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為了寫這篇推文,我看了七七四十九遍天花板

故宮 建築 天花 文物 雕塑 那一座城 2018-12-16
寧波|為了寫這篇推文,我看了七七四十九遍天花板

這是城君原創的第1177個城市故事

這一年,春節剛過,

寧波寧海縣的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

裡嶴村的一群老人家,

挑了個黃道吉日,

相聚在祠堂裡,

決定商量幹一件大事,

拆掉老祖宗兩百年前留下的寶物——


寧波|為了寫這篇推文,我看了七七四十九遍天花板


祭拜的禮炮剛放完,

村民們立馬上屋揭瓦,

動起手來。

寧波|為了寫這篇推文,我看了七七四十九遍天花板

“南一臺”,寧海出南門第一戲臺,

歷經了200多年風霜雨雪,

陪伴了裡嶴村一代又一代的老人,

留下了數不清的歡聲笑語。

但現在,戲臺正中穹頂的藻井壞了,

村民們看不了戲,這可是天大的事。

於是,大家決定把藻井拆了,重新修復。

寧波|為了寫這篇推文,我看了七七四十九遍天花板

藻井是什麼?

這個詞聽著非常陌生,

但你一定見過它。

在電視劇《延禧攻略》片頭裡,

在綜藝《上新了故宮》的祕密花園裡,

紫禁城宏偉的宮殿之上,

那些美輪美奐的繁複屋頂,

配以各種花紋、雕刻和彩繪,

令你頭暈目眩的,

就是藻井。

寧波|為了寫這篇推文,我看了七七四十九遍天花板

說簡單點,

藻井就是一種高級天花,

是室內的屋頂裝飾。

天花向上隆起,

像極了一口通往蒼穹的井。

寧波|為了寫這篇推文,我看了七七四十九遍天花板

起初,藻井只出現在宮廷、廟宇裡,

而且只在尊貴的建築上使用。

古人對天宇充滿崇敬和遐想,

通過藝術的形式,都描繪在頭頂上。

人們相信,


寧波|為了寫這篇推文,我看了七七四十九遍天花板


寧波|為了寫這篇推文,我看了七七四十九遍天花板

寧波|為了寫這篇推文,我看了七七四十九遍天花板

寧波|為了寫這篇推文,我看了七七四十九遍天花板

寧波|為了寫這篇推文,我看了七七四十九遍天花板

藻井根據形狀,劃分為圓形、方形、八卦形、螺旋形等。

古建築房屋,

絕大多數都是木結構,

天乾物燥難免火災。

在天花板上造一口井,

再繪一些水中之物,

希望能借以壓伏火魔的作祟,

保護建築物的安全。

借藻井以“水”壓火,

純粹只是古人的美好意願。

藻井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基本只停留在裝飾,

彰顯身份地位的尊貴。

寧波|為了寫這篇推文,我看了七七四十九遍天花板

明代以後,藻井的發展由簡及繁,極盡精巧和富麗堂皇。到了清代,龍紋雕刻越來越多,形成了生動的蟠龍,於是藻井也稱為“龍井”。圖為故宮博物院御花園千秋亭藻井。

從宮廷到民間,

藻井才真正發揮了它的實用性。

民間藻井,

多見於宗祠和戲臺。

古時沒有麥克風,

戲子唱戲全靠人聲輸出。

在戲臺上搭藻井,

能起到修聲的效果。

唱戲時,人聲往上走,

在頂部聚攏,而後反彈,

“餘音繞樑,三日不絕”,


寧波|為了寫這篇推文,我看了七七四十九遍天花板


寧波|為了寫這篇推文,我看了七七四十九遍天花板

戲臺藻井多為旋螺形藻井,俗稱“雞籠頂”。

攝 /《中華手工》朱海華

但戲臺在外,風吹日晒,

不比宮廷廟宇裡的屋頂,

戲臺藻井也更容易遭受損壞。


寧波|為了寫這篇推文,我看了七七四十九遍天花板


好在戲臺藻井還有王世春。

寧波|為了寫這篇推文,我看了七七四十九遍天花板

浙江寧海縣,

素有“中國古戲臺文化之鄉”之稱,

小小的縣裡,

光是戲臺古建築就有百二十多座。


寧波|為了寫這篇推文,我看了七七四十九遍天花板


年過7旬的他,

跟木頭打交道已經有50多個年頭了。

這一次,裡嶴村的南一臺,

他依然是藻井的修復大使。

只不過,

王世春年紀大了,眼花,

實在無法親自動手當木匠,

只能起指導作用。

寧波|為了寫這篇推文,我看了七七四十九遍天花板

攝 /《中華手工》朱海華

寧海一帶樹木、竹林繁多,

會木工的村民不在少數。

但藻井的建成,

通體不用一枚鐵釘,

全靠古建築中的靈魂——

榫卯結構來支撐。

這可不是一般的木匠活兒,

像王世春這樣的老師傅,

數量不超過10個。

寧波|為了寫這篇推文,我看了七七四十九遍天花板

榫卯結構。

藻井底圈的直徑最大,

承載著整個藻井的重量。

所有零件一一對應,

像命中註定的對口積木,

從底圈開始往上疊加,盤旋而上,

越靠近頂部,圈子越小,

最終成頂。

寧波|為了寫這篇推文,我看了七七四十九遍天花板

在當地,木匠基本都不識字,

在工作交流上,

他們有一套約定俗成的標記方法。

想要修復當地的藻井,

必須先破解這套“摩斯密碼”。

但這些在王世春這,

都不成問題,

浙江一帶的所有戲臺,

沒有他看不懂的標記方式。

南一臺的藻井,

因原來的木頭朽爛不少,

只好全部拆下來。

每一個榫卯都編上號,

第幾圈第幾個,

逐一清洗和檢查之後,

能用的重新用上,

不能用的重新做。

結果,2000多個構件,

能用的只有300多個,

徒弟們面對著一堆爛木頭嘟喃:

“不如全部重新做好了。”

寧波|為了寫這篇推文,我看了七七四十九遍天花板

寧波|為了寫這篇推文,我看了七七四十九遍天花板


寧波|為了寫這篇推文,我看了七七四十九遍天花板


但王世春不稍馬虎,

為了修舊如舊,

他堅持儘可能利用原材料,

實在修復不了的,才重新做。

最終,花費了好幾個月的時間,

才把戲臺修復。

寧波|為了寫這篇推文,我看了七七四十九遍天花板

盤藻井,是搭建的最後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儘管視力不太好、體力不如年輕人,王世春還是堅持親自爬上5米高的腳手架。

寧海里嶴村,

這個一過完年就沒有年輕人的村子,

老人家們連電視遙控都用不好,

更別說什麼網絡通訊。

齊聚祠堂戲臺看戲,

便是他們最大的娛樂消遣。


寧波|為了寫這篇推文,我看了七七四十九遍天花板


戲臺要是沒了,

村民們就失去了精神慰藉的根據地。

我們總是一邊羨慕著從前慢,

古人的智慧充滿浪漫,

一邊又捨不得,

將目光轉移指尖的方寸屏幕。

低頭族當久了,

真的很容易忽略身邊的美。

不知道你有多久,

沒有好好抬頭看看天,

看看天花板。


寧波|為了寫這篇推文,我看了七七四十九遍天花板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