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早期有哪些徵兆 應該如何應對治療呢?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心梗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心梗是近些年來生活中很常見的一種疾病,屬於冠心病的一種情況,對健康將會產生致命性的傷害。

什麼是心梗

心梗早期有哪些徵兆 應該如何應對治療呢?

心梗稱為心肌梗死,是心臟通過冠狀動脈供血才能夠搏動。然而,出現動脈硬化時,冠狀動脈的內腔變得狹窄,就會出現心絞痛。當變狹窄了的冠狀動脈又被血栓所阻塞(多因情緒激動、精神緊張、體力勞動過累、飽餐),輸送往心肌的血流就會完全地斷流,這時就會出現心肌梗死。

心肌梗塞的前兆

1、心絞痛發作較前頻繁,疼痛持續時間長,疼痛程度重,輕微活動甚至休息狀態下也可出現心絞痛,服用硝酸甘油效果不明顯,常伴有出汗現象,疼痛發作時患者煩躁不安;

2、胸悶多伴隨心絞痛同時出現,也可出現活動時心慌氣短;

3、突然出現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難、咳嗽、咳泡沫樣痰等急性左心衰症狀;

4、有時患者自感心慌氣急,觸摸脈搏為不規整脈,此症狀可反覆頻繁出現;

5、疲乏無力。精神不振、嗜睡、煩躁、頭暈、噁心、嘔吐或腹瀉等感冒症狀或胃腸道症狀;

6、無心前區疼痛等不適,而表現為牙痛、胃部不適、左側肩腫部痠痛。

急性心肌梗塞可在患有冠心病心絞痛的青、中、老年人中發病,且因症狀不典型不易被重視而延誤診斷。因此,有以上症狀表現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7、發病前數日乏力,胸部不適,活動時有心悸、氣急、煩躁、心絞痛等前驅症狀。其中以初發型心絞痛或原有心絞痛加重為最突出。

8、心絞痛發作較以往頻繁、性質較劇、持續較久,硝酸甘油療效差,誘發因素不明顯。

心梗發病有季節曲線

心梗早期有哪些徵兆 應該如何應對治療呢?

心梗的發生與環境因素密切相關,包括生活地區的飲食習慣、工作環境及氣候等,其中,全年冷熱交替的急劇變化是影響心梗發生的關鍵。瞭解一年四季心梗發病規律,做到心中有數,才能有效預防心梗。

每年1月都是心梗的發病高峰。毫無疑問,心梗發病率在冬季會突然上升,北方高寒地區表現得尤為突出。因為寒冷空氣會刺激人體交感神經,增加心肌細胞耗氧,使心臟供血需求較適宜溫度時明顯升高。如果患者的冠狀動脈血管存在狹窄或痙攣,冠脈血流在此時會顯著減少,不足以代償心臟的高代謝需要,就會出現心絞痛症狀,嚴重者會誘發血管斑塊破裂,引起血栓,從而使血流完全中斷,即發生急性心梗。

隨氣溫回暖,心梗發病率進一步降低,至夏季迎來全年最低谷。不過,臨床資料顯示,近10年來,夏季心梗的發病人數較過去有所增加。這一方面與生活飲食習慣有關,比如,夏天夜生活豐富,晚上8點以後吃飯及大量飲酒可增加心臟負擔,睡眠時間相應縮短也會引起血管損傷,最終誘發心梗。另一方面,受“溫室效應”影響,近些年夏季氣溫不斷升高,過高的溫度使汗液大量蒸發,如不能及時補充水分,身體含有的有效循環血量會減少,呈現相對缺血狀態。而心肌細胞對缺血的耐受較差,此時就會誘發心梗。

針對不同季節的風險因素,建議有冠心病高危因素者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如冬秋季注意保暖,避免室內外過大溫差的刺激;春夏季調整情緒、戒驕戒躁,保持良好心情,提高睡眠質量等。

心梗吃什麼食物好

1、食物細軟、少食多餐

由於心肌梗塞患者的泵血功能低下,導致胃腸粘膜功能減弱、瘀血,消化功能不良、食慾不振、消化液分泌減少。所以,平時要吃易消化、半流食的軟食,同時,一日進餐4-5次,不易過多。否則會由於腹部脹滿,腹腔器官血流相對增加,反射性地使冠狀動脈血流相對減少,易誘發心律紊亂、加重心肌梗塞的程度、心力衰竭、心絞痛、嚴重還會引起猝死。

2、低膽固醇、低脂肪飲食

日常飲食應以玉米油、菜籽油、芝麻油、花生油、豆油等作烹調用油。上述植物油不含膽固醇、為不飽和脂肪酸、有利於患者的康復。應避免食用含膽固醇高的動物內臟、過多的動物脂肪、同時宜多吃豆製品。每日膽固醇的總攝人量應控制在300mg以下。

3、限制食鹽

鈉攝人過多,就能增加血管對各種升高血壓物質的敏感性,引起細小動脈痙攣,使血壓升高。鈉還有很強的吸收水分的作用,食鹽過多,可使血容量增加,從而直接增加心臟負擔。所以,心肌梗塞的患者每日食鹽量不應超過4g。

4、控制總熱量的攝入

臨床資料表明,肥胖者患心肌梗塞的機率要大,因為脂肪過多環繞心臟,壓迫心肌,導致心肌功能減弱,所以,要控制體重,限制總熱量。在休息的情況下,每天供給熱量以25-30千卡/kg體重為宜。

5、補充微量元素和維生素C

微量元素中的鎂、碘對降低血清膽固醇有重要作用,可減少減緩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形成、鈣鹽和膽固醇在血管壁內的沉積。維生素C具有防止出血、促進創面癒合、增強血管彈性。含維生素C豐富的食物主要是水果和蔬菜,尤其是草莓、西紅柿、新鮮大棗、獼猴桃等。海產食物中的海帶、紫菜、海蜇、魚、蝦等含碘量較多,在日常飲食中可經常交替食用,鎂在綠葉蔬菜中含量較多。

心梗的治療方法

心梗早期有哪些徵兆 應該如何應對治療呢?

1、監護和一般治療

無併發症者急性期絕對臥床1~3天;吸氧;持續心電監護,觀察心率、心律變化及血壓和呼吸,低血壓、休克患者必要時監測肺毛楔入壓和靜脈壓。低鹽、低脂、少量多餐、保持大便通暢。無併發症患者3天后逐步過渡到坐在床旁椅子上吃飯、大小便及室內活動。一般可在2周內出院。有心力衰竭、嚴重心律失常、低血壓等患者臥床時間及出院時間需酌情延長。

2、鎮靜止痛

小量嗎啡靜脈注射為最有效的鎮痛劑,也可用杜冷丁。煩躁不安、精神緊張者可給於地西泮(安定)口服。

3、調整血容量

入院後儘快建立靜脈通道,前3天緩慢補液,注意出入量平衡。

4、再灌注治療,縮小梗死麵積

再灌注治療是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最主要的治療措施。在發病12小時內開通閉塞冠狀動脈,恢復血流,可縮小心肌梗死麵積,減少死亡。越早使冠狀動脈再通,患者獲益越大。“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因此,對所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就診後必須儘快做出診斷,並儘快做出再灌注治療的策略。

來源:排頭兵(ID:gfsbjjh)國防時報綜合 、部分文字、圖片源自網絡

編輯:悠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