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形象歷來不好,高力士為何被後世稱讚?他是一個怎樣的宦官?

(說歷史的女人——第840期)歷朝歷代都有宦官,而且宦官對於各朝代都存在一定程度或大或小的影響,有的禍國殃民,有的擅權亂政,有的聚財比國,還有的宦官地位堪比太上皇。總之,提起宦官,幾乎難有好的印象。可是在古代史上卻出了一位宦官,他也曾權傾一時,也曾聚斂財富,但作為皇帝身邊的大紅人,後人對他的評價卻更傾向於褒揚,此人就是大唐時期的高力士,那麼在古代史上宦官形象是歷來很不好的,可是高力士為何能被後世稱讚?他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宦官?今天,筆者就來和各位朋友一塊聊聊高力士。

宦官形象歷來不好,高力士為何被後世稱讚?他是一個怎樣的宦官?

高力士是潘洲人,原名馮元一,出身還不錯,曾祖馮盎、祖父馮智玳、父為馮君衡,曾任潘州刺史。乍這麼一看,高力士出身在一個想當不錯的家庭裡面,按說犯不著去做宦官的。因為在史上,大部分的宦官和太監都是因為家中貧寒沒有好出路,才被迫無奈去當太監的,以此來為家中貼補家用,但是高力士卻不一樣,那麼高力士為何出身官僚之家,家庭富足,為何卻做了太監?原因還得從他老爸說起。

高力士的父親是馮君衡,曾經擔任潘州刺史。後來有人報告嶺南流人謀反,武則天就派遣酷吏代表人物萬國俊去廣州調查此事。結果事情原本沒有多嚴重,可是萬國俊為了邀功,就殘忍地冤殺上千人。作為潘州刺史的馮君衡也沒逃脫萬國俊的魔掌,其中原因大概是沒有給萬國俊送銀子或送足銀子。馮君衡被冤殺,家產被抄沒。當時還年幼的高力士,無依無靠,就成為嶺南討擊使李千里的政治“禮品”。

當時,恰逢武則天為了鞏固權力進行大洗牌,尤其對李唐皇室的人毫不留情,李千里作為李恪的大兒子,身為李唐皇室子孫,他為了自保,給武則天獻了好幾次“符瑞諸異物”。後來,李千里知武則天篤信佛事,又見馮元一機敏聰明,就為其改名“力士”,與另一個喚作“金剛”的閹童,一塊進獻武則天。高力士,這個名字就這樣從此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高力士勤奮好學,刻苦努力,當然最重要的是特有眼色,聰慧還乖巧。對於太監來說有眼色真的太重要了,也許正因為這個原因,武則天才會誇他“黠惠”。也正是因此,高力士才有機會去“習藝館”學習騎術和文化。而且讓高力士侍奉在武則天的左右,作為太監階層,這算是萬分榮幸的事情了,要知道有的太監一輩子都沒有靠近武則天的機會呢。更重要的是皇帝身邊的太監看似無官品,或官品不高,但卻比朝中許多大臣有面多了。但是,如此良機,卻讓高力士給丟掉了。原因是什麼?

其中原因說來也很可笑,有一日正好輪到高力士值晚班,結果因為武則天晚上睡覺蹬被子,高力士沒有及時的去把被子蓋好,第二天武則天感冒,結果高力士被一頓暴打逐出宮去。那麼高力士的人生就這麼完蛋了嗎?不,他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呢!一個貴人的出現把高力士從人生的低谷給提了起來。

此貴人便是宦官高延福,高延福不僅收留了高力士,還收高力士做了他的義子。高力士的命運,從高延福這裡再次改變。太監都沒有傳宗接代的能力,所以,收養子作為一種間接解決香火延續的辦法,在太監中是比較流行的。因此,高延福既然收高力士為義子,那麼其中的想法是不言而喻的,於是,被李千里改名為“力士”的馮元一,到高延福這裡最終連姓也改了,跟了高延福的“高”姓。

可以說,高力士的姓名經歷了兩個轉折,原姓名為馮元一;被李千里改名力士後,為馮力士;最後被高延福改姓後,為高力士。

高力士在高延福那裡,經過一年的調教和成長,變化非常大,外形越來越英俊,辦事越來越有眼力價,整個人自然是越來越機靈。武則天聽說後,立即又把高力士召回身邊,封為“宮帷丞”。

不過改變高力士命運的,應該說還是他自己。真是應了那句老話,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就看你怎麼做了。在目睹了神龍政變那樣的宮廷爭鬥後,高力士也越來越成熟,辦事也越來越老道。尤其是李顯繼位後,高力士看著這個被老婆女兒控制的皇帝,就知道這皇帝是做不長的,因此,高力士後來才會把目光投向臨淄王李隆基。

且說李顯登基最高興的莫過於皇后,皇后是武則天的忠實粉絲,一直堅信女人治理天下也是有一手的,所以韋家的事業越做越大,在一旁的高力士實在是束手無策,一邊看著毫無作用的李顯,另一邊是韋家政權,想好好看看李家的後人,但剩下的多是歪瓜裂棗不中用的,唯有李隆基有帝王之才幹,從這一點來,高力士還是很有眼光的。

宦官形象歷來不好,高力士為何被後世稱讚?他是一個怎樣的宦官?

