如霜。從此鬼谷子朝朝暮暮都跑到井邊瞻仰母親的遺容。星轉鬥移,天長日久,鬼谷子又發現了此井的一個奧祕,根據井中的水位升降,可以洞察天氣陰晴變化。井水上升,天陰有雨,井水下降,則無雨天晴,因此這口井又被稱為"井中洞天"。

此井是鬼谷子為懷念其母而鑿,故曰"鬼谷井"。

帶你真正瞭解鬼谷子


傳說(二)

夜識無字天書

相傳,鬼谷子的師傅昇仙而去時,曾留下一卷竹簡,簡上書"天書"二字。打開看時,從頭至尾竟無一字,鬼谷子一時心中納悶。與師父相依為命九年時光,感情日篤,今天師父突然離去,一時覺得無著無落,心中空空蕩蕩的,無心茶飯,鑽進自己的洞室倒頭便睡。可又如何睡得著,輾轉反側,老是想著那捲無字天書竹簡,直折騰到黑,那竹簡仍在眼前鋪開卷起,捲起鋪開,百思不得其解。索性爬將起來,點著松明火把,藉著燈光一看,嚇得他跳了起來,竹簡上竟閃出道道金光,一行行蝌蚪文閃閃發光,鬼谷子嘆道:"莫非這就是世傳'金書'"。

縱橫家書

一時興致倍增,一口氣讀將下去,從頭至尾背之成誦。原來上面錄著一部縱橫家書,盡講些捭闔、反應、內楗、抵峨、飛鉗之術。共十三篇。

第一篇大意是說:與人辯論,要先抑制一下對方的勢頭,誘使對手反駁,以試探對方實力。有時也可以信口開河,以讓對方放鬆警惕,傾吐衷腸;有時專聽對方陳說,以考察其誠意。要反駁別人就要抓牢證據,要不讓人抓到證據,就要滴水不漏。對付對手有時要開放,有時要封鎖,能把放開與封鎖靈活運用就可以滔滔不絕,變化多端。只有這樣才可以說人,可以說家,可以說國,可以說天下。

第二篇大意是說:與人辯論,要運用反覆的手法。反過去可以知其過去,復回來可知其現今。如果反反覆覆地試探,沒有摸不到的底細。有時可以運用反辭來試探對手,要想聽到聲音就先沉默,要想張開,就先關閉;要想升高,就先下降;要想奪取,就先給予。

第三篇大意是說:要掌握進退的訣竅,這訣竅就是抓住君主的愛好,只要抓住了就可以隨心所欲,獨往獨來。如能順著君主的情緒去引導或提出建議,就能隨機應變,說服君主。

"

鬼谷子,姓王名詡(或利),又名王禪,號玄微子,春秋末戰國初時人。祖籍河南鶴壁市淇縣雲夢山山下王莊村(著名的王莊龍山文化遺址處)。“王禪老祖”是後人對鬼谷子的稱呼,是先秦諸子之一。鬼谷子為縱橫家之鼻祖(其實也是兵家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蘇秦與張儀為其最傑出的兩個弟子(見《戰國策》)。另有孫臏與龐涓亦為其弟子之說(見《孫龐演義》)。他通天徹地,兼顧數家學問,人不能及。

鬼谷子簡介

說其姓王名禪字詡,號鬼谷,民間稱為王禪老祖。"鬼谷"之名,由其出生地或隱居地而得,但是具體是哪裡還有爭議,且很大。

最早記載鬼谷子的是司馬遷的《史記》。《史記·卷069·蘇秦列傳》中說:"蘇秦者,東周洛陽人也。東事師子齊,而習之於鬼谷先生。"但據中華書局再版重印的《辭海》和其他有關文獻稱:"鬼谷子……居漢濱鬼谷山",這裡的漢濱指漢水之濱,能符合這個要件的只有石泉。

鬼谷子被喻為縱橫家之鼻祖的原因是其下有蘇秦與張儀兩個叱吒戰國時代的傑出弟子〔見《戰國策》〕。另有孫臏與龐涓亦為其弟子之說〔見《孫龐演義》〕。

鬼谷子既有政治家的六韜三略,又擅長於外交家的縱橫之術,更兼有陰陽家的祖宗衣缽,預言家的江湖神算,所以世人稱鬼谷子是一位奇才、全才。其著作有《鬼谷子》又叫做《捭闔策》、《本經陰符七術》言練氣養神之法。

道教認為鬼谷先生為"古之真仙",曾在人間活了百餘歲,而後不知去向。《鬼谷子》一書完整地保留在道家的經典《道藏》中。民間亦有傳說鬼谷子是命理師的祖師爺,在道教中鬼谷子尊號為玄都仙長。

帶你真正瞭解鬼谷子


個人影響

鬼谷子的主要著作有《鬼谷子》及《本經陰符七術》。《鬼谷子》側重於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技巧,而《本經陰符七術》則集中於養神蓄銳之道,用以修心修身。《本經陰符七術》之前三篇說明如何充實意志,涵養精神。後四篇討論如何將內在的精神運用於外,如何以內在的心神去處理外在的事物。鬼谷子為縱橫家之鼻祖,蘇秦與張儀為其最傑出的兩個弟子(見《戰國策》)。另有孫臏與龐涓亦為其弟子之說(見《孫龐演義》)。

縱橫家所崇尚的是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之技巧,其指導思想與儒家所推崇之仁義道德大相徑庭。因此,歷來學者對《鬼谷子》一書推崇者甚少,而譏詆者極多。其實外交戰術之得益與否,關係國家之安危興衰;而生意談判與競爭之策略是否得當,則關係到經濟上之成敗得失。即使在日常生活中,言談技巧也關係到一人之處世為人之得體與否。當年蘇秦憑其三寸不爛之舌,合縱六國,配六國相印,統領六國共同抗秦,顯赫一時。而張儀又憑其謀略與遊說技巧,將六國合縱土蹦瓦解,為秦國立下不朽功勞。所謂"智用於眾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於眾人之所不能。"潛謀於無形,常勝於不爭不費,此為《鬼谷子》之精髓所在。《孫子兵法》側重於總體戰略,而《鬼谷子》則專於具體技巧,兩者可說是相輔相成。

帶你真正瞭解鬼谷子


傳說(一)

相傳,鬼谷子是村夫慶隆和東海龍女的兒子。慶隆和龍女雖被東海龍王壓死在雲夢山中,化作一道山嶺和龍泉,但陰魂不散,要借體繁衍,為後人造福。

霞瑞降世

兩千多年前,朝歌城南王莊王員外的夫人懷孕三年之久而不分娩。初春一天之夜,突然狂風驟起,電閃雷鳴,大雨如注。人們都為這不正常的天象說長道短,驀地從空中飛來一個火球,直飛到王夫人床前,正反各轉三圈,變作一條小花蛇,慢悠悠鑽入王夫人的被窩,隨之聽得嬰兒的呱呱哭泣。家人掀開被窩,王夫人生下一個滿頭紅髮,容貌醜陋的丫頭。王員外十分沮喪,長嘆一聲,拂袖而去。王夫人見老爺如此煩惱,也暗暗抽泣。正在這時,小女嬰突然坐起,拉著王夫人的手細聲細語地說:"媽媽,別難過,我會變美麗的。"話音見落,這女嬰就倒下嚥了氣,王夫人又捋脖子,口中又不住喊叫:"兒呀,快醒醒,娘不嫌你長的醜。快醒醒吧!"拍了一次又一次,捋了一遍又一遍,眼淚哭幹了,嗓子喊啞了,整整折騰了一個夜晚。黎明時分,只聽女嬰哇的一聲甦醒過來。王夫人喜出望外,定睛一看,小女滿頭黑髮,脣紅齒白,十分可愛。王夫人忙讓丫環請來老爺。王員外一見大吃一驚,心中不住思忖:三年不墜,火球助催,紫氣東來,醜女變美,是大福大貴之兆,王家的好氣數。想著想著,不禁大笑不止,走到床前說:"夫人,晨曦吉辰,迎霞聚瑞,我看女兒必有大福大貴,咱就取名霞瑞,你看如何?"夫人點頭稱是。

誤吞珠子

歲月流逝,轉眼十八個冬春過去,霞瑞姑娘身居閨房,學習針線,攻讀詩文。她越長越俊俏,白皙的杏仁臉上嵌著一雙水靈靈的眼睛,兩個酒窩之間夾著一個櫻桃小嘴,令人喜愛。但她性格倔強,不拘於舊禮,善於言談,又講直理,對於父母的話也不是百依百順。日漸厭惡閨中生活,常常在丫環小云陪伴下到花園嬉戲。有時還揹著父母到田間去問農桑。是年朝歌奇旱,河溪斷流,水井榦枯,大地龜裂,五穀不收。王員外家一塊三頃地的穀子,只留下一棵禾苗,但長勢卻十分喜人,谷杆如蘆葦,葉子賽高粱,穀穗像狼尾,沉甸甸,金燦燦,微風吹拂,點頭搖曳,而且還散發出噴噴香味。霞瑞姑娘聽說自家地裡長了這棵奇谷,就讓家奴收來,放到繡樓,頓時閨房之內香氣四溢,使人陶醉。姑娘對丫環說:"如此好的穀子,要好好保存起來,來年多種一些。"丫環把穀穗放在手中揉搓著變成了一顆熠熠透明的珠子,而且香味更加濃郁。姑娘接過珠子,正想聞一下,這珠子一下鑽進口中,欲吐出,又溜進喉嚨。霞瑞嚥下珠子不久,頓覺腹內舒暢,筋骨蘇軟,渾身乏困,一頭倒下就睡著了。

