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後百步走 活到九十九 是真的嗎 究竟應該如何理解呢

高血壓 養生 健康 愛笑的眼睛vs冰海 愛笑的眼睛vs冰海 2017-09-03

一般情況下,飯後百步走,飯後適量運動,確實對身體有益。這種做法最適合平時活動較少、形體較胖、長時間伏案工作、胃酸過多的人。這些人群飯後散步20分鐘,有助於減少脂肪堆積和胃酸分泌,進而益於身體健康。

然而,有些人不適合“飯後百步走”。比如體質較差、體弱多病的人,則不適宜餐後散步等運動,甚至連一般的走動也應減少。這是因為胃內容物增加,此時如果活動,會加重胃的負擔,嚴重時會導致胃下垂,反而對健康產生不利影響。另外,老年人也不宜“飯後百步走”。這是因為老年人消化功能本來就比較差,飯後大量食物集中在胃腸內,正需要較多的血液來幫助消化,如果此時馬上來個“飯後百步走”,勢必要使一部分血液向下肢肌肉輸送,胃腸供血就會明顯減少,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假如老年人患有冠心病、高血壓、動脈硬化等疾病,飯後更不宜立即“百步走”。因為老人血壓在飯後一般都趨向下降,“百步走”,會增加心臟負荷,使心、腦供血不足,易出現頭昏、眼花、乏力、肢麻等症狀,嚴重的還可能突然昏厥跌倒,危脅生命。

走路的學問雖然並不深奧,如果不加註意,也可能背離健身的初衷。因為,進食後胃內容物增加,負擔過重。所以,走路過急,上坡下坡,或者跳舞,甚至蹦迪等超出散步範疇的活動形式,都會加重胃腸負擔。非但不利於健康,還可能導致胃下垂等不該得的疾病。另外,胃腸道的消化吸收過程需要充足的血液供應。運動量太大的結果,一來增加肌肉組織的血液循環,二來血液就被分流到身體其他地方。結果,影響了食物中營養成分的吸收。正確的走法可以用“閒庭信步”來形容。如果百步之內必須上下樓梯,或是小跑過馬路,就不如先在原地走走。比較劇烈的活動最好等到飯後一個半小時後進行。

如果說“百步”對問題的回答還不算明確的話,醫學家通常還建議以時間作為適量散步的尺度。根據每個人的身體情況,飯後走動的時間可以從10-30分鐘中選擇。體弱、年邁的人可以少走一些,避免感覺勞累,增加心臟的負擔;平時缺乏運動、體重超標、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的人只有多走一些才能打破體內代謝過程中那些積重難返的惡性循環。

總之,飯後散步和體育鍛煉不同。它可以給人帶來輕鬆愉快的心情和適當的胃腸保健,這也是一個人健康生活的良好習慣之一。

如果飯後立即外出散步,血液就會步散在全身的各個部位,使胃部血液供應不足,影響食物的消化,同時,飯後立即散步,會加快胃腸蠕動,從而將未經充分消化的食物過早地推入到小腸,不僅增加了小腸負擔,也不利於食物中營養的吸收。

古人之詞,多有含蓄。實際上,“飯後百步走”並非指一定要走上一百步;如果是吃得飽飽地就急急地大步大步地走,對腸胃等絕對不會有什麼益處,甚至會鬧出毛病來;真正的“百步走”應該說是“擺步走”,是漫不經心地、心無雜念地慢步走。而這“飯後”是指的一日三餐的哪一頓呢?早飯後要急急地去上班工作,午飯後也要參加必要的活動,而晚飯後,才是真正的含義。忙了一天,晚飯後漫漫步,輕輕鬆鬆,對身體大有好處;如果吃了晚飯就一臥不起,久之就會造成運化緩慢、失調,造成體內雜物、廢氣的積存,積聚後生病。所以,晚飯後,散散步,放鬆一下緊張的心情,可使身體保持健康而壽命倍增,這才是“飯後百步走,能活九十九”的真正含義。

可見,“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並非人人皆宜,要因人而異。每個人選擇什麼樣的運動方式,以達到防病養生的目的,一定要結合自身狀況而定。

飯後百步走 活到九十九 是真的嗎 究竟應該如何理解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