但是想幫助李隆基上位,也是需要把握時機的,畢竟宮廷爭鬥勝負都是瞬息萬變的。710年李顯暴斃,韋皇后因為非常崇拜武則天,所以她也想效仿一下武則天,想把偌大的唐朝資產劃歸到自己名下,讓李唐變成韋唐,可是想更換江山的董事長,哪有那麼容易?何況韋皇后的智商比武則天差遠了。

就在這時,李隆基和姑媽太平公主聯手,在高力士的幫助之下,他們發動政變,帶兵入宮殺死了韋皇后。帝位經過李旦短暫的過渡之後,順利來到了李隆基的手中。李隆基做皇帝,高力士的顯貴人生也跟著開始崛起。

當然,高力士也似乎鐵了心要跟李隆基。所以,李隆基登基後,他還積極幫助李隆基對付其政敵,比如太平公主。正因此,李隆基對高力士的信任也隨著這些大小事的經歷而變得更加深厚。以至於到了後來,朝中的奏摺,李隆基也都讓高力士看,甚至讓高力士給出處理意見。按說這是一個獨攬大權的機會,但高力士沒有,他只是就事論事,妥善處理,讓李隆基萬分滿意。故此李隆基對高力士的行為進行了一個評價說:“力士應承於前,我歇息則安穩。”

後來高力士因李隆基之恩寵,找他辦事的人很多,送錢的人也很多,高力士這人很有意思,誰送錢他都收。看來高力士也是很愛錢的,但是他斂財有道。拿錢歸拿錢,你的事如果合理,不傷國體,不傷皇帝,那麼好辦,但如果拿錢求辦傷害國家和皇帝的事,一切都面談,但錢也不會退還給你。

當然高力士的斂財手段還很多,比如在公元748年,高力士建造寶壽佛寺,其寺中的大鐘鑄成之日,高力士搞了一個慶祝活動,朝中大小官員基本全到,敲一下要支付很高的價錢,有的官員為了巴結和討好高力士,故意敲好幾十下,等於變相給高力士送錢。

但高力士的輝煌也是有時間的,在經歷了安史之亂後,李隆基逃到蜀中,太子李亨登基稱帝,李隆基就成了沒權的太上皇。後有李輔國發跡,陷害高力士,無人能保,被流放黔中道。走到巫州,高力士寫了一首詩:“兩京作斤賣,五溪無人採。夷夏雖不同,氣味終不改。”

這首詩看不出什麼文采,意思也很簡單。薺是一種野菜,很多南方人喜歡用它包餛飩吃,現如今的很多人都不認得這種黑黑的小東西。在開元盛世,吃野菜的有兩種人:一種是窮人,一種是富人,窮人吃它為了裹腹,富人吃它為了換口味。

所以,在富者雲集的長安城,薺菜論斤賣,而在人少地廣的農村遍地都有,需者自掘。高力士在詩中自喻為薺,相當貼切:他在長安很高貴,而在流放地巫州卻無人理睬,即便如此,他的忠心依如薺菜那樣“氣味終不改”,他的心時時向著玄宗。

所以,他的死也相當壯烈:“高力士遇赦還,至郎州,聞上皇崩,號慟,嘔血而卒。”民間傳說更加繪聲繪色,說高力士聽到玄宗死亡的消息後,慟哭不已,絕食七天,最後嘔血而亡。民間如此傳說,無非是想進一步拔高高力士的忠誠之心。但在古代,作為一個太監,高力士的忠誠和品格,確實是值得稱讚的。

宦官形象歷來不好,高力士為何被後世稱讚?他是一個怎樣的宦官?

結語:作為皇帝的貼身內侍,高力士的本職工作是很出色的,把玄宗的生活起居照顧得無微不至,深得玄宗寵幸,玄宗專門在自己的寢殿旁的帷幕後置一小床,讓高力士睡在那裡,以便隨時差遣,並感慨地說:“力士當上,我寢乃安”。

在工作上,高力士無疑是個優秀的太監。他的聰明不但表現在工作上,還表現在能揣摩皇帝的心思,並且還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很強的判斷力。上面也說過這句話,但是這裡又一次提及也正是因為高力士對於工作的盡職盡責。歷史上的高力士是一個懂政治、有能力、有原則的人,把宦官做到如此境界實屬罕見。

參考資料:《舊唐書·高力士傳》。

相關推薦

推薦中...