下下之策

一個月之後,姑娘不思飯食,身體漸漸消瘦。主僕二人都不知何故。快嘴的丫環告訴了夫人,王夫人見女兒如此消瘦,心疼萬分,問明情由,忙著請名醫調理。連吃兩個月草藥,仍不見效,卻見女兒的肚子一天天大起來。王員外得知消息,恰似五雷轟頂,把夫人叫到客廳,怒氣沖天地說:"你養的好女兒,竟如此傷風敗俗,我乃赫赫大戶,叫我如何做人?"夫人忙陪笑臉:"老爺息怒,家醜不可外揚,你要想個兩全之策才是呀!"兩人如此這般商量半天,決定把女兒連夜趕出家門,免得事後別人說三道四。

離開家門

霞瑞姑娘,蒙冤受屈,在丫環陪同下,毅然離開家門。路漫漫何處奔走,天蒼蒼哪裡安身?姑娘看看丫環,丫環望望姑娘,兩人心如火焚,悲困交加;姑娘緊咬嘴脣:"雲妹,我們走,走到天涯海角,讓天下人知道我王霞瑞是清白之人。"主僕二人離開王家莊,朝著北斗星的方向走去。

真相大白

兩個弱小女子,哪裡經過這樣的風霜。尤其是霞瑞姑娘,腹中已有三月的嬰兒,行走更是艱難,雙腳都磨出了血泡,走走歇歇,歇歇走走。一天中午,她們走到黃河邊,又飢,又渴,寸步不想挪動,就坐在河邊歇息。剛一坐下,就進入夢鄉。待她們一覺醒來,面前站著一位和善可親的老太太,籃子裡盛著熱騰騰的白蒸饃,沒等她們開口,老太太就把饃送到她們手中。二人連個"謝"字都沒來得及說,就狼吞虎嚥地吃起來。老太太坐下來問道:"兩位女子如何這樣狼狽,你們要到哪裡去?"霞瑞搖搖頭,沒說話,直爽的小云把姑娘的隱情一五一十講了出來。老太太啟脣一笑:"這就是了。你們既然對我講了真話,我也把真話告訴你們。我乃西天老母,在這裡等候多時,專門來點化你們。霞瑞姑娘,你雖是母親所生,但不是你母親的骨血,而是東海龍王女兒的化身。你和慶隆相愛,情真意切,雖未遂願,上天有眼,來世相逢。你所吞食的珠子正是慶隆的精髓。腹中嬰兒就是你和慶隆的後代。"霞瑞和小云雙膝跪地,連連叩頭,感謝西天老母的指點。快嘴的小云又問:"既是這樣,請問老母,我們主僕該到哪裡存身才好?"老母沒有正面回答,信口唸了小詩一首讓小云琢磨:"朝曦吳天似血染,歌舞昇平誰人歡?雲海滾滾來天半,夢境滋滋潤丹田。"

小云半天沒有品出味道,原來這是首藏頭詩。霞瑞把四句詩的頭四個字一連,即為"朝歌雲夢"。雖說知道了老母指點的去處,但又不願到雲夢隱身,於是又懇求說:"再求老母點化,那裡離我家鄉太近,鑑於父母盛怒,眼下我實在不能從命。"老母思忖片刻:"也罷。你們可先到臨漳穀子村寄身,日後再作道理。"主僕二人連聲道謝,抬頭卻不見了老母。

鬼谷子降世

不一日,她們來到穀子村,卻見一村婦在村頭迎接。村婦像接閨女似地把她們接人家中。從此,她們老少三個女性組成了一個家庭,朝朝暮暮,形影不離,勤快的小云,把村婦和姑娘照料得十分如意。轉眼六個月過去了。冬去春來,夏天又到了。一天,姑娘正在院裡給未來的孩子做衣服,頓覺腹內疼痛難忍,村婦和小云忙把姑娘扶進屋,讓她躺在床上,一眨眼村婦變成了老母模樣,慈祥地說:"霞瑞姑娘,我們該走了,不到雲夢山,你的孩子不會出生的。"說話間,只聽一聲巨響,狂風驟起,老母忙讓小云也上到床上,閉上眼睛。那床慢悠悠飄了起來,不知不覺來到雲夢上空,左轉三圈右轉三圈,悠然地落到地上。姑娘睜眼一看,好像來到人間仙境。峰巒疊翠,林木蔥鬱,雲霧瀠瀠,氣象萬千,泉水潺潺,百鳥齊鳴,野花爭妍鬥豔,主僕看得眼花繚亂。西天老母把她們帶到水簾洞口:"姑娘請進,這就是你的安身之處。"舉目一看,青山參天,野藤漫漫,野花芬芳,蝶飛燕舞,串串晶瑩的水珠從洞口滴落,恰似一幅珠簾懸於洞口,頓覺心曠神怡,正要向西天老母說聲謝謝,卻不見了她的蹤影。她們二人漫步向洞中走去,只見洞頂琳琅滿目的鐘乳石千姿百態,景象奇特。洞的盡頭有一水潭,清澈見底,小云舀了一瓢水,遞與姑娘,這水甘甜可口,姑娘一飲而盡,頓覺清爽。霞瑞對這個安身之地十分滿意,主僕二人拍手稱好。正值暑日,知了聲聲,真所謂"鳴蟬躁林愈靜"。正當她倆欣賞這幽靜的環境時,霞瑞又覺腹內疼痛,小云忙攙扶姑娘回到洞內,姑娘一陣頭暈目眩,腹中的嬰兒蹴呱呱墜地了。一看是個白胖的男孩,霞瑞、小云喜出望外,熱淚盈眶。滿月之後,霞瑞把小云叫到跟前甜甜地問道:"雲妹,這孩子該姓什麼,叫什麼呢?""我說就姓你的姓,孩子降生時知了叫的正歡,取名叫蟬如何?"霞瑞一聽十分高興:"小云,你說到我心坎上了。不過,我因吞食奇谷而生子,就叫鬼谷子吧!"因此後人有叫他鬼谷子的,也有叫他王蟬的。在他成年以後也有叫他王禪的。

洞府真仙

傳說鬼谷子本是道教的洞府真仙,位居第四座左位第十三人。被尊為玄微真人,又號玄微子。

洞府就是洞天,是神仙住的名山聖境,又稱洞天福地。傳說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道藏》中有一部專寫洞天福地的書叫做《洞天福地嶽讀名山記》。浙江餘杭縣境內的"洞霄宮"就是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之一,被稱為"大滌洞天"。元代的鄧牧專有《洞霄圖志》六卷,記敘該宮勝景。

真仙又稱真人,只有得道成仙后方可稱為真人。莊子稱老君為"博大真人";唐玄宗稱莊子為"南華真人",稱文子為"通玄真人",稱列子為"沖虛真人",稱庚桑子為"洞虛真人";宋代道士張伯瑞被稱為"紫陽真人";元太祖封丘處機為"長春真人"。

玄微真人鬼谷子住在鬼谷洞天,是為了在凡間度幾位仙人去洞天。無奈蘇、張、孫、龐諸弟子皆塵緣未盡,凡心未了。鬼谷子只好在暗中關注弟子,不時助正抑邪。

相傳鬼谷子有隱形藏體之術,混天移地之法;會投胎換骨,超脫生死;撒豆為兵,斬草為馬;揣情摩意,縱橫捭闔。

"鬼谷井"由來

鬼谷子晚年歸隱雲夢山,一則聚徒講學,二則孝敬老母。一日,王霞瑞把鬼谷子叫到跟前,語重心長地說:"娘為你飽受人間疾苦,如今為娘兩鬢斑白,風燭殘年,娘無他求,我死後,只求你把我葬在九龍聚匯的地方。兒若想娘,就在我墓旁挖一口井,從井水中可以看到為孃的身影。"話剛說完,就謝世歸天了。

鬼谷子悲痛不已,眼含熱淚在九龍聚匯之處安葬了母親。為早日再見慈母的尊容,便率弟子在母親墓旁挖井不止。整整挖了九九八十一日,方才把井鑿成。果然井水中映出了他母親的容顏。朝看母親十八九,暮觀老母鬢如霜。從此鬼谷子朝朝暮暮都跑到井邊瞻仰母親的遺容。星轉鬥移,天長日久,鬼谷子又發現了此井的一個奧祕,根據井中的水位升降,可以洞察天氣陰晴變化。井水上升,天陰有雨,井水下降,則無雨天晴,因此這口井又被稱為"井中洞天"。

此井是鬼谷子為懷念其母而鑿,故曰"鬼谷井"。

帶你真正瞭解鬼谷子


傳說(二)

夜識無字天書

相傳,鬼谷子的師傅昇仙而去時,曾留下一卷竹簡,簡上書"天書"二字。打開看時,從頭至尾竟無一字,鬼谷子一時心中納悶。與師父相依為命九年時光,感情日篤,今天師父突然離去,一時覺得無著無落,心中空空蕩蕩的,無心茶飯,鑽進自己的洞室倒頭便睡。可又如何睡得著,輾轉反側,老是想著那捲無字天書竹簡,直折騰到黑,那竹簡仍在眼前鋪開卷起,捲起鋪開,百思不得其解。索性爬將起來,點著松明火把,藉著燈光一看,嚇得他跳了起來,竹簡上竟閃出道道金光,一行行蝌蚪文閃閃發光,鬼谷子嘆道:"莫非這就是世傳'金書'"。

