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市嚴冬遭“失血過多”,眾車企大佬都說了啥?


車市嚴冬遭“失血過多”,眾車企大佬都說了啥?


當循環往復的週期律降落在汽車市場,一年多的光景中,人們硬生生目睹了何謂“凜冬已至”。從2018年的“哀鴻遍野”到2019年“乍暖還寒”,強者磨刀霍霍,弱者折戟沉沙,在暗夜中摸索前行的汽車市場亟需衝破桎梏,眾望所歸的暖春到底何時破土而出?

倏然間,時間軸已經推至半年的節點,悲觀的情緒在車市中繼續蔓延,整個車市仍未出現任何暖意,大多數企業都在感受著“無米之炊”的窘境,而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曾大膽預言,中國車市的巔峰年產銷量將超過4000萬輛,飽和點的時間來臨至少要延續5年時間。

但隨著整個車市從增量市場進入存量市場,各家車企變革進入深水區,淘汰賽逐漸加速,考驗變得愈發嚴苛,不少車企能否順利度過黎明前的黑暗呢?

6月4日,在2019年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共同陷入“艱難境地”的各大車企大佬們共聚一堂,商議舉眾力、破寒冬的舉措,尋找“詩與遠方”的突破口。

眾車企大佬再談“車市寒冬”


車市嚴冬遭“失血過多”,眾車企大佬都說了啥?


▲一汽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徐留平

不知從何時起,在車市嚴冬的外界大環境影響下,似乎所有中國品牌都陷入至暗時刻。正如一汽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徐留平在論壇上所言,“眼下的中國汽車產業,正經歷一個陣痛期,一定會有一些企業被淘汰掉,但能夠以創新取得突破的企業,未來會具有全球競爭的能力。”

在徐留平看來,這種變革和產業轉型正處於陣痛期,帶來了汽車市場28年來的第一次下降,並且下降的趨勢沒有得到遏制,這對每個汽車企業都是嚴峻的考驗,能否經歷住陣痛期,迎來未來大的發展期,是一個關鍵的問題。


車市嚴冬遭“失血過多”,眾車企大佬都說了啥?


而面對車市寒冬,同樣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朱華榮也坦言汽車產業的嚴冬已經到來,對於中國品牌來說,可以說嚴冬的至暗時刻已經到來。朱華榮表示,“當前寒風刺骨,難掩長遠的勃勃生機,想要享受春暖花開,必先經受天寒地凍,因此更需要行業內抱團取暖,攜手前行,企業只要堅持戰略轉型,一定可以熬過難關。”

與此同時,北汽集團副總經理蔡速平面對目前中國汽車市場嚴峻的大環境表示,“中國汽車市場在經過數十年的高速發展後,正進入需求趨於穩定,產業迴歸市場的嶄新成熟期。”

尋找車市的“詩與遠方”

當連續增長多年的車市突然進入零增長甚至負增長時,中國的汽車產業也正式進入新舊產業形態變革的高峰期,在一汽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徐留平看來,這個時期被稱為工業4.0時代,他認為可能是中國汽車產業從大到強絕佳的窗口期和機遇期,誰能執牛耳,就能為產業和企業帶來領導地位,創新也在其中成為核心利器。大概率的講,這次競爭會讓一些不能適應的汽車企業淘汰,也會塑造一批能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

而對於一汽集團而言,“從中國一汽的角度講,把創新作為思想和實踐的第一準則,也是目前的生存狀態,也就是說努力到不能再努力,創新到不能再創新。”


車市嚴冬遭“失血過多”,眾車企大佬都說了啥?


▲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朱華榮

實際上,對於汽車產業目前面臨的種種問題,朱華榮認為現在汽車已經不如了一個多元多次迴歸方程式的時代,如果企業只是“放血求生”,必將“失血過多”而亡,只有競爭才是產業迴歸良性的最好手段。

其所言的“放血求生”也正是目前大部分車企所面臨的現狀,隨著國六的腳步愈發逼近,經銷商為了清理庫存,打響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價格戰,儘管經銷商庫存指數在5月份已經出現下滑,但也是在車企痛心“放血”下才出現的結果,並非真正的出現回暖。

面對未來汽車市場的機遇,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馮興亞表示:“當前汽車產業已經非常清晰的呈現出電動化、智能化、智能化的發展趨勢,我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與汽車產業深度融合,自動駕駛在各中心城市開始進入道路的試測階段。 在新能源革命、技術革命和數字革命的驅動下,汽車產業已經非常清晰的呈現出四化的趨勢。”

無獨有偶,北汽集團副總經理蔡速平也認為,“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衝擊著傳統的產業生態。”

汽車市場仍“蘊含希望”

儘管汽車產業風波不斷,“淘汰賽”逐漸加速,但在朱華榮看來,汽車產業依然蘊含著諸多希望,例如,本土化政策利好、巨大的市場潛力以及主流的中國品牌依然擁有巨大的機會。朱華榮坦言,主流的中國品牌更懂市場策略、產品力提升明顯、企業效率更高、創新活躍度更強、穩步融入全球化競爭。

車市嚴冬遭“失血過多”,眾車企大佬都說了啥?

▲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馮興亞

而面向中國汽車產業的未來,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馮興亞表示,“要堅持一箇中心、兩個不動搖,三個轉變。具體指以質量效益為中心,堅持自主創新、合資合作不動搖,同時實現從製造到創造,從速度到質量,從產品到品牌的三個轉變。廣汽將轉型成為‘未來移動生活價值創造者’,實現廣汽集團的高質量發展。”

與此同時,徐留平認為,“誰抓住了發展過程中創新的根本,把握住了創新的規律和著力點,將來就一定能夠贏得發展,並且有很大的可能帶來長期可持續的發展。”


車市嚴冬遭“失血過多”,眾車企大佬都說了啥?


不過,現實卻是有些殘酷的,在汽車產業轉型期間,政策與政策內部,技術與技術內部,政策與技術之間仍存在“打架”的局面,而汽車整體市場環境不景氣已經成為一個既定的事實,大範圍裁員、關工廠、人事調整變動等等,似乎已經成為在這個最困難的時代作出的最恰當的決策。

毋庸置疑,當面對錯綜複雜的車市寒冬,自主品牌已邁入存量市場,當集體“黯然失色”的大背景下,“優勝劣汰”的叢林法則也將一步步應驗,而他們也在尋找屬於自己的詩與遠方來試圖爭破寒冬的枷鎖。

當春日難尋,或許每個企業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突破口,車市才能夠迎來真正的“春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