縱橫家書

一時興致倍增,一口氣讀將下去,從頭至尾背之成誦。原來上面錄著一部縱橫家書,盡講些捭闔、反應、內楗、抵峨、飛鉗之術。共十三篇。

第一篇大意是說:與人辯論,要先抑制一下對方的勢頭,誘使對手反駁,以試探對方實力。有時也可以信口開河,以讓對方放鬆警惕,傾吐衷腸;有時專聽對方陳說,以考察其誠意。要反駁別人就要抓牢證據,要不讓人抓到證據,就要滴水不漏。對付對手有時要開放,有時要封鎖,能把放開與封鎖靈活運用就可以滔滔不絕,變化多端。只有這樣才可以說人,可以說家,可以說國,可以說天下。

第二篇大意是說:與人辯論,要運用反覆的手法。反過去可以知其過去,復回來可知其現今。如果反反覆覆地試探,沒有摸不到的底細。有時可以運用反辭來試探對手,要想聽到聲音就先沉默,要想張開,就先關閉;要想升高,就先下降;要想奪取,就先給予。

第三篇大意是說:要掌握進退的訣竅,這訣竅就是抓住君主的愛好,只要抓住了就可以隨心所欲,獨往獨來。如能順著君主的情緒去引導或提出建議,就能隨機應變,說服君主。

帶你真正瞭解鬼谷子


第四篇大意說:凡事都不是鐵板一塊,都是有裂痕的。在辯論中要能利用別人的裂痕,同時,還要防止自己一方的裂痕。秋毫一樣的裂痕,可以發展為泰山那樣大。所以當裂痕小時要補住,大點時要切斷裂縫,當大到不可收拾時就乾脆將其打破,裂痕也就消滅了。

第五篇大意說:與人雄辯要設法鉤出對方的意圖,用飛揚之法套出對方的真話,再用鉗子鉗住,使其不得縮回,只好被牽著走。這樣就可縱可橫,可南可北,可東可西,可反可復。

第六篇大意說:要想說服他人,必先衡量一下自己的才能長短,比較優劣,自身才質不如他人,就不可能戰勝他人。

第七篇大意說:要遊說天下人君,必須會揣測諸侯真情,當人極度興奮時,就無法隱瞞真情,當人極度恐懼時也無法隱瞞真情。在這時才能有效地遊說和說服人。

第八篇大意說:善於摩意的人就象釣魚一樣不動聲色,讓魚自動上鉤,"摩"的目的就是刺激對方,讓他不由自主地上你的鉤。把事情辦成功,使人不知不覺。

第九篇大意說:要遊說入主,就要量天下之權,要比較各諸侯國的地形、謀略、財貨、賓客、天時、安危,然後才能去遊說。公眾號,軍師府。

"

鬼谷子,姓王名詡(或利),又名王禪,號玄微子,春秋末戰國初時人。祖籍河南鶴壁市淇縣雲夢山山下王莊村(著名的王莊龍山文化遺址處)。“王禪老祖”是後人對鬼谷子的稱呼,是先秦諸子之一。鬼谷子為縱橫家之鼻祖(其實也是兵家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蘇秦與張儀為其最傑出的兩個弟子(見《戰國策》)。另有孫臏與龐涓亦為其弟子之說(見《孫龐演義》)。他通天徹地,兼顧數家學問,人不能及。

鬼谷子簡介

說其姓王名禪字詡,號鬼谷,民間稱為王禪老祖。"鬼谷"之名,由其出生地或隱居地而得,但是具體是哪裡還有爭議,且很大。

最早記載鬼谷子的是司馬遷的《史記》。《史記·卷069·蘇秦列傳》中說:"蘇秦者,東周洛陽人也。東事師子齊,而習之於鬼谷先生。"但據中華書局再版重印的《辭海》和其他有關文獻稱:"鬼谷子……居漢濱鬼谷山",這裡的漢濱指漢水之濱,能符合這個要件的只有石泉。

鬼谷子被喻為縱橫家之鼻祖的原因是其下有蘇秦與張儀兩個叱吒戰國時代的傑出弟子〔見《戰國策》〕。另有孫臏與龐涓亦為其弟子之說〔見《孫龐演義》〕。

鬼谷子既有政治家的六韜三略,又擅長於外交家的縱橫之術,更兼有陰陽家的祖宗衣缽,預言家的江湖神算,所以世人稱鬼谷子是一位奇才、全才。其著作有《鬼谷子》又叫做《捭闔策》、《本經陰符七術》言練氣養神之法。

道教認為鬼谷先生為"古之真仙",曾在人間活了百餘歲,而後不知去向。《鬼谷子》一書完整地保留在道家的經典《道藏》中。民間亦有傳說鬼谷子是命理師的祖師爺,在道教中鬼谷子尊號為玄都仙長。

帶你真正瞭解鬼谷子


個人影響

鬼谷子的主要著作有《鬼谷子》及《本經陰符七術》。《鬼谷子》側重於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技巧,而《本經陰符七術》則集中於養神蓄銳之道,用以修心修身。《本經陰符七術》之前三篇說明如何充實意志,涵養精神。後四篇討論如何將內在的精神運用於外,如何以內在的心神去處理外在的事物。鬼谷子為縱橫家之鼻祖,蘇秦與張儀為其最傑出的兩個弟子(見《戰國策》)。另有孫臏與龐涓亦為其弟子之說(見《孫龐演義》)。

縱橫家所崇尚的是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之技巧,其指導思想與儒家所推崇之仁義道德大相徑庭。因此,歷來學者對《鬼谷子》一書推崇者甚少,而譏詆者極多。其實外交戰術之得益與否,關係國家之安危興衰;而生意談判與競爭之策略是否得當,則關係到經濟上之成敗得失。即使在日常生活中,言談技巧也關係到一人之處世為人之得體與否。當年蘇秦憑其三寸不爛之舌,合縱六國,配六國相印,統領六國共同抗秦,顯赫一時。而張儀又憑其謀略與遊說技巧,將六國合縱土蹦瓦解,為秦國立下不朽功勞。所謂"智用於眾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於眾人之所不能。"潛謀於無形,常勝於不爭不費,此為《鬼谷子》之精髓所在。《孫子兵法》側重於總體戰略,而《鬼谷子》則專於具體技巧,兩者可說是相輔相成。

帶你真正瞭解鬼谷子


傳說(一)

相傳,鬼谷子是村夫慶隆和東海龍女的兒子。慶隆和龍女雖被東海龍王壓死在雲夢山中,化作一道山嶺和龍泉,但陰魂不散,要借體繁衍,為後人造福。

霞瑞降世

兩千多年前,朝歌城南王莊王員外的夫人懷孕三年之久而不分娩。初春一天之夜,突然狂風驟起,電閃雷鳴,大雨如注。人們都為這不正常的天象說長道短,驀地從空中飛來一個火球,直飛到王夫人床前,正反各轉三圈,變作一條小花蛇,慢悠悠鑽入王夫人的被窩,隨之聽得嬰兒的呱呱哭泣。家人掀開被窩,王夫人生下一個滿頭紅髮,容貌醜陋的丫頭。王員外十分沮喪,長嘆一聲,拂袖而去。王夫人見老爺如此煩惱,也暗暗抽泣。正在這時,小女嬰突然坐起,拉著王夫人的手細聲細語地說:"媽媽,別難過,我會變美麗的。"話音見落,這女嬰就倒下嚥了氣,王夫人又捋脖子,口中又不住喊叫:"兒呀,快醒醒,娘不嫌你長的醜。快醒醒吧!"拍了一次又一次,捋了一遍又一遍,眼淚哭幹了,嗓子喊啞了,整整折騰了一個夜晚。黎明時分,只聽女嬰哇的一聲甦醒過來。王夫人喜出望外,定睛一看,小女滿頭黑髮,脣紅齒白,十分可愛。王夫人忙讓丫環請來老爺。王員外一見大吃一驚,心中不住思忖:三年不墜,火球助催,紫氣東來,醜女變美,是大福大貴之兆,王家的好氣數。想著想著,不禁大笑不止,走到床前說:"夫人,晨曦吉辰,迎霞聚瑞,我看女兒必有大福大貴,咱就取名霞瑞,你看如何?"夫人點頭稱是。

誤吞珠子

歲月流逝,轉眼十八個冬春過去,霞瑞姑娘身居閨房,學習針線,攻讀詩文。她越長越俊俏,白皙的杏仁臉上嵌著一雙水靈靈的眼睛,兩個酒窩之間夾著一個櫻桃小嘴,令人喜愛。但她性格倔強,不拘於舊禮,善於言談,又講直理,對於父母的話也不是百依百順。日漸厭惡閨中生活,常常在丫環小云陪伴下到花園嬉戲。有時還揹著父母到田間去問農桑。是年朝歌奇旱,河溪斷流,水井榦枯,大地龜裂,五穀不收。王員外家一塊三頃地的穀子,只留下一棵禾苗,但長勢卻十分喜人,谷杆如蘆葦,葉子賽高粱,穀穗像狼尾,沉甸甸,金燦燦,微風吹拂,點頭搖曳,而且還散發出噴噴香味。霞瑞姑娘聽說自家地裡長了這棵奇谷,就讓家奴收來,放到繡樓,頓時閨房之內香氣四溢,使人陶醉。姑娘對丫環說:"如此好的穀子,要好好保存起來,來年多種一些。"丫環把穀穗放在手中揉搓著變成了一顆熠熠透明的珠子,而且香味更加濃郁。姑娘接過珠子,正想聞一下,這珠子一下鑽進口中,欲吐出,又溜進喉嚨。霞瑞嚥下珠子不久,頓覺腹內舒暢,筋骨蘇軟,渾身乏困,一頭倒下就睡著了。

下下之策

一個月之後,姑娘不思飯食,身體漸漸消瘦。主僕二人都不知何故。快嘴的丫環告訴了夫人,王夫人見女兒如此消瘦,心疼萬分,問明情由,忙著請名醫調理。連吃兩個月草藥,仍不見效,卻見女兒的肚子一天天大起來。王員外得知消息,恰似五雷轟頂,把夫人叫到客廳,怒氣沖天地說:"你養的好女兒,竟如此傷風敗俗,我乃赫赫大戶,叫我如何做人?"夫人忙陪笑臉:"老爺息怒,家醜不可外揚,你要想個兩全之策才是呀!"兩人如此這般商量半天,決定把女兒連夜趕出家門,免得事後別人說三道四。

離開家門

霞瑞姑娘,蒙冤受屈,在丫環陪同下,毅然離開家門。路漫漫何處奔走,天蒼蒼哪裡安身?姑娘看看丫環,丫環望望姑娘,兩人心如火焚,悲困交加;姑娘緊咬嘴脣:"雲妹,我們走,走到天涯海角,讓天下人知道我王霞瑞是清白之人。"主僕二人離開王家莊,朝著北斗星的方向走去。

真相大白

兩個弱小女子,哪裡經過這樣的風霜。尤其是霞瑞姑娘,腹中已有三月的嬰兒,行走更是艱難,雙腳都磨出了血泡,走走歇歇,歇歇走走。一天中午,她們走到黃河邊,又飢,又渴,寸步不想挪動,就坐在河邊歇息。剛一坐下,就進入夢鄉。待她們一覺醒來,面前站著一位和善可親的老太太,籃子裡盛著熱騰騰的白蒸饃,沒等她們開口,老太太就把饃送到她們手中。二人連個"謝"字都沒來得及說,就狼吞虎嚥地吃起來。老太太坐下來問道:"兩位女子如何這樣狼狽,你們要到哪裡去?"霞瑞搖搖頭,沒說話,直爽的小云把姑娘的隱情一五一十講了出來。老太太啟脣一笑:"這就是了。你們既然對我講了真話,我也把真話告訴你們。我乃西天老母,在這裡等候多時,專門來點化你們。霞瑞姑娘,你雖是母親所生,但不是你母親的骨血,而是東海龍王女兒的化身。你和慶隆相愛,情真意切,雖未遂願,上天有眼,來世相逢。你所吞食的珠子正是慶隆的精髓。腹中嬰兒就是你和慶隆的後代。"霞瑞和小云雙膝跪地,連連叩頭,感謝西天老母的指點。快嘴的小云又問:"既是這樣,請問老母,我們主僕該到哪裡存身才好?"老母沒有正面回答,信口唸了小詩一首讓小云琢磨:"朝曦吳天似血染,歌舞昇平誰人歡?雲海滾滾來天半,夢境滋滋潤丹田。"

小云半天沒有品出味道,原來這是首藏頭詩。霞瑞把四句詩的頭四個字一連,即為"朝歌雲夢"。雖說知道了老母指點的去處,但又不願到雲夢隱身,於是又懇求說:"再求老母點化,那裡離我家鄉太近,鑑於父母盛怒,眼下我實在不能從命。"老母思忖片刻:"也罷。你們可先到臨漳穀子村寄身,日後再作道理。"主僕二人連聲道謝,抬頭卻不見了老母。

鬼谷子降世

不一日,她們來到穀子村,卻見一村婦在村頭迎接。村婦像接閨女似地把她們接人家中。從此,她們老少三個女性組成了一個家庭,朝朝暮暮,形影不離,勤快的小云,把村婦和姑娘照料得十分如意。轉眼六個月過去了。冬去春來,夏天又到了。一天,姑娘正在院裡給未來的孩子做衣服,頓覺腹內疼痛難忍,村婦和小云忙把姑娘扶進屋,讓她躺在床上,一眨眼村婦變成了老母模樣,慈祥地說:"霞瑞姑娘,我們該走了,不到雲夢山,你的孩子不會出生的。"說話間,只聽一聲巨響,狂風驟起,老母忙讓小云也上到床上,閉上眼睛。那床慢悠悠飄了起來,不知不覺來到雲夢上空,左轉三圈右轉三圈,悠然地落到地上。姑娘睜眼一看,好像來到人間仙境。峰巒疊翠,林木蔥鬱,雲霧瀠瀠,氣象萬千,泉水潺潺,百鳥齊鳴,野花爭妍鬥豔,主僕看得眼花繚亂。西天老母把她們帶到水簾洞口:"姑娘請進,這就是你的安身之處。"舉目一看,青山參天,野藤漫漫,野花芬芳,蝶飛燕舞,串串晶瑩的水珠從洞口滴落,恰似一幅珠簾懸於洞口,頓覺心曠神怡,正要向西天老母說聲謝謝,卻不見了她的蹤影。她們二人漫步向洞中走去,只見洞頂琳琅滿目的鐘乳石千姿百態,景象奇特。洞的盡頭有一水潭,清澈見底,小云舀了一瓢水,遞與姑娘,這水甘甜可口,姑娘一飲而盡,頓覺清爽。霞瑞對這個安身之地十分滿意,主僕二人拍手稱好。正值暑日,知了聲聲,真所謂"鳴蟬躁林愈靜"。正當她倆欣賞這幽靜的環境時,霞瑞又覺腹內疼痛,小云忙攙扶姑娘回到洞內,姑娘一陣頭暈目眩,腹中的嬰兒蹴呱呱墜地了。一看是個白胖的男孩,霞瑞、小云喜出望外,熱淚盈眶。滿月之後,霞瑞把小云叫到跟前甜甜地問道:"雲妹,這孩子該姓什麼,叫什麼呢?""我說就姓你的姓,孩子降生時知了叫的正歡,取名叫蟬如何?"霞瑞一聽十分高興:"小云,你說到我心坎上了。不過,我因吞食奇谷而生子,就叫鬼谷子吧!"因此後人有叫他鬼谷子的,也有叫他王蟬的。在他成年以後也有叫他王禪的。

洞府真仙

傳說鬼谷子本是道教的洞府真仙,位居第四座左位第十三人。被尊為玄微真人,又號玄微子。

洞府就是洞天,是神仙住的名山聖境,又稱洞天福地。傳說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道藏》中有一部專寫洞天福地的書叫做《洞天福地嶽讀名山記》。浙江餘杭縣境內的"洞霄宮"就是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之一,被稱為"大滌洞天"。元代的鄧牧專有《洞霄圖志》六卷,記敘該宮勝景。

真仙又稱真人,只有得道成仙后方可稱為真人。莊子稱老君為"博大真人";唐玄宗稱莊子為"南華真人",稱文子為"通玄真人",稱列子為"沖虛真人",稱庚桑子為"洞虛真人";宋代道士張伯瑞被稱為"紫陽真人";元太祖封丘處機為"長春真人"。

玄微真人鬼谷子住在鬼谷洞天,是為了在凡間度幾位仙人去洞天。無奈蘇、張、孫、龐諸弟子皆塵緣未盡,凡心未了。鬼谷子只好在暗中關注弟子,不時助正抑邪。

相傳鬼谷子有隱形藏體之術,混天移地之法;會投胎換骨,超脫生死;撒豆為兵,斬草為馬;揣情摩意,縱橫捭闔。

"鬼谷井"由來

鬼谷子晚年歸隱雲夢山,一則聚徒講學,二則孝敬老母。一日,王霞瑞把鬼谷子叫到跟前,語重心長地說:"娘為你飽受人間疾苦,如今為娘兩鬢斑白,風燭殘年,娘無他求,我死後,只求你把我葬在九龍聚匯的地方。兒若想娘,就在我墓旁挖一口井,從井水中可以看到為孃的身影。"話剛說完,就謝世歸天了。

鬼谷子悲痛不已,眼含熱淚在九龍聚匯之處安葬了母親。為早日再見慈母的尊容,便率弟子在母親墓旁挖井不止。整整挖了九九八十一日,方才把井鑿成。果然井水中映出了他母親的容顏。朝看母親十八九,暮觀老母鬢如霜。從此鬼谷子朝朝暮暮都跑到井邊瞻仰母親的遺容。星轉鬥移,天長日久,鬼谷子又發現了此井的一個奧祕,根據井中的水位升降,可以洞察天氣陰晴變化。井水上升,天陰有雨,井水下降,則無雨天晴,因此這口井又被稱為"井中洞天"。

此井是鬼谷子為懷念其母而鑿,故曰"鬼谷井"。

帶你真正瞭解鬼谷子


傳說(二)

夜識無字天書

相傳,鬼谷子的師傅昇仙而去時,曾留下一卷竹簡,簡上書"天書"二字。打開看時,從頭至尾竟無一字,鬼谷子一時心中納悶。與師父相依為命九年時光,感情日篤,今天師父突然離去,一時覺得無著無落,心中空空蕩蕩的,無心茶飯,鑽進自己的洞室倒頭便睡。可又如何睡得著,輾轉反側,老是想著那捲無字天書竹簡,直折騰到黑,那竹簡仍在眼前鋪開卷起,捲起鋪開,百思不得其解。索性爬將起來,點著松明火把,藉著燈光一看,嚇得他跳了起來,竹簡上竟閃出道道金光,一行行蝌蚪文閃閃發光,鬼谷子嘆道:"莫非這就是世傳'金書'"。

縱橫家書

一時興致倍增,一口氣讀將下去,從頭至尾背之成誦。原來上面錄著一部縱橫家書,盡講些捭闔、反應、內楗、抵峨、飛鉗之術。共十三篇。

第一篇大意是說:與人辯論,要先抑制一下對方的勢頭,誘使對手反駁,以試探對方實力。有時也可以信口開河,以讓對方放鬆警惕,傾吐衷腸;有時專聽對方陳說,以考察其誠意。要反駁別人就要抓牢證據,要不讓人抓到證據,就要滴水不漏。對付對手有時要開放,有時要封鎖,能把放開與封鎖靈活運用就可以滔滔不絕,變化多端。只有這樣才可以說人,可以說家,可以說國,可以說天下。

第二篇大意是說:與人辯論,要運用反覆的手法。反過去可以知其過去,復回來可知其現今。如果反反覆覆地試探,沒有摸不到的底細。有時可以運用反辭來試探對手,要想聽到聲音就先沉默,要想張開,就先關閉;要想升高,就先下降;要想奪取,就先給予。

第三篇大意是說:要掌握進退的訣竅,這訣竅就是抓住君主的愛好,只要抓住了就可以隨心所欲,獨往獨來。如能順著君主的情緒去引導或提出建議,就能隨機應變,說服君主。

帶你真正瞭解鬼谷子


第四篇大意說:凡事都不是鐵板一塊,都是有裂痕的。在辯論中要能利用別人的裂痕,同時,還要防止自己一方的裂痕。秋毫一樣的裂痕,可以發展為泰山那樣大。所以當裂痕小時要補住,大點時要切斷裂縫,當大到不可收拾時就乾脆將其打破,裂痕也就消滅了。

第五篇大意說:與人雄辯要設法鉤出對方的意圖,用飛揚之法套出對方的真話,再用鉗子鉗住,使其不得縮回,只好被牽著走。這樣就可縱可橫,可南可北,可東可西,可反可復。

第六篇大意說:要想說服他人,必先衡量一下自己的才能長短,比較優劣,自身才質不如他人,就不可能戰勝他人。

第七篇大意說:要遊說天下人君,必須會揣測諸侯真情,當人極度興奮時,就無法隱瞞真情,當人極度恐懼時也無法隱瞞真情。在這時才能有效地遊說和說服人。

第八篇大意說:善於摩意的人就象釣魚一樣不動聲色,讓魚自動上鉤,"摩"的目的就是刺激對方,讓他不由自主地上你的鉤。把事情辦成功,使人不知不覺。

第九篇大意說:要遊說入主,就要量天下之權,要比較各諸侯國的地形、謀略、財貨、賓客、天時、安危,然後才能去遊說。公眾號,軍師府。

帶你真正瞭解鬼谷子


第十篇大意說:。要做大事,就要有一個嚮導,就像指南針一樣,遊說的嚮導是謀略,要先策劃好,再按著策劃的目的去遊說。

第十一篇大意說:遊說要先解疑,解疑的好辦法是讓對方道出實情。

第十二篇大意說:耳朵要善於聽,眼睛要善於看,用天下之耳聽,則無不聞;以天下之目看,則無不明;以天下之心慮,則無不知,只有對事情瞭如指掌,才能言無不驗,言無不聽。

第十三篇大意是:遊說要靠巧辭,要對什麼人說什麼話,說什麼話就要採用什麼辦法和說辭。不要簡單直言,要研究講話的對象,講究講話的技巧。

讀完這十三篇,鬼谷子不禁拍案叫絕,平素與真人辯論從未有主動之時,原來真人有如此金書,不知者怎可與之爭強。不禁想起與師父一起生活研習的時光,一股股暖流,一陣陣的心酸,不時又加幾分孤寂。於是,息了明火,鑽進被窩睡去。夜間少不得夢見金書在手遊說天下。

"

鬼谷子,姓王名詡(或利),又名王禪,號玄微子,春秋末戰國初時人。祖籍河南鶴壁市淇縣雲夢山山下王莊村(著名的王莊龍山文化遺址處)。“王禪老祖”是後人對鬼谷子的稱呼,是先秦諸子之一。鬼谷子為縱橫家之鼻祖(其實也是兵家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蘇秦與張儀為其最傑出的兩個弟子(見《戰國策》)。另有孫臏與龐涓亦為其弟子之說(見《孫龐演義》)。他通天徹地,兼顧數家學問,人不能及。

鬼谷子簡介

說其姓王名禪字詡,號鬼谷,民間稱為王禪老祖。"鬼谷"之名,由其出生地或隱居地而得,但是具體是哪裡還有爭議,且很大。

最早記載鬼谷子的是司馬遷的《史記》。《史記·卷069·蘇秦列傳》中說:"蘇秦者,東周洛陽人也。東事師子齊,而習之於鬼谷先生。"但據中華書局再版重印的《辭海》和其他有關文獻稱:"鬼谷子……居漢濱鬼谷山",這裡的漢濱指漢水之濱,能符合這個要件的只有石泉。

鬼谷子被喻為縱橫家之鼻祖的原因是其下有蘇秦與張儀兩個叱吒戰國時代的傑出弟子〔見《戰國策》〕。另有孫臏與龐涓亦為其弟子之說〔見《孫龐演義》〕。

鬼谷子既有政治家的六韜三略,又擅長於外交家的縱橫之術,更兼有陰陽家的祖宗衣缽,預言家的江湖神算,所以世人稱鬼谷子是一位奇才、全才。其著作有《鬼谷子》又叫做《捭闔策》、《本經陰符七術》言練氣養神之法。

道教認為鬼谷先生為"古之真仙",曾在人間活了百餘歲,而後不知去向。《鬼谷子》一書完整地保留在道家的經典《道藏》中。民間亦有傳說鬼谷子是命理師的祖師爺,在道教中鬼谷子尊號為玄都仙長。

帶你真正瞭解鬼谷子


個人影響

鬼谷子的主要著作有《鬼谷子》及《本經陰符七術》。《鬼谷子》側重於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技巧,而《本經陰符七術》則集中於養神蓄銳之道,用以修心修身。《本經陰符七術》之前三篇說明如何充實意志,涵養精神。後四篇討論如何將內在的精神運用於外,如何以內在的心神去處理外在的事物。鬼谷子為縱橫家之鼻祖,蘇秦與張儀為其最傑出的兩個弟子(見《戰國策》)。另有孫臏與龐涓亦為其弟子之說(見《孫龐演義》)。

縱橫家所崇尚的是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之技巧,其指導思想與儒家所推崇之仁義道德大相徑庭。因此,歷來學者對《鬼谷子》一書推崇者甚少,而譏詆者極多。其實外交戰術之得益與否,關係國家之安危興衰;而生意談判與競爭之策略是否得當,則關係到經濟上之成敗得失。即使在日常生活中,言談技巧也關係到一人之處世為人之得體與否。當年蘇秦憑其三寸不爛之舌,合縱六國,配六國相印,統領六國共同抗秦,顯赫一時。而張儀又憑其謀略與遊說技巧,將六國合縱土蹦瓦解,為秦國立下不朽功勞。所謂"智用於眾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於眾人之所不能。"潛謀於無形,常勝於不爭不費,此為《鬼谷子》之精髓所在。《孫子兵法》側重於總體戰略,而《鬼谷子》則專於具體技巧,兩者可說是相輔相成。

帶你真正瞭解鬼谷子


傳說(一)

相傳,鬼谷子是村夫慶隆和東海龍女的兒子。慶隆和龍女雖被東海龍王壓死在雲夢山中,化作一道山嶺和龍泉,但陰魂不散,要借體繁衍,為後人造福。

霞瑞降世

兩千多年前,朝歌城南王莊王員外的夫人懷孕三年之久而不分娩。初春一天之夜,突然狂風驟起,電閃雷鳴,大雨如注。人們都為這不正常的天象說長道短,驀地從空中飛來一個火球,直飛到王夫人床前,正反各轉三圈,變作一條小花蛇,慢悠悠鑽入王夫人的被窩,隨之聽得嬰兒的呱呱哭泣。家人掀開被窩,王夫人生下一個滿頭紅髮,容貌醜陋的丫頭。王員外十分沮喪,長嘆一聲,拂袖而去。王夫人見老爺如此煩惱,也暗暗抽泣。正在這時,小女嬰突然坐起,拉著王夫人的手細聲細語地說:"媽媽,別難過,我會變美麗的。"話音見落,這女嬰就倒下嚥了氣,王夫人又捋脖子,口中又不住喊叫:"兒呀,快醒醒,娘不嫌你長的醜。快醒醒吧!"拍了一次又一次,捋了一遍又一遍,眼淚哭幹了,嗓子喊啞了,整整折騰了一個夜晚。黎明時分,只聽女嬰哇的一聲甦醒過來。王夫人喜出望外,定睛一看,小女滿頭黑髮,脣紅齒白,十分可愛。王夫人忙讓丫環請來老爺。王員外一見大吃一驚,心中不住思忖:三年不墜,火球助催,紫氣東來,醜女變美,是大福大貴之兆,王家的好氣數。想著想著,不禁大笑不止,走到床前說:"夫人,晨曦吉辰,迎霞聚瑞,我看女兒必有大福大貴,咱就取名霞瑞,你看如何?"夫人點頭稱是。

誤吞珠子

歲月流逝,轉眼十八個冬春過去,霞瑞姑娘身居閨房,學習針線,攻讀詩文。她越長越俊俏,白皙的杏仁臉上嵌著一雙水靈靈的眼睛,兩個酒窩之間夾著一個櫻桃小嘴,令人喜愛。但她性格倔強,不拘於舊禮,善於言談,又講直理,對於父母的話也不是百依百順。日漸厭惡閨中生活,常常在丫環小云陪伴下到花園嬉戲。有時還揹著父母到田間去問農桑。是年朝歌奇旱,河溪斷流,水井榦枯,大地龜裂,五穀不收。王員外家一塊三頃地的穀子,只留下一棵禾苗,但長勢卻十分喜人,谷杆如蘆葦,葉子賽高粱,穀穗像狼尾,沉甸甸,金燦燦,微風吹拂,點頭搖曳,而且還散發出噴噴香味。霞瑞姑娘聽說自家地裡長了這棵奇谷,就讓家奴收來,放到繡樓,頓時閨房之內香氣四溢,使人陶醉。姑娘對丫環說:"如此好的穀子,要好好保存起來,來年多種一些。"丫環把穀穗放在手中揉搓著變成了一顆熠熠透明的珠子,而且香味更加濃郁。姑娘接過珠子,正想聞一下,這珠子一下鑽進口中,欲吐出,又溜進喉嚨。霞瑞嚥下珠子不久,頓覺腹內舒暢,筋骨蘇軟,渾身乏困,一頭倒下就睡著了。

下下之策

一個月之後,姑娘不思飯食,身體漸漸消瘦。主僕二人都不知何故。快嘴的丫環告訴了夫人,王夫人見女兒如此消瘦,心疼萬分,問明情由,忙著請名醫調理。連吃兩個月草藥,仍不見效,卻見女兒的肚子一天天大起來。王員外得知消息,恰似五雷轟頂,把夫人叫到客廳,怒氣沖天地說:"你養的好女兒,竟如此傷風敗俗,我乃赫赫大戶,叫我如何做人?"夫人忙陪笑臉:"老爺息怒,家醜不可外揚,你要想個兩全之策才是呀!"兩人如此這般商量半天,決定把女兒連夜趕出家門,免得事後別人說三道四。

離開家門

霞瑞姑娘,蒙冤受屈,在丫環陪同下,毅然離開家門。路漫漫何處奔走,天蒼蒼哪裡安身?姑娘看看丫環,丫環望望姑娘,兩人心如火焚,悲困交加;姑娘緊咬嘴脣:"雲妹,我們走,走到天涯海角,讓天下人知道我王霞瑞是清白之人。"主僕二人離開王家莊,朝著北斗星的方向走去。

真相大白

兩個弱小女子,哪裡經過這樣的風霜。尤其是霞瑞姑娘,腹中已有三月的嬰兒,行走更是艱難,雙腳都磨出了血泡,走走歇歇,歇歇走走。一天中午,她們走到黃河邊,又飢,又渴,寸步不想挪動,就坐在河邊歇息。剛一坐下,就進入夢鄉。待她們一覺醒來,面前站著一位和善可親的老太太,籃子裡盛著熱騰騰的白蒸饃,沒等她們開口,老太太就把饃送到她們手中。二人連個"謝"字都沒來得及說,就狼吞虎嚥地吃起來。老太太坐下來問道:"兩位女子如何這樣狼狽,你們要到哪裡去?"霞瑞搖搖頭,沒說話,直爽的小云把姑娘的隱情一五一十講了出來。老太太啟脣一笑:"這就是了。你們既然對我講了真話,我也把真話告訴你們。我乃西天老母,在這裡等候多時,專門來點化你們。霞瑞姑娘,你雖是母親所生,但不是你母親的骨血,而是東海龍王女兒的化身。你和慶隆相愛,情真意切,雖未遂願,上天有眼,來世相逢。你所吞食的珠子正是慶隆的精髓。腹中嬰兒就是你和慶隆的後代。"霞瑞和小云雙膝跪地,連連叩頭,感謝西天老母的指點。快嘴的小云又問:"既是這樣,請問老母,我們主僕該到哪裡存身才好?"老母沒有正面回答,信口唸了小詩一首讓小云琢磨:"朝曦吳天似血染,歌舞昇平誰人歡?雲海滾滾來天半,夢境滋滋潤丹田。"

小云半天沒有品出味道,原來這是首藏頭詩。霞瑞把四句詩的頭四個字一連,即為"朝歌雲夢"。雖說知道了老母指點的去處,但又不願到雲夢隱身,於是又懇求說:"再求老母點化,那裡離我家鄉太近,鑑於父母盛怒,眼下我實在不能從命。"老母思忖片刻:"也罷。你們可先到臨漳穀子村寄身,日後再作道理。"主僕二人連聲道謝,抬頭卻不見了老母。

鬼谷子降世

不一日,她們來到穀子村,卻見一村婦在村頭迎接。村婦像接閨女似地把她們接人家中。從此,她們老少三個女性組成了一個家庭,朝朝暮暮,形影不離,勤快的小云,把村婦和姑娘照料得十分如意。轉眼六個月過去了。冬去春來,夏天又到了。一天,姑娘正在院裡給未來的孩子做衣服,頓覺腹內疼痛難忍,村婦和小云忙把姑娘扶進屋,讓她躺在床上,一眨眼村婦變成了老母模樣,慈祥地說:"霞瑞姑娘,我們該走了,不到雲夢山,你的孩子不會出生的。"說話間,只聽一聲巨響,狂風驟起,老母忙讓小云也上到床上,閉上眼睛。那床慢悠悠飄了起來,不知不覺來到雲夢上空,左轉三圈右轉三圈,悠然地落到地上。姑娘睜眼一看,好像來到人間仙境。峰巒疊翠,林木蔥鬱,雲霧瀠瀠,氣象萬千,泉水潺潺,百鳥齊鳴,野花爭妍鬥豔,主僕看得眼花繚亂。西天老母把她們帶到水簾洞口:"姑娘請進,這就是你的安身之處。"舉目一看,青山參天,野藤漫漫,野花芬芳,蝶飛燕舞,串串晶瑩的水珠從洞口滴落,恰似一幅珠簾懸於洞口,頓覺心曠神怡,正要向西天老母說聲謝謝,卻不見了她的蹤影。她們二人漫步向洞中走去,只見洞頂琳琅滿目的鐘乳石千姿百態,景象奇特。洞的盡頭有一水潭,清澈見底,小云舀了一瓢水,遞與姑娘,這水甘甜可口,姑娘一飲而盡,頓覺清爽。霞瑞對這個安身之地十分滿意,主僕二人拍手稱好。正值暑日,知了聲聲,真所謂"鳴蟬躁林愈靜"。正當她倆欣賞這幽靜的環境時,霞瑞又覺腹內疼痛,小云忙攙扶姑娘回到洞內,姑娘一陣頭暈目眩,腹中的嬰兒蹴呱呱墜地了。一看是個白胖的男孩,霞瑞、小云喜出望外,熱淚盈眶。滿月之後,霞瑞把小云叫到跟前甜甜地問道:"雲妹,這孩子該姓什麼,叫什麼呢?""我說就姓你的姓,孩子降生時知了叫的正歡,取名叫蟬如何?"霞瑞一聽十分高興:"小云,你說到我心坎上了。不過,我因吞食奇谷而生子,就叫鬼谷子吧!"因此後人有叫他鬼谷子的,也有叫他王蟬的。在他成年以後也有叫他王禪的。

洞府真仙

傳說鬼谷子本是道教的洞府真仙,位居第四座左位第十三人。被尊為玄微真人,又號玄微子。

洞府就是洞天,是神仙住的名山聖境,又稱洞天福地。傳說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道藏》中有一部專寫洞天福地的書叫做《洞天福地嶽讀名山記》。浙江餘杭縣境內的"洞霄宮"就是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之一,被稱為"大滌洞天"。元代的鄧牧專有《洞霄圖志》六卷,記敘該宮勝景。

真仙又稱真人,只有得道成仙后方可稱為真人。莊子稱老君為"博大真人";唐玄宗稱莊子為"南華真人",稱文子為"通玄真人",稱列子為"沖虛真人",稱庚桑子為"洞虛真人";宋代道士張伯瑞被稱為"紫陽真人";元太祖封丘處機為"長春真人"。

玄微真人鬼谷子住在鬼谷洞天,是為了在凡間度幾位仙人去洞天。無奈蘇、張、孫、龐諸弟子皆塵緣未盡,凡心未了。鬼谷子只好在暗中關注弟子,不時助正抑邪。

相傳鬼谷子有隱形藏體之術,混天移地之法;會投胎換骨,超脫生死;撒豆為兵,斬草為馬;揣情摩意,縱橫捭闔。

"鬼谷井"由來

鬼谷子晚年歸隱雲夢山,一則聚徒講學,二則孝敬老母。一日,王霞瑞把鬼谷子叫到跟前,語重心長地說:"娘為你飽受人間疾苦,如今為娘兩鬢斑白,風燭殘年,娘無他求,我死後,只求你把我葬在九龍聚匯的地方。兒若想娘,就在我墓旁挖一口井,從井水中可以看到為孃的身影。"話剛說完,就謝世歸天了。

鬼谷子悲痛不已,眼含熱淚在九龍聚匯之處安葬了母親。為早日再見慈母的尊容,便率弟子在母親墓旁挖井不止。整整挖了九九八十一日,方才把井鑿成。果然井水中映出了他母親的容顏。朝看母親十八九,暮觀老母鬢如霜。從此鬼谷子朝朝暮暮都跑到井邊瞻仰母親的遺容。星轉鬥移,天長日久,鬼谷子又發現了此井的一個奧祕,根據井中的水位升降,可以洞察天氣陰晴變化。井水上升,天陰有雨,井水下降,則無雨天晴,因此這口井又被稱為"井中洞天"。

此井是鬼谷子為懷念其母而鑿,故曰"鬼谷井"。

帶你真正瞭解鬼谷子


傳說(二)

夜識無字天書

相傳,鬼谷子的師傅昇仙而去時,曾留下一卷竹簡,簡上書"天書"二字。打開看時,從頭至尾竟無一字,鬼谷子一時心中納悶。與師父相依為命九年時光,感情日篤,今天師父突然離去,一時覺得無著無落,心中空空蕩蕩的,無心茶飯,鑽進自己的洞室倒頭便睡。可又如何睡得著,輾轉反側,老是想著那捲無字天書竹簡,直折騰到黑,那竹簡仍在眼前鋪開卷起,捲起鋪開,百思不得其解。索性爬將起來,點著松明火把,藉著燈光一看,嚇得他跳了起來,竹簡上竟閃出道道金光,一行行蝌蚪文閃閃發光,鬼谷子嘆道:"莫非這就是世傳'金書'"。

縱橫家書

一時興致倍增,一口氣讀將下去,從頭至尾背之成誦。原來上面錄著一部縱橫家書,盡講些捭闔、反應、內楗、抵峨、飛鉗之術。共十三篇。

第一篇大意是說:與人辯論,要先抑制一下對方的勢頭,誘使對手反駁,以試探對方實力。有時也可以信口開河,以讓對方放鬆警惕,傾吐衷腸;有時專聽對方陳說,以考察其誠意。要反駁別人就要抓牢證據,要不讓人抓到證據,就要滴水不漏。對付對手有時要開放,有時要封鎖,能把放開與封鎖靈活運用就可以滔滔不絕,變化多端。只有這樣才可以說人,可以說家,可以說國,可以說天下。

第二篇大意是說:與人辯論,要運用反覆的手法。反過去可以知其過去,復回來可知其現今。如果反反覆覆地試探,沒有摸不到的底細。有時可以運用反辭來試探對手,要想聽到聲音就先沉默,要想張開,就先關閉;要想升高,就先下降;要想奪取,就先給予。

第三篇大意是說:要掌握進退的訣竅,這訣竅就是抓住君主的愛好,只要抓住了就可以隨心所欲,獨往獨來。如能順著君主的情緒去引導或提出建議,就能隨機應變,說服君主。

帶你真正瞭解鬼谷子


第四篇大意說:凡事都不是鐵板一塊,都是有裂痕的。在辯論中要能利用別人的裂痕,同時,還要防止自己一方的裂痕。秋毫一樣的裂痕,可以發展為泰山那樣大。所以當裂痕小時要補住,大點時要切斷裂縫,當大到不可收拾時就乾脆將其打破,裂痕也就消滅了。

第五篇大意說:與人雄辯要設法鉤出對方的意圖,用飛揚之法套出對方的真話,再用鉗子鉗住,使其不得縮回,只好被牽著走。這樣就可縱可橫,可南可北,可東可西,可反可復。

第六篇大意說:要想說服他人,必先衡量一下自己的才能長短,比較優劣,自身才質不如他人,就不可能戰勝他人。

第七篇大意說:要遊說天下人君,必須會揣測諸侯真情,當人極度興奮時,就無法隱瞞真情,當人極度恐懼時也無法隱瞞真情。在這時才能有效地遊說和說服人。

第八篇大意說:善於摩意的人就象釣魚一樣不動聲色,讓魚自動上鉤,"摩"的目的就是刺激對方,讓他不由自主地上你的鉤。把事情辦成功,使人不知不覺。

第九篇大意說:要遊說入主,就要量天下之權,要比較各諸侯國的地形、謀略、財貨、賓客、天時、安危,然後才能去遊說。公眾號,軍師府。

帶你真正瞭解鬼谷子


第十篇大意說:。要做大事,就要有一個嚮導,就像指南針一樣,遊說的嚮導是謀略,要先策劃好,再按著策劃的目的去遊說。

第十一篇大意說:遊說要先解疑,解疑的好辦法是讓對方道出實情。

第十二篇大意說:耳朵要善於聽,眼睛要善於看,用天下之耳聽,則無不聞;以天下之目看,則無不明;以天下之心慮,則無不知,只有對事情瞭如指掌,才能言無不驗,言無不聽。

第十三篇大意是:遊說要靠巧辭,要對什麼人說什麼話,說什麼話就要採用什麼辦法和說辭。不要簡單直言,要研究講話的對象,講究講話的技巧。

讀完這十三篇,鬼谷子不禁拍案叫絕,平素與真人辯論從未有主動之時,原來真人有如此金書,不知者怎可與之爭強。不禁想起與師父一起生活研習的時光,一股股暖流,一陣陣的心酸,不時又加幾分孤寂。於是,息了明火,鑽進被窩睡去。夜間少不得夢見金書在手遊說天下。

帶你真正瞭解鬼谷子


兵法

第二天醒來覺得十分困頓,但還是放心不下金書,又打開想細細推敲,不料書中又一字皆無。鬼谷子從頭翻至書尾還是一字不見,更覺此書乃師父至寶,要十分珍重,走進內洞將其攤在臥榻之上。然後走出洞門照師父所囑練功,作法,一日三餐雖不香甜,倒也好打發日子。不覺日落偏西,黑夜又至,鬼谷子走人內洞上榻休息,只見金書閃著金光,字跡依稀可見,鬼谷子越覺奇了,原來月光從天窗射進來照在金書上,至此鬼谷子發現這金書原屬陰性,見日則不顯,在月光,燈光下才顯其縷縷金文,真仍曠世奇書。

鬼谷子走出內洞,到石桌邊,掌上燭明火把,又讀將起來。

怎麼換了文章,昨天讀的本是縱橫之言,如今怎麼成了兵法?於是把竹簡細細翻一遍,還是兵法,並無縱橫之術。這書更加奇了。於是一口氣讀將下去,仍然是十三篇。

第一篇大意說:縱橫捭闔乃萬物之先,是方略、圓略、出入的門戶。治世安民,一統天下,兵非良策。擁力而避戰,交言而弭兵,不戰而屈人,以戰而止戰才為上策。

第二篇大意是說:兵機大事在知己知彼,要有致勝之謀,必須審其情,定其基。掌握敵隋要快、要全,暴露給敵人的要少、要慢,陰謀與陽謀,陽謀與陰謀,方略與圓略,圓略與方略,要交替運用,不可固守一端。兵無定策,策無定形,使人無可乘之機,這就是"天神"。

第三篇大意說:君臣上下之事,有親有疏,有遠有近,君臣之間遠遠聽到聲音就思念,那是因為計謀相同,等待他來決策大事。在這種情況下君主要重用,將帥就要出仕,建功立業。如果在君主近前不被任用,那是計謀不合,在這個時候卸甲歸田才是上策。

第四篇大意說: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是自然的。聖明君主,見到世事有了裂痕,就要設法去抵住,而抵法有幾種,世可治則抵而塞之,不可抬則抵而得之。五帝的政權就要奪取,諸侯之間的征伐是不可勝數的,這時參與爭霸才是上策。

第五篇大意說:凡要決定遠近征伐,就要權衡力量優劣。要考慮敵我雙方的財力、外交、環境、上下關係,那些有隱患的就可征服。征服的上策,是靠實力去威攝。然後,令其或縱或橫,或南或北,或東或西,或反或復,聽我擺佈。

第六篇大意說:各國之間或聯合,或對抗,要成就大業,需有全面計謀。要能攜四海包諸侯。不是聖明君子,不能通過深層的智謀,則不能統帥國家,沒有智慧的人不能主持用兵。要正確確立聯合誰,打擊誰,關鍵在於自己要有才能智慧,比較雙方長短遠近,然後才能可進、可退、可縱、可橫,把兵法運用自如。

第七篇大意說:要策劃國家大事,就必須會揣測他國的想法,如果不會揣情,雖有先王之道,聖智之謀,也是沒用的。揣情是計謀的根本。

第八篇大意說:主持練兵,使軍隊能打勝仗而士兵又沒畏懼感,使軍隊常在不動兵器、不花費錢物的情況下就能取得勝利,這才算"神明"。而要做到這一點,關鍵在於謀略,而謀略是否成功,關鍵又在於周密。

第九篇大意說:善於爭霸天下的人,必須權衡天下各方的力量,要度量各國的土地人口、財富、地形、謀略、團結、外交、天時、人才、民心等國事。然後才能做出重大決策。

第十篇大意說:凡兵謀都有一定規律。事生謀,謀生計,計生議,議生說,說生進,進生退,退生制。計謀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法,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

第十一篇大意說:凡是要做出決斷,都是因為有所疑惑,在一般情況下是可以通過分析來決斷的。而軍中大事,各方面頭緒十分複雜,難於決斷時,可以用占筮的方法決斷大事。

第十二篇大意說:在用兵將之時要賞罰嚴明,用賞最重要的是公正。賞罰嚴明才能無往不勝。

第十三篇大意說:舉事欲成乃人之常情,為此,有智慧的人不用自己的短處,而寧可用愚人的長處,不用自己笨拙的方面,而寧用愚人所擅長之處,只有這樣才不會窮困。

鬼谷子的這十三篇兵法與後世所傳孫子兵法十三篇,一文一武互為表裡,相輔相成,鬼谷子所傳為文兵法,而孫武所傳為武兵法。鬼谷子主張以圓略致強兵,孫子則主張以方略而致全勝。兩部兵法都主張不戰而屈人之兵。


發現奧祕

鬼谷子從發現了金書的奧祕以後,每夜讀一遍,則每夜可得一書。

第三夜得的是致富奇書,裡面講些養殖方法,貿易原則,講"將欲取之必先與之",講"世無可抵則深隱以待時"。此法由鬼谷子傳給計然、范蠡(即陶朱公)及呂不韋、白圭等人。

第四夜讀到的是《養性修真大法》,裡面主要講述《本經陰符七術》,講盛神靠五氣,神為之長,心為之術。五氣要靠志、思、神、德等精神因素。這四者不衰,靜和養氣才能成為真人。鬼谷子以此祕訣傳茅瀠、徐福,以後又傳陶宏景諸人。

第五夜讀到推命相面術,裡面講天武經;命數、面相及人生禍福,此法亦由鬼谷子傳給茅瀠,以後又傳給司馬季主、李虛中等人。

第六夜、第七夜……,鬼谷子每夜必讀一遍,每次一部新書,天上人間、治國安邦、仕途經濟、天文地理、星命術數、丹藥養生,無所不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鬼谷子視為珍寶,愛不釋手。

本段傳說(三)


斬草為馬撒豆為兵

過了一段時間,鬼谷子見二人的基本功已紮實。他將孫臏和龐涓叫到身邊說:"你二人已經有了一些基礎,今天,我教你們排兵佈陣。"孫臏和龐涓相互對視了一下,面露難色。鬼谷子看出了他們的心思,就說:"你們是不是想說:沒有兵將,如何排兵佈陣。"

"正是。"

"你們看,"鬼谷子指著桌上說,"這不是兵將嗎?"

孫臏和龐涓往桌上看去,見只有一碗綠豆,心裡覺得好笑,可又不敢笑。鬼谷子知道二人的小心思,於是帶著二人來到演兵嶺上,手抓一把豆,口中唸唸有詞,說了聲"疾"!隨手將豆撒了出去,說來也怪,這些綠豆一落地,都變成了活的兵將,並且分成了赤、皁兩隊人馬。演兵嶺上頓時人聲鼎沸,戰馬嘶鳴。三人已經站在高臺上。孫臏和龐涓都看呆了,連先生叫他們都沒有聽見。鬼谷子命孫臏為赤軍帥,龐涓為皁軍帥,各領已軍與對方交戰,鬼谷子在一旁指導;有時鬼谷子為赤方帥,孫、龐為皁方帥。經過多次演練,孫臏和龐涓的本領大長。稍事休息,鬼谷子又教起佈陣來。鬼谷子說:"佈陣之要訣在於進可攻,退可守,攻守兼備。攻則摧枯拉朽,守則固若金湯。先看此陣。"說著,鬼谷子隨手一揮,兵將排列出一陣,婉蜒起伏,猶如長蛇一般。鬼谷子說:"此陣以其象形而名,叫長蛇陣。如常山之蛇,擊首則尾至,擊尾則首至,擊中則首尾俱至。其它陣法,大致如此。你二人可細心研讀兵法,將書中所言,與實際運用結合,融匯貫通,方能得其真諦。"

"弟子記下了。"

"好,你們練吧。"

孫臏、龐涓在鬼谷子的指點下,在演兵嶺擺開了各種陣法。有風后握奇陣、黃帝八卦陣、周易師卦陣、鬼谷子的顛倒八門陣。斬草為馬,撒豆為兵,雲夢山演兵嶺成了孫、龐鬥智鬥勇的戰場。

摺疊墨潑天書崖

相傳,雲夢山中的天書崖,原來是一方字跡清晰、洋洋數萬言的天書。白天藏在崖壁右上方的藏書閣內,晚上層鋪在石崖上,專供有心人閱讀。

花果山中的白猿猴,聽說雲夢山上有此寶書,想來領略一下天書的真諦。一天深夜,它來到天書崖,站在崖下一塊巨石之上,抬頭上望,洋洋一片,一時使它眼花繚亂,抓耳撓腮,無從下手。心想:天書這麼大,在這裡閱讀,勞神費力何時讀完,不如把天書帶回洞府,細心閱讀,好不自在。它左右環顧,沒有發現人跡,於是一個筋斗躍進藏書閣,慌慌張張找了一遍,卻不見天書的蹤影。撓撓腮幫,定睛四顧,發現天書崖下一池碧水,清瑩如鏡,一輪明月映在池中,像一個潔白的玉盤,貪玩的白猿,頓生奇心,想撈出水中的月亮玩一玩。把盜書的事卻忘得一千二淨。於是伸直雙臂,縱身一跳,欲去池中撈月。

鬼谷子在水簾洞中閉目打坐,突感心血湧動,掐指一算,忙把孫臏、龐涓叫到跟前說:"花果山上的白猿前來盜取天書。此白猿並非等閒之輩,天書若被它盜走,天下就不會安寧。為了匡世濟民,天書不僅不能讓其盜走,而且看也不許它看。趁它欲去池中撈月嬉戲,你們多備神墨,潑上天書崖,將真跡匿蓋,好好看守。我再施個定身法,將它定在壁上。"

孫龐倆師兄弟,遵照師傅的安排,速趕到天書崖,見白猿正向池中跳躍,他們二話沒說,手持神墨,一股腦兒潑向天書崖。從此,天書崖上只留下斑斑墨跡,一個字也看不到了。於是就成了無字天書。

時至今日,天書崖上仍然保留著當年的墨跡,而白猿猴卻被永遠定在天書崖上,始終沒有跳入水中。後人評說:

白猿盜天書似水中撈月,

孫龐潑神墨如釜底抽薪。

早期授課地方

鬼谷子春秋時代衛國人(今河南鶴壁市淇縣),相傳鬼谷先生,早期授課的地方位於今河南汝陽縣城關鎮雲夢村(又名鬼谷故里)。公眾號,軍師府。村中有一石洞貫穿整座山,前後連接,傳說為鬼谷先生的住所,洞中有石凳,石筷,不過由於缺乏管理已經被當地的人給毀的差不多啦。原國防部副部長伍修權題字"天下第一軍校",旨在對鬼谷老先生教育出的傑出軍事家孫臏,龐涓,蘇秦,張儀等致以崇高的敬意。

野史逸聞

鬼谷先生

鬼谷先生,晉平公時人,隱居鬼谷,因為其號。先生姓王名利,亦居清溪山中。蘇秦、張儀,從之學縱橫之術。二子欲馳騖諸侯之國,以智詐相傾奪,不可化以至道。夫至道玄微,非下才得造次而傳。先生痛其道廢絕,數對蘇、張涕泣,然終不能寤。蘇、張學成別去,先生與一隻履,化為犬,北引二子即日到秦矣。先生凝神守一,樸而不露。在人間數百歲,後不知所之。秦皇時,大宛中多枉死者橫道,有鳥御草以覆死人面,遂活。有司上聞,始皇遣使賚草以問先生。先生曰:"巨海之中有十洲,曰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長洲(長洲二字原缺,據黃本補)元洲、流洲、光生洲、鳳麟洲、聚窟洲、此草是祖洲不死草也。生在瓊田中,亦名養神芝。其葉似菰,不叢生,一株可活千人耳。(出《仙傳拾遺》)

【譯文】

鬼谷先生是戰國時代晉平公對人,因為隱居在鬼谷山中,就用鬼谷作了他的名號。鬼谷先生原名叫王利,曾住在清溪山裡。戰國時的蘇秦、張儀曾向鬼谷先生學習"合縱連橫"的策略。他倆打算去遊說各國的諸侯,用狡詐和鬥智互相傾軋爭奪,而不是用道家的主張去感化諸侯,消除征戰和紛爭。這是因為道家的理論是非常深奧玄妙的,一般的平庸淺薄之輩是不可能得到道家真傳的。鬼谷先生因為他尊崇的道學越來越不被人理解接受而十分悲痛,常常一面流著淚一面給蘇秦、張儀講解道家理論。但蘇秦、張儀始終不開竅。後來他倆學成離開鬼谷先生,先生脫下一隻鞋變成了一隻狗,這狗帶著蘇、張二人向北走,當天就到了秦國。鬼谷先生專心致志地修道,為人樸實無華從不鋒芒外露。在世間活了好幾百年,後來不知去了哪裡。秦始皇在位時,西域的大宛國有很多含冤而死的人橫臥在野外道旁。有一種鳥銜來了一種草,蓋在死人臉上,死人就復活了。官府把這事報告給秦始皇,秦始皇就派人帶著那種草去請教鬼谷先生。先生說:"大海之中有十座仙洲,它們是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長洲、元洲、流洲、光生洲、鳳麟洲、聚窟洲,這種草是祖洲的不死草。生長在瓊玉的田地裡,也叫養神芝。這種草的葉子像菰米茭白,只單獨生長,不是一叢叢地生長。一株不死草,就可以救活上